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3: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常海梅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主题单元”这个词也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领域,“主题单元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老师们的重视。由刘宪华、于永正等人发起的“主题单元”教学也逐渐渗透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单元主题教学的概念和课型:

单元主题教学是依据单元教材或单元主题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教学活动。课型有七种:

(1)单元导读课——是一个单元的整体感知课,一般要达到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等。

(2)写字指导课一般设在低年级,每单元安排2-3课时,完成规范书写笔画,领悟其特点与规律,正确识字和写字的目标;同时培养正确的“双姿”(坐姿、写字姿势)。中、高年级的写字指导一般穿插在单元预习课中,因为中、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只要提醒注意就可以了。写字指导课分“四步”进行教学设计:一步,学习笔画。整合单元所要学习的笔画,并指导正确书写。二步,观察生字,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寻找所学习生字中笔画的共同点。老师一边范写,一边说明书写要求,用红色笔书写关键笔画。三步,练笔与展示。老师说笔顺领写一个生字,学生在作业上书写三至五个,写完后小组互评,选择优秀作品

进行展示。四步,课堂小结。用3-4分钟总结本课写字内容,评价学生写字情况。

(3)以文代文课——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学习。

(4)单元增量课——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的增量阅读。

(5)读写联动课——由单元中的每一课、或单元习作训练出发的读写结合。

实践活动课——贯穿于单元学习始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6)读书交流课——围绕共读书目或者自选书目开展的师生、亲子、家校读书交流。

(7)习作指导课是单元“语文主题学习”中所学主题的综合运用的课堂指导,一般安排1-2个课时;对学生而言,习作是单元主题的学以致用。所以,在习作指导中,老师要根据单元整合“主题”,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指导与训练。一般我是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如比喻句,拟人句,总分总等,引出写作要求,接着从选材方面指导其进行片段训练与评价,鼓励其大胆习作,也可以顺势播放

一、两篇精彩范文,让学困生模仿。

教学中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主题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二、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

教学中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主题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三、教学实践: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就是每个单元基本都围绕一个主题。在教学中我没有打破教材中单元的编排,而是根据单元内容归纳教学主题,据此安排一课时的单元起始课,两到三课时的重点关注课,两课时的拓展阅读,练习指导课和习作指导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一周半时间就能够完成。如我设计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教学教案如下:

(一)、整体概述,走进单元

1.本单元由哪些内容组成呢?谁来说一说?

2.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进行单元概述: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二)、清晰目标,整体感知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首先我们要掌握生字新词,读好课文,背诵三首古诗,复述《梅花魂》《桂花雨》。其次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学习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怎样联系课文内容解决课后练习。第三,我们还要关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等等。

(三)、检查预习,巩固字词

1.出示本单元重要生字词,引导学生关注读音。(指名学生提醒: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2.引导学生关注字形:请同学提醒点红字的字形和其他重要生字的字形提醒。

3.关注关键词语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四)、形式多样,朗读展示

1.课文朗读展示:通过课前朗读,同学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了呢?下面我们进行课文朗读展示。

2.师生配合完成课文朗读:(1)《泊船瓜洲》教师朗读;(2)《秋思》指名读;(3)《长相思》师生互动读;(4)《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分小组读。

(五)、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预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呢?谁来交流交流?(1)学生交流疑问。(2)解决能够解决的疑问。(3)课后思考没有解决的疑问。

在单元起始课结束后,我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积累,相机渗透在每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如结合课堂教学每天交替检查。开展的“词语之星”“积累之星”“成语之星”“书写之星”等单项评比,进一步提高单元主题教学作用。

四、教学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课文进行了重组与整合,课堂容量大大增加,感觉课堂效率提高不少。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教师实际操作中,过于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升,导致课堂容量太大,造成了优等生独霸课堂的情况,一般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和消化并不像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那么“精彩”。为了解决问题,我又上网查阅吧,深入实践,终于领悟到:

1、单元整体预习决定单元导读课的内容侧重点

美国幽默作家富兰克林说过,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这样获得的:在寻找某个资料时意外的发现了另外的资料。单元整体预习,让学生先入为主,第一时间占有阅读材料,为课堂交流与对话做铺垫;生字词等简单问题得以在自学阶段解决,减少课堂学习任务,为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腾下大量的时间。但在单元整体预习中,因学段的不同,单元整体预习承载的内容就不同,就低中高三个学段来说,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逐渐增多,预习的质量也逐步提升。根据预习的程度和学段的特点,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即单元整体感知的导读课所承载的任务也就有所不同。低年级识字写字的分量会重些,中年级识字写字和句段篇章分量兼顾,到了高年级,识字写字的分量减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条理的分析、题材体裁的比较,写法的不同等的体会分量则明显增加。

2、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问题应顺应学情,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探究,追求课堂环节简洁,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其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与发展。这毋庸置疑,但首先要纠正的一个误解是认为核心问题即每节课只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教学,不管这个问题多么艰涩难懂,不管这个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解决。而核心问题的提出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启发性和鼓励性使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就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有效学习。

(2)深刻性和综合性。核心问题决不是孩子不假思考的回答,它需要静心地读书,深度地思考。同时它不是一条笔直的大路,让孩子一眼就能看见对面的精彩,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是柳暗花又一村的惊喜,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充实和富足。

(3)顺应学情遵循规律。核心问题的提出决不能教条主义,而应该以生为本,顺应学情,并且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以生为本,即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是否

能自主解决,这个老师一定要考虑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即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体现语言学习和运用,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筛选出适合学生的科学的核心问题。

单元整体教学涵盖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我们向传统课堂挑战,用开阔的视野,用大语文的教学观念,用大刀阔斧般的改革实践,去追求新的教育生活。在其中,让我们每个教师获得新生,让每个孩子都尽情拥抱语文,享受魅力语文!

