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蚌埠第一中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计划及教案
蚌埠一中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经典诵读计划
指导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离不开经典诵读。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获得快乐,汲取文化营养,温润心灵,丰富情感,滋养精神,使他们的成长不仅有知识技能武装,更有人文精神支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诵读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一)论语·孟子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二)古代诗词选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一)大学·中庸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一)老子·庄子
【黄山书社2014年8月第一版】
课时安排(总计20课时)
第一课
经典诵读的意义 2课时 第二课
诵读方法的指导 2课时 第三课
诵读《论语》2课时 第四课
诵读《孟子》2课时 第五课
诵读《大学》2课时 第六课
诵读《中庸》2课时 第七课
诵读《老子》2课时 第八课
诵读《庄子》2课时 第九课
诵读《古代诗词》2时 第十课
诵读《古代诗词》2时
第一课 经典诵读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对人生成长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加民族文化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习近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
二、中华传统文化整体风貌
1、四书五经
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2、十三经 《十三经注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 《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4、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戏曲
5、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作者前八十回曹雪芹,后四十回高鹗)
6、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
7、《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年-205年。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
《本草纲目》,中国药学著作,52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
8、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9、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10、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3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
三、经典诵读与人生成长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学生理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丰富人的心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各地试点经验也能充分彰显了这项活动的实际价值,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对诵读者的身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上海交大人文学院院长江晓原教授则告诫中学生:“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读好书,且要多读经典好书。因为经典诵读,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能力。这是一种足以影响人生的教育,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一盏照亮心灵之窗的明灯,一个优秀品行形成的方法,一个人心灵成长的优质食粮。”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离不开经典诵读。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获得快乐,汲取文化营养,温润心灵,丰富情感,滋养精神,使他们的成长不仅有知识技能武装,更有人文精神支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一)论语部分
第二课 诵读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诵技巧: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2、了解诗词的吟诵和歌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苏越演唱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清·刘大槐《论文偶记》
二、朗诵技巧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 5 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三、诗词的吟诵和歌唱
(一)中国传统吟诵音乐,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音乐,文人音乐。吟诗和弹古琴,是古代文人的绝活,琴不一定人人会弹,诗却是每个读书人都会吟的,吟诗是古代文人音乐生活的一个重要部份。我国传统读书人,常用朗诵(默诵)、吟诵和歌唱三种方法,去体味和欣赏古诗词,对各类古文,则只用朗诵和吟诵二法,鲜闻有歌唱的。
轻读默念乃至高声朗诵,都不超出语言音调范围。虽说中国语言音乐性很强,有平、上、去、入声调变化,但毕竟不是音乐,很难用乐谱记录。吟诵虽然注重语音因素,接近语言音调,但只要略为夸张,就音记谱,削语音之足适音乐之履,就可以合乐。吟诵音调大多是一字一音,即使多音,也是语音范围内的音,为了突出语言效果,才作较大的音程跳动。严格地说,吟诵可细分两种,一种接近语言,近似速度缓慢的朗读,另一种音乐性强,吟诵音调其实就是一首歌曲。歌唱音调完全可以合乐,节奏、旋律性强,乐曲形式的起、承、转、合、变化、终止,也比较完整。
吟诵唱法又称吟诗腔、吟腔、吟唱腔、吟诵性唱腔等。在中国音乐词汇中,唱腔也可作歌唱音乐解释,这里只作唱法理解。吟诵唱法与吟诵音乐一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在读书人中流行。通常分为吟诗及吟文两种,一般来说,吟诗比吟文音乐性强。吟诵唱法注重语言因素,接近语言音调,受口语、方言影响至深,故旋律常带方言特色,又富即兴变化,节奏徐疾自由,无拘无束,感情所至,抑扬顿挫,高低疏密,任意为之,还可加插衬字及感叹字音。
吟诵唱法也常在戏曲等声腔中运用,如越剧中的清板、滩簧系统中的干板、高腔系统中的滚腔及京韵大鼓中的平腔等是。民歌、宗教歌曲也常用吟诵唱法,如民歌的叙事性歌曲,宗教经文的叙唱等是。吟诵唱法也受到戏曲、曲艺、民歌等唱法的影响。吟诵音乐在长期承传过程中,音乐可能逐渐变形、淡化,某些人在吟诗文时,也可能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熟悉的戏曲、曲艺或民歌音乐,套进吟腔中,使吟诵音乐性增强。吟诵唱法受制于语言,有很大的局限性,加插了戏曲、曲艺和民歌的音乐,就显得生动起来。戏曲、曲艺和民歌的音乐,夸张了语音声调,如配合即兴变化较丰富的吟诵唱法,就容易达到较佳的艺术效果。
6(二)吟诵演唱举例
四、课后作业
1、《涉江采芙蓉》
2、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一)论语部分 第三课 诵读《论语》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仁爱思想,感受夫子的人格魅力。
2、诵读:正心修身 君子务本 为仁由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曾是孔子讲学的材料。他使得这些濒临灭绝的官学通过私家讲学流传发扬光大,从而哺育战国百家诸子,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开端,这是孔子重大的历史功绩。
(二)孔子生平
1岁: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关于孔子出生年月也有记载是公元前522的,相差一年,今依《史记 孔子世家》说。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徵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此“鄙事”当包括“委吏”(管理仓库)、“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 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去卫居鲁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孔子离陈往蔡。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是年春,狩猎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9 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没有得到支持。
72岁: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野史记载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韦伯入,舞乎韦伯。夫诸子皆瞎!子识礼乐,俟君子。莫之能御也,曰:“汝何由可止也?”韦伯曰:“汝行窗,吾由此可止也!”子为之,韦伯触使坠之,子殁。他的弟子和一些鲁国人,相继前往墓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此那里被命名为“孔里”。
二、诵读:正心修身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是兄弟也。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关键词:敬 恭 泰 乐 义
三、诵读:君子务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刚、毅、木、讷,近仁。
关键词:孝 弟 恭 宽 信 敏 惠 恭 敬 忠 刚 毅 木 讷
四、诵读:为仁由己
仁远乎哉?我欲任,斯仁至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关键词:仁
六、课后作业
1、熟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一)论语部分
2、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一)孟子部分
第四课 诵读《孟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仁政思想,感受孟子的浩然正气。
2、诵读:利义取舍 人有四心 仁政王道 浩然之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二)《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
(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二、诵读:利义取舍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也。王亦曰仁 11 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关键词:利 仁 义
三、诵读:人有四心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关键词:恻隐 羞恶 辞让 是非
四、诵读:仁政王道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关键词:仁政
五、诵读:浩然之气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关键词:气 义 道
六、课后作业
1、熟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一)孟子部分
2、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三)大学部分
第五课 诵读《大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学》的丰富内涵,汲取智慧,培养向真、求善、健康的人生态度。
2、诵读:成人之道 认识自我 真诚做人 以身作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大学》简介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小学即:“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大学》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
“大学”,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后人将《大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之道”的总纲,意思就是,做治国安邦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有关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是一步步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思想„„思想端正了,才能完善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完善了,才能让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有序了,才能国家安定繁荣;推而广之,达到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
