第一篇:听马建明老师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有感
听马建明老师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有感
3月2日下午在墟沟小学阶梯教室听了马建明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马老师精心地教学设计、朴实独到的教学理念在课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听完课后,不由为马老师的水平所折服。
马老师从课中一个生字“蒙”入手,再根据学生组的词“启蒙”切入:谁是你的启蒙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地印象?马老师教学点地切入不露丝毫痕迹,显得大方、机巧。马老师在指导学生文本过程中不刻意地对学生进行灌输、训练,而是通过自己巧妙地教学设计,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对学生在初读课文遇到地不理解的词语,要求学生大胆地猜测它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地理解水平。对于学生读书时会产生地不同问题,马老师不是泛泛地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而是总结巧妙地提高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以“渔”。对课文难点:“母亲的歌谣与我的想象之间究竟有什么样地联系?”这一问题,他巧妙地安排学生仿照自己说话:在皎洁地月光下,母亲给我讲着动听地故事。听着听着,我仿佛跟随故事来到了寒冷地月宫中,去陪伴那寂莫的嫦娥.......学生模仿老师说话地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过程。当学习完课文之后,马老师又安排了拓展阅读版块,阅读母亲老年后的生活片段与“我”看望他时的情景。教学立意很快上升到了母爱这一主题,挖掘了文本的深层含义。马老师安排的练习也很有新意,写诗。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没有写完地诗(表现母爱主题的),与课文阅读、拓展阅读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对于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看法。一,超时严重。这是公开教学中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为什么在我们地日常工作得大忌变成了公开教学的常见现象,我看值得我们思考。因为是借班上课,需要与学生有一个熟悉、了解地过程,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大家可以理解。但除此以外,还超时几十分钟(两节),是不是地阅读中存在着梳理过细,该粗线条没有粗线条的地方呢?
二、文本的教学立意为母爱,歌颂伟大的母爱,这个主题很好。但对文中充满着浓郁地乡土气息这一文本特点视而不见,是不是这次教学中的一个遗憾呢?
三、课间没有休息,学生上得非常疲劳。第二节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注意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是引领、组织、鼓励地角色,但只有几位学生与教师反复“交流”,细看有独角戏的意味。
第二篇:听程老师《葡萄沟》一课有感
听程老师《葡萄沟》一课随感
每次听完程老师课后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这次的《葡萄沟》教学,又让我耳目一新,足见程老师的教学功底之厚。本课程老师以“趣、美”贯穿全文,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情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之“美”。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是我一些最有感触的地方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说来与大家共勉。
1、精美课件,赏葡萄沟的景美。
从课堂上展示出的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可见老师的巧妙心思。在一张张生动直观的图片和优美语言连贯自如的引领下,孩子们仿佛真的乘上游览快车来到了葡萄沟,亲眼看到了像轨道又像龙卷风的梯田、似一个个绿色凉棚的茂密枝叶、大串大串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和像碉堡的阴房„„课件图文并茂,既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保持了学习兴趣,又较好地推动教学流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葡萄沟的景美。每件课件都用的科学实效,真正为教学锦上添花。
2、品词读句,感葡萄沟的物美。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比较、体会葡萄沟的物美。如结合图片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并通过指名读、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品尝葡萄干等环节,使学生感受葡萄成熟时量多色鲜味美。引导科学,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科学符合学生特点。无空、大、不切实际之问。学生的参与性较强,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3、创设情境,悟葡萄沟的人美。
程老师在学习中注重整体感悟,始终能站在高出,而不是就每段中心去割裂开来去讲。每段都能紧扣文章主旨。例如在学习认识“梯田”时先为学生理清新疆吐鲁番的地貌特色,再让学生理解梯田之必要,从而体现了这儿人民之聪明。在学习葡萄沟人美时,教师又紧扣“吃个够”进行想象,体会到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之后,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扮演当地的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葡萄沟。这一设计是课堂的一个亮点,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训练了他们的口语能力。
4、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整个课堂,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老师采用了多样的形式教和学,使学生学有兴致,学有所得。
最后,我要感谢程老师,谢谢你的这一堂课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创造了思考的契机。在听课评课这一合作多赢的平台上,相信我们的教学水平会在实践中提高,教育理念会在碰撞中升华。
第三篇:听张文娣老师一课有感
听张文娣老师一课有感
郴州市九中
季雯
11月27日上午,我有幸听了张文娣老师给明德中学学生上的一节示范课,听后有很多的感想与收获。
张文娣老师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教师,是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虽然她有这么多的头衔,但她仍然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她对学生的态度,让你看不到 一点专家的影子。我听课之前在想,专家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专家又是怎么上课的呢?应该是老成稳健,但没有什么朝气吧!应该是方法很多,但缺乏激情吧!我是这样猜想的!然而一节课听下来,我大吃一惊!原来专家也是一个一般的教师的形象!