路,在脚下,延向前方。我们向彼岸迈步前行,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努力实现语文原本教育,就让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思考,一起走未来的路吧!

第二篇: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按“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排的一个新取向。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单元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教科书封闭、零散和乏味的结构体系,对学生的参与很有吸引力。这种设计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主题教学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策略,更多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既注意同一主题下各部分内容的相互支持,也要注意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现实生活,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那如何进行单元主题导读,实现“教为不教”的目的。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功不成功,开头五分钟。”所以说成功的导入对整堂课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教学目标,要实现强化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缅怀革命志士”这一主题,组织了追忆革命先辈感人事迹的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的人物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对革命的忠诚,对革命的坚贞不屈,对人民的忠诚都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上。在教学时,我先播放了几个革命战士英勇搏斗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激烈战争场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边听革命歌曲《五月的鲜花》边观看视频,切身感受当时战争的激烈,革命志士的奋不顾身。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说出自己知道的革命英雄的名字,我接着以饱蘸感情的话语进行导入:“是啊,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近革命志士,感受他们的伟大。请同学们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语,看看本单元是围绕怎样的专题来安排文章的。”学生很快大声说:“缅怀革命志士”。“好,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革命先辈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的。这样一放(放视频)一导,课堂气氛陡转炽热,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并且他们已明确了本组文章的学习任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我已收获了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目录,看看精读课文有哪些?略读课文有哪些?接着快速默读(浏览)课文,自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革命志士的优秀品质,最后全班交流默读课文的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概括文章内容能力的培养,更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本组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将课文与课文之间的整合打下了基础,遵循了“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性、整合性。

三、围绕主题,形成体系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编排,单元内各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展示。“单元活动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线,单元活动主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实际情况,达到单元训练重点的目的。我想“单元主题”就像高高矗立的金字塔,单元内的每篇课文就是托起金字塔的一块块基石。只有对这些“基石”进行系统化的累砌,地面上才有可能出现金碧辉煌的“金字塔”;若“基石”东一块西一块,何来“金字塔”的耸峙云天?所以说,我们只有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才吻合新课程语文读本的编辑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凸现和实现单元主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功能,才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能主动积极的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积累。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通过认真阅读感悟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而训练的重点是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描写表现革命先辈对革命的忠诚、坚贞不屈,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我根据这一单元的编排目的及训练重点,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

(一)感悟革命豪情,学会品析人物。

《十六年前的回忆》既要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学会品析人物是自主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会和感受人物高贵品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时,基于学生对李大钊不是很了解的原因,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及李大钊被捕时革命形式的资料,拉近学生与李大钊及当时背景的距离,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教学时,我破题导入,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得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进一步问学生“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以此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态的句段引导学生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此时,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画出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简单写下自己的感悟。例如句子“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进行深入体会,想象李大钊当时的表情及心情,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在有所领悟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李大钊面对敌人的临危不惧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让学生通过对本课地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学会品析人物的基本方法。总之,教学时,避免过早地主观设定重点句段,造成学生对课文片面的理解,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二)巧用读书方法,感受人物品质。

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品析人物能力的基础上,试着独立阅读,独立品析人物,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激发崇敬、缅怀革命先辈的思想感情。《灯光》《一夜的工作》两课的教学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体现人物高贵品质的语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不惜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人格。总而言之,就是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三)巧设辩论,树立人生理想。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首先提出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也就是人生的价值,借此话题我跟学生说“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以“我的理想”为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革命志士的无私奉献,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为自己有价值的人生努力的意识。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细讲)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资源,有两大核心组成:一是课堂文本资源,二是课外文本资源。课堂文本资源是有限的、单一的,用叶老的话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那如何进行课外拓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文本主题对学生的心灵冲撞力呢?

(一)围绕主题,课前指导阅读。

有些课文所讲述的事情,与我们尤其是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难以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学习新课文前我根据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资料补充,在师生搜集的资料助读下,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时还引进报刊杂志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同学们可先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来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看有关李大钊的影视作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二)围绕主题,课后指导阅读。

为了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效阅读交流《经典阅读》的三篇文章,进行巩固阅读,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课后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革命英雄的书籍,进一步感受革命英雄的高贵品质,并掌握作者的这一写作方法。

还有些课文节选自长篇作品中的片断,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来原著读一读,这样,既可以扩展知识面,同时又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完《鲁宾孙漂流记》后,向同学们推荐《鲁宾孙漂流记》来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围绕主题,读写结合。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写分离,既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有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教师不仅要整体把握单篇文章内容的特点,还应找准读写结合点,读的重点应该成为写的重点,也就是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生活化解读和对作者思想、人格的深入认识、评析的写作,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感悟能力。

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教学时,我把“口语交际·习作六”、“回顾·拓展六”、“课外书屋”的教学内容交叉、融合,我先让学生先阅读“口语交际”的三则小故事及“课外书屋”的漫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三则小故事和这组漫画的看法。接着,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故事,给小组内的同学讲讲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回顾拓展六》中“交流平台”,细细体会文章写作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并请学生试着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样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人物进行赏析,到学生独立品味语言赏析人物,再到把从中学到的有关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地达到教学目标。

我们已经走过了新课程改革的几个春天,让我们继续踏着这春天的脚步,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会给我们莱城区教育的发展插上理想的翅膀,成就我们的学生,成就我们的老师,成就我们的学校,成就莱城教育的明天!