(二)《大学》体系
二、诵读:成人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 14 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关键词: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三、诵读:认识自我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关键词:仁 敬 孝 慈 信
四、诵读:真诚做人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关键词:善 诚 慎独 德
五、诵读:以身作则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关键词:孝 弟 慈
六、课后作业
1、熟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三)大学部分
2、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三)中庸部分
第六课 诵读《中庸》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的深刻内涵,汲取智慧,陶冶情操。
2、诵读:中和之道 君子之强 道不远人 自强不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1)五达道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2)三达德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3)九经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二、诵读:中和之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关键词:中 和
三、诵读:君子之强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关键词: 和 中 强
四、诵读:道不远人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关键词:忠恕 素其位
五、诵读:自强不息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关键词:德 道
六、课后作业
1、熟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三)中庸部分
2、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四)老子部分
第七课 诵读《老子》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的深刻内涵,汲取人生智慧。
2、诵读: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返璞归真 上善若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老子简介
老子(约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dān),楚国苦县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例如:汉初的统治者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二)《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 19 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
《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诵读:道法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键词:道 名 玄 妙
三、诵读:无为而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关键词:无为 不言 弃智 抱朴
四、诵读:返璞归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关键词:虚 静 道
五、诵读: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关键词:善 利 不争
六、课后作业
1、熟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四)老子部分
2、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四)庄子部分
第二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龙山路小学 李春梅、马红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其中,“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一、学习目标
在进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时,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思维特点,确定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
第一学段——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逐步喜欢经典,有主动诵读的愿望,以诵读经典为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诵读经典;积累一定数量的诵读内容。第二学段——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浓厚诵读经典的兴趣;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一定感情地诵读;学习利用注释简单理解经典内容;背诵相应数量的诵读内容。
第三学段——培养主动阅读的愿望,培养读书习惯;学习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诵读材料;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恰当引用经典,增强表达效果。
二.课程实施方式
依据学校现有状况及特点,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主要是对已有国家课程的选编和改编;第二种是校本课程的新编。课程实施主要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1)优化环境,创建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在学校开放空间悬挂名言佳句或诗词,并在走廊墙壁和宣传栏上刊登学生的经典诵读心得和优秀习作。在班级中开辟“我是最棒的”、“我会写”、“新书排行榜”、“凡人名言”、“灿烂之星”、“读书留言板”等各具特色的栏目;设立格言栏和成果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我。
(2)丰富资源,搭建读书平台。丰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设置图书阅览室
和班级小书架,开设阅读课和经典选修课活动。
(3)举行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坚持晨读和课前分享读书快乐活动,并开设“走廊读书角”,成立“读书俱乐部”,定期开展“读书节”主题活动。另外,定期举行“读书成长记录袋”展示活动、评选读书小博士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诗文情景剧比赛、诗文故事演讲比赛、诗文知识竞赛、诗文游戏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家校联合,促进经典诵读的开展。倡导亲自共读,邀请专家作亲子共读讲座;利用家长会、家访、家校通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如共读时间、共读方法、评价手段等读书方法指导;定期邀请部分家长走进教室和孩子进行共读活动,探讨共读收获,交流共读心得,共享共读时光。
(5)开展教师领读,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开展教师读书沙龙研讨,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节——读书节”活动。教师要自觉读经典,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6)构建保障体系,开发系列化“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组建强有力的课程开发队伍和课程开发机构,成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校本培训。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从组织制度、时间和物质方面保障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开展。
三、课程评价
(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编制调查问卷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科学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效果。
(2)对教师的评价: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动机、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解,对教师的课程主体参与和开发意识及能力做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和开发能力。
(3)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实行经典诵读考级。由各校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具体考评,各学校根据本校特点、学生、教师实际和各年级的诵读要求评出一星诵读班级、二星诵读班级、三星诵读班级。学期结束时评价班级学生建议从动机兴趣、努力程度、数量、熟记程度、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计划.
校本课程《弟子规》《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年级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组织小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通过校本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
单周背诵《弟子规》、双周背诵《三字经》
四、具体措施
1、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小老师教读与老师讲故事相结合
2、创造性地开展小型而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采用比赛的形式,看看五分钟的时间内谁背的多;比比看谁最先背下一条;规定任务,谁先背下谁就可以得到读书小标志。
3、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经学习游戏活动。
4、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5、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6、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
7、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建立扑克牌式的古诗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五、预期效果
用多种方式展示学生的经典积累,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曙光微露,自然还有更艰苦的路要走,师长和学生共读古文经典,长久下去,必然锤炼出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古老文明后继有人,说“经典诵读”是功在千秋利在百代的大事,绝不为过。
第四篇:诗词诵读校本课程 教案
《牧童》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铺”、“蓑”等字,会写“牧”、“蓑”2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借助重点字词,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意思。3.体会诗的意境,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与自由。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重点字词体会诗中画面的美妙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牧童短笛》音频材料。
四、教学过程
板块
一、设疑导入,激发“趣”
导入语:在大文豪高尔基笔下,童年是一段疼痛的成长旅程,“铅一般沉重的丑事”揭示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百态;在罗大佑的歌曲中,童年成了一幕”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纯真印刻。那么,唐代诗人吕岩在《牧童》中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呢?(板书:牧童)
版块
二、初步感知,读出“趣”
1.自由读。要求读通诗句,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2.指名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3.默读。说出自己初步读到的画面。师:这遍读,试着结合书中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到了怎样的画面?