在这一节课上课之前,张文娣老师亲切的向听课老师打招呼;她看见学生们认认真真、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她笑眯眯的说:“孩子们,张老师希望你们别坐的那么端正,放松吧!这样吧,大家来看看我的快乐招数吧!”课件上出示了“快乐18招”,并且配有搞笑的图片和幽默的语言。有了这样的处理后,孩子们放松了许多!张文娣老师为什么花这些时间来做这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呢?她的回答是:“孩子们都对我不感兴趣,她们怎么会听我的课呢?”这一句话,我认为含意深刻,这说明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下,才是最好,最佳的状态,这对于学生的学非常必要。张文娣老师准备了一节《线段,射线,直线》的课,这是初中几何的第一节课,张老师意识到这一节课的重要性,可能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是否对几何学习感兴趣,是否能培养形成学习几何的方法等重大问题的结果。在这一节课的开头,张老师出示了许多美丽的世博展馆,包括中国国家观,英国馆,俄罗斯馆,加拿大馆,美国馆,北京馆,湖南馆等,让学生感受到美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提出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论对与错,她都给予鼓励并要求大家用最大的声音回答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都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学生去画线(图形语言),给不同的线取名字(表示法),并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三种线的区别与联系,并用口诀的形式,让学生能从各种形式上认识并记住所学知识点。在这一节课,张老师还大胆的设置了几个探究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别探究了过n个点直线条数的公式,在直线上有n个点线段的条数的公式。还注重培养学生几何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化,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节课上的很成功,但拖了堂。张文娣老师笑笑说:“对不起,我拖堂了。但我认为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不能少,没有了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这样的课是不成功的。”
课后,我们又有幸听了张文娣老师关于《变式教学下的课堂》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提出了变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变式教学的教学原则,包括整体优化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启迪思维原则,暴露过程原则,主体参与原则,探索创新原则,因课而异原则,这些思维与原则当然可以指导我们教学的方法和方向。但更让我感触的是,她讲座中提到她曾经上过的几堂课,其中一节课《三线八角》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很差,没有什么可用的教学资源,更没有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她灵机一动,要学生用自己的姓写在草稿纸上面,并把它当作一个几何图,标上角,找一找有没有这些角。这一节课上的很成功,并采用了比赛形式布置了作业,看谁的姓中找到的角最多,就因为如此,学生中有一个姓孙的学生还要求爸妈给她改姓。因为“孙”字只有同旁内角,真是有意思。还有一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复习课本来是一般老师认为不好上的课型,而张老师却用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织学生用拼图的形式进行复习。学生认真的拼图,让一组对应边重合,学生得出“有且只有九种摆法”的结论,这是张老师课前没有预想到的,而学生得出来了,张老师兴奋不已。因此,她几十年了还保存着学生们当时拼出的图形作为留恋。由这些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你得时时动脑,花样百出,永远保持激情和对学生的感情充沛。
好了,很啰嗦的写了许多,总而言之,从张文娣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和普通老师相似的专家形象,而且象年轻人一样的老教师的形象。认真,勤思,激情,富有感情是她的形象,也我应该学习的形象。
第四篇:听管建刚《月光启蒙》教学课例有感
听管建刚《月光启蒙》教学课例有感
2月24号,我参加了期初培训,有幸聆听了管建刚老师的《月光启蒙》教学课例,感受颇多,让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这堂课,管老师富有特色地打着节拍,带领孩子们有节奏地半读半唱文中的歌谣,童谣,还有谜语时,我确实觉得耳目一新。原来歌谣可以这样读,原来童谣和谜语还能读的这么有味道,这么有趣。孩子们读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觉得累,反而似乎越来越兴趣浓烈。