第三篇: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背景:

在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实验中,以“专题”组织单元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新取向,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简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单元复习课”就是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科书设计的演变以及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要求教师突破以篇为单位进行备课、教学的局限,进行单元教学的全盘考虑与整体设计。

创意思路:

1、语文单元复习的实施前提:

语文单元复习课注重单元教学的通盘考虑与整体设计。但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发现领悟,不能仅仅站在在单元教学的高度,而要站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学、整个年级段教学、整个学期教学的高度。也就是说,实施“语文单元复习课”,需要教师从多个层面来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仅要把握单元目标,还要认真解读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比较课程总目标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分解在各个学段当中的,把握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的呈现,把握学期目标在各组教材中的达成度。

2、语文单元复习课的实施要点:

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复习课”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实践基础上,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对复习课的研究,笔者设计了以下实施模式,以加强“单元复习课”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进口 导入——激趣、导思——走近文本

感悟——入情、悟理——走进文本

总结——拓展、运用——走出文本 出口

在以上的“单元复习课”实施模式中,把书本看作学生的知识“殿堂”或“迷宫”。教师在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亲历学习过程的同时,要让“学会进得去、出得来”,而不是走进学习的“死胡同”,学生既尊重文本,又超越文本,走出文本,走出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刃有余,畅游自如。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小语五(下)第七组课文为例,谈谈对“单元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本组课文围绕“人物描写”这一专题,安排了《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刷子李》、《金钱的魔力》这几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是品味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个作家的写作特色。三是在习作中学会运用。

实施程序 ——以人教版小语五(下)第七组课文为例

一、导入——走近文本

1、激趣——回顾课文

这学期,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徇私情的老书记,舍己救人的老班长,这些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结识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是谁?读读四组词语,你分别想到了谁?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仰面朝天

——小嘎子 一声不倒一声

伸出两个手指头

喉咙

——严监生 彩绣辉煌

体格风骚

放诞无礼

——王熙凤 毫无光彩

自言自语

凝结

——老板托德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单元复习课,强调学习中的经验穿透,教师以“读词语猜人物”的方式唤起学生亲身体验,来铺垫整组课文的底色。)

2、导思——感受形象

读了这些词语,我们会想到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谁能用成语来概括这四位人物的形象。

小嘎子:争强好胜、顽皮机敏 严监生:爱财如命、视财如命

王熙凤::阿谀奉承、口齿伶俐、泼辣张狂、盛气凌人 老板托德: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设计意图:通过用成语的形式概括人物特点,彰显人物个性,凸显人物品质,从而引出主题走近文本。)

3、成语积累——开放形象

以上成语都是描写人物形象特征的,除了这些之外,根据你课外的积累,你还知道那些成语也是描写人物特征的?

褒义:阳奉阴违

尖酸刻薄

横行霸道

斤斤计较 刁滑奸诈

自高自大 贬义:刚正不阿、光明磊落

虚怀若谷

先人后己

宽宏大度

平易近人

(设计意图:将课堂与学生的已有认知紧密结合,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的开放,形成大语文的教育观,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感悟——走进文本

1、入情——人物感言、提炼形象 我们通过成语的罗列已经了解了作家笔下这几个人物的特征,此时,难

道你不想对其中一个人物说些什么吗?

我想对(严监生)说:(你真是爱财如命的守财奴,临死前还不忘钱,真可怜!)我想对()说:、、、、、、(设计意图:“形象大于思想”,文学作品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这种形象不应是条分缕析,而应注重于整体的把握。“感”而“悟”之,合“感”而“悟”,实现由“文”而“心”的转变,使个性化语言连同个性化事物立体而又丰盈地占据学生心中。)

2、悟理——抓住细节,分析形象

*通过刚才的人物感言,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这些人物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下面,就让我们回过头读读课文中的这些重点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人物刻画得如此有血有肉?

1、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视儿一站,公鸡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跘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动作描写、争强好胜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动作描写,伸出两个手指头,一个守财奴的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

3、王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语言描写

阿谀奉承

口齿伶俐

巧舌如簧

4、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神态描写

抓住笑

体现见钱眼开

师:同学们,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都属于细节描写中的直接描写,我们经常在运用,在这里老师想特别强调的是另一种描写方式那就是间接描写,非常重要,它往往能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环境描写,突出情况紧急,彰显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语文教师应该尚简,追求简约之美。要想把语文教得简单而有实效,首先要好好钻研教材,把一本书、一篇课文读薄。语文单元复习课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体悟最精妙的语言,体悟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以求达到教学的简单化、艺术化、精良化与高效化。)

三、总结——走出文本

1、拓展——出示《背影》选段,学法迁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读读《背影》选段,说说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你的心?(2)、从这些细节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进行板书:

动作描写 :父爱在“艰难中”升华 语言描写 :父爱如母爱般温柔

——父爱在细节中彰显 神态描写 :“轻松”一词纯属矛盾

矛盾中流露父爱的真挚(3)、出示儿歌,进行总结

人如其面各不同,细节描写最关键。抓外貌、抓动作,语言妙,神态巧。心理活动不可少,环境描写也需要。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要让学生尊重文本,更要引领他们超越文本,从课内走向课外。本组课文,让学生读懂课文本身的同时,更要拓展延伸到“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从中有所发现和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达成的目标。)

2、运用——人物描写,塑造形象

选择成语“垂头丧气”,学生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言的规律,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人们常说:正确理解是充分运用的前提。其实,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运用何尝不是促进理解的妙方呢?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

3、学法总结——明确目标、融会贯通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按照四步骤进行学习:(全体朗读)回顾课文

——

人物感言

——

抓住细节——

人物描写、感受形象

提炼形象

分析形象

塑造形象(设计意图:语文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便是零散的。感性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教师通过整理本单元复习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复习目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是学生获得整体性的认识,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通过本环节的指导,旨在提高学习方法(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学习、阅读的真实需求,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溪水长流”的方法与策略引导。)

效果评析:

1、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以主题组织单元”的特点,避免“篇”与“组”脱节的弊端。

