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课题研究
关于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课题研究
2012-11-16
作者:冯香云
所属课程: “国培计划(2012)”-小学语文河南省001班
关于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目前学生识字写字的现状。
翻开班里学生的作业本:身休(体)、眼晴(睛)、知到(道)、坚(竖)式、目光炯炯(右边写成同)、……再听听学生的朗读:“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píng)地跳个不停。”“我沉着地操纵(cóng)着计算机。”……从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出现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的增多,错别字也会随之增多。这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阻碍。试想,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的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高不了多少。
2、周围环境不规范用字的负面导向:
现在很多小学生平时走在街头非常喜欢看广告牌认字,但街头的广告牌却时不时地出现错别字,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如“家具城”写成“家俱城”;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百依百顺”写成“百衣百顺”;摩托车广告把“其乐无穷”写成“骑乐无穷”;蚊香广告把“默默无闻”写成“默默无蚊” ;卖烧饼的地方写着“烧(多了一点)饼”;理发店的招牌上写着“不剪不散”;……这些错别字无形中给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家长的托付:
“老师,我的孩子平时很会写错别字啊!”“是啊,我看平时很少抄词语的,是不是平时抄的太少了?”“我的孩子总是听您的话,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你多布置点作业吧。”……家长们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是一脸的诚恳,面对这些农村家长的“重托”,我们岂能袖手旁观?尽管新课程如火如荼地实施了许多年,但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写字教育,依然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家长不重视。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生错别字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写字教学的规范教育。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错别字,我准备开展小学生错别字的课题研究,总结一些对策,减少孩子们书写中的错别字。
二、小学生常出现的错别字的类型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可称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写错别字现象很普遍,如果你再留心观察,又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形近字、同音字出错率最高。我总结了一下,小学生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错字的类型
1、丢失笔画。在汉字构造部件中,丢失该有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一大根源。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经常会看见“裤”字中的“衣字旁”少了一点,“真、具、直”少写一横,“蒙”字秃宝盖下少写一横等等。进而分析就不难发现产生这种类型的错字,不是由于学生在教师对生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时没有认真听取,深刻记住,就是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生字缺乏仔细观察所致。
2、添加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添加累赘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另一大根源,如把“琴”字下半部分写成了“令”;武字多加一撇,“烧和荒”多加一点等等。这类错字与丢失笔画如出一辙,也是教师对字形分析不到位或者学生辨析不到位所引起的。
3、改变字形的某个部件。
究其原因,这种笔误大多是源于习惯的错误牵引在作祟。如学生经常会把“南”字中间部分写成“羊”字。
4、改变字形的组织结构。
如一些学生把上下结构的“落”“范”写成了左右结构,把左右结构的“满”写成了上下结构等等。这是错字类型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预防与纠正错字,一般都是在字形上作比较;而别字则不同,它却要求我们在音、形、义上结合起来考虑。别字也有四大类型,现将它们作如下分析:
(二)别字的类型
1、音同形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反映情况”写成“反应情况”,可见此学生只记住汉字的读音,而对其形义没有正确地掌握与理解,以致有此错误。又如“再”和“在”,“根”和“跟”,“保”和“宝”,“悲”和“卑”,“招”和“朝”,“振”和“镇”,“意”和“义”,“决”和“觉”,“忠”和“终”等,由于乱用同音字而造成的错别字占的比例相当大。
2、音形相近义不同。
如一年级学生做生字辨析时经常将“违反纪律”的“纪”选成“记”,这显然是对“纪律”一词中的“纪”字其义没有真正理解。“纪”与“记”虽然在读音上相同,字形上也比较相似,但其含义是有所区别的。
3、形近音义不同。
形近音义不同的别字大都归咎于书写者的疏忽。比如有学生拟写“休息”时,却在不知不觉间写成了“体息”了。防止或矫正这类别字,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书写者的检查了。
4、字序排列错位,或取附带字进行冒名顶替。
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学生把 “积极”写成“极积”,出现这种现象,说来也不足为怪,因为这是学生在不经意间将那些组织强度高、搭配有紧凑感的词取附带部分作顶替了,抑或把字序排列错位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小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
2、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类型。通过调查法、观察法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有哪些,并进行归类总结,为以后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及基础。
2、了解小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意识及情感等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以便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他们乐于接受的方法。
3、制定纠正错别字现象的对策,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让学生更准确地使用汉字,为中高年级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过程:
1、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收集有关资料。
2、实施阶段:边研究边实践,同时借鉴他人经验,探索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
3、总结阶段: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方法:
1、调查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易出现的错别字类型主要有哪些。
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等心理特点,以便制定适合他们的相应的措施。
3、行动研究法:根据所分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观察效果,并根据效果随时做出转变。
六、课题研究策略:
(一)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误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例如教“滚”字这个生字时,把记住“滚”中间部分的“公”字作为掌握“滚”字的关键。先用熟字帮助记忆,三点水旁、“公”、“衣”,再用红粉笔写“公”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二)利用汉字规律巩固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学会了“东”再写“练”总爱把右边写成“东”。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在教学认识“飘”和“漂”字时,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在黑板上画了两幅简笔画:一只风筝在天上“飘”,一块木头顺着河水“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区别,明白带“风”字旁的字和带部首三点水的字不同之处。知道很多字的部首和它本身具有的涵义有着一定关系。认识这一规律可以预防学生写很多错字。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歌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歌诀根据“辛”和“幸”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利用口诀、歌词帮助识记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就可编出一句字谜:“好大一棵树”(或“参天大树”)。在学习生字“裕”时,用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等等。
