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时间:2019-05-13 07:3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第一篇: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一、【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现场代表一致赞同列入名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

二、【理论分析】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和纪录片《大运河》的拍摄,能使人深受震撼和力量倍增,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4)文化创新。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显示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不同方式。

(5)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通过落实该管理办法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运河带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2)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要尊重客规律,开发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尽管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对大运河只有正确规划并加以落实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

三、【跟踪试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据此回答1~3题。

1.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全面展示民族文化 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大运河的历史贡献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3.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据此回答4~5题。4.材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继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之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又宣布,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也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据此回答6~7题。6.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B.文化交流应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C.只有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个性 D.跨国合作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7.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申遗:

①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4年6月20日晚,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南长区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这个古运河畔的“高科技”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据此回答8~10题。

8.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A.各种文化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9.材料启示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参观该数字博物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0.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说明: 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B.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D.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11.关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问题,有人认为,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因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成了规划中的症结。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 4月13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投拍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举行开机仪式,大运河沿岸各省市代表和40多名大运河文化历史专家到场见证。《大运河》将从运河沿岸的文化和乡情入手,以千年水道、华夏粮仓、码头风云等8个篇章,展现大运河在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不同地区文化融合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用鲜活的镜头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纪录片预计8月底完成拍摄,年内播出。

材料二 为解决水利、交通、文物等多头管理存在矛盾的问题,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在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1)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拍摄纪录片《大运河》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B 6.B 7.A 8.D 9.D 10.B 11.C 12.B

13.(1)《大运河》的拍摄,旨在深入挖掘古今大运河灿烂文化,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让运河流域人民更多参与大运河保护,用浓浓的运河民俗风情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拍摄纪录片《大运河》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维护文化的多样性。(2)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文化部从大运河的实际出发,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保护了运河带的生态环境。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中要注重科学保护,避免无序开发导致根本性的破坏。

第二篇:(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同步测试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现场代表一致赞同列入名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理论分析】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和纪录片《大运河》的拍摄,能使人深受震撼和力量倍增,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4.文化创新。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显示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不同方式。5.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通过落实该管理办法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运河带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2.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要尊重客规律,开发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尽管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对大运河只有正确规划并加以落实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跟踪试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据此回答1—3题:

1.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全面展示民族文化 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大运河的历史贡献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3.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继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之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又宣布,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也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B.文化交流应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C.只有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个性 D.跨国合作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7.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申遗

①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4年6月20日晚,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南长区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这个古运河畔的“高科技”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据此回答8—10题:

8.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A.各种文化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9.材料启示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参观该数字博物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0.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说明 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B.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D.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11.关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问题,有人认为,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因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成了规划中的症结。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 4月13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投拍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举行开机仪式,大运河沿岸各省市代表和40多名大运河文化历史专家到场见证。《大运河》将从运河沿岸的文化和乡情入手,以千年水道、华夏粮仓、码头风云等8个篇章,展现大运河在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不同地区文化融合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用鲜活的镜头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纪录片预计8月底完成拍摄,年内播出。

材料二 为解决水利、交通、文物等多头管理存在矛盾的问题,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在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1)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拍摄纪录片《大运河》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B 6.B 7.A 8.D 9.D 10.B 11.C 12.B 13.(1)《大运河》的拍摄,旨在深入挖掘古今大运河灿烂文化,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让运河流域人民更多参与大运河保护,用浓浓的运河民俗风情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拍摄纪录片《大运河》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2)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文化部从大运河的实际出发,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保护了运河带的生态环境。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中要注重科学保护,避免无序开发导致根本性的破坏。

第三篇: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总结

河北省邯郸市2010至2011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总结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辖14县、1市、4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成语典故之都和太极拳圣地。多年来,邯郸市始终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全市文物事业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2007年9月国家文物局宣布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高度重视,快速行动,营造氛围,强力推进,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我局就大运河保护与申报方面所做的工作及今年谋划,简要汇报如下:

一、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完成的主要工作

1、大运河保护规划经市政府公布实施

2010年年3月,《中国大运河邯郸市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经邯郸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批准公布实施。

中国大运河邯郸市运河全长101.4公里,沿线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邯郸市是运河申遗的35个联盟城市之一。该规划的通过,将最大限度保护运河遗产文物本体和环境的完整性、真实性,对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规划的实施为我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申遗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召开大运河学术研讨会

为切实做好邯郸运河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邯郸市文物局于2010年3月16日,召开了邯郸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运河沿线的大名县、馆陶县、魏县及名城办、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邯郸学院、市直文博单位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及运河文化研究爱好者共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共收到来自文物部门和运河爱好者的研究论文和文章50余篇,经过专家遴选,于会议召开前,出版了《运河研究—邯郸》文论集。

为做好此次研讨会的前期准备工作,邯郸市文物局于2009年10月中旬,向有关县下发了通知,安排部署研讨会的内容及计划,要求有关县文物部门要积极收集与邯郸运河历史沿革和发展有关的考证及研究论文和文章;与邯郸运河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文章;与邯郸运河有关的古照片、碑刻拓片、史料记载及佐证等研究文章。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我市运河文化的研究力度,拓展我市运河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文物局还通过受众面较为广泛的《邯郸市晚报》及《邯郸电视报》向社会发布了召开邯郸运河文化研讨会的信息,面向全市征集运河研究的论文和文章。

与会专家围绕邯郸运河的历史沿革、运河与城市兴衰、运河与地名的关系、邯郸运河的保护现状、邯郸运河考古及申遗工作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专家们认为,邯郸运河文化遗产是我市一笔不可多得文化遗产,运河文化研究应当成为邯郸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此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运河文化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不够,今后应组织更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大对运河文化的研究,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邯郸历史文化的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运河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市组织文物部门和有关专家,对邯郸运河文化开展专题研究,在《燕赵都市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等新闻媒体刊发介绍我市大运河历史、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意义、保护与申遗工作进度情况的信息和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4、大运河文物征集实现较大突破

馆陶县文体局发动大运河沿线5个乡镇、189个农村以及县直单位广泛征集,并投入资金20余万元用于文物征集中的奖励资金。先后共征集文物1000余件,涉及汉代、隋唐、明清时期及现代。尤为珍贵的是一尊唐代三彩蹲狮,色彩艳丽,做工精细。据省文物专家称,唐三彩蹲狮属于国家珍贵文物,在河北省境内出土唐三彩,实属罕见,省博物馆尚未存1件。

大名县文体局于2010年底,对运河沿岸散存在民间的文物进行了征集,其中碑刻12块、墓志5块、古书籍17册、陶瓷器30件、绢帛类5件,集中存放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5、运河考古发掘取得较大成绩

(1)古墓葬抢救性发掘。在馆陶境内古大运河沿线,建筑施工中发现的古代墓葬,县文物部门接到报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报请市局同意后,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了一批出土文物。2010年先后在公主湖文化景区、县医院建筑工地和王二厢窑厂发现古墓葬6处,共发掘出土文物23件,其中墓志铭2盒,对研究大运河历史及沿岸民风情具有极高价值。(2)卫运河河道中的文物发掘。在卫运河断流枯水季节,经常组织人员巡视河道,对在河道内拉土现象进行制止,对出土的文物及时收缴。2011年共收缴古代的船板6块、桅杆1只、渔网1张、锚链1条以及各个年代的陶片、瓷片若干。这些文物是研究古代大运河航运重要的实证资料。(3)东厂村明清皇窑遗址发掘。在卫运河沿岸的南徐村乡东厂村一带,发现专为故宫等北京城皇家建筑烧砖的官窑遗址,绵延达3-5公里。在馆陶一带民间,早就有“先有馆陶砖,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历史上记载的明成祖迁都北京烧制城砖与墙砖,即在此地。北京故宫就发现一块产自馆陶县的明代砖,上有“馆陶窑造业”字样,与馆陶近年发现的砖相同。近来发现的青砖,不少刻有“明成化六年”、“明成化十三年”等字样。在村民的院落里随处可见皇城砖的踪影,有的砌成墙基;有的砌成门台;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大运河沿线文物点保护采取了新的措施

