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建议:
(1)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关于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知识有哪些?例如,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然后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和古代手工业主要内容(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
(2)“田庄手工业”一目,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首先需要使学生明白“自然经济”的含义,然后结合教材中几个实例,理解庄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其处于辅助性地位,是副业。
(3)“工官”制度一目,主要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学生除了解官营手工业产生的原因、特点外,重点理解官营手工业存在哪些弊端。
(4)“织女的劳绩”一目,主要以朝代为序叙述了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与成就。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适当增加古诗词中的史料,如《诗经》、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等一些关于蚕桑生产和丝织业发展的史料情景,使学生认识蚕桑丝织技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5)“攻金之工”一目,主要讲述我国古代冶铜和冶铁技术的发展。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有关青铜器、冶炼厂、铁器等有关实物和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情景的再现;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冶铜技术、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内容,认识到铁农具的推广与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6)“夺得千峰翠色来”一目,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陶瓷业的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古代精美的陶器和瓷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参观景德镇或当地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及瓷窑建设史,撰写一篇考察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精品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与分析问题及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第二篇: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2课时)
高中必修二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与能力;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教学课时:2课时。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学建议:
(1)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关于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知识有哪些?例如,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然后从总体上让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和古代手工业主要内容(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
(2)“田庄手工业”一目,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首先需要使学生明白“自然经济”的含义,然后结合教材中几个实例,理解庄园手工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其处于辅助性地位,是副业。
(3)“工官”制度一目,主要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学生除了解官营手工业产生的原因、特点外,重点理解官营手工业存在哪些弊端。
(4)“织女的劳绩”一目,主要以朝代为序叙述了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与成就。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适当增加古诗词中的史料,如《诗经》、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等一些关于蚕桑生产和丝织业发展的史料情景,使学生认识蚕桑丝织技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5)“攻金之工”一目,主要讲述我国古代冶铜和冶铁技术的发展。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有关青铜器、冶炼厂、铁器等有关实物和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情景的再现;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冶铜技术、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内容,认识到铁农具的推广与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6)“夺得千峰翠色来”一目,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陶瓷业的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古代精美的陶器和瓷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参观景德镇或当地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及瓷窑建设史,撰写一篇考察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及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习惯。
第三篇: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必修2第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重点讲解】
简要分析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及其重大成果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古代手工业是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脱离农业,形成的独立生产部门。农业、手工业生产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中华文明在农业生产上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和原始农业一样,我国的原始手工业生产也是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的。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发展的物质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以冶金技术、制瓷业和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量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一、技术高超的冶金业
.冶铜技术:我国的青铜铸造主要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其中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2.冶铁与炼铁的技术
整体情况:中国使用铁器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战国时期农具逐步推广,到汉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冶铁与炼铁技术发展的主要史实:战国后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当时人们发明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西汉时期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原料,发明并推广了淬火技术和低温炼钢技术;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使我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魏晋南北朝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瓷器的发明和制瓷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烧制陶器,这是制瓷业的起源。商代工匠们在烧制陶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提高烧成的温度和施釉技术,烧制出了原始的瓷器。
东汉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出的是青瓷,后来又生产出了白瓷;唐朝时期,出现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非常著名,还出现了闻名于世界的唐三彩;两宋时期,我国的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名窑,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2.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和制瓷技艺
明清时期,著名的瓷器产地很多,其中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至精精美的瓷器,莫不长于景德镇”。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的表现有:镇上有许多专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的官窑,还有大量为满足百姓需要而生产的民窑;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开一代未有之奇”;明朝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其中的五彩瓷,色彩绚丽,图案装饰内容丰富,寓意吉祥的占多数,“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清朝时期,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古老的“丝绸之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约在四五千年以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进入兴旺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大增,促进了丝织业的迅速发展;隋唐时期,我国的丝织业水平更高,丝织品种类更多,对外销售也更广。在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汉唐丝织品出土。中国的丝织品,深受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塞里斯”,就是“丝国”的意思。
