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酸的和甜的》教案
甜的和酸的教案
【教材分析】
《酸的和甜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不同的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创新目标: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4)德育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1.认识“酸、甜、葡、萄、狐、狸、串、迫”等生字,并; 2.揣摩动物的动作和表情,体验不同动作所反映的情绪;
3.理解“一会儿……一会儿……”、“一串串”、“迫不及待”,学习用词语造句; 4.懂得做事情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图片、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10分钟)
师:小朋友们,一天的时间没见,大家的身边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
师:恩,同学们的昨天都过的有趣而且又充实。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些什么吗?大家还记得昨天认识的那些字词朋友吗? 生:记得。(使用生字卡)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点题;(5分钟)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的任务吗? 生:分别带份酸的和甜的饮料。师:很好,那小朋友们都带了吗? 生:带了
师:老师也带了两杯东西想让小朋友帮老师尝尝味道,小朋友尝完之后需要告诉老师这两杯分别是什么味道,有那位小朋友愿意成为勇敢的小先锋,请举手。(请学生上台品尝酸、甜不同口味的饮料)生:……
师:同学们你们能分出手头上饮料的味道吗? 生:能。
师:小朋友们是怎么知道饮料的味道的呢? 生:尝尝 师:恩,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都能辨别出饮料的味道。那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要来学习哪篇课文吗?
生:《酸的和甜的》
师:嗯,大家说对了。我们今天要来学习《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小朋友们看到这个课题对那些问题感到好奇呢?
生1:什么东西是酸的和甜的? 生2:谁觉得酸或者甜?
生3:怎么知道是酸的和甜的? 生4:结果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
师:好,小朋友们如果我们想弄懂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25分钟)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翻开书本,一起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开始。生:小朋友们,在刚刚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陌生的字词啊?
师:小朋友们要认真地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做好标记;
师:视频看完了,我们接着来读读课文。把你们不认识的生词朋友找出来,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识字方法,看看谁做得最好。大家准备好了吗?
师:好,小朋友们都读了课文了也和同桌讨论过了,你们找到了那些生字朋友呢?有谁愿意告诉老师的请举手。
生:酸、甜、葡、萄、狐、狸、串、迫
师:恩,小朋友们把这些生字找出来了,非常棒。接着,我们来和这些生字交个朋友吧。师:相信小朋友从刚刚又认识了好多个字词朋友,一定开心极了。现在老师从课文中把几位新朋友给请了出来,小朋友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使用生字卡)
师:小朋友今天又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词伙伴,你们都是最棒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里,和他们多多交往吧!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再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课时
一、字词再认,朗读课文(3分钟)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20分钟)
师:大家读得真好,不过还有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注意。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到的四个问题吗?(生1:什么东西是酸的和甜的?谁觉得酸或者甜?怎么知道是酸的和甜的?结果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
师: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让我们一起回到课文来。第一段
师:谁来告诉老师,狐狸认为葡萄是什么味道的? 生:酸的。
师: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谁先把写狐狸的这一部分读一读?告诉老师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狐狸非常想吃葡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师:恩,不错。有哪位小朋友能够将狐狸的动作表演出来?
师:一会儿……一会儿,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哪位小朋友能用一会儿……一会儿……造个句子?
师: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小狐狸很着急 师:小狐狸为什么着急呢?
生:它想吃葡萄,但是却吃得不到
师:恩,从这段我们可以看出,小狐狸想吃葡萄却吃不到,所以他就说葡萄是酸的,对吗? 师:小朋友们把小狐狸的这段故事学得很好,大家给自己鼓鼓掌,我们把这个自然段一起读一遍,注意读出狐狸想吃又吃不到的心理。(看图复述故事)第二段
师:狐狸在树下遇到了谁呢? 生:小松鼠
师:小松鼠认为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呢?那小松鼠和小兔子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然后想想为什么?
师:小松鼠以为葡萄是酸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不能吃。指导学生要读得肯定。师生对读。(看图复述故事)第三段:
师:我们接着上节课来讲小猴子的故事,小猴子为什么也以为葡萄是酸的?请你也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说一说。
生: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指导学生读得更加肯定。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非常棒!让我们再来读读1—3自然段吧。(看图复述故事)
第四到六段
小朋友们,在小松鼠和小兔子都认为葡萄是酸的情况下,小猴子认为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呢?
