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1:1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公开课教案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育才初中 周侃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两条最重要的对内对外的交通线——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生动展现了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理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亚欧大陆桥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及沟通的水系等,理解大运河对经济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够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四、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扮演经商者、考古者等角色把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达到了解深化的意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

[探究] 假如你是考古学家,你将从这出土文物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

1、中国与罗马已经有了物质方面的来往。

2、中国古代纺织业很发达,从绢的色泽、花纹、质地得到认证。

3、早在汉代,东西方的往来就已经开始了。)

[提问] 你是否知道中国汉代绢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罗马的呢?(丝绸之路)[板书] 丝绸之路

[展示]“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同学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为了同大月氏而开辟的,现在有一位考古学家,想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进行一次新的探索,你认为:

1、他应该从哪里开始出发?(西安,即古代汉首都长安)

2、他沿途会经过哪些地方?对照亚欧地图,这些地方现在属于哪些国家?(长安、敦煌、楼兰、疏勒、这些都在我国境内,蓝氏城今阿富汗境内,阿蛮今伊朗境内,埃德萨是今土耳其境内,君士坦丁堡是今伊斯坦布尔,罗马是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图片展示)

3、他沿途会经历哪些地形地貌呢?(陕西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图片展示)

4、你觉得他对自己的探索旅途感想最深的会是什么?(艰辛)那么让我们随着他的足迹去欣赏和感受下沿途的风景。(课件图片展示)

5、这个考古学家也是非常喜欢摄影,他沿途拍了很多照片,请你判断一下,下列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展示 “楼兰遗址”、“西安古城”、“敦煌”图片)

6、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那么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展示]敦煌壁上的古代商旅图 结合敦煌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敦煌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角色扮演] 扮演经商者

提示:

1、你扮演哪方商人?(西方或东方)选择好你的货物(如葡萄、苜蓿、核桃、马匹、毛皮、香料、木笛、药材、珠宝、丝绸、陶瓷、锄头、漆器、小麦、水稻等)

2、你选择在哪座城市进行交易?为什么?

3、你准备与对方交换什么货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并请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

[承转] 正是通过东西方商人的一次次交易,东西方之间贸易加强,交换了很多商品。[板书] 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东西方之间相互传送了一些商品(结合图片在幻灯片中展示)[板书] 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探究] 有人说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你认为呢?你能从教材中找到事实依据吗?(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板书]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过渡] 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在茫茫戈壁缓缓西行的骆驼队已消失了踪影,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今天又有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展示] 欧亚大陆桥资料片)

[提问]: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有什么优势?

(经过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交通工具更先进、货物运量更大;运输速度更快捷,运输费用更低)[探究]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从丝路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去探讨)[过渡] 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陆上运输大动脉,而在我国还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运大动脉,那就是京杭大运河。(图片展示)

[板书] 京杭大运河

[探究](一)、我河流这么多,为什么隋炀帝要动用三百万民工,历时六年之久开凿这个巨大工程呢?(1、我国河流大都东西走向

2、陆上交通困难)

(二)展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抢答] 1、填出大运河的中心: ————

2、填出大运河的两个端点:————、————、3、出大运河从南往北的四个段:————、————、————、———

4填出大运河从南到北依次经过的五大水系:——、——、——、——、——。

[承转] 我们知道由于隋炀帝暴政使隋朝迅速灭亡,故历史上对大运河的开凿,众说纷芸、褒贬不一,我们先来听听古人的见解。

[展示] 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轮功不较多。”

[思考](1)以上两个诗人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你是怎么看待开凿京杭大运河的?(请学生翻译大概的意思,然后说出诗人的观点,最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如何评级大运河。)

[总结] 历史多把隋亡的原因归之于滥用民力,开凿运河,胡曾的《汴水》诗就是这个论点的代表。但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自此受益,是不能一概否定的。皮日休《汴河怀古》认为隋炀帝如果不造龙舟,游览江南,竭天下的人力物力,以供其无限挥霍,那么他的功绩就可以与治水的大禹媲美。他的评价是客观、辨证的。

[板书] 开凿大运河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承转] 但是,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板书] 开凿大运河消极作用

[承转] 如果说古老的丝绸之路已渐渐沉寂,那么古老的运河在新的时代里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图片展示)

[思维拓展] 比较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异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相同点: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都是国力强大的体现。不同点:丝绸之路开通了一条亚洲通往欧洲的交通大道;沟通了东西间的国际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南北向沟通了国内的五大水系;促进了国内南北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

[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陆路、水路交通要道,它们在沟通东西南北,促进中外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传承与保护好这些古老的文明!

