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四年级下语文电子课文2小松树
2 小松树
在一座古老的森林里,悄悄地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松树。他是那么嫩,那么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它高得多。他看着龙骨草,看哪看哪,就寻思起来:“咦,真有意思,这龙骨草后面有什么呢?”
他天天看哪看,想啊想,巴不得一下就长高!
一个月,两个月,他看哪,长啊,终于长高了许多。
现在他看到了苍翠的蕨草,蕨草下面还躲着几朵白生生的蘑菇呢。再往远处眺望,他不由得兴奋起来:那些争奇斗艳的野花,五颜六色,一丛丛,一簇簇,可好看了!他的四周净是树,高大而又粗壮。树上头是蓝天。不过,他现在看到的只不过是湛蓝湛蓝的一小块。
小松树看到了这些,虽然很高兴,但并不满足。他还像从前那样,看着,寻思着:“树后面又有些什么呢?”
他看哪看,想啊想,巴不得一下就长得更高更高!
一年,两年,越往高处长,天空就越宽广,越辽阔。
小松树发觉了这一点,便长得更快了。
这时,他望见:森林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
这样想着,小松树就不停地往上长。
如今,他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然而,他还要往高处长,不停留。他明白了: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矮 蘑 菇 奇 艳 越 辽
第二篇:鄂教版 四年级下 小松树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顾课文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松树长得:“嫩,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他高,他巴不得一下子就长高,了解龙骨草的后面有什么?
2、齐读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3----11节。
想一想,小松树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讨论。
在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
3、全班交流。
(1)小松树的样子变了。
(2)小松树看到的景物变了。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变化,说明小松树在长高。
(4)指导朗读,想想小松树的想法改变了吗?
4、小结:从小松树成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体会小松树为什么要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
5、想象一下,小松树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后,他看见了什么?
6、指导朗读
三、思维拓展
1、你是小松树请你自豪地讲讲你的想法。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松树,或者对其他同学说些什么呢?勇敢地表达你心里的话!
3、体会“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四、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
五、扩展练习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3
2、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7
板书设计:
小松树 嫩 矮-----长高许多-----往高处长-----最高的树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课文填空
第一部分
阅读填空。(14分)
(1)人们都说:“ ”我们乘着木船 在漓江上,来 桂林的山水。
(2)这样的山 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的画卷,真是。
(3)漓江的水真 啊,;漓江的水真 啊,;漓江的水真 啊,。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
(4)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知道桂林的山奇、秀、险。请你把写桂林山的句子按原文默写下来。
桂林的山真啊,(5)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表现在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6)①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 ” ②是呀,中彩那天 的时候,是 的时候。(7)《中彩那天》讲的是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选择了,做到了。
(8)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无论。(9)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10)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同时赢得了。(11)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就会,对,就会使。(12)《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后来黄河变了,成了中华民族的。黄河是世界上。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14)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它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它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15)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它是。(16)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 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做了 次试验。科学家先在一间屋子横七竖八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让蝙蝠在屋子里飞。第一次,科学家把,结果 ;第二次科学家把,结果 ;第三次科学家把,结果。
(17)科学家模仿()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通过()发出(),()遇到()就反射回来,显示在()上。(18)科学家们探究()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19)①大道两旁全是。的花园里。②森林,的小路穿过,穿过,又爬上了。
上面两节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20)《夜莺的歌声》一课中,“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等都指,(21)课文中的“小夜莺”指,在课文开头,他吹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他穿着,是为了,在给德国兵带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是为了,在接近游击队埋伏地时,他用夜莺叫表示
,用杜鹃叫表示,在听到游击队的回声后,他 课文最后两节内容跟开头一样,小夜莺又。从这些内容看,我们知道小夜莺是这样一个孩子:。
(22)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在 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
”。(23)“两年多来,我们全家 在失去亲人的巨大 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 的目光,他说:“。”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 迎接他。
a、“蓝盔”象征什么: b、“凯旋”的意思是:
(24)鲜血,腕上的手表。爸爸的嘴,仿佛在,(25)但是51年后的今天,(26)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不少地区还。(27)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 呼吁: 为了,为了,为了,全世界应该,!让那,为,让明天的世界。(2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 作斗争。
(29),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30)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及《望洞庭》
(31)《忆江南》是一首,“忆江南”是 名,写景的句“。”分别描写了、、这些景物。
2、回答问题。
(1)《独坐敬亭山》一诗的写作顺序是从()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望洞庭》是()朝诗人()写的,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在诗中,作者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用 比喻洞庭湖。
(3)《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4)说说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5)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6)《万年牢》一文中三上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7)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上这个年轻人?
