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违法与犯罪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5 03:5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般违法与犯罪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般违法与犯罪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一般违法与犯罪公开课教案

《一般违法和犯罪》

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违法行为的定义、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2、理解犯罪的含义及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4、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重点: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学会依法自律,善于违法犯罪做斗争 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讲、议、练结合 授课过程:

我们身处法治社会,法律对我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我的权利具有保护作用,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我们应做一个遵纪守法.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一、民意小调查:

如果你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一件较贵重的东西,你通常采取哪一种做法? A、将它占为己有

B、寻找失主归还或上交 C、置之不理

师运用《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与道德规范两方面进行简要评析。

展示案例一:初二学生王某,放晚学在学校门口打电话时,由于电话未打通,竟将公用电话砸坏。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对王某处以罚款100元并予以警告的处罚

从案件情节、所处处罚导出一般违法行为的定义。.

一般违法:违法情节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二、展示案例二:2002年,南京发生特大投毒案,造成300多人中毒,42人死亡。2002年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刑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南京特大投毒案犯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师生从违法情节,应受到处罚与上个案例对比讨论,其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而是犯罪行为.

结合材料:探究犯罪特征 由“

3、14”藏独分裂分子打、砸、抢、烧事件、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

导出犯罪的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

由刑法第十三条规定导出犯罪的特征:

2、触犯刑法

由以上两案例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导出犯罪的特征:

3、应受到刑

罚处罚

进一步导出犯罪的含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三、探讨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展示案例:一位青少年的堕落轨迹

1、辩析:秦某的行为属于违纪是____一般违法是____

犯罪行为是_____

根据案例,在师的引导下,生思考导出: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相同点,不同点

一般违法 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犯罪

可见我国是法治国家,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由青少年秦某的堕落轨迹,给我们青少年什么启示?

(增强法制观念,在心灵上憎恶违法、犯罪行为,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活动,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

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四、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方法

学生畅谈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方法如:讲究智斗不硬拼;歹徒相貌要牢记,积极配合公法检;报警电话及时打

五、课堂练习巩固

第二篇: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学设计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类别。

2、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用事例说明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用实例表明我国法律的性质。

3、学会依法自律。【能力目标】

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学习,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概念。2.犯罪的基本特征。

3.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

1.犯罪的基本特征。

2.违法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案例研讨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日说法》——迷失的青春。

这些青少年到底是怎样一步步的沦落的呢?记者采访了这帮青少年犯罪团伙的“老大”林林,我们来听听他的成长故事。

(二)新课

1、林林的采访记录

(一)问:进入初中后,林林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2、林林的采访记录

(二)问:此时林林又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两层意思:① 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

② 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

3、探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法律规定做而不去做,法律禁止做而去做的行为?学生罗列。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的行为。

4、林林的采访记录

(三)问:(1)这时,林林又出现了哪些行为?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2)林林前后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吗?

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问:从犯罪的概念和我们的分析来看,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要确定某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这三个特征之间必须用“并且”还是“或者”?

所以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5、选填: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比较

6、判断刚才列举的这些违法行为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

7、、林林的采访记录

(四)问:林林等人从违纪行为发展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后来演变为犯罪,最终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林林的结局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谈看法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导。尤其要强调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既有严格的界限,又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请同学们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小结

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接近4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要预防青少年犯罪,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板书: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的特征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三篇:银行信贷相关违法与犯罪

违法与犯罪:

违法与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行为的性质不同、责任承担的形式不同、适用法律不同。犯罪必定违法,但违法不等于或构成犯罪。

从狭义上说,违法,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但还没有构成犯罪的严重程度的行为。违法行为按照性质和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

而犯罪,则是指违法行为已经达到构成犯罪的标准,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触犯刑法、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才是犯罪,有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总行通报的四起案件均属于刑罚处罚,也就说,当事人触犯了刑法。民法与刑法: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刑罚,依照中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种。

一、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1.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2.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3.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其他执行场所”,是指少年犯管教所、拘役所等。凡是被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4.无期徒刑,是人民法院判决的,对犯罪分子终身剥夺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押送监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重刑之一。

5.死刑分为死刑并缓期2年执行(死缓),与死刑并立即执行两种死刑判决。

二、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此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刑法》中信贷业务犯罪的有关规定表现形式及法律责任(2007-06-26 21:32:20)转载▼