[布置作业] 作业本练习;上网寻找丝绸之路、大运河相关资料,思考它们在现代社会存在的价值。

[板书]

一、丝绸之路

1、概况:经过国家、地形

贸易通道

2、作用

文化交流桥梁

二、京杭大运河

客观原因:河流走向;陆路交通不便

1、开凿原因

2、概况

3、评价

主观原因:隋炀帝本人 一中心 两端点 四段河 五大水系

积极作用: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 城市繁华

消极作用:增加负担 矛盾激化

第二篇:《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学设计

桂园中学

(一)教材结构分析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选取了汉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史实,凸现这一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和中国南北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重点强调张骞通西域后,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大运河则突出它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作用。除此之外,课文还以历史性的眼光,描绘了当代新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历史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等知识,体会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传播及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交融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方法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材当中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适当地给与讲解。

本课设计成两条旅游路线,以“旅游参观”的方式贯穿始终。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相关的录像和图画资料以及音乐素材。学生课前分组讨论相关课题。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事先讨论布置的课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发表见解。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新课导入、播放录相《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略)

(点评:让学生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产生兴趣和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两个学生扮演导游,分别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旅游路线做精彩介绍。“导游”借助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辅助课件,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由来、路线、沿图景点、风光、历史作用等编成导游词,吸引同学们“旅游观光”------(点评:通过两位“导游”的积极参与课堂和教师的点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把课文的重、难点融合到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中。)

第三步: 有奖抢答活动:教师将课文知识编成有趣的抢答题并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分组进行抢答活动,最佳组将获得礼物。(点评:抢答活动将激活课堂,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四步:绘图PK活动:派两位同学上台分别绘制丝路和运河路线图,其他同学观察讨论评价,评出哪个最佳,颁发奖品。

(点评:此活动将深化学生对丝路和运河的认识,形成空间地理概念。)

第五步: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丝路和运河的特色。教师总结。课堂小结: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陆路、水路交通要道,它们在沟通中西交通、南北交通,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堂课我们在大量的录象、图片资料中领略了神秘的有异域风情的西域风光、优美自然的运河水乡风貌。大家一定非常想沿着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去亲身探访。课后大家可以设计两条旅游线路,评一评谁的设计方案最佳。

(点评:概括虚拟旅游的收获,当是别有一番韵味。)

(七)本课知识要点:

1、丝绸之路的由来、路线图、历史作用,古今丝绸之路的比较;

2、京杭大运河的概况、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

3、丝绸之路与京杭大运河的作用比较。

第三篇:《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案 - 南海实验学校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教案

初中部社会组吴松飞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走向演示,了解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概貌。

2、通过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演化分析,了解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在讨论、辩论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三、教学方法

以讨论法、图表讲解法为主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在《丝绸之路》音乐声中欣赏有关丝绸之路风光的图片,给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今天的全貌。新课导入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身着华丽的丝绸长袍去看戏。长袍制作之精美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穿着用中国丝绸缝制的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时尚。猜一猜:汉代的丝绸织品怎么会出现在古罗马呢?

生:略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探寻那已荡然无存的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

(三)新课教学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

师:认真观看,获取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的初创与哪位历史人物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2.他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过程)。

生: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

师:没错,丝绸之路是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请问: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2.如果从这里出发到罗马,会经过哪些重要的城市?它们现在属于哪些国家?3.又要经过哪些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生:略

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看见过葡萄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葡萄是在汉朝时经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

师:是的,到了唐代丝绸之路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是当时的国际商道,请同学们扮演“经商者”,来体会当时的繁荣景象。

(温馨提示)

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西方和东方)?选择好你的货物。

2、你选择在哪座城市进行贸易,为什么?