(8)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分别学到了什么?(9)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10)“自然之道”的“道”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
(11)蝙蝠是怎样有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2)《夜莺的歌声》一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
(13)《夜莺的歌声》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1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一共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仿写句子。
(1)真 啊,; 真 啊,; 真 啊。
(2)时而,时而,时而,时而。(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
(4)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6)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树林。
声、声、声充满了。(7)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4、加上标点符号。
(1)他说 孩子 等爸爸回来 我一定送你一顶 蓝盔(2)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 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 是 中国人 我们 爱 自己的 祖国
(3)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 一 二 三 四 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4)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5)向导的冷淡 招来了同伴们一片 不能见死不救 的呼喊
5、判断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3)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树上飘下来的吗?()(4)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5)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6)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7)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6、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虽然开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力繁花呢?(2)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4)你做作业怎么这么粗心呢?
7、“日积月累”归类。
第 第 一 三 单 单 元 元
第二单元:
8、宽带网和资料袋。
(1)“五岳”包括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2)“五湖”包括()。(3)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呼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发起了“ ”。(4)科学家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5)你知道的我国为国家、为和平而牺牲的英雄人物有()。第二部分
一、填空。
1、①在春天的深处,安静 着春光。许久,她 手指,蝴蝶 飞走了,安静 张望。(“张望”的意思是。)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述说着。②谁都有,谁都可以创造。仿写:谁都可以,只要你 ;谁都可以,只要你。
③盲姑娘只能 触摸,用 感受。
④安静的手指,竟然,真是!被这个盲女孩 抓住了。
⑤我仿佛看见了,一瞬间,我。
2、琳达一家三代已经和准备为盲人。启示我们:一个人所能,莫过于。
3、《生命 生命》从、、几件小事展示生命的意义,教育我们: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
4、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也可以。
5、茁壮成长在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意味着生命是。
6、乡下人家,不论,不论,都。这句是全文的,起到 作用。仿写:,不论,不论,都。
7、荷兰以、、和 闻名天下。
运河,在运河之间是 牧场和 的风车。荷兰的国花是,有“ ”、“ ”的美誉。
8、《乡村四月》是 朝 写的,描写的是 季的乡村景色。写景的诗句是。写人的诗句是。
《四时田园杂兴》是 朝 写的一首,描写的景物有、、、、。
9、《麦哨》:① 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 ; 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 ; 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②仿写:。
10、①伽利略是 ;亚里士多德是。罗丹是。伽利略在 过程中,表现出 精神,艺术家罗丹在工作时表现出。
②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伽利略对此产生了怀疑。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 做了 试验,填上的词说明伽利略 的态度。
③伽利略右手拿着一个,左手拿着一个,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人们所看到的是,这个实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 跟 没有关系。
④伽利略做公开实验前,人们认为他。实验后,人们。
11、①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他老是一个人,静静地,而且。
②他有时,把,像 ;有时,很快地,仿佛。
③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
12、《父亲的菜园》一文按 顺序写的,赞扬父亲 的品质。
13、《纪昌学射》一文飞卫让纪昌练习眼力要先练好。纪昌按飞卫的要求回家先练,再练。告诉我们
14、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 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用 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也还能治好;一旦
,只能,医生再也 了。《扁鹊治病》告诉我们
15、普罗米修斯把 带到了人间。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 但众神的领袖 得知消息后,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到。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被,他既,也,的痛苦。后来狠心的宙斯又派一只 鹫鹰,用它。但普罗米修斯没有,他的 真让我们感动。
16、渔夫用 战胜魔鬼。
17、罗丹创作的《 》、《 》等人物雕塑,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罗丹说:“。”
18、《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 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这本书又叫《 》,由 个小故事组成的。其中著名的故事还有,这本书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 ”。
二、写出下面双引号表示的意义。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6、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
7、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8、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9、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10、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1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12、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13、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第四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课文
8.小松树和大松树
执教者:傅回回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听了,惭愧地抵下了头。
第五篇:四年级下语文 小英雄雨来 课堂实录2
《小英雄雨来》课堂教学实录
1、通过自主研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细细品读,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体会课文写景与表达中心思想的关系,并背诵其中的一个片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上第2、3点。
难点:以上第3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屏幕(大屏幕出示有关画面),当我们的眼前出现那茂盛的芦苇、飘飞的芦花时,你想起了什么?
生:看到这熟悉的画面,我想起了位于河北中部的白洋淀、采蒲台。
生:我想起了采蒲台那位宁死不屈的中年男子。
生:我想起了在采蒲台芦苇荡里为掩护地下党组织而置自己孩子的生命于不顾的那群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
生: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游击队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打鬼子的镜头。
生:我想起了使鬼子闻风丧胆的冀中著名的抗日游击队——翎雨队。
师:是的,这里的确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现代作家管桦爷爷也出生在这里。他和我们熟悉的孙犁爷爷一样,在这里生活、战斗,他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对敌的事迹写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认识一位名叫“雨来”的小英雄。请同学们把课题朗读一遍。
生(齐读)小英雄雨来
师:请大家再读一遍,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读出来。
生:(再读)小英雄雨来
师:昨天,同学们在课外自学了课文,学懂了字词,初步研究了课后的问题,那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呢?