一、商业受贿罪

商业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主管、经管、负责或参与某项工作的便利条件。其内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等工作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限;(2)利用、凭借自己的权利去指挥、影响下属及利用其他人员与职务相关的权限,为行贿人谋取利益;(3)利用、凭借权限、岗位、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其他有求于己的人员职务上的权限,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索取他人财物”,是指行为人在他人有求于己或者困难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公开或暗示的手法,主动向对方索取财物,并以此作为其他人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不论行为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可构成受贿行为。“非法接受他人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权力,被动地接受他人主动给予的财物,这些财物不论是行为人本人接受的,还是由其亲属或他人代为接受的,只要能证明行为人知道此事,均视同为行为人本人接受。“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他人应当得到的合法的、正当的利益和他人不应当得到的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也包括已为他人谋取的利益和意图谋取或者正在谋取但尚未谋取的利益。吃请受礼,请客送礼人提出为其谋取非法利益,而受礼者利用职务之便答应或积极为之活动的,且在数额和情节上已具备了受贿的要件,按受贿论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象征性只付少量现金收受礼品或接受他人旅游邀请等,认定为受贿。在农村信用社,“商业受贿”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以贷受贿、挪用资金(包括贷款)给他人使用接受贿赂、利用拆出拆入资金收受贿赂等。

《刑法》第163条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第184条第1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1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索取或者收受贿赂5千元至2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索取或者收受贿赂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商业受贿罪的最高法定刑是15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二、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是指行为人需要具备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主管、经手管理财务这一特定身份。

在农村信用社,职务侵占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管故意,采用收贷收息不入账方式侵占贷款本息(含收回已核销呆帐贷款本息)、监守自盗、私自动用库款、空存实取、侵占长款、侵吞业务或服务性收入、偷支睡眠户存款、现金抽头(从整把或整捆现金中抽出几张占为己有)、虚报费用、采用顶冒名等违法方式将贷款占为己有等。

《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侵占本单位财物5千元至2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本单位财物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是15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三、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在农村信用社,挪用资金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发放顶名冒名假名贷款、挪用收储收贷收息资金、截留贷款、偷支单位(个人)存款等。

《刑法》第272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185条第1款规定: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27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1万元至3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进行非法活动的,挪用本单位资金5千元至1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挪用资金罪的最高法定刑为10年有期徒刑。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第186条第1款规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国家规定”,涉及《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贷款证管理办法》、《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关信贷管理的规定。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法》第35条“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第36条“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第40条“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它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贷款通则》第24条第2款“借款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对其发放贷款:

(一)不具备本通则第四章第十七条所规定的资格和条件的;

(二)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文禁止的产品、项目的;

(三)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的;

(四)建设项目按国家规定应报有关部门批准而未取得批准文件的;

(五)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门许可的;

(六)在实行承包、租赁、联营、合并、兼并、合作、分立、产权有偿转让、股份制改造等体制变更过程中,未清偿原有贷款债务、落实原有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的;

(七)有其他严重违法经营行为。”,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授信、贷款业务的有关监管规定和其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有关规定等。

在农村信用社,违法发放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发放顶冒名贷款;向不具备借款资格、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主体发放贷款;未按照《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或银监会监管规定等对借款人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和担保措施进行严格审查,或不经过审查或审批,超越权限擅自发放贷款;向国家明文禁止的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产品发放贷款;向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门许可的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发放贷款;向按国家规定应报有关部门批准而未取得批准文件的建设项目发放贷款等。

五、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行为。“国家规定”,与第四条同。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刑法和《商业银行法》第40条规定,是指:

(一)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

(二)前项所列人员投资或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刑法》第186条第2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按照《刑法》第186条第1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罪和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刑法》第186条第三款还规定了单位犯罪:单位犯前两款罪的(违法发放贷款罪和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最高法定刑是15年有期徒刑,并处20万元罚金。

六、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金融法律、法规,对收受客户的存款不如实记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大帐,账目上反映不出这笔新增存款业务,只给客户出具一张存单的行为。在农村信用社,“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利用办理存储业务或者发放贷款的便利,收受储户存款,采取不入账方式,开具假存单,利用所收受的存款资金进行个人经营活动或者以信用社名义为单位之间非法拆借巨额资金作担保,或者高息吸存后私自放贷。

《刑法》第187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大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最高法定刑为有期徒刑15年,并处50万元罚金。

七、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 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情节严重的行为。“违反规定”,既包括违反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也包括本系统的内部管理规定。为了加强对上述信用凭证的管理,杜绝金融机构内部的非法出具金融票证行为,国家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对其出具的条件及程序都做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

《刑法》第188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最高法定刑是15年有期徒刑,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八、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在农村信用社本罪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没有真实委托付款关系的汇票予以承兑;对背书不连续(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的例外)、形式要件欠缺、签章与预留印鉴不符、票载金额(文字与数码记载)不一致、超过实效期限及其他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付款;对没有财产担保或财产担保不足值的票据予以保证或承兑等。

《刑法》第189条规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最高法定刑是15年有期徒刑,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九、贷款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19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按最高人民法院规定,贷款诈骗1万元以上的属“数额较大”。

