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对西湖申遗成功的看法

时间:2019-05-15 07:3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对西湖申遗成功的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对西湖申遗成功的看法》。

第一篇: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对西湖申遗成功的看法

【背景】

一、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所谓文化景观,是人类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产物。西湖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世界遗产大会关于西湖的决议草案及OUV声明》中指出,自中国唐代起,历代文学家和画家留下了无数颂扬西湖美景的诗篇和画卷。自南宋起,西湖十景就被认定为理想的经典景观,它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正如唐宋两代的文学家和学者所描绘的那样,西湖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理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不少地方以湖、堤造型,摹习西湖的“和谐之美”。

具体说来,“西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承载要素共有六项,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依存与融合于其间的景观格局“两堤三岛”、题名景观“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与西湖特色植物,以及呈现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色。

三、西湖的秀美山水能保存至今,历史上的保护治理功不可没。据史料记载,自9世纪白居易对西湖开展大规模治理和疏浚之后,历代城市管理者还曾对西湖进行过20余次规模大小不等的疏浚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从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末,杭州市政府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疏浚治理西湖水域、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和改善优化生态环境的举措,使西湖整体面貌不断得到改善,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1999年西湖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以此为时间节点,西湖保护得以进一步完善。

四、来自杭州市的消息称,申遗成功后的西湖将坚持“六个不”。一是“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自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是中国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今后坚持“免费开放西湖”不改变。二是门票不涨价。对因文物保护需限制客流量的灵隐、岳庙、六和塔、虎跑等景点,承诺门票不涨价。三是博物馆不收费。四是土地不出让。五是文物不破坏。六是公共资源不侵占。

【例题】

西湖申遗成功,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西湖申遗成功可谓“十年磨一剑”,从1999年申遗工作启动算起,杭州市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西湖申遗的工作,最终于近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成功申遗。我认为西湖申遗成功,不仅是杭州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国的骄傲,是对我们这些年来保护自然人文环境,进行景区保护性开发工作的肯定。

西湖申遗成功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促成的:

第一,西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致,是我国乃至世界自然与人文景观

完美结合的典范。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

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

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

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

遗产之一。它的列入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

泊遗产空白。

第二,当地政府出于对西湖的保护,在长期的申遗工作中,特别重视西湖的保护管理和重点整治。2008年起,杭州市又对西湖十景、西湖文化遗存、西湖

周边环境等三个层面的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景观进行了重点整治,使西湖文化景观

各组成要素的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此外,为推动西湖保护走上法治化轨

道,杭州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西湖的全面保护确立了法律保障。

第三,“还湖于民”的理念,让城市与景观零距离,突出了西湖的独有魅力。

自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许下了一个“还湖于民”的诺言。

数据显示,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申遗成功之后杭州政府提出

“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

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如此承诺与保证,让西湖更加亲近城市,亲

近民众,真正实现了城市与西湖的合二为一,深化了西湖的综合保护,提升了西

湖景观的独特价值。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西湖申遗成功既是荣誉又是责任,申遗之后的很多问

题都需要我们慎重研究加以解决。例如如何建立健全西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

理制度,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

大化、最优化;如何加强游客管理、开展景观要素监测、保护山际轮廓线、科学

控制相关发展项目;如何解决西湖的管理资金的到位与票价不涨之间的冲突等等

都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妥善加以解决和完善。让美丽的西湖再活一个2000

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专家介绍说,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面试环节是心理训练、语言表达训练、形象

设计与仪态训练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训练体系。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起来,多多

练习,总结方法与经验,这样,才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第二篇: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备考-面试热点快递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启动,符合条件的该

市户籍居民约62万人,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资金,总共发放补贴资金

共2.232亿元。对于三亚市给老百姓每人发放360元“红包“的举动,你怎么看?

【专家解析】

三亚市政府在食品价格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向全民发放物价补贴,360元虽

然数额有限,但是其做法代表着政府的一种普惠思维,是政府关注民生、纾解民

困的直接体现。因此,此举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物价补贴,是政府平衡物价,避免因物价高涨而影响居民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的坚决落实。此做法不仅可以

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

展。

当然,我们在看到三亚政府的做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承认要想解决物价

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冲击,仅靠发放物价补贴,可谓是杯水车薪。另外,360

元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确实是可谓雪中送炭,但是对于高收入家庭来说,估计

作用和影响就微乎其微。

因此,我们为三亚市让利于民,社会财富由全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所赞赏,然

而,我们也建议三亚市政府能从问题根源入手,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如

何改善社会分配、如何合理调节物价等方面来思考,才是解决问题的上上之策。

第三篇: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家风是什么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

