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初中三年级教案
知识与技能:
通过 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中国巨变的学习,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意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段历史,认识到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深刻意义,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使学生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意义。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社会主义本质是本节的重点。因为:(1)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2)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才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法建议:
第一框:找一些视频资料,如《陈毅市长》、《林家铺子》等,学生看完之后讨论分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必由之路。对比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并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框:在 教学中,可以穿插使用图片、电影、录像辅助 教学。比如《龙须沟》反映人民在新旧制度下截然不同的生活;还有反映中国建国后曲折历史的影片《活着》《芙蓉镇》、,反映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等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用数字或照片或知情人的描述来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从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本节课的导入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电影《龙须沟》片段导入
2、老师提前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调查方式,可以查阅报刊、书籍,可以上网,也可以采访长辈。调查之后,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认真整理,可以用文字对比、图片对比或者照片对比,也可以兼而有之。课堂上各组派代表展示调查结果,突出说明中国五十年的发展变化。
选择一种方式导入后让学生分析:群众生活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开始了自强自立的奋斗历史,力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书)
一、翻天覆地的巨变(板书)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变化。如果采用电影《龙须沟》导入,这部分的讲解就要详细一些,因为这部电影主要是说明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对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涉及较少。如果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教师就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针对国家独立、人民自主、国家繁荣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整节课也就可以围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再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即可。以下介绍的是用电影《龙须沟》导入后的授课过程。
录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联系“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事实,学生讨论:同样是中国,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昔日的“东亚病夫”今天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讨论后 教师总结: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所以新中国的巨变之一就是:
1、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板书)
录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段和评剧《刘巧儿》片段
学生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人们和刘巧儿的命运有何不同,为什么?
分析方向:旧社会妇女受压迫、受剥削,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命运只能由别人摆布。只有在新中国,妇女不仅能享受婚姻自由,还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列举一些政坛上的优秀女性,如吴仪、何鲁丽等)
(教师也可以用两部反映新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电影,说明农民在旧中国被地主压榨,在新中国却可以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权利。或者用一些选举场景的图片、录像,说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已当家作主。得出第二个结论:)
2、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板书)
用图片和课件说明:
3、社会主义的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板书)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有它阔步前进的一面,也有它迂回曲折的一面。
二、历史性的转折(板书)
先让学生对1956年之后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并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或录像:
1956--1966:大跃进图片
1966--1976:《“造反”运动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中国这二十年的历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 教师不宜讲得过深,只要通过录像或图片能让学生了解即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要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什么要转移工作重点?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这些举措有何重大意义?
分析方向:大跃进等行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工作重点放在阶级斗争上,只能导致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混乱,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只能使自己封闭落后,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中国与国际的融合、交流、学习,并最终促进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成就也充分说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对的。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小结: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探究活动
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分别进行如下调查或收集工作,并做成墙报展示。
(1)采访当地的人民代表,请他们介绍人民代表的活动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做详细 记录。
(2)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收集反映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新中国外交的图片资料,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4)收集我国体育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有关资料或文艺团体的资料,以及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在科教、文体方面的成就。
(5)采访长辈,听他们讲述在1956—1976年间的经历,了解那段历史,并能系统整理史料。
>
第二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中国巨变的学习,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及意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段历史,认识到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深刻意义,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使学生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意义。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社会主义本质是本节的重点。因为:(1)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2)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才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法建议:
第一框:找一些视频资料,如《陈毅市长》、《林家铺子》等,学生看完之后讨论分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必由之路。对比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并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框: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使用图片、电影、录像辅助教学。比如《龙须沟》反映人民在新旧制度下截然不同的生活;还有反映中国建国后曲折历史的影片《活着》、《芙蓉镇》,反映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等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用数字或照片或知情人的描述来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从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本节课的导入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电影《龙须沟》片段导入
2、老师提前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调查方式,可以查阅报刊、书籍,可以上网,也可以采访长辈。调查之后,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认真整理,可以用文字对比、图片对比或者照片对比,也可以兼而有之。课堂上各组派代表展示调查结果,突出说明中国五十年的发展变化。
选择一种方式导入后让学生分析:群众生活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开始了自强自立的奋斗历史,力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书)
一、翻天覆地的巨变(板书)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变化。如果采用电影《龙须沟》导入,这部分的讲解就要详细一些,因为这部电影主要是说明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对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涉及较少。如果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教师就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针对国家独立、人民自主、国家繁荣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整节课也就可以围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再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即可。以下介绍的是用电影《龙须沟》导入后的授课过程。
录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联系“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事实,学生讨论:同样是中国,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昔日的“东亚病夫”今天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所以新中国的巨变之一就是:
1、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板书)
录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段和评剧《刘巧儿》片段
学生分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人们和刘巧儿的命运有何不同,为什么?
