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延伸深几许
课堂延伸深几许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拓展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展开的。“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化文章主旨,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努力追寻着。
关键词:课堂教学
把握时机
行之有效
类型丰富
方式多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能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
什么是“课堂教学拓展”?崔国明先生认为“拓展”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张悦群先生认为“拓展”是“一个由主导(教师)研读客体(教材),引导主体(学生)参与,通过载体(媒介)反映来发挥其作用的完整的、动态的、网状的、复杂的系统”;我认为,课堂教学拓展是教师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打破教材、课堂的束缚,积极引进更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文本(教材)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发挥叶老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必须将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增加拓展阅读兴趣并学会拓展阅读,再从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
一、课前拓展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作为教材的补充、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
课前拓展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如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上课伊始,老师可请学生谈谈课前通过查资料(包括上网)所了解的周恩来。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认识了周恩来总理是多么可敬的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文学习埋下伏笔。
还有很多写景类的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补充阅读,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长城》、《颐和园》等课文。如果仅仅是课堂中干巴巴的读,是很难把历史的厚重和景色的美丽都让学生体会出来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来认识长城的建造,认识颐和园的残景,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体会那份沉重和责任,才会爱我们的美丽的河山。
二、课中拓展性阅读。
1、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解惑。
如学习《詹天佑》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我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1、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他是怎么修筑京张铁路的,遇到什么困难,带着这两个思考题品读课文。
虽然课文中已有交代,但很显然对当时的困难学生是想象不出来的,所以这时候就要给学生补充阅读资料,帮助他们了解詹天佑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困难的夹击中巧妙地找到了解决办法,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这样的补充不仅不会拖慢教学进度,反而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对课文的阅读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2、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课文作者故意留下的一些空白,用美术的术语叫留白。事实上作者这样做无非是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不过我们也实在应该在留白处大做文章,不用白不用啊!
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时,文中有几处留白的地方,例如,遇险的时候,冲出门摔倒的时候。在这些空白的地方我们可以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例如他遇到了什么危险。例如老板看到他要国旗不要面包时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的答案往往很单一,因为毕竟学生的阅历还少。对国旗所代表的含义,国旗对那些海外游子来说所寄托的精神,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给学生补充一些小资料,例如运动会上国旗的升降,外国使馆国旗的使用等。当学生知道了这些,再回头看课文中的小伙子就会感同身受。
三.课后拓展性阅读。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什么是教学拓展?教学拓展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练习,进行课外读写。恰倒好处的拓展延伸能让语文课堂更开放!
当我们遇到了应用文,说明文时不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课后的拓展延伸也要稳步进行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组 《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这类的课文课堂上的学习多少有些不够尽兴,所以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路途继续下去,去寻找科学的路径。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一篇课文教好后,学生应当感到意犹未尽,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四、方式多元的拓展延伸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各种新颖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出现,如音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更多借助于现代音像技术,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等,比较直观,它通过画面、声音来展示内容,能强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网络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主要借助于网络技术,通过上网浏览或在线阅读来达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阅速度是其它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也是现在学生较感兴趣、极易接受的阅读方式。因此拓展阅读开展过程中同样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资料的拓展、图片资料的拓展,通过“屏幕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