版块
三、细读赏析,品出“趣”
过渡句:透过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草,有笛声,有晚风,还有那一个“不脱蓑衣卧月明”的牧童。那牧童“卧”的地方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
1.品。
从两句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宽阔、茂盛的草地,听到了牧童的笛声。)
(1)透过“铺”、“弄”,体会诗句画面的张力。a.轻声朗读,想象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原野?
b.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板书:铺 弄)
(2)引导学生体会“六七里”与“三四声”的虚指意味。
师:在这里出现的一些数字,请你读读,细细品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悠扬)2.读。
(1)当置身于这一片广阔茂盛的草地,听着耳边时远时近、悠扬飘渺的短笛声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齐读)
(2)读的时候可以把“六七里”读得长而缓,“三四声”读得短而轻。谁来试试?(指名读)
(3)老师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铺满了原野,微风轻轻吹过,正涌起层层绿色的涟漪呢!远处传来的笛声,一阵阵悠扬的曲调,时有时无,时快时慢,时远,时近。男生们,可愿意用你们的朗读领老师再欣赏一番吗?(男生齐读)
(4)夕阳西下,草野茫茫,牧童短笛随风扬。多静谧的景象,多悠闲的心境啊!(师引读:草铺横野,生接:六七里;师引读:笛弄晚风,生接:三四声。)
就这样,牧童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光着脚丫,在晚风的吹拂下慢悠悠地回到了家。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句诗,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吗?
(5)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预设一:“不脱蓑衣”。
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呢?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二:“卧”。什么是“卧”,(躺,睡)把卧换成“坐”或者“立”,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感觉如何?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快乐、悠闲。板块
四、作者链接,回味“趣” 过渡句:吕岩又为何要写牧童这样的生活呢?或许我们能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找到答案。
(出示资料卡)
现在,让我们伴着《牧童短笛》的乐声,走进山村迷人的暮色,再去感受一番古代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吧。(播放《牧童短笛》音频)(生齐背)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幕“乡村牧童图”吗? 板块
五、课外拓展,延伸“趣”
中国的古诗,是文思涌动的百草园。像这样有趣的描写牧童童年生活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出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清·袁枚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安乐坊牧童》宋·杨万里(生自由朗读,积累)
请同学们在下课后试着将诗人栖蟾的《牧童》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进行比较,区别两首的异同,继续我们的童年快乐之旅。
五、板书设计
牧童 唐·吕岩
铺 广茂 弄 悠扬
卧悠闲、快乐
第五篇:古诗诵读(校本课程)教案
古诗词乐园
——诗词班队活动之一
教学目的:
1、培养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积累古诗词,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培养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的意识,提高运用诗词的能力。
3、培养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教学准备:
1、背景音乐。
2、每个学生办一期诗词归类手抄报,班级展示。
3、相关的图片影像。
4、要求每组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演一演一首诗词的情景,提前抽签准备,候选诗词《游子吟》《悯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小儿垂钓》,特别要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一、接龙导入
一上课,学生接龙背诵诗词三十首。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打小我们就与古诗词做亲密的接触,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乐园,畅游一番。
二、诗词填空
诵读了不少诗词,看看你的收获有多少,准备纸笔,别忘了填写诗题与作者啊,每位同学都要单独完成。
1、填上重叠的词。
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_____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题作者()
(2)小荷才露_____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题作者()(3)梅子黄时_____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诗题作者()(4)留连戏蝶_____舞,自在娇莺_____啼。诗题作者()(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_____半江红。诗题作者()2.填上表示方位的词。
(1)故人___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题作者()(2)王师___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题作者()(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___风放纸鸢。诗题作者()(4)遗民泪尽胡尘里,___王师又一年。诗题作者()3.填上表示数字的词。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月春风似剪刀。诗题作者()(2)飞流直下___千尺,疑是银河落___天。诗题作者()(3)人间___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天。诗题作者()(4)春色满园关不住,___枝红杏出墙来。诗题作者()(5)欲穷___里目,更上___层楼。诗题作者()(6)烽火连___月,家书抵___金。诗题作者()(7)窗含西岭--秋雪,门泊东吴--里船。(8)--山鸟飞绝,--径人踪灭。4.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_于二月花。诗题作者()(2)日照香炉生_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题作者()(3)儿童急走追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题作者()(4)___云团里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诗题作者()(5)骝马新跨___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诗题作者()(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丝绦。诗题作者()(7)两个黄鹂鸣___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题作者()(8)春风又___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题作者()(9)江碧鸟逾白,山___花欲燃。诗题作者()(10)日暮___山远,天寒白屋贫。诗题作者()5.填上动物的名称。
(1)遍身罗绮者,不是养___人。诗题作者()(2)意欲捕鸣___,忽然闭口立。诗题作者()(3)牧童骑_____,歌声振林樾。诗题作者()(4)千山___飞绝,万径人踪灭。诗题作者()
(5)月落___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题作者()(6)两岸___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题作者()(7)两个____鸣翠柳,一行____上青天。诗题作者()(8)江上往来人,但爱_____美。诗题作者()6.填上植物的名称。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___出墙来。诗题作者()(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___满皇都。诗题作者()(3)停车坐爱___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题作者()(4)___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题作者()(5)小___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题作者()(6)墙角数枝___,凌寒独自开。诗题作者()(7)___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诗题作者()
(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___少一人。诗题作者()
三、诗词速答
曹植七步成诗,反应敏捷,千古佳话。接下来,我也来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当然不是让你们写诗。老师为每组准备了十道题目,要求每组同学在六十秒内完成,答不上的可以选择跳过,不过那道题不得分。A、1、有一首诗,诗人发挥想象力要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
2、背诵形容寺庙很高的古诗,3、“天涯若比邻”的前一句是什么?
4、“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前一句是什么?
5、描写古代女英雄的诗歌是什么?
6、“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前一句是什么?
7、背诵毛泽东写的表现山很高的诗句。
8、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老师对我们的教导,犹如春雨,用诗句来形容。
9、背诵表现粮食来之不易的诗句。
10、《江雪》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B、1、《悯农》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2、岳飞表现珍惜少年时光的名句是什么?
3、谢谢爸爸妈妈养育之恩,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用诗句来形容。
4、背诵表现希望大力选拔人才的诗句。
5、“剜却心头肉”的前一句是什么?
6、背诵表现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农民的诗歌。
7、“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前一句是什么?
8、“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前一句是什么?
9、背诵表现诗人悠闲弹琴望月的诗歌。
10、有一首诗,写一位诗人送别朋友去扬州,这首诗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 C、1、有一首诗,相传是招待朋友的四道菜有感而写,这首诗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
2、背诵描写诗人高兴乘舟回江陵的诗歌。
3、“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前一句是什么?
4、“断肠人在天涯”的前一句是什么?
5、背诵表现将军射虎武艺超群的诗歌。
6、“独怆然而涕下”的前一句是什么?