3、准备与对方交换什么货物?

4、过程要交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等?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角色扮演商人。)

师:同学们为何选择敦煌来进行贸易,敦煌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略

师:是啊,敦煌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控制着东来西往的商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敦煌是汉族与西域各族进行贸易的中心。

[过渡]: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连罗马,沟通了世界的东西方,连结了欧亚两大洲,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连结中国同亚洲、欧洲的友谊之路。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古老的丝绸之路已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今天在欧亚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的在茫茫戈壁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丝绸之路。

〔展示图片〕欧亚大陆桥资料

思考: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生:略

(明确):优势: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2.交通工具:洲际铁路、火车代替了骆驼、马。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4.东西方沟通更加直接方便。作用: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过渡〕:有人说:天上有一条“银河”,人间也有一条“银河”,那就是蜿蜒在中国大地上人工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它全长1747公里,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播放视频〕隋朝大运河

[说一说] 出示京杭大运河示意图,并指图讲解京杭大运河的中心、东北与东南分别到达哪里、自北向南分哪四段,沟通了哪五大水系,流经了哪六个省。生:略

(画一画)让学生根据P101的图画画大运河,画出三点、四段、五条河。师:人们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生:略

明确:

1、客观原因:我国主要河流走向是自西向东,从南到北的交通很不便利。陆路交通又存在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的缺点。

2、主观原因: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

〔小组活动〕可结合课本P102-1031、谈谈你对大运河的看法?

2、隋朝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对大运河进行哪些治理?

3、大运河的重修说明了什么?

4、今天大运河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生:略

明确:

1、大运河促使运河沿岸的城镇更加繁华。

2、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大运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在隋朝时为了开通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思维拓展):

《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炀帝冢》宗元鼎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

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直进船》李敬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①根据以上4个材料,把几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不同看法,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②综合你所列出的不同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答:①胡诗与宗诗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李诗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更肯定了运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皮诗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②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统治。隋炀帝开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巡游江都,只是开运河的主观原因之一。胡诗与宗诗把开运河夸大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李诗与皮诗充分肯定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比较全面地认识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课堂小结:丝绸之路和大运河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2、都是国力强大的体现。不同点:

丝绸之路:开通了一条亚洲通往欧洲的交通大道;沟通了东西间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南北向沟通了国内的五大水系;促进了国内南北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课外拓展

1、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描绘丝绸之路明天的蓝图。

2、列表比较京杭大运河与世界上的著名运河(可从开凿时间、长度等方面比较)

第四篇:《丝绸之路》市公开课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感受场景描写的具体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词语的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影片,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齐读,读了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好奇,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的风光,为课文的展开做好铺垫。并使课外与课内结合,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理清文章思路。(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一)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找出相关的句子证明你的想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提炼观点的能力,并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二)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标记出来。(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回味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四、体会写法,朗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设计意图:体会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的写法,明白文章谋篇结构的好处,指导今后写作。)

五、提升拓展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3.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加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感受丝绸之路的意义。)

六、布置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内知识拓展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伟大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练习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如栩栩如生、()()()()()()()()()。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资料补充: 张骞与丝绸之路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

出使西域的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

“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史后汉书•班超传》)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丝绸之路的作用: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第五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略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

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一)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如生不()其()浩浩()()绫罗()()五彩()()()山峻()丰()多()美()美()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友好热情

下载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 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丝绸之路教案

    丝 绸 之 路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一带一路”的概念。 2、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与意义。 3、使学生充分认识申遗的重大意义。 学习......

    丝绸之路教案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丝绸之路教案[范文模版]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4课 丝绸之路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影响。能够说出陆地丝绸之路途经地区、所运商品,认识丝绸之路对中外历史的深远......

    丝绸之路教案

    2、丝绸之路【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体会张骞的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以及坚韧、勇气、智慧、执......

    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一、【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

    《丝绸之路》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

    2* 丝绸之路 主备人:张元英 【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