此外,与任何教学活动一样,对于拓展阅读同样需要及时的检查反馈,需要适当的评价。只是在评价中,更应该倾向于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评价的内容要以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为主,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拓展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爱好。
同时,拓展阅读一定要注意要适度,不可以矫枉过正。曾经看过,有人评价拓展阅读要适度,要适合文本,适合学生,适合的时机,适当的数量,合适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在纷繁复杂的语文的学科资料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料给学生。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奥妙无穷的大自然、纷繁复杂的大社会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开放的、无比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击!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拓展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新的提升,使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语文课不能缺少的环节,而它首先应立足于课堂,再向课外拓展延伸。
第二篇:母爱深深深几许
母爱深深深几许
近日,一位朋友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悲壮感人的“母鸡护小鸡”的故事:几天前,我邻居的一间柴草房被大火烧毁,邻居在一堆乱石中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老母鸡。它半蹲着伏在地上,两只翅膀大大地张开着,背上的鸡毛被火烧得精光,露出烧焦的皮肤。邻居走到老母鸡的身旁,用一根木棍拨了拨母鸡,母鸡翻转了过来。邻居一下子惊呆了,八只小鸡从母鸡的翅膀下“叽叽”地叫着跑了出来。原来母鸡在大火烧来之时,它知道如果它不保护小鸡,八只小鸡就会因不会飞跑而被大火活活烧死的。母鸡便用它自己的翅膀为八只小鸡撑起了苍天大伞。
动物的母爱尚且如此感人,人类母爱的力量就更是感天地泣鬼神。这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怀抱婴儿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时间一天天过去,救护队没有找到她们。婴儿饿得奄奄一息时,母亲用石块割破静脉,让鲜血滴进孩子的嘴里。等人们终于找到她们时,母亲已死去,婴儿却以响亮的啼哭歌颂着母爱的伟大。当救援人员看到这情景时,无不为之落泪,无不赞叹母爱的伟大,任何力量都超越不了母爱的力量。
最近还读到另外一则关于母爱的故事:有一次,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在公交车上,遭遇了歹徒。母亲望着尖刀下的儿子,毅然冲过去同歹徒展开了生死搏斗。事后,儿子问母亲怕死吗,为什么手无寸铁却敢去救他?母亲告诉儿子,爱的力量最强大。爱,是最大的力量!有了爱,弱者也变成了强者!
动物也罢,人类也好,惟有母爱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生命攸关的时候,她们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奉献和牺牲是母爱这两个字眼丰富内涵中最动情和闪光的部分。正是这种博大深厚的爱的力量,繁衍传承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和万物生灵,谱写出永恒不朽、传诵不衰的爱的诗篇和情的乐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漫漫人生旅程,正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教会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世界;也正是这种母爱惊天动地的力量,激励我们摒弃自私和怯懦,用爱心拥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第三篇:母爱深深深几许
母爱深深深几许——读初中生之友之《青虫之爱》 生命原来是一条滚滚的河流,那河流的源头原来都有母亲在滋养,母亲的爱如流水一般连绵不绝,供我们肆意允吸。只因为母爱是最真挚纯朴的感情。——题记
母爱如水,无论你走到哪里,身上总流淌这不尽的源头之水;母爱如丝,无论你身在何处,总是丝丝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母爱如灯,发出耀眼的光芒,带给人以温馨,光明。“我小的时候,是不怕虫子的。有一次妈妈听到我在外面哭,急忙跑出去一看,我的手背又红又肿,旁边两条大花毛虫正在缓缓爬走。我妈知道我叫虫蜇了,赶紧往我手上抹牙膏,那是老百姓止痒解毒的土法。以后,她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灵魂出窍。”
因为小时候的惊吓,给文中的母亲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让她极其害怕虫子。而这个怎么样也治不好的毛病,却因为一味“药”而彻底消失„„
“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头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也许大家都会说,她一定会吓得尖叫或者直接晕倒吧。而实际上,这位母亲没有尖叫,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吓得腿软晕倒。只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智也是从来没有的清醒。”她甚至至今都没能忘记那条虫子的模样“虫子的体温,比我的手指要高得多,它的皮肤有鳞片,鳞片中有湿润的滑液一丝丝渗出,头顶的茸毛在向不同的方向摆动着,比针尖还小的眼珠机警怯懦„„”要对虫子有多敏感,才能如此细致准确,令人震惊的描述啊?
