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钱梦龙先生的教学艺术

时间:2019-05-15 02:3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钱梦龙先生的教学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钱梦龙先生的教学艺术》。

第一篇:浅论钱梦龙先生的教学艺术

思维碰撞出火花

——浅谈对钱梦龙老师的学习体会

从成为一名师范生到现在,凡是在涉及到专业的课堂中,关于课堂教学,我觉得,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大家必须明确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就是钱梦龙先生。这一经由实践得出的理论,看似简单,但却需要即将成为老师的我们不断思考,如果说,作为一个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到结束,始终不明确这个课堂的主人是谁,那这样的课堂可以说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正如我们参加一项比赛,却不明白比赛的规则,那这样的比赛又如何可以好好参加呢?因此,看到“三主”理论,总能给我一种明确的方向感,也是这样,知道了到底老师的一堂课,目的是什么。

搜集了一些以钱梦龙先生为代表的导读派的教学观点。就我而言,如果我看到“导”这样一个字,我会知道,是有人指导我,而具体知识的获得,却仍然在于我自己本身去做。因此,很明确,导读派指向了提升学生自学能力这一目标上,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在老师的帮助下真正自立,摆脱依赖。关于导读派的“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这一语文导读法的构想,顾名思义,并且从网络中都可以搜到其具体内涵,我认为,除了教读式是需要老师大部分引导,其他三项都需要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发挥。而由此,也契合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系列理论是联系极其紧密的。

在看到钱老师的教学方式时,有书本是这样归纳的:

1、课堂上平等交谈;

2、让学生自己懂;

3、妙语连珠;

4、用“心灵钥匙”打开“心灵之锁”;

5、“唤醒”艺术。赞叹这些总结,面面俱到,如果我是老师,且不说自己适合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做到以上三四点,那也不错了。其实,在刚接触到语文教学流派的时候,我更加喜欢的是情感派,因为我觉得,以情感陶冶人,在提升其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在提升着一个人的情商,一种对美的欣赏态度,在于漪老师创设的温情情境中,是一种心情的放松与精神的开阔。但其实,语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学有所得,能够做好听说读写的同时,做好一个生活中的人。因此,我感觉到钱梦龙老师的激发学生兴趣与于漪老师的教学中的情趣性是融会贯通的,都是提升趣味的教学。都是朝着一个目标,方法必有相似,也确实有许多不同。看了钱老师《论雷峰塔的倒掉》与《睡美人》等课例,再看于漪老师《春》的课堂实录,我发现,钱梦龙老师巧妙的在于提问,无论提问的技巧还是提问的问题深度,他的问题总结出来,就是“多”。这其中包括了学生问的为多数,老师问的是少数。虽然我不能以偏概全,但是这是一个我从现有资料里发现的特点。多的提问也必定有多的回答,这样一来,你一句我一句,一交流,思想会碰撞就自然会产生火花。我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也更加喜欢课堂讨论的这样一种方式,其实之前自己没有体会到我是课堂的主体,在一味的等待并相信老师的答案,即使如此,那些讨论的场景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在《论雷峰塔的倒下》中,钱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里有一个关键词,如果你能找出来,我算佩服你了。”这句话中既有幽默也有一种无形的对学生的肯定,这个问题很难,你如果说出来了,那真厉害。当学生回答出来后,钱老师说“啊,佩服,佩服”我想,上课时,学生的关注度在老师身上,老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有时对学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钱老师真正做到了双向互动的一个课堂。他的提问是技巧十足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一个教学点,让我想起在微格训练中的提问一节,我会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总是局限在“讲了什么事情、找出喜欢的语句”等既定模式,参照着钱梦龙先生的提问,可能我的问题缺少一些为学生设想,在那样的情境下,怎样的问题才让学生乐于回答,而同时又有着足量的知识点,这样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除了钱老师的提问吸引我之外,还有的就是他的课堂,总让我觉得是对老师高水平、能力的一种要求,因为完全将所有问题交予学生,他们提问,我来解答,而回答中又不能全部把内容抛给他们,需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这一点中,我就会引起对自己能力提升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学生的回答不会总是在预想之内,因此,保证老师对文本的完全解读显得极其重要。

对于导读派的所有理论,以及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正要做的是引起兴趣,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做到自己的头脑中先有火花,再与其它学生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这样,语文不会显得十分无趣,因为对于学生,是难忘而又有所收获的。每一次的理论的学习,都是各个老师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下的结晶,不是说一定适宜每一个人,但是主体思想没有错。老师,就是需要玩转这些上课的技巧,细致到每一句话的说出。我想,这就是向钱梦龙老师学习的最大的体会。

