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00383)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P5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活动.2.教育者P5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P6在教育中承担学习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4.教育内容P7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5.终身教育P12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6.全民教育P12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12(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终身教育;(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
(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P10(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10(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2)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4)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一、名词解释
1.物质环境P14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P15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广义的文化P19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狭义的文化P19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5.个体社会化P25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P16(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P17
(1)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2)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因素 3.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P18
(1)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相适应,教育制度往往随政治发展而改革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5.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P20(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儿童的发展
P28: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儿童观 P44: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3.教育观 P47: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4.人本位儿童观 P45: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5.年龄特征
P37: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年龄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P35(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第四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P90:即儿童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观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恩物P68: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3.情商P91: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4.教学做合一 P94:一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也就是说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二、简答题
1.陶行知主张的“六解放”的内容 P93(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5)解放儿童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2.试述皮亚杰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P87(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
(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3.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P82(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P71(1)“教育即成长”
(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5.杜威的儿童观。P69(1)重视儿童的本能(2)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3)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6.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P63(1)给予行动的自由
(2)合理的养护和锻炼(3)注意语言的发展
(4)感觉教育(5)模仿
(6)自然后果法 7.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教学法。P97(1)做学教合一
(2)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3)自由自动教学(4)制定儿童能力目录表(5)幼稚园教师
8.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内容。P78(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2)教师,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3)教具——活动材料
9.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思想精要。P64(1)倡导爱的教育(2)强调母亲的作用(3)明确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4)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则(5)教育内容分为体育和劳动教育、智育、德育 10.试述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内容。P77(1)肌肉练习
(2)日常生活训练也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3)初步的知识教育
(4)文化历史教育
三、论述题
1.论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谈谈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基本教育思想:P73
(1)发现儿童
(2)吸收的心智
(3)自由的原则 教育方法:
(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安静角、感官活动角、语言角)(2)教师,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
(3)教具——活动材料
第五章
学前教育目标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二、简答题
1.制定学前教育目标应遵循的依据.(1)我国教育方针
(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答:我国学前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六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
一、名词解释
1.结构游戏P126: 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2.创造性游戏P122: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 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3.有规则的游戏P122: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二、解答题 1.游戏的特点。P110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2.简述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P120(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3.为什么说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P112(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4.为什么说游戏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P111(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5.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P123(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教师应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P123(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2)尊重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2.举例说明教师应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结构游戏?P127(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3.结合教育实际,举例论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P111(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4.结合实际论述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P121(1)创设游戏环境(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 a.激发兴趣
b.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c.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3)观察和评估游戏
第七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综合性原则P148: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2.独立自主性原则P130: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3.启蒙性原则P151 :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4.活动性原则P155: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5.发展适宜性P136:发展适宜性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二、简答题
1.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在含义。P130(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2)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2.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P134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3.发展适宜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37(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
(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
4.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P130
(1)独立自主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保教结合原则;(4)综合性原则;(5)启蒙性原则;(6)活动性原则