(四)培养良好的识字习惯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果。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就要求学生每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医院”,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旱”读hàn,“早”读zǎ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同学之间互测互评,每人只测自己错过的字。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一遇到容易混淆或不确定的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可以避免写错别字。
七、预期成果:
1、加强学生的识字意识,减少错别字,培养正确的识字写字习惯。
2、课题研究报告一篇,相关的论文一篇。
第二篇:《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从身边的事实看写字教学现状(1)一些学生的作业摘录:
a我家周围有很多人养狗,没有一点公德,今天早晨我刚从家里出来,就看见门口有一堆不知哪条野狗拉的屎,我大吃一斤(惊)„„
b我的语文老师有一张爪(瓜)子脸,高挺的鼻子上面有一双同同(炯炯)有神的眼睛,批评起学生来可胸(凶)了„„
„„
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试想,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的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高不了多少。(2)周围环境不规范用字的负面导向:
现在很多低年级学生平时走在街头非常喜欢看广告牌认字,但街头的广告牌却时不时地出现错别字,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这些流行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这对处于母语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大影响,纠正起来十分困难。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商家根本就不会写字,干脆就自己创造个字出来。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存在一些商家自己造字的现象,这些情况基本都出现在一些手写的广告牌上。在一家烧鸡店门前,笔者看到其手写的广告牌上出现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字。笔者给店主指出错字时,他笑着说:“这个字是烧鸡的“烧”字,只要顾客能看懂就行了。”
(3)家长的托付:
“老师,我的孩子平时很会写错别字啊!”“是啊,我看平时很少抄词语的,是不是平时抄的太少了?”“我的孩子总是听您的话,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你多布置点作业吧。”„„家长们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是一脸的诚恳,面对这些农村家长的“重托”,我们岂能袖手旁观?
尽管新课程如火如荼地实施了许多年年,但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写字教育,依然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家长不重视。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生错别字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成为一个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写字教学的规范教育。
2、顺应当前政策的深情呼唤。
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3、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研究小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探索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
2、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要素
1、实验对象:朝那中小一二三年级
2、实验时间:2012.10——2014.6
3、实验方法:a文献资料法 b行动研究法c叙事、案例研究法d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不加重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深入对新课程教材的研究,特别是识字部分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2、寻找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3、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五、课题研究策略:
1、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学生在开学初几乎没有学生有把字典放书包里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一种现象。因为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认识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而如果学生一遇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兴趣。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遇到两个容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遇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遇到两个容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2、开展“啄木鸟在行动”
现在,电视中、街道上、书籍里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上错别字铺天盖地,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仔细观察和辨别,每位同学都在活动中提高了写规范字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纠正自己作业中错别字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用规范汉字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会产生
重要影响,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建立“错别字医院”,其实就是把平时容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并将正确的也记录下来,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机率。同时,还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开展“错别字纠正比赛”,让学生将平时写错的字一起收集起来,并开展比赛来纠正错别字,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不写错别字。学生级别有“抓错别字护士”、“抓错别字医生”、“抓错别字博士”。
3、寻找汉字的起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的产生也有它独特的演变过程。许多汉字的结构和写法,与它的含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汉字的起源的认识,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可能性。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汉字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推荐学生买一些汉字解读书籍:如《说文解字》等,促进学生识字教学,减少错别字。
4、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汉字最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正确引导学习方法,扎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本功。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清楚,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错别字的产生才会得到有效的制止。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写字比赛,对于学生的写字作经常性的评价和表扬、奖励,促进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和兴趣。
写字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能不能把字写好,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10-2013.1)制定研究方案、收集有关资料。