2.明清时期丝织业的鼎盛: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丝织业的鼎盛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形成了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两代在那里都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明朝中期以后,为市场生产的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苏州的民营丝织业集中在城东,“比屋皆工织作”,杭州的民营丝织业聚集在城东北,“机纾之声,比户相闻”;明代中后期,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萌芽在清朝前期还有一定的发展。
第二,丝织技术的高超:明清时期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专门织造精美的丝织品;丝织品种类繁多,“五色炫耀”,“皆极精巧”。
【难点分析】
简要分析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状态、地位及其突出特点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即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这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所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除了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中,既有众多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也有可与官营手工业相匹敌的大手工业,主要集中在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煮盐、矿冶等部门。家庭手工业则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的,它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业为主。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但这些产品主要供官府、贵族消费,不是商品。其突出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品的不计成本和奢侈性;制作工艺的高超性;行业之间的封闭性;劳动者的缺少积极性。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产品是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浅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特征及其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级形态。这种生产关系,在明中后期出现了。其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技术进步。主要行业;先是棉纺织业,后扩展到冶铁业、采矿业、煮盐业、采煤业等手工业领域。先是江南一带,后扩展至全国。
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即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即雇佣工人,机房即手工工场。地位:水平低,发展缓慢,整个明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居主导地位。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市民文学的产生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封建制度的阻碍和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统治的对立物,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其威势,千方百计的摧残它。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大批小生产者破产,不可能提供资本主义发展的市场和资金。科举制的实行和严酷的封建统治,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严禁人民进行海外贸易。明统治者还派出矿监、税使、处处进行掠夺、勒索。清政府则在全国各城镇和交通要道、设卡征税。明政府还实行岁办和采办制度来盘剥商人。在此情况下,从事工商业要承担风险和忍受大的盘剥。工商业者虽富有,但没有政治地位。因此,不少工商业者在致富后,不是将钱财用于扩大投资,而是置办田地,开办当铺。这样就阻碍了社会财富向资本的转化,影响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
【易混知识】
一、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任何一个农业部落、人群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1200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我国古代制瓷业源于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陶器。尔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因此,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第二、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第三、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第四、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第五、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敲击时声音低闷。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二、青瓷与白瓷的区别
成熟的青瓷,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青瓷独盛之时。至隋、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立系统。而白瓷的成熟大约晚青瓷400年,它历经隋、唐、五代,方形成自身的体系。特别是当邢窑白瓷以其“类银类雪”的釉色扬名天下后,才最终打破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
青瓷与白瓷两者之间的特征区别,表现为前者胎色较重,釉呈青色碧绿无瑕;后者胎色较淡,釉色洁白匀净。然而为什么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是青瓷而不是白瓷呢?这主要是古代制瓷原料及工艺所决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要烧出纯然一色的白瓷,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除铁技术(上等白瓷的胎和釉中的含铁量必须控制在1%以下),而在古代烧造瓷器因条所限,只能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含铁量在1至3%左右的瓷土,就首先烧成了美丽的青色或青绿色的青瓷。青瓷早于白瓷出现,也与历史变迁、社会习俗的潜移默化密切关联。例如江南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色,形成人们尚青的审美情趣。而长期生活在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下,北方各族人民多追求一种以白色为美的旨趣。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早期白瓷出现在北方,而不是出现在窑业历史悠久、制瓷业颇为发达的南方的原因之一。
三、列表区分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不同点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生产目的 性质和特点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供军队和官府贵族生活使用,不在市场流通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居上
家庭手工业
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
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卖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学法导航】
整体把握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世界地位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各个行业或部门都有其自身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在学习时要注意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借助身边的工具书查阅下列概念: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资本主义萌芽等。
第二、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将青铜冶铸、冶铁炼钢、瓷器制作、丝织技术的发展情况,按照不同时期分别展现出来,还可以将本没有具体介绍的造纸业、漆器制造业、棉纺织业等行业也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第三、我国古代手工业在世界上长期居领先地位,素称发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学习时要充分认识其特殊地位。
第四、可以收集“南海一号”、“南越王墓”、海上丝绸之路等有关资源,领略古代手工业的魅力和影响力。
第五、要注意学会认识、鉴赏文物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反映古代中国手工业高超成就的文物很多,包括金属制品、瓷器和纺织品等各个方面,如司母戊大方鼎、唐朝的“唐三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等,这些都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的典型代表,也是古代中国人创造高度发达文明的典型例证;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代替的物品,所以每一文物都是国家的瑰宝,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与盗窃、倒卖文物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小资料】
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
972年3月至7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对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基本完整的丝织物和服饰达一百余。在这批丝织物中,最抢眼的是“素纱襌衣”。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墓主是第一代軑侯利苍的妻子。她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后几年。作为第一代軑侯妻子随葬品的“素纱襌衣”是两千一百多年前的丝织精品。它反映了西汉初期我国养蚕、缫丝、织造的高超水平。素纱襌衣,身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领口和袖口有较厚重的绛色缘边。如果除去缘边,重量仅为半两多点。根据计算,这种衣料每平方米仅重12至13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两素纱襌衣。
高级的纱料,并不以纺织的空隙多为好,而主要是以蚕丝纤度匀细见长。在纺织学上,衡量纤度有专用的计量单位,每9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1克,其纤度称“一旦”。旦数越小,纤维越细、越好。现在生产高级丝织物乔其绢,其纤度为14旦,而素纱襌衣纤度竟然只有10至113旦。
对此,有人质疑:人类发明衣裳,原本是为保暖遮羞,素纱襌衣既不能保暖,又不能遮羞,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它怎么穿呢?