十、票据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损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个人、其他组织和国家、人民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1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

(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本条所指的票据,是指汇票、本票、支票。本罪的犯罪特征是:

1、本罪侵犯的是票据管理制度,合法票据持有人的财产权和银行、金融机构的财产权、国家利益;

2、本罪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票据诈骗活动:(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2)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3)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4)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

3、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个体,包括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及单位;

4、本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金融票据诈骗,出于非法占有而故意为之,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十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罪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欺骗手段”主要指在申请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的过程中,存在着虚构事实、隐瞒真实情况、夸大其词的情形。

在农村信用社,骗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主要有一下表现形式:在申请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的过程中提供虚假的财务资料,虚增资产、收入或利润,虚减负债、成本费用;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的虚假理由;虚构贷款用途;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提供虚假的担保等。

《刑法》修正案

(六)第175条之一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位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骗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

十二、高利转贷罪

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175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高利转贷罪法定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失职罪的刑法条文及相关法律说明

来源:互联网时间:2013-06-08浏览:225 次 失职罪刑法条文

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第一修正案第2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工作中,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以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或者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执行日期:2000-5-24

第六条 国有电信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电信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 2005-08-11实施

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到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有公司、企业人员论。失职罪相关说明

一、本罪是依1999年12月《刑法修正案》而修改的新罪名。《刑法》168条的罪名为“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现168条作了修改,罪名依其含义亦作了修正,但尚未经最高法院确认发布。本罪的修正有4点:1.原168条犯罪主体限于国有公司、企业,现扩大到国有事业单位,原限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现扩大到“工作人员”;2.原168条客观方面为“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现修正为“破产或者严重损失”、事业单位“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样更确切,不亏损有重大损失照样构成犯罪。3.原限于有“询私舞弊”构成犯罪,现增加了“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客观要件扩大了。4.将“徇私舞弊”作为从重情节规定,加重7惩处力度。

二、本罪的定义为: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的行为。注意公司、企业的损失形式为“破产或者严重损失”,国有事业单位的损失形式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两者客观表现是不同的。有没有徇私舞弊,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仅作为加重情节。

三、刑法168条已被修改,不是添加,故已经无效。应以修正案为准。

第四篇:公开课设计的一般原则教案(范文模版)

课题

3.2设计的一般原则(第一课时)

授课人

时间

2015.5.20 班级

高一(3)

课程标准

理解设计原则的基本概念及其辨证关系。

设计原则既是设计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又是技术评价的基本手段和尺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道德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形成全面的、联系的辨证观。

2、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对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之间联系、制约、促进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

课件、教科书、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观看图片:鸟巢(成功的设计)魁北克大桥(失败的设计)

过渡:有些产品因设计而成功,有些却因设计而失败。如何去评价一个产品的设计?设计是否有一定的原则可遵循呢? 引出:新课设计的一般原则

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感受设计的成功得益于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新课讲授

视频:2015年农夫山泉广告 分组合作讨论:请探究农夫山泉矿泉水这一产品,从设计的角度分析它与其他矿泉水有哪些不同?

交流:设计因素(水瓶包装及图案新颖、抓握细节实用、高要求水质标准……)分析归纳提出设计原则:

水瓶包装及图案新颖——创新原则 抓握细节实用——实用原则 高要求水质标准——道德原则 其他 今天我们主要探究设计的这三个一般原则 创新原则

图片展示:下面的产品是否存在创新? 鼠标(有线、无线)豆腐沙发

水杯(普通、保温)

思考小结:这些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创新呢? 技术、结构、工艺、材料 引出:创新的含义 创意作品欣赏

马上行动:P58洗衣机的发明与革新 思考:创新的地位——核心 实用原则

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目的基本功能。案例分析:洗手液 引出:实用性的功能

马上行动:P59 格雷斯夫设计的水壶

图片引导:实用的其他内涵(实用性具有年代的特征、实用性还跟人群有关系)

三、道德原则

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图片结合案例:反向例证道德原则的的重要性

辩论:食品安全问题根源是道德沦丧还还是法律监管缺失? 知识竞答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联系生活实际合作讨论出设计有哪些原则,试着归纳创新原则、实用原则、道德原则

学生感受理解创新的内涵 学生概括:

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总结归纳:创新的含义:创新就是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理论联系实际,行动起来感受创新的模式(洗衣机从无到有、从功能简单到复杂、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从自产自用到连锁经营)感受理解

逆向推理感受道德的原则

辩论,深刻产品设计者必须具有宽广的眼界和高度的责任感,维护、完善社会伦理道德、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小结

创新原则——核心 实用原则——根本 道德原则——观念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作业