三、演一演(1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两人一个读,一个指图;有的两人一起边读边看图还时有争论。)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学生劲头更足了)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齐)葡萄。
师:好,第二个问题,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齐)狐狸。
师: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着,怕别人吃,所以骗人说是酸的。生:它很狡猾,怕别人吃,想给自己留着,所以骗人。
师:狐狸是够狡猾的(边说边板书:狡猾),谁读一读狐狸当时的表现?(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读得不错,狐狸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不少学生也边听边做动作,很入情。)
师:听你这一读,我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怪不得说酸的(大家笑,不少学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读读。(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回让我听出狐狸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骗人呢!师: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说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师板书:松鼠、小兔。)师:他们又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读一读?(生争相举手要求读,很自然地读第2、3、4自然段,先后几个人,有的读,有的说:他们是听狐狸说的;相信了狐狸;以为狐狸聪明就受骗了。读的学生把第2、3、4段读得很入情。)师: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学生笑。师边说边板书:轻信、上当)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师要求,便读起4-7段。)
师:真棒!一下子就读出了小猴子的表现,那么小猴子聪明在哪里呢? 生:(很自信,齐答)他尝了呗。
师:小猴子真聪明(边说边板书:尝),你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生:(读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师: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说…… 生:(自然读出课文句子)“啊!真甜。”
师:(读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么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咱们帮助他们一下,告诉他们为什么吧。来,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狸上前面来(师请四位学生上前面各饰一个角色),请开始吧。(猴子上蹿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状)
兔、松鼠:(齐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猴:你们怎么知道是酸的?(边说边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
兔、松鼠:(齐)狐狸说的,他那么聪明,他说是酸的当然是酸的。你别吃了,多难吃啊。(狐狸在旁边做得意状)
(猴子做吃一颗状,然后做大口大口吃状。)兔、松鼠:(做惊讶状)给我们吃一颗吧!猴:给你们,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状)呀,真甜呀!(歪着头,摸着脑袋)那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呢? 猴:他骗你们,他没吃着,怕你们吃,所以说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师:哎,这个词用得好!你给大家说说什么叫“自欺欺人”?(同学们关注地听他解释)猴:狐狸没吃着葡萄,不知道是酸的还是甜的,他就骗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骗别人是酸的,让别人也不吃,这就是自欺欺人。
师:太棒了,我懂了,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们怎么办呀?(下面学生非常兴奋)
兔、松鼠:(做大悟状,齐扭头找狐狸,边打边说)你下次再骗人就打死你…… 狐狸:(抱头跑)我再也不敢骗人了,我再也不敢骗人了。(学生鼓掌)
师:(幽默地)哎,同学们,不要把狐狸打死,他只是犯了一点错误,惩罚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师,老师,我们不打死它,我们从头再演一遍吧。(师应允)
(生从头表演,从表演的动作表情看出他们体会了课文全部内容。全班学生高兴地鼓掌,纷纷要求表演。)
师:今天时间不够了,下午语文课,咱们四人一组,全都表演一下,看谁演得好,好吗?(生一齐鼓掌答“好”)
师: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助。(教室一下静下来)生:(关心地、焦急地)什么问题?
师: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呢?