“语文单元复习课”教师以整组审视的视角,立足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接性,做到瞻前顾后,整体设计教学流程,充分发挥教材编写优势。教师通过对本组教材的合理调整、充足、有效整合课外资源进行教学,避免传统教学中“篇”与“组”的严重脱节弊端。

2、能有效改变语文教学中“繁、碎、少、慢”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当我们冷静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经常会发现一线教师教的是新教材,但在教学方法上还是采用“分析法”、“问答式“,将课文讲解的支离破碎,对一些内容的理解和缺乏整体意识,很难从语文能力发展的高度进行审视。在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篇的教学,忽略了篇与篇的联系,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组块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语文单元复习课,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教材编写的优势,进行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和能力迁移的训练,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3、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语文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人类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的语言的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成年累月再无限量地加大后,产生新的语言合金,发生质的变化,才能“奔涌而出”。语文复习课,着眼于同一题材,接受人文滋养;或着力于同一题材、同一表达方式,习得表达方法。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同一专题的一组课文的教学中““举三”再“反一”。

4、能缩短教学课时,让课外阅读积淀课堂,真正落实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公式。但是新课程改革至今,不少教师还停留在教同一本语文教材上,有时感觉一本语文书还教不完。通过语文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可以突出重点,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组带一本,有效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这样才能省出语文课时,用课堂内的语文课时组织课外阅读,达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问题与思考:

1.语文单元复习课慎防模式化 实施语文单元复习课,要防止模式化。一旦模式化,就花流于形式,缺少思维的含量,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之间差距谨防拉大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习惯、兴趣等方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语文单元复习课留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客观上为学生之间差距的拉大提供了可能。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警惕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家庭实际,在课堂与课外对学困生提供帮助,确保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语文能力的提升。

1、教师的把握教材能力有待于提高

语文单元复习课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层把握与整组教材内容的纵、横向联系,教师不仅要随时根据学生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而且因为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开放,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乃至整册教材心中一盘棋,才能驾轻就熟,融会贯通。这就对教师把握整体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实中,我们有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于单打一的单篇课文教学,所以语文单元复习可的有效实施不仅仅是提炼了复习课的模式就能实现了,更要注重教师整体把握教材能力的提高,而这项基础性的工作落实需要依托教研部门的教材培训以及教研组层面的集体备课的途径来实现。

2、学习方法(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有待于加强

语文单元复习课给了学生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基本的学习方法与阅读策略的掌握。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的文本理解、感悟到的结果顺着既定的路线传授给学生,忽视了自己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过程与方法,更糟糕的是这既定的路线又往往违背了真实的阅读过程与方法。实施语文单元复习课需要教师提高学习方法(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学习、阅读的真实需求,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溪水长流”的方法与策略引导。

总之,语文单元复习课以改变教师解读教材的思维习惯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教材真正成为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是一种省时高效的课堂尝试。且思且行,且行且思,语文单元复习课需要我们一路研究一路收获。

第四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桃花中小学:郭翔

【摘要】随着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断深入,单位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受到更多老师的重视和青睐,那么,什么是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它分为哪些部分,对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又哪些优势和特点都是本文所探究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流程 实施 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大都还是以“篇”为单位,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宏观的位置上来预设一节课的学习重点,以至于“篇”和“组”严重脱节。其次,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没有关注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室零星的,杂乱的。第三,“因学定教”成了一个虚的架子,因为很少看到老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因为很多老师的课堂千篇一律,所有环节都走一遍,学生懂了的还在喋喋不休,学生不懂的却一笔带过。第四,语文教学中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据统计,一节常态课所有学生说的话不到教师说的话的五分之一,就连学生感情朗读,质疑思考,交流探索的时间也被剥夺了。如此一来,学生就很难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的素养也只能停留在初级的阶段。鉴于此,教师的从整体入手,全面推进非常关键,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母语的初始阶段,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立,识字写字、说话写话,朗读默读,以及穿插在这些活动中的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在这种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应运而出,下面就来谈谈自己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集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单元语文教学的三个特点: 1.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设计和操作上突出强调的特点是“整体”二字,即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也就是说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2.单元教学具有连贯性。单元教学的连贯性首先表现在单元之间的衔接上,单元训练项目间必然存在关联照应。因此,着手进行单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与前后单元的衔接,使前一单元成为后一单元的铺垫,后一单元成为前一单元的巩固与提高。如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专题,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也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六年级上册第四组安排了“保护地球”专题,让学生感受环保的重要及他人为环保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因此,单元教学不是把单元教学目标视为终级目标,也不能期望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完成某一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单元教学的连贯性还表现在单元内部结构上。在同一个单元之内,不同的课文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它们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第三册第四组选取的有成语、寓言、童话故事,但它们都是为“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服务的。此外,单元教学的连贯性也表现在读写结合上,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运用、表达,后者离不开前者,抓前者是为更好地促进后者。因此,读写结合就是由读获得知识然后向写的技能迁移的过程。

3.单元教学具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提倡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活动中,这个“人”就是学生,即是说整个教育活动的终点或结局是为了使学生成人。“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4.单元教学具有动态性。动态因素主要是学生。单元教学系统应该促进学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能力的增长,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二是情感提升,学习活动从来不是冷漠无情的,但学习情感也不是自发产生的。面对一篇孤零零的课文,学生很难有什么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单篇文章的教学,通常只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如何引向对整个语文学习情感体验上有很大的局限,而单元教学却提供了可能。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

预习模块: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单元的学习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够划出不懂的地方。

