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案
湖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案
目 录
第1课
信息传递真神奇........................................................................1 第2课
网络博客晒一晒........................................................................4 第3课
电子地图游世界........................................................................6 第4课
3G 通信很精彩..........................................................................8 第5课
网络电视随心看......................................................................10 第6课
网络购物快乐淘......................................................................11 综合实践一
参加“微博英语创作”活动...............................................14 第7课
数字视频拍一拍......................................................................18 第8课
DV短片我制作——采集视频................................................21 第9课
DV短片我制作——编辑视频................................................23 第10课
DV短片我制作——添加文字..............................................25 第11课
DV短片我制作——编辑声音..............................................27 第12课
DV短片我制作——添加效果..............................................29 第13课
DV短片我制作——作品生成..............................................31 综合实践二
制作《童眼看包装》DV.................................................3
3第1课
信息传递真神奇
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认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能力目标:
通过查阅信息传递的方式的资料,增强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讲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目标:
对信息及信息传递充满好奇与探究的热情;对历史和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认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教材分析:
《信息传递真神奇》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与网络》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这课主要在于让学生认识了解到信息传递的一些方式及其重要性。此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身边信息多又多、信息整理有窍门等一些信息的基础知识。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对不熟悉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了独立的全面的判断能力。现在的孩子,视野开阔,能言善辩,而且家里基本都有电脑,拥有比较娴熟的电脑操作技能。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考考你们,我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眼睛真亮!这说明我的信息是从电脑屏幕上的文字传递给你的。老师从你们的衣着,眼神和笑容中,也获得了一些你们的信息,你们来
当评委,评价下老师说的是否准确,愿意吗?
二、导入新课: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聊天我们已经了解了彼此的一些信息,我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信息传递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好,边听故事边思考,是什么救了苏珊? “是啊,信息传递出去后的作用真大啊!” “你真厉害,一语中的。”
三、学习新课:
任务一:同学们,既然信息只有传递出去了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呢?请翻开书第二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说的真全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信息传递方式远远不只这些,现在请同桌相互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方式。广播,电视,邮件,计算机和网络,传真,对话,广告牌,各种标志牌,红绿灯,报刊杂志、遥控器(遥感技术),卫星(通讯技术)
任务二:同学们,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传递啊,信息传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即使我们足不出户,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知道万里之遥发生的事情,比如我们在家里就可以知道北京人大会的盛况,如亲临现场,这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奇迹。那么,在过去,人们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请打开你桌面上的学习文件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表格,并试讲一个信息传递的故事。
能告诉我和其他同学吗?为什么你的表填得那么神速啊? 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填写表格。如果同学们完成了表格,请试着讲述一个你感兴趣的信息传递故事。
好了,同学们都完成得差不多了,那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呢?请你把你填写的内容大声宣布出来。
交流:讲一个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四、同学们,看来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人们都非常重视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让人惊叹啊。其实,在大自然中,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很神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蚂蚁传递信息的视频,请睁大你智慧的双眼,认真观察每个细节,边看边听边思考:蚂蚁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A、蚂蚁一起在碰触角。
B、破坏了地上的气味,蚂蚁就迷失了方向。
C、蚂蚁从四面八方赶到了有食物的地方。蚂蚁是依靠触角辨别气味的,小小的蚂蚁真神奇啊。
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其他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请你浏览学习文件夹里的相关资料,说说你认为哪种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最神奇。
同学们,这堂课真让我们打开眼界啊!那你学习了这课,有什么收获呢?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谁来汇报下自己的收获?
同学们,看来你们都收获满满啊,不过,还有许多信息传递的问题是我们在短短的一堂课里无法找到答案的,比如,遥控器和卫星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不过没有关系,请同学们下课后收集信息传递的相关的资料,制作成《信息传递》的电子小报。做完之后,请发到老师的邮箱,老师期待着分享大家的成功。
导入故事:美国12 岁的男孩桑恩,上网聊天,忽然看见有个署名苏姗的女孩用黑色粗体字呼救:“有人能帮助我吗?我不能呼吸!”桑恩以为有人开玩笑。苏姗继续呼救:“我呼吸困难,无法动弹。快救救我!”苏姗远在芬兰,正在上网突然旧病复发,生命垂危。桑恩忙问苏姗的地址和当地的求救电话,苏姗忍着剧痛给桑恩发来了相关信息。桑恩打了急救电话,几十分钟后,救援人员赶到,苏姗得救了。
第2课
网络博客晒一晒
教学内容:网络博客晒一晒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网络博客
2、学会申请和使用网络博客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演示。
2、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网络博客正确的认识与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申请和使用网络博客。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的博客 教师打开自己的网络博客让学生欣赏,简介网络博客:博客是英文BLOG一词的音译,意思就是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新鲜的网络交流方式,通过写博客,我们可以记录每天的生活故事,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他人分享,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博客是展示自己的舞台 学生观察、听老师介绍,并思考。
1、交流并明确学习任务:交流在老师的博客中看到了些什么内容
2、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和学生一起分析博客可以做什么
3、明确学习任务:
A、申请自己的博客并会使用博客。
B、分析交流博客可以做什么。
4、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学习任务
(一)以中国博客网为例,注册自己的网络博客。教师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差生进行辅导,提醒学生记住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学生先看书中提示,再上机操作,在中国博客网注册自己的博客账号。交流探讨学习任务一 交流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交流
1、学的好的学生交流自学心得。
2、存在问题的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解决办法。
(二)登陆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发布日志,并美化和管理自己的博客。教师观察,针对部分操作不当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自己尝试在博客中发表日志并美化管理自己的日志,交流探讨学习任务二 请做得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博客。并说说自己学习中的得意之处。还有问题的同学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交流:
1、做的好同学展示自己的博客,并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
2、还有问题的同学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方法。交流汇总,交流本课时学习所得,引导学生交流,并表彰鼓励学的好的同学,部分学生起来交流本课时学习所得,其他同学听。
本课小结及评价 本课时小结及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给自己本课时的学习打分。
第3课
电子地图游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电子地图的作用;
⑵了解与电子地图相关的信息,能使用电子地图; ⑶能正确理解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能使用电子地图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与爱好,培养自主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电子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学难点:电子地图的使用技巧。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
2、你们旅游时是如何了解目的地及行车路线等相关信息的?(学生自由表达,引出电子地图)有了电子地图,我们不仅可以轻松游览景点,而且可以轻松游世界!(板书课题)
二、感受新知
1、教师打开“搜狗地图”,搜索家乡天门作范例展示,引导学生感知电子地图的界面、功能,从而了解其概念及特征。
2、出示纸质地图,让学生对比,进一步感受电子地图的特征。
3、教师小结。
三、自主实践
师:我们今天一起“甲天下”的桂林游玩,好吗?
[布置任务一]:搜索桂林(找寻目的地),比比谁更快? 投影出示:操作步骤
1、学生按提示自主操作。(学生按浏览地址输入
http://map.sogou.com,打开“搜狗地图”,输入“桂林”点击“搜索”按钮。)
2、在学生打开目的地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拖动”和“放大”,让学生掌握运用电子地图的技巧。
3、让学生说说自己操作电子地图的感受。
教师适时板书:搜索方便 缩放自如 [布置任务]自驾“天门”→“桂林”,寻找路线图、总里程、大约用时,比比谁更快。
1、教师用白板出示操作步骤。
2、学生切换至自驾面板,进行路线搜索。
3、学生交流:
⑴线路图上有哪些标识?
⑵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有哪些心得或收获?
4、教师小结。
板书:线路清晰 信息明确
四、总结评价,知识拓展
1、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感受与收获。
2、教师小结,同时介绍电子地图的其他用途以及除搜狗地图之外的其它地图。板书设计: 搜索方便 缩放自如 电子地图 游世界 线路清晰 信息明确
第4课
3G 通信很精彩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认识3G 手机,并会利用手机通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3G通信技术;能使用手机传递信息,了解与3G 通信相关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基本掌握3G 手机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理解3G通信的基本特点。教学重、难点:3G 手机的使用。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网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移动公司3G宣传片,引入链接欣赏,明确任务。
我们一起来了解3G 通信,通过看宣传片,你知道了3G 通讯与我们平时手机通信的哪些不同之处吗?
讨论、交流、回答。
二、自主探究:
认识3G 技术,提供学习资料,利用学习资源资助或者合作了解3G 技术,填写相关学习表册,交流分享。
我知道的3G 为学生交流提供平台,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整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对3G 的认识,设计创新 3G 手机的使用,引导学生了从网上了解3G 通信移动、联通、电信主页,看看他们是怎么介
绍3G 通信的。
再打开“百度知道”,搜索3G 通信,再看看它是怎么介绍的 展示评价 我知道的 “3G” 提供学生介绍平台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从家里的3G 手机或者从网络)信息进行介绍,如果有手机带到现场的进行功能展示。
第5课
网络电视随心看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了解网络电视并能上网收看网络电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视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能使用网络电视,了解与网络电视的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基本掌握网络电视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理解“三网合一”的基本特点。教学重、难点:网络电视的使用。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网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网络电视,引入链接欣赏,明确任务。
我们一起来了解网络电视,通过看视频,你知道了网络电视的使用方法吗?
讨论、交流、回答。
二、自主探究:
不用电视机,观看学生感兴趣的影片,利用学习资源合作了解网络电视,填写相关学习表册,交流分享。
三、操作引导,全面提高。
使用软件看网络电视,在网上看演示动画。
四、根据辅导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操作演示全过程。
第6课
网络购物快乐淘
学情分析:网络的迅速发展,产生一种全新消费与购物方式,大众对网上购物存在一些误区和担忧,如何引导初中学生正确使用电子商务与网上购物显得非常有意义。学生希望进行尝试,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完成通过网络购买物品。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学会应用网络进行购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应用网络进行网上购物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结合自已基础,利用教学资源自学。练习法:实践操作,在应用中学。协作法:学习他人优点,促进自我改进。课时安排 一节课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机,能够进行网络教学)。
2、本节的教学资源及相关素材(网络购物的教学视频)。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提出本节课任务
向学生提问:未来社会高速发展,网络除了可以了解信息和交流信息外。还可以做更多的什么事?(请一个学生丼例回答问题,引出电子商务。)学生查询电子商务的基本功能,小结“电子商务”的功能。具体在网络中怎样进行购物。
向学生讲解教师机共享资源的查找的调用方法。呈现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两个代表。
回顾第四课信息的搜索,幵用该课的操作知识查找相关关键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目标。
二、利用资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带着问题,通过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www.xiexiebang.com中查询:电子商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相互 15 资源:
1、网上购物全过程的视频。
2、教材。问题:
1、电子商务的功能。
2、网上购物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初步实践任务,体验购物快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优秀学生可帮助其它同学。帮助的精神。
三、操作引导,全面提高,根据辅导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操作演出网上购物全过程,讲述网上购物注意事项。
相关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注意事项 指导深化任务 所分四个组选出两名代表说出两个电子商务的功能,认真观察教师演示 搜索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注意事项,对部分学生进行提示,优秀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
四、完成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让学生代表一名为学校捐赠的“爱心书屋”通过网络购买一本书。完成62 页探索活动,完成表的填写。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完成提高任务。学生代表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爱心,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网络购物方法。
五、总结评价,复习巩固任务。
对学生代表的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强调任务完成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操作方法及使用网络购物的注意事项,充分肯定学生的操作。教学拓展:如何回避网络中购物受骗? 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直观的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及网络购物的基本方法。
综合实践一
参加“微博英语创作”活动
一、Why 为什么要设置微博英语创作赛项? 1.从博客到微博
博客的出现,刮起了一场web2.0风暴,博客激发了人们想象力,开启了一个“人人是编辑、个个是记者”的时代,但是博客没有成为最终网络应用的引领者,博客解决了网络表达问题,却没有很好的地解决信息的传递问题。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从2007年发展至今, 微博已经从简单信息表达进化成信息传播工具,以个人为单位的单向跟踪方式,通过转发极大地释放了信息在网络的扩散能力。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截至2011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到2.6亿人。
2011年2月,著名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提出一个新概念:“SoLoMo”。So-Social,社交; 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le,移动网络。他总结这三个最热门的关键词代表了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2.基于社会网络的在线学习
社会性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网站)。现在许多WEB2.0网站都属于SNS网站,如网络聊天(IM)、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微博、网络社区等。
基于社会网络的网络学习社区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网络互助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共同学习需求集群的学习组织, 它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数字化时代学习"互联、交互和移动”的特征,将在协助人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方面起到开拓性的作用。
3.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创新的一种尝试
微博英语创作项目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创新的一种尝试,与传统的比赛项目不同, 它把学生作品制作看作是基于社会网络的计算机工具软件、web2.0技术和交际英语学习的一个结果, 更强调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习、设计、创作、发布、分享和交流活动的过程, 从而使竞赛活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起到前瞻性、引导性和示范性作用。
二、作品形态界定
微博英语创作是指应用数字化软件工具进行英语数码故事创作,并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进行分享、交流和表达的英语学习和创作活动。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经使英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微博英语创作活动也是在数字化环境下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目的是改变过去以单纯传授脱离语言实践的语言理论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数码故事是指围绕一个故事主题,应用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工具对表现主题的图像、文字、音频剪辑进行集成, 最终以视频格式呈现的数字化作品。
英语数码故事由文本形式的英语故事脚本、故事英文摘要和视频格式呈现的微故事组成。英语故事脚本是制作数码故事的依据,词汇数不超过500个;数码微故事是根据英语故事脚本,通过将表现主题内容的一组图片或相片,应用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工具集成为视频格式,再配上英文字幕、英语配音和音乐等要素创作而成,容量不超过10MB。
故事英文摘要是在微博上发布的英语数码故事内容的简要介绍,每条不超过140个字母。制作的英语数码故事上传至网盘存储,并在
个人微博上发布。
三、学习和创作流程
1.网络学习社区平台
敏特英语数码故事学习社区是专门为项目开发的学习的平台, 它分为首页、词汇学习、空中考场、故事样例、学习课程、创作平台、作品展示、资源链接等栏目, 学生将在学习社区中完成学习、创作、发布、分享和交流活动。敏特英语数码故事学习社区于2012年2月上线正式使用。
2.微博英语创作词汇学习和测试
敏特词汇学习系统是基于敏特英语词汇学习引擎技术开发的学习的平台, 该项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利用人脑记忆黄金序列法找到学习者的记忆遗忘点,然后会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逐渐调整到适合其自身的记忆黄金序列。在学习时间接近学习者记忆遗忘点时,会重复学习者还没有形成长期记忆的内容,决定英语单词出现的频率和次数,直到记忆遗忘点消失,以形成母语式的终身记忆痕迹。
英语词汇学习是微博英语创作活动的基础,为此活动专门设置英语词汇应用能力测试。学生在学习了创作数码故事所需的基本英语词汇后将在空中考场中参加英语词汇应用能力在线测试。
3.英语数码故事学习、设计、创作和分享
学生在网络学习社区平台的学习课程频道中进行数码故事设计、创作、发布过程和计算机工具软件的学习, 并可在故事样例频道中学习和借鉴国际竞赛中大量学生优秀作品。
在网络学习社区平台创作平台上学生可完成数码故事设计、创作、发布。它的流程是:确定故事主题-选取表现主题内容的一组图片或相片-应用数字化处理工具(例如Photo Story 3 for Windows)将图片集成为视频格式-配上字幕和旁白-选取背景音乐-合成微电影-应用播客和微博发布和共享。
四、作品报送
1.登录敏特英语数码故事学习社区(以下简称“敏特学习社区”)进行实名注册和报名,并选择一个主流微博平台建立微博账户。
2.进入“敏特学习社区”空中考场栏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英语词汇应用能力测试并上传答卷。测试可在2012年6月10日前在网上随时随地进行, 成绩以30%比例计入竞赛评比总成绩。
3.通过英语词汇应用能力测试后,进入“敏特学习社区”创作平台,应用Photo Story 3 for Windows或其它制作软件创作英语数码故事,并存入网盘。
4.根据完成的英语数码故事内容,撰写故事英文摘要,和视频故事一并在微博上发布、分享和交流。
五、评比办法
1.英语词汇应用能力测试:采用网上在线测试和在线阅卷的形式进行,参赛学生在正式参加测试前可登录“敏特学习社区”进行词汇学习和模拟练习。
2.专家评审:“电脑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组,按照作品评比指标进行在线评审。
3.成绩统计:英语词汇应用能力测试成绩以30%计入参赛总成绩;英语数码故事和故事英文摘要专家评审打分以70%计入参赛总成绩。
4.现场创作:2012年暑假期间,进入决赛的作品作者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夏令营”,参加英语词汇应用能力测试和根据现场命题要求现场创作“英语数码故事和故事英文摘要”。英语词汇应用能力测试成绩以30%计入参赛总成绩;英语数码故事和故事英文摘要专家评审打分以70%计入参赛总成绩。
5.综合评定:由活动组委会综合审定评比结果,确定作品获奖等级。
第7课
数字视频拍一拍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DV 短片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2)分组活动及DV 选题类型的确定。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了解 DV 短片拍摄的相关工作活动。(2)小组讨论,确定 DV 拍摄主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及提高创新意识的能力。(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DV 短片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2)DV选题类型的确定。
2、难点:
(1)了解DV 短片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2)DV选题类型的确定。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教室、PPT、视频素材、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上网看视频或者看电视主要比较关注那些类型的视频或节目呢?(思考回答)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某一天自己亲自拍一部视频呢?我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主要来学习一下如何拍摄和制作一个简单的DV 短片。
二、前期工作的要求
师:一部DV 短片的完成,拍摄前期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周期甚至比拍摄周期还要长的多。前期工作对于影片拍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前期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影片拍摄的进程及完成的质量。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