三、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你是如何贯彻活动性原则的?P156(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 .举例说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做法。P145 基本条件:
(1)真诚
(2)接纳与信任
(3)深切的了解 基本做法: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友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直观形象法P161: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点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2.观察法P162: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发展观察力和其他认识能力,激发求知欲,促进语言发展。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
3.演示法P162:是直观教学方法的一种,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种方法常配合语言法一起使用。4.示范法P163:是直观教学方法的一种,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5.范例法P163:是直观教学方法的一种,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
6.参观法P164: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7.教育活动游戏化P166: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8.语言法P168:是幼儿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9.讨论法P169: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困难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待,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10.移情法P172: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11.角色扮演法P175: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12.环境体验法P181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道德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13.行动操练法P184: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14.发泄法P186:发泄法是对儿童内在心理和生理能量进行疏导和派遣的一种有效方法。
15.表扬鼓励法P189:表扬鼓励是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式。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以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16.生理性惩罚P195: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17.社会性惩罚195:也称心理惩罚,主要是指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辨是非的目的。
二、简答题
1.示范法可以分为哪几种示范?P163(1)完整示范;(2)部分示范;(3)分解示范;(4)不同方向示范 2.实施表扬鼓励法应注意的事项.P190(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
(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不流于形式 3.简述移情法所用的训练技术。P172(1)认知提示
(2)情绪追忆
(3)情感换位
(4)巩固深化
(5)情境表演 4.运用演示法要注意的问题。P162(1)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
(2)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方面
(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5.采用直观形象法注意的事项。P164(1)内容的选择(2)实施要求
a、直观形象法的手段可以多样化
b、直观形象法的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 c、直观形象法要与语言法相结合 d、直观形象法要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6.对幼儿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P195(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特点(5)批评要注重实效 7.运用发泄法的注意事项.P188(1)教师创设发泄环境
(2)教师向儿童介绍发泄角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3)培养儿童正当而多样化的发泄方式 8.运用观察法时要注意的问题。P162(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2)教给儿童观察方法(3)正确组织儿童观察
9.运用环境体验法的注意事项。P181
(1)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象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
(5)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调整环境布置(6)教师、家庭及其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10.实施行动操练法应注意的问题P185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2)行动操练的方法要正确(3)练习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4)练习的方式和要求可以多样化(5)家园配合 11.采用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P167
(1)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
(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
(4)创设游戏角 12.表扬鼓励法包括哪几种方式?P189(1)口头表扬与鼓励
(2)眼神、表情、动作上的表扬与鼓励(3)物质表扬与鼓励
(4)权利、委托方面的表扬与鼓励(5)文字表扬与鼓励
13.运用语言法的操作过程P171(1)运用情景表演引发问题(2)运用各种手段展开问题
(3)运用正面行为练习展示问题解决方向(4)运用各种讨论解决问题(5)在实践中检验或修正讨论结果
第九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家长怎样做到尊重儿童。P214(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2)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的需要(3)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
(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导 2.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P207(1)和谐的生活气氛
(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4)属于儿童的天地
3.在家长的育儿守则中,理智的爱有哪几层含义?P217(1)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迁就(2)控制情感,掌握分寸(3)增长儿童的爱心 4.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P202(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
(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
(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5.家庭育儿守则有哪些?P212
(1)做好榜样
(2)尊重儿童
(3)理智的爱(4)规矩明确
(5)步调一致
(6)适当回避
第十章 托儿所的保育和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托儿所P229: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二.简答题
1.创设托儿所睡眠环境的要求.P244(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氛
2.简述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P234(1)寓教于养,保教并重
(2)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3)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4)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婴儿发展
第十一章 幼儿园教育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目标P264: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中期目标P264:即幼儿园小、中、大等个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近期目标P264: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4.活动目标P264: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5.幼儿的一日生活P267: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
(二)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三)近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四)活动目标: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2.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P265(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第十二章 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
一、名词解释
1.入园教育P272: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和适应幼儿园的教育。
2.幼儿常规P281: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3.分离焦虑P273:所谓“分离焦虑”指“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4.攻击性行为P297: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推人、咬人、骂人等。5.混合班P319:是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6.学前班P313: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引起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有哪些?P273(1)环境的巨大变化
(2)家庭的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 2.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P275(1)进行家访
(2)发放调查问卷
(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会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常规的意义P282
(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
(2)建立安全感(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4.举例说明怎样进行小班常规教育?P283
(1)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2)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3)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应当用积极的语言,避免说反话(4)教师要按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步让幼儿掌握这些要求
(5)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6)行为训练
(7)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 5.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P291