好评。春节过后,光明日报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家风家教大家谈”有奖征

文活动。一时间,“家风是什么?”、追溯“我们的家风”、“家风与家教有着怎样的关系”等系列问题成为百姓们热议和探究的话题。

【参考分析】

一、“家风”系列报道及征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高度认同。这个系列

对于引导人们自觉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风,培养社会良风美俗,无疑具有重要意

义。

然而必须指出,如果不加思考地一概而论,把家风说成是传统的家庭教育,说成是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则有失偏颇,不可不加以厘清。

实际上,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也会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

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

种习性,这就是家风。所以,家风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

淀的结果,又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对家中子弟具有熏陶影响、沾溉浸

润的意义。

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自我和特色,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用现今的话说,并不都具有正能量。有的家

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酗酒

赌博、忿戾凶横。一所学校、班级的风习我们称之为学风、班风,而学风、班风

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并不总是值得弘扬。家风同样也有不良的,也并不都是

传家宝,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

这样的一些美好的品质。

作为家庭的文化,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风。

家风并不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丧失。极端地说,“没

有家风亦一种家风”。在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的当今,人们

感叹“家风”荡然无存,其实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这样一些传

统内容的沦落,而不是家风本身的消逝。

家风又不同于家规。家规是家庭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借助尊

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的又一重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

法律效力。它有家训、家诫、家规、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

政、家制等名义,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

俭等具体而明确的条文,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学习的有形文本。而家风有别于

这样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和精神

气质。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由长

期教化后的结果。同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并且具有“润物细

无声”的意义。

二、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

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

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

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

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

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

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

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

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

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

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

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

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

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

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

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

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

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第四篇:2014台州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解读服务型政府

【背景资料】

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的、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参考解析】

1、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的理解

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弊端而提出的。在传统管制型政府模式下,行政权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行政权力的严格控制之下,社会缺乏自主行动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控制着社会资源的支配权和分配权,社会公众形成了对政府的绝对依赖。与管制型政府的 “政府本位”运作方式不同,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坚持 “公民本位”,即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拥有者,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理者,政府必须按照人民意志行事,政府施政和提供公共服务必须以人民的意愿为基础。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确立,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我国行政改革的战略目标,它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有助于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和权力界限,有助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权力的合理配置。作为新时期中国行政改革的理想模式,服务型政府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以人为本”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党和政府的工作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潜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发展。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是从 “官本位”的角度看待手中的权力,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加速推进,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政府应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抛弃传统的 “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真正做到 “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

第二,从 “管制行政”向 “服务行政”的转变,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控制着所有社会资源,进而控制着社会的重要生产部门,政府通过有效的政令传达机制实现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事务的强制性管理,各级

政府形成了凭借行政计划的方式行使职权的惯性,很难将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纳

入行政决策环节,而人民的唯一选择就是接受政府的计划安排。可以看出,传统

公共行政是一种管制行政,其根本特征是政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规制,而不是

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提供服务。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

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之上,重点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主体性、责

任性和执行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必须变革传统的 “管制”思维,确

立 “服务”思维。

第三,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行为准则。政府的活动必须限定在法定的范围内,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

现,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

由之路。要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从立法、执法到监督的全过程来推进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坚持做到职权法定、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

实守信和权责一致。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是法治政府,正所谓“执政之要在于为

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政府只有做到了依法行政,才能够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第四,“人民满意”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的供给者,其有效作为的领域是公共领域,在国家税收和财政分配中起主导

作用。因此,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的需求决定政府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人民的满意度衡量政策执行效果的最高价值标

准;人民的评价决定政府政策的基本走向。政府部门应在将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

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

加重要的位置。公务员群体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服务

水平和工作能力。

2、建设服务型政府现实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应对全球化趋势,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入世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不管是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

原则,还是公平竞争原则,都体现了一种政企分开前提下的社会本位、公民本位、市场本位、企业本位的精神,因此,面对全球化和“入世”最积极的应对只能是

加快政府改革。政府必须尽快的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还权于企业,尽快实

现从生产者的角色向安排者、监管者的角色转变,从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从审

批者向服务者转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制型政府,长期以来由于过于强调自身管

治的政治职能,而弱化和忽视了社会服务职能,造成政府大量越位、缺位、错位。

因此,政府要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维护自己的合法性,就必须用公共管理的理

念改造政府,就必须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

众的关系,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变革政府治理观念、手段、方式和方法。

构建服务型政府将是政府实现自身革命的一个重要载体。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这是由其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但是,从改革的要求和整个进程来看,这只能是一个过渡。政府的终极目标