编写剧本 2.分镜头稿本的撰写 3.人员的安排 4.场地联系与安排 5.时间安排 6.设备与道具等的准备(DV 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装有视音频编辑软件的电脑 �6�7�6�7)
三、小组活动介绍
1.课堂组队,6~8 人一组,选出小组长。
2.按要求完成选题报告,在第10 周11 月5 号前交到指定邮箱:2536195505@qq.com。
3.撰写文字稿本。
4.DV 短片的制作,要求时长5 分钟以上,演员至少4 名,尽量整组同学全部出镜。
5.DV 短片的后期编辑,包括解说词、配音、背景音乐、字幕等。
四、选题类型
师:作品题材不限,作品应主题鲜明、健康向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生活谐趣类。
2、校园类短剧。
3、风土名胜类。
4、纪录公益类。
5、广告新闻类。
五、作品欣赏。
师:为了让大家对选题有更深的理解,我们接下来通过几个短片来学习DV 短片的制作有哪些题材。
1.麻辣隔壁 2.宽容 3.潮州花灯 4.把乐带回家
六、板书设计: DV 短片的制作基础
1、前期准备工作
2、小组活动安排
3、选题类型
4、作品欣赏
七、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本周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小组DV 拍摄主题,并进行小组DV 短片 的构思及文字稿本的写作。
第8课
DV短片我制作——采集视频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采集视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视频制作过程、常用视频格式,初步学习从摄像机中采集保存视频的方法;初步认识“会声会影”软件的功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途径,初步学习掌握视频制作及采集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频采集,提高学生应用高科技服务生活的能力,激发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利用软件采集视频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间十分钟视频,播放视频,学生欣赏,明确任务。你知道这些视频是怎么到我们的电脑上来的吗? 提问后学生思考、讨论。
二、自主学习
视频制作与常用视频格式了解
三、参与学习
学生借助教材了解相关信息,并填写学习卡
四、交流分享
汇报学习情况,提供交流平台,交流学习收获。
五、自主尝试
会声会影软件启动与视频采集,提供软件和视频资源,学生自主或合作尝试启动并采集视频。
活动1 :探究学习:认识网络电视和高清电视,发现其特点和形式。
活动内容:能准确填写学习表,了解常用视频格式,知道不同格式的视频的优缺点。奖励 ☆数 初识视频
活动2:自主活动:在网上或者使用专门软件看电视。活动内容:会启动软件并采集视频,能向同学讲述操作过程,会将采集的视频保存到指定的位置,能帮助别的同学将采集的食品进行处理信息 ☆数。
会声会影采集视频:我知道的视频制作,视频制作过程,常见视频格式。
六、展示评价
经验介绍,参与活动。提醒注意事项,学生演示启动软件和采集视频的过程。
第9课
DV短片我制作——编辑视频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编辑视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视频制作过程、常用视频格式,初步学习从摄像机中采集保存视频的方法;初步认识“会声会影”软件的功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途径,初步学习掌握视频制作及采集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频编辑,提高学生应用高科技服务生活的能力,激发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利用软件编辑视频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间十分钟视频,播放视频,学生欣赏,明确任务。你知道这些视频是怎么到我们的电脑上来的吗? 提问后学生思考、讨论。
二、自主学习
视频制作与常用视频格式了解
三、学生学习
活动 1 :探究学习:认识“会声会影”编辑器,了解“会声会影”中的项目,并能在软件中新建项目和插入视频。
活动内容:能准确填写学习卡,会在“会声会影”中新建项目,会插入视频素材,能帮助同学完成任务。☆数 认识会声会影编辑器及其项目,新建项目及插入视频。
活动2:自主活动:利用“会声会影”软件编辑视频。
活动内容:会使用软件剪辑视频素材,能向同学讲述操作过程,会播放经过剪辑的视频素材,能主动帮助别的同学进行剪辑操作。
剪辑视频素材 DV 短片我制作——编辑视频学习卡,我知道的“会声会影”编辑器,包括的栏目,各栏目的作用,会声会影中的项目包括。
第10课
DV短片我制作——添加文字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添加文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会声会影软件并能尝试片头制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掌握在会声会影软件中添加素材、标题和片头制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软件,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声会影软件中片头制作。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播放添加片头和和未经过处理的视频(播放视频)提问大家发现这两段视频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欣赏,比较、思考、交流。
二、自主探究,初学技能。
认识会声会影素材库、标题板,尝试进行在素材库添加素材添加字幕或标题。(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记载卡)
三、教师提供视频素材,供学生操作。
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会声会影”软件,了解软件的素材库、标题板,并尝试进行素材添加练习交流分享,共同提升。介绍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为学生交流搭建平台。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
况,特别注意方法介绍,学生学会倾听,设计创新,个性发展,片头制作,参与学生设计活动,利用任务一中已完成的素材,尝试进行片头操作,展示评价,技能升华。学生设计制作的片头展示,教师为学生展示提供平台,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提出建议。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生总结学习情况,提出新的设想,参与总结,提出“还有哪些办法能让我们的视频更吸引力呢” 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和掌握的经验技巧,带着问题课后探索。
活动1 :探究学习:认识“会声会影”素材库和标题面板,并能在素材库中添加素材。
活动内容:会添加素材到素材库或标题、字幕。能向同学讲述操作过程,会添加多种素材、字幕标题设置 能帮助同学完成任务,认识会声会影素材库,认识会声会影标题板。活动2:自主活动:利用“会声会影”软件编辑视频。
活动内容:会使用软件剪辑视频素材,能向同学讲述操作过程,会播放经过剪辑的视频素材,能主动帮助别的同学进行剪辑操作。
第11课
DV短片我制作——编辑声音
课型:编辑声音
教学目标:认识会声会影软件的音频编辑界面和时间轴音频视图,并能尝试进行声音录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会声会影软件中,认识声音编辑、时间抽音频视图,并基本掌握录制声音的方法。通过学习了解软件,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法:声音的录制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法,会声会影软件中个界面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播放没插入声音和经过处理的视频资料,认识会声会影编辑器的音频编辑、时间轴音频视图,介绍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
(播放视频)提问大家发现这两段视频有什学生欣赏,比较、思考、交流什么不同吗?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会声会影”软件中的音频编辑界面和时间轴视图,了解软件的项目,并完成相关学习卡填写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特别注意方法介绍,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自主选择根据教材指导方法或者网站、光盘指导方法进行声音录制学生倾听、比较、分析,提出建议,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初学技能,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
交流分享,交流分享,共同提升设计创新,设计创新,个性发展,为学生交流搭建平台,声音录制。
教师参与学习活动,展示评价。技能升华,展示录制的声音,教师为学生展示提供平台,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师生总结学习情况,提出新的设想参与总结,提出“怎么 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和掌握的经 能让我们的视频更有验技巧
二、探究学习:认识“会声会影”声音编辑器和时间轴音频视图。
活动 :探究学习,温馨提示会使用多种方法。认识会声会影声,音编辑器和时间。
第12课
DV短片我制作——添加效果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添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会声会影软件为视频添加滤镜、转场效果并学会创建视频文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掌握利用会声会影软件添加滤镜和转场效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软件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声会影软件滤镜和转场效果的添加。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播放有滤镜和转场效果的视频,播放视频。提问:大家发现这段视频有什么和我们曾经编制的视频的不同吗?
学生欣赏比较、思考、交流。
二、自主探究,初学技能。
利用会声会影编辑器尝试进行滤镜和转场效果添加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记载卡,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尝试进行为视频添加滤镜和一般转场效果练习。
活动1 自主探究 认识“会声会影”编辑器了解“会声会影”中的项目并能在软件中新建项目和插入视频。
能独立完成视频添加滤镜和转场效果,能向同学讲述操作过程方法,能帮助同学完成任务,能在同学的指导下完成,滤镜和转场效果添加。
活动2设计创新 利用“会声会影”软件为视频添加个性化滤镜和转场效果。
会使用多种滤镜和转场效果,能向同学讲述操作过程,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会欣赏同学的作品,个性化效果创作,要求滤镜和转场效果协调一致有个性特色。
三、交流分享,共同提升。
四、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
为学生交流搭建平台,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特别注意方法介绍学生学会倾听。设计创新,个性发展,个性化滤镜和转场效果添加。教师提供视频素材供学生操作,按照自己喜欢的类型添加不同的滤镜和转场效果并学会创建视频文件。
展示评价、技能升华、视频文件展示。教师为学生展示提供平台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提出建议,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师生总结学习情况提出新的设想,参与总结提出“怎么能让我们的视频更有特色呢” 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和掌握的经验技巧。
第13课
DV短片我制作——作品生成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作品生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创建视频文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掌握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创建视频文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软件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声会影软件的运用。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二、认识常见的视频格式。
1、AVI格式
2、MPEC格式
3、RM格式
阅读课本82页资料。
三、学习创建视频文件。
1、单击分享按钮。
2、选择输出视频文件为MPEG1格式。
3、确定视频文件保存的位置。
4、输入文件名。
5、单击保存按钮。
观看创建视频文件演示动画。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综合实践二
制作《童眼看包装》DV 教学日标:
了解摄像艺术的基本特点,掌握基木的摄像操作技巧,通过欣赏优秀DV短片。让学生解摄像艺术的美的真谛,丰富大家的课外生活,陶冶美的情操。通过创作课题的制作,让大家发现生活的美,体会温暧的情。
教学重点:DV摄像艺术的基本特点与技法 教学难点:DV摄像艺术的创作与制作。
教学工具:数码摄像机或数码照相机,多媒体,电脑,会声会影软件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师生互动)大家想不想当演员,想不想当导演?
随着现代社会媒体艺术的与时惧进,催生了电视电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成就了影视人才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追星已是现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拍影视作品是他们走出去的第一步,怀揣梦想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梦想与现实离得更近一些吧,我们今天一起来欣赏DV摄像艺术,并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亲身实践创作一番。
二、摄影艺术涵盖的知识点
1摄像艺术属于现代媒体艺术,现代媒体艺术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艺术而言,现代媒体艺术是运用影像设备(照相机、摄像机)与技法、计算机设备与技术及互联网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型视觉艺
术形式,也被称为“新媒体艺术”。它有别于传统媒体,艺术界的划分是以1920年达达主义出现之前的艺术成为传统媒体艺术,包括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和移动电脑,高中开设的美术模块中,新媒体艺术包括、摄影、摄像,电脑美术和电脑设计。DV短片的设计属于摄像内容模块。
2知道了什么是新媒体艺术之后,还要了解摄像艺术都有哪些特征?
情节性:既然是DV短片就要有—定的故事情节,充斥整个动感影像的空间,是整个摄像艺术活动更有可欣赏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家部在用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着人们的快乐与忧伤。情节性是DV影像短片最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
独创性:动感影像的设计与拍摄场景时,需要从不同角度和画面去体现其与众不同之处,使之更有赏心悦目之感。要想在众多短片中脱颖而出,必须经过周密的构思体现其独特性。
综合性:摄像艺术是融合美术,音乐,信息技术,文学等多学科的一门综台艺术,这也正体现了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科的相互融合是个多元化的趋势。
目的性:摄像艺术是动态的影像艺术,既然是短片,就要有内涵,想表达什么样的内涵至关重要,目的性是摄像艺术的关键所在,也是集中表现其中心思想的精华所在。
三、视频的剪辑与后期处理技术简单学
这个需要大家在完成拍摄之后,在微机房房里进行后期处理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编辑可以加入自己设计的字幕、音乐、转场效果等,老师进行示范基本的操作规范与技巧。
四、创作实践:“温暖的家”为题,制作一段15分钟的DV短片。
学生六个人一组进行设计课题并商量如何进行拍摄,拍摄场景及台词的设计,中心思想的拟定。这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以“温暖的家”为题能让大家用动态影像的记录来加深同学们的“家”的温暖的体验.并更爱那个温馨的家。同时分组共同完成也能锻炼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培养更强烈的集体责任感。(1课时)
学生课下搜集素材,整理资料,六个人合力完成此课题
五、微机房:
同学们在微机房把设计的稿件进行整理,完成自己的DV短片。老师进行指导。
六、自我平价:
同学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每小组选一位代表埋单讲述自己短片的设计初衷,内涵,及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进行互评,每小组选一位代表指出自己和别的小组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和别组作品的不足或改进之处。(1课时)
第二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案
湖北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案
目 录
第一课身边信息多又多..........................................................................1 第二课看看电脑是什么..........................................................................3 第三课电脑能够做什么..........................................................................5 第四课桌面图标点开看..........................................................................6 第五课我和键盘交朋友..........................................................................8 第六课拼音打字好又快..........................................................................9 第七课电脑上网看世界........................................................................10 第八课网络信息我保存........................................................................12 综合实践一网上浏览“中国古代科技馆”.........................................15 第九课当个电脑小画家——画图初识................................................17 第十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徒手绘画................................................19 第十一课当个电脑小画家——线条妙用............................................21 第十二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工具造型............................................23 第十三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图形复制............................................25 综合实践二我给童谣配幅画................................................................27
第一课身边信息多又多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检索和整理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与同学交流,从别人那里获得“新信息
2、按”流程“归纳一下”一日学习与生活",感知信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事例明白信息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的兴趣,增强求知欲。教学重难点:
明白信息的存在,感知信息的作用,领悟信息的含义。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索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
1、观看书上的图片,说说你所接受到的信息有哪些。在学习中接受的信息;在看电视时接受的信息;在家里家长介绍的信息;放学经过的商业街充满信息;马路上的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等等。
二、信息的影响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P1,2的图示,整理一下身边的信息。
2、班内交流、举例说明几条信息,并说明处理方法。
三、信息的重要作用
1、生想象和猜测图中的孩子获得了什么具体信息。
2、师归纳总结:信息的定义和种类。(图形,图符,符号等等)
四、信息的感知
1、生看图P3说出自己得到的信息。
2、师小结,表扬,鼓励多种见解。
五、试一试
1、师生交流,完成p4。
六、课后作业
1、从10条不同的渠道收集10条信息,然后用画图地方法将它们分类。
2、看看自己能不能为身边的人(家人,朋友)传播几条信息。
第二课看看电脑是什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2、掌握正确的开关机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与讲解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发展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开机、关机的正确操作。难点:正确理解各部分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见过电脑,可是你了解电脑的每一个部分吗?这不,小博士和爸爸一大早就来到电脑城,买了一台电脑回家。电脑来到新家,兴奋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他们举行了晚会,还邀请小博士一起参加,其实呀,是想考考小博士对它们了解多少。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博士一道去参加电脑的晚会,了解信息技术的好帮手——电脑吧!
二、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1、你能叫出电脑这些部分的名称吗?
2、小组内进行交流:
比一比,哪些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小游戏:“盲人摸象”。
三、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1、电脑里得各部分谁得本领最大?请你们也来参加它们的讨论,看看你能不能说服大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裁判。
2、分组活动:学习自己代言的那部分的作用
3、展示交流:小小辩论赛。
4、小结:将结论写下来,完成P21填空
四、操作实践,巩固练习
1、独立操作:
(1)情感共鸣:了解了电脑,知道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在使用它时就应该注意不要伤害了它,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2)完成填空(3)完成开关机操作
第三课电脑能够做什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应用领域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3、能够列举计算机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实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计算机应用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在生活中应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列举计算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一个自动化生产的企业,让学生发现一些机器,看看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2、提出问题:电脑在企业中的能够做什么?
3、学生回答:控制机器生产
二、引导发现,初步感知
1、通过课件展示计算在生活、工作、学生中的应用
2、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出计算机的功能 合作交流,技能提升
1、学生在一起讨论计算机的作用,思考在哪些地方计算机又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展开讨论,反馈结果
3、出示学习记载卡片,完成练习
第四课桌面图标点开看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桌面上的图标和作用
2、了解图标的形成
3、认识窗口和对话框
4、会调整窗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操作,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了解窗口、对话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窗口、对话框的各种按钮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们打开电脑后,就可以看到windows桌面,桌面上一些图案我们叫什么?
学生回答:图标 桌面底部的长条叫什么? 学生回答:任务栏 那么图标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 那么我们怎么来排列图标呢? 教师演示两种方式来排列图标:一种自己来拖动图标来排列图标 另一种是点击“右键”来自动排列图标
二、动手操作,技能提升
1、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来排列图标,锻炼自己操作的能力
2、认识窗口,试着动手操作各种按钮的作用 任务驱使,自主学习
1、完成桌面图标按要求排列
2、调整窗口大小并且居中
3、点出对话框 反馈总结:
说说这节课大家都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我和键盘交朋友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键盘的基本结构
2、熟悉指法,按正确的姿势和键盘指法完成练习。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讲解与操作学习键盘的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及工具的兴趣,发展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键盘的操作。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引导学生观察、移动桌面上键盘置疑,提出问题
二、引导发现、初步感知:
1、键盘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2、学生当小老师示范,教师规范动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引导学生掌握键盘的操作。
三、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进行游戏“金山打字游戏”
2、反馈游戏收获
四、拓展思维,发展创新:
引导学生熟悉键盘的操作
第六课拼音打字好又快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能熟悉拼音输入法,并熟悉上面四个控制按钮的作用。
2、能用拼音打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拼音输入法打字,达到巩固拼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帮助”或其他学习方法,自主探索拼音打字的操作方法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大家电脑上的字是怎么打出来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怎么打字?
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1、电脑操作演示怎么用拼音输入法打字。
2、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
3、完成一首诗。
三、拓展思维、发展创造:
怎么使刚刚自己打的诗的字体变大,该颜色呢?
第七课电脑上网看世界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因特网,掌握用IE浏览器打开,浏览网页
2、正确使用IE浏览器的常用工具,应用IE浏览器收藏网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对话、实践操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IE浏览器快速、准确的查看网页 教学难点:
IE浏览器常用工具的使用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相信大家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届时中国将会迎来世界各国观光的游客,为此学校将要招聘一批优秀的小导游为奥运出点力。你们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吗?
2、我们如何利用网络浏览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呢?
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1、认识浏览器
2、浏览网页,你能根据课本的提示信息浏览网页吗?
