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至后面 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第四单元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教案(第一课时)
一、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四、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重 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难 点: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教 具:钢 琴、多媒体平台 教材分析:
1.歌曲《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而成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夏夜的美丽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特点是多采用3/8拍、6/8拍或12/8拍,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色彩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 入 1.导语
2.展示欧洲、意大利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了解其文化艺术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回答有关问题
四、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欣赏世界著名歌唱家演唱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2、辨别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声音特点
五、练声:
4/4 1 2 3 3 4 5 | 5 6 5 4 3 2 1 || li la li la li la li la
六、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录音:注意歌曲的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与拍号
2、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讨论:分析歌曲的表现内容及歌曲的演唱情绪
4、观看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有关问题的答案 5.学生对歌曲《桑塔露琪亚》表演的再创造(1)练习划船动作与3拍子节奏配合(2)处理歌曲的表现(3)设计演唱形式
6.按设计方案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七、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1、学生用形体创设意大利古建筑景区 2.、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八、小结与布置作业
1、背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2、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文化 音版七年级第四单元欧洲风情《友谊地久天长》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掌握2/4拍的节奏、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2)通过相关主题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学生聆听和观看图片时,能够更进一步分析歌曲的情感延伸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歌曲节奏、节拍的感受和练习。2)通过观看图片,能够感受理解歌曲的情感情绪。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2通过相关歌曲内容的图片,让画面与音乐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达到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友谊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歌曲旋律的准确训练。2、2/4拍的强弱规律
3、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1、在歌曲中找强拍。2、2/4拍在歌曲中的运用体验。
3、歌曲情感的延伸体会。
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歌曲情感体验。
2)任务驱动策略:小组讨论探究完成音乐节奏、节拍体验。3)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歌曲内涵。
4)情境迁移策略: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完成知识情感拓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资源:电子琴、PPT(多媒体课件中包括音乐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教师播放动画片断,启发引导学生所学的内容就是有关友谊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歌曲简介:
《友谊地久天长》又名《过去好时光》;它是一首苏格兰民歌。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影片《魂断蓝桥》将这首歌曲作为主题歌曲
(二)歌曲聆听: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一是通过简谱,一个是通过MTV让学生对歌曲用旋律的概念。
(三)学唱歌曲:
学生通过听,记住旋律,用电子琴纠正学生对难点的歌唱问题。
(四)歌曲节奏节拍
1、节奏节拍:
2/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每一小节的第一拍。
2、节拍强弱关系: 强 弱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用强拍的记号将强拍标出来“●”。
2、歌曲练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1:请你们用手击打出强拍。
(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击拍)边听歌曲边进行。
小组展示。(带上手鼓来唱歌)活动2:表现歌曲的强弱旋律线:
1、手臂来表示。(个人完成)
2、用波浪来表示。(合作完成)任务提示:
每一个体用手臂表示时,手臂保持水平强拍做提手腕动作,弱拍回到原位,双手交换完成。
用波浪表示需要横排同学的共同合作,先想想,怎样将你们的手臂连起来形成完整的音乐线条?