生:你尝尝呗。(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尝呀?有人说:事又不能吃。)师:是啊,吃的东西我可以尝尝,事情我可没法尝。生:(七嘴八舌)你试试。生:你尝试一下呗。
师:(高兴地)你们听到了吗? 生:(许多生齐答)尝试。
师:你们听得真专心,她说的你们都听到了,我就这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四、作业
板书:
第二篇:酸的和甜的教案
《酸的和甜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反犬旁及“狐、狸、猴”三个字。
2、通过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借助图画,想象语言,补充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明白遇到事情要动脑思考,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相。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葡萄图和“葡萄”二字,提问:小朋友们,图上的葡萄大家都认识,但是这旁边的两个字谁认识?(指名读,指导轻声。师范读,齐读)
2、想知道这串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有哪些方法?(出示酸的,甜的)
3、(指名回答)说说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4、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却还不明白。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酸的和甜的”展开的。齐读课题“酸的和甜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
1、把难读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划,用直线划出动物,用波浪线划出这些动物关于吃葡萄时不同的表现。
2、交流。说说课文里有哪些动物。
3、看图,读一读跟图对应的是课文的那个小节。(指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来看看狐狸的表现吧。说说哪句话写出了狐狸关于吃葡萄时的表现。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可是一颗也没摘到。(齐”读)
2、谁来找找狐狸的动作?(转,跳,摘。指导“转”的读音)谁来学学狐狸做做这两个动作?(指名)
3、从刚才的动作中,同学们看到这只狐狸此时非常地想
吃葡萄(生答),可是却一颗也没摘到(生答)。小狐狸这么想吃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生答),真是遗憾、可惜(生答)啊。(指名读、齐读)
5、继续出示句子,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生气(生补充)地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指名读)
6、同学们真能干,把很多课文没写的内容都说出来了。现在谁能把这整段话来说一说呢?(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4、今天老师把狐狸的表现编成了一首儿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
葡萄,葡萄,圆又大,狐狸,狐狸,口水挂,一会儿转,一会儿跳,一会儿跳,一会儿转,唉!
摘来摘去摘不到,就说葡萄是酸的,是酸的!
四、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表现吧。说说小松鼠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出示句子:树上的小松鼠听了,心里想: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时酸的,那一定很酸的!)指名学生读。
2、说说小兔子是怎么表现的?
(出示句子:小兔子一听,心里想: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时酸的,那一定不能吃!)(指名读)
3、小兔子是听了谁的话?你从哪句话看出来?(出示句子:小松鼠把狐狸的话告诉了小兔子。)
4、谁来演演小松鼠,把狐狸的话告诉小兔子?(指名说)从这两句话里,我们都知道了小松鼠和小兔子都认为这葡萄是酸的,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因为小松鼠
,所以。
因为小兔子
,所以
。)(指名说)(指导过程中,多媒体突出“一定”,说明小松鼠和小兔子都非常相信狐狸的话。)
5、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旁白,生读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话。
6、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兔子也说葡萄是酸的,可是,这只小猴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见了又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六、生字复现,指导书写
1、师:有位小朋友学了这篇文章,还写了一段话呢!húli
出示: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松鼠、兔子 hóu
hú li
和□ 子。□□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2、师:可是,这个小朋友有几个字不会写。(出示:猴 狐 狸)
师:小眼睛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一个反犬旁 师范写
师:写“狐”的时候,你又什么要提醒小朋友吗?(右边的字是瓜,不要写成爪)每个小朋友写三个“狐”三个“狸”
3、仔细观察“猴”,与时候的“候”又什么区别?(候多了个反犬旁,少了一竖)
(猴子是那么活泼机灵的小动物,我们可不能拿着这根小棒子来打猴子)
师:让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漂漂亮亮地请进田字格吧!生写 交流展示
第三篇:酸的和甜的教案
教学课题:酸的和甜的 教学背景:人教版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同时蕴含深刻的寓意。学生在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课文内容能够做到自主学习阅读理解。但还需教师的引导,把握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动物心理,做到有感情朗读。并能在情感升华中领悟耐人寻味的寓意。
教材分析:小学阶段是语文素养的初步形成时期,二年级属于低年段,培养学生初步理解词句的能力,并在感悟中做到情感阅读。让学生充分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深化理解。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互助、合作交流、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创新目标: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独立分析四位动物伙伴的性格特点。
4)德育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自信导入:(预习检查,课件辅助形式)
1、检查二类字的认读(口述读音、拼音、组词、生字的结构和偏旁部首)
2、检查一类字的认读(口述读音、拼音、组词、生字笔顺)
3、检查课文的朗读(先课件范读,学生倾听,然后学生分大组齐读)教师小结检查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分析朗读,把握重点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认为这句话的朗读应该把重音放在哪里?(点名回答)
生:我认为应该把重音放在‘真’上(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生:我认为应该把重音放在‘硬’上(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生:我认为应该把重音放在‘酸’上(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答案给予肯定,都做到了突出重音,有感情朗读。
三、质疑激趣,学习课文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答案众说不一,教师仔细倾听,适时出示课件(挂在葡萄架下的葡萄)
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所看到的葡萄什么样? 生:葡萄架下的葡萄是紫色的,一定很好吃!