3、收藏网页
4、浏览网络信息
三、拓展思维、发展创造:
浏览“cctv-少儿”网站,并将浏览的信息整理完成书上的表格
第八课网络信息我保存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将网页上的文字信息粘贴到文字处理软件中,并保存下来
2、学会将搜索到的图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3、学会保存网络信息,保存整个网页 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发展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信息处理意识。教学重难点:
1、学会保存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
2、根据资料的内容,用文件夹分类保存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我们可以把在网络中搜索到的文字、图片或音乐等保存到自己的
计算机里,以便随时查看,合理的利用。我们找到了信息怎么才能把
它们保存下来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怎么保存网络信息。
二、查找信息并保存
教师演示查找苏轼的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并且保存。保存文字步骤:
1、复制网页上的文字。
2、启动文字编辑工具,如记事本等。
3、粘贴文字,保存文件。
让学生操作把苏轼的中秋节的诗词保存下来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三、搜索图片并保存
教师演示怎么样搜索图片。
1、单击“图片”
2、输入关键词“中秋节”。
3、单击“百度一下”。
4、单击需要保存图片。教师演示怎样保存图片。
1、在图片上右击,选择“图片另存为”
2、单击,选择图片存放位置。
3、输入图片的文件名。
4、单击“保存”按钮,完成保存。
学生操作,保存两张关于中秋节的图片到自己的图片文件夹中。教师展示学生保存的图片。
四、版权法的教育
教师让学生阅读P26记一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
五、巩固练习
让学生搜索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字和图片,分类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六、探索学习
同学们,网上除了又文字、图片资料外,还有好听的音乐、好看的视频等。
你能试着查找并下载音乐或者视频吗? 学生自己探索学习。
七、教师总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什么? 综合实践一网上浏览“中国古代科技馆”
教学目标:
1、在地址栏中正确输入网页地址,熟练运用前进、后退浏览网站中的资源。
2、分类保存自己感兴趣的资源,提高整理信息的能力。
3、迎世浏览网站资源,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体验网络带来的美妙感受。教学重难点:
分类保存自己感兴趣的资源。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十大精深的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举世闻名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整个人类文岍的进步。今天我们就一同进入“中国科普博览”网站,来一次网上浏览“中国古代科技馆”。
板书课题:网上浏览“中国古代科技馆”
二、自主学习
1、浏览网站(提示利用前进、后退键切换不同网页)根据教材P52页的提示进人网站,自主浏览网站信息,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简要记录在P53页表格中。
2、保存信息(提示文类保存)A、文字信息的保存
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字信息保存在“写字板”中,注意文件名的填写。
B、文字信息的保存
把自己感兴趣的图片信息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
三、交流展示会
把自己刚刚保存的信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谁保存的信息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并完成P57页表格的填写。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照P58页的表格评价自己的收获情况,看看自己能得几朵小红花。第九课当个电脑小画家——画图初识
教学目的:
1.熟悉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了解各部分的作用。2.探究画图工具箱中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3.根据自己的印象,给春、夏、秋、冬四季图画填充颜色。
4、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画图工具 教学难点:画图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春、夏、秋、冬四季给我们的印象。
2、电脑鼠标、键盘的使用方法。
3、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打开画图窗口就是启动“画图”软件。
如果在WINDOWS桌面上把“图画”设定为快捷方式,在 上双击画图快捷方式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画图”窗口。
三、认识“画图”窗口
用我们自己的话描述“画图”窗口各部分的作用(每填写一条可以得到一颗星)。
四、设置“画纸”属性
动手绘画之前,一般先要设置“画纸”的颜色和大小。方法1:在“画纸”的右下角及它的两条边上,都有蓝色的控制点。
当鼠标指针移到这些点时,指针变为“双向箭头”,这时按下鼠标
左键并拖动,就可以改变“画纸”的大小。当“画纸”大于 窗口时,窗口内只能显示一部分画面,如果要看其他部分,可以利用滚动条移动“画纸”。
方法2:点击图像-----属性,然后输入宽度和高度
五、认识画图工具
工具箱、样式区、前景色、背景色、调色板、滚动条、画图区及 取消方法CTRL+Z或是橡皮工具
六、观察演示
学生观察电脑《春天》图画的演示,构思自己的图画内容。
七、用画图工具画图
1.尝试用画图工具箱里的各种图形工具画图。
2.用画图工具箱里的填充工具,给春、夏、秋、冬四季图画填充颜色。
3、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4、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5、你会画下列图画吗?分别运用了工具栏中哪些工具?
6、欣赏《春天》绘图过程,完成作业。
八、课堂小结
在学习过程中,你做到了以下几点吗?每做到一点就可以得到一颗星。第十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徒手绘画
教学目的:
1.探究画图工具箱中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2.在画图中学习使用橡皮工具和放大镜工具。
3、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铅笔”和“刷子”工具 教学难点:“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电脑鼠标、键盘的使用方法。
2、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打开画图窗口就是启动“画图”软件。
如果在WINDOWS桌面上把“图画”设定为快捷方式,在 上双击画图快捷方式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画图”窗口。
三、认识“铅笔”和“刷子”工具
了解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每填写一条可以得到一颗星)。
四、观察演示 学生观察教学支持网站上的动画演示
五、用“铅笔”和“刷子”工具画图
1、画房子、草地和炊烟。
2、画树木和太阳。
3、画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小花。
4、给图画填充颜色
5、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6、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六、使用“橡皮”和“放大镜”工具对图画进行修改
1、学习放大镜工具的使用
2、使用橡皮工具擦除绘图中的不足之处
七、保存作品
1.完成图画后,单击“保存”命令进行保存。2.选择图画文件保存的位置。
3、为图画取个名字。
4、记住图画名字和保存位置,单击“保存”按钮,完成保存。
八、课堂小结
互动评。
第十一课当个电脑小画家——线条妙用
教学目的:
1.探究画图工具箱中“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2.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直线”和“曲线”工具 教学难点:“曲线”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三、认识“直线”和“曲线”工具
1、了解“直线”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改变线条的粗细
按住shift键,可画出有规律的线条
2、了解“曲线”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直线拖曳法 三点连击法
四、观察演示
学生观察教学支持网站上的动画演示
五、用“直线”和“曲线”工具画图
1、不要画得太分散。
2、不要画得偏向一边。
3、不要画得太满。
4、不要画得太小
5、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6、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六、课堂小结
互动评。第十二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工具造型
教学目的:
1.学习“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2.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 教学难点:“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1、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三、认识“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
1、了解“椭圆”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
2、了解“矩形”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
3、了解“多边形”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设置它们的属性。运用图形工具画图时,按住shift键,可画出规则的图形。看起来像哪种形状,就用相应的工具画出它们。
四、观察
学生观察教学支持网站上的利用这三种工具画出的漂亮图形。
五、用“椭圆”、“矩形”和“多边形”工具画图
1、看光盘上的演示动画。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六、课堂小结
互动评。第十三课当个电脑小画家——图形复制
教学目的:
1.学习图形的选取和复制。
2.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图形复制和粘贴 教学难点:图形复制和粘贴 教学准备:
1、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三、选取图形
方法一:单击“选取”工具,在画图区手动鼠标,拖出一个闭合的虚
线矩形,框住所要选取的图形。
方法
二、单击“任意裁剪”工具,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一条任意形
状的封闭曲线,包围所要选取的图形。
四、复制和粘贴图形
1、用“任意裁剪”工具或“选取”工具选取苹果图形,然后单击“编辑” 菜单的“复制”命令
2、单击“编辑”菜单的“粘贴”命令,画面的左上角就粘贴了一个苹果图形,拖动它移到合适的位置。
3、重复“粘贴”操作,就可以复制满树的苹果。
五、观察
学生观察教学支持网站上演示动画。
六、对照葡萄图,使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画图
1、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生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七、课堂小结
互动评。
综合实践二我给童谣配幅画
教学目的:
1.学习图形的选取和复制。
2.通过绘图学习,培养学生学生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并学习使用图形复制和粘贴 教学难点:图形复制和粘贴 教学准备:
1、本课时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作品欣赏,激趣
二、打开画图窗口
三、选择童谣
选择喜爱的童谣,理解童谣的意思,是进行童谣图画创作的基础。
四、构图
勾画出各种图形的轮廓,确定它们在画中的位置
五、描线
用画图工具画出礁石、珊瑚、水草和鱼的细节部分。
六、填色
七、配童谣
八、课文小结
互动评。
第三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与网络教案
第1课信息发布方式多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2、了解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3、了解电脑的发展史。教学重点:
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1、什么是信息?
A、师提出问题,生讨论交流 B、师小结
2、信息获取有哪些途径?信息的发布方式有哪些? 教学建议:
信息(information):教师可以举例来说明:如欧洲足球锦标赛的现场直播、我们学习用的 书、冬天火雪纷飞的情景„„这些用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等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信息获取的途径可由学生来讲述,让他们自由发挥。电脑的应用广泛教师难以一一讲全,因 此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中分小组汇报。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因特网作 用,教师也可以向学生简单演示一下因特网的神奇魅力。
电脑的发展史:从1946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后,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的发展 四个阶段:
1、1946至50年代后期,电子管时期。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晶体管 时期。
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
4、70年代到今超人规模的集成 电路。
对于学育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计算机的组成的阅读材料。
第2课万千软件轻松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常用软件的安装。
2、学会把软件从计算机的硬盘上删除。教学重点:
软件的安装与删除。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程序。如:超级解霸、屏幕保护程序、Winamp。教学时问:1课时。教学建议:
软件的安装: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安装软件应先找到这个软件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的命令 一般是setup或Install。安装软件时,只需双击Setup或Install即可。在此课中,教师对学 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够按照向导安装就够了。
安装好软件让学生在开始程序上找一找,并用一用安装好的软件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软件的删除: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两种方法的其中一种进行详细的解说,另一种可以介绍的 简单一些。在删除软件时,教师应强调,不能乱删计算机中软件,以免造成系统瘫痪。
第3课、电脑病毒处处防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教学过程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教学时间:1课时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
案例分析:请说说哪些做法可能会使得病毒传播?
小明今天在市场上花了5元前,买了张盗版软件,回家后十分高兴就马上往电脑里装软 件。
小张今天在机房里看到一张软盘,就用它来把小明的电脑的文件,直接拷到了自己的电脑上 来了。
小白今天上网,也不知道进了什么网站,看到一个小游戏十分有趣,就知道把它小载小来安 装起来玩了。
小黑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邮件,它很好奇就打开来看看。
根据学生对以上做法的分析,总结归纳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并提醒学生养成安全意识。传播方式(板书)
A、光盘等存储媒介传播
B、网络传播如电邮、系统漏洞
(2)讨论防范病毒的方法 A、教师进行总结 第一、切断传播途径
第二、反病毒软件(杀毒软件、专杀工具)B、认识并使用杀毒软件。教师:常用杀毒软件的介绍。(瑞星、’膏巴、江民)在线杀毒。
注意:由于新的计算机病毒不断产生,为了发挥杀毒软件的功效,需要经常对反病毒软件进 行升级。
教师:演示升级,并介绍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
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说出做法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学生讨论策略(杀毒、不乱打开网站等等)任务:请学生给自己电脑杀杀毒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讣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生活中一些易 传播病毒的情况,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效增强防范意识。讨论,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并有效激发的思维。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杀毒的一般方法。
四、小结
教师小结,并再次强调要注意病毒防护。
第4课网络家园大家建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电脑。
2、’认识文本、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
3、学会媒体播放机的使用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
多媒体文件:图像和影像(配套光盘中的“图片”、“电影”文件夹)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媒体播放机。教学难点:
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文件。教学建议:
1、多媒体是一个比较抽象又时时刻刻伴随在人们左右的概念,要让学生去理解多媒体这一 概念是有难度的,教师可以通过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信息就在我们身 边,漂亮的广告画,悦耳的音乐,精彩纷骋的电视节目,情节感人的动画片,梦幻般的游戏 世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并不是多么神秘,多么难以理解的东本,它就在我们身边,以激发进一步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电脑主要可以通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把机房里现有的机器作 为实例呈现给学生看,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把各部分配件拆下来供学生观看,学习。
3、介绍多媒体文件时,可以结合图标进行,以便于学生掌握。每种多媒体文件介绍以后要 让学生去找一找自己电脑上的这类多媒体文件,并去打开它们,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信息。
4、媒体播放机往外形上和家用VCD很相似,因此学生在按钮的使用上不会有太人的困难。这里的晕点是想欣赏什么媒体文件,就要选择相应的文件类型,这里教师可以结合前面的讲 的多媒体文件,逐步引导学生这样去做,先选择想要欣赏的文件类型,再选择想要欣赏的文 件。
第5课
网络世界不沉迷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在学习中的用处。
2、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重点:
了解电脑在学习中的用处。教学建议: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电脑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多媒 体教学软件的演示,来达到这个目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电脑以及用电脑进行学习的 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准备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2、电脑在学习或教学中的应用一般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 一些特点:
(1)便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通过计算机的演示,抽象事物可以形象化,宏观事物可以微 观化,微观事物可以宏观化,使传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东西变得比较容易理解。(2)突出个别化,实现因材施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 高,软件的交互性也越来越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难度,从而实现内容、进度和难度上的个别化,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 学生在相同的时问内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3)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计算机辅助教掌可以实现个别教学,每个学生在电脑中 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内容,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来自电脑的肯定,能够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加上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制作上色彩明亮、画面精制、情节生动、创意独特、交互性强 又富有动感,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可以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计算机辅助教 学的巨人作用。
第6课
文明上网小使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网络和网络的作用。
2、能使用网上邻居查找其他电脑上的信息,并获取信息。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调试好WindowsNT或Windows对等网,为每台计算机设置好共享。教学重点:
查找并获取其他电脑上的信息。教学难点:
了解网络和网络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凡将地理位置上分散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按 不同的结构连接起来,配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能进行信息交换及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 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比较难以理解,对学生要求不宜过高,学生只要知道 把许多电脑连在一起,能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就形成了网络。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网络的类型和特点:
网络在应用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另一种 为广域网络(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1)设备共享
网络中的外部设备可以共享,比如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使用网络中的一台打印机,这样可以节 省设备。(2)资源共享
网络最人的特色是资源共享,在网络中只要有一个程序或数据文件,所有的用户都能使用它。(3)信息交换与传递
在网络上可以很方便的将信息发送给其他用户,同时也能收到来自其他用户的信息。
3、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获取信息,体验网络所带来的极人 便利,这个目的需要通过使用“网上邻居”来实现。当网络上的每个用户设置妤电脑的共享 以后,就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来访问其他用户的电脑了。查看其他电脑上信息比较方便,获以 其他电脑上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这里老师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看明白。先从其他用户的电 脑上找到看书需要的信息,然后将其选中,单击“复制”,最后将其粘贴到自己电脑上的相 应文件夹里。
第7课 使浏览更方便
教学目标:
1.掌握匿前进习、K后退习按钮的使用。
2.了解“历史记录”的使用。
3.掌握网页“收藏夹”的使用。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1.安装好网络协议及浏览器,使每台计算机都能顺利地浏览网页。
2.下载“中国科普博 览”网站(至少三层网页)。教学霞点:
K前进习、K后退习按钮和“收藏夹”的使用。教学难点:
“前进”、“后退”的有效范围。教学建议:
1.本课与第6课浏览相同的网站。使学生清楚“前进”、“后退”是在从打开浏览器开始,已经浏览过的网页范围内进行的。如果已经到了最后(或最前)浏览的网页,就K前进卫按钮(或匝后退习按钮)就无效了。
2.使用“历史记录”时,会占用较大一块窗口。因此,在平时实际使用中,“历史记录”用 得不多。
3.使用“收藏夹”过程中,在做到第二步时,有时候对话框下面的“创建到”没有出现。这时只要点击K创建到(C)>>习按钮,就能出现创建文件夹。
4.新建收藏文件夹可以使用K新建文件夹习按钮。使用K收藏习菜单中的匿整理收藏夹卫 可以删除、移动、重新命名、新建收藏文件夹。
5.通过一些内容更新比较及时的网站,让学生了解网站是有专人维护的,内容不是一成不 变的。
6.鼠标右键在浏览网页时会经常用到,要多引导、鼓励学生使用右键。
第8课多彩网页我能做
教学目标:
1.通过门户网站、学会采用分类目录层层递进找网站的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及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
如果校园网采用虚拟服务器,请在上课前浏览的要使用到的网页。或下载至服务器。教学莺点:
学会采用分类目录层层递进找网站(本文来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转 载请保留此标记。)的方法。教学难点:
事物的分类方法学生不了解。教学建议:
1.本课与前两课不同的主要地方是从这节课开始,学生是有目昀搜索信息,并且要提高 学生获取的信息的效率。
2.由于各个门户网站编排的分类方法不同,希望教师使用贴近学生实际及学生能够理解 的分类方法,教师在这里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分类的一般规律。
3.通过链接一步一步浏览到的目的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知道事物分类的过程。
第9课多彩网页我能做
教学目标:
1.学会在搜索引擎站点使用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方法。
2.学会设置主页及使用收藏夹。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及能力。
4.主页的设置。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重点:
学会在搜索引擎站点使用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方法。教学难点:
在找到的信息中挑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教学建议:
1.本课与第8课相同,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搜索信息,并且要提高学生获取的信息的效率。
2.主页的设簧可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主页。一般要求全班同学设置同一网站为 主页。
3.在搜索引擎站点中输入关键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但由于找到的各种信息较多,要 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进行分类并找到自己需要的网站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这里一定要多加点 拔。
4.收藏夹的使用主要是提高平常查找信息的效率,他的使用简单,学生学会不难,要培 养学生养成把经常用到且网址不太好记的网站添加到收藏夹。
第10课
多彩网页我能做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因特网上下载信息。
2.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霞点:
学会在因特网上下载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教学难点:
信息的整理。教学建议:
1.本课与前几课不同,主要目的是使用因特网上的信息,并且要提离学生信息加工及处 理能力。
2.直接引用网上的资料是在网页上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实现,这学生在Word、PowerPoint中已有使用经历,在这课时里应该不会成为学习障碍。
3.把复制下来的资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对我们的孩子来说还是一个挑战,在此课时中,我们应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取舍,加工能力。
4.把网页保存下来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方法。但“另存为”是,IE5.0以前版本不能保存图 片,只能保存网页上的文字资料。
第1 1课
多彩网页我能做一美化网页
[教学目标】
l、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插入水平线、添加背景、插入滚动字幕的方法。
2、以自评的方式 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3、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给学生提供了发 展和展示自我的空间。[教学承点难点】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形成积极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人家带来了五个好朋友,请看【演示】出示五个福娃。
2、福娃们做了一个宣传自己的网站,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教师打开奥运福娃网站,请同学们欣赏。问:你们觉的谁的网站更吸引大家?为什么?