理解内容模块:理解内容模块有两个任务:一是理解内容,二是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够复述、解释、重整文本,获得自己的体会。在理解了文章说了什么以后,还要能够体会到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表达模块:领悟表达模块也有两个任务:一是领悟表达,二是欣赏评价。领悟表达,就是在教师带领下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从体裁、表述方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探讨。欣赏评价,就是在领悟和接受的基础上,从读者的角度,对文章好的地方进行欣赏,对文章某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能够进行修改。本模块重点培养学生,伸展、评鉴和创意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接受的基础上又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教学中对人教版“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进行整合。先从教材的设计来看,结合“口语交际”的要求和“交流平台”的内容,设计口语交际的话题。从口语交际向习作进行自然过渡。口语交际的内容往往与习作的内容紧密相连。口语交际的过程往往也是习作指导的过程。

整本书阅读讨论模块:整本书的选择要和教科书中的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有的是主题的相似,有的是体裁的相似,有的是内容的相似,从这些相似点入手寻求结合点,然后确定应该读哪本书。选好书以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

语文实践活动模块:“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实践”有区别。“语文实践”是指学生听说读写等一切与语文能力有关的实践,在前面任何一个模块中,学生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并且是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发展、提高。“语文实践活动”,是以某种语文实践为主所组织的活动,活动因素多,参与程度高,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一二年级由教师带领检测,三至六年级先由学生自己复习检测。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重新回答一些问题,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自我检测完毕,教师再用适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个检测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同的年级使用的方法不同,三年级开始的时候,即使是自测的部分,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让学生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慢慢地,教师的作用就要淡化,到六年级的时候,就以学生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和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

1、单元整体教学要建立单元整体备课基础上

单元整体教学源于整体备课,只有在整体备课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进行整体教学。在坚持以往的“自备——集体备——复备”的基础上,单元整体教学对各个环节有的更多的明确的内容和要求。

自备阶段:

备教材——通读教材,目标了然于心。

备要点——生字写法、课后题、中心、、语言文字训练点、写法、句意、该进行哪些习作练笔、综合实践活动如何组织实施。

备学生——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应当充分了解。

备流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中心议题是什么?巩固拓展什么?板书如何? 集体备课——教研组备课

教研组备课以“因学定教”的理念作支撑,按照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把单元分为具体的几个部分,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备课主题,采用一人主说,他人讨论补充的形式,内容主要有通知识点——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体裁、课后题、视角、写法。经过集体备课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复备。这样有深度的教研组活动,让老师思路开阔,思维深刻,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做了很好的保证。

2、单元整体预习决定单元导读课的内容侧重点

美国幽默作家 富兰克林说过,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这样获得的:在寻找某个资料时意外的发现了另外的资料。单元整体预习,让学生先入为主,第一时间占有阅读材料,为课堂交流与对话做铺垫;生字词等简单问题得以在自学阶段解决,减少课堂学习任务,为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腾下大量的时间。

但在单元整体预习中,因学段的不同,单元整体预习承载的内容就不同,就低中高三个学段来说,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逐渐增多,预习的质量也逐步提升。根据预习的程度和学段的特点,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即单元整体感知的导读课所承载的任务也就有所不同。低年级识字写字的分量会重些,中年级识字写字和句段篇章分量兼顾,到了高年级,识字写字的分量减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条理的分析、题材体裁的比较,写法的不同等的体会分量则明显增加。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学生们的单元整体预习: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以及句子;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后习题质疑问难。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在自主预习阶段,就基本理解掌握生字新词,课文已经能读正确。并且在尝试进行概括段落大意和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训练。这样在单元导读课上,教师可以用检查预习的方式,对生字新词中的重难点进行点拨即可。

3、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问题应顺应学情利于自主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探究,追求课堂环节简洁,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其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与发展。这毋庸置疑,但首先要纠正的一个误解是认为核心问题即每节课只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教学,不管这个问题多么艰涩难懂,不管这个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解决。

核心问题的提出要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启发和鼓励性。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就有主动探究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有效学习中,如丰子恺的《白鹅》一课,老师出示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启发学生,丰子恺先生是否喜欢这只白鹅,如果喜欢为什么要用“高傲”一词来形容呢?继而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出“明贬”的句子,探讨“实褒”的内涵。

二是深刻性和综合性。核心问题决不是孩子不假思考的回答,它需要静心地读书,深度地思考。同时它不是一条笔直的大路,让孩子一眼就能看见对面的精彩,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是柳暗花又一村的惊喜,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充实和富足。同样拿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因为本单元的文章都是作者笔下的小动物,尤其是《白鹅》和《白公鹅》两课,是不同作者笔下相同的动物,所以在教学中把这两课放在一起学习,让学生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发现不同作者的表达特点并且可以解决本单元的重点之一——让学生了解课文时怎样写出白鹅、白公鹅的特点的。

4、单元整体教学聚焦语言训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作文工具性的母语课程,它承载着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任务,那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言文字,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学会清晰条理表达等。叶圣陶也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学习语言的“例子”,睁大敏锐的语言双眼,让学生有效进行语言实践,最终获得语言技能和语文素养。高效的单元整体教学,不再有教师的低效行为,代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训练的聚焦。

那么如何进行语言训练?再次以“作者笔下的动物”这个专题为例。在学习《白鹅》一课的“明贬实褒”写法之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给学生出示以下的描写动物的片段:

我家的小狗可真是只十分不讲卫生的小狗,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它总喜欢跳到我的床上,有时(),有时(),要不(),可我一点儿也不烦它。

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很灵活地运用“明贬实褒”的写法进行对小动物的描写。

单元整体教学归根到底就是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体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体教学涵盖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我们向传统课堂开战,向旧我告别,用开阔的视野,用大语文的教学观念,用大刀阔斧般的改革实践,去追求新的教育生活。在其中,让我们每个教师获得新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策略》

李怀源

第五篇: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一)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窦桂梅

摘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一、研究的缘起

从教近30年,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再到学校校长,我始终没有离开课堂,紧跟时代脚步,开展研究与实践,发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