素纱襌衣的命名是从材料品类和形制特点两个方面着眼的,“素纱”,是说制作衣裳的材料用的是没有染色的白纱;“襌衣”,是说衣裳的形制是没有衬里的。《礼记•玉藻》:“襌为絅”。郑注:“絅,有衣裳而无里。”由此可见,襌衣就是单衣。
如果从功用方面命名,素纱襌衣也可以称为“景衣”、“絅衣”、“褧衣”。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释《仪礼•士昏礼》时说:“景与絅、褧,音相近,义正同。”从功用方面上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是合乎景衣或褧衣要求的。素纱襌衣是古代女子出嫁时套在婚礼服外面的罩衫。
第四篇: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05.7.13日伦敦佳士德的一场名为“中国瓷器、手工艺品及外贸产品的拍卖会上,一只绘有“鬼谷下山”图的元代青花瓷罐,被一美国古董商以1656万英镑也就是约2.45亿人民币的价格投得,为什么我们古代的手工业精品在今天如此受人青睐呢?这些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瓷器是什么时候就产生了的,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谜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新知介绍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一)发展过程
1、“官营”概念: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2、发展历程:
①商周时期:官府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②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③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3、发达的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持
(二)特点
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三)重要成就:
1、高超的冶金技术
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其中,西周时已有铁器;春秋时,铁农具推广,并制造钢剑
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越王勾践青铜剑等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2)重要成就: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代表瓷器有唐三彩、秘色瓷等。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⑥明清: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著名瓷都景德镇。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2)突出成就:
①商朝:已有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②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工人多;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陈宝光妻能织出精美绝伦的丝织品;提花技术相当成熟;丝路。
④唐朝: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外来风格。⑤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丝织品(尤其是细密精致的缎)超过前代;出现苏州、杭州和南京著名丝织业中心。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种类:
(1)家庭手工业: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过程:
(1)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2)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3)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4)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5)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那时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花楼机的出现,说明明清时期丝织业生产工具先进,能织造各种精细的丝织品。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明朝中后期出现: ①原因: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地区:江南的苏杭
③部门:除苏州的丝织业,在江南地区的棉布袜制造业、榨油业、矿冶业中也有类似资本主义萌芽的现象存在。
④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
(2)清朝缓慢发展:
①原因:封建制度的衰落(根本原因)
②发展的表现: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2、外输: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1)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2)瓷器与制瓷技术的西传及影响。
课后小结
这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进步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我们从其中可以知道我们的中华文化是如何的博大精深,希望大家要懂得去珍惜我们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⑴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⑵技术不断进步
⑶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三种形态并存
⑷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⑸享誉世界,世界领先 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①原始社会晚期,与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②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③春秋战国时期,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④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比较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4.三星堆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的文明。存在时间至迟为商代早期。目前所发现的大量三星堆青铜器,都不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5.【世界惊叹】《史记》中谈到楚国宛出产的兵器刃锋象蜂刺般厉害,学者判断是钢材制作的。而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过于柔软,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不可。公元1世纪时欧洲学者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比美。”
课堂练习
1.(2012年江苏历史,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第五篇: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案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手工业彻底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当时的手工业主要是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相关的部门,如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的制造
等。
夏商周时期,由于对青铜文化的崇尚,使得冶铜业在这一时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各种青铜礼器、兵器和实用器的铸造。
汉代的手工业以千姿百态的陶制器皿和明器、陶俑的制造为主。此外,漆器、铁器和铜镜铸造业也繁荣起来,造纸和丝织业也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青铜器日益衰退,制瓷业取而代之,瓷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普遍使用。
隋唐时期手工业在部门、种类和技术方面,都超过前代。大型铸铁件的出现标志着冶铁业飞速发展,丝织业、制瓷业的发展亦可与之相媲美,雕版印刷业也出现于此时。
宋元手工业最引人注目的是多姿多彩的瓷器,制瓷业繁荣一时。各大名窑不断涌现,丝织业出现了缂丝、刺绣、织锦等新工艺,四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与传播。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博采众长,门类增多,品种繁杂,不断发展。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明清时期,我国许多生产部门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不包括()