分析方向:旧社会妇女受压迫、受剥削,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命运只能由别人摆布。只有在新中国,妇女不仅能享受婚姻自由,还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列举一些政坛上的优秀女性,如吴仪、何鲁丽等)
(教师也可以用两部反映新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电影,说明农民在旧中国被地主压榨,在新中国却可以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权利。或者用一些选举场景的图片、录像,说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已当家作主。得出第二个结论:)
2、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板书)
用图片和课件说明:
3、社会主义的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板书)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有它阔步前进的一面,也有它迂回曲折的一面。
二、历史性的转折(板书)
先让学生对1956年之后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并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或录像:
1956--1966:大跃进图片
1966--1976:《“造反”运动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中国这二十年的历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师不宜讲得过深,只要通过录像或图片能让学生了解即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要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什么要转移工作重点?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这些举措有何重大意义?
分析方向:大跃进等行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工作重点放在阶级斗争上,只能导致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混乱,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只能使自己封闭落后,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中国与国际的融合、交流、学习,并最终促进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成就也充分说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对的。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小结: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典型例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如下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宪法上述规定对于保障中国人民地位的重要意义。
(讨论)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等有关内容的理解。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无产阶级由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变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劳动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规定的根本意义在于: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确认了人民的经济、政治地位。由于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实行个人消费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使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主人,在政治上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这一切都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护。习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多种所有制经济
c.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案:a。
2、建国50年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状态,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这表明()
a.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熟和完善
b.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已经实现
d.我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答案:b。材料分析题:
材料1: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
第三篇:历史教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教学教案
教学课题:第三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媒体及用具:图片,文字材料及投影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革命开端和完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何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是什么?为什么?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请思考: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什么情感?为什么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有这样的情感?你还知道哪些赞颂社会主义制度的歌曲?(设计此问题的目的:用歌曲启迪思路,激情感,创情境,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开始了自强自立的奋斗历史,力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好》唱起来了。这首歌用一个字──“好”表达了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赞扬、热爱之情,社会主义好,不是头脑发热后的主观结论,过去,中国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今天,中国建设的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认同社会主义,因为它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授过程]:第三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板书)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提前也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调查方式,可以查阅报刊、书籍,可以上网,也可以采访长辈。调查之后,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认真整理,可以用文字对比、图片对比或者照片对比,也可以兼而有之。课堂上各组派代表展示调查结果,突出说明中国五十年的发展变化。整节课也就可以围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再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即可。新授过程:
讨论一:联系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和“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事实,学生讨论:同样是中国,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昔日的“东亚病夫”今天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二:出示照片《开国大典》及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所以新中国的巨变之一就是: 1、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独立(板书)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立即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1950年──1953年,新中国出兵朝鲜,中朝军民以抗美援朝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加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71年10月24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席位,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日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多极化趋势中唯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极;1997年4月15日,由美、丹、英等15个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议案,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3届会议的审议程序中被否决,这是自1990年以来西方国家假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第7次遭到失败。1998年初,欧美各国纷纷声明,今后不再搞类似议案;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百年国耻,一朝得雪。2、社会主义中国,结束了近代中国长年战乱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统一(板书)
社会主义中国结束了近代的常年战乱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最终统一台湾,祖国大陆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是关键。为了这一天早日到来,作为未来世纪主人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用一些选举场景的图片、录像,说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已当家作主。得出第三个结论:)
3、社会主义中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民主(板书)
用图片和课件说明:
4、社会主义的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富强(板书)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有它阔步前进的一面,也有它迂回曲折的一面。
二、历史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板书)先让学生对1956年之后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并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或录像: 1956--1966:大跃进图片
(中国这二十年的历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师不宜讲得过深,)(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以以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要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什么要转移工作重点?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这些举措有何重大意义?