(五)活动评价
(六)歌曲情感体验
1、问题:说一说: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视频播放短篇,启发学生想象,充分讨论回答。
3、看短篇启发思考。
三、相关主题歌曲感受与欣赏
相关歌曲欣赏:(FLASH)《朋友》(周华键)《朋友,别哭》
四、课后任务:
• 请你们找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送给你最知心的朋友。•
请你找一首和今天同主题的歌曲,下节课展示,告诉我们,你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
请你再找出你所选择的歌曲的强拍
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教案(第一课时)
《军民大生产》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聆听《杵歌》。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和聆听《杵歌》,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3、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歌曲。
4、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教学用具:
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曲子,听的时候注意一下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1)用多媒体播放《摇篮曲》。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曲调柔和、舒缓)
(2)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劳动号子。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旋律豪迈、亢奋、铿锵有力)
二、教授新课
1、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劳动时唱的歌曲——《军民大生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页,)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并找出你认为歌曲中最有特点的地方。(歌曲的衬词)
2、介绍作品
这首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简介作曲家、戏剧家张寒晖,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3、再一次感受歌曲。(多媒体播放《军民大生产》的视频)跟着音乐,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教唱歌曲
(1)师:请同学们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老师读“领”的部分(注意:按节奏读歌词)。(读1、2段歌词)(2)师: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3——5段歌词。
(3)师: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的歌谱吧!(跟琴唱谱)
(4)师:请同学们跟着琴来唱唱第一、二两段歌词。
(5)师:唱得真不错!下面,我们跟着歌曲录音,自己来学唱3——5段。(6)歌曲处理: 师:这首歌曲是陕甘宁边区军民踊跃投入开荒大生产的热烈场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和声音表现当时人们激动的积极地心情?(洪亮、有弹性,乐观、高兴的心情)
(7)师: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让我们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去吧!(分大组轮唱)
5、介绍劳动号子
师: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劳动号子? 生:„„
师: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师:谁知道号子的特点和作用呢?
号子的特点: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号子的作用: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
四、总结
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军民大生产》,从而知道了什么是劳动号子以及劳动号子的特点并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并创编了很多优秀的、朗朗上口的劳动号子,同学们非常的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观察,将平时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点评:这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但明白了劳动号子的含义,还明白了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从思想上明确了要从小要热爱劳动,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船工号子》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船工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船工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船工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一、导入劳动号子
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师接着喊:“
一、二”学生一起叫“加油”搬。
请同学说说感受。
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上的)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过渡语不知道怎么连??????
A、在集体活动中 B、一领众和 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二、欣赏《船工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船工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工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吗?
3、初听
a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聆听这惊天动地的船工号子,请你说说你的听后感。
b介绍歌曲的劳动块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下滩号子 ”联缀而成。
4、听“平水号子”。
师:老师这有段音乐,听听看这段音乐是这些劳动号子中哪一段?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
5、聆听“见滩号子”,完成表格。
师:接下来听听见滩号子的音乐,看看平水号子与见滩号子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
音乐片段速度 情绪
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6、欣赏“上滩号子”,说说船工们是怎么样上滩的?然后模仿。
师: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船工们却不畏惧,做好准备迎刃而上,我们来听听船工是怎样上滩的?
7、听两段音乐,哪段是拼命号子?哪段是下滩号子?
过渡语缺少
音乐片段节奏 情绪 音乐情景
拼命号子
下滩号子
8、哼唱“下滩”时的旋律。
师:船工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顽强的搏斗,又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让我们也随着船工们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9、介绍《船工号子》:《船工号子》这首歌是常苏民和陶嘉舟两位音乐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为影片《旋涡里的歌》而创作的插曲。歌曲通过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再现了闯滩夺险的劳动场景。这是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了川江号子的音乐特点。因此我们欣赏的和真正在川江边上的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10、推荐网站:
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找:土豆网优酷网 酷6网……搜索关键词:船工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11、完整的欣赏《船工号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片段?