7、把祝福献给同学朋友,祝福你们学习进步。用诗句来表达。
8、韩愈表现春天的小草的诗句是什么?
9、王勃表现知心朋友天涯咫尺的诗句是什么?
10、《归园田居》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
……
四、名句接力
亲爱的朋友,祝贺你的成功。来,一起继续品尝收获的成果,诗词乐园等待你更大的成功。对了,别忘了填写诗题与作者啊,每位同学都要单独完成。
1、天苍苍,---------,-----------------。诗题作者()
2、醉卧沙场君莫笑,----------------------。诗题作者()
3、但使龙城飞将在,----------------------。诗题作者()
4、------------------------,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题作者()
5、------------------------,西出阳关无故人。诗题作者()
6、独在异乡为异客,--------------------------。诗题作者()
7、-------------------------,不及汪伦送我情。诗题作者()
8、-------------------------,不拘一格降人才。诗题作者()
9、-------------------------,任尔东西南北风。诗题作者()
10、-------------------------,淡妆浓抹总相宜。诗题作者()
11、----------------------------,只是近黄昏。诗题作者()
12、-----------------------------,润物细无声。诗题作者()
13、莫等闲,-------------------,-----------------。诗题作者()
14、-------------------------,--------------------,古道西风瘦马。诗题作者()
15、-------------------------,-要留清白在人间。诗题作者()
16、年年岁岁花相似,-----------------------------。诗题作者()
五、诗词与表演
我知道大家精心准备了诗词情景剧,现在就把舞台交给你们,看看你们这些小明星带来全心全意的演出,展示的信心、勇气,能力。掌声有请第一组。学生按组次表演,大家点评。
六、活动小结
活动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收获,无论多和少,都要祝福你,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要求大家积累诗词,看诗人传记。
“古诗词大擂台”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的
这节课主要检测学生从初一到初三以来背诵古诗词的情况,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中感受古诗词这朵奇葩的芳香,培养高尚美好的思想情操,提高语言修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同时,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中考语文默写题的命题方向。
二、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复习、背诵学过的古典诗词,自习若干首课处古诗词,记诵若干名诗佳句。
2、准备参赛内容,确定抢答题、必答题。必答题以抽签形式决定,由本组(参赛队)派代表回答;抢答题每位同学都可抢答。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竞赛队,比赛结束后以累计分最多的一组为优胜队,教师颁发奖品。竞赛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退居其次。
三、竞赛程序分四大板块
(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问你答
(二)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猜诗谜
(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锦上添花
(四)读诗泉声满沧海,下笔流云走泰山-----对对子
四、竞赛的具体过程如下: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词能使我们才气纵横,气质不凡。从初一开始,我们便开展“一日一诗”的背诗活动,今天我们这堂别具一格的语文活动课-----古诗词大擂台,目的是检测同学们这段时间背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情况,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把背诵积累活动深入开展,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现在,让我们在激烈而有趣的竞赛中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一)第一环节-----我问你答
主持人:我这里有四组题,每组题有两小题,(为必答题)答对1小题加5分,满分15分。下面请每组同学派代表抽题号,由本组同学回答,有20秒时间交流。出示竞赛题 A组题
1、请背出写月亮的一首古诗
2、成语“悲欢离合”的源出句
3、请背出两句描写乡村生活古诗名句 B组题
1、请背出李白的诗一首
2、成语“心有灵犀”的源出句
3、请背出一个直接描写女性形象的古诗词句子 C组题
1、古代很多道别诗至今流传,请背出一首
2、成语“青梅竹马”的源出句。
3、古诗中抒写爱国情怀的名句很多,请背出两句。D组题
1、请背出描写冬季的古诗一首
2、成语“柳暗花明”的源出句
3、请背咏花的古诗两句。
(二)第二环节------猜诗谜 主持人:刚才的“我问你答”,第 组的同学暂时领先,下面的活动更精彩,请让我们进入“竞猜活动。”
这一轮比赛分必答题和附加题。必答题共四组,每组同学自已抽题号,由本组同学回答;附加题共九道题,为抢答形式,全班同学抢答。必答题每小题5分,附加题有风险,对一题加10分,答错倒扣5分。出示必全题
A组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猜季节)——夏季 ¬
②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猜诗中涉及人物典故)——诸葛亮
B组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猜季节)——秋季
②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猜一物)——煤
C组
①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猜季节)——春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千古名句,但却不是吟咏梨花的,你知道它是咏何物的吗?——雪
D组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猜季节)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猜一物)——菊花 出示抢答题
1、听诗句猜字词
看外表/方方正正/察内里/正正方方/与生俱来就是/表里一个样——回 上有上的心/下有下的心/上下各怀其心/怎能遂意安神——忐忑不安
2、有个老翁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花甲重放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请问老翁多大年纪了?——141岁
3、(猜下面诗句涉及的历史人物)
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B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D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猜猜看,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季节,并说说理由。)——秋末初冬
5、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熏得凌波仙子醉,锦棠零落怯新凉。(猜一物)——荷花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什么花?你能再吟咏此花的古诗句吗?——梅花
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猜一自然现象)——风
8、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垂。无限旱苗枯欲死,悠悠闲处作奇峰。
(猜一自然现象)——云
9、听歌曲,猜诗句。
请猜一猜这首歌词是依据哪首古诗创作的,请朗诵出来给同学们听听。——张继《枫桥夜泊》
(三)锦上添花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这一轮全部为抢答题,答对1题加5分,请同学们根据我用散文语言描述的内容背出相关诗句,用古诗词给我用散文语言描述的内容锦上添花,答对1题加5分。
1、老师,您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几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顶上的银丝,又有哪几丝是为我而白?(请把我描述的情景概括为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晚上,我绞尽脑汁,思考着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焦虑之际,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拔,我豁然开朗,这真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有篇写父亲的记叙文,全文一千字左右,而开头部分用近四百字逐一介绍家庭成员,之后才着意刻画父亲,请你用两句古诗作个旁批:(提示,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同学们,人只要有一次失足,就会造成无穷的遗恨,即使再回过头来,许多大好时光都已经白白溜走了,切莫因一时糊涂而犯下抱憾终身的错误啊!请让我们用两句古诗来时时警惕自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5、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尽情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尽情拔节,花呀草呀也在湿润的空气里欢笑。这是什么季节?可以用哪些诗句形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对对子
主持人:刚才一场“实力大比拼”,让好多同学诗情大发,出尽风头。下面我们再来对对子,感受一下古代文墨客“衔觞赋诗“,气象万千的诗情画意。我读出上句,请抢答下句,答对一句加5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结束曲:
1、评出优胜组、擂主,教师颁发奖品
2、教师小结
“古诗词诵读活动课”教学案例设计
一、设计说明
1、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诵读优秀古代诗文80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古诗文的诵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何等地重要。
2、古诗文的教学一向比较保守。通常教师采用的教法是:先让学生在某一时间内把古诗词背诵下来,然后是默写,最后由教师讲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及分析写作特色。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有口无心,过后就忘;一知半解,时常出错;不会独立思考,不会拓展延伸等不良后果。
3、这节古诗词诵读课,试图还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的自由,让学生把单纯的古诗文诵记化作多角度的自主、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研读古诗词,才能真正得到精神的体验。
二、教学过程
1、把准备用于诵读竞赛的40余首古诗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仔细阅读,看谁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几分钟后,一连串问题出现了:
(1)讲义上“洛阳亲友如相送”一句中的“送”字,怎么是“问”字?