馆陶县对大运河沿线文物点采取挂牌、立碑、建标志物的保护措施。先后矗立了驸马渡遗址碑、黄花台遗址碑、古永济渠遗址碑、古永济城遗址碑、古清渊城遗址碑等。

大名县文物保管所对大名段运河沿岸的遗存点制作了科学系统的电子和纸质档案,系统的记录了遗存点的各项数据资料。

大名县文体旅局文物旅游科和县文保所组织人员,深入民间调查和挖掘大运河沿岸蕴藏的深厚文化、及两岸民俗,收集一手资料,研究运河文化。

7、开工建设了卫运河博物馆

结合大运河保护,在馆陶县公主湖文化景区,开工建设了卫运河博物馆,总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采取“6+1”模式,即1个临时展馆和6个主题展馆。6个主题展馆分别是:历史变迁馆、民俗馆、名人馆、魏徵文化馆、黑陶馆、乔十光漆画艺术馆。目前,主体建筑基本完工。

二、2011年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的部署,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积极有为、力求先进的思路,结合我市大运河保护的实际,我市对下一阶段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精心谋划。

1、加大研究力度,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和价值,丰富运河申遗理论成果,为保护与申遗工作奠定夯实基础

大运河申遗是为了文化遗产的更好保护,申遗不是目的,申遗是更好保护文化遗产的手段。只有文化遗产本体—中国大运河得到很好保护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就大运河工作,不论从申遗角度来说,还是就文化遗产自身而言,保护都是第一位的。因此,究明中国大运河的主要保护内涵是搞好保护的前提。

大运河文化已经纳入邯郸文化脉系,并作为邯郸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市在2010年召开邯郸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运河研究—邯郸》文论集和《中国大运河邯郸》专著的基础上。2011年,邯郸市文物局利用去年省局拨付到位的国家大运河保护基金80万资金,将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目前,这部分资金已经下拨到馆陶县、大名县、魏县文物部门,要求对上述县征集与运河有关的石刻、墓志及古旧图书、历史文献,并对此开展研究,文物局将出版研究成果,以进一步丰富邯郸运河文化的内容,扩大其外延。并适时召开一次高规格的邯郸大运河学术研讨会。

同时,文物局拟根据运河考古规划,对我市古运河故道、大名府故城遗址、水利工程重点保护区等区段进行考古调查,并选择重要地段进行考古发掘,以研究其古运河的年代及其分布情况,配合国家与大运河相关的基本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以高清大运河邯郸段的“家底”情况,要尽可能多的取得并掌握保护对象的基础资料,从而为研究研究、保护与申遗提供基础性的依据。

2、夯实基础,公布相关遗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及邯郸市对运河沿线历史遗迹进行的初步调查,文物部门已经初步完成了遗产点的筛选工作。我市的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起步于2007年11月,经过广大文物工作的辛勤工作,截止2010年12月底,高质量地完成了田野调查的实地调查工作,并于2010年4月顺利通过了河北省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遗存点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市城市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强市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0年8月,邯郸市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目前邯郸市的申报工作基本结束,届时,我市将选择大运河沿线较为重要的文物遗存,公布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切实加强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3、抓住重点,力争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有重大突破

今年,我市运河保护与申遗的重点主要抓好馆陶县的工总。

2011年馆陶县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结合’(文物保护和文化挖掘相结合),狠抓‘三大项目’(总投资7600万元的馆陶县大运河生态保护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馆陶县大运河沿线文物点保护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的馆陶卫运河博物馆项目),全面推进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具体措施:

(1)以大力实施馆陶县大运河生态保护项目为重点,推动大运河原生态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总投资7600万元,主要是结合河务管理部门,突出抓好三件事:(1)从卫运河最南端馆陶县徐万仓村开始,建设漳、卫河汇合处标志性建筑1座及附属设施,建设其它设施和标志物。(2)在卫运河沿线搞好生态植被建设,保护好现有大堤。卫运河大堤内外建设宽500米、长40公里的防护林带,植树180余万棵,重要地带铺设草皮。(3)建设、加固卫运河大堤,建设沿线相关设施,修复闸口、码头和渡口。

(2)以大力实施馆陶县大运河沿线文物保护项目为重点,确保历史遗存不被破坏。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是搞好12个文物点的环境整治,规划重点保护地带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进一步修复和完善道路、标志牌等各种设施。这12处文物点分别是:(1)古永济渠遗址。已立标志碑,主要是搞好渠道整修、文物保护,建设相关设施。(2)古永济城遗址。已立标志碑,主要是研究遗址轮廓,收集各种文物,建设相关设施。(3)古清渊城遗址。(4)东厂村七十二皇窑遗址。主要是搞好进一步的勘探,发掘和保护文物,建设相关设施。(5)要庄村兴福寺。主要是对现有的滚龙柱等罕见文物进行保护,并在现有2亩左右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修复古建筑,完善各种设施。(6)黄花台遗址。主要是修复原有设施,尤其抓好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发动细菌战的遗址修复建设,建设纪念馆。(7)驸马渡遗址。(8)南馆陶基督教堂。(9)范筑先纪念馆。(10)王占元宗祠。(11)孙庄村斗姥宫。(12)刘齐固村刘氏宗祠。

(3)以大力实施卫运河博物馆建设项目为重点,不断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总投资4000万元的馆陶卫运河博物馆,已完成2000万元,再投资2000万元,2011年5月1日完成物品征集及布展前期工作,10月1日前开馆。目前,已征集馆藏物品1200余件。6个博物馆布展工作推进小组,正分头撰写陈列大纲,为布展工作做准备。

(4)以硬化责任机制为重点,形成保护大运河遗产的强大合力。(1)抓好责任分解。相关乡镇与县文报部门签定大运河保护责任书,将大运河保护工作纳入乡镇的年终工作考核内容,并对在大运河保护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进一步健全工作队伍。完善县、乡、村三级大运河保护网络,明确专人管理,建立人员档案。(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全年开设文物保护知识培训班4次,人数不少于300人,确保县、乡、村三级保护人员培训一遍,发放统一证件。(4)加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宣传,并录制馆陶大运河电视片,在电视台播放。

三、问题和建议

1、资金缺口大

馆陶县是邯郸境内大运河流经最长的一个县(约75公里长),承担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任务较重,实施的工程和项目较多,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较大。但馆陶县是省级财政贫困县,资金缺口比较大,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

2、加大保护力度,建立运河申遗法制支撑

依照国家关于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出台大运河(邯郸)保护管理办法,使我市的大运河保护与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第四篇:山西分校+面试+热点预测+中国大运河、中哈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游济刚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大运河、中哈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 热点概述

2013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镇洛河滩里,暴雨冲出的水沟内发现一艘深埋地面4米以下的木质古船。沉船所处的位置距离现在的洛河河道不足50米,船身最宽处3.2米,总长度大约17米。根据史料记载,这艘沉船所处的位置,正是隋唐大运河漕渠的故道。新华社发

中国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的华夏民族的血脉;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大通道,乃至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昨天,这两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

昨天,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明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多哈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而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他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童明康说。

/ 3

华图山西分校

游济刚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 相关评论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论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至少从六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过去是保护文化要素的东西,今天是保护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遗产;过去只保护那些静态的遗产比如长城等等,大运河是流淌的,还在使用的,让人们认识到活态的遗产也要保护;过去保护的是一个点、一个面,比如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一个历史村镇„„这次是一条线,并且是上千公里的线;过去保护的是古代的、近代的,如今要保护当代的,今天中国的水利、交通部门为了改造大运河,对大运河新做的那些加强功能的贡献,仍然是未来的遗产,人们认识到要为未来保护今天;过去保护宫殿、古建筑群、寺庙等纪念性建筑,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沿途的那些民间民俗的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等都将得到保护;过去保护的是物质要素,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带来的是非物质要素保护的观念--这两项成功申遗的文化遗产将带来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人们认知的革新。