12、小结
昔日里川江上那几人、几十人划船,十几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纤,号子声震撼河谷的场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昔日的号工也余下无几。但是“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
《哈腰挂》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属于搬运号子类。1956年著名号子歌手赵希孟根据林区号子改编成男声合唱《森林号子联唱》,《哈腰挂》是其中一首,曾在全国音乐周上演出,得到好评。搬运木头时,木头两侧各站4个人,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时(预备开始的号令),大家一起弯腰(哈腰)把挂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时,左侧4人迈右脚,右侧4人迈左脚,形成相对的脚步,边走边唱,随着歌声的节奏齐步向前迈进。《哈腰挂》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歌曲采用D宫调式。节拍采用两拍子与一拍子混合形式,其节拍规律是“强、弱、强”。曲调的基本结构是单乐句的多次反复变化,乐句的衔接不固定,也没有一定的句数,根据劳动的情况随时都可以结束。曲调起伏较小,全曲虽有一个八度,但经常用的音调只在的五度范围内。多为依字行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紧密结合。在抬较细的小木头时,进行的速度比较快,歌声高亢,号子的旋律性较强;如遇到沉重的大木头时,每个人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时常形成声部重叠。
《嗺咚嗺》是一首流行在湖北中南部潜江地区的打麦号子。因衬词中有很多“嗺咚嗺”而得名。打场时﹐两排人面对面地站着打麦﹐这排上﹐哪排下﹐啪啪﹐一领众和地唱着《嗺咚嗺》﹐歌声与劳动融合在一起﹐使人忘记了疲劳。这首歌的曲调明快﹑活泼﹐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唱词内容是一对男女的绵绵情话﹐并带几分幽默。”
第二篇:新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案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初步了解音乐中“重复”的手法。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与模仿中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2、通过准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通过创作简单乐句,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曲。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单的乐曲片段。
教学难点:
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程概念
2、听三组音(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3、构唱四度音程:2-
5、5-
2、5-1.4、用构唱的音程进行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聆听范唱,找出有四度音程出现的乐句,并加以模唱。
2、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3、学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4、模唱或听记最后一乐句乐谱。
5、初次完整演唱作品,发现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6、讲解曲式结构。
三、特点分析
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
2、欣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模仿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北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四、知识拓展
以黄河为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用“重复”的手法创作2-4个乐句。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
2、学习、了解“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歌,初步了解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3、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
1、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特点。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的结构形式,并能够运用这种形式创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并掌握民歌的流变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地图)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吗?(学生回答)
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世界。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包楞调》
(1)教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楞楞楞”而得名。
(2)教师:请同学们跟随琴演唱以下音程:sol—do’ sol—re’ sol—sol’。(3)教师: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包楞调》(出示谱例),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
(4)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两首歌中都使用了衬词。
2、欣赏《沂蒙山小调》
(1)教师: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为歌曲划分乐句。学生思考并划分乐句。
(2)教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乐谱,找出旋律发展的规律。
(3)教师(出示图例)介绍“鱼咬尾”。
(4)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编创旋律。
3、欣赏不同版本的《孟姜女》
教师播放江苏和河北两个地区的民歌《孟姜女》的音响。教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月牙儿五更》
2、欣赏《乌苏里船歌》
3、欣赏《走绛州》。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激发学生对关东支脉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聆听《月牙儿五更》等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关东支脉音乐的特点。
3、认识和了解《月牙儿五更》等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自信地演唱《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有表情地演唱《乌苏里船歌》的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以东北平原为主,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大部分地区,去欣赏这些地方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我们通过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找出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师播放音频《月牙儿五更》,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一类?
学生回答。
3、教师:大家能不能说出这首《月牙儿五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简介板胡。
4、教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郭颂演唱了很多优秀的民歌,我们来欣赏一首由他演唱的《月牙儿五更》。
学生欣赏歌曲。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器乐作品都源于优秀的民歌,民歌是我们音乐创作的源泉。
5、教师:简介郝哲族。
我们来欣赏一首郝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请大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三部分。
教师:开头、结尾部分与中间段落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曲的引子部分。学生学唱,教师纠正。教师:同学们都知道音乐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下面就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学生欣赏合唱《乌苏里船歌》。