第二篇:学习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

学习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

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课堂教学让我感受颇深,让我又重新思考我们日常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他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自身发展过程,改变学生听和教师讲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课伊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完之后让学生们首先提出“亡”字读错,然后教师让学生共同订正。再让学生提一提自读中的问题,如“曲”、“本”、“残年余力”、“残”、“凭”、“以”、“之”、“叟”等,让学生查字词典,或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带领学生们讨论本文出现的人物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之后,引入一系列问题,如:移山的事做起来难吗,从文章中找出句子来说明,愚公和智叟的态度一样吗,比较愚公和智叟的不同之处等等。这些问题有极强的思辨性。教学对象又是初一的学生,能否讨论出结果来,全在教师如何引导。

在课堂导入中,讨论 “大智大勇”、“大智若愚”一串连锁的词语。“愚公笨不笨”的讨论最后结穴于“大智若愚”的认识。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正是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一系列文言词句逐一落实的过程。教者的追求是,使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寓于语文训练。务必引导学生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钱梦龙先生比较注重是语感的教学。

钱梦龙老师对字词解释、句译、文章理解的教学都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读中发现的问题,“曲是什么意思?”引导同学借助工具书完成,并给予学生鼓励,“有些问题一请字典就解决了,还有别的问题吗?”引出下一个问题,“本”字的用法。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残年余力”是何意?教师因势利导,此处“以”又怎么讲?……对课文句子的理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时机”遗男”的理解引导进入”参加移山有几人?”,“你怎么知道愚公也参加?”进入省主句常识的探究,人物清楚,由人及事,提出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做起来难吗?进入深层探究,人物对待移山的态度?从而探究文章主要内容,为下一课时探讨愚公不笨作铺垫。

钱老师在我们的专业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钱梦龙先生对《愚公移山》的教学,从“才”的角度来说,从字词到句段到全文,由人物关系到人物精神,钱先生都处理得丝丝入扣;从“学”的方面来考察,钱先生援例贴切,讲解深入浅出;而从“识”的视角来审视,钱先生大匠示人以拙的气度,以自己的“拙”牵引出学生的“巧”,比起夸夸其谈的教师演“独角戏”逞奇炫博的所谓“识”,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钱梦龙先生的教学完全是新课改理念,大大促进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学生真正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来支配自己的大脑,教师只是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种氛围或引路搭桥。钱梦龙先生的课堂实录很精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专业成长路上的好老师!

第三篇:学习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

学习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

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课堂教学让我感受颇深,让我又重新思考我们日常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他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自身发展过程,改变学生听和教师讲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课伊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完之后让学生们首先提出“亡”字读错,然后教师让学生共同订正。再让学生提一提自读中的问题,如“曲”、“本”、“残年余力”、“残”、“凭”、“以”、“之”、“叟”等,让学生查字词典,或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带领学生们讨论本文出现的人物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之后,引入一系列问题,如:移山的事做起来难吗,从文章中找出句子来说明,愚公和智叟的态度一样吗,比较愚公和智叟的不同之处等等。这些问题有极强的思辨性。教学对象又是初一的学生,能否讨论出结果来,全在教师如何引导。

在课堂导入中,讨论 “大智大勇”、“大智若愚”一串连锁的词语。“愚公笨不笨”的讨论最后结穴于“大智若愚”的认识。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正是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一系列文言词句逐一落实的过程。教者的追求是,使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寓于语文训练。务必引导学生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钱梦龙先生比较注重是语感的教学。

钱梦龙老师对字词解释、句译、文章理解的教学都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读中发现的问题,“曲是什么意思?”引导同学借助工具书完成,并给予学生鼓励,“有些问题一请字典就解决了,还有别的问题吗?”引出下一个问题,“本”字的用法。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残年余力”是何意?教师因势利导,此处“以”又怎么讲?……对课文句子的理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时机”遗男”的理解引导进入”参加移山有几人?”,“你怎么知道愚公也参加?”进入省主句常识的探究,人物清楚,由人及事,提出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做起来难吗?进入深层探究,人物对待移山的态度?从而探究文章主要内容,为下一课时探讨愚公不笨作铺垫。

钱老师在我们的专业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钱梦龙先生对《愚公移山》的教学,从“才”的角度来说,从字词到句段到全文,由人物关系到人物精神,钱先生都处理得丝丝入扣;从“学”的方面来考察,钱先生援例贴切,讲解深入浅出;而从“识”的视角来审视,钱先生大匠示人以拙的气度,以自己的“拙”牵引出学生的“巧”,比起夸夸其谈的教师演“独角戏”逞奇炫博的所谓“识”,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钱梦龙先生的教学完全是新课改理念,大大促进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学生真正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来支配自己的大脑,教师只是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种氛围或引路搭桥。钱梦龙先生的课堂实录很精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专业成长路上的好老师!