P67 练习1

板书设计

3.2 设计的一般原则

水瓶包装及图案新颖——创新原则——核心 抓握细节实用——实用原则——根本 高要求水质标准——道德原则——观念

教学反思

第五篇:犯罪与刑罚 教案

犯罪与刑罚 教案

件www.xiexiebang.com犯罪与刑罚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识记犯罪的三个特征,我国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刑法、犯罪及应受到怎样的惩罚。

能力目标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主刑和附加刑,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犯罪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投影一)

某市出租汽车公司司机姚某因对车队领导不满,于某年1月10日上午11时许,驾驶华沙牌小轿车从天安门广场纪念碑西侧,向北高速冲过密集的人群,撞在金水桥上,致使无辜群众5人死亡、19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金水桥汉白玉栏杆撞毁一段,轿车被撞毁。姚某的上述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触犯了我国刑法第14条和第115条。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判处姚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提问:

姚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为什么?

人民法院判处姚某死刑的依据是什么?

姚某所造成的损失是出于故意所为,这说明什么?

(设计些问题的目的:(1)在温故中引发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的思考;(2)使学生从对案例的讨论中把握本课时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姚某实施的上述行为,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所以不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犯罪行为。姚某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是出于泄私愤的故意所为,说明姚某手段恶劣,违法情节严重。人民法院判处姚某死刑的法律依据是刑法。

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犯罪、刑法、刑罚的关系问题。

讲授新课

二、犯罪与刑罚(板书)

1、什么是犯罪(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板书)

(2)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板书)

(投影二)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提问:投影一和投影二这两组材料说明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上述材料说明:

(3)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板书)

首先,犯罪是指人的行为,而不是指人的思想。因为人的思想活动是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的。其次,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社会的实际危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类犯罪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其二,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例如,犯罪的预备行为和某些犯罪的未遂等,这种情况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上述分析说明: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要看他是否实施了某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没有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也就是犯罪特征都是由这个最本质的特征决定的,都是由这个最本质的特征派生出来的。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思考“想一想”中的问题:怎样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触犯刑法是衡量一种违法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尺度,它也是确定这种行为是否犯罪的法律依据。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违反刑法的前提;违反刑法又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现。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必须以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规定为依据。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板书)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这是区别违法与犯罪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投影三)

青工胡某,利用工作之便,分三次将七台电冰箱运出厂外,出手后,获赃款5000元左右,严打中,经过激烈思想斗争,胡某到执法机关坦白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并交出了全部赃款。人民检察院做出了对胡某免予起诉的决定。有人认为:“免予起诉”就是没有犯罪,这种看法对吗?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胡某的行为已经具备了犯罪的前两个基本特征,造成了严重危害性并触犯了刑法第264条,理应受到刑罚处罚。但胡某主动坦白交代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说明胡某虽然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但他还是有罪的人。上述分析说明: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2、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板书)

(投影四)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有期徒刑5年;归还手表;赔礼道歉;赔偿诉讼费;强行拆除;赔偿医疗费;无期徒刑并罚金。

提问:上述是本课案例中对违法行为的部分处罚名称,请指出哪些是刑罚?刑罚的实施强制的机关;适用的对象强制性的严厉程度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刑罚同人民法院判决,刑罚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1)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板书)

提问:请同学阅读第99页小知识,谈谈对“刑罚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犯罪分子”这句话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上述看法是错误的。我国实施刑罚的目的,第一使犯罪分子改恶从善,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新人;第二,还可以对社会上不稳定分子起到儆戒和抑制作用。

投影片四中刑罚的名称不同,说明刑罚有不同种类。

(2)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板书)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其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时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小结

今天搞清了一个关系:犯罪、刑法、刑罚、是有内在联系的,犯罪是某种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刑罚处罚的特有的法律现象;刑法是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的法律依据;刑罚是某种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触犯刑法的必然的法律结果。

解决了一个认识问题:青少年要自觉守法、护法。

巩固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因为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对因实施犯罪行为被抓获的小偷猛揍一顿,再送交执法机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件www.xiexiebang.com

下载一般违法与犯罪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般违法与犯罪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敬业与乐业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学校:贾湾中心学校 科目:语文 课题:《敬业与乐业》 授课教师:周学霖 授课班级:九(2)班) 时间:2016.10.2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

    克与千克公开课教案

    《克与千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2.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以及了......

    诚实与信任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公开课教案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育才初中 周侃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两条最重要的对内对外的交通......

    数与形教案公开课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让学生在经历猜想与......

    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公开课《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能力目标 使学......

    综合法与分析法(公开课教案)

    肥东锦弘中学高中部公开课教案设计·综合法和分析法 肥东锦弘中学高中部公开课教案设计2. 2 .1综合法与分析法授课时间:2013.4.16下午第一节地点:高二(15)班授课人:赵尚平一.教材......

    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廖云丽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