6、教师:我们已经欣赏了两首关东支脉音乐了,那么关东支脉音乐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与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7、教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总结的关东支脉音乐的特点是不是正确的,请大家欣赏一首流传于山西和陕北的由民歌改编的管弦乐合奏作品《走绛州》,大家思考这首《走绛州》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欢快活泼的。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乐器音色听辨的连线题。
教师小结: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这首《走绛州》也是根据汉族民歌《一根扁担》改编的,下面我们来欣赏由歌唱家演唱的民歌《走绛州》。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关东支脉地区的音乐,我们了解了它的风格特点,也了解了很多的音乐创作都是源于民歌的。希望在课下,同学们能够多去欣赏民歌,让民歌的灿烂文化一直发扬光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2、学唱京剧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教学目标:
1、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的欣赏和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韵味。
3、初步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了解传统京剧艺术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金鼓响》。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唱《猛听得金鼓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被称为中国国粹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的京剧艺术八大精神,它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它发端于“四大徽班”进京,下面我们了了解一些进京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今天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只是叫做京剧唱腔,京剧的唱腔分为两种:西皮和二黄。那我们要怎么样去区分西皮和二黄呢?西皮一般较为明快高亢、刚劲挺拔,而二黄唱腔一般较为陈郁缠绵、稳健浑厚。
教师播放音频《猛听得金鼓响》《海岛冰轮初转腾》,请学生判断两个唱段分别为何种唱腔。
学生回答:《猛听得金鼓响》为西皮、《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二黄。
2、教师:在京剧表演中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会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称为行当,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分别介绍各行当。教师:我相信大家现在对于京剧行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他们的行当。(出示图片)
学生回答。
3、教师:了解了这么多的京剧基础知识,我们一定要学以致用。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唱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部传统剧目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介绍)此剧由梅兰芳、李少春等主演,也是梅兰芳一生最后一出新戏。
学生总结。
4、介绍播放梅兰芳版《猛听得金鼓响》,请学生思考梅派唱腔特点。学生:音色圆润明亮、位置比较靠前、尾音呈抛物线甩音。介绍播放梅派其他版本的《猛听得金鼓响》,验证梅派特点。
5、教师:播放《猛听得金鼓响》,请同学们思考唱段使用了何种唱腔。学生:西皮唱腔。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此唱段的唱腔属于西皮中的流水板式,简单来说流水板式跟1/4拍的形式很像,只有强拍没有弱拍,有板无眼,速度稍快。
学生跟随音频做节拍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吊嗓开声。
学生吊嗓,教师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演唱《猛听得金鼓响》。学生跟随伴奏演唱。
6、教师: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唱段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回答。教师:整段唱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出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将军豪气冲天之势?
学生: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教师:唱这一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在适当的地方换气。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演唱是否正确。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大家对于京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仅欣赏了名家的演唱,还学唱了一个传唱度非常高的唱段《猛听得金鼓响》。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由衷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京剧、热爱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红河谷》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总课时:第十三课时
第四单元《美洲乐声》 《红 河 谷》教学设计方案
周次:第13周 班级:七年级1-12班
执笔:
审核:
教学内容:
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键盘钢琴、三角铁、手鼓、沙锤等乐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能力目标: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情感目标: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作品中流露出的爱乡之情,更让他们成为情感丰富,爱心四溢的创造者。【德育渗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启发学生理解该旋律与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联系。
(3)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红河谷.MP3(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播放课件)加拿大风景.ppt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设计意图: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风光片中可以看到,辽阔的草原汹涌的江河、枫叶国旗以及多伦多电视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此时背景配乐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为下面的欣赏及学唱作铺垫。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设计意图:一系列问答,使各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寓教于乐红河谷风景.ppt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 |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 | 1.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练习的第一行节奏和第二行节奏有什么特点?(相同)2.让学生读节奏,找出难点(切分节奏),并讲授。3.根据拍号和第一小节,讲授弱起小节。4.师范读。集体练习(读一读,拍一拍)
(设计意图:此条练习与歌曲<红河谷)的节奏是相同的,为学好《红河谷》打下基础,以合作教学法为主。)
师:如果把这条节奏变成活泼可爱的小音符,同学们想不想听一下?(播放课件)提示:在欣赏时,同学们用手轻轻地拍着节奏。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它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 生:平稳
师: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还是优美抒情? 生:优美抒情
师:我们用“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一起来认识一下。老师范唱或听录音机范唱。
师:老师弹琴,请大家随琴声一起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法教学,使学生在这部分的练习中基本掌握整首歌曲的旋律。)
师: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前面的练习。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到《红河谷》畔去领略那里的自然风光……(播放课件)红河谷风景.ppt 提示:学生在欣赏时,用自制的打击乐器随音乐划拍。师:下面请大家用饱满的情绪、悠长的气息把这首曲于完整地用“啦”演唱一次,老师为大家伴奏。
师:大家演唱得棒极了!接下来,清同学们用自己的乐器练习演奏,一会儿看看哪些同学演奏得最好!