(1)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
(2)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3)强烈的好动活泼
(4)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5)游戏能力发展很快,游戏情节丰富(6)认识能力提高
(7)词汇增加 6.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P302(1)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2)语言能力增强
(3)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4)责任感增强
(5)好学乐问
(6)个性初具雏形
(7)社会性有很大发展 7.如何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教育。P306(1)培养入学意识(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8.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入学意识?P306(1)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逐步熟悉小学校的环境(2)可参加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
(3)要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4)进行毕业离园教育
9.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P307(1)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2)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3)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4)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10.如何引导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P310(1)教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
(2)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多肯定和鼓励孩子(3)教会幼儿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4)教会幼儿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正确态度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原因:(1)生理特征(2)家庭影响
(3)大众媒介(4)幼儿园 纠正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
(3)提供合作的榜样(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
(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第十三章
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
一、名词解释
1.家长接待日P332: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设立意见箱收集家长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园所工作,拉近家长和园所之间的距离。
2.家长参与P337: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二、简答题
1.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329(1)家长会
(2)家访
(3)家长学校(4)咨询活动
(5)开放日制度
(6)家长接待日
(7)家长委员会(8)电话联系
(9)书面联系
2.托儿所、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P326(1)了解家长心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工作。(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3)讲究谈话和交往的艺术
3.如何贯彻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P324(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十四章
幼儿教师与保育员
一、名词解释
1.保育员P353: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二、简答题
1.举例论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P341(1)纯真美好
(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
(4)多重角色 2.结合自身教育实际,论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342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
(1)执着的事业心
(2)自信自尊
(3)意志坚强(5)聪慧的认知能力(6)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7)合作精神和能力(8)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1)爱心
(2)观察力(3)沟通能力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
(6)写作能力
3.教师与幼儿在进行沟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350(1)注意倾听
(2)教师在与幼儿交谈的时候身体的姿势(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教师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4.保育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P355(1)爱心
(2)丰富的知识
(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4)熟练的操作技能
(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5.保育员的职责。P353
(1)负责本班房舍 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3)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药品和本班的设备、用具等。
第十五章
社区学前教育
一、名词解释
1.社区: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2.三优工程P365:是指优生、优育、优教
二、简答题
1.社区学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P364
(1)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的机会(2)以“三优”工程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 2.社区教育的特点.P358
(1)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2)社区教育形式多样,面向社区全体成员
(3)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服务意识强。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公育公养。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他所创立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他也因此被誉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世界上第一所教育机构具有慈善性质。
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应当是适宜于儿童的教育。
中央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同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将学前教育单列一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
第二节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结构以及妇女的地位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经济与学前教育1教育先行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素质
3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与学前教育 政府职责是影响和决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发展
质量的首要因素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一)柏拉图著作《理想国》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的观点
(三)昆体良更加重视教育与人的天性的关系,侧重从个人角度认识教育现象,关注课程和教法等具体问题,二.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夸美纽斯
《大教育论》被视为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
《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概述被誉为“儿童插图书的始祖”
(二)约翰·洛克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白板说”,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
(三)卢梭《爱弥儿》集中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理念
(四)福禄培尔
主要思想 :1.教育与儿童发展:(1)统一的原则
(2)教育顺应自然,坚持辩证的发展观
(3)创造性活动
(4)重视社会参与
2.儿童教育原则:(1)自我活动原则
(2)实物教学的原则
(3)游戏教学的原则
3.特色教育-----恩物的开发与应用
三.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变革
(一)蒙台梭利原则1.尊重儿童天性发展的原则
2.直观教学原则
3.环境教育原则
4个别化教学原则
5.系统发展原则
(二)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基本观点:1.重视早期经验和亲子关系
2.幼儿教育应重视培养健全人格
3.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认知发展学派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
不断重建的过程
2.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导幼儿发展
第二节 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代表人物陶行知提出生活课程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课程 张雪门提出“行为课程”
二.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变化
1.学前教育观念质变与新型的个性教育观正在形成2.课程目标:从“预设”走向“生成”,从“重物”转向“重人”,从“重教师”转向“重儿童”
3.课程组织由“分科教学”走向“活动教学”
4.课程评价取向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五节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904年请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公布的学校教育制度。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
第一节 幼儿
一.幼儿的特性
(一)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
(二)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三)幼儿是自主建构的学习个体
(四)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即对儿童是什么的回答,是一种认知认识,具有应然性和价值判断性。
(一)从观念的主体角度考察,儿童观的形态大致可归结为:社会法规形态的儿
童观、思想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二)从时间跨度上看,儿童观可分为古代儿童观、近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主要为: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颁布
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和儿童应达到标准的合理期望。
(三)实施《指南》应遵循的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