(2)我的这两本书上,一本上写的是“千锤万凿出深山”,另本上写的却是“千锤万击出深山”,究竟该信哪一个?
(3)女词人李清照是生活在宋朝还是元朝?
(4)李白为什么被人们称为诗仙?
(5)很多诗人、文学家为什么总是遭贬谪?
……
2、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2——3人学习小组。
3、请同学们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类,形成有针对性的四个主攻目标,分工查证。
(1)查字典,纠正讲义中的错别字及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2)查不同版本的古诗词书籍,通过对比选择版本。
(3)查资料文献,了解作者写此诗时的背景,理解诗的主题。
(4)背诵古诗词,总结出背诵规律。
4、归纳各小组查到的信息资料之后,相互交流共享。学生自己解决了诸多问题。如:
(1)查证后发现是讲义中写了错别字。
(2)把“凿”、“击”意义进行比较,同学们认为两个都可以,但因前面是“锤”字,所以后面用“凿”更确切。
(3)关于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菩萨蛮》、《蝶恋花》、《永遇乐》、《如梦令》等。
(4)对“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同学们各抒己见:
因为李白的诗写得好,就像神仙所作,一般人不能比;
因为李白的诗很有浪漫气势,读他的诗,有如神游仙境;
因为李白的个性气质像仙人,不拘一格,豪迈气魄;
因为„„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同学们还了解到了有关李白的更多信息。如,李白的出生,所受的教育,李白一生中的坎坷经历,李白的生活、性格,李白诗歌创作的成就等等。同时又联想到了“诗圣”、“诗痴”„„
(5)很多诗人、文学家都在作品中表达出了遭到封建统治者的贬谪后的忧愤之情。如苏轼,一生经历十分曲折。他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不容于朝廷。于是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后来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元丰二年(1079年),他被诬陷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才算躲过一劫。出狱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84年),赴汝州就任。途中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哲宗即位,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不久升翰林学士知制诰。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再度自求外调。如白居易„„
经过查找资料,共享资源,同学们对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更多的诗人、文学家有了心理的体验,促进了对作者诗歌创作意义的理解。
5、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首诗,体会“一诗一画”的意境。
(1)如何选择?先朗读,后闭目想象,展现画面。
(2)如何作画?对照诗句,想象情境,勾画大意。
6、小组内评论交流,修改补充。
7、小组之间交流欣赏,互相评论。
8、请同学们小结一下今天学习古诗词的感受。
案例分析:
1、还学生自主体验的权力
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古诗词,别担心学生会敷衍了事,他们的做法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更切实。学习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所以课堂的主动者是学生而非教师。
(1)通常,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的伙伴。自由组合还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便于取长补短,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更有利于深入讨论问题,使对问题的看法更全面,更深刻。这节古诗词诵读活动课,学生体验了正确诵读、准确理解、灵活背诵等学习能力。
(2)四个主攻目标,其实都源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目标、方法的设定,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习的需要来确定的,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古诗词,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字典、古诗词集等),查证、比较、选择、思考。不难发现,其认真仔细的态度,你追我赶的劲头,与教师命令他们时相比,判若两人。
(3)归纳、交流、共享,使学生的学习从“自主”走向“合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学习古诗词,经交流,在有限的时段内获得了来自不同角度的解读信息,不仅是知识容量的扩充,更重要的是能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
2、胜于传统教法的几点优势
(1)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局面,一扫以往枯燥单调的重复记忆,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态度积极。
(2)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古诗词,从不同角度理解诗词意义,甚至敢于质疑名人名诗名句。
(3)教师不再过多占用时间,除协助组织小组讨论,维持讨论秩序,适当点拨外,课堂时间基本上是学生自主学习,或查阅,或比较,或讨论,或交流,学习的主角是学生。
(4)学生所掌握的诗词量明显增加,学习的面也不断延伸扩展,不限于单纯的诗句记忆,而是联系到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相关人文等。
从学生的提问到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效果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又来自于学生自觉体验。不管是古诗词诵读还是其它内容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走近古诗,走进意境》教案
教学内容:鉴赏古诗,体味意境
课型: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积累、整理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
2、训练理解古诗、联想意境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与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积累古诗,鉴赏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联想意境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教师语: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许,当你登上高峰沉醉于青山峻岭而浮想联翩时,耳边已有人在大声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许,当清幽的月光洒落窗前勾起你无限思家之情时,耳边也已传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吟哦„„羡慕他人的才华之余,你或许会想——此时此地此景为什么千百年前的古人会与我们心心相通?为什么那些流传千古的字字句句至今依然震撼心扉?
这也就是中国古诗词的最大魅力所在。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古诗,走进意境。
(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开展活动
过渡语:古诗可诵可歌,可入画可言传,都是你已经感悟诗人内心情绪的体现。活动一:朗诵古诗
1、点同学朗诵自己最喜欢的诗。
2、全班评价:谁读得最有感情,最能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活动二:歌唱古诗
1、共同收集、演唱以古诗为词的歌曲。
2、欣赏《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多媒体展示)活动三:观赏诗画
1、教师出示图画(多媒体展示)
2、学生说说画的是哪句诗的意境,根据画中哪些事物知道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活动四:言传诗意
1、就一句诗说说意境。①
教师举例:出示现代文,学生猜诗句。(多媒体展示)②
学生游戏:两人一组,一个说意境,一个猜诗句。③
课堂上展示。
2、对整首诗进行感悟,并用现代文表现出来。①
全班齐诵《天净沙秋思》。②
教师朗诵现代文《秋思》,学生边听边想象。
三、迁移运用
1、写作实践:选择感悟最深的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2、课堂内谈构思,课后成文。
四、结束语:
有一篇《读书是福》的文章里说:“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可以包装,始终是难以潇洒的起来,唯有经过书卷的侵润,你才能超越自我、丰富自我、辉煌自我。”总想超凡脱俗、张扬个性的你,不妨多多走近古诗,走近意境!
