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阳花鼓 二下音乐教案
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
2、为旋律进行加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1、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二、新知
2、教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音乐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学生讨论1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1)教师让学生用颜色来显示凤阳的变化。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2)教师与学生为凤阳今天的变化用歌声表达(在原来的曲谱的基础上改歌词)
5、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凤阳花鼓》(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唱歌谱。
(2)好,同学们听了也唱了,先想想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锣鼓点的特征(学生说了以后)现在我们在前奏和过门的时候有手拍节奏,歌唱的旋律用“La”音哼唱全曲。
6、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邀请几名学生到台上拿自己喜欢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简单介绍并演示自己手上乐器的演奏方法。
(2)请这几位同学演奏自己介绍的打击乐器,下面的同学演唱旋律并且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共同来伴奏。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出来的节奏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
7、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边唱歌边用选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
教师:大家表演得真不错,我们课本上还有一首《凤阳花鼓》,旋律比较简单,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去学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篇: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执教者:罗路珍 执教时间:2014/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能背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
2、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让学生选择不同打击乐器与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
2、正确并有感情地演唱含一字多音的前十六分音符阳的乐句;
3、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所包含的内在情绪,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开嗓(略)二:新授歌曲
1、导入:猜歌;
2、引出课题并板书;
3、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听后说一说歌曲是哪个省的民歌?歌曲情绪怎样?
4、介绍歌曲出处和凤阳花鼓相关知识:
师: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被迫离开家园,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养不活一家老小,有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卖了,骨肉分离,这让人觉得多么酸楚、痛苦,有的凤阳人背着花鼓到处流浪卖唱,于是凤阳花鼓也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5、介绍凤阳花鼓构造:
过渡语:这就是凤阳人在卖唱时用的他们家乡特有的凤阳花鼓。a课件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b请学生说一说这凤阳花鼓有什么特点?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花鼓小巧玲珑,鼓条为两根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最初表现形式为一人击鼓,一人唱曲,通常有打击乐器锣、鼓相间伴奏。歌词多为悲切之词。
6、再一次情感体验:出示《凤阳花鼓》歌谱,带学生跟唱一遍。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8、学生听原唱小声哼唱歌曲,唱完后,教师问学生: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
(进行切分音、舌颤音的掌握学习。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利用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旋律以填不同的表扬语,来对切分节奏的熟悉与掌握,同时加深该句旋律的印象)。
师:恩,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通过老师的手势及示范,指导学生用打颤舌的方法,正确地把握儿化音轻而短的特点。该部分的练习步骤即为:
(1)师示范模仿念“得儿”,并加以手势提示,儿化音时舌头应灵敏而迅速的收回,且发音要短而轻;(2)学生练习;
(3)师生共同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把余下的一句乐句来师示范唱一次(要唱出得意的感觉)唱一唱。生跟师轻声慢速划拍子唱旋律(解决 前十六分音符演唱难点);听唱法解决一字多音的练唱要圆滑,告诉学生句中的“哎哎哎呀”,其实也为衬词,其作用也为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师:你觉得这句乐句传达给大家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得意,自豪
生有感情地唱一次乐句。
3、全曲练唱
过渡语:是啊!凤阳人欢天喜地地唱着凤阳花鼓,为家乡凤阳的日新月异,日益富强而充满自豪,不光这个乐句,整首歌曲都洋溢着自豪之情,让我们也来唱一唱。
9、学生听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选择一种颜色来表达他们的心情,红色或黄色等亮色。)
三: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
1、背唱歌曲
2、分小组,讨论和排练伴奏(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伴奏)。
3、教师放伴奏音乐,各小组展示,边唱边伴奏。注意:强调打击乐器的声音不能比唱歌的声音强,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4、评一评。表扬出色的小组。
四、拓展学习
1、听另一个版本的《凤阳花鼓》,学生说说这首歌曲与刚才学过的这首《凤阳花鼓》有什么区别?(歌词、演唱速度、唱腔、音乐情绪这几个主要的方面,新旧时的凤阳花鼓自然的形成了一对比式的学习。)
2、揭示新歌的情绪过渡语: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凤阳花鼓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悲切、凄凉、沉重,选择一种颜色来表达他们的心情。黑色之类的。
3、师:那么如今的凤阳花鼓会怎样呢?教师多媒体课件播放现代凤阳的风景图片。
请生再次发言,并说说感受如何?(渗透爱国德育。)
师:是呀,如今的生活多么幸福,让凤阳人怎能不高兴呢?来,选择一种颜色来表达他们的心情。生:红色。
师:此时,他们的心情色彩是红色的,像火一样的热情,现在,老师也被凤阳人火样的热情感染了!不如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凤阳人,再一次唱一唱《凤阳花鼓》
五:总结 结束语:尽管凤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凤阳人所唱的凤阳花鼓是越唱越高兴,不但平时拿它来自娱自乐,还成为了重要节日、迎接宾客的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之一,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了外国友人的赞誉呢!。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凤阳花鼓现代的表演形式。
最后在学生打击乐器伴奏下,再次唱起凤阳花鼓„„
