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张巧红老师《花钟》一课有感详解
听张巧红老师《花钟》一课有感
9月21日,东方红小学四位老师来我校送教。我听了张巧红老师执教的《花钟》课后,受益匪浅。我惊叹于这节课的知识量、信息量如此之大,惊叹于她板书的美观、实用。课前活动拍手读《花名歌谣》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新课的兴趣,课中的拓展阅读《迷恋昆虫的法布尔》、课外的阅读推荐书目《昆虫记》均在孩子们心中撒下了热爱阅读的种子。
张老师能充分整合、挖掘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例如:幻灯出示的各种鲜花图片、世界各地的花钟图片、其它时间开放的花的资料、拓展阅读资料等。
张老师训练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如男、女生分组读、师生接读、对比读、带着赞美之情个别读、齐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作者生动、准确的语音,充分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教学重点训练到位,学生当堂对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能熟记于心,并能利用课件中补充的花名口头进行仿写练习。
最让我惊叹的是张老师别具匠心的板书设计。她设计的板书美观、精致、实用。听了张老师的课,我感想颇多。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努力尝试这种“主题式读写联动策略”,潜心备课,用心整合、挖掘教学资源,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在母节语文课上都要为孩子撒下热愛阅读的种子。我将通过语文课教学努力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使我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第二篇:听张红老师的
听张红老师的《观察作文》课体会
2012-11-02 21:05:18|分类: 教学反思 |举报|字号 订阅
这次去是去西青区辛口镇中心小学进行的语文教师培训,等我到了之后,发现现场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几乎天津的各个区县都有语文老师来参加。虽然说连续培训两天的时间,但是这两天带给我的收获可能会让我受益终生。
在四位名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来自于北京的张红老师,她的作文课真的可以用精彩来形容。在她的作文课上,学生不会有一种写不出来的负担,因为学生的视线只要跟着张老师走,就一定可以写出好作文。张红老师上的是《观察作文》课,既然是“观察”,就需要学生来认真看,张老师在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她手里准备了一个纸卷,一个纸卷就给学生带来无数个问号,为什么用纸卷,纸卷能干什么等等。之后张老师慢慢打开纸卷,然后她就开始引导学生用词语来说说这个打开纸卷的过程,从词语的累积开始,学生很容易接受。之后张老师将纸卷拧了一下后再用胶带粘起来,变成了一个圈,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这个过程,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最后,张老师拿出剪刀将纸卷圈从中间剪开,神奇的事情发上了,纸卷圈由最开始的小圈变成了一个大圈,之后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正是这节课想要达到的效果,议论之后学生们便开始举手发言,都想要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神奇一幕。这样一节作文课就变得有趣了,不再死板枯燥。
课后张红老师又向全体老师谈了谈观察对写作文的重要性,学生只有真正去观察、体会,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否则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空洞、缺乏感染力的。这一点在我今后进行作文教学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第三篇:听钟静老师讲座有感
学习体会
10月30日上午有幸来到实验小学观听钟静老师讲座。刚开始,钟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课堂展示,所讲的是其曾经讲过的优质课《威尼斯的小艇》,不过这次是从新的角度,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去揣摩、展示这节课,不同于以往的优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种突破模式的高效课堂。之后为我们带来,从课堂展示延伸出来的“构建语用型课堂”讲座。
钟老师的课堂让我们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简约而不简单的导入。面对一群陌生的孩子,面对一个一无所知的班级,钟老师没有任何课前的交流,直入《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钟老师让孩子们介绍一下威尼斯,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同学们一无所知,让在场的所有人为其捏了一把汗。而钟老师镇定自若,笔峰一转,“那我们来进行听记训练,我来介绍威尼斯,看谁捕捉的信息最多”,陌生的导入在钟老师的提示,同学们很快进入状态,使课堂进入了第一次小高潮。简约而不简单的导入,不仅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同学们新的学习方法,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 学习习惯。
多形式朗读法。在整个教学过程总中,老师带领大家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课文。有自由读,有不拘形式的默读,有分角色读还有独具特色的回声读。每种读书法都不拘一格,发挥极致,尽善尽美,将课堂气氛推向了第二次高潮。
树立读者意识。这节课让我们最为陌生而又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语就是“读者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钟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组
织,语境的创设。朗读文章时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跟着作者的语言边读边想象,在大脑中勾勒出画面,之后图文结合回归原文。
钟老师的讲座直入教学纰漏,力建“语用课堂”:
钟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目标存在缺失,重理解而轻表达
2、教材内容不明确
第四篇:听程老师《葡萄沟》一课有感
听程老师《葡萄沟》一课随感
每次听完程老师课后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这次的《葡萄沟》教学,又让我耳目一新,足见程老师的教学功底之厚。本课程老师以“趣、美”贯穿全文,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情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之“美”。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是我一些最有感触的地方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说来与大家共勉。
1、精美课件,赏葡萄沟的景美。