管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去读懂作者在文本内容安排上的用心。他循循善诱,指点孩子们去感受这些文本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它们的详和略,它们这 样安排与作者本人身份之间的关系,与作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与想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管老师化难为易,慢慢地打开孩子的思路,让他们自 己去探寻答案,而他只是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补充和修正,让孩子们懂得更到位。
此外,就是管老师对题眼“月光”的教学,一层一层剥开和推进,一步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月光的认识。管老师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读自己改后的文章,和原文对照,比哪一篇好。学生都很聪慧,无论管老师如何“诱拐”,都仍然站在了原文比较好的这一派。他删掉的是课文中四处对月光的描写,一共85个字。
他帮助学生梳理出作者写月光的用意。对月光的几处描写,不仅是点题。这月光里还含着母亲的爱,这月光和母亲一样柔柔的。看到月光,就想起母亲。这里的月光 与母亲的形象交融在一起,不可分割,所以如何都不能舍去。管老师不仅教孩子学内容上的联系,还让学生去融入课文的情感,理清情感的这条线,点明了全文所想 传达的主旨。并让自己的教学充满了诗意。
同时,管老师也很幽默,课堂上会经常插入个小玩笑,或者简单说几句逗乐的话,活跃气氛,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他的课堂。我喜欢这样智慧和幽默并存的人。他对课堂的自如的把握,来源于他对教学的认真沉思,也源于他有足够的文学底蕴。
管建刚老师的阅读教学的观点为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阅读教学更深刻、更急需解决的一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对语文教学有新的思考,有创新意识,我期待自己能把所学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阅读教学能为写作服务,让我的学生善于写作,更乐于写作。
第五篇:听徐长青老师“重复”一课有感
“简约,”成就别样的精彩
——听徐长青老师《重复》一课有感 龙港区双树实验学校
孔玲玲
5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实验中学举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期间,听了全国许多名师的教学观摩课,感受很深,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重复》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不禁感叹——“原来数学课可以上的这么精彩”。
徐老师简约的教学风格独具魅力,他语言自然、风趣,虽然是培训的最后半天,最后一节课,可依然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人。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巧设情境链,逐步建模型 徐老师的课堂,通过设立情境链、问题串、巧妙地引导学生建立对重叠的认知,并建立起集合的初步模型.课始通过理发师的困惑引出重复,通过抢椅子与猜拳游戏的巧妙结合为后续引出“重复”做了充分的铺垫,进而按游戏的分类进入相应的呼啦圈;然后利用“怎么总有一个呼啦圈少一个人呢”的设问,让学生解决“重复参加游戏的人应该怎么进入相应呼啦圈”的问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出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
再比如,当把自己两个呼拉圈抬起时,徐老师说:“现在它不是呼拉圈了,而是我们的一种数学思想,谁能帮它起个名字的?”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各式各样的名字也出来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在提升中质疑,生动地向我们演绎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由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他在上这节课时,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徐老师精彩的课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典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情景,引领学生在无意识的情景中捕捉信息矛盾,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这就看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它了。徐长青老师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化难为易,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总之,听了这几节课,我受益匪浅。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学生学习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厌学,不再乏味了,老师也就轻松了。简约的是最好的,简约的会成就不一样的精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名师们的快乐学习理念融入每一节课,努力创设高效、智慧的数学课堂!让我的学生更加爱学、乐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