(设计意囹:出示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与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比 较自然亲切,同时也提醒学生关注国家人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新授 l、揭题:
欢欢的网页做的很好,因为他对网页做了修饰、美化,加了水平线、背景、滚动字幕。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美化网页。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最常用的比较法,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初步概括,并引出新的 知识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明确教学目标:【演示课件】
美化网页的方法很多,本节课主要学习:1)插入水平线2)添加背景3)插入滚动字幕。为了更好的学习这节课,老师给人家列了一个任务清单和帮助文件,他们帮助人家更快更好 地学习本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后面的学习是 有促进作用的。)
3、插入水平线
在网页中插入线条进行分隔和装饰,可以使网页显得条理清晰,例如标题与正文之间可插入 一条水平线。
教师演示插入水平线的方法
2)学生打开任务表清单,完成任务一。
(设计意图:这个知识点比较各简单,教师讲解完成后学生练习,这样整齐化一,学生也易 进入学习状态。)
4、添加背景
给网页添加背景可以使网页更漂亮。我们可以用一幅图片做背景,也可以用一种颜色来当背 景。
1、教师演示方法:单击格式一一背景,选择背景图片或一种颜色。
2、人家会了吗?请人 家打开任务清单,完成任务二。
3、演示学生作品2个
(设计意图:虽然是学过的知识,但并不是简单的运用,而是要求学生有审美的观点,假造 性的完成练习,知识难度不人,但运用得体是关键。)
5、添加滚动字幕
前面两个知识点人家掌握的很好,现在我们看一下怎样插入滚动字幕。在刮作网站时,我 们总希望在些字能动起来,更好地突出主题,烘托主题,滚动字幕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1、插入滚动字幕有点难度,大家能不能在帮助文件help.htm的帮助下,先自学一下呢?请 人家打开任务表清单,完成任务三。
2、请研究出来的同学上来演示怎样插入滚动字幕的方法
3、人家继续完成任务三、四。(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点比较难,先让学生自我尝试,那么老师再讲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学起来效果要好一些,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些事须躬行”。)
6、评价
(1)请人家打开自评表,给自己打分!看看你能得多少颗星星
(2)哪位同学愿意白告奋勇把自己的网页展示给人家看看,让同学们和老师评评看
(设计意图:通过白评学生能对自己有个正确认识。并且学生完成后,最希望自己的作品能 被老师关注到,并急于想知道其他同学的作品做得如何。学生通过欣赏作品、评选作品,不 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还促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协同发展,使他们不断地追求美、创 造美。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网页制作,学会了插入水平线、添加背景、插入滚动字幕的方法而且同 学们都学得很好,但通过我们刚才欣黉到的网页,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网页加了背景加了 水平线,加了字幕,网页就一定很漂亮。这里还有许多非技术方面的因素,比如色彩的搭配,整体布局等等。下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如何使我们的网页更美。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非技术上的因素,而是 与很多其他的因素有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更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附:任务表清单、帮助文件和学生白评表
第12课
多彩网页我能做一丰富网页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网页设簧得更美观。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设置背景、图像、文本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己体验设置自己所喜欢的网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设置自己的网页
2、难点:掌握修饰自己的网页
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板书设计
1、讲授新课(师)
上一节课我们做的仅仅是一个“白纸黑字”效果的网页,要使自己的网页(站)吸引人,我 们可通过设置网页的背景颜色、背景图像、文本颜色等来对网页进行修饰。
2、这节课,我把教学内容设计成:
(1)、欣赏一些优秀的网页。(师生一起评析)
(2)、查找素材。(生)
(3)、网页设计。(允许学生之间交流)
(4)、分组合作。(每小组推荐作品)
五、教学过程
1、任务一:设置背景颜色
出示(例1):为“我的网页”加上一个浅色的背景 教师演示:
(1)、打开文件“我的网页”。
(2)、单击“格式”一“背景”,弹出“网页属性”对话框。
(3)、单击“背景”标签一“颜色”一单击“背景”选择“其他颜色”,选取浅蓝色色块作 为网页的背景颜色。
(4)、单击“确定”确认背景颜色一再次单击“确定”将所选的颜色作为背最加入页面。
2、任务二:设置背景图像
出示(例2)
教师演示:
(1)、打开“网页属性”对话框。
(2)、在“背景”标签中选中“背景图片”单击“浏览”一选择“文件”一选已保存在的图 像文件“花纹”一单击“确定”。
3、任务三:编辑文本
出示(例3)教师演示:
(1)、打开“网页属性”对话框。
(2)、在“背景”标签中的“颜色”-栏中,单击“文本”右边的下拉按钮一选“褐色”一 “确定”。
(3)、选中标题“我的网页”一单击右键,选“字体”一按照图1-10所示进行设置,然后 单击“确定”。
(4)、把其余的文字设置成幼圆4号字,方法和设置标题一样。(5)、此时网页的效果如图1-11所示。
第13课
多彩网页我能做一链接网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使用表格对网页进行布局的方法,同时理解超 链接的概念和作用,最终要学会创建超链接。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总结,自己亲身体验,最终达到熟练操 作的教学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预览创建超链接后的“咪咪豆网屋”来体验超链接所带来 的奇妙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相 互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使用表格对网页进行合理的布局 教学难点:在网页之问创建超链接
教法选择:引导观察法
指导操作法
任务驱动法 学法指导:观察一总结一尝试一体验一实践一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
网页素材(课前做好的“可爱的小动物”网页、“咪咪豆网屋”
的主页、小狗图片(五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l、展示一个做好的“可爱的小动物”的网页,问:同学们,这个网页漂亮吗?(漂亮)在网页中老师使用了什么来进行布局呢?(表格)为什么要用表格?不用表格会出现什么问 题呢?请同学们观察,在网页中如何来规划表格。这节课我们就要先做好这个新网页,然后 再把它链接到“咪咪豆网屋”的主页上。
2、导入新谋,板书课题。(第7课网页链接)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制作“可爱的小动物”网页
l、制作表格
(1)复习巩固在网页中制作表格的方法。
(2)、学生尝试操作,并总结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总结出在网页中制作 表格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加深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情况进行小结归纳,并请一位同学示范操作。
(4)、学生自由操作,独立完成表格的制作。(学生亲身经历操作过程,体验成功的快 乐)
(5)、过渡语:表格已经制作好了,同学们肯定要问这么小的表格,能放下小狗的图片 吗?其实在插入图片时,表格自然就会变大了。不信,请人家来试一试吧1
2、在表格中插入图片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在网页中插入图片的方法,那么在表格中插入图片和在网 页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一样吗?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①学生进行讨论。
②汇报讨论结果。
(2)、请同学尝试操作,归纳操作方法。
(3)、学生汇报:
①单击表格的第1行第2列;
②单击菜单栏上的“插入“,将鼠标指针移到“图片”,再移到下级菜单中的“来自文 件”项,单击左键,弹出“选择文件”对话框;
③在对话框中,找到文件dogl.jpg,单击选中;
④单击“确定”按钮,一介可爱的小狗图片就进来了。仿照上面的步骤插入其它的小狗 图片。
(4)、学生练习操作,完成图片的插入。
(5)、过渡:五只可爱的小狗已经出现在表格中,但是这个网页应该叫什么名字呢?是 不是还缺少一个标题呢?不用急下面,我们就学习怎样给表格加个标题。
3、给表格加个标题
(1)、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操作,总结操作方法。
①学生自学课本第33页第三部分的内容,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②总结给表格加标题的方法步骤:
A、单击表格的任何位置;
B、单击菜单的“表格”,移到“插入”、“标题”,单击左键,表格的前面就出现一个 空行;
C、输入“可爱的小动物”几个字并设置字号、颜色。
(3)、教师强调:网页制完后,赶紧要进行保存,名字可以设为:dog.htm。
(4)、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问互相交流、评比。
(6)、过渡:《可爱的小动物》这个网页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 前,那么怎样才能和“咪咪豆网屋”的主页链接上呢?网页链接是我们今天最晕要的一个内 容,也是最难的,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好,是不是呢?
(二)网页链接
1、教师介绍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一个网站由若干个单独的网页组成。这些单独的网页由超链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系的整体。在网页中加入超链接之后,浏览网页时将指针指向含有镀接的 文本或图形,指针会变成手形。链接目标可以同一网站的不同网页,也可以是任意网站的网 页,甚至可以链接到电子信箱或计算机中的文件上。
(2)作用:超链接像桥梁一样将分散的网页组织起来,单击超链接,就可以从一个网 页跳转到指定的链接目标,在网页中扮演非常晕要的角色,它可以把网页、音乐、图片等链 接起来,这些链接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
2、小组协作,探求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求网页链接的具体方法。
(2)在小组内尝试操作,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3)自由汇报各组的探究结果。
3、教师归纳并演示网页链接的方法步骤:
(1)打开“眯咪豆网屋”的主页,选择“可爱的小动物’’文字,单击工具栏上的“超 链接按钮”,出现“创建超链接”对话框;
(2)单击“浏览”按钮,从文件夹中查找已保存的“可爱的小动物”网页文件,它的 文件名是dog.htm;
(3)单击网页文件dog.htm,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4、预览网页:同学们可能会问,到底网页链接上了没有,那么,请人家赶快预览一下 效果吧!(请一个同学到台前来尝试操作:两种方法进行预览①使用IE浏览器进行预览②利 用FrontPage白带的“预览”功能)
5、学生自白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强调:每次操作完成之后必须及时对文件进行保存,以防止数据的丢失。
三、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1、展示作品:利用腾图电子教室对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广播展示,让学生相互观察,互相评比,并对作品作出评价。
2、小组内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可以谈谈自己在制作方面好的做法;可以针对自己在操作过程 中出现的困难,寻求解决的方法;也可以给别的同学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学习交流,使同学们在不断的修改中共同提高!
四、课堂回顾,归纳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表格来制作“可爱的小动物”这个网页,然后再通过超链接 把它链接到“咪咪豆网屋”的主页上,使“咪咪豆网屋”更加丰富多彩。在制作过程中,同 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基本上掌握了网页链接的操作方法。但是学无止境,要想熟练的掌握操作方法,达到操作白如,还必须在“练”上多下功夫,希 望人家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熟练掌握创建超链接的方法和步骤。
五、能力拓展,精益求精。
(这一部分内容只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完成)
学会了给网页创建超链接,那么怎样才能取消超链接呢?在完成本节内容的基础上,有 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看能不能取消超链接?
第14课制作“习惯养成”网站
教学目标:
1、会将Word文档转换成HTML。
2、会利用Word制作简单的网页。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个人网页范例,个人网页素材(配套光盘的“图片”文件夹)。教学霞点:
用Word制作网页。
教学难点:
插入书签并制作超级链接。
六、教学建议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网页制作,相关的知识点有将Word文档转化 成HTML,在Word文档中插入书签,制作超级链接。
2、制作一个成功的网页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创意和丰富的内容,(本文来自本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因此制作网页之前要引导学生想好内容,并整理好相关资料,分类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里,便于作用,而且要养成这样一种良好习惯。
3、用Word刹作网页时,文本的编辑排版以及插入图片的方法与原来相似,只是在形式 上和原来的普通文档有所不同。一个个人网页一般分为网页名称、标题,与标题相关的内容,图片等,因此先要将这些内容输入网页中。
4、相关内容输入网页中以后,就可以在每块内容的开头插入一个书签,书签名一定要以 英文字母开头,然后给每一个标题制作一个超级链接,链接到与之相对应的内容上。这样每 次单击这些标题时,就会出现相对应的内容。
第四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王垸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
与技术教案
第一课 有效信息轻松选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有用信息轻松选》是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组编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这个内容主要围绕着讲信息的方法,根据时效选择有用的信息和判断真假信息。让同学看看,试着获取图片上的信息及完成任务,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儿童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基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和利用word,本学期重点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对表格excel的利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进步学习处理图片的软件。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轻松选择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知道选择信息的方法
2、能根据时效选择有用的信息
3、会判断真假信息
四、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有用信息对生活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辨别信息的时效性真假。
3、领悟并处理信息的真假。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以操作为手段,以感悟为目的。使学生现则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过程
(一)导言
师: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信息。如何从中选对自己的有用的信息呢? 生:问爸妈,看书报,看电视,上网查询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有很多同学喜欢游戏,不知道你们是否出去玩呢?到哪里玩呢?我们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有没有兴趣去玩呢?我们去的话应该准备什么呢。导出课题:第一课:有用信息轻松选
(二)轻松学
师:如何选择信息?为了准确找到有用的信息,我们通常根据任务来选择信息
师:我们要去黄鹤楼的话,需要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呢? 生:
1、票价信息
2、景区线路信息
3、地理位置信息
4、开放时间信息
5、历史文化信息 师:填写表中挑选出的有用信息
(三)欢乐做
1、辨别信息的时效
师过度: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信息,有的信息由一定的时间期限,这就是信息的时效。
2、师:同学看图,根据游览时间判断哪些有效信息,将信息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3组织学生处理分析文字信息
4、交流资料
第二课 “网上邻居” 真方便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网络及IE的含义
2、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邻居”访问同一工作组内的其他同学的电脑,共享资源,掌握“网上邻居”的基本使用方式及功能
技能目标:
1、学习网络的功能,了解上网前的准备,认识常用的网络工具
2、掌握共享资源的方法,学会查看自己电脑的名字和IP地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什么是网络,网络功能;常见的网络工具
2、设置文件夹资源共享;访问其他同学的电脑 难点:网络的功能,设置文件夹资源共享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有关,你知道怎么定义计算机网络吗?它是怎样构成的?
(二)讲授新课
演示打开网络邻居,点击属性,查看TCP/IP查看地址,了解它的意思和功能 师:同学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如果没有网络我们该怎么做呢? A认识网络邻居 B设置IP地址
理解并掌握IP的填写方式,并尝试着填一填IP地址看看电脑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教师演示操作加以解释)C、点同学上讲台演示,并指正错误的操作
(三)提出问题:如何在网络中访问别人的电脑呢?
1、结合“书本知识”学生首先在下面预习看书,老师再加以讲解
2、同学经常看到老师给大家共享文件,让同学们找老师的教师机,就可以获得许多共享资源,请同学们打开网络邻居或者查找计算机,找到教师的共享文件
3、设置自己的文件,在自己的电脑上选择一个文件夹来设置它的共享,让别人查看你的文件夹。操作步骤:
1、找到一个需要共享的文件夹,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共享”选项。
2、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不同的共享权限。
3、有请让同学进行访问你的电脑文件夹,帮助其查到你的共享文件
(三)课后作业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掌握了不少的知识,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回家可以试着看看你们家里的计算机的IP地址
第三课 网络存储方法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储存方式
2、网络储存和硬盘储存方式的区别
3、懂的如何使用网络储存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利用网络微云储存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资料需要储存的吗?你们一般是如何去储存的呢? 生:有!储存在U盘里,在电脑里
师:好!大家知道的方法是正确的,但是这节课,我让大家来认识各种储存方式。
(二)讲授新课
1、师:老师平常都是使用U盘来储存自己的资料,但是觉得很不方便,并且不小心就会掉了U盘,大量的资料都在U盘里,掉了怎么办啊,老师现在发现了一种不用携带的储存方式很方便,并且不会掉的
2、认识硬盘的储存方式
3、带领学生认识和注册网络储存方式“微云”新浪爱问,百度云网盘..(三)提出问题:哪种储存方式更加方便,更加好?
