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的延伸
体育课的延伸
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要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提倡互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做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下面的几个方面.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学生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爱护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工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
培养学生做新时期的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体育课的学习是很苦很累的,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处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术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教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在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了许多文化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锻,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合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
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装,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方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以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的能力,把学生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培养学生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活动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以育,增强体质,提高务项身体素质,练就一生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
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装讲述健康的人生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为体育课近些年来能动式教育开拓李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得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创造美,体形美。
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练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
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工职工作,敬业爱岗。
综合上述,在教育学生加强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特别是体育教育的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
第二篇:延伸教案
金色串珠
教具构成:需1粒、1串、1片、1块 目的:
1、认识金色串珠掌握十进法。
2、掌握代表数的量词,数词与数量结合。错误控制:老师本身 年龄:大班。
注意事项:从右到左,个、十、百、千。(教具摆放)工作步骤:
1、介绍工作名称取教具散放工作毯右下角。
“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的工作是数学领域数棒的工作,请看老师从哪里取工作的。”
介绍金色串珠,取1的金色串珠放在工作毯右侧。“这是1的金色串珠,这是1,也叫1粒珠。”
2、取1串金色珠放在1粒珠的左侧:“这是10的金色串珠,这是10,也叫一串珠。”
3、左手扶1串珠辨别:,右手捏一粒珠,在一串珠的右侧,从上到下逐粒点数。“一个
一、两个一、三个
一、···到十个一,十个一是十。”
4、取一片珠放在一串珠旁边:“这是100的金色串珠,这是100。也就是1片珠。左手拿片珠,右手拿一串珠,从左到右点数:“一个
十、两个
十、···到十个十,十个十就是一百。”
5、取一块珠放在一片珠左侧。“这是1000的金色串珠,这是1000,也就是一块珠。从左到右点数:“一百个百、两百个百、···到十个百,十个百就是一千。”
6、三阶段教学法。
(1)命名:“ 这是1,这是10.”
(2)辨别:任意指一个串珠,“这是串珠1还是10?”“请把串珠100找到放在老师手上。”
(3)确认:“这是串珠几?”
7、十进法的提问法要问设计十进法:“这是十个十还是十个百。”还要设计到代表量的词:“这是一块还是一片。”
8、收(从右向左,个、十、百、千)。结束语。“今天老师的工作结束了,现在我要把它送回原来的地方,在老师送工作的时候,请小朋友想一想一会你要操作哪几项有意义的工作,我回来举手告诉我。”
第三篇:课堂教学延伸
谈课堂教学延伸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他的实质在于变重教为重学,变被动为主动,它蕴含着学习内在力量转换后新的学习能量的生成和积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延伸呢?这是许多教师一直研究的问题,近年来,我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现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
一、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学习方法如何传导?如何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行为,思维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心理成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求教师精心钻研教材。所谓“受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方为终身之用”的道理也正在这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把学习方法的运用同阅读、演练、操作等结合起来,使其在自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本学期《可贵的沉默》一课中,我精心钻研教材,搜集大量的课时案例将学生课堂上所涉及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如在课伊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融入课文,然后抓住课文中描写孩子们的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孩子们此时的情绪,从而达到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时,教给学生在描写人物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描写,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会写作。并在课下布置学生描写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达到了借助课文向学会写作的学法延伸。
二、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当前教育改革强调教育的人文精神,凸现教育主题的人格特征,就其本质是对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与培养。课堂教学即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同时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会微妙的影响和改变其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师生间精神、情感的交流、融汇是绝不可以,也不应该忽视的。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感情的延伸愈真实,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会愈高。
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运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巧妙与会的提问,富有心机的点拨,形式多样的联系等,把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大千世界的钟声百项,人类历史的演进构成,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等都解释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一项活动都成为学生许的进步的阶梯,以致“激情涌动,欲罢不能”。如在《可贵的沉默》一课的教学中,在课伊始就以一首《生日快乐》歌,将学生带入课文,体会自己当时过生日时的快乐,并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同时对自己没有给父母祝贺过生日而感到自己从未给父母以爱的回报而沉默,引起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期待、愿望及实现的过程,它包含着师生间真诚的交往和心灵的契合。情感的投射可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来实现,如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用简短、恰当的语言给予褒奖,或在委婉中道出不足。或者在教学中用体态语,即教师用眼神、表情、手势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某种暗示。而正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自我形象,并以此唤起学习的自信心。