生:葡萄架下的葡萄圆溜溜,闪闪发亮,一定很甜!
生:绿色的枝叶下,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真可爱,让人馋得流口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的真好!有多少人看到了葡萄架下这可爱的葡萄? 生: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小猴子
师:他们分别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让我们从课本中寻找答案!
四、攻破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课件辅助)小狐狸:
师:从小狐狸的动作上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小狐狸想要吃葡萄架下的葡萄)再次有感情朗读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读出小狐狸着急想要吃葡萄的情感。师:结果如何?“可是一颗也没摘到!”此时此刻的小狐狸心里会想什么? 生:要是我再长高一点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吃到葡萄了!生:要是有一架梯子就好了,我就可以爬上梯子吃到葡萄了!生:哼!我吃不到葡萄,别人也休想吃!哼„ 再次有感情朗读“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并说说以怎样的心情去朗读)气愤、难过、无奈 师:你认为小狐狸怎样?
生:小狐狸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也不想让别人吃葡萄。生:小狐狸是一个狡猾的家伙。明明不知道葡萄的味道,却说葡萄是酸的。生:小狐狸是一个坏心眼的人。
同法简略分析小白兔和小松鼠的性格特点(在小狐狸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分析性格特点)
小松鼠:善良,容易相信别人的话。小白兔:可爱,天真,轻信别人的话。
小猴子:活泼,聪明,勇于尝试,大胆实践。
五、课堂实践双结合,懂理明志深拓展
师: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谁能用课本中的语言来回答?)
生(齐读)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听别人说,而是要亲自尝试,找到真正的答案!师:做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不能光听别人说,这让我想起一个童话小故事!(例举‘小马过河’的故事进一步学习)
师:虽然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去尝试,可是有些危险的事情我们可一定要听话!比如:电
六、学习总结,合作创新
(课件出示板书)师生共同回忆课文内容小组形式展示课堂所得(形式不限,可以朗读,表演,讲故事齐读儿歌,结束课堂 葡萄大,葡萄圆,串串葡萄狐狸馋,摘不到,硬说酸,松鼠兔子不分辨。小猴子,不轻信,迫不及待架上攀,自己尝试味道甜,凡事都要亲体验。教学反思:
抓住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学习,通过语言感受心理,并在深切感悟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尤其是理解寓意的教学过程设计精巧,质疑导入,合作交流解惑,教师引导扩展,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动作及眼神,更加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致,所以学习过程积极、投入、热情、有效。但是,课堂流程设计还是没有避免过于细化的弊端。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还是没有做到“放开手脚、大手大脚”的魄力。内容有些宽泛,导致课堂最后有些急促。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
第四篇:酸的和甜的 教案
酸的和甜的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直第三小学
高俊红 【教案背景】
在我校组织的校级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和我段的语文老师孟会霞老师一块儿上了这一课《酸的和甜的》。为了突出课文的童趣及和别的课文不一样,我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突出课文的故事性及趣味性,达到和孟老师所上的课不一样的感觉。【教学课题】
《酸的和甜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共8幅图画、8个自然段,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使它们俩都不敢去尝一尝熟透的葡萄。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尝试,它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教学方法】
“质疑法”: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师生互动:上课时、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和课堂的气氛融合在一起。“读、思、议、导”结合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老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
3、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入境——启动情智:
看图识字,激趣导入: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片,引出词语“葡萄”,然后认读“葡萄”:葡萄长在葡萄架上,所以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草字头。)你觉得图上的葡萄成熟了吗?看到这些又紫又红的葡萄,你会怎么样?看来这成熟的、紫红色的葡萄太好吃了,把狐狸也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这个词语,狐狸是一种动物,所以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反犬旁。)
2.激趣导入:明明是成熟的、诱人的葡萄,狐狸却偏偏说这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出示课题:酸的和甜的,认识“酸”字,可以通过组词、想哪些东西是酸的来认识。)
3.首先请你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其它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对,这个故事是连环画式的,一幅图对应一个自然段,读故事的时候有什么不懂的,看看图可以帮助我们读懂故事。)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现情智:
1.请你自读一遍故事,读准字音,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看看图,把句子读通顺。2.出示词语认读.狐狸 葡萄架 松鼠 酸的 一串 硬说 大口大口 迫不及待
3.学习第1自然段,看图:你们看,狐狸在干什么?你从狐狸的哪些动作看到他很想吃架上的葡萄?(是呀!看到这又红又紫的葡萄,狐狸就知道这葡萄成熟了,他多想吃到这甜甜的葡萄呀!所以他又是蹦又是流口水的。)
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写出了狐狸非常想吃到这些葡萄?用——画出来。(挑生读,指导朗读,读出狐狸想吃葡萄的语气。)
狐狸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吃不到这甜甜的葡萄,这时,他会怎么样?(挑生说,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只要合理就行。)
是呀!吃不到葡萄的狐狸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于是他就说:(生说葡萄说的话: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4.学习4——7段,狐狸吃不到葡萄架上甜甜的葡萄,是因为树太高,够不着,谁能吃到呢?对,会爬树的小猴子会很轻松的吃到。自由读读4——7段,看看小猴子是怎么吃到葡萄的?你从哪句话中知道小猴子也很想吃到这些葡萄?