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效率兼顾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长期以经

济建设为主,极易导致政府变成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是一味的追求GDP的增长,很容易忽视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造成经济社会不能协调

发展,进而造成跛足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当前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贫富不均,两极化倾向严重,如果不能对之及时纠偏和调控,将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执政为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

质要求。这就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

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从政府结构、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

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而设计的,相对于传统计划体制中的政府体制,已经具

有了体制转轨的色彩。尤其是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法治性,将为未来重构政府

与代议机关、司法机关的宪政关系留下余地。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放权和权

力下移,也将为重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宪政关系留下空间。总之,通过建

设服务型政府,将使中国的政治制度更加合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广泛,广大人

民群众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范围和权利不断扩大,基层社会自治更加自主完

善,从而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第五篇:2014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对公车“新能源化”的看法

2014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对公车“新能源化”的看法 【背景材料】

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及路线图。指出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参考解析一】

公务用车“新能源化”方案,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也标明了实施的路线图,不仅给久推不广的新能源车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也强化了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在治理细微颗粒物上应有的立场和作用。这是政府部门破解环境治理难题应当展现的姿态。不过,公务用车的“新能源化”,不能单兵突进,而必须置于公车改革这一更核心的命题之下,才更具公信力,并带动良好的社会和市场反应。

这是因为,在不少地方公务用车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公务性质,而染上了利益化色彩。多年来尽管通过公车总量控制、三公经费公开、货币化补贴公车使用等手段,初步遏制了公车臃肿和私用等倾向,但客观看,公车改革仍在起步阶段。公车在三公经费中的占比居高不下,各地公车改革的探索频起争议等,都表明公车去利益化的难度很大。

公车改革的曲折历程令人担心,对于公车利益的“坚守”惯性,会不会传导到新能源车上来?比如,配备新能源车的政策会不会异化为合法增加公车的名目,导致本应控制并大规模压缩的公车总量失去控制?又如,如果不能对新能源车的配置、使用进行精确的成本计算,新能源车的应用会不会导致三公经费的进一步上升?再如,如果不能对公车私用有力遏制,会不会出现以新能源车公用而以旧车私用的情况?若如此,就会既获得新能源车的补贴,又能维护公车购买和使用中的固有利益。

只有最大限度地去利益化,公车“新能源化”才是会有用和有说服力的。这就要求,除了方案确定的相关部门和公务机构新能源车的配置总量和比例之外,还需出台更细节性的配套措施。至少,各部门如何稳定公车规模,是否应当出一台进一台,出去的传统能源车辆如何处置,配置新能源车的财务如何监管,应有和配置新能源车比例一样清晰的 政策。

更进一步看,推广新能源车的关键,不止在政府部门是否“率先垂范”,更在于能否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出新能源车的市场环境。有了这样的市场环境,新能源车生产者和消费者自

然会用脚投票。当然,形成这样的市场环境需要时间,就当下而言,借此机会在全国推进公车改革,是比配置新能源车更急迫的事。

【参考解析二】

治霾治奢的一剂良方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公车“新能源化”政策的出台,将以一定的购买数量和配套基础设施为保证,形成一个有力的杠杆,从数量规模、技术标准、政策制度等方面,强力撬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发展和优化升级。在我国公车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这一举措既是治霾和撬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杠杆,同时也是治奢的一剂良药。

此次公车“新能源化”的实施方案,特别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微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区域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2014年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5%;到2016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而再往后,还将逐年提高,可见决心之大。

和以往配备的公车动辄2.0升排量起步相比,从减少排放、防治大气污染的角度看,公车“新能源化”的节能效果可以直接计算出来,将对全社会推广新能源汽车起到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此次公车“新能源化”的采购标准也十分严格。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对新能源轿车的采购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不得超过18万元。应该说,这种设置透明上限的采购价格,对整治公车采购奢靡之风也大有裨益。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继续进步、成本与价格更接地气的情况下,部门更新公车采购新能源汽车将更实惠、更普遍,更多公车实现零排放,将会塑造绿色公车的新形象,节能减排的新风尚。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网站:http://sydw.offcn.com/

下载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对西湖申遗成功的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对西湖申遗成功的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