第二节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角色主要是指幼儿教师所具有的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
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
一.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
1、幼儿教师是幼儿生命的关怀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
3、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与引导者
4、幼儿教师是家长工作的合作者和协作者
5、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幼儿教师工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3、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4、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重要他人”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1、热爱、尊重和保护幼儿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3、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4、广泛的实践知识。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1、观察与理解幼儿的能力
2、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4、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5、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实施能力
(四)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优秀
第三节 师幼关系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一.师幼互动的特征:
1、教育性
2、平等性
3、情感性
4、全面性与差异性。
二.构建积极
适宜的1、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
师幼互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2、师幼双方要善于关注对方、促进双向交流
3、适宜引导可以促进师幼双方有效的参与
4、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章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第一节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1.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全面发展:指幼儿的体、智、德、美等方面都应得到发展,不能偏废其中任
何一方面 和谐发展:通常指以幼儿的先天素质为基础,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节 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内容
1.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1)为幼儿创建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
(2)合理安排幼儿的膳食
(3)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
(4)家长与幼儿教师应注意幼儿衣着的适宜性
2.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与安全教育
4.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第三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特点:1.直观形象性
2.生活性与问题性相结合3.活动性和游戏性相结合二.幼儿智育的实施途径: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2.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和游戏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3.专门的智育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第四节 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原则:1.正面引导与渗透相结合2.方向性与多元化相结合3.一致性与连续性相结合4.自我构建性原则
第五节 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幼儿美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基本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保教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木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1、目地性与计划性
2、活动性与多样性。
*幼儿保教内容分为五大领域:健康领域P296
语言领域P297
社会领域P298
科学领域P298
艺术领域P299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样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地、有计划地组织与指导及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基础性和生活性
2、游戏性和情景性
3、多样性和整合性。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创设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情境
2、设置开放性问题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幼儿自主
探索、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鼓励幼儿主动亲近自然与社会。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反思:
1、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2、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3、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教学档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录像、文字记录、教育笔记
第四节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一.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
1、重复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3、整体性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合理组织日常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
2、重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3、将各领域教育融入到日常活动中
4、重视家园合作
*第五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1、保教并重原则P332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P334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P3364、三位一体原则
5、环境育人原则。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
第一节 家园衔接与合作
一.家园衔接的策略:
1、家庭为幼儿做好入院准备工作
2、幼儿园应为幼儿做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
二.家园合作的策略:(常用的合作方式)1.网络家园交流平台
2.家园多向互动沟通会
3.家长学校
4.母亲会所
三.幼小衔接的具体策略:P3721.家庭的作用
2.幼儿园的作用
3.小学的作用
4.社区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
1、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有三种 1.教育环境大致分为哪些方面? 2.节日活动的功能?
3.相对其它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有三个明显特点? 4.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包括什么?
5.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课程应以什么为中心?
6.新纲要在对每一领域进行阐述时,分成“目标”、“内容与要求”和“________”三部分 2)
1.保教结合原则:
2.表现性目标:
3.家长接待日:
4.游戏法:
5.领域活动:
6.整合性原则:
7.学前教育课程: 3)
1.学前儿童去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是自愿的。()2.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保育的前提下进行的。()
3.众多课程的定义所指向的基本内涵是相似的,即教育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4.影响课程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它们是:知识、成人、社会。()5.课程编制的基本逻辑是追求学问逻辑与教学逻辑的统一。()6.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相契合是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7.在所有课程模式中,领域课程比分科课程、主题课程等更加科学合理。()8.课程评价的目的是研究、完善和发展课程,以及管理教学。()9.家园合作共育,主要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主,家长只需尽力配合。().10.世界学前教育先驱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11.保教人员的有效协作与配合是提高班级保教质量的关键。()
1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3.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采取相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14.小班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在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中,减少和消除不安全因素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1.在学前教育阶段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标。()2.在幼儿园以教学为基本的活动形式。()
3.《幼儿园管理条例》是制定《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依据。()
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保教目标基本是按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四个方面提出的。()
5.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6.教学活动评析是教学活动可有可无的环节。()7.各领域活动中的知识经验有较强的系统性。()
8.学前教育只是针对3-6岁的教育,0-3岁不属于学前教育范畴。()9.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对儿童发展中起着奠定人生基础和发展主导作用。()10.自由活动就是在没有任何规则限制情况下的自由活动。()11.游戏都是虚假的,没有真实成分可言。()
12.学前亲子教育是指由0-
6、7岁儿童及亲属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由科学系统的教育内容编排的各种活动、游戏和教育培训。()
13.在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中,减少和消除不安全因素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14.设计区域活动不是设计一次次具体的活动,而是设计综合的主题活动方案。()
15.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习俗、人口等都会对学前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学前教育机构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区的小环境。()
4)1.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在围绕主题活动创设区域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
3.简述儿童游戏的特点。
4.如何选择活动主题?
5.教学活动的功能有哪些?