夸夸其谈的教师演“独角戏”逞奇炫博的所谓“识”,不 知要高明多少倍。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 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钱梦龙先生的教学完全是新课改理念,大大促进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学 生真正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来支配自己的大脑,教师只是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种 氛围或引路搭桥。钱梦龙先生的课堂实录很精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 们专业成长路上的好老师!


第四篇:《钱梦龙与导读艺术》读后感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读后感

初三 周建淮

导读法是钱梦龙课堂教学艺术的精髓。其本源泉是他的“三主”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随后他又写了不少的文章具体介绍“语文导读法”,并形成“三主四式”教学模式。

什么是“导读”呢?钱梦龙解释说:“导者,因势利导也。‘因势’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兴趣等对教学的制约作用,教师只能顺其势而施‘导’,不能逆其势而‘硬牵’。‘利导’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认识和发展的情景中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引用“三主四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满堂灌填鸭式中的被动地位,使之由“要我学”一跃而为“我要学”,成为能动的“读者”呢?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注重优化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

当我走进课堂时,用微笑的表情、亲切的问好“Good morning!”与和蔼可亲的精神面貌告诉学生:老师喜欢你们,老师愿意教你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就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从点滴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错,会产生挫败的心理,我告诉学生:“学习语言犯错不要紧,学习总会犯错的,只要肯改肯学就行。”这样经常性的鼓励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注重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我在教学上,一直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只有在作为主体的能动活动中,才能真正获得素质 1的发展。”

1.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乃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我常常采用音乐教学(唱 英语歌)、游戏教学、课前或课后猜谜语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手段,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教学

a.表演教学

设计情景教学,把课文对话放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巩固练习了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语言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浓厚,表演各有特色,平时上课不积极发言的学生也乐于加入其中,进行语言练习。通过学习与运用,学生知道了如何使语言知识真正溶入到生活中,让语言知识生活化、交际化。

b.直观教学

情景教学更需要直观教具的辅助等。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有兴趣学,也学得快、记得牢。9AUnit2第一课中,学习rainbow时,拿出彩虹图片,向学生询问: How many colors are there in the rainbow? 学生回答:然后在问:What are they? 然后指着每一种颜色,教学生各颜色的生词。

c.电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课更易上好。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机、录音磁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音感; 利用VCD、电视机来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总之,导读,不仅仅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讲读”这一名称的改变,而最根本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深刻变化。英语教学中,恰当使用导读,从而达到导读法的“战略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一条从“教”铺向“不教”的桥梁,以便使学生最终能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成为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主,而且在观念上、意志上以至整个人格上都能够真正自立的人。

第五篇:钱梦龙公开课

“三主式”语文教学

——评钱梦龙教学《捕蛇者说》

朱有伟

(以钱梦龙1980年课堂教学录像为参考)

《捕蛇者说》是一篇文言文。钱梦龙老师在执教时,遵照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展示了“教师带领学生读书”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为主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通过“引导”而不是“牵拉”的方式来实现。这是本课教学重点实践的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志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训练为主线”,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听、说、读、写实践。这种实践活动,始终是在教师的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是有特定教育目标的训练过程。这两点教育思想在本课的教学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

钱梦龙老师讲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积累词语;理解文言句意;了解对偶、对仗的特点和作用;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学习本文“立意非奇,奇于蓄势”写作手法,练习写文章评论。

教学目标中,积累词语,理解句意是以语文基础知识:字、词、段、篇的学习为主,扎实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对偶、对仗的特点和作用,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以“立意非奇,奇于蓄势”来指导学生注意本文的写作手法,并结合写作练习,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深理解,设计独到。

钱梦龙在教学中,主要使用了“讲读法”和“提问法”,教师属于“主讲”和“主问”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活动时间被挤占,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从文本角度来说,这也是《捕蛇者说》的文体所决定的。对于文言文,理解字词句的任务重,困难大。教师用“讲授”和“提问”的教学方法,课堂容量会比较大,便于提高教学效率。还有,钱梦龙很注重引用材料、使用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例:钱老师问学生蛇“异”在何处?学生就将描写蛇的句子读了一遍,并没有概括出蛇的“异”处。钱老师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带着学生又读了一遍,相机板书“异:色、毒、用”并解释了“用”概括的是蛇的药用价值。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直接讲授,更直接,更省时。如果用讨论的方法,学生也未必能说出,反而耗时很多。此处教学,教师提问明确,学生回答有基础。