新课改前,部分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人文精神培养;新课改后,部分教师以尊重学生的名义放弃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很难让学生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要么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要么上成训练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

(二)教学内容支离破碎,难以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单篇课文篇幅短小,不能给学生足够的语言材料和思维空间;篇与篇之间缺乏联系,学生不能从比较中发现语言规律,学习的内容、获得的体验呈碎片化;教师一课一课地教,甚至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窄化为学习教材本身,无法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

面对语文教学丰富的内容,教师很难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从满堂讲到满堂问,再到满堂论,始终不能跳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教学方式单调。为了应对考试,学生要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训练,学习负担过重。

宏观上说,这些问题事关学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代表了语文教学某些积重难返的核心问题,是课改的“硬骨头”。微观上说,这些问题又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关“语文立人”理念的实现。笔者专注小学语文实践研究近30年,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资源、评价等方面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改革尝试,后逐步发展完善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思想和实践体系。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以语文立人为导向,探索怎样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完整人格。

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论构想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核心概念

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语言学习规律、优秀文化传统等确定的核心语词;是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生发语文教育意义的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是语文教学所传承、创生、发展、传递的核心价值观。主题的表现形式通常是语词。

有些主题侧重指向语言学习规律:包括如何进行语言的积累、理解、运用等方法,如,执教图画书《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突出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有些侧重指向思维品质:包括分析概括、对比思辨、想象创造等,如,执教《皇帝的新装》创生的“回到事情本身”主题,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生成意义,提高思辨能力。还有些侧重指向学生精神品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敢、自强、谦卑、博爱、尊重、感恩、互助、责任等个体成长价值观,如,执教《珍珠鸟》中烘托的“信赖”,《三打白骨精》中体现的“向善”。

主题选择的根本原则是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最初主题选择是静态的,即提取文本蕴含的关键词句作为主题。随着执教经验日渐纯熟,主题的选择发展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学生在与文本、同伴、教师以及自我的对话中,自主选择、建构主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权。主题选择还要遵循阶段性、开放性的原则。不同维度的主题,伴随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断内化、深化、发展变化,搭建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沟通的桥梁,潜移默化地配合、呼应学生思维发展与生命成长的重要节点和节奏,烙印成他们独特的文化“胎记”。

(二)理念与实施原则

语文教育在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主要基于以下理念:

语文立人。聚焦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挖掘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语文内容,在与主题的交融中形成学生成长的内核,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整合思维。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实现课堂的整体构建。

儿童立场。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主题由儿童生成,儿童质疑贯穿课堂,儿童反馈作为实践检验标准。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张扬个性,激发创造力,提高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主题教学指向儿童语文素养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升,实施主题教学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实现双基,但又不拘泥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传授。课堂教学既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得到培养。

主题教学内涵,契合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领,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体系。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二)一、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阶段(1994.9—2000.8)

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不同。后者有严密的学科和教学逻辑体系,但语文教学内容多,内涵深厚,但缺乏系统性,碎片化现象严重。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更是摸不到门路,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通过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六年“语文教学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课堂实践,与学生一起创生了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冲破教科书内容的束缚,率先提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抓手,一个样本。我们要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教学内容。没有一本教材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审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教育社会学者认为课堂是浓缩的社会,是展望社会的一扇窗。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的空间束缚,教师要勇于带领学生“走出去”,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加工处理教材。对于语文学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自选课程资源尤为重要。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增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但是教学相长,学生与教师是教学中一对不可分离的矛盾体。如果不了解学生,教学无从下手。教师要蹲下身子,把儿童当作学习成长中的伙伴,与儿童一起去探求语文学习奥妙。

以“三个超越”使“语文教学着眼于人的发展”,这样的实践理念在当时是超前的。“三个超越”也为世纪末语文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借鉴。然而“超越”不能没有边界,“超越”需要整体布局,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结构化、序列化。由此,主题教学的雏形呼之欲出。

(二)形成阶段(2000.9—2007.8)

2000年,又新带一年级,跟随课改脚步,结合课标,借鉴西方课程统整理论,尝试将教材中单篇课文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以主题加以统整,通过一系列课例研究,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

2001-2003年,执教《朋友》《再见了,亲人》,分别以“友情”“伟大的友谊”为主题,一篇带多篇,牵主题一发,带动听说读写全身。在“窦桂梅专业成长思想”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主题教学“,《人民教育》专题报道。著名语文教育家霍懋征现场听课并高度评价:主题教学是一种创新模式,让教学内容集约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2004-2005年,继续以课例推动。从文本中提取主题,以主题优化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从中提取“好好儿活”,群文共读《我与地坛》《合欢树》等,引发学生对“珍惜生命”的深思,促进精神发展。而后加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如《游园不值》由“不值”,对比《雪夜访戴不遇》的“不遇”,体味“不遇中有遇”的主题。

2006-2007年开始实践不同文体的课例。经典诵读,如《村居》在古典诗词的吟诵涵咏中体味“居安思危”主题,带动相同主题诗词诵读;整本书阅读,如由《三打白骨精》导读《西游记》,《丑小鸭》导读《安徒生童话》等。把阅读课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

又一个六年多的实践研究,主题内涵逐渐丰富,形成了“情感·思辨”为主线,“体验·生成”为特征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模型。主题教学因其独特的主题内涵,已经从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一种教学思想。

(三)深化阶段(2007.9—至今)