A.云南的采铜业B.四川的井盐业 C.景德镇的制瓷业 D.河北的农业
2.明清时期,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其中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不包括()
A.苏州B.南京C.扬州 D.杭州
3.我国古代制瓷业发达,其中根据国外客户的需要,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二)能力提高
1.我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②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③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④产品主要
用于高价出售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花楼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出现在明朝②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③专门用于精细丝织品的生产④一种棉纺
织工具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④
3.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是()
A.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后B.从唐朝起
C.从宋朝起D.明清时期
(三)延伸拓展
1.下列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进步的结果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表现
C.受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D.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和杭州的一些纺织业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其中,这里的“机工”是()
A.早期资本家B.雇佣工人
C.从事买卖的中间商D.手工业者
3.下列关于我国制瓷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周朝时,我国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自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③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④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⑤清朝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式瓷器
A. ①②⑤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②③④⑤
(四)模拟练习
1.唐末以前,我国丝织品的主要产地在()
A.北方B.长江流域C.四川D.苏浙地区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B.宋朝时,我国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和“瓷器大国”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③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④在我国古代社会,家庭手工业
品主要用来出售,以换取生活必需品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②③④
4.阅读下列材料
“上古时期,中国丝绸生产的产地主要在北方,秦汉以后养蚕缫丝技术才逐渐传到南方。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北方再也见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我国丝织业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举例说明古代中国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丝绸的情况。
(3)北方丝绸生产萎缩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实现历史知识的积极迁移,是历史学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要求。这是因为:历史现象绝不可能是孤立的,都有它本身的前因后果,都有它发生、发展的规律,或者说都存在着它本身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历史现象之间纵的和横的联系。在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迁移现象是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既有历史学科内部的知识迁移,也有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养成善于
联系的思维习惯。
例题: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低,道路平坦B.边陲安定,物产丰富
C.人口稠密,城镇较多D.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下的绿洲
(二)例题解析
例题: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B.出现了采铜业、采煤业等新行业
C.商品经济更为发达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最根本的特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靠出卖劳动力生活。“机户出资”,购买织机,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两者之间实际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正确答案为D。
(三)学习拓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堪称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一枝璀璨夺目的奇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条件及手工业品的特征进行分析,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古时曾叫新平镇、陶阳镇、昌南镇,发展到宋代时,景德镇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制瓷业生产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景德年间(1004~1007年),宋真宗赵恒派人到昌南镇,命令当地为皇帝烧制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于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此后,昌南镇称谓逐步为“景德镇”所取代,并
沿用至今。
(二)历史资料
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对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描述
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桑蚕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这镇上都是温饱之家,织下绸匹,必积至十来匹,最少也有五六匹,方才上市。„„施复是个小户儿,本钱少,织得三四匹,便去上市出脱。„„夫妻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三)历史知识
如何区分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
对于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分,我们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去分析,最根本的是考察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这样才能得出正
确的结论。
手工作坊: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私人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一般不雇用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指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工场主指挥下的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其规模、分工与技术均比手工作坊进步,更主要的是其生产组织形式与手工作坊有本质区别,存在着雇
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工厂:泛指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企业。18~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手工作坊到手工工场,再到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折射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沧桑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