钱老师要求学生在文中寻找蒋氏大戚的原因时,直接板书“六十年存亡、逼租时安危、平居时忧乐”,并说课文是从这三个方面对比蒋氏和村民的不幸,从而证明“斯役之不幸不如赋敛之不幸”。如此高难度的内容概括,不便交给学生。

钱老师讲读课文,不停地带领学生读书,落实字词、语句翻译和内容概括。在将“捕蛇之害”和“纳税之害”作比较时,钱梦龙着重讲解了对偶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并指导学生分析和朗读。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并借助文中的“苛政猛于虎”一句总结了中心思想。最后他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了解读,归纳为“立意非奇,奇于蓄势”,并讲解了这种写法,让学生以之为题写一篇《捕蛇者说》的简析。

本课的教学,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他对学生的引导,实质上时时在暗示学生去迎合教师希望他们掌握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阅读。钱老师几乎预设了所有的问题,没有根据课堂实际去生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没有提出一个问题。教师也没有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多样的见解。

这堂课可以算得上是传统意义上典型的“好”课。也是我上学时接受的课的典范模式。可我觉得对照新课程理念,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示个人的质疑:

一.我觉得整堂课的教学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过于突出老师讲授过程中的“指挥棒”的作用,好似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依赖于老师的这根指挥棒。而真正的学生解读文本,该是个性化的,自主阅读。(举例略)我想对于讲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先布置学习任务,然后给一段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相互交流,通过采集众人智慧之火光来解决问题,最后老师可视情况做出恰当的小结。

二.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多次用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来代替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可以自发萌生的疑问。例如在讲授“捕蛇者”与“缴赋税者”的不同命运时,文中有一段文字从三个方面给予了表述。可上课老师是直接把这三个方面概括好了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概括去寻找书上的文字。我觉得此处要是把问题交给学生“文中从几个方面对两种人进行了比较?”,让学生自己去思索探究,效果是不是更好?

还有文中有描述,既然捕蛇是“专其利”,却又为何“貌若甚戚者”?这问题的提出也该由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质疑并思考。

三.本节课的讲授模式基本是一边翻译一边分析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特色。我想对于文言文的讲解,这样是否从整体上看给人机械的印象,有分割文章整体之嫌疑?

另外,听了这堂课,虽然老师讲授的很认真,知识剖析到位,学生也很专注。但从学生角度而言,要想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接受讲授内容,恐怕也非易事。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人高度集中注意的时间一般是15-20分钟的时间。因而我觉得是否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他们主动吸取知识。

当然本节课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的,比如老师的基本功很好,粉笔字写的很漂亮,老师的知识很渊博,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能够旁征博引。

(注:这篇感受导师并不太认同,觉得指出了太多缺点,要求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80年代)多考虑,我也清楚自己是以现在的课程理念来看待这节课的。)

下载浅论钱梦龙先生的教学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钱梦龙先生的教学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钱梦龙教学实录评析

    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评析从钱梦龙老师讲授《愚公移山》教学实录中可以看出,钱老师采取了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之后串讲,在串讲中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习......

    学习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5篇模版)

    钱梦龙先生《愚公移山》课堂实录观后感 观看了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我感受良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钱梦龙先生的课我指明了方向。......

    我看钱梦龙先生《愚公移山》的教学实录(5篇)

    我看钱梦龙先生《愚公移山》的教学实录 在网上学习钱梦龙先生执教的《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实录之后,让我眼前一亮,受益匪浅。以往我在教学文言文时,在字词句的对译中花费很多的......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第一教时) 师:上一课(注:指正式上课前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同学们自读了《愚公移山》,我检查了一下,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非常满意!现在我们先......

    钱梦龙《愚公移山》评析

    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评析 汝州市寄料镇一中 鲁振阳近日,观看了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经过我的认真拜读,细细品味,发现先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有大智慧的,值......

    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五篇)

    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师:上一课(注:指正式上课前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同学们自读了《愚公移山》,我检查了一下,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非常满意!现在我们先一起来把......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钱梦龙[定稿]

    《愚公移山》教案 上海市嘉定第二中学钱梦龙 教学目的: 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 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

    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

    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 魂 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 语文教学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 新的气象、新的景观,那种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