(1)出示句子比较:你认为那句话更能表现出小猴子很想吃到葡萄?为什么?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挑生说,师总结:看到架上那一串串紫红紫红的、水灵灵的大葡萄,小猴子太想马上就吃到,所以他:师引读第二行句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心里会想什么?你能把小猴子的这种急切想吃到葡萄的想法读出来吗?(挑读)
在句子中引导学生从样子上识记象形字“串”,学生体会:“串”字像什么?学生联想到羊肉串、冰糖葫芦。师:是呀!“串”字多像是用一根棍把羊肉串或冰糖葫芦串起来呀!
(2)正当小猴子摘到一串葡萄往嘴里送时,小兔子来了,他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生答——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这只小兔子多热心呀!谁能读读他说的话?(挑读)
(3)小猴子才不听呢!因为他知道葡萄已经成熟了,很甜,所以他——引读: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比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你认为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看来这葡萄确实是太好吃了。
(4)小松鼠和小兔子见小猴子吃得这么开心,也忍不住了,于是,他们也摘了一颗,放在嘴里:——生接:啊!真甜。
5.明明这么甜、这么好吃的葡萄,小松鼠和小兔子为什么一开始认为是酸的哪?自读2、3自然段,把他们心里想的话划出来。(挑生读、说。)哦,原来是他们听狐狸说的,自己没敢尝。
6.可是后来,小松鼠和小兔子吃到了香甜的葡萄,这时,他们产生了一个问题:齐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
他们真不明白,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孩子们,你明白了吗?(挑生说)是呀,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想,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三、总结、拓展——发展、升华情智
1.孩子们,这些小动物们很喜欢我们2.6班的学生,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挑生说)师总结:希望大家以后做事情都要像小猴子一样,多动脑筋,大胆尝试,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2.引导复述:
师出示插图,(故事我们学完了,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的不一定和课文中的句子一样,只要能把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讲下来就行,也可以把某些句子变成自己的话来讲),先同桌复述课文,挑生复述全文。
师总结:《酸的和甜的》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大胆地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
这个故事美吗?今天回家后把它讲给爸爸妈妈听,如果谁能讲得把爸爸妈妈都吸引住了,你就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3.指导书写生字:狐狸
首先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反犬旁,告诉我们狐狸是一种——动物;这两个字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的特点,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生观察,然后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好这两个字,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
葡萄
狐狸
小猴子 小松鼠
小兔子
做事情要敢于亲自尝试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提现了 “抓住时机,分散识字;朗读想象,加深情感体验”这两个特点,把生字分散在图片中、词语里、句子里,朗读时、板书中、写字时,我不组织学生单个识记生字,而是因地制宜地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生字,降低孩子们识字的难度,提高孩子们的识字兴趣;朗读是低年级的训练重点,在课堂上,我通过让孩子们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交流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形式,有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描写小狐狸、小猴子等语言、动作的词语、句子,使学生充分地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参考了以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学校全称: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直第三小学
高俊红 通讯地址:河南郑州市新密市长宁街市直第三小学 邮编:452370 联系电话:***
第五篇:酸的和甜的教案
《酸的和甜的》教学过程
执教人:张璇
一、导入:
师:同学们,张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你们看!那黑板上是什么啊? 生:葡萄
1.“葡萄”的字音,注意“萄”是二声。2.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辨析。(通过PPT)3.练习看图说话,要求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揭示课题:
师:你们刚才说的太好了,不仅说出了葡萄的数量还说出了葡萄的颜色,那我们现在就请两位小朋友上来尝一尝这一串串紫红色的大葡萄,然后啊通过他的表情我们猜猜这葡萄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两个小朋友,假装尝一口,分别作出“酸”“甜”的表情。)师:通过小朋友的表演我们认识了两个字“酸”“甜”(分别讲两个字的写法,在田字格里写字,“酸”注意不要忘记皱眉毛的一撇一捺,“甜”用舌头尝到了甘蔗般的甜味,注意甘蔗很直很硬,所以写的时候要注意。)
师:今天这两个字就是我们课题中的两个字呢,跟老师一起来读读课题吧!读完课题你想给文章提个什么问题呢?(记在课题旁边)
三、生字词检查:
师:刚刚那一串串的大葡萄不仅把你的口水馋出来了,也馋出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狐狸 猴子 兔子 松鼠你们好!