第三篇:音乐教案-《凤阳花鼓》-教学教案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 6|| u(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3)视唱(难点 附点)(2遍)。(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4)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第四篇:二下音乐教案
第一课 天天好心情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天天好心情》。2.参加集体舞《快乐小舞曲》。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天天好心情》这首歌,表现乐观、积极向上的情趣。
2.能积极参与《快乐小舞曲》的集体舞活动,在创编集体舞的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动作,并从中体验创造的愉悦。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说出何时何地遇到什么事情会开心。
二、学唱歌曲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再次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听一听歌曲唱了什么内容。3.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轻生跟唱。4.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段歌词的意思。6.学生跟琴用“la”模唱歌曲旋律。7.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8.学生跟琴放声唱歌词。9.每一组唱一段,共同完成歌曲。
三、创编歌曲 1.分组自由创编。2.各组进行汇报表演。3.各组互相评价,教师点评。4.综合各组展示情况创编表演唱。5.全班同学进行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能积极参加集体舞《快乐小舞曲》的创编与表演的活动 一、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歌曲《天天好心情》。
二、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唱。3.学习舞蹈动作。4.跟音乐做动作。5.学生自由练习。6.分组比赛。7.跟琴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 绿色之歌
教学内容:
1.听赏童声合唱曲《绿色的祖国》。2.听赏《绿色的小兵》。3.歌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童声合唱曲《绿色的祖国》,能随着清新优美的旋律,感受绿化祖国带来的美。
2.在听赏《绿色的小兵》时,能模仿小兵的样子走步;乐于拿起笔,为荒山添上绿色,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3.能学会演唱《小树快长高》,并能与他人一起合作,边唱边表演。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重难点:
1.能够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2.能结合音乐形象表现歌曲。
一、复习导入:
1.师:下雨了,种子苗苗在说什么呢?(复习歌曲《小雨沙沙》)2.师:树宝宝喝饱了水,长胖了,长高了,长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树林。我们一起去交郊游吧!(复习歌曲《郊游》)
3.师:小树林实在太美了,可爱的小动物们都来玩耍。小动物们玩累了,就在树林里休息,和小树成了好朋友,它们高兴地对小树说:“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春风去抱那小鸟; 小树小树快长高,去抱那小星星挂在树梢。”
二、学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2.播放歌曲,学生跟唱。3.学生跟琴模唱。4.学生跟琴小声唱词。
5.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6.师:有哪些动作能表示小树长高的? 7.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8.二人一组上台合作表演唱歌曲。9.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10.和自己的伙伴合作,全班边唱边表演歌曲。
三、拓展歌曲
1.启发:我们为什么要让小树长高呢?小树长高以后对我们有何益处呢?
2.学生讨论后回答。3.画一幅关于树的画 4.图画作品展示。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绿色的祖国》,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2.听赏《绿色的小兵》,并模仿走路的样子。
一、复习歌曲
全班同学齐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二、听赏童声合唱《绿色的祖国》 1.播放录音,学生初听全曲。2.说说听了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 3.复听全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三、听赏《绿色的小兵》
1.出示图片(荒凉的山坡,没有树木,唯一的一条河也是乌黑的),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2.播放录音,学生初听全曲。3.复听全曲。4.为课本上所画的荒山添上绿色。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 阿里里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阿细跳月》 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3 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学会聆听民族合奏《阿细跳月》时,感受云南彝族人们欢歌竞舞的热闹情境,并能随着音乐自主、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3.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4.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少数民族生活片段,学生观看。2.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播放录音,学生初听歌曲。2.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唱歌曲。5.学生跟琴模唱歌曲。6.学生跟琴小声唱歌词。7.学生跟琴放声唱歌词。8.学生练习拍节奏。9.学生边拍边唱歌曲。
10. 请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合唱,并拍节奏。
二、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1.能认真听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并随乐参与表演活动。
2.参与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一、复习歌曲
全班边拍节奏边唱歌曲《阿里里》。
二、听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播放音乐,学生整体聆听。
2.师:听到音乐你最想做什么事情?为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音乐情绪。4.播放音乐主题,学生聆听。5.师生合作接龙唱主题音乐。6.师示范在唱到5 2 1的位置动起来。
7.学生讨论唱到5 2 1的位置还可以用什么形式动起来,并练习。8.分组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其他同学和老师接龙演唱。9.师生接龙唱音乐主题,在5 2 1的位置动起来。
三、表现乐曲 1.学习基本动作。
2.播放音乐主题,师生尽情歌舞
第四课 春天来了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春天来了》。2.听赏管弦乐《春天悄悄来临》。3.唱一唱视唱曲《布谷》。教学目标:
1.在听赏《春天悄悄来临》时,能想象并表达乐曲表现的基本情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体验快乐。
2.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布谷》,在唱第一、二、四、九、十、十二小节时能边唱歌谱,边做相应的手势。3.能学会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布谷鸟的图片,问: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上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名字叫“布谷鸟”,它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不过,它有一个要求:只和能回答出问题的同学交朋友。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布谷鸟是怎样叫的吗?你们知道当布谷鸟叫起来使,表示什么吗?