“古诗词大擂台”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的
这个节课主要检测学生从初一至初三以来背诵古诗词的情况,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中感受古诗词这朵艺术奇葩的芳香,培养高尚美好的思想情操,提高语言修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同时,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了解中考语文默写题的命题方向。
二、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复习、背诵学过的古典诗词,自习若干首课外古诗词,记诵若干名诗佳句。
2、准备参赛内容,确定抢答题、必答题。必答题以抽签形式决定,由本组(参赛队)派代表回答;抢答题每位同学都可抢答。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竞赛队,比赛结束后以累计分最多的一组为优胜队,教师颁发奖品。
竞赛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退居其次。
三、竞赛程序分四大板块
(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问你答
(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猜诗谜
(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锦上添花
(四)读诗泉声满沧海,下笔流云走泰山——对对子
四、竞赛的具体过程如下:
主持人的话: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词能使我们才气纵横,气质不凡。从初一开始,我们便开展“一日一诗”的背诗活动,至今已一年多了,今天我们这堂别具一格的语文活动课——古诗词大擂台,目的是检测同学们这段时间背诵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情况,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把背诵积累活动深入开展,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现在,让我们在激烈而有趣的竞赛中一起走进诗的世界。
(一)第一环节——我问你答。
主持人:我这里有四组题,每组题有三小题,(为必答题)答对1小题加5分,满分15分。下面请每组同学派代表抽题号,由本组同学回答,有20秒时间交流。
出示竞赛题
A组题
1、请背出写月亮的一首古诗
2、成语“悲欢离合”的源出句。
3、请背出两句描写乡村生活古诗名句。
B组题
1、请背出李白的诗一首。
2、成语“心有灵犀”的源出句。
3、请背出一个直接描写女性形象的古诗词句子。
C组题
1、古代很多道别诗至今流传,请背出一首。
2、成语“青梅竹马”的源出句。
3、古诗中抒写爱国情怀的名句很多,请背出两句。
D组题
1、请背出描写冬季的古诗一首。
2、成语“柳暗花明”的源出句。
3、请背咏花的古诗两句。
(二)第二环节——猜诗谜
主持人:刚才的“我问你答”,第组同学暂时领先。下面的节目更精彩,请让我们进入“竞猜活动”。
这一轮竞赛分必答题和附加题。必答题共四组,每组同学自己抽题号,由本组同学回答;附加题共八道题,为抢答形式,全班同学抢答。必答题每小题5分,附加题有风险,对一题加10分,答错倒扣5分。
出示必答题
A组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猜季节)
②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猜诗中涉及人物典故)
B组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猜季节)
②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猜一物)
C组
①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猜季节)
②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施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猜诗中涉及的人物典故)
D组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猜季节)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猜一物)
出示抢答题
1、听诗句猜字词:
①看外表/方方正正/察内里/正正方方/与生俱来就是/表里一个样。
②上有上的心/下有下的心/上下各怀其心/怎能遂意安神。
2、有个老翁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花甲重放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请问老翁多大年纪了?
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猜涉及历史人物)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3)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猜猜看,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季节,并说说理由。)
5、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熏得凌波仙子醉,锦棠零落怯新凉。
(猜一物)
6、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长征人未还。
(猜诗中涉及的人物典故)
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猜猜看,诗中写的是谁?出自谁的哪一部作品?)
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猜一自然现象)
9、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垂。
无限旱苗枯欲死,悠悠闲处作奇峰。(猜一物)
10、听歌曲,猜诗句。
播放《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请猜一猜这首歌词是依据哪首古诗创作的,请朗诵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三)第三环节——锦上添花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这一轮全部为抢答题,答对1题加5分。请同学们根据我用散文语言描述的内容背出相关诗句,用古诗句给我用散文语言描述的内容锦上添花,答对1题加5分。
1、老师,您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几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顶上的银丝,又有哪几丝是为我而白?
(请把我描述的情景概括为一句古诗。)
2、晚上,我绞尽脑汁,思考着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焦虑之际,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拔,我豁然开朗,这真是——
3、有篇写父亲的记叙文,全文一千字左右,而开头部分用近四百字逐一介绍家庭成员,之后才着意刻画父亲,请你用两句古诗作个旁批:
(提示,白居易的《琵琶行》)
4、当我的朋友在为白发苍颜,时光流逝而叹气伤感时,我常常用杜牧的词来安慰、激励他,你知道用杜牧的哪两句词吗?
5、同学们,人只要有一次失足,就会造成无穷的遗恨,即使再回过头来,许多大好时光都已经白白溜走了,切莫因一时糊涂而犯下抱憾终身的错误啊!请让我们用两句古诗来时时警惕自我。
6、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尽情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尽情拔节,花呀草呀也在湿润的空气里欢笑。这是什么季节?可以用哪些诗句形容?
(四)对对子
主持人:刚才一场“实力大比拼”,让好多同学诗情大发,出尽风头。下面我们再来对对子,感受一下古代文人墨客“衔觞赋诗”,气象万千的诗情画意。我读出上句,请抢答下句,答对一句加5分。
参赛对子:
海上生明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呼万唤始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
海内存知已——
处早莺争暖树——
日暮乡关何处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问渠哪得清如许——
无可奈何花落去——
商女不知亡国恨——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东风不与周郎便——
月下飞天镜——
人生自古谁无死——
潮平两岸阔——
大漠孤烟直——
江山代有才人出——
结束曲:
1、评出优胜组、擂主,教师颁发奖品。
2、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诗意盎然的诵诗声中拉下帷幕。课上一首首、一句句名诗佳句在同学口中款款流出,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和颔首赞许的神情让我感触颇深: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2.学生准备充分,教师设计精巧,学习便会主动、轻松、有效。
3.这节课印证了《语文课程标准》阐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的观点是正确的。
当然,中国古典诗词底蕴丰厚、博大精深,仅仅靠这堂活动课无法领略其全部艺术魅力。另外,有少数学生课上没有发言,课后看着自己记分栏上的空白面露愧色;第三,语文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学习的形式是否再多样化些,内容更丰富些。这些都是这节课留给我的困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将语文学习不断扩展和深化,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搭建更精彩的舞台。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漫步教学设计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两三千年绵绵不绝,代代相承,不断向前发展。今天,古典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千百年来,神州大地孕育了众多杰出的诗人,留下了无数光辉的篇章。
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陶渊明的“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陆游的《书愤》;从东坡的《念奴娇》到稼轩的《永遇乐》,从“三曹”到“四杰”;从王(维)孟(浩然)到高(适)岑(参);从李(商隐)杜(牧)到周(邦彦)柳(永),从“苏门四学士”到“中兴四大诗人”;从李煜到李清照;从欧阳修到姜白石;从刘禹锡到王安石;从李长吉到龚自珍„„这一串串光辉的名字,以及他们所留下的无数优秀诗篇,足以彪炳史诗,光耀千秋!