再次,要注意情感的融入。即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角色效应,将对善、恶、美、丑的褒贬有效的转化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冲突,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师的情感“入乎其内”,教材的底蕴才会“出乎其外”,学生的心弦才会被知识内在的力量所叩响。再如教学结束时,为升华情感而进行了延伸题目,观看父母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图片,并说说看后的体会,借此契机设计了“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让学生写出此时此刻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学生基于课堂的体验,写出了许多让人感动的话,同时也懂得了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自己也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三、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阅读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既强调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训练,促使知识内化,完善智能结构,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豁然贯通。在教学完《可贵的沉默》一课后,我还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指导学生完成了一篇习作《父母的爱》。学生都能根据课上自己的感受,写出感人肺腑的话。有的学生写道“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他们的爱像涓涓细流陪伴我成长,为我的生活道路指明了方向。”有的学生写道“要说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珍贵,那便是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的爱将使我们终生幸福。”并在习作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父母对自己的爱,情深意切令人感动。
以上三个延伸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他所产生的作用较好地顺应了学生身心的整体发展,也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真实体现。总之,适度的延伸,智慧的拓展,能让学生主体获得潜能的激发、方法的领悟、思维的启迪、情感的熏陶、精神的升华,增智益趣,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课堂四十分钟才会有实效。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 联系电话:*** 邮编:750001 工作单位:银川博文小学 姓名:马士芳
博文小学
马士芳 2008年7月
第四篇:课外阅读延伸
课外阅读延伸
一、主题丛书阅读
1、《植物妈妈有办法》——《蒲公英上的绒毛有什么用?》 《“小伞兵”和“小刺猬”》 《奇妙的种子传播》 《真的有胎生植物》
活动: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周围的其他植物,看看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把自己观察到的跟全班同学交流。
2、《树之歌》——《能结“香肠”的树》 《会走路的树》
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树,跟同学交流。
3、《田家四季歌》——《妈妈的野菜》 《插秧》 《稻子成熟了》
活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玉米,粒粒饱满的水稻,玉米成熟时,尝试一下收获的喜悦,帮助农民伯伯收获庄家。
4、《十二月花名歌》——《渴不死的仙人掌》 《蒲公英》 《瓜儿谣》
活动:你都熟悉哪些花,试着画一画。
5、《葡萄沟》——《南海明珠—海南岛》 《五花山》
拓展:你都去过哪些好玩儿的地方,跟大家分享一下那里有什么代表性的植物非常出名。
二、名著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
第五篇: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为语文课堂添一抹亮色
在各级各类的评比课或形形色色的展示课上,老师们大多会精心设计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研读上,拓展延伸环节就像一个美丽的“尾巴”,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拓展延伸既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又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设计精当、运用得当的拓展延伸,定能为语文课堂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曾执教琦君的《春酒》参加优质课评比,因为处理节奏过慢没能拓展延伸。当时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另一位老师的课堂却为我敲响了警钟。她拓展了送台湾老兵骨灰回大陆的高秉涵老人的事迹,接着又诵读了席慕容的《乡愁》,学生大都深受感动,课堂生成效果非常好。
两者相较,高下自知。这次的课堂失误促使我思考审视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及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及观摩到的课堂实例,我意识到拓展延伸要有形、有效、有度。
一、拓展延伸要有形
脑科学专家应力教授曾建议,一堂课最好每隔15分钟换一种形式以适应大脑注意力变化的特点。推延出去,我们每堂课上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拓展方式的话,学生不厌倦才怪。谁能想象,每堂课结束之前,老师总是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真能把学生逼疯。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延伸时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老师们经常煞费苦心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想,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不失为一剂良方。
二、拓展延伸要有效
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形式要服从于内容。所以,拓展延伸的形式固然要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拓展延伸的内容是否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拓展延伸,首先要明确课堂设计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通俗一点说,学习的主体及学生学有所获即为有效。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实际法:联系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而,拓展延伸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后,抓住学校驻地逢庙会的契机,我要求学生现场观察小摊贩,以《瞧,那个小贩》为题进行细节描写专项训练。本来,赶庙会就是学生盼望多时的玩闹时光,这个设计让学生能在写作前有充足的观察构思时间,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写作热情高涨。展示课上,学生热热闹闹地展示了自己的作文,听着别人的展示诵读,不时露出深表赞同的笑容。
(二)拓展延伸形式之最简易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理论视野中人人信奉的真理。如品读过《阿长与<山海经>》后,我们领着学生欲扬先抑写同学,欲扬先抑写父母;练习过阅读题《最后的麦穗》后学生又进行了“睹物思人”专项训练,他们或诉友情或颂亲情,桩桩件件,悲悲喜喜,仿佛都在眼前上演。
读写结合也要强调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写的方式完全取决于读的内容,即紧扣文本,深挖教材,联系学情,灵活有致地开展方为上策。
(三)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动人法: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课程肩负着学生思想价值导向矫正的重任,而拓展延伸恰恰就是进行情感升华的绝佳契机。一位老师在讲授《敬畏自然》的时候让学生仿写反问句,反复读反复体味,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因而,触心,应该算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定性评价标准。
(四)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广博法: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授之以渔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涉猎更多的语文材料,进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拓展阅读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范围,训练阅读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课文的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方面入手设计对比阅读或拓展阅读活动。
三、拓展延伸要有度
在追求拓展延伸有效高效的路子上,难免会出现把握不好度的情况。拓展延伸得太少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但是太多太深又有了喧宾夺主之嫌。
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忽略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大量的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渗透,冲淡了“语文味”。或者不深入研究文本和教学目标,有时干脆脱离文本,探讨一些与文本本身无关或较远的问题。二是忽视学情,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只注重文本内容拓展延伸的表象,忽视思维训练及触发点的精心选择。三是组织探究时,采用放任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点评和引领。
即使注意到以上问题了,拓展延伸也不宜太多,毕竟语文课堂让学生触摸文字,感悟精神才是重中之重,拓展延伸在课上只能是一抹亮色,课外的拓展延伸倒是可以多多益善了。
既然拓展延伸如此重要,如此美妙,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以获取语文课堂的高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