4、师:布谷鸟来了,春天来了,可是春天究竟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布谷鸟的歌声一起去找找春天吧!
二、听赏《春天来了》 1.播放音乐,学生初听歌曲。2.说说听后的感受。
3.再次播放,学生边听边想象美丽的春天。4.播放音乐主题,学生认真聆听。5.学生随琴模唱音乐主题。6.播放音乐,学生可以自由舞蹈。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二、学习歌曲《春天来了》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2.听了春天的歌曲,你想到了哪些景物? 3.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5.随琴声模唱歌曲旋律。6.分句学唱歌词。7.学生完整唱歌词。8.男女比赛唱,看谁唱得好。
三、创编歌曲
1.学生分组自由创编。
2.分组进行表演,汇报创编结果。3.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五课 小企鹅
教学内容:
1.歌表演《小企鹅》。
2.音乐游戏《南极电波传北京》。教学目标
1.了解南极的气候与景色,愿意和小企鹅交朋友,能充满情趣地演唱歌曲《小企鹅》,并能即兴地、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将小企鹅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
2.能积极参与“传电波”的节奏游戏活动,能听辩并模击和拍击出“X”和“XX”组合的节奏。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1.学会演唱歌曲《小企鹅》,并进行歌表演。
2.体验小企鹅威风的神态以及热情好客、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重难点:1.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2.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邀请了一群可爱的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它是谁?(学生回答)
2.播放小企鹅的影音片段,学生观看。
二、发声练习
1.师:看了影片,你知道小企鹅是怎么打招呼的吗?
2.学生模仿小企鹅的声音用歌声互相打招呼。(歌曲的其中一乐句,先随琴学唱,再分组互相打招呼。)
三、学唱歌曲《小企鹅》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小企鹅长什么样?外貌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家在哪里? 2.有节奏地朗读歌词。3.学生跟音乐跟唱歌曲。4.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难点节奏。5.随琴唱歌词。
四、歌表演
1.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2.分组表演,互相评价。3.老师带领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内容: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南极电波传桂林”的节奏游戏活动中,并能听辩、模击和拍击出“X”和“XX”组合的节奏。
一、复习歌曲《小企鹅》 全班同学进行歌表演。
二、节奏游戏《南极电波传桂林》 1.听南极小企鹅发来的电波节奏。
2.学生模击电波节奏,并想象电报内容说出来。3.提出游戏要求: ①以组为单位人人参加电报传送工作。②比一比哪组传得又快又轻又准。4.分组传电波开展比赛 5.评比传送结果
6.检查各组传送电报的结果,评出最佳传电波小组 7.全体学生跟老师模击电波节奏。
8.每组派一名同学拍击电波的节奏,并解释电波的内容向企鹅说出最想表答的一句话。
三、课堂小结
第六课 大鹿
教学内容: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大鹿》。
2.能根据音乐戏剧表演的要求,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自信地担任一个角色。
教学重点:1.在表演中能主动与其他同学协作,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我将带同学们到大森林里,那里有许多小动物:小鸡、大鹿、白兔、灰熊、山羊„„当然还有凶狠的大灰狼。2.教师以故事的方式介绍大鹿:大鹿是个品德高尚的动物,有一天„„
3.点出课题,引出歌名。
二、学唱歌曲《大鹿》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初步聆听。2.师:听了歌曲,你觉得大鹿勇敢吗? 3.再次播放范唱,学生跟唱。
4.学生随琴分句唱歌词,注意唱准难点句子。5.学生随琴完整演唱。
6.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作动作。
三、戏剧表演的准备
1.师:这个故事那么有趣,如果编排成音乐剧让同学们一起来表演一定更加精彩。„„ 2.共同制作道具。3.分析剧情。4.分析角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全班同学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大鹿》
二、进行音乐剧的表演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角色:大鹿、白兔、大灰狼、房子、树木„„
2.学生自己设计台词。3.进行表演,教师念旁白。4.点评。
三、课堂小结
第七课 叮叮咚
教学内容:
1唱歌《布娃娃弹琴》 认识和学习演奏铝板琴。制作和试奏玻璃琴杯。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习演奏铝板琴,并能熟练的奏出do re mi fa sol 五个音。
1、能自己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制造玻璃琴杯,积极参与试奏,并能奏出自己喜欢的较简单的歌曲。
2、能学会演唱《布娃娃弹琴》,并能用铝板琴 或玻璃琴杯为歌曲伴奏。
3、在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布娃娃弹琴》,并能用铝板琴或玻璃琴杯为歌曲伴奏
2、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难点
在声音表现这一环节,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进行探索与创新活动,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
音响、碰铃、沙锤、易拉罐或塑料瓶一个玻璃杯或瓷杯七个、铁勺或瓷勺两个、木块一个、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老师、学生手牵手跑跳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引导探索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呢?让我参观一下,好吗?(老师饶有兴趣的参观孩子们自带的各种物品)