在极度控制自己的情况下,这位母亲又想到,自己的恐惧就是因为母亲的错误引导,而自己,不能再让女儿重蹈覆辙。于是“我颤巍巍伸出手,长大之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而且“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正笼罩着她,这目光让她无所畏惧最终把青虫轻轻放在地上。
原来,那味有着神奇功效的“药”,便是一位母亲对女儿最深最深的爱。
读完,深思良久,思绪纷飞。试想,我们的母亲难道不是如此的深爱着我们,而我们,又为母亲做了多少?枕边整洁的衣衫,我们不会感激;热腾腾的饭菜,我们不会说句辛苦了„„是,母爱是最无私的爱,母亲从不打算向我们索取什么。可无私就代表母亲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麽?就代表母亲所有的辛苦也不值得我们的一句关心麽?天下间所有母亲都是刀子嘴豆腐心,也许有人觉得母亲总是管着他,而他不应想想吗?如果不爱,她又为何用全部精力来管束你?也许有人觉得母亲总是不理解他,而他不应想想吗?如果不爱,她又为何要极力劝诫给你更好的引导?母亲做的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可她一定都是站在爱你的角度上考虑。不要嫌你的母亲啰嗦,母爱本就是琐碎的,当你离家很远很远,你会发现有多想念那些唠叨。不要嫌你的母亲落伍,母亲也曾年轻过,她玲珑的身段渐渐变得毫无美感,你要记得,她生育了你,她姣好的面容渐渐变得枯黄起皱,你要记得,那是岁月的刀疤。母爱深深,深几许。
第四篇:母爱深深,深几许
母爱深深,深几许
母亲呦,你是月亮,在天边发出温柔的光,我们像那迷途的羊,消失在你身旁。你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和慈祥,你的怀抱是最温暖的天堂。我与母亲就像月光与周围的繁星,只有她的照耀,我才能如此耀眼„„
2010年7月5日 星期五
今天是回家的日子,我背起行李,准备回家。坐在公车上。芦苇在路旁被风吹得直不起腰来。蜻蜓在湖面上低飞着,湖面上微微荡起几道涟漪。我看见母亲在村口踮着脚尖,在远处张望着,我的眼里一时噙满了泪水,下了车,母亲帮我拿行李,母亲问:“你怎么了?怎么眼那么红?”“没事,沙子进眼里了。”“也是,今天风大,咱们回家吧。”
妈妈,感谢你,让我在人生中享受到幸福的滋味,也许我要的就是这种可以握在手心的小幸福。
2010年6月15日 星期六
繁星点缀在夜空中,萤火虫,一闪闪,满天飞舞。月光拉长了影子„„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开放,我与妈妈坐在摇椅上,我啃着西瓜,妈妈在一旁幸福的看着我,后来,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妈妈说:“你看,那个弯月亮,再看看旁边那几颗星星,月亮会永远守护着星星,星星也会永远陪伴月亮。”
我抬头望着那繁星和那皎洁的月亮。轻轻的说:“我也会永远守护你,永远永远„„”这是就连花儿也绽放出唯美的笑。
妈妈,你就是我的幸福,我想我要的就是这种可以握在手心的小幸福。你是月亮,我是星星,我们永远不分开„„
母亲,你的爱就像那清清的河水,静静的抚摸着我„„请您记住:我会永远爱你,永远永远„„
母爱深深,深几许。
河北保定博奥学校初二:孙雨薇
第五篇:情深、深几许--散文
情深,深几许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一片沉寂的冬天,以及纷扬洁白的雪花,生出了一种极其厌恶的情绪。所以,当又一个冬天悄然来临的时候,当无数片莹洁淡素的雪花轻盈飞舞的时候,当寂冬莹雪在许多人的文字篇章里轻舞飞扬的时候,我只默不作声的看着,却只一眼,便觉寒意顺势侵入了骨髓,无形中一种恐惧已悄无声息的爬上了心头,冬来了,雪飘了,而天,亦是那么那么的寒冷……
而我,却无时无刻都在渴望着,坚冰早破,飞雪早停,寒冬早逝,暖春早临,并非我真的如此不喜欢飘雪之冬,因为曾经的曾经,我也踏着深深的白雪,做过天真烂漫的梦;我也曾,在风雪里驻足观望冬雪的婀娜多姿,还满腹诗意的伸出双手,看雪花自由自在的飘落在暖暖手心,极其认真的看着它,慢慢融化开来;我还曾在素白美丽的雪花里,里缠外绵着入骨蚀心的思念,雪是冷的,思念是热的,冷热共侵,备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