 模拟题

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谈谈你的看法。

 参考解析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印记,它记录了我国时代发展的变迁,在历史上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运河的开通加快了我国南北货物间的自由流转,丝绸之路则让我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传播到西方,加强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历时8年,克服重重困难,申遗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文化遗产的尊重和重视,通过加快申遗的步伐能够保护这样一些历史印记,让其得到很好的传承。

第二,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也反映出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以往只是重点单个地点的保护,比如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这都是一些静态的文化传承,而大运城是我国唯一一个仍然在使用的文化遗产,这反映出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由静态到动态,由单点保护到点、线、面综合保护的一个发展思路。

第三,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之后,在这一大背景的感召下,能够加强社会各界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掀起认识、研究、保护、传承文化的热潮,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得到修缮。

/ 3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申遗成功必将引导并推动沿岸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改善沿岸民众的生活环境和品质。环境改善之后可以衍生出与之相配套的旅游项目,对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沿途城市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当然,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的是,在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已然今非昔比,高速路网建设,铁路线路覆盖,使我国物品的运输速度直线提升,然而大运河是典型的内陆水运,运力和速度严重受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货物运输能力,但是显得杯水车薪。

针对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我国更应该加强相关的保护工作,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对于沿线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摸排、调研制定出科学的保护计划,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既改善了当地环境,又能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要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尽快保障专项资金发放到位,尽快启动保护工作。在政府专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相关领域,政府可以给与一些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

第三,要加强宣传,要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大家传承文化的意识。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山西华图公考研究中心 游济刚 2014年6月22日

/ 3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段遗产最多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段遗产最多

时事政治:这两天,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像世界杯一样精彩。“运河迷”们像等待球赛的结果一样,期待中国大运河在赛事上成功冲过终点线。

昨天下午3点多,从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好消息,经过8年努力,大运河终于圆梦,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加上随后入选的“丝绸之路”(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稳居世界第二。

8年申遗路

2006年12月,大运河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运河申遗正式启动。

2007年9月,“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在扬州挂牌成立。

2009年4月,国务院牵头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式建立省部际协商机制,标志着大运河联合申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和行动。

2012年3月,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2012-2013年行动计划》,重申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倒计时表。

2012年6月,完成申报遗产点段的“四有”基础工作,即有保护标志,有保护区划,有保护管理机构,有遗产档案资料。

2013年1月,正式申报文本送达世界遗产中心。2013年9月,大运河申遗迎接国际专家现场考察、评估。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中国大运河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一个大跨度的线性文化遗产项目,其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条河流,涉及沿线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

申遗成功

最长、最古老的大运河终获认可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

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ishizhengzhi/

电话010-51657188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法国米迪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等共7条运河申遗成功,一大部分是近现代的工业遗产。中国大运河迥异于它们的独特个性符号便是漕运,即财富和文化经由大运河集中、流动、再分配。我国的遗产专家认为,大运河申遗,是更高层次的保护。

据了解,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活态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最终列入遗产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大运河申遗“点段申报”

大运河以贯通南北、长达1700余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为主体,不过,在组织申遗的过程中,国家文物局正式确认大运河申遗不是“全线申遗”,而是“点段申报”,一些城市虽然有大运河流经,但并没有作为直接申遗点进行申报,而是作为后续申遗点来进行。以江苏徐州为例,尽管大运河流经徐州,但目前还不符合申遗条件,所以,这次大运河江苏段没有徐州市。据介绍,大运河沿线其他城市也在努力,作为后续申遗点,按世界遗产的标准加强管理,今后作为扩展项目进行申报。

【辅导】国家公务员考试面授课程|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络课程|一对一课程|国考用书|YY公开课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

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shishizhengzhi/

电话010-51657188

下载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