2、实施阶段(2013.2-2014.5)边研究边实践,同时借鉴他人经验,探索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
⑴、(2013.2-2013.7)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⑵、(2013.9-2014.1.)寻找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⑶、(2014.2-2014.5)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3、总结阶段(2014.6)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条件:
1、错别字纠正对于学生的识字教学有阅读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平时我们一直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也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2、学生每人一本字典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并已经学会用三种方法查字典。
3、平时也开展过类似错别字纠正的比赛和活动,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八、预期效果:
1、加强学生的意识,减少错别字,培养正确的识字习惯。
2、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扎实学生的学习基本功,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课题组
2012-10-15
第三篇: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一.课题研究的动因
《语文课程标准》从不同学段对写字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三学段是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我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错别字,我准备开展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总结一些对策,减少孩子们书写中的错别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小学生错别字现象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矫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
2.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深入对新课程教材的解读,特别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2.针对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探究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3.积极引导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
2.寻找汉字规律,总结经验。
(二)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先入为主,积极预防。
2.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
3.正误对比,纠正错别字。
4.激发兴趣,主动纠错。
(四)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研究对象为我校五年级学生,主要采取的是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叙事、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随笔、调查问卷量表及学生作业范例等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展示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四篇: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1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一.课题研究的动因
1.错别字层出的教学现状
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
2.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从不同学段对写字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一学段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是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3.不良环境的负面导向。
现在街头的广告牌时不时地出现错别字,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有的还是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随心所欲”写成“随心所浴”等等。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错别字,我准备开展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总结一些对策,减少孩子们书写中的错别字。
二.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分析
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学生写错别字,尽管班级不同,学生不同,可一次作业批改下来,一次习作修改之后,不同班级的学生写出的错别字竟然相同。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形近字、同音字,其中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同音代替。如将“戴”写成“带”,将“留念”写成“留恋”,将“九州”写成“九洲”,将“竞”写成“竟”,将“暑假”写成“署假”,再接再厉的“厉”写为“励”,哈密瓜的“密”写成“蜜”,金碧辉煌 “碧”有同学把它错写成“壁”或“璧”字等。
2.增加笔画。如:学生在写“试”、“晓”、“荒”等字时,常把“试”字多添一撇,“晓”和“荒”字多加一点。
3.减少笔画。如:“夏、真、惧、俱、直、值”等字,不少学生常常少写一横;蒙眬的“蒙”字,秃宝盖下是两横,有些学生会忘记一横。裸露的“裸” 有同学将左边衣字旁错写成“示”字旁。
4.形近干扰。如:“钓”与“钩”,“己”与“已”,“拔”和“拨”,“辩”与“辨”,“候”和“侯”
等字,许多学生混用。
5.置换部首。如:将“棉”写成“绵”,“凌”写成“淩”,“虚”写成“虑”,等等。
6.改变结构。如:将左右结构的“满”写成上下结构,把上下结构的“落”写成左右结构,等等。面对这几种类型的错别字,教师往往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订正,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其实,出现这些频率较高的错别字,为什么难以纠正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纠正错别字这一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从以上几种类型的错别字来看,我认为学生写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不解字义、词义或对字义、词义主观臆断,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有不少同学将“金碧辉煌”错写成“金壁辉煌”或“金璧辉煌”。原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个成语是“金壁辉煌”或“金璧辉煌”。裸露的“裸”是形声字,左边衣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有同学会错写成“示”字旁。这是学生不了解“裸”的意思,“裸”是露出,没有东西遮盖。如:裸体、赤裸裸的“裸”是没穿衣服,光着身子。认识衣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后,学生就不会把这个字写错。
2.不知道成语的出处,不了解它的原意,因而容易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再接再厉的“厉”,许多学生误将“厉”写为“励”。他们并不知道“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因而,不理解“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3.有些学生将“己”写成“已”,“拔”写为“拨”,“候”写作“侯”,等等。他们在学习生字时观察就不够精细,不能精确地辨认字形的细微差别,没有对字形形成正确的分化,更没有经过他们积极的“内部活动”,在识字的初始阶段形成错误的认识,这种认识形成之后,一直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并经过多次反复强化,加上思维定势作用不易改正。
4.做作业时书写态度马虎,不动脑筋,字形识别上的感知较为笼统,容易形成较为顽固的习惯性错别字。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小学生错别字现象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矫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
2.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深入对新课程教材的解读,特别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2.针对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探究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3.积极引导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