如何让思想烛照现实,更好提升儿童语文综合素养和核心价值观,我运用“主题·整合”思想,借鉴多种理论系统构建,完善教学体系。

依据课标,主题统领,将主题教学思想融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质量要求把控课堂教学。2003年,曾提炼出“三个一”的校本语文教学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经过前后十余年的努力,进一步细化完善“三个一”,出版了12册《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以下称《目标手册》)。《目标手册》是给教师的教学参考,但是课堂教学更要基于学生的立场去构建,努力尝试将《目标手册》转化为儿童的学习过程。仍然是延续用主题单元整合学习内容,学校用三年多时间出版《小学语文乐学手册》(以下称《乐学手册》),并将该手册作为载体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魅力》《牛郎织女》等课例探索,以儿童乐学、善学为导向的动态课堂,并完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随着主题教学思想的日益成熟,又利用主题教学中的整合思维,打破学科分立,实现学科有机融合。又一个六年多的实践研究,重建了课堂形态,形成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的问题。以主题整合,优化各学科学习内容、方法及路径,儿童在学科内、跨学科整合中,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创新。2013年执教多学科整合课《皇帝的新装》获得众多专家的肯定。由此,主题教学思想进一步辐射到学校课程的整体实施,推动学校课程整合,构建“1+X课程”育人模式。

主题教学的研究过程,以对儿童的研究贯穿始终,是我与学生、教师一道共同成长的过程,近30年40多节研究课,亲自执教,示范引领,始终站在课堂,用鲜活的课例表达我对于教育的思考,自己既是研究者,也成为被研究者。

三、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的阶段成果

(一)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 1.明确指向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主题教学的目标,指向语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在具体教学中,依据“三个一”质量目标,凭借12册《目标手册》细化到每一个年级。一手好汉字:正确、规范、美观;一副好口才:倾听、表达、应对;一篇好文章:这里包括两个层面,读懂一篇好文章(理解、统整、评鉴);能写一篇好文章(积累、观察、应用)。“三个一”努力实现低年段,基础牢;中年段,腰杆硬;高年段,起点高。

“三个一”中的“好”是指形成基本的、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在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文学、文章、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儿童在达成“三个一”质量目标的过程中,思维的、精神的元素也表现出来,即获得“一流好人格、一种好思维”。

2.重构语文课程内容

(1)以主题整合教材,确定精、略读篇目

根据主题内涵的深刻与丰富程度、语言文字的典范性程度、历经时间淘洗而得到的认可性程度,将教材中的课文分为精读文和略读文。精读文教学,要重点落实课文的文章、文学、文化内涵,以主题贯穿,课堂上学生与文本文字对话,与文字背后的思想交锋,在不断的破和立中,实现主题的意义创生。略读文,能粗知大意、了解主题、学会生字新词、突破重点难点即可,重点在于运用精读文获得的阅读方法,广泛积累,表达运用,丰富对于主题内涵的理解。精读是主体,举一反三,侧重习得方法。略读是补充,举三反一,侧重运用实践,速读与浏览方法等。

(2)主题统领,补充经典诵读内容及整本书阅读

回归基于经典阅读的人文教育,能够适应广义上的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时代需要、竞争需要、训练需要,是能够促进受教育者重新发现和思考“人”的内在含义的教育。主题教学倡导大量积累,选择古今经典诗词文赋,推荐必读选读书目,设置专门课时加以落实,并将其学习成效纳入分项测评。

内容选择一方面采用“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配合所使用的教材的主题单元,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联的诵读与阅读内容。同时,考虑儿童兴趣、需要,从丰富学生视野的角度,选择不同种类的经典内容。如推荐必读选读书目中,有民族文化及世界经典,涵盖人文社科、科普、儿童文学等方面。学生六年积累诗词文赋500篇,阅读整本书超250本。这些推荐的经典诵读与阅读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级推进,并配套研究了分级的评价方案。“窦桂梅推荐书目”在全国广为流传,成为广大学生、教师、家长借鉴的范例。

3.实施“长、短、微”课时设置 为推进精读、略读教学,落实整本书阅读和经典诵读,及语文创新与实践活动,使之利用在校时间完成,增质不增负,将原来40分钟一节课,调整为60、35、10分钟不等的长、短、微课时。

清晨入校后,学生可自主选择在图书馆参与阅读微课堂;早上晨诵10分钟,诵读经典的诗词文赋。

语文课分长短课时,60分钟大课时用来侧重落实精读文教学,或进行需要较长时间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35分钟的小课时用来侧重落实略读文教学。每周五第一节“主题阅读课”,采用导读、细读、分享等不同课型开展整本书阅读,每周五下午设“创新与实践”课,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如戏剧表演等。每天中午设10分钟的吟诵习字时间,伴随“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经典吟诵广播,学生提笔练字,传承中华文化。

4.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主题教学课堂评价主要通过四个维度进行,即:兴趣值(主题是否促进学习愿望)、方法值(是否从主题学习中得到启示并迁移)、容量值(是否由主题带动更丰富的学习)、意义值(主题是否促进语言、思维及精神发展)。

儿童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主要使用形成性(主题护照+分项测评)和总结性(综合测评)评价。“主题护照”以“言行得体、协商互让、自律自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尊重感恩”为系列主题,在护照中记录语文学习与实践过程。分项测评融在日常教学中,依据年级不同选择考查“演讲、朗读、背诵、写字、习作、课外阅读”等专项技能,从不同侧面全面落实学生语文能力的达成,积累“一生有用的语文”。综合测评,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即“运用知识的知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

四位一体的体系是主题教学的整体框架,具体到每个“主题”的单元学习,以及每一节语文课怎样实施,建构了动态流程。

1.单元教学——“主题·整合”

以“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一篇一篇教的僵化教学方式,以主题整合单元教学。

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首先概览整组文章,整体感悟主题;以精读一篇带动多篇略读,在比较阅读中体验主题;补充同主题的相关读物,丰富对主题的理解;围绕主题进行诗辞歌赋积累、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悟、践行主题。单元主题整合使学生将各个领域的学习统整到主题之下,使原本的单篇学习得到整合、篇与篇之间建立联系,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同时对主题有了多元建构。