1、学生分组讨论
2、请同学自由大胆发言 3老师介绍各种储存的作用和优点和缺点
4、得出结论
(四)动手操作
1、让学生自己注册自己的网络储存
2、上传一张自己喜爱的图片到网络储存“微云”中
3、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感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课 旅游开支表格记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excel软件
2、理解行标题和列标题 技能目标:
1、会正确使用excel软件
2、会做出正确的表格
3、会利用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
1、感受生活和科技的联系
2、理会生活有科技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做出一张自己一个星期内学习进步表 会利用表格进行正确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有开超市的吗?有爸爸妈妈在财务上班的吗?他们都会利用什么软件来统计自己的开支情况呢?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一张表格,同学见过吗?让同学们感受表格的条理性
2、让学生自由讨论出表格的行标题和列标题
3、请同学谈谈表格的作用
4、认识单元格,如何合并单元格
5、设计表格的步骤
(三)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在放假时去过儿童公园吗?(生回答:去过)你们去儿童公园游玩时,也不要忘了精打细算哦。让我们用表格来记录去游玩的开支,做个能干的“小管家”
(一)轻松学
1、认识Excel。① 生自己参照书上的步骤,打开Excel,并找一个学生演示并讲解 步骤(说一说是哪个图标,用鼠标的什么操作)② 生看书,然后找一个学生解释“行标”、“列标”、“工作表” 分别是什么意思。然后师进行订正重复。
2、认识单元格。① 师直接讲解什么是单元格,以及如何在单元格里输入文字或数值。② 生试一试:在A1单元格中输入“儿童公园一日游开支情况表”。
(二)快乐做
1、设计表格。师介绍电子表格一般由标题、行表头、列表头及数据项组成。首先学生参照课表,然后在教师的指引下设计出“儿童公园一日游开支情况表”。
2、填写表格。师生一起填写表格,集体统一步调。
3、行与列的增减。师先提出这个问题,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师总结或者由某个学生演示并讲解。
4、设置行高与列宽。师对行高与列宽提出要求,学生参照书本的步骤自己先操作,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方法。
5、完善表格。生完善表格,师指导。
(三)、评价。生对照互动评,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表现。
第五课 费用统计准又快
一、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结合自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求积、批量求积计算。
2、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编写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理解活动单元格在公式中的作用,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检查电子教室系统是否正常。
2、制作PPT演示课件,整理教学辅导资料。
四、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分成了以下四大块:
(一)计算数据,导入新课
出示饮食消费情况统计表、外出活动消费情况统计表,引出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各项消费总额?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刚才说过的方法来计算昭君村一日游开支情况各项消费总额,看哪位同学算的最快、最准。由此可以看出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是非常费时的并不一定准确,那么在EXCE中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EXCEL是一款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应用软件,它能不能快速帮我们解决数据计算的问题呢?就这样我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费用统计准又快》。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解读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的思想,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块分解成二个任务。
任务一:求积计算(完成昭君村一日游开支情况统计表)
1、教师设疑,合作探究,寻求方法。①教师出示昭君村一日游开支情况统计表,学生分析怎样完成各项消费情况的统计。②学生结合教材,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2、教师讲解,完善公式的应用,学生练习。
①老师介绍在EXCEL中,公式的应用必须以“=”号开头。并通过输入数字与单元格地址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科学的公式应用应该是输入单元格地址。
②学生打开桌面上“昭君村一日游开支情况统计表”,完成各项消费总额的计算。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为后面的教学铺好路。
(三)归纳总结,理清思路。
通过老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将在此环节建立公式应用的知识体系。理清公式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必须以等号开头。
②输入相应单元格的地址,而不是相应单元格的数字。设计意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对难点作简要提示,通过参考教材、与组员交流协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新知,另一方面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到落实。
五、注重实践,强化运用
以学生现在的发展为起点,搭建分组学习的平台,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这一大块的主要目的。在这里,我出示了以下操作任务: 知识巩固类:
1、打开“练习二”,快速完成相应的计算。
2、打开“孜孜书店”收益表,完成相应的计算。拓展提高类:(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来解决棋盘上麦粒的计算。打开“棋盘上的麦粒”文件完成每一格的麦粒数。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操作指导,重点指导对象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并且让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任务布置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通过分层次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展示作业、交流评价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全班同学评价。
2、教师小结作业得与失。a.公式都是以“=”开头。b.在公式计算时应使用单元格地址,而不要直接引用单元格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作业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也认识到了自身还存在的问题。
第六课 表格修饰美又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单元格的简单设置,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表格图案的设置,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这是表格美化的基础,又是整个表格编辑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边框设置的过程。其中边框设置的顺序既是 难点又是重点。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排名表。
(一)、导入新课:利用事先处理好的二张有关中国足球的数据表格出示给学生看(边看边评,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打进世界杯决赛的喜悦)。
任务1: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积分表的标题进行美化,将表格中各项数据居中。可以两人一组进行讨论。(二)提出问题:关于单元格的设置,一般都在格式菜单下的单元格格式中。讲解1:.(1)教师在演示外边框的设置可利用比较法,一种是选取整个表格进行边框的设置,另一种是少选“球队”这列进行边框设置,让1-2名学生总结说明其原因(让学生明白进行设置之前,选中对象区域的重要性)。
(2)在老师指导下叫1-2名学生演示添加/删除表格边框,并找两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下面指导。
(3)教师讲述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内、外边框],在掌握的基础上详细其设置的顺序。
强调:先设置线条的样式和颜色,再设置内外边框。
(4)教师在讲述表格图案设置这个知识点,根据学生喜好,由学生指出要设置的底纹和图案,教师帮助完成,这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1: 怎么删除表格边框的某些线型?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习题进行练习(教师可在一旁指导),其中有要求学生记录的要做好笔记,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双双讨论,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作品展示;找几个比较好的同学用电子教室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七课 表格数据图形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并形成报告。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能够用更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3、情感目标: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作风,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②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2、难点:①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②运用有效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并对图表数据进行分 析形成报告。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200年8月24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完美落幕。中国夺得金牌总数第一,被世界公认“举办了一届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彰显了一个大国的崛起。那些成就这一伟业的英雄,应该被我们牢牢记住,下面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那激动的夺金时刻。(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中国51金回顾)
这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教师」比较:从奥运会奖牌榜中获得一份奖牌榜数据,比较一下“表1”的数据及“图1”的形式,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
(二)讲授新课
一、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板书〉
既然用图表来表示信息更为直观、清晰,那我们下面就来学习如何在excel里利用表格里的数据生成图表。以奥运会奖牌榜为例讲解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第一步:选定所需的数据区域。)第二步:单击“插入”---“图表”。第三步:应用图表向导,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及“子图表类型”,这里我们以柱形图为例,单击“下一步”。第四步:显示图表预览,根据具体情况:系列产生在“行”或“列”,这里选择“列”,单击“完成”。以图表的形式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金、银、铜牌数各国家的比较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的基本过程方法,并从图表中分析出所蕴涵的信息。「教师」问:但是,对于同一组数据来说,它所蕴涵的信息是否就只有这些?是否还能挖掘出其他的信息?
二、图表数据的转置〈板书〉 在得到上述图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对图表数据的转置 操作来完成。方法如下:
第一步:选中图表框,图表框周围显示框线及“拉框钮” 第二步:单击“图表”工具栏上的按钮 思考:这里为什么要用柱形图?
「学生」答:用柱形图反映各国家的各项奖牌的情况。说明柱形图表适合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思考这里是为什么要用柱形图?并引出图表的其它类型。(三)、图表类型的灵活运用〈板书〉
其实,各种表格数据,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设计的图表会不同,表达的信息也会不同。任务一:用表1中的表格数据,用条形图进行表达,分析图表,从中能提取何价值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金牌中国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美国,第三是俄罗斯。饼形图特点:可以使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更为清晰。〈板书〉
(四)、学以致用(综合实践):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填写自己四次测试成绩表,选择合适的图表呈现结果,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做成简短的分析报告。
第八课 数码图片我处理—浏览图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获取数码图片的设备;
2、会浏览图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学会浏览图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获取数码图片,了解其设备及整理生活中的图片 二.教学重难点
1、浏览图片
2、处理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展示课前拍摄的同学们的照片
2、引导学生观察
3、学生观察,找到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
(二)发现问题,明确任务
1、讨论:这些照片是怎么放到电脑里面去的?和我们传统的相册相比,你更喜欢哪个 ?
2、你知道哪些获取数码图片的方法?
3、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尝试操作,解决问题
1、讨论:这些照片是怎么放到电脑里面去的?和我们传统的相册相比,你更喜欢哪个?
2、提出任务
3、学生尝试打开“光影魔术手”并浏览照片
(四)学生实践,完成任务
1、认识“光影魔术手”窗口并熟练地浏览图片、整理图片
2、巡查指导,旁加指点
3、进一步熟悉“光影魔术手”的窗口并浏览照片,创建“我和我的好朋友”文件夹,整理图片
(五)互动评价,拓展延伸
1、作品演示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
3、学生作品展示,并开展谈论会和评鉴活动
第九课 数码图片我处理—修整图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旋转、缩放图片;
2、会裁剪图片、调整曝光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学会独立修整图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轻松的修整图片,让图片变得更加完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旋转、缩放图片;
2、裁剪图片、调整曝光度
三、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展示课前拍摄的同学们的照片
2、引导学生观察
3、学生观察,找到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
明确任务 讨论:有些照片为什么是倒着的?有的又有和主角不相关的背景? 你知道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照片更漂亮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自主探究
1、学习旋转图片和缩放图片 提出任务一
学生尝试在“光影魔术手”中打开照片并旋转图片和缩放图片 交流分享 学生交流(边演示边讲 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学会操作学习裁剪图片和调整曝光度 提出任务二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操作裁剪图片和调整曝光图 交流分享 学生交流(边演示边 讲解)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再次全班交流,取长补短,学会操作 完成任务分组、分角色完成图片修整,让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更漂亮 巡查指导 找出“我和我的好朋友”文件夹自己不满意的照片,自己进行修整,让照片更美观展示评价 照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 学生照片展示并开展比较评价活
第十课 数码图片我处理——美化图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美化图片和去掉“红眼”;
2、会用数码暗房和彩棒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学会美化图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美化图片,让图片具有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会美化图片和去掉“红眼”;
2、会用数码暗房和彩棒效果
三、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四、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展示课前拍摄的同学们的照片
1、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找到自己和好朋 友的照片 明确任务
讨论:为什么有些照片上人物脸上有小黑点?眼睛有红点? 你知道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照片更漂亮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自主探究
学习美化人像和去掉”
(二)提出任务一
学生尝试在“光影魔术手”中打开照片并美化人像和去掉“红眼” 交流分享 学生交流(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学会操作 合作实践 学习数码暗房和彩棒效果
(三)提出任务二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操作数码暗房和彩棒效果 交流分享 学生交流(边演示边讲解)引导生观察 学生再次全班交流,取长补短,学会操作 完成任务
分组、分角色完成图片美化,让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更美观 巡查指导 找出“我和我的好朋友”文件夹自己不满意的照片,自己进行美化,让照片更加美观
五、展示评价 照片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 学生展示照片并开展比较评价活动
第十一课 数码图片我处理——添加边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添加文字;
2、添加边框和设计边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尝试、交流 2 学会为图片添加边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综合应用、处理图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为图片添加文字和边框
三、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四、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同学们美化好的照片 引导学生观察
1、学生观察,找到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
2、发现问题,明确任务
怎样让我们的照片和影楼拍摄的照片一样具有艺术魅力? 你知道怎样为我们的照添加文字和边框吗?
3、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尝试操作,解决问题 尝试利用“光影魔术手”来为自己的照片添加文字和边框
(二)提出任务 学生尝试操作:为照片添加文字和边框 交流经验,探索新知 学生交流(边演示边讲解)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取长补短,学会操作 学生实践,完成任务 为自己和好朋友 的照片添加文字和边框 巡查指导 进一步熟练操作,为照片添加文字和边框,如有可能,为照片设计边框
(三)互动评价,拓展延伸
(四)作品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 学生展示照片并开展比较评价
第十二课 数码图片我处理——图片个性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添加、调整个性化元素,会运用“光影魔术手”制作日历和大头贴,会综合制作个性图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法和自主探究法,使学生掌握数码图片处理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码图片的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添加、调整个性化元素;学会运用“光影魔术手”制作日历和大头贴。教学难点 会综合制作个性图片,进行图片的合理设计。
三、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任务驱动,自我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你们欣赏一些图片,请看。(幻灯片展示精美图片,最后停留在一组对比图片上)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图片吗? 生:„„
师:实际上,这些图片都是用图片处理软件“光影魔术手”对图片进行了个性化处理,图片中添加了一些个性化元素,图片内容更丰富了,图片更有创意了。我们今天就来学学对图片进行个性化处理。(板书课题:11.图片个性化)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提出任务、引入新课。
师:“光影魔术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前面已经学习过用它对图片进行美化和修整。请同学们启动“光影魔术手”,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启动这个软件的步骤?(指名)生: „„ 师:程序启动了,“光影魔术手”软件界面分为哪几个部分?你能介绍一下吗? 生:„„(幻灯展示)
风光摄影速成教程前期摄影准备山岳景观拍摄水景画卷拍摄沙漠戈壁拍摄古镇水乡拍摄 2 师:能用“光影魔术手”打开桌面上“图片个性化资源包”里的《游黄鹤楼》图片吗?试试吧!师:我们今天主要是学习运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效果编辑区”里的“边框图层”效果。能找到“边框图层”按钮吗?按下它你有什么发现?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任务一:趣味涂鸦 要求:
1、在《游黄鹤楼》图片上利用“趣味涂鸦”效果添加一只小狗;
2、完成之后另存在桌面上“图片个性化资源包”里“我的数码作品”文件夹中,并给图片重新命名为“图1”或“tu1”。师:展示给同学们看看(指名)。说说你是如何完成的? 生展示,交流。
师:根据同学们的提示,刚才没有完成的同学可以继续做完,已完成的同学可以帮助你的好朋友共同完成。生继续操作完成任务。
师:我们完成这一任务经历了哪些步骤呢?
小结:单击“边框图层”按钮――选择“趣味涂鸦”选项――选择个性化元素(小狗)――拖动控制点,调整图片大小――单击“确定”按钮――另存为“图1”。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有哪些需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细节呢? 生:„„ 任务二:制作个性化日历
计算机桌面上“图片个性化资源包”中的“我的数码照片”文件夹里有同学们的照片,请用“光影魔术手”日历工具制作个性化日历。任务三:制作大头贴 计算机桌面上“图片个性化资源包”中的“我的数码照片”文件夹里有同学们的照片,请用“光影魔术手”用大头贴工具制作大头贴。
三、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师:能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吗? 生展示。师:能评一评我们自己的作品吗?说说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或是说说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生:„„ 小结: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光影魔术手”来制作个性化图片。我们今天表现得怎样?自己给自己评一评吧,计算机桌面上“图片个性化资源包”中有一张《学习评价表》,看看我们能得到多少朵小红花? 学生评„„ 知识延伸
师:再过十多天就要过元旦节了,新的一年快要到了,你们想不想给爸爸妈妈设计一本个性化日历呢?回家制作好后给爸爸妈妈发电子邮件,好吗?
第十三课 数码图片我处理——拼合图片
一、教学目标
1、会利用《光影魔术手》中的拼合图片功能来拼合图片
2、会更换背景色,添加水印 3,通过数码图片的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观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会综合图片,进行图片的拼合
2、会利用《光影魔术手》来布局图片美化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你们欣赏一些图片,请看。(幻灯片展示精美图片,最后停留在一组对比图片上)看看这组图片的组合,拼合成这样的图片是不是很美啊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图片吗? 生:„„ 师:实际上,这些图片都是用图片处理软件“光影魔术手”对图片进行了拼合而成的,图片中添加了图片,把两张图片拼合成这样的,图片内容更丰富了,图片更有创意了。我们今天就来学学对图片拼合进行学习。(板书课题:拼合图片)师:“光影魔术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前面已经学习过用它对图片进行美化和修整。请同学们启动“光影魔术手”,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启动这个软件的步骤?(指名)生: „„ 师:程序启动了,“光影魔术手”软件界面分为哪几个部分?你能介绍一下吗?
(二)任务驱赶,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一张图片,同时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来进行拼合
2、如何添加水印 在数码图片上添加半透明的文字和图形就可以形成数码图片的水印
3、添加文字标签 师:巡视检查,加以指导
(三)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同学们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相比较看看哪个做的好些?说说做的好的话需要注意什么?怎么布局,如何安排?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光影魔术手”来拼合图片了。我们今天表现得怎样?自己给自己评一评吧,放学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找一张你爸爸和你妈妈的图片进行来拼合看看效果,送给你爸妈的礼物好不好?
认识画图软件
[教学内容]: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窗口;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教学目标]:
1、认识WindowsXP系统中自带的画图软件;
2、掌握画图软件的进入与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
3、通过运用画笔软件写名字和画树,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笔软件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的快乐。[教学重点]: 绘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教学难点]:工具箱、颜料盒的隐藏和显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向学生展示一组精美的画图作品,告诉学生,“画图”软件是WindowsXP操作系统中所附的绘图软件,利用它可以绘制简笔画、水彩画、插图或贺年片等。也可以绘制比较复杂的艺术图案;既可以在空白的画稿上作画,也可以修改其他已有的画稿。通过学习,同学们也能用它绘制出美丽的图画来。
二、启动画图软件
(这部分内容先让同学们互助学习或者看书学习)
①在启动Windows 98后,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画图”命令。
②屏幕上出现画图窗口。
三、认识“画图”窗口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画图窗口有哪些内容组成,然后演示画图窗口。请同学们说出窗口的组成部分。(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随机参与讨论。)
总结:“画图”窗口特有的组成部分包括:工具箱、工具状态选择器、颜料盒、画图区等。
四、工具箱的使用
1、认识“工具箱”
师:有没有人可以给大家介绍介绍工具箱里有哪些工具,他们叫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工具的方法。(将鼠标轻放在工具上,过一会儿会显示工具名称)
2、铅笔工具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工具箱里的工具可以怎么用呢?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在画板中写出自己的名字。
3、刷子工具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画树,请大家看看课本上第6页的图7,这里的树是有颜色的,我们要怎么样才画出有颜色的图画呢?
引导会的学生说出前景色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讲解背景色的使用。
活动二: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好需要的颜色,来画树,先画完的同学可以给自己的树装饰一下。
五、做一做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动手操作一下。并想一想“试一试”中的操作该怎么完成。[教学反思]
作品赏析与制作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欣赏、评价作品以及动手绘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使用绘图软件的功能绘制图像。
2、培养学生审美观。
[教学重点]:培养审美能力,学会评价作品。[教学难点]:熟练使用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图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计算机帮助下我们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画图”软件的使用方法,能画出许多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并富有童趣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优秀的作品,一起来评价吧!