2.寻找汉字规律,总结经验.(二)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先入为主,积极预防。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
2.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学生在作业中写错了字,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为错字在他的脑海中是作为正确的字来记忆的。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不是帮学生划出,而是在出现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记号。
3.正误对比,纠正错别字。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前面提到,小学生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
4.激发兴趣,主动纠错。许多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之所以很难纠正,主要是他们对此毫无兴趣。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主要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改错法是将学生的错别字故意写在词语或句子里,让学生自己去辨别。
(四)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分析卡片,找出原因,定期帮助学生纠正。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现在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形成的一个原因。所以,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街道、社区调查用字情况。重点调查标语、招牌用字。让学生“送医上门”请那些用错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纠正。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研究对象为我校五年级学生,主要采取的是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叙事、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前期论证,准备阶段(2012.11——2012.12)
1.分析现在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制定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确实实验对象,提出假设,设计出若干个实验方案。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二)中期进展,实施阶段(2013.01——2013.06)
采用行动研究法,将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事实进行分析、概括,从中找到差距,不断地调整、修改方案。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活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拟订问卷测试题,对研究对象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分析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探讨对策。
2.组织课题组教师讨论修订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3.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教师引导学生预防和矫正错别字。
4.定期组织交流,注意资料的积累,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07——2013.12)
1.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归纳。
2.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总结。
3.将资料与研究成果有机整合,撰写成果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随笔、调查问卷量表及学生作业范例等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展示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五篇: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一.课题研究的动因 1.错别字层出的教学现状
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试想,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的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也高不了多少。
2.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从不同学段对写字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一学段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是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3.不良环境的负面导向。
现在街头的广告牌时不时地出现错别字,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有的还是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随心所欲”写成“随心所浴”等等。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这对处于母语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大影响,纠正起来十分困难。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校语文教师,每天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错别字,我们准备开展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总结一些对策,减少孩子们书写中的错别字。
二.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分析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学生写错别字,尽管
班级不同,学生不同,可一次作业批改下来,一次习作修改之后,不同班级的学生写出的错别字竟然相同。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形近字、同音字,其中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同音代替。如将“戴”写成“带”,将“留念”写成“留恋”,将“九州”写成“九洲”,将“竞”写成“竟”,将“暑假”写成“署假”,再接再厉的“厉”写为“励”,哈密瓜的“密”写成“蜜”,金碧辉煌 “碧”有同学把它错写成“壁”或“璧”字等。
2.增加笔画。如:学生在写“试”、“晓”、“荒”等字时,常把“试”字多添一撇,“晓”和“荒”字多加一点。
3.减少笔画。如:“夏、真、惧、俱、直、值”等字,不少学生常常少写一横;蒙眬的“蒙”字,秃宝盖下是两横,有些学生会忘记一横。裸露的“裸” 有同学将左边衣字旁错写成“示”字旁。
4.形近干扰。如:“钓”与“钩”,“己”与“已”,“拔”和“拨”,“辩”与“辨”,“候”和“侯”等字,许多学生混用。
5.置换部首。如:将“棉”写成“绵”,“凌”写成“淩”,“虚”写成“虑”,等等。
6.改变结构。如:将左右结构的“满”写成上下结构,把上下结构的“落”写成左右结构,等等。
面对这几种类型的错别字,教师往往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订正,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其实,出现这些频率较高的错别字,为什么难以纠正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纠正错别字这一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从以上几种类型的错别字来看,我认为学生写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不解字义、词义或对字义、词义主观臆断,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有不少同学将“金碧辉煌”错写成“金壁辉煌”或“金璧辉煌”。原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个成语是“金壁辉煌”或“金璧辉煌”。裸露的“裸”是形声字,左边衣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有同学会错写成“示”字旁。这是学生不了解“裸”的意思,“裸”是露出,没有东西遮盖。如:裸体、赤裸裸的“裸”是没穿衣服,光着身子。认识衣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后,学生就不会把这个字写错。
2.不知道成语的出处,不了解它的原意,因而容易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再接再厉的“厉”,许多学生误将“厉”写为“励”。他们并不知道“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因而,不理解“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3.有些学生将“己”写成“已”,“拔”写为“拨”,“候”写作“侯”,等等。他们在学习生字时观察就不够精细,不能精确地辨认字形的细微差别,没有对字形形成正确的分化,更没有经过他们积极的“内部活动”,在识字的初始阶段形成错误的认识,这种认识形成之后,一直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并经过多次反复强化,加上思维定势作用不易改正。