师:它想吃葡萄架下的葡萄可没那么容易,不经过努力怎么会有收获呢?所以张老师要出生字考考它们,你愿意帮它们吗? 生:愿意
1.PPT带拼音的生字(学生拼读,老师正音)。2.PPT去掉拼音的生字(开两列火车)。
3.摘葡萄游戏(全班抢答,比比看谁读的又准又快)。4.看拼音猜词语。(那女生比赛,男生一行女生一行)。5.去掉拼音读词语,一个小老师带读。6.我会写的字扩词。(学生扩词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写字教学:
师:小朋友的识字方法真多真好,但是除了认识生字宝宝,把它写的美美的也很重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写两个字“候”“狐”。
1.先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找一个和它相近的朋友,通过比一比帮你记住它。2.学生来说说重点笔画,你的小窍门。3.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4.生字对比,说说好在哪?
5.在写一个字让你的同桌看一看,如果你写的好就让他给你在生字的旁边画上一个小小的笑脸吧。
五、初读课文: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的帮助让四位小动物来到了葡萄架下,你看谁来了?(出示狐狸的卡纸)
师:请你把书翻到74页,看看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发生了什么?只能用文章里的话回答,看谁找的又快有好。
1.讲第一自然段的大致内容。观察狐狸的表情。2.一会。。。一会。。。,说明了狐狸很想吃葡萄。3.用“因为。。。所以。。。”讲一讲狐狸在葡萄架下发生了什么?
师:哦,原来因为狐狸没有吃到葡萄所以它说葡萄酸,瞧!它的话让正在树上想吃葡萄的小松鼠听见了(出示松鼠卡片)。他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松鼠真是个好心人,它把它听到的也告诉了想吃葡萄的小兔子。小兔子又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三自然段。
4.读出小松鼠和小白兔心理是怎么想的(指导朗读)
师:哦,原来他们是这样想的啊,可是有人可不这么想,你瞧谁来了?(板书出示猴子)
在文章里找找描写小猴子出场的那一段,大声读一读吧。5.迫不及待的意思,指导朗读。学会造句。
师:就在小猴子迫不及待得吃葡萄的时候,谁阻止了他呢?(兔子、松鼠)。它们说了什么呢?(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两遍“不能吃”说明了松鼠和兔子是怎么样的人呢?
师:小猴子听他的话了吗?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6.大口大口,说明葡萄好吃。想一想小松鼠和小兔子看到了会问小猴子什么啊?(甜吗)小猴子会怎么回答呢?(甜,真甜。)7.扩句练习:加上词语是你的句子更完整,更好。8.“棵”“颗”的辨析及用法。
六、串讲课文:
师:张老师这有一组连环画,你能给我们看图讲讲故事吗?(一个学生复述课文)
七、看来大家都已将会讲这个小故事了,可是啊,看童话可不单单是为了让你哈哈一笑的,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吗?谁能试着填一填。
八、故事结束啦,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呢?想给它说点什么呢?
九、儿歌总结课文。出示谚语。
十、作业布置:
1、在写话本上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迫不及待各写一句话。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