背诵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可以聆听教诲,可以受到熏陶,如同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觉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
A腹有诗书气自华 春之美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美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请在说出描写春天诗三句.夏之韵在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在说出描写夏天诗三句.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在诗人的眼里是悲凉的,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
马致远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请在说出描写秋天诗三句.冬孕育了梅花的骨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描绘了塞外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冬抒写了北国风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请在说出描写冬天诗三句.绘雨诗
山水风光
请在说出描山水的诗三句.花鸟虫鱼
B组词林诗海养性情
品味乡愁
乡愁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孤寂
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的感伤
乡愁是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的感叹。
乡愁是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行”的送别
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
,”安慰朋友;
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表达哲理的诗 请说出我们曾学过的含有哲理的诗两句
描写 边 塞 的 诗 请说出我们曾学过的描写边塞的诗两句
表达不断进取,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你记得有几首?
图配诗
歌曲欣赏
C组:千古风流人物 杜甫名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白居易名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王维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轼诗词选
陆游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李清照词作选
李白咏月诗
D组漫卷诗书喜欲狂
1.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和,“风骚”原来是指《
》里《
》和《
》里的《
》。
2.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正如杜甫所说:“
,1.下面是两首诗,请指出诗人写的分别是什么
①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次北固山下》中被称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
。诗中的“海日”和“江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新意,还有某种像征意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新意。
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3.我们赞扬人到老年仍有雄心壮志,常引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 “,;
。”
1.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蕴含不断学习新知识,就能达到新境界的语句是: ____。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含哲理的两句诗表达了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排遣的愁闷心情。读下面的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相关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2.《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3.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1.陶渊明的《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2.李清照的《醉花阴》抒发了离别的极度悲苦的感情的诗句是:
3.温庭筠的词《梦江南》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梦。其中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的句子:
结束语
古诗词是古代的诗人们“为寻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千锤百炼而成的文学珠玑。往往一个字就是一颗种子,落进心里,青葱一片,恰到好处地运用,哪怕一字一句,也会使文章灵性凸显。摘抄,背诵,默写,最终还是为了借古人的雨,浇自家的田,让自己的文章 “绿”起来,“浮动”起来,养育出心中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反思:
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方式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如果只为教古诗文而教古诗文,那就把古诗文教死了。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的确已背离了自己的传统,正被一些所谓现代的重理性、重分解的教学方法给束缚住了。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大都陷入了一导语、二文学常识、三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四翻译、五分析、六总结等僵死的模式中。这样一种情景是我们在古诗文教学课上经常看到的:老师絮絮不止地解词、译句、讲篇章,学生不停地记笔记。应该说,目前的古诗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非文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文化底蕴的迅速流失,使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具趣味性的文学课变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长期以来,我们不仅迷失了古诗文的教学观念,而且还迷失了流传几千年的教学传统。所以我认为,古诗文教学应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好的朗读就是分析,好的背诵就是理解和鉴赏的前提。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在整体感知、大体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又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势必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中学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多是精粹语言,只要粗通大意,先吞下去再反刍是完全可能的。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的王财贵博士把这种教学方法很风趣地叫做“填牛”──牛的胃很大,你一直给它填下去,它什么时候消化,你不要管它,总有一天它会反刍。
《漫步古诗词乐园》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古诗词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2)积累古诗词,学生争取多背一些古典诗词;(3)正确书写古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重点、难点:
1、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词乐园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词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和巩固学过的古诗词;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老师导语:听说**小学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吟诗诵词的高手,今天就让我来担任大家的导游老师,你们愿意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词乐园,共同分享诵读的乐趣,领略祖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烘托气氛的同时,进入主题)
出示游览路线图(目的是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今天要到哪几个景点去游玩,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前奏——诵读
创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首先告诉学生进园不用花钱买票,但是要求每人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背诵过关就可以进去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分小组分别背诵,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背诵。
(目的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的情境中)
(三)第一站——画廊
老师及时导语:优秀古典诗歌其独特的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我们就走进画廊,欣赏古诗中的优美秀丽风光。当一回小诗人,为画配诗(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让学生体验古典诗词美的意境美的意韵。这六首诗的安排由易到难,都是一至三年学过的。)《静夜思》《游子吟》《望庐山瀑布》《回乡偶书》这几首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目的:学生通过诵读,提高对古诗词的喜爱,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四)第二站——动物园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而在古诗词中出现小动物的诗句也很多,除了出示的几句外,要求孩子们补充几句这样的古诗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习与交流的同时,鼓励孩子们课下多背、多积累并且学会归类。
(五)第三站——植物园游玩
这一关比较难,是因为有几句都不是课内的,这是我要求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问身边的游客老师等方式解决问题。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有的孩子大胆地去问身边的老师,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合作能力。
(五)第四站——荷花塘
欣赏《春日》 听歌曲,学唱歌曲。
(很多千古传唱的故事词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也非常动听。让学生在玩中学。同时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六)第五站——竞技场
老师导语: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去竞技场。我们今天来的太巧了,竞技场今天正在举办古诗词擂台赛,如果打擂成功,还有奖品呢?咱们也去试一试,好不好?(进入本节课的重点。考察学生对课本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1、第一关:诗中有题。共安排了三道题: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千古名句,但却不是吟咏梨花的,你知道它是咏何物的吗?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请问这两句是歌咏何物的?