分析方向:大跃进等行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工作重点放在阶级斗争上,只能导致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混乱,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只能使自己封闭落后,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中国与国际的融合、交流、学习,并最终促进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成就也充分说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对的。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党的十六大
江泽民总书记作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三、“一国两制”指引祖国走向完全统一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搜集有关资料:(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统一的主要言行。(3)中国政府对台的关政策及其意义。(4)青少年学生的态度 学生活动: 讨论(1):香港、澳门问题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对“一国两制”的内容应从哪几个方面去理解?(3):从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富强和世界和平稳定等方面说明“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4)请你设想“台湾问题”最后会怎样解决?请为回归后的台湾设计区旗和区徽。
第四篇:只有改革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只有改革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曾几何时,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断言:“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然而,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现象是: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地位和影响的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中崛起,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之于社会主义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抉择。如果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那么,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而深刻认识这一点,无疑会更加坚定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改革开放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3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一是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束缚,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决策专横的弊端,形成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覆盖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纠正忽视民生的倾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既没有书本上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实践中成功的先例,无疑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历史性课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面对国际国内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严重挫折,面对十年“文化
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邓小平同志振聋发聩地提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义无反顾地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程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通过改革,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兴旺起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就在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的改革。坚持改革,社会主义就能兴旺发达;停顿和倒退,社会主义就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途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由于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缺乏、各项制度不够成熟等原因,由于世界新经济变革、科技革命、社会变迁的加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迫切问题,成为社会主义进程中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始终保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保证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改革开放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供了新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依靠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培养,也依赖社会主义实践的说服感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最好课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在全体人民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生动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上向往社会主义的人们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改革是体制演进的方式,改革也是制度生存的方式。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时间只有短短30年的实践,论基础要面对人口多底子薄的考验,论环境要迎接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挑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改革不断推向前进,才能获得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基础,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第五篇:只有改革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只有改革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议中阳纺织厂改革为例 一个晚上,李市长来中阳纺织厂视察,碰巧遇上一个女职工夏大姐出来,就被厂里的领导教训,结果李市长被打晕带到正在享受大餐的上级领导们面前„„中纺厂是市长李高成的出身地,有自己一手提拔的干部,自己的多年重用信任的部下,一个利税大户,居然面临严重亏损,设备外流、人员下岗,老百姓怨声载道。赵副市长为了要查清中纺厂的问题,被迫离职。李高成进入中阳纺织厂进行调查,但随着调查的一步步深入,却发现中纺厂的问题牵涉到了很多人省委在职领导、一大批退下来的老干部,由他一手提拔的中阳纺织厂领导班子存在着集体腐败,自己的妻子吴蔼珍和李高成的四弟李宝柱也深深卷入其中。李高成说:哪怕我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也要查清真相!这个乌烟瘴气的娱乐城,幕后老板正是中阳纺织厂的领导班子。而所有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被后,培养他的省委副书记严阵就是其中的关键。李高成面临着痛苦的抉择……最终,在党性和良知的要求下,在杨诚的协助下,李高成做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选择:他的妻子去自首了,中阳纺织厂得以查清,他也最终由于他的正直而回归市长的职位。
根据中阳纺织厂的案例,可以归结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旧社会制度的变革。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社会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不同历史时机的统治阶级都曾经采取过一定的改革措施。社会主义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改革。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就像中阳纺织厂的改革解救了中阳厂那样,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