4.做作业时书写态度马虎,不动脑筋,字形识别上的感知较为笼统,容易形成较为顽固的习惯性错别字。
5.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将正确和错误的两个字对比写在黑板上,指出易错处和应该注意的笔画、部件。这样做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有时反而会造成一种错误提示——本来没出错的学生经“提示”也出现了错误。如:学习“初”字时,教师反复强调“初”字是衣字旁,千万不要丢掉那一点,结果有许多学生写错这个字。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小学生错别字现象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矫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
2.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深入对新课程教材的解读,特别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2.针对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探究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3.积极引导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不滥用繁体字。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探究汉字特点,纠正错别字。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
2.寻找汉字规律,总结经验: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蕴含着许多构字规律。有时,学生产生错别字是由于不懂汉字的构字规律,或不理解字义造成的。在教学中,可以将有关构字规律告诉给他们,错别字就会大大减少。另外,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它的标义,错误就能减少。
(二)优化识字教学,纠正错别字
1.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帮助学生记忆难点。课件演示时,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特别是学生容易出现多笔少笔的字,更需要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
2.运用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突破字形教学关。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中有许多都是由于他们记不清字形而造成。过去不少老师试图通过一味地反复抄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这样的方法不可取,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摸索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如编识字儿歌和猜谜语等。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许多错别字,教师虽然纠正多次,但学生仍然写错,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实际运用的少。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用字。另外,还可把学生经常搞错的字放在编写好的词句中,在课堂中朗读,让学生听写。
(三)依据学生心理,纠正错别字
1.先入为主,积极预防。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的第一次印象是很深的。如果学生从一开始记忆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再改正就很难了。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的多。在识字教学中就一定要有预见性,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容易错的字总会进行预防性的教学。
2.培养学生改错的意识。学生在作业中写错了字,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为错字在他的脑海中是作为正确的字来记忆的。所以培养他们改错的意识尤为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不是帮学生划出,而是在出现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记号,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并加以订正。
3.正误对比,纠正错别字。通过正误对比,可以使学生对错误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使学生巩固正确的认识。前面提到,小学生精细的辨别能力不高,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的字的差异,即错误之所在,这样会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
4.激发兴趣,主动纠错。许多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之所以很难纠正,主要是他们对此毫无兴趣。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主要是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改错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改错法是将学生的错别字故意写在词语或句子里,让学生自己去辨别。
(四)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情况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纠正错别字要有针对性。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即随时把学生的错别字收集起来,制成卡片,把错别字记在卡片上,同时记下错别字的出处和学生的名字。分析卡片,找出原因,定期帮助学生纠正。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现在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形成的一个原因。所以,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街道、社区调查用字情况。重点调查标语、招牌用字。如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注明何时何处发现。然后将收集到的错别字加以汇总,分类列表。并让学生“送医上门”请那些用错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纠正。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研究对象为我校五年级学生,主要采取的是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叙事、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前期论证,准备阶段(2012.9.1——2012.9.15)
1.分析现在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制定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确实实验对象,提出假设,设计出若干个实验方案。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二)中期进展,实施阶段(2019.9.15——2012.06)
采用行动研究法,将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事实进行分析、概括,从中找到差距,不断地调整、修改方案。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活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拟订问卷测试题,对研究对象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分析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探讨对策。
2.组织课题组教师讨论修订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3.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教师引导学生预防和矫正错别字。
4.定期组织交流,注意资料的积累,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07——2013.12)
1.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归纳。
2.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总结。
3.将资料与研究成果有机整合,撰写成果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随笔、调查问卷量表及学生作业范例等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展示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