生:演奏(可用手拍节奏或者身体语言模仿使用乐器)
师:非常精彩!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带上自己喜欢的乐器为大家演奏!下面老师弹琴,请大家试着填词演唱歌曲。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生:淡感受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 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三、创造表现
师:通过《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用什么方式表达我们的愉快心情呢?
生:唱歌、乐器演奏、跳舞、朗诵等。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这首歌曲,并给予评价。
师:我们一起载歌载舞,把祝福送给他们!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大家了解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完美结课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wma、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mp3、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mp3 等。)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大,说明在刚才的学习中都积极地开动了脑筋。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同学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生:谈感受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40页【实践与创造】第一题。
2、抄写P33页【合唱的基本要求】。
课后反思:
第四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2
二泉映月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2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艺人华彦钧及其作品《二泉映月》。
2、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3教学方法
欣赏法、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听赏由彭丽媛演唱的歌曲《二泉映月》片段。
2、请同学们讨论这段音乐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他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介绍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
4、导入课题——《二泉映月》。活动2【讲授】作者介绍
1、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3、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活动3【讲授】作品介绍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活动4【讲授】介绍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活动5【活动】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对生活的描述。
2、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
3、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4、请同学们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5、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6、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首乐曲后的体会,然后完成欣赏分析表。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作画意图。活动7【作业】小结
教育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第五篇:八年级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土著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歌剧音乐,乐于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情感目标)
2、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飞逝的雄鹰》,并尽量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能力目标)
3、初步了解作品相关知识,初步了解韦伯的生平及贡献。(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歌曲《飞逝的雄鹰》学唱 教具难点:歌曲《飞逝的雄鹰》学唱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呈示课前准备播放歌曲《飞逝的雄鹰》选段。
二、随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氛围,引起学生注意,为本课教学埋下伏笔。
提问:刚才课前欣赏的歌曲出自于下列哪部个国家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通过选择的形式,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乐意去思考并回答,通过两个小问题,为新课引入打下基础。
三、介绍歌剧相关知识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和芭蕾)和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音乐处于主要地位。
小幽默:“什么是歌剧啊?”小彼得问爸爸。“在歌剧里,”爸爸回答“当舞台上一个人被敌人用匕首刺进胸膛后,他对着流出的鲜血会大声地长时间地唱起歌来。” 观看、聆听课件中的介绍,初步了解歌剧。
四、聆听小幽默 通过观看课件,聆听教师介绍,对歌剧初步了解。