二、作品赏析
1、出示课本25页图1“西湖美景”,大家说一说图里有什么?(学生活动)
2、看课本26页图2“构建和谐家园”,这图里表达了什么,大家讨论下。
活动一:
填一填课本26页,图2由什么组成,从图3什么地方看出喜庆的情景?观察图4,小组讨论你喜欢图4画面的哪一部分?学生观察讨论,分组汇报。
三、画画大比拼
师: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不少的收获了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所学的知识为你们的画设计一个封面吧。活动二:
制作封面:师提要求,学生制作。
1、确定封面内容。
2、小组讨论设计下封面的文字、图案、色彩等。
3、动手操作。
4、保存封面作品。
展示与评价:
1、组内展示,相互评价,选出本组最佳作品向全班展示。
2、参考他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自己的作品。
3、利用课本29页“电脑美术作品评价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4、选出参加全校展示的作品。
师:今天大家都制作了非常漂亮的作品,希望大家今后能利用电脑绘制出更出色的作品,
第五篇:鄂教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 教案
鄂教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课前准备
1、测量体重的磅秤和尺子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
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 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2、林中的树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动物要吃食物,植物靠什么生存呢?(学
生可能给出许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经常浇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养料;植物还需要
阳光照射等。)
出示单元主题图:走进树林,树木郁郁葱葱,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通过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了解海尔蒙的实验。
(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 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阅读海尔蒙的实验研究的故事。思考:①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 做的?从海尔蒙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海尔蒙是怎样思考和实验的,以及
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②海尔蒙的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根据海尔猛实验中的发
现你什么进一步推测?(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推理:海尔蒙在完成了实验
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 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
三、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演示实验:课前将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带进教室,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 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
(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推测记录 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验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
(3)课外活动:①保护好教室里的实验植物。②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这个 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
①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②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③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
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
化是有原因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
①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
②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
叫叶绿体。
③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题:
①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
③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
⑤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 提供了哪些物质?
(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三、总结与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树木中的纹路
教学目标
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3、能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
5、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带纹路的木版,提问:你们从木板上看到了什么?这些纹路从哪儿来?你还在哪儿
看到过树木中的纹路?我们把树木中的这种纹路叫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交流学生已知
经验的过程,通过交流导入新的探究过程。)
二、观察树干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块用树干锯成的横截面,学生分组观察。要求小组在观察 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和疑问。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记录表发给小组,也可以让学生直
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2)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三、观察其他树的横截面。
(1)给每个小组再提供两块树的横截面,小组观察:有什么新发现?你还有什么疑问?
(2)交流与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看一看,这 些问题中,哪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互相解答?把已经解决 的问题做上标记。然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
四、了解年轮的形成。
(1)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年轮跟树木的生长情况有什么 关系?你从这段资料中又解决了哪些疑问?
(2)交流。
(3)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五、了解更多的来自年轮的信息。
(1)观察年轮图,估算树的年龄。(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知道通过数年轮的圈数可以知 道树的年龄,如果只是简单地去数数意义就不大了,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怎么数、为
什么数出圈数就是树的年龄。)
(2)观察:同一个年轮的宽窄都是一致的吗?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一样吗?
(3)讨论: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致可能与什么有关?
(4)记录讨论结果并交流。
(5)你还知道年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六、课外拓展。
(1)继续观察伐木留下的树桩或者锯下的树干截面上的年轮。
(2)收集有关树木年轮的资料,读一读,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蘑菇 教学目标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5、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6、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一、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 地方会生长蘑菇?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二、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 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 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三、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四、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 交流。)
五、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
一、了解细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师展示一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
(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
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
(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 方面的作用。)
(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
二、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
(1)小组交流、展示。
(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
(4)名片展示与评价。林中的鸟
教学目标
1、认识更多生活在林中的鸟。
2、知道常见的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知道这些外形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是 相适应的。
3、能仔细观察鸟的外形,并能分析外形与它的习性及生活环境的关系。
4、能在观察的同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有做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5、能积极地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6、能意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并能落实到行动中。教学准备
1、啄木鸟、鹰、鸽、燕等鸟的飞翔状态的图或视频资料。
2、啄木鸟、麻雀、猫头鹰等鸟的图或实物标本。
3、鸟类在林中栖息、捕食的视频资料。
4、鸟类与人类关系的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1)提问:你认识哪些生活在树林里的鸟?向同学们介绍你认识的鸟。
(2)出示几种常见的鸟的图片,交流:这些鸟以什么为食?它们的羽毛、翅有什么特 点?它们的喙、爪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与环境及生活习性的关系。
(1)观察鸟的翅。
①观看不同的鸟飞翔的视频资料(或者挂图),提问:这些鸟是怎样飞行的?它们的飞
行方式相同吗?你认为它们的飞行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②观察描述鸟翅的特点,认识鸟翅的四种类型。
③小结:鸟翅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适于飞行的方式也不同。
(2)观察鸟的喙和爪。
①观察啄木鸟、麻雀、猫头鹰等鸟的标本:这几种鸟的喙和爪各有什么特点?(观察的
时候给学生提供标本,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活的鸟,学生在观察中可以看,甚至触摸,总之,尽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②整理观察记录,小组交流。(虽然观察的重点是鸟的翅、喙、爪,但在交流中可以不
局限于这三个方面,鼓励学生表达其他发现。)
(3)研讨:鸟的翅、喙、爪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及习性的关系。
①观看鸟在树林里生活的视频资料(或教材上的插图),提问:鸟儿在林中怎样飞行? 怎样歇息?怎样捕食?
②讨论:鸟的翅、喙和爪,对于它们在林中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③交流与小结。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鸟的这些外形特点都是与树林的
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④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鸟的外形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及习性相适应的例子?
三、爱鸟护鸟,从我做起。
(1)师生交流:喜欢鸟吗?为什么喜欢?
(2)播放鸟与环境和人类关系的资料片,提问: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讨论:为了鸟类的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4)小结。
四、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以爱鸟护鸟为主题的小报,或者设计一幅爱鸟护鸟的宣传画。谁吃谁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 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 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 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 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 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 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 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茅草与锯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3、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 明的思路。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6、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
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 尝试——发明锯子)
(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 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
(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二、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
三、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
(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 相似之处?
(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
(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
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
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发明的设想。
设计制作:根据发明的设想精心设计,根据设计试制出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
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发明。
四、课外活动。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构思一件科技创新作品。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创新设想。
(1)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画科技作品设计图。
(2)交流、展示:我设计的是什么?它是仿造什么生物的特点研究的?它有什么特殊 的功能?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设计可能很富有想象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要鼓励和
保护,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件科技小作品除了有创意之外,还要考虑实用和可行性。)
(4)向学生介绍一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小发明作品,供学生学习借鉴,讲解常见的创造发明方法。
二、指导学生完善科技作品设计方案。
(1)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2)组内交流方案。
三、制作科技作品。
一件科技作品的制作往往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探索、完成
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给予的帮助和支持。鱼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3、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 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4、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 性。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6、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 应的。教学准备
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 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搜集信息资料
(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 是几种什么鱼?
(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 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3)各种鱼的大小、形态、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可为什么人们把它们都叫鱼呢?关于 鱼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二、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出示并简介鱼类活体,安排学生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为下一步研究活动做准 备。
师述:鲫鱼是鱼类的典型代表,它在外形上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各小组认真观察鱼的外
形、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鱼鳃的形态等。同学们若对鲫鱼其它外形特点感兴趣也可以进行观
察,观察之后将结果记录在“我们的发现”表格里
2、分小组进行观察、讨论、记录。
3、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4、教师小结,然后出示图片、展示课件或让学生对照水槽中的鲫鱼阅读课文26页上图
内容,认识鱼的各种鳍。
5、你能根据鱼的外形特点,对鱼如何运动、怎样呼吸和运动,大胆做出自己的推测和 设想吗?怎样证明自己的推测?
三、制定研究方案
1、教师出示并简介各种学具,告诉学生这些学具主要用于观察研究鱼的运动和呼吸方 式。
2、各学习小组制定“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研究计划和步骤,预测研究 结果。
3、各学习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和预测,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四、开展科学探究
1、分小组按照研究方案先进行“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观察研究,并将 结果记录下来,在“我们的发现”表格中。
2、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第二课时
一、(接上节课)开展科学探究
1、你对鱼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用什么办法研究解决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 据学生表述进行板书)。
2、根据实际,各小组选择一项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同时制定研究计划和步骤。
3、分小组汇报研究方案,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4、分小组对选择的研究观察项目进行研究,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集体讨论,统一意见。
二、总结与交流
(1)分小组归纳整理:“作为鱼类代表的鲫鱼在外形和生活、行为方式上有哪些特 点?”
(2)拿鲤鱼与草鱼、团头鲂、鲶鱼等家乡水池中常见鱼类进行对比,看看鲤鱼有什么 特点是它们共有的?
(3)分小组汇报“鱼类共同特点,”各小组进行交流、辩论,将大家共同的观点记录在
课本空框中。
三、应用与实践:
(1)出示各种水生生物图片实体或展示课件,辨别出其中的鱼类,并能分析说出其中 原因。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点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自然水域中生活着许多动物,有 的名称中还有一个“鱼字”,如甲鱼、鲸鱼、鳄鱼、娃娃鱼等,可它们不是鱼类;有的名称
中没有“鱼”字,可它们属于鱼类,如泥鳅,海马等)。
(2)课外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家乡池塘中各种鱼类的生活情况,看一看除了课堂上所 了解的鱼类特点外,还有哪些特点是鱼类共有的?与此同时通过现场观察、比较、取回水样
研究、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方法,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详见课本
41页),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蛙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识别蛙和蟾蜍。
2、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两栖动物在外形、生活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方面的共 同特点。
3、能将两栖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两栖动物的外形、生活方式与它 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两栖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 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两栖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
1、两栖动物在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个体发育等方面的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塑料缸)、塑料袋、毛巾或卫生纸。
3、青蛙和蟾蜍活体。
4、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搜集关于蛙的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蛙的图片或播放关于蛙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后回答:你从中知道了一些什 么?关于蛙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此处可以将青蛙的种类、青蛙的外形特点、行为方式、个
体发育的相关图片或课件一次性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用词组或短句板书在黑 板上。(此处不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述关于蛙的知识结论)。
3、提出研究问题:蛙类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了解它们呢?
二、制订观察研究方案。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2、小组汇报活动方案。教师小结:为了了解蛙类共同特点,我们选择青蛙作为研究对 象,观察它的外形特点,研究它的捕食、游泳方式,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过程。(研究方法按
课堂上学生的表述灵活处理)。
三、开展科学研究。
1、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的青蛙活体及相关实验材料,按照活动方案有 组织地观察青蛙的外形特点、如何游泳,做蹼足作用的实验,比较蝌蚪与幼蛙的不同。
2、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
3、填写“我们的发现”表格。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讲评。
第二课时
一、指导认识了解蟾蜍。
1、教师出示图片指导看书或播放课件。
2、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蟾蜍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它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蛙和 蟾蜍有哪些共同之处?”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要点作为主板书板书在黑板中央。
二、总结与交流。
1、蛙和蟾蜍具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因此生物家将它们归为了同一类动物。那么它们 与鸟类、鱼类等其它动物相比较,有哪些是它们独有而其它动物不具有的特点呢?
2、分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其主要特征。总结出一条就在课本上规定地方画一面小红旗。
3、小组汇报,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讲评本课学习情况。
4、学生将其共同特点填写在31页课文中间的空框中。
三、应用与实践。
1、看书31页下图或由教师出示图片,播放课件,让学生辨别其中的两栖动物。如果时
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
2、课外在家长陪同下考察家乡农田、草地、森林、池塘、小溪中的两栖动物,研究其 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生长发育过程等并作好考察记录。龟和鳖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识别龟和鳖。
2、通过观察,记录并归纳爬行动物在外形、行为方式、繁殖等方面的共同特点。
3、能将爬行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爬行动物外形、行为方式等与它 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描述爬行动物外形及行为方式特点,能归纳 填写信息记录表,并通过比较了解爬行动物共同特点。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6、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爬行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
1、有关龟和鳖的种类、外形特点、行为方式、繁殖等相关的挂图或课件。
2、水槽和水、筷子或木棒、毛巾或卫生纸。
3、龟和鳖的活体。
4、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为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龟和鳖的图片或播放龟和鳖的相关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回答:你从中 知道了一些什么?关于龟和鳖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此处可将本课所涉及知识的课件一次性
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提出研究问题:龟和鳖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了解它们呢?
二、制订观察研究方案。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2、小组汇报活动方案,教师小结:龟和鳖的特点包括外形特点、如何爬行和游泳、受 到惊吓时有什么反应以及它们如何繁殖后代等方面,研究方法按照同学们的意见执行,研究
结论由学习小组长有条理地进行记录,最后总结归纳。
三、开展科学研究
1、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所需的龟和鳖活体及相关实验材料,按照活动 方案观察龟和鳖的外形特点、如何爬行和游泳、受惊吓时的反应等。
2、各小组总结归纳观察研究结果。
四、总结与交流。
1、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讲评各小组 学习情况。
2、学生在课本33页中间表格中填写观察研究获得的信息。
3、检查学习效果:生物学家为什么把龟和鳖归为同一类动物,并且起名为爬行动物?
五、应用与实践。
1、看书33页下图或由教师出示图片,播放课件,让学生辨别其中的爬行动物。如果时
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
2、课外在家长陪同下,考察家乡的农田、草地、池塘、小溪、森林等地方的爬行动物(城市学生可以参观动物园的爬行动物馆,请教管理员或抄录动物介绍,有机会到农村旅游、参观、走亲访友时做有心人),观察研究其外形特色、生活方式,如何繁殖等并作好记录。(提醒学生千万注意安全。)龟和鳖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识别龟和鳖。
2、通过观察,记录并归纳爬行动物在外形、行为方式、繁殖等方面的共同特点。
3、能将爬行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爬行动物外形、行为方式等与它 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描述爬行动物外形及行为方式特点,能归纳 填写信息记录表,并通过比较了解爬行动物共同特点。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6、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爬行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
1、有关龟和鳖的种类、外形特点、行为方式、繁殖等相关的挂图或课件。
2、水槽和水、筷子或木棒、毛巾或卫生纸。
3、龟和鳖的活体。
4、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为爬行动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龟和鳖的图片或播放龟和鳖的相关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回答:你从中 知道了一些什么?关于龟和鳖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此处可将本课所涉及知识的课件一次性
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提出研究问题:龟和鳖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了解它们呢?
二、制订观察研究方案。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2、小组汇报活动方案,教师小结:龟和鳖的特点包括外形特点、如何爬行和游泳、受 到惊吓时有什么反应以及它们如何繁殖后代等方面,研究方法按照同学们的意见执行,研究
结论由学习小组长有条理地进行记录,最后总结归纳。
三、开展科学研究
1、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所需的龟和鳖活体及相关实验材料,按照活动 方案观察龟和鳖的外形特点、如何爬行和游泳、受惊吓时的反应等。
2、各小组总结归纳观察研究结果。
四、总结与交流。
1、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讲评各小组 学习情况。
2、学生在课本33页中间表格中填写观察研究获得的信息。
3、检查学习效果:生物学家为什么把龟和鳖归为同一类动物,并且起名为爬行动物?
五、应用与实践。
1、看书33页下图或由教师出示图片,播放课件,让学生辨别其中的爬行动物。如果时
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
2、课外在家长陪同下,考察家乡的农田、草地、池塘、小溪、森林等地方的爬行动物(城市学生可以参观动物园的爬行动物馆,请教管理员或抄录动物介绍,有机会到农村旅游、参观、走亲访友时做有心人),观察研究其外形特色、生活方式,如何繁殖等并作好记录。(提醒学生千万注意安全。)池塘中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池塘常见水生植物。
2、观察植物外形,了解其生活环境,能将观察结果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知道 其外形及生长方式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3、了解更多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能利用语言描述水生植物外形及生长方式特点,能通过 观察、实验了解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依存关系。
5、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6、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指导生活。
8、知道外来物种的引进有时会严重影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环境改变和经 济损失。教学准备
1、有关池塘植物的挂图、课件。
2、种植了池塘水生植物的生态缸(瓶)、毛巾或卫生纸。
3、挺水植物标本。
4、供学生观察、实验的水生植物。教学过程
一、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池塘中水生植物图片或播放相关课件,让学生仔细观赏,然后回答:你从中看 到了一些什么?关于池塘中的植物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提出研究问题:关于池塘中的植物,有什么问题你最希望了解?要了解池塘中水生 植物的外形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二、制订探究方案,开展科学探究。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2、小组汇报研究方案,教师小结:为了便于相互合作与交流,大家最好选择同一种植 物进行了观察和实验,大多数小组在教师带来的植物中选择了菱(也可以是别的植物),因
此下面的观察就以观察菱来展开,各小组在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对植物器官逐个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上。
3、各小组领取植物样本进行观察和记录。
4、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集体讨论订正。
三、对假设作出推断与猜想。
1、提出假设,让学生推断事实结论:把菱(也可以是别的水生植物)种在陆地上的土 壤里,你认为它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观察记录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对假设作出合理推断。
3、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4、老师布置课后实验任务。
四、应用与实践。
1、有的物种在改变环境后不仅没有生长不良,反而大量生长繁殖,使原来生活在这里 的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动物无法生存,甚至引起物种消亡,成为了具有极大危害的物种,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
提出问题:池塘里凤眼莲生长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引进外来
物种引起生态灾难的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本地经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讲小结。
2、课外或双休日,在家长陪同下,观察家乡的池塘、水库、湖泊中生长的各种水生植 物,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生长方式与环境的关系,并作好相应记录。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待池塘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初步形成池塘群落和生态 系统的概念。
2、进一步明白食物链的含义,知道池塘生物除食物联系外,还存在更为重要的其它依 存关系。
3、了解生态平衡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推断和解释。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所观察的自然现象和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准备
1、池塘生物图片(或课件)、池塘生物水族箱(内养生物活体)。
2、反映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
3、反映池塘生物依存的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上一课安排布置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总结。
1、上一节课课后,大家将水生植物种在陆地土壤中,通过观察研究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统一观点,教师小结。
二、复习已学知识,提出探究问题。
1、复习已学知识:在前面的第一单元第6课《谁吃谁》中我们学到了几个新的科学名 词,如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2、提出问题:树林中的生物之间存在食物联系,那么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有怎样的食 物联系呢?这些池塘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教师引导学生观赏池塘生物水 族箱,并播放相关录相(课件)。
三、开展科学探究。
1、学生观赏池塘生物水族箱,欣赏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后,回答问题,相互质疑,教师指导。
2、分小组针对上述所见所闻写出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能写多少写多少。同时讨论: “在食物链中,如果某个链环上的生物灭绝了,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什么影响?”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第二课时
一、(接上一节课)开展科学探究。
1、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之外,还有其他的依存关系吗?教师播放相关课 件,学生观赏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
3、学生根据集体订正结果填写课本38页空框。
二、总结与推断:
1、引导学生在小结“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存在着哪些联系?”的基础上推出“池塘群 落”定义。
2、假设与推断:在池塘中,如果植物或动物灭绝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本环节可由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也可由学生讨论回答)。
3、师生共同学习和理解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学习、理解过程可 结合池塘、森林等生物实例进行讲解说明。
三、应用与实践: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明白关于“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其他 生物群落的含义。
2、课外选择一块草地,观察一下“草地生态群落”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课外查阅资料或上网了解“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生物群落 中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单元“自由研究”检查与指导
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的进
度、困难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做个小生态瓶
教学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简易的科学探究所需的生态瓶,并对生态瓶中生物关系作出 科学解释。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 比较,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正确修订自己的探究方案。
3、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遇到的现象作出判断和解释,并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提高生活水平。
4、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教学准备
1、生态瓶(缸)样本(或相关图片、课件)。
2、供学生实验所需的小型水生动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师课前准备小型水生
动植物,学生自备容器。农村学校可在教师带领下到浅水池塘或水沟现场采集水生动植物。
3、清洁砂、水、水槽、毛巾或卫生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探究问题:
1、复习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样保持生态平衡的?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个简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选择水生生 物种类?