6)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学前儿童入小学不适应的主要表现?试论述如何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能得以顺利过渡?
第四篇:自考_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__打印
学前教育学原理
1、P2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3-
6、7岁)是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P7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全面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8.走向多元化
3、P13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4、P23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
5、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1.“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确存在,但是不是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和敏感期后发展的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把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否定随后阶段发展的作用,关键期的起止时间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
2.“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提出了“0岁扫盲,三岁读书”,任何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幼儿期是语言掌握迅速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口语方面,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以及大量运用口语的机会,首先发展的是口语,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在口语的基础上的,所以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
3.“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
儿童周围一个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如果人为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会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从儿童终身教育的角度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是“杀鸡取卵” 总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且学前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儿童发展为原则,在儿童生理心理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无能。
6、P34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
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7、P37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途径观。
8、P47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全面性、3.情感性、4.灵活性、5渗透性.9、P55托幼机构教育:是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10、P58社区教育:社区利用本身特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等优越条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对社区内成员施加“全方位、全程的、综合的、”教育影响。
11、P61教育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姿态、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 与机智,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援救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12、P78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1.在社区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13、P92托幼机构教育的基本原则:1.保教并重与结合的原则;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4.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的原则;5.重点幼儿同伴相互作用的原则;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原则
14、P97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1(中心任务)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3.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4.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5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检查和指导.15、P99简述现代社会对幼儿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2.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研究者;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
16、P105老师应具备怎样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1.儿童权利观和平等民主的师生观;2.特质观和适宜教育观;.3.幼儿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观和幼儿教育的方法观。
17、P107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幼儿行为辅导能力;5.与家长沟通能力。6.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7.与幼儿沟通的能力;8适应新环境能力
18、P116专业化教师的特征:1.是反思型的、非冲动型的教师、2.他们是幼儿的研究者
19、P128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
20、P128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是环境的子系统,同时也是幼儿园的母系统)
21、P139室内环境的构成:1.园舍的内部建筑设计2.活动室的规划模式(活动室的空间规划)3.活动区的材料与布置;4.活动室的设备;5.活动室的墙饰6.活动室陈设的变更频率等等
22、P157师幼关系的意义:1)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23、P175现代师幼关系特征:1.互动性;2.民主性;3.互主体性;4.分享性;5.激励性
24、P184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1.关爱幼儿;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3.参与幼儿的活动;
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25、P192混龄编班:混合班是指把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26、P195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5.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6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27、P203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原则。
1.满足幼儿在半的一切生理需要;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28、P205小班幼儿班级生活指导:(入园、离园、帮助克服焦虑、熟悉班级环境和活动要求,以大帮小)
1.要进行必要的入园引导工作;2.做好入园、离园的迎送工作;3.加强对幼儿的照顾; 4.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减轻焦虑;5以大带小;.6.逐渐形成班级活动规则和日常的规律。
29、P207混合班幼儿生活的特点
1.最大特点: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2.不同年龄是幼儿之间生理、心理发展差异较大;3.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相互影响、差异相补、相互引导;4.大部分时间里,不同的幼儿从事着不同的活动;5.在活动内容、方式及活动的水平上极大的丰富了班级生活。
30、P208幼儿行为辅导: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认为的干预
31、P212幼儿行为辅导原则:1.由近及远,循序渐近;2.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3.同步教育;
32、P214移情训练法:移情是指对他人所处的某一情景中的情绪体验的理解与分享。移情训练,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情并产生共鸣。是改善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
33、P222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教学计划(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和。)、学习经验
34、P236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35、P252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基本原理
1.教育要着眼与儿童即将达到的或有可能达到的水平;2.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和特点不同,课程要有过渡性,相互衔接,逐渐提高。3.供给知识要系统化;4.教学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作业”;5.教学方法多样化;如:直观法、游戏法、口授法.。
36、P264生成课程的组织和实施:1.生成课程需要教师不断通过观察、记录儿童的兴趣来加以计划;2.生成课程的内容是弹性的、非强制性的;3.教师是课程关键的决策者;4.儿童、家长、社区成员是课程实施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5.生成课程的内容与活动具有连续性、是有相互联系的。
37、P266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38、P297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1.平等性、2.目的性与计划性、3.广泛性、4.多样性
39、P303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实施要点:1.教师和幼儿一起控制;2.重视幼儿的能力;3.与幼儿形成可信任的关系;4.作出支持幼儿游戏的评论;5.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解决社会冲突。
40、P310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没收和特点:1.直接教学、2.间接教学、3.支架式教学、4.合作教学
41、P313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她是指通过支架(老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又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麻醉后坼去支架。