从课堂上展示出的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可见老师的巧妙心思。在一张张生动直观的图片和优美语言连贯自如的引领下,孩子们仿佛真的乘上游览快车来到了葡萄沟,亲眼看到了像轨道又像龙卷风的梯田、似一个个绿色凉棚的茂密枝叶、大串大串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和像碉堡的阴房„„课件图文并茂,既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保持了学习兴趣,又较好地推动教学流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葡萄沟的景美。每件课件都用的科学实效,真正为教学锦上添花。
2、品词读句,感葡萄沟的物美。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比较、体会葡萄沟的物美。如结合图片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并通过指名读、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品尝葡萄干等环节,使学生感受葡萄成熟时量多色鲜味美。引导科学,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科学符合学生特点。无空、大、不切实际之问。学生的参与性较强,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3、创设情境,悟葡萄沟的人美。
程老师在学习中注重整体感悟,始终能站在高出,而不是就每段中心去割裂开来去讲。每段都能紧扣文章主旨。例如在学习认识“梯田”时先为学生理清新疆吐鲁番的地貌特色,再让学生理解梯田之必要,从而体现了这儿人民之聪明。在学习葡萄沟人美时,教师又紧扣“吃个够”进行想象,体会到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之后,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扮演当地的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葡萄沟。这一设计是课堂的一个亮点,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训练了他们的口语能力。
4、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整个课堂,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老师采用了多样的形式教和学,使学生学有兴致,学有所得。
最后,我要感谢程老师,谢谢你的这一堂课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创造了思考的契机。在听课评课这一合作多赢的平台上,相信我们的教学水平会在实践中提高,教育理念会在碰撞中升华。
第五篇:听张文娣老师一课有感
听张文娣老师一课有感
郴州市九中
季雯
11月27日上午,我有幸听了张文娣老师给明德中学学生上的一节示范课,听后有很多的感想与收获。
张文娣老师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教师,是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虽然她有这么多的头衔,但她仍然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她对学生的态度,让你看不到 一点专家的影子。我听课之前在想,专家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专家又是怎么上课的呢?应该是老成稳健,但没有什么朝气吧!应该是方法很多,但缺乏激情吧!我是这样猜想的!然而一节课听下来,我大吃一惊!原来专家也是一个一般的教师的形象!
在这一节课上课之前,张文娣老师亲切的向听课老师打招呼;她看见学生们认认真真、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她笑眯眯的说:“孩子们,张老师希望你们别坐的那么端正,放松吧!这样吧,大家来看看我的快乐招数吧!”课件上出示了“快乐18招”,并且配有搞笑的图片和幽默的语言。有了这样的处理后,孩子们放松了许多!张文娣老师为什么花这些时间来做这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呢?她的回答是:“孩子们都对我不感兴趣,她们怎么会听我的课呢?”这一句话,我认为含意深刻,这说明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下,才是最好,最佳的状态,这对于学生的学非常必要。张文娣老师准备了一节《线段,射线,直线》的课,这是初中几何的第一节课,张老师意识到这一节课的重要性,可能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是否对几何学习感兴趣,是否能培养形成学习几何的方法等重大问题的结果。在这一节课的开头,张老师出示了许多美丽的世博展馆,包括中国国家观,英国馆,俄罗斯馆,加拿大馆,美国馆,北京馆,湖南馆等,让学生感受到美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提出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论对与错,她都给予鼓励并要求大家用最大的声音回答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都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学生去画线(图形语言),给不同的线取名字(表示法),并用表格的形式归纳三种线的区别与联系,并用口诀的形式,让学生能从各种形式上认识并记住所学知识点。在这一节课,张老师还大胆的设置了几个探究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别探究了过n个点直线条数的公式,在直线上有n个点线段的条数的公式。还注重培养学生几何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化,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节课上的很成功,但拖了堂。张文娣老师笑笑说:“对不起,我拖堂了。但我认为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不能少,没有了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这样的课是不成功的。”
课后,我们又有幸听了张文娣老师关于《变式教学下的课堂》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提出了变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变式教学的教学原则,包括整体优化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启迪思维原则,暴露过程原则,主体参与原则,探索创新原则,因课而异原则,这些思维与原则当然可以指导我们教学的方法和方向。但更让我感触的是,她讲座中提到她曾经上过的几堂课,其中一节课《三线八角》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很差,没有什么可用的教学资源,更没有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她灵机一动,要学生用自己的姓写在草稿纸上面,并把它当作一个几何图,标上角,找一找有没有这些角。这一节课上的很成功,并采用了比赛形式布置了作业,看谁的姓中找到的角最多,就因为如此,学生中有一个姓孙的学生还要求爸妈给她改姓。因为“孙”字只有同旁内角,真是有意思。还有一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复习课本来是一般老师认为不好上的课型,而张老师却用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织学生用拼图的形式进行复习。学生认真的拼图,让一组对应边重合,学生得出“有且只有九种摆法”的结论,这是张老师课前没有预想到的,而学生得出来了,张老师兴奋不已。因此,她几十年了还保存着学生们当时拼出的图形作为留恋。由这些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你得时时动脑,花样百出,永远保持激情和对学生的感情充沛。
好了,很啰嗦的写了许多,总而言之,从张文娣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和普通老师相似的专家形象,而且象年轻人一样的老教师的形象。认真,勤思,激情,富有感情是她的形象,也我应该学习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