师: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先听一听木块的声音——师生敲听。再来听听玻璃瓶或瓷杯的声音——师生敲听。这两种物品敲出的声音相同吗?你比较喜欢听哪一种声音呢?为什么?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品敲击出来的声音各不相同,在我们音乐课中经常使用的打击乐器也是一样,演奏出来的音色各有特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自己动手自制打击乐器,大家说好吗?(板书课题:做一做)
首先我们来认识铝板琴,简要介绍铝板琴的构造、音色、用法等。听赏 《布娃娃弹琴》,教师引导学生边看边唱边律动。
一、演练实践 1 听一听,想一想
教师把装着不同的水量的玻璃杯拿出来,请学生敲一敲,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 敲一敲,想一想
添水实验,反复敲击,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水越多,声音越低,水越少,声音越高 3 教师范奏 4 学生试奏 全班一起演奏并视唱 1|2 2|3 3|4-|5 5|6 6|7 7|1-| 1 1|7 7|6 6|5-|4 4|3 3|2 2|1-|| 6演奏《小星星》 全班演奏 个别演奏 四 下课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过程: 一 律动进教室
第二课时 二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白龙 马|蹄朝 西|马蹄 得得|跑得 快| 小黄 莺|爱唱 歌|歌声 赛过|百灵 鸟| 小青 蛙|顶呱 呱|是个 捕虫的|小能水里 游|岸上 跑|高兴 就唱|噶嘎
二、接触乐器,熟悉音色 1、你的乐器为谁伴奏最合适 2、比一比,谁的伴奏最棒 舞板------鸭子 双响筒------马 蛙鸣筒------青蛙 碰铃------黄莺
3、用手上的乐器结合儿歌,边敲边说 4、看图谱,敲乐器
三、自选乐器,再现情节
手| 嘎|| 1、听音看图
2、用语言描绘天气的变化过程 3、用乐器表现天气的变化情景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讨论、选择乐器,编配声响 各组展示,表现天气变化的过程 教师指导
小雨------雨渐大-----打雷-----闪电-----雨渐小-----云开日出 沙球轻轻的摇--------渐强-------击鼓--------打拨--------沙球渐弱------碰铃------三角铁
鼓励学生不同的方式表现这一情节,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以奖励。五、拓展空间 自由创编 你能用乐器讲出更精彩的故事吗 分小组创编 分组展示
四、自我评价,总结下课.
第五篇:八年级音乐《凤阳花鼓》教案人教版
凤阳花鼓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后流传江西,被称为《打花鼓》。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生活化、口语化,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
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结构为单乐段结构。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师生共同学习中,积极思辨、开启心智,初始民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一直有着外向的吸纳和融合与动态流变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感受、体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2、通过歌曲学习辨别民族五声调式。
三、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音乐风格的实践能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的音乐风格并能够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听歌曲《凤阳花鼓》进教室。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何种乐器。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二、新授: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1、聆听歌曲
师:乐曲是什么地方的歌曲?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欣赏后回答。师小结并讲解双条鼓
凤阳县是在我国安徽省。这里有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开始称“打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
2、学唱旋律
师:提示切分节奏和音准 学生:学唱歌词.3、分析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调式。(2)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4、复欣赏
(1)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1(2)跟音乐用La哼唱全曲。(3)师生接唱游戏。(电子琴伴奏)。
5、巩固与处理:
(1)刚才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领唱、齐唱)
(2)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衬词部分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3)歌曲情绪处理。
师: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歌曲情绪低调、哀怨。
如今凤阳的人民走过了苦难的昨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凤阳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这首新时代的《凤阳花鼓》呢?(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歌词创编,再熟旋律。
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歌词。
四、拓展延伸
师:时代进步到今天,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段舞蹈 《花鼓新声》和《凤阳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