3、清·高鼎有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纸鸢”我们称作什么?这三道题中的第一题是四年级课本中的一句诗,学生容易说错。其它两道题比较简单。
2、第二关:活学活用。学习古诗词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如,准确地运用古诗词能为我们的生活增色。只有第一句是课外积累,其中勉励人们昔时进取的古诗名言是在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这一课的课后有五句积累。当我们绝处逢生时:我们惊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名句是四年级上册《游山西村》中的名句。送别诗四年级上册学过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3、第三关:满腹诗书背古诗。老师导语:在古诗词中,描写祖国山川的诗词比比皆是。在王维的笔下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你说出你知道的描写祖国山川的诗句。
(老师先诵读一句,实际就是一个示范作用。)
4、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通过补充完整诗句来完成。
出示描写“祖国山川”和“田园风光”的诗词目的是为了引出这两个主题的古诗。描写祖国山川的诗词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渔歌子》。首先让孩子自由选一首诵读,然后说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其次让孩子动笔写一写,每个主题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写完后同桌交换互判,看谁都写对了。)
打擂成功,还有奖励品呢!快看看奖品是什么?
——开启古诗词宝库的金钥匙
第一把钥匙:知诗人,明诗题; 第二把钥匙:抓词语,明诗意; 第三把钥匙:入意境,悟诗情; 第四把钥匙:多朗读,能背诵。
祝愿同学们珍藏好这套金钥匙,用好这套金钥匙,它能让你在知识的宝库中自由遨游!
(六)总结:(音乐云水禅心)
同学们,在今天的古诗乐园中,大家不仅收获了不少古诗方面的知识,更用满腹诗书为乐园增色不少.古诗词是古代的诗人们“为寻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千锤百炼而成的文学珠玑。往往一个字就是一颗种子,落进心里,青葱一片,恰到好处地运用,哪怕一字一句,也会使文章灵性凸显。所以我们今天的作业,也是一生的作业,那就是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弘扬祖国的古典文化,愿我们的生活如“古诗词乐园”一般永远充满诗情画意!
咏月古诗词集锦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关于月亮的诗歌
1、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忆秦娥(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5、峨嵋山月歌(唐•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7、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9、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1、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2、春夕(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3、无题(唐•李商隐)[朗诵时可配相关流行歌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4、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5、虞美人(南唐•李煜)[朗诵时可配相关流行歌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生查子(宋•欧阳修或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8、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一剪梅(宋•李清照)[朗诵时可配相关流行歌曲]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0、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1、临江仙(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2、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3、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朗诵时可配相关流行歌曲]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古诗复习课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词)你们真是有心人。是的,这些歌词都是千古传颂的诗句。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古诗,就是中华文化中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老师相信,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能随意吟诵一首吗?
二、新授
(一)走近诗人。
1、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都是古代诗人才华的见证。你了解我国古代的哪些诗人呢?
2、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诗人。
(二)感受诗篇。
感谢这些诗人带给我们的精神熏陶。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从这几幅图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古诗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出示图,(叶绍翁《游园不值》)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古诗?(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词描绘了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尤其是一枝红杏”,更是“满园春色”的集中表现,真让人陶醉其中,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学生朗诵。预设:《春雨》《春晓》、《绝句》《江南春》、《春日偶成》、《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咏柳》、《春夜喜雨》、《清明》、《大林寺桃花》、《晚春》、《江畔独步寻花》、《惠崇春江晚景》(苏轼)、(3)一年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 学生朗诵。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池上》、秋季:《山行》、《枫桥夜泊》、《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天净沙秋思》、《暮江吟》 冬季:《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元日》
(4)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春雨的绵绵,骄阳的炽热,秋风的瑟瑟,冬雪的皑皑,构成了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自然世界。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令人回味无穷,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舞墨,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鹿柴》、《望岳》)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第一幅图,居然由一幅画联想到了这么多有关联的诗词,同学们真了不起啊!老师真佩服!其它三幅图啊,老师想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按照我们刚才联想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复习,并把你们联想到的古诗题目写下来,同时交流一下古诗内容。如果有时间也可以一起复习几幅图哦!
2、学生按小组复习,老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3、全班交流。(1)出示图,《石灰吟》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 A、从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B、这一类的诗篇诗人都借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称它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那你知道类似的诗篇吗?《青松》《墨梅》(2)出示图,(《游子吟》背景图)看到景,你想起了—— A、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从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类似的表达情意的诗词还有很多,谁来说说?
C、还有送别诗,也是抒发情意的,它们有的幽怨有的豪放有的深情,你还知道有哪些?(3)、出示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书中插图)看到此图,你仿佛想起了—— A、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B、看到祖国统一竟喜极而涕,这是多么浓郁的爱国热情啊!真不愧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啊!像杜甫这样爱国的诗人数不胜数,它们也写下许多杰出的爱国诗篇,你还知道哪些?(《过零丁洋》、《春望》、《秋夜将晓出净慈寺迎凉有感》、《十月二十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过渡:刚才这么多首爱国诗,所作最多的是陆游,其实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负责的父亲,还记得他教育小儿子读书的诗篇吗?关于读书的诗篇还有很多,如——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赏画面,回忆古诗,并展开想象,归类整理出了学过的描写四季美景、友情送别、托物言志、热爱祖国、读书学习等相关诗句。课前布置同学们对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进行归类整理,除了这几类,你知道哪些类型呢,介绍一种类型的古诗,并说出其中的一首。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2)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4)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5)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6)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9)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10)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第二关:古诗集结 第一组:走四方
(1)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2)朝辞()彩云间,千里()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3)晓看红湿处,花重()。《春夜喜雨》 唐 杜甫(4)()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第二组:动物乐园
(1)泥融飞(),沙暖睡()。《绝句》 唐 杜甫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小池 》
宋
杨万里(3)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绝句》 唐 杜甫
(4)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渔歌子》 唐 张志和 第三组 植物园
(1)煮豆燃(),豆在釜中泣。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换旧符。《元日》
宋
王安石
(3)()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词》
唐 王翰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第四组 数字园
(1)解落()秋叶,能开()月花。《风》
唐
李峤
(2)黄四娘家花满蹊,()朵()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3)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唐
杜 牧
(4)危楼高()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3.师小结:通过闯关练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你们都顺利过关了!
(三)运用名句。
四、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用。”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关:请选用恰当的诗句来描述下列景物。
(1)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老师刚刚发的纸,开始!全班交流。教师引读,学生读诗句。
三、总结
同学们,我国的古诗浩如烟海,有叙事的、有写景的、有咏物的、有抒怀的„„今天我们只是领略了“烟海”中的一角,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经典,浩渺无边,美景无限,还需大家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首诗结束今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