3、让学生拿出自备的容器,如果让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个小生物瓶,你认为还应该考 虑哪些因素?
4、出示生态瓶(缸)样本,如果将生态瓶放在教室的讲台上,你认为动植物能正常生 长吗?为什么?
二、制订活动方案
1、学生根据刚才所见的生态瓶样本,分小组讨论制作小生态瓶应该准备什么材料,按 照什么步骤进行制作?
2、小组讨论,将所需材料名称填写在39页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骤记录在草稿纸上。
3、小组汇报。阅读课本39、40页制作步骤,与自己选用的材料和步骤进行对照,补充
遗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学的材料。
4、小组讨论课本上提示性语句所反映的问题:为什么生态瓶内要装沙?为什么要选择 无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学生用自来水做实验为什么要放置24小时以后才加入生态瓶 内?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为什么要选择小型健康的动物?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因素来保证生态瓶中生物正常生长。
5、分小组展开讨论。
6、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教师小结评讲。
7、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课本40页空框内。
三、绘制生态瓶制作图
1、学生根据所学,初步设计绘制小生态瓶设计图。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生态瓶设计图,相互交流经验。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四、课外参观实践
学生参观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销售店,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或网络资
料,对自己小组绘制的小生态瓶设计图进行修改完善,将小生态瓶设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 术性。
第二课时
一、分小组制作小生态瓶。
1、学习小组各成员讲述参观实践活动所见所闻。发表自己修改设计图的意见。
2、教师展示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相关图片或播放录像(课件)。
3、小组讨论修改设计图。
4、各小组汇报修改小生态瓶设计图的内容和原因,相互取长补短。
5、各小组有秩序地在讲台前方不同位置领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组按制订的方案和设计图有步骤地制作小生态瓶,教师巡回参与制作活动,对 有困难的小组适当指导。
二、交流和讲评。
1、做好了的小组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认为合格者,该小组所有同学可以在课本上规定 地方画三面小红旗。评选小生态瓶设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小组,该小组所有同学可
以画四面小红旗。
2、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三、课外实践活动安排。
每位同学由家长陪同,在家乡池塘采集小型健康生物活体和无污染水制作一个属于自己 的小生态瓶,保证水生生物存活一周。
四、安排准备“自由研究”课堂教学
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的进
度进行抽查,要求学生下一节课将“自由研究”调查表带来。
自由研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研究任务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研究重点是制作两个齿轮,且满足一个要求:一个齿
轮转1圈,另一个齿轮转3圈。
二、小组活动
先是讨论活动方案。除了教材提供的几个提示需要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明确外,教师还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提示如下要求:制作齿轮需要考虑到材料、工具及操作的安全性,制作的主要步骤,设计图纸,同时使齿轮的各齿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即各齿要均匀地分布。正式动手活动之前,教师还可以设定某些奖励措施,刺激学生更专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然后是小组制作。在小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鼓励他们自己动手,但教师直接参与的不要太多。
三、交流展示
让各组轮流在全班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让大家根据完成的质量好坏、工艺的好坏进行
评定,兑现活动之前承诺的奖励。水泥与沥青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3、能在水泥与沥青变化实验中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细致地观察。能够有根据地预测 并体会到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少量的水泥与沥青,烧杯,水,计时表,小铁锤。教师可另备酒精灯、坩锅、坩锅钳。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先介绍在铺路架桥等活动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到水泥与沥青,然后请学生说说关于它们
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并仔细留意学生讲到的各种已有认识,有些学生已经说到的可能会在后
面的教学中用到。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产中是如何使用它们的也谈一谈,从而引出
后面的教学。
二、开展观察和实验
第一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教师出示为各组准备好的观察材料及工具,了解水泥与沥青本来的“真面目”。
第二步:以水泥为例,研究加入水之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预测水泥在加入水搅拌后
可能出现的情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完善,重点是引导他
们在不同时间段如何观察水泥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对实验中不同时间段水泥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回忆生
活中积累的对干燥后水泥的认识,或出示教师课前制作的水泥块,展开讨论:干燥后的水泥
还能回到原来的粉末状水泥吗?
三、认识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沥青的加热过程:固态的沥青被加热后,会改变原来的形
状,形成可以流动的液体,待温度降低后,它又会还原成原来的固态。从而比较这种变化与
前面水泥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出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的基本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与水泥和沥青变化类似的例子,并说说人们是怎样利用的。在
学生列举时,教师应不满足于学生仅仅讲出事例本身,而是要求他说出更加细致的变化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的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有的
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按这两类给列举的变化分类。
15盘山公路
教学目标
1、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使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并自觉地在实验中做到与同学默契配合。
3、通过辨析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到科学原理无处不在。教学准备
关于盘山公路和教学图片、资料。各实验小组准备测力计或橡皮筋、长短不同的木板、带有牵引小环的物体、四方的木块(或字典,用于搭建同一高度斜面)。
第一课时
一、认识盘山公路,提出问题
先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盘山公路的特点。从山底到山顶,没有直接修成
一个直线的斜坡,而是在山间绕来绕去,形成“盘山”之状,谓之盘山公路。
自然地,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要修成这个样子?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谈谈自己 的想法。通常学生都会谈到涉及坡度(不一定是用这个说法)的理解,教师则可以适时地介
绍坡度的概念,为后面的教学扫除理解、表达上的障碍。
如果学生理解盘山公路这个“变形”的斜面有困难,就及时引出第二个生活中的事例,利用搭起的斜坡往汽车上搬运重物。要通过寻找更多的例子作支撑,帮学生理解。
二、研究斜面
首先,要让学生推测斜面的作用。通过对利用斜面往汽车上运输重物,更好地帮学生推
测斜面的作用。必要时,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演示,把盘山公路“拉直”,就可以得到一个坡
度更小的、从山底到山顶的斜面,从而区别直接由山底到山顶的斜面。然后提示学生把推测
结果记录在书中的相应位置。
其次,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要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材料,或要求学生自备的材料,设
计不同坡度的斜面,并明确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怎样做实验记录表;做直接提升重物 的实验,看测力计的读数;做坡度不同的斜面(固定斜面的最高点,使用不同长短的木板搭
建),做沿着不同坡度斜面提升重物的实验;如何读数等。实验方案不明确,就会影响到后
面展开的研究。
但是,正如教材说明中所述,本课的实验材料在组建斜坡时有多种组合方式,如果学生
提出来,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如果探究的充分,一节课的
时间显然不够。这样,教师就应该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时的划分做灵活安排,不要过
于拘泥于原有教学设计。
各小组开展研究时,教师应放手让他们自主实验,随时了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三、分析讨论斜面的作用
先组织学生分析各组研究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分析实验数据时,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直接提升重物与使用斜面提升重物作比较,一是
使用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同一重物的比较。
如果出现个别组数据与其他组分析的结论不吻合,则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做法,让其
他小组用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进行解释,必要时可以让这个小组重新演示。
四、分析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先让学生解释盘山公路以及利用斜面往汽车上搬运重物的理由。然后让学生对生活中运
用到斜面的事例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斜面的相关内容已经基本完成。开展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是想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增强对斜面原理的形象理解。
比如体验直接登上约1米高的平台,然后用木梯搭成斜面,到达同样的平台,比较有什
么不同。又如使用木梯到达同一高度的游戏,把木梯按照坡度大小不同设置成几组游戏,让
学生体验用力的情况。或者教师设计包含有斜面原理知识在内的目标游戏。桥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特点等方面并不相同。
2、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体会到模型 的制作在生活生产中的积极意义。
3、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桥的模型。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每小组准备两个木墩,6张左右硬卡片纸,一次性杯子,若干围
棋子。制作桥的模型时,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准备相应的材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激趣
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各种各样的桥,让学生讲一讲对桥的认识。然后提示他们
说一说家乡周围有哪些桥,这些桥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通过生动丰富的学习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感受到栩栩如生的桥的
不同结构和特点,感受到桥梁的美。
在学生讲过所见到桥的情况后,请大家思考:如何给这些桥分类,认识这些桥有哪些相
同与不同。最后引到认识桥有着不同的形状与结构上来。
二、研究桥承受力
直接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不同形状结构的桥承受力会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猜想各种桥的
构造可能有哪些科学道理。
这些预测是否正确?需要组织学生制作桥的模型进行验证。在各组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后,学生自由实验,验证自己研究的桥。教师参与学生实验研究。最后汇报研究情况,实现 资源共享。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桥的观察、分析比较、整理,归纳认识不同形状与结构的桥在承受
力方面有什么异同。
三、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已经对桥的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各
种结构的桥的受力情况及它们的科学性,你能运用你学到的科学知识设计一座新桥吗?
第二课时
本课主要是制作桥梁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桥,是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先组织各小组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让其他组对他们的方案进行质疑和建议。如果
有学生在课前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桥的相关知识,也不妨让他们讲一讲。
接着,让各小组按设计的方案制作桥的模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行探究科学的精神,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强化学生
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后留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评价。不仅是对桥的承受力进行检验,还要兼顾制作的
工艺、美观,以及小组间相互合作的情况等。因此,教师和学生研讨、制定一个怎样的评价
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以玩具汽车为载体的学习,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玩具小车的运动,并倾听和尊重其他 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
3、在描述玩具小车运动时,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玩具小车,记录表。教师另可准备用于讨论公路汽车运动的动画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组织学生观看公路上汽车繁忙往来的录像片,或安排几个会骑自行车的同学在球场上按
“剧本”模拟演绎,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布置观察任务:“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才能
使别人准确地了解某一辆汽车或指定的某一位同学的运动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回答,并提示他们把主要的描述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格处。
二、小组研究
教师直接指出,本课将利用玩具小车来模拟车的运动,并学习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的物 体。
各小组先讨论准备怎样开展研究,教师重点提示两个问题:一是观测前的准备,一是准
备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地突出这两点。
有两种方式进行“游戏”可以选择:一是小组的全体同学一起做、一起说;二是把组内
同学分成两组,一部分同学设计、控制车的行进,其他同学描述,然后交换角色。教师应根
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应该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 格中。
接着在全班进行交流,描述小汽车的运动。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
他们交流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供后面的讨论所用。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时所站的角度、观察
对象、运动情况都不一样,但描述其运动时,主要都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的呢?让学生从
黑板上板书的记录要点中寻找共同点,从而梳理出描述运动物体的一般要素。
三、总结、运用
再次组织学生观看公路上汽车繁忙往来的录像片,或安排几个会骑自行车的同学在操场
上骑自行车,再来描述,比较与课前描述的差异,体会到学习的成果。自行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行车的齿轮原理,知道齿轮是轮轴的变形,使用齿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知道杠杆、斜面、滑轮、齿轮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机器是由这些简单机械组成的。
3、能在探究活动中提出大致思路,认识到齿轮有不同的咬合(或连接)情况,知道齿 轮间不同的咬合(或连接)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通过对自行车所包含的相关机械的分析,体会到对事物的分析常用到“部分-整体” 或“整体-部分”的方法。教学准备
机械实验盒,自行车实物,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研究问题
先组织学生谈谈对自行车各部件的认识,如自行车车把利用了轮轴的原理,自行车把手
利用了杠杆的原理。然后重点让学生谈谈对自行车齿轮的认识,并推测它在自行车的运动中
起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齿轮齿数不同所起的作用。学生通常会认为它主要起到了传动的作
用,却不会意识到由于齿轮数的不同,可以灵活地改变其转速。
二、研究齿轮
第一步是了解学生对齿轮的认识。先让他们回忆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齿轮,并比较它们与
自行车的齿轮有哪些相同与在不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齿轮的用途,包括齿轮间存在相
互咬合与用链条连接的组合,这样可以为课的最后分析,体会齿轮的作用。
第二步讨论实验方案。首先要根据材料确定是研究齿轮间相互咬合还是链条连接的情 形,或者两种方式同时采用。小组讨论方案后,可以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注重引导他
们明确以下细节:在实验中如何确定两个齿轮的不同齿数,如何确定两个齿轮转动的圈数,如何在记录表中进行记录,记录哪些方面等。
第三步是动手实验。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捕捉他们的发现,提醒他们把有价值的东西记
录下来(有些发现学生可能自己并不会意识到),促进他们完成完整的实验,但不要过多地
影响他们的自主研究。先完成实验的小组,应当提示他们把实验的发现进行整理和初步的分
析,为后面的讨论作好准备。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以让各组把实验结果统一反映出来,如
实物投影仪或通过黑板上的全班记录表等。
三、讨论实验发现
教师可以选择在组内先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沟通,或者直接在全班进行交流,这主要
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来确定。
学生在交流时经常会出现只谈结论或只谈发现的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当
及时提示学生把实验的发现与所思考的结论间的联系讲出来,以便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并
发现其中的精彩与不足。有的小组在交流时,可能还会提到本组实验发现的其他情况,对于
这样的小组教师要肯定。
如果实验只做了相互咬合这样一种情况,则还需要简要地帮助学生分析如果采用链条传
动又会是怎样的情形。相互咬合的情形,可以很方便地计数两个齿轮转动的齿数。链条传动
则不再是直接计数,而是通过链条这一中介,间接地推算出两个齿轮转动的齿数。如大齿轮
转动一圈,通过链条经过了30个齿,这30个齿的变化体现在小齿轮上,也应该经过30个 齿,如果小齿轮只有20个齿,则说明小齿轮要转动1.5圈。从而很好地理解两个齿轮转速 间的关系。
四、分析自行车的齿轮及其他简单机械
有了实验中对齿轮原理的认识,再回到自行车的情形当中,引导学生分析隐藏在自行车 的其他零部件所涉及的机械原理,如自行车的踏脚用到了杠杆原理。以飞轮的轮轴为支点,用较长的铁杆来转动链条上的飞轮,可以省力。踏脚飞轮上用到了齿轮,以防止链条打滑。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研究自行车,尝试对它进行改进。
改进自行车通常会采用发明创造中的某些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缺点
改进法、优点迁移法等。
一、让学生提出自己关于改进自行车的设想
可以先让学生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对自行车的认识,给它“挑刺”,列举自
行车使用中所暴露出来的缺点,并陈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也可以对自行车能具有其他更多
功能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初步的解决方案。再从全班学生的众多设想中,优选出比较有价
值且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展开研究的问题,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供学生小组研究。有的
可能只是完成一些设想或改进的建议,教师应当灵活处理。
二、学生动手研究
教师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前面讲到的某一方面,进行方案的细化,包括对材料、工具的选择,研究的步骤,还需要得到的帮助,或者只是一个设想等。之后就开始小组活动。
三、交流
各小组在全班把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建议等,最后总结全课。常见的农作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研讨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为什么不 一样。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
“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
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
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
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二、汇集资料
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 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
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 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常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
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 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
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
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
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
和丰富性。
四、课外拓展
课后收集资料:
1、调查收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思考: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都一样吗?
2、调查搜集本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的资料,思考:本地区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
物的生长。
一、交流引入
1、提问:你搜集了哪些农作物,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长条件?
学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有些是本地区没有的,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交流
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小麦、棉花、大豆、高梁、红薯、水稻等。
2、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
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
不同。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
所需要的条件。
二、研讨
1、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 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2、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
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
3、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 长?
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种植和实 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
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践活动。
三、课外实践
1、访问有关农学专家,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的种类。
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2、种植实验:找一种本地未种植,但是本地区的生长条件又能满足其生长的农作物,进行栽培实验,做好记录。学生在进行种植实验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农作物与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农作物。
2、能给不同的土壤进行编号观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能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土壤,知道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是不同的,并能根据土壤 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给土壤分类。
4、能和同学合作,制定豆苗在不同土壤里生长情况的实验方案。
5、能坚持持续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沙土、黏土、壤土的土壤样品;烧杯,玻璃棒,花盆,放大镜,记录表,黄豆苗等。
2、学生准备:沙土、黏土、壤土的土壤样品;烧杯,玻璃棒,黄豆,培养皿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沙土、黏土和壤土。
一、引入学习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也有学生接触过土壤,但是学生
对于为什么某些农作物能很好地生长某一类土壤中,并不一定清楚。教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学
生分别到菜地、坡地和稻田里采集土壤样品。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提供土壤样品。
教师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展开本课的学习:你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样品?你采集的
土壤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生长有哪些农作物?