生: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
生:我对刚才这一同学的问题已了解了。但我不了解雨来为什么能成为小英雄?
师:你们真会思考!现在张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悟自练,注意做到:
一、专心致志;
二、边读边思考;
三、做点记号。(教师边说,大屏幕边出示以上内容)读书时间为7分钟,请大家抓紧时间读吧,老师看一看,谁最投入,谁学得最好。
(学生自学课文)
师:学习时间到了。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可见大家很会学习。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认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教师板书:英勇对敌)
师:你讲得真好!
生:老师,我对他的发言有补充。我认为人们称雨来为小英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师:你读书真仔细!(教师板书:热爱祖国)谁能把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概括起来说一说呢?
生:雨来非常热爱祖国,他把爱国的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所以,人们称他为小英雄。师:说得太好了!
生:雨来能成为小英雄,我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雨来在夜校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他同鬼子作斗争的思想基础;二是他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里,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雨来与生俱来的机智灵活。
生:是的,雨来的机智灵活的确是他成为小英雄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机智与灵活主要也是靠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理!有几个同学已经有些激动了。是啊,面对着这样一位小英雄,我们心中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崇敬?下面老师请你们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被感动的原因。好吗?
(学生自由品读后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谁想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呢?
生: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我就选其中的一处来说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起来)“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搬会原地。”雨来原本可以脱身的,但他为了掩护李大叔,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最后遇险,落入鬼子的魔爪。
生: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这一处内容来看,充分说明了雨来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这个“!”也反映了雨来当时回答得十分果断,毫不犹豫。
师:你真会读书!
生:反映雨来机智的情节还有好多处。如当鬼子问他有没有看见人跑进来时,他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生:当敌人拿糖和金戒子利诱雨来时,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糖和金戒子对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具有多大的诱惑力啊。可是雨来具有坚强的意志,根本不为这些所动。
生:雨来的勇敢、坚强令人敬佩。雨来被鬼子毒打后,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描写都反映了雨来有着顽强的意志。
生: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一段不仅说明雨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顽强的意志,而且还说明了雨来之所以能这样做的思想基础,那就是雨来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课文中两次写到了同样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现字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样反复描写,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读者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做出掩护李大叔的举动;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面对鬼子的软硬兼施,宁死不屈,可以说,正是爱国主义给了雨来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意志。下面让我们像雨来那样充满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朗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面对鬼子的哄骗、威吓甚至屠刀,他始终不说出交通员的藏身之处。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啊!下面让我们怀者无比敬仰的心情一齐读好这段话。
生:(齐读)“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没看见!”(大屏幕出现这段话)
师:从同学们朗读时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被这篇课文生动的情节所
吸引,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打动,是啊,这确实是篇好文章。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深深地吸引了你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点点、圈圈、画画、写写。
(学生自学,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为了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感人,情节更精彩,作者三次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
师:哪三次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好吗?
生:第一处是在第一自然段。“河边有一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色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第二处写在雨来“牺牲”以后。“蓝色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第三处在最后一部分。“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地向前流去。”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色呢?
生:我认为第一处描写还乡河,一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二是反映了雨来家乡美丽可爱,反衬践踏家乡的日本侵略者的可恶。
生:第二处描写有三个作用:一是点明时间,承上启下;二是依然写出了家乡的美丽可爱;第三呢,我想还乡河上红色的“红绸子”和“鸡冠花”暗示着雨来死得伟大。
师:你的分析有独到见解,真令人刮目相看!谁再来分析一下第三处描写呢?
生:雨来牺牲了,还乡河仿佛也在为失去这样一位小英雄而哭泣。也衬托了当时人们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师:大家都挺会学习的,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真不错!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课文中的写景不但仅仅是写景,而是为刻画雨来这一英雄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写景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大家喜欢这些写景的段落吗?
生:喜欢!
师:那请大家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出来,好吗?
生:好!
(学生背诵,时间大约3—4分钟)
师:谁愿意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
(很多同学举手,老师先后请了4位学生,学生背诵时,大屏幕配以画面)
师:听了大家的背诵,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这篇小说还有什么地方也吸引你呢?
生:这篇小说前后照应用得特别好。四次描写“识字课本”,不仅表现了雨来爱学习,更体现了他爱祖国。
生: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地方还有好几处。如开头写雨来游泳本领高照应结尾英勇脱险。前文写雨来上夜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照应下文他与鬼子作英勇斗争。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不错。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半个多世纪前,在还乡河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美丽的芦苇,还有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课后请大家在以下的作业中选择完成其中的两项:
1、为雨来写一则人物小传;
2、积累文中的象声词,并体会其作用;
3、课外阅读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大屏幕出现以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