2.课堂操作——“预学-共学-延学”

具体到单元中每节课的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预学-共学-延学”三个基本环节。预学:学生初步自学、整理收获、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以及对主题的预期,走进课堂。

共学:层层落实主题。注重“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将质疑整理成“主问题串”,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在解决质疑中逐步形成对文本的独立见解,初步“生成主题”。结合预期主题,以文本内容为支撑“体验与表达主题”。注重思辨,基于学生自主质疑、教师追问,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多侧面、多角度形成自己对于主题的独特见解,提升思维品质。最后“有效回应”,即对已有的体验与表达进行纠偏、引领、提升与延伸,促使其对主题深入理解,并产生学习的新期待。

延学:学生带着对主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渴望继续探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多条思考与提升的途径。

以上三环节,主题由儿童生成,儿童质疑贯穿课堂,将儿童反馈作为实践检验标准。学生理解主题的过程,也是学语习文、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为了理解与表达主题,必须深入文本、反复研读,进行丰富、深刻的思维活动,进而组织语言、梳理思路、合作交流、恰当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自然而然获得提高。三个环节看似简单,其中体现了儿童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语言的学习中发展思维、涵养精神,实现创生意义的语文学习。

(三)建立课程资源库

为了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物化各项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库。1.《目标手册》

《目标手册》按照“质量依据、质量目标、实施策略、质量评价、相关附件”五个方面,逐一回答“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每一个板块“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以什么为媒介教”的问题。使用者拿到《目标手册》可以按图索骥。凭借《目标手册》,语文学科的教学,构成了贯穿六个年级、三大板块的经纬交错的质量目标体系。

其中“实施策略”具体介绍了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阐明了如何落实“知识点”、如何教给方法、如何培养能力、如何养成习惯,凸显了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指导,体现了《目标手册》的核心价值——解决到达教学目标彼岸的“桥”和“船”的问题。凭借“实施策略”,即使是新任教师,也能够据此,轻松找到达成“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实施途径。特别是如果能够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全套《目标手册》,教师更是能够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培养路线图,据此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相关附件”部分提供了大量可供教师、家长、学生使用的课程资源,“一手好汉字”板块中提供了基础字词表、拓展字词表、课外词语表、识字小窍门、常用字字理、写字小故事、书法小讲堂。“一副好口才”板块提供了倾听素材、朗读素材、表述素材、应对素材。“一篇好文章”板块提供了名家名篇推荐、必读选读书目推荐、影视作品推荐、必背古诗词、必背儿童诗及现代诗、必背古文经典、文学小常识、趣味语文、读写结合联系、写作指导范本、学生作文范文。

教师通过对质量目标的清晰定位,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透彻,通过对实施策略的有效借鉴,教学设计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于是就可以努力呈现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好的课堂。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目标手册》是快速进入教师角色,保证教学质量的一条高速路。

学生有了《目标手册》,对每一个学期应该掌握多少字词,应该学会哪些阅读方法,应该掌握哪种写作技巧等,能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的过程变得主动、自如。《目标手册》中详细、清楚的拓展内容,为学生随时积累提供了可能。《目标手册》就像一幅语文教与学的地图,为主题教学的实践者提供教学实施的方向、策略。

2.《乐学手册》及其他 《目标手册》将课程标准清晰化后,如何操作这些目标呢?这些目标必须在课堂上落地开花。课堂必须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于是我们研制了《乐学手册》。

《乐学手册》由“乐学目标”、“乐学单”、“乐读单”、“专题训练”和“乐学评价”五大部分构成。通过“乐学目标”,同学们能够从一开始就清楚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并通过由每一课的“乐学单”和整本书推荐的“乐读单”进行有效学习,再通过“专题训练”和“乐学评价”,巩固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乐读单”整合了多个主要版本的教材,形成了乐学篇目(包括单篇经典文章和整本书)。同学们学语文不再是学一册课本,而是多种版本教材的整合体。配合每学期的必读和选读书目,编制读书报告单。在读书报告单的指引下,清华附小学生的六年里基本能读160多本书。

“乐学单”把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精读”课文通过“预学单”、“共学单”和“延学单”三个学习单达到精讲精学;“略读”课文则通过自主预学、乐学分享和拓展学习等几项重点活动,整体学习,突出重点。

《乐学手册》打通课前、课中、课后的通道,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方案,精讲精学,增效提质。同时,还研制出版“写字手册、作文教材(获市政府二等奖)”等,将《目标手册》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在全国小语界产生持续的影响,被专家学者和同行誉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流派之一。然而,主题教学源于实践、扎根一线,有许多待完善之处,需要日后深入探索。比如:怎样更好地运用主题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分阶段地建构和实现学生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怎样指导教师在实际运用主题教学思想和策略时,能更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甚至实现进一步的超越?

从“三个超越”(为生命奠基),到“主题教学”(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再到“课程整合”(立德树人)的发展历程——是我,一个语文教师从教近30年探索的历程,也是我今后提升的新起点。如果有人问,这些年你究竟要通过主题教学做什么?我想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

下载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摘 要】有效性学习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它完全尊崇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助于转变传统课堂各种弊病,但同时又出于自身灵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受应试 教育 与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腰站小铺子完小教研组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听、说、读、写等......

    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拓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省奉化市居敬小学 黄吉 如今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因为缺乏完整、系统的探究和实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生成性和发展性需要,学生对语文学科......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取代了过去课程的封闭性和预定性。在过去的一年的新课......

    低年级语文体验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语文体验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却较短;对具体可感的对象比较容易接受,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语文综合运用能......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蔡红山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谈一谈在......

    我的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我的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我的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淄博张店东方双语学校彭学武 思考之一:教材实施与课程实施有何不同? 多年来,语文教学就是落实一本教材。无论是苏教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