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寻丝绸之路 教案
探寻丝绸之路
教学背景: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渊源。新版教材的这一内容较之老版教材有所改动,把“汉匈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内容单独列为一框,让学生在学习秦汉一统的基础上了解那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体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本节课主要讲述丝绸之路的开辟、内容和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再认或再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1.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2.军事上:对匈奴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行政上: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二、思路何其遥远
(2)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3)内容:
商路具体概况
三、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列举中国、印度、中亚、欧洲(大秦)之间交流的物产、文化、技术得出结论:
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沟通了亚欧两大洲。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业贸易之路,文化交融之路,技术交流之路。教学总结: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在碰撞、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为实现与巩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课标: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解读:“列举”、“知道”这两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简析】
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通过探索丝绸之路,让学生明白它不仅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课文由四个方面组成,即:“重现:丝路何其远”、“探讨:丝路何以通畅?”、“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寻访:汉代丝路古镇”,突出中华文明渊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再认或再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教学难点: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古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的图片,设问:汉代的绢为什么出现在罗马的废墟中?
讲授新课:
一、丝路何其遥远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8-71,在书上划出重要知识点,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一、丝路何其遥远
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填一填: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你发现A、()为丝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B、丝路最早开辟于()朝。
2.请你描述一下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
3.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4.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
二、丝路何以畅通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1.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2. 军事上:对匈奴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 行政上: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论从史出】
史料一:“(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1、汉朝长城与秦朝长城功能有何不同?
2、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
史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根据材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三、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意义
1.出示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设问: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驿使图》纪念邮票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出土于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的通道之一)的咽喉之地。
四、汉代丝路古镇
【小组合作】 如果你沿丝绸之路观光旅游,你认为最值得去的名胜古迹是哪一处?为什么?
【巩固练习】
请指出以下某同学读书笔记的四处错误并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 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课堂小结】丝绸之路自汉代开通以来就成为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重要文明串联在一起,成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板书:
重现:丝路何其遥远经过的路线
探寻丝绸之路 探讨:丝路何以畅通畅通的原因
确认:《驿使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的依据
寻访:汉代丝路古镇龟兹
第三篇:《探寻丝绸之路》学案分析
《探寻丝绸之路》学案分析
一、导入
暑假马上就要来到,同学们有什么旅游计划吗?
老师这里有一条旅游路线推荐,(ppt:图片展示)在这有十三朝古都西安,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有古代艺术博物馆之称的敦煌,还有可能会出现海市蜃楼的沙漠、绿草如茵的牧场,更有沙水共生的绝妙塞外风光。你能猜到老师介绍的是哪条线路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又神秘的丝绸之路。
二、展开
(一)物证丝路古镇生活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我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x疆。”当时的x疆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汤因比心神向往呢?老师特意找来描绘当时x疆,即西域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砖壁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砖壁画,可不可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内容又说明了什么?
(ppt:砖壁画)
这些砖壁画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西域一带的社会生活情景。而这些先进的农耕文明又是如何从中原地区传播至此呢?
(二)史论丝路畅通保障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时的统治者是煞费苦心。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记忆力,谁能结合本单元学习过的内容告诉我,西汉时曾对西域一带采取过哪些举措?
(ppt:知识点回顾)
老师再补充几则史料,请尝试从中解读出丝绸之路得以畅通的条件还有哪些。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史料,可是有一些不见得对你学习这一个主题有用,然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资料中提取你想要的信息?有没有同学来支支招?
(方法指导:一读二圈三联。即先读史料,圈出关键词,最后联系相关主题知识点。)
请同学运用刚才习得的方法去解读史料中的有关信息吧。
(三)图说丝路开通概括
在这种种有利条件的推动下,当时人们历经艰险,终于编制了这一条中西方友好往来的纽带──丝绸之路。
1.请同学们看课本68页图,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指导:读图名—图例—注记)
2.那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两幅图《亚洲地形图》、《世界行政区图(欧亚部分)》,请联系刚才的《丝绸之路示意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那大家能不能结合这三幅地图自主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联系阅读,思考,产生疑问,再次进行联系阅读,并自主答疑解惑,相信这是对大家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很大提升。那刚刚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也问一个:请用一个词形容你眼中的丝绸之路。
(四)时评丝路灿烂文明
1.这条遥远、艰难、灿烂的丝绸之路的开辟离不开古代人民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也离不开政府强大的国力支撑。无论在任何时代,加强对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的发展,而国际的强大又进一步保障了对外交流。
到今天,我国仍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XX年9月,习近平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交流联系,共创美好未来。
2.XX年6月22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丝绸之路感受它的灿烂辉煌。但是根据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却有一些顾虑和担忧。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你认为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保护这灿烂的中华文明?
三、结束
要复兴这一条积淀了千百年中华历史文化,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期盼的丝绸之路,我们仍在路上!
第四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略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
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一)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如生不()其()浩浩()()绫罗()()五彩()()()山峻()丰()多()美()美()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友好热情
第五篇:《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电声乐队表现音乐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他担任了《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受到广泛喜爱,也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乐曲采用合成器演奏,声音色彩、层次丰富,具有乐队般的音响效果。作品富于浓厚的中国情调,同时又具备强烈的现代气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用的电声乐器和电声乐队的组成形式,哪位同学能把这些知识帮助大家复习一下?
二、《丝绸之路》
1.播放《丝绸之路》一个完整乐段,思考:主旋律选用了什么音色,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音乐? 生:不很确定,有点像箫,中国的。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丝绸之路》,是日本著名音乐人喜多郎先生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创作的主题曲,哪位同学们可以为我们讲讲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吗?
2.师: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人们历经艰难险阻„„曲作者选用了一些特殊的音效来表现它们。乐曲共演奏了3次,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些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了什么? 完整播放音乐《丝绸之路》。
生:驼铃的声音,风的声音,第一次主题演奏两次,第二次与第三次都演奏一次,第一次后半部分的伴奏有颠簸的感觉,第三次渐弱结束„„
师:曲作者用合成器模仿沙漠里的驼铃、风声等自然界音色加入乐曲中,又选用具有中国特色民间乐器的音色作为主旋律的演奏,更有来自合成器、电吉他等营造出来的一种能够把听众带回古代、飘渺的伴奏衬托,使这首现代音乐作品带有浓厚的中国情调。
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