五、通过插入一段小幽默,吸引学生对歌剧的进一步了解产生兴趣。
六、导入歌曲
播放《猎人合唱》片段,让学生谈聆听后的感受(想象画面,设计场景与标题)
聆听,初步感受、交流 初步感受作品。
通过想象画面,设计场景与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学唱歌曲:
1、听唱全曲旋律,对于C部分旋律采取视唱进行。
2、学唱高声部。A、随录音 B、随琴
3、学唱低声部(随琴)
4、随音乐唱高声部:
引导学生感爱、体验、理解、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愉快、兴奋、唱歌远去)可适当插入作品有关介绍。
5、练习C部分的合唱。
(1)、随琴哼唱歌谱。(2)、随琴唱词。(3)、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体验二声部的合唱。
6、用视唱法,学唱歌曲C部分;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学习如何有感情地去演唱《飞逝的雄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8、适当了解作品相关内容,拓宽知识面。
三、活动分小组为歌曲设计活动:
1、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成四小组——合唱组、绘画组、伴奏组、表演组,进行自由设计活动。
2、学生根据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准备展示与交流。
3、简单评价 让学生根据特长爱好进行小组结合与设计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互评与自评,促进创作的热情和体验合作的成功感。
四、结束
1、小结: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2、布置作业:
查有关《洪湖赤卫队》的相关知识与作品。学生小结
伴随《飞逝的雄鹰》音乐离开教室,愉悦下课。学习如何查找一些资料,并与人交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 《混合型音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体验印第安人、白人的混合型音乐音乐。(情感目标)
2、领悟《墨西哥草帽歌》的情节内容,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感受节奏在歌唱的艺术处理上的不同。(能力目标)
3、初步了解墨西哥的音乐风情。(知识目标)教学重点:聆听《墨西哥草帽歌》 教具难点:聆听《墨西哥草帽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
复习歌曲《飞逝的雄鹰》(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与前一课时做好衔接。
二、新课:
1、导入:由一段相声片段导入,请你仔细听听,歌曲中的唱段,其音乐素材来自何处?(学生聆听,在愉悦心情的同时辨别音乐与回忆„„学生回答。)借此引出《墨西哥草帽歌》
2、歌剧剧情介绍
3、聆听《墨西哥草帽歌》
出示要求:聆听时注意歌曲的节奏(板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体验、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
4、学生交流聆听后的感受。
5、教师补充:
出示作品分析,同时播放音乐片段。
第一段:抒情的慢板,音调深沉婉转,表达了韩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第二段:叙述性的慢板,唱出了韩英对苦难身世的回忆。第三段:速度突增快一倍,快板,强烈地控诉了彭霸天对韩英父母的迫害。第四段:快板,昂扬、明朗、有力,表现了共产党来后„„ 第五段:较快,奔放,是合唱段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6、教师范唱第五段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P
32(二)。
7、试着跟唱一下第五段。(学生跟唱)
1、相声是学生所感受兴趣的,借此来导入作品,易被学生接受,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
2、通过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引入本课主题。
3、初步聆听,感受、体验作品的情绪。
4、鼓励学生各抒起见
5、教师简单补充,在补充的同时同步播放音乐片段,也可让学生再次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也可加深其对作品的印象。
6、通过教师的范唱,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与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魅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为学生进一步的体验作品打基础。
7、通过亲身跟唱,进一步地体验作品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三、拓展
1. 观看有关的录像、电影或歌剧片段。2.导入《饮酒歌》
通过两作品的情绪对比导入。(悲伤、欢快)3.介绍剧情(初步了解威尔第的生平及贡献)4.教师范唱一段 5.聆听作品 6.再现场景
将教室想像成盛大的舞会场面,合着音乐做即兴表演。
(1).通过观看录像、电影或歌剧片段的 形式,可较好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和引起他们对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两部作品在情绪上的对比,进行自 然地导入,可较好地进行衔接。
(3).通过简单地介绍剧情,为后面的欣赏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从中简单了解威尔第的生平及贡献,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长知识。
(4).鼓励学生参与创造性的即兴表演,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 1. 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2.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卡门》的相关知识与作品。
3.伴随《饮酒歌》音乐离开教室,愉悦下课。学习如何查找一些资料,并与人交流。
与下节课做一衔接
第三课时 《巴西热情桑巴之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情感目标)