42、P318集体教学及指导策略:
集体教学:指把全班活动叫集体活动,把这样的组织形式运用与教学就是集体教学
1)管理策略:1.预先计划并且实现对学生的接受行为有清楚的认识;2.把幼儿的注意引导到适宜的材料和活动上;3.幼儿在参加日常活动时,鼓励其建构性的同伴关系;4.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示范、复述和启发;5.耐心的工作直到幼儿完全掌握;6.对幼儿的行为给予集体的反馈,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而不是一味的表扬 2)尊重儿童的兴趣;3)注重个体差异;4)打破讲台一课桌模式,43、P334全纳式教育:只要是指给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44、P335多元智力论与因人施教的关系:根据多元理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相对独立的多个领域,而且在个体的多元智力结构中不存在哪种重要,哪种不重要的问题,同时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因人施教,就是要设计能使每种智力优势的儿童都能充分展示自己智力的课程。
45、P335因人施教的基本原则:1.尊重不同智力类型,提供多元智力课程。2.尊重不同学习类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3.尊重不同的气质类型,既要接纳一定范围内的气质性的行为表现,又要能长善救失;4.尊重个体的兴趣、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其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教育活动;5.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提供多自由、多选择的开放式教育活动。
46、P340问题解决模式:是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袄吨、困难等,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他们的过程中学习,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7、P354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就是托幼机构教育活动满足某种需要的特性。
48、.P368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
1.效果标准:是从各种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
2.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3.职责标准:主要是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4.素质评价: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学前教育原理自考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3、学前教育职能: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和作用。
4、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是指相对于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比没有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
5、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教育,即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所施加的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6、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7、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8、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在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全部条件。
9、过程模式:是指不预先设定目标,而是在设计中详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及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
10、生成课程:是指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一切事情。
11、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的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12、直接指导法:是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语言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13、间接指导法: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14、支教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通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生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15、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16、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7、幼儿园物质环境 :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18、混合班:指把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19、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故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20、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21、全纳式教育:指给所有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2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所进行和价值判断。
23、因材施教:最适合个体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
24、幼儿行为辅导:是指对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干预。
25、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经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26、问题解决模式: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矛盾、困难等,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7、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教学计划、学习经验。
二、简答题
1、简述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特点 答: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终身性潜移默化性④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
托幼机构的特点:群体性计划性专业性
2、我国学前教育有哪些基本理论? 答:发展的整体观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④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⑤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3、简述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保让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托幼机构教育的作用: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并带动幼儿教育的发展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社区教育的作用:为学前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可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素质为幼教毕业生提供广阔的从业渠道。
4.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①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2.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3组织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5、简述时代呼唤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答: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2由课程教材的踏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功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终身学习者。
6教师与幼儿之间除了基本的师生关系之外,还扮演着那些其他角色?
答:1幼儿老师是幼儿的养护者;2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3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辅导者;4幼儿教师是幼儿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5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研究者、诊断者和评价者。
7、简述动物区的创设要求。
答:1饲养可爱的、易于养活的各种小动物,以便于幼儿了解动物的种类和习性;2在成人的帮助下,让幼儿通过合作来饲养小动物,引导幼儿认真研究各类动物生活的条件、习性和生长特点等,做好观察记录;3注意饲养动物的卫生与安全;4动物房要注意采光。
8、简述当前师幼关系单向度的表现。答:1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2教师——“抛球者”,儿童——“接球者”3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4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
9、简述班级生活的特点。
答:1生活节律性;2保教教渗透性;3活动多样性;4内外互动性;5班级的组织性。
10、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有哪些功能?
答:1幼儿班级执行着幼儿生活共同体的功能;2幼儿班级执行着在幼儿中开展共同教育活动的功能;3幼儿班级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和价值观。
11、简述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
答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2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12、幼儿行为辅导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由近及远,循序渐进;2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3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之间的同步教育。
13、简述课程模式的含义及主要要素。
答: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训话方案或框架。主要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及课程评价。
14、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平等性;2目的性与计划性;3广泛性(生活性);4多样性。
15、幼儿学习有哪些特点?