学生分别从菜地、坡地和稻田采集的土壤样品,种类是各不相同的。学生会说出土壤的
一些特点,但并不完善;对于土壤里生长的农作物,学生知道,但并没有思考为什么这些农
作物会生长在这种土壤里。水稻为什么不能长在坡地上?花生为什么不长在稻田里?这些土
壤是不是都一样呢?这些经验将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土壤的兴趣。
二、制定、完善观察计划
我们怎样来观察土壤?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会提出用自己的感官和用观察工具等方法
来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就如何有序观察进行研讨,在学生制定好观察计划后再实施观察。
第一,要给土壤样品编号。为什么要编号?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编号可以使我们 的研究更加有序。
第二,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先是用眼睛来观察,看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是
什么样的;接着用手来捻一捻土壤,看看土壤的颗粒大小,水分含量的多少;然后用鼻子闻
一闻,土壤有什么气味。
第三,利用工具来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什么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活动,学生很容易
想到放大镜。在放大镜下,土壤里还有什么,又有什么发现。
第四,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来观察。这一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怎么放土壤,如何搅
拌,怎么静置。
这四个观察活动是有序进行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观察计划,然后让学生分组自主
开展观察活动并做好记录,也可以把四个观察活动分步实施,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实验的
方法来观察,这一活动对学生有些难度。
三、观察实验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观察活动。在学生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学生观
察,并做好记录。
四、交流汇报
1、分小组描述观察的土壤样品的特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2、总结三种样品土壤各自的特点,并用文字归纳在课文的方框里。
五、拓展活动
各小组分组交流汇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关于三类土壤的资料。在阅读资
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沙土都一样?所有的黏土都一样?沙土里含沙多,但是多的比例又有所不同;黏土里含黏土多,多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希望学生初步形成的辨 证观点。
第二课时
一、引入学习
1、预测: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
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认识了三种土壤,当教师提出豆苗这一典型的农作物适合在哪种土
壤里生长的问题后,学生会很自然底联想到把豆苗种到不同的土壤中生长的情况,并根据自
己的判断作出预测。
2、怎样才能知道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
在前面,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做对比实验,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希望学生养成科学的态
度,用实验中获取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1、讨论: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条件不变?改变了哪些条件?
本课中,学生通过再次设计对比实验,增强实验能力。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
自主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2、交流:你们打算怎样设计这个对比实验?你们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 条件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实验方案,并指导完善。比如:你们的花盆放在什么 地方?放的土壤一样多吗?黄豆种多深?每天什么时间浇水?每个花盆浇多少水?怎样控 制浇水量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计划,进行更加科学的实验观察活动。
三、学生实验
在完善实验计划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花盆,并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种植活动。
1、为花盆编好号,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沙土、壤土、黏土;
2、用一根筷子扎同样深的小洞,把黄豆植入花盆中;
3、把每组的三个花盆放置在同一个位置;
4、制作豆苗生长记录表;
5、确定每组负责浇水、观察和记录的同学,并提醒学生注意,每天同一时间浇水,浇 同样多的水。
四、激励评价
1、评价每个小组在制定实验计划和进行种植实验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2、鼓励学生坚持认真观察,培养好自己的豆苗。
本次观察实验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及时观察和记录,还要注意和
其他老师的协作,争取取得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协助。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挑选颗粒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也许有的黄豆种子因为
一些原因而不会发芽,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豆苗生长发芽后的一段时间,教师要利用一些时间组织学生总结交流豆苗的生长情 况,指导学生对豆苗的生长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农作物适合在什
么样的土壤里生长?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农作物与化肥
教学目标
1、了解化肥的作用,认识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2、能经过小组合作,制定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3、能持续观察,并及时认真做好记录。
4、能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
5、意识到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当施用会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提前培育一些玉米苗,尿素,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学生准备:实验方案记录卡,观察记录表,每组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化肥施用情况调查 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 实验。
一、提出问题
1、问题:你知道农田一般都施用哪些化肥?关于化肥,你都了解哪些事情?
学生可能知道农田里一般都施用一些化肥,具体到是什么化肥,学生不一定清楚。也有
部分学生知道一些化肥的作用,这个问题和学生的已有经验发生了冲突,必将引发学生进一
步探究的欲望。
2、尿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知道?
关于尿素,学生可能知道它是一种化肥,会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
尿素是什么样的,更没有真正给农作物施用过,因此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仅限于书本知识或听
他人的介绍。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去做,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这样获得的认识比老师告诉他
们的要深刻得多。
要知道尿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就必须做对比实验。因为有了前面做土壤对比实验的
经验,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
二、制定实验方案
1、讨论制定对比实验方案。
经过小组的讨论,学生会比较容易制定出一个实验方案。在指导学生制定对比实验方案 的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设计实验。小组完成实验方案后,教师应引导他们
把自己的方案与其他同学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对比实验的方案。具体来说,这 个对比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就是施肥,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实验方案简
单地写到黑板上,供学生研讨和参考。
2、制定观察记录表。
引导学生就观察项目进行讨论,制定观察记录表。可以就怎样记录、每天记录还是隔一
天记录、记录什么内容、还有什么项目等进行研讨,并达成共识。
三、进行实验
1、种植玉米苗。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现场示范种植玉米苗,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及时完善实验方案。
第一步:学生挑选大小一致的玉米苗,小心种植到花盆里。
第二步:给三个花盆浇同样多的水。
第三步:给三个花盆编号。
第四步:给1号花盆施用1汤勺(约20克)尿素,2号不施用,3号施用4汤勺(约 80克)尿素。施肥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施用尿素合理?是直接施到在土上面,还是 埋入土下?是施放在花盆中间,还是施放在花盆边上?施肥地点离玉米苗多远?教师可以指
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在每一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先自己讲述怎么做,其他学生
注意听,然后提出建议和意见,让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实验。
2、分组种植玉米苗。
教师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种植,特别要强调每一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放置花盆。种植完成后,学生可能会忽视怎样放置花盆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三个花盆放置在同一种条件下。
4、记录。
种植完成,对本组的玉米苗进行身高的测量,并做好记录。每组确定一名学生为主要观
察记录员,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观察日记上做记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别的小组交流玉
米苗生长的情况。
四、小结评价
1、学生自主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2、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突出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表扬。
3、提醒学生每天观察记录玉米苗的生长情况,鼓励学生把自己小组的观察发现与其小 组交流。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整理分析收集到的实验资料,调查当地施用化肥的情况。
一、汇集事实
学生交流花盆里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小组在交流汇报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小组注意倾听。
二、整理分析各组玉米苗生长的数据资料
1、比较各小组玉米苗生长的共同特点。每个小组种植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都会有所不 同,但是相同的是:没有施用尿素的玉米苗生长的比较慢一些。
2、比较每个小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实际上由于每个小组的花盆放置的位 置不同,管理的时间不同,管理的方法不同,可能形成这样的事实:施用1汤勺尿素的玉米
苗生长情况不同,施用4汤勺尿素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又不同,没有施用尿素的玉米苗的生长
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这些不同。
3、有些玉米苗可能因为施用的尿素过多而“烧”死,教师要利用这一事实,引发学生 思考:为什么施用过量的尿素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如果学生不能解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
一些资料:施用过量的尿素的玉米苗,一般是因为土壤中水分渗透压的不同,导致玉米苗体
内缺水而死亡。
三、资料链接
1、出示关于施用化肥的资料,交流各种化肥的作用。
2、思考:是不是化肥施用的越多越好?
教师在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农村施用化肥现状的资料,期望这些资料能引发学生思考,化肥的使用也不是越多越好,化肥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
过多施用化肥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意识到什么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
有坏的一面。
四、调查当地的施肥情况
1、学生交流他们了解的本地农民施肥的情况。
在调查的过程中,希望学生能体验到化肥施用的情况的危机,产生合理施用化肥的意识。
2、指导学生制定调查内容的计划。
教师指导学生就要调查的内容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针对当地的实际,建议调查计划应
包括施用化肥的种类,每亩地近三年每年施肥的数量,农作物近三年的产量、质量等情况。调查活动结束后,教师利用其他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大棚蔬菜
教学目标
1、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知道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的季节。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原因。
3、能制定考察计划,按照计划考察大棚,对考察结果进行记录。
4、能根据对大棚的考察记录进行分析,认识到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5、意识到大棚蔬菜能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蔬菜也有不足之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反季节蔬菜,提前建造一个模拟塑料大棚,温度计、湿度计等。学生准备:温度计、湿度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冬季常见的大棚蔬菜名称,了解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
常生长的季节。猜测大棚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原因,制定考察大棚的计划。
一、认识几种反季节蔬菜
出示几种课前收集到的几种反季节蔬菜,组织学生观察。可设计以下问题。
1、认识这些蔬菜吗?
2、知道这些蔬菜正常状态下是什么时间上市的吗?
农村的孩子知道各种蔬菜的生长季节,但可能很少见到这些反季节蔬菜;城里的孩子经
常见到反季节蔬菜,但对这些蔬菜的正常生长季节很陌生。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提
前搜集一些学生熟悉的反季节蔬菜,比如西红柿、豇豆、辣椒等;提前让学生访问家长,了
解西红柿、豇豆、辣椒等常见的蔬菜的生长季节,这样才会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对比这些蔬菜 的生长环境。
二、交流关于反季节蔬菜的知识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反季节蔬菜,并做记录。
1、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是大棚种植的?
2、这些蔬菜正常生长时是什么时间上市?
3、把你认识的反季节蔬菜的名称,以及它正常生长的季节写下来。
学生可以就自己知道的反季节蔬菜写出3-5种,这个环节也可以在课前提前安排学生 收集。
三、猜测为什么大棚里能生长反季节蔬菜
1、交流:你知道哪些反季节蔬菜?
在学生书写的基础上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反季节蔬菜。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棚里能生长反季节蔬菜?这可能与大棚里的什么条件有关?
学生可能会猜测:与气温有关,与湿度有关,与太阳有关,还可能猜想与大棚里的生物
有关等等。这些猜测与学生在此之前进行的农作物与土壤的研究、农作物与化肥的对比实验 的研究有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在一块土壤上,在上面建造大棚后,农作物的
哪些生长条件发生了改变?
3、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猜测写下来。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猜测,其目的在于,收集事实后能和自己以前的猜测做比较。
四、制定考察计划
在考察真正的大棚之前,应该制定一个简单的考察计划。比如要考察哪些内容?考察时
要带什么仪器?记录表如何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指导学生 制定考察计划。
1、要到大棚里去考察,我们做哪些准备?带什么工具或仪器?
2、大棚里面和外面会有哪些不同?我们要考察哪些内容?
3、怎样设计记录表?
4、我们如果要考察大棚,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交流他们的看法。学生可能会围绕温度和湿
度等来制定考察计划。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除了要考察大棚内的环境外别忘考察大棚外的环
境,这样才能把大棚内外的环境进行对比。大棚内外的事实应该包括气温、湿度等内容,还
可以鼓励学生记录更多关于大棚里的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强调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考察真正的大棚,分析大棚的环境为什么能种植反季节蔬菜,辨析大棚蔬菜的好处与不足。
一、提出考察时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带学生考察时应该再次强调注意安全等事项。教师要考虑细致,要具体到坐什么车,怎样走,怎么分组,带哪些工具和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记录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考察计划,再提出出去考察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实地考察
教师带学生一起到大棚实地考察,并做好记录。
三、整理分析收集到的事实
考察大棚里的生长环境后,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分析大棚里为什么能
生长反季节蔬菜。
1、考察大棚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知道,大棚里的温度比外界高,湿度比外界大。还有推测,比如大棚里二氧化
碳浓度高等。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能积极动
脑进行推测的行为加以鼓励,但对推测的结论则不予肯定,因为推测还需要科学的验证。
2、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阳光、空气和土壤。
3、大棚里哪些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大棚里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适宜喜高温的农作 物的生长。
4、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教师引导学生就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 分组展开研讨,把学生研讨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四、思考与拓展
1、大棚蔬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吃过大棚蔬菜吗?它的味道和自然生长的蔬菜有什么 不同?
2、大棚蔬菜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3、通过研究大棚蔬菜,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大棚蔬菜虽然四季都有,特别是在冬季,能丰富我们的餐桌,但是由于大棚里的农作物
受阳光照射不够,导致口味较淡,维生素含量偏低。大棚蔬菜由于这些不足,还是没有正常
生长的农作物好吃,营养也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农作物。由此,希望学生能意识到,大棚
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大棚也有其不足。防治病虫害
教学目标
1、知道三种以上常见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2、认识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好处和弊端。
3、会用简单的方法去处残留在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
4、意识到农药的危害,初步形成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现代农业思想。
5、能根据已有知识,提出一种利用自然的力量防治病虫害的建议。教学准备
各种防治病虫害的图片,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资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知道人们采用的一些防
治病虫害的方法,并对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进行归类,认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好处和弊端。
一、引入学习
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在大棚里看见哪些动物?有没有看
见虫子在吃大棚里的蔬菜?
这一问题不仅唤起了学生考察大棚的愉快经历,还提示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深入,观察
更多的内容。
二、认识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研讨:如果这些大棚里面吃蔬菜的虫子很多,会出现什么后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一般说来,病虫害过多,会使农作物减
产,甚至绝收,这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
2、除了我们知道的一些虫子之外,还有哪些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不利的影响?
学生可能知道一些农作物还会“生病”。除了被一些小动物吃掉,农作物还会被一些微 生物感染,有的害虫吃农作物的叶子,有的吃农作物的的果实和种子,有的破坏农作物的根
系,还有的会使农作物死亡。不同的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
些病虫害分别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
三、了解人们常用的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1、交流:既然病虫害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你知道人们采用了哪些办法来防治病 虫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进行交流,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该
知道使用农药来消灭害虫,也有一些学生知道深耕和晒种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但是对于
深耕、晒种、植物检疫、诱杀、生物治虫等办法为什么能防治病虫害,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
原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指导学生认识人们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及其原理。
2、归纳:这些方法中,哪些使利用了自然的力量来防治病虫害的?
在这些办法中,除了使用农药、诱杀昆虫、进行植物检疫之外,都是利用了自然的力量
来防治病虫害的。这里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自然的力量”。深耕是把土壤翻开,利用夏季阳光的高温和冬季的低气温来杀死地下的害虫和病菌;晒种是利用阳光给种子加 热,晒死或赶走藏在农作物种子里面的害虫或消除病菌;生物治虫是利用动物之间的食物关
系,让不伤害农作物的动物吃掉有害于农作物的动物,比如青蛙吃稻螟虫,利用瓢虫防治蚜 虫等。
对防治病虫害的办法进行归类,就发现,除了使用自然的力量来防治病虫害之外,使用
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四、研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好处和弊端
农药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效果较好,农药防治病虫害成为农民首选的防治办法。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使一些农药残留在植物体内,引起动物和人类的中毒,还会使一些害虫
产生耐药性,对土壤、水源也产生污染,而且这些污染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农药的使用正在
成为农业上的一个主要问题,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倡导“绿色农业”,生产“绿色产品”、“无公害食品”,而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食物的安全性,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农 业生产的新潮流。
对于这些事实,学生并不一定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就使用农药防治
病虫害的问题展开争辩,在争辩中达成一致的意见。
五、思考与拓展
在获得了关于农药使用的一些事实之后,学生一定会感到震惊:农药的使用如此常见,但是农药的危害还不被我们所知。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学生作为未来公民应
该思考的问题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会清除蔬菜和水果上残留农药的简便方法,了解一些生物防
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办法,根据某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提出一个
利用自然力量防治病虫害的建议。
一、学会一些简单的清除残留农药的办法
1、农药的使用很普遍,听说过农药中毒的事情吗?
教师可以以一个农药中毒的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引发学生对处理残留农药的关注。
2、知道怎样能清除残留在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上的农药吗?
部分学生知道用流水冲洗能去除残留在蔬菜和水果上的农药,也还有很多学生并不了 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以获得更多的办法。
至于这些方法为什么能清除残留农药,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形成新的认识。
二、了解生物防治的办法
1、谈话:既然农药有这么多的弊端,那么防治病虫害应该用什么办法?你知道哪些生 物防治的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就生物防治展开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出示一些生
物防治病虫害的资料。
2、写出自己知道的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在学生交流和教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办法,把这些办法写下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提出一种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建议
1、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和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让学生分 组讨论怎样利用这种食物关系来开展生物防治。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关于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建议。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大棚。
2、能坚持对大棚里花卉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
3、能根据大棚种植的事实分析大棚种植的效果。
4、意识到在建造大棚的过程中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每组三根(或四根)1.5米长的竹片,一块2×1.8米的薄膜,一块1×1米的土地,一
张记录表,几株反季节花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大棚的知识
1、谈话:还记得我们考察大棚的活动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考察大棚的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棚的记忆。
2、大棚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哪些优势?
提示学生回忆大棚里面的情况: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对喜温喜湿的农作物生长非常有 利。
二、设计一个大棚
1、观察实验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建造一个自己的大棚?
2、每个学生自己在纸上试着画或者写出大棚设计方案。
3、小组内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4、把小组认同的设计方案在全班交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动手搭建一个大棚
1、各小组按照设计的方案搭建大棚。
2、种植花卉。
3、进行观察记录。
四、整理事实(建议在种植花卉2周后进行)
1、学生交流汇报种植情况。
2、分析事实:大棚对于花卉的生长有什么好处?
五、总价拓展
1、总结:对于我们自己建造大棚进行实验,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2、评价,教师对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突出表现、合作精神、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表扬,激励学生继续后续研究。
3、拓展:利用大棚还可以种植哪些农作物?大棚内怎样防治病虫害?你有哪些好方法? 下去后可以继续进行研究。
鄂教版 科学 五年级上册教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