2、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并能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表现音乐。(能力目标)
3、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序曲的特点,初步了解比捷的生平及贡献。(知识目标)教学重点:聆听《卡门序曲》 教具难点:聆听《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
1、复习歌曲《猎人合唱》(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2、导入:
①从巡问学生平时喜欢听什么音乐入手。(学生回答各异,有说通俗的,也有说民族的„„)②教师播放《卡门序曲》中C的音乐“斗牛士之歌”,导入作品。(学生聆听后初听感受)复习歌曲,与前面内容进行衔接。
二、导入新课 新课:
1、简介《卡门序曲》有关内容:(教参P57)
①比捷
②《卡门序曲》
③剧情
④序曲
2、熟悉《卡门序曲》主题
教师范唱课本中三段主题音乐旋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跟教师轻声哼唱。
教师出示水果(三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桔子),告之学生它们分别代表刚才所唱的三段主题音乐,等等聆听音乐时,在心中给它们排排位,也可在书中做好记录。并且当听到相同音乐主题再现时,请举手示意。
3、初次聆听《卡门序曲》
学生对作品做出相应的反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卡门序曲》的结构图示表现出来,感受各部分的音乐情绪的不同。
4、学生交流
5、教师补充: 多媒体出示结构图式:
A B A C A 主部 插部1 主部 插部2 主部 回旋曲式
6、分段欣赏与分析:
进行分段的欣赏,加深印象:
① A段音乐——用多媒体展示出A段曲谱,播放音乐(教学光盘)师:此段音乐的节奏是松散的还是密集的? 生:比较密集的。
师:在密集的节奏上加上旋风般的旋律使音乐情绪变得怎样?(有的同学回答热烈而喧闹,有的回答有庆典气势,有的回答具有节日味道„„)
师:播放A段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师用“嘣”字哼唱低声部,并把速度、力度用进去。师:音乐中的热闹场面除了力度、速度以外,还有一种乐器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做一个手势以示意)
生:打击乐器——钹
师:打击乐器钹的加入使音乐变得更加热烈而火爆。
② B段音乐——用多媒体展示出B段曲谱,播放音乐(教学光盘)
师:在热烈而喧闹的音乐之后,音乐进入B段即插部1 师:B段力度、速度是怎样的?音乐色彩是柔和的还是明亮的?情绪呢?(教师边哼唱旋律一边作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经教师的提示,学生基本能说出是欢快的、跳跃的、活泼的。
师: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谁能用律动来展示一下?(教师做律动提示)挑出几位学生上台即兴表演,其余的哼唱旋律和拍节奏。(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③ C段音乐——用多媒体展示出C段曲谱,播放音乐(教学光盘)
师:此音乐听起来象在干什么?
生:象是在斗架„„
师:很好!这段音乐又称为斗牛士之歌!师:速度、力度怎样?又象模仿什么声音?
生:进行曲速度,由弱到强,象由远而近的脚步声。
师:此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能联想到些什么?
生:威武雄壮,有气势,有斗牛士那种凯旋的气势„„
7、全曲欣赏:(加入卡门动机)
提示该序曲与该剧音乐有关,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多媒体出示完整的结构图式:
A B A C A D 主部 插部1 主部 插部2 主部(进行曲(儿童合唱(斗牛士之歌)卡门
式主题)的曲调)副歌 动机
回旋曲式
播放音乐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出斗牛士斗牛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产生不尽的联想。
通过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简单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下一步的聆听体验,为聆听作品做准备。通过范唱与跟唱音乐主题,为聆听完整的乐曲打基础
通过出示水果,集中学生聆听时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及时提出聆听要求,为更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情绪打下基础。用水果来排序的方式,将枯燥单调的图示形象化,学生更易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也易让学生留下印象。可借结构图式的出示,向学生提及回旋曲式,增长知识。因为A段的主题在全序曲中多次重复再现,是音乐的主部,是重要的段落,因此在分段欣赏时,将其做为一个重要部分欣赏是有必要的。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肢体进行律动,进一步体验作品。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去。分段欣赏后的全曲欣赏,更能让学生对作品留有印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加入卡门动机,让学生体验到序曲在全曲中所起的暗示剧情的作用。视听的结合,让学生的想像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结束:
1、小结:
这部作品的五个主题既有统一,又有变化,风格鲜明,一气呵成,使人百听不厌!通过本课的欣赏,使我们了解了序曲以及回旋曲式,希望同学们多去采集一些音乐素材,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我们的音乐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
2、伴随《威廉·退尔序曲》音乐离开教室,愉悦下课。此课时是歌剧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通过简单小结,对本课做了回顾,还可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在另一序曲中让学生怀着满足感离去。
教学反思:学生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