答:1活动性;2直观性;3兴趣性;4主动性;5广泛性;6游戏性;7模仿性。
16、因人施教有何意义?
答:1享受适当的教育是每个儿童的权利;2因为施教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桥梁;3因人施教是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17、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答:1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切入;2从下面提出谈话的主题;3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沟通;4应尽可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向家长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有助于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和特点;5与家长一起制定观察研究孩子的具体计划,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资料。
18、搜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答: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查阅资料法。
三论述题
1、理论联系实际,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要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功能 的释放并不是无条件的随意行为,它必然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个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大家认为从0岁到65岁之间所有年龄段都有着开发智力的机遇,而非仅仅限于人生的早期阶段。2“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岁扫盲,3岁读书”。与学前期儿童应首先发展口语相违背。3“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破坏了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总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
2、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幼儿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1)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1幼儿生理、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知识。(2)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幼儿行为辅导能力;5与幼儿沟通的能力;6与家长沟通的能力;7独立思维和创造的能力;8适应新环境的能力;9反思能力。
3、举例说明,游戏活动中应如何因人施教。
要点:1启发幼儿自己提出游戏主题;2指导幼儿自己分配游戏角色;3指导幼儿自己组织游戏;4指导幼儿自己准备或自制游戏用的玩具和材料;5指导幼儿自己评价游戏。
4、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进行集体教学活动?
要点:1班级管理策略;2尊重幼儿的兴趣;3注重个体差异;4打破讲台——课桌模式。.6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重点
1.学前教育的方法(根据案例分析是哪种方法,基本含义)
①直观形象法(区分其中的具体的几种方法,尤其是演示、示范、范例,比如说学习雷锋是范例法还有观察法,参观法,欣赏法):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方法。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使幼儿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深刻的表象,便于理解和记忆;集中幼儿注意力,引起幼儿兴趣,巩固所学习的知识。
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或幼儿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跟着说或做)
范例法: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举例、树典型)演示法: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通常在讲解、谈话时使用。②游戏化方法
③语言法(故事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④环境体验法 ⑤发泄法 ⑥表扬鼓励法
⑦批评惩罚法
注意事项(1)要使惩罚具有教育意义(2)做到“三要” :及时;正确、公正;时间短(3)其基础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要注意儿童受罚后的情绪(5)要依靠集体对儿童的帮助和支持(6)要考虑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7)要和其他方法相结合(8)不要轻易惩罚儿童 类型(学会分辨)1)生理性惩罚
2)社会性(心理)惩罚: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愿望,从而达到促进其“自省”和明辨是非的目的 自然后果惩罚(打破玻璃体验冷)
剥夺性惩罚(权利剥夺、情感剥夺、物质剥夺等)2.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类:
①从一日活动角度来看,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判断一日生活的内容: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②从组织形式来看,分为集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 ③从不同学科或领域来看,分五大领域 3.选择主题的依据
1.这个主题幼儿会喜欢吗?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吗?
2.它蕴涵着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它可能有助于达成哪些教育目标?
3.它能够涵盖哪些教育内容?可能引起哪些方面的学习?可以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学习经验?
4.它的可行性如何?主题所需的材料容易获得吗?是否容易转化成让幼儿直接参与的具体活动?
5.它与其他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有关的经验进行 衔接与连贯?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选择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
(三)制定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
(四)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准备教具和学具
(五)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呈现(教案)1.班级、活动名称 2.活动日期 3.设计意图 4.活动目标 5.活动准备 6.活动过程 7.活动延伸
6.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7.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8.环境设备的配置原则(P95)实用和经济
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 全面和多样 动态性和参与性 可持续发展性
9.操作性墙面环境创设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参与创设的过程,用自己的作品、语言和发现来丰富墙面环境时,其认知水平更高。
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
10.幼儿园户内、户外环境创设普遍存在的问题。11.教师如何做好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工作?
①进行家访,了解儿童生活环境发展状况,初步接触幼儿建立感情,了解所在托儿所或其他机构教养情况
②召开家长会,去得家长配合
③参观幼儿园,让幼儿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参加半日的活动 ④创设相近的生活环境
12.大班入学教育的内容:①培养入学意思和情感,激发动机②发展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责任感③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④培养生活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