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案1

时间:2019-05-13 22:2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丝绸之路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丝绸之路教案1》。

第一篇:丝绸之路教案1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词。

2、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及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及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丝绸之路(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单、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

预设

生:丝绸很美(你很会联想,丝绸确实很美,它还是高贵地位的象征)

生:丝绸和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这位同学很会发现,路就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它和丝绸又有什么关系?一会儿在课文中我们将会学到)

生:丝绸之路是谁?又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呢?(你真会学习,我们的课文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写的)

二、学文

1、师:好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文章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读几遍了?用手势告诉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应该做得不错。我们一起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a课件出示词语:

目瞪口呆赞不绝口华丽

茫无边际浩瀚冰雪覆盖偏僻白雪皑皑恶劣

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不露声色煎熬

张骞汉武帝剽悍的匈奴

横贯延伸开辟炼钢纽带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这些生字词(学生读,教师巡视)

师:好了,我们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开火车读,及时纠正读音)

师:同学们,这些带红色的生字中哪些字比较难记或者容易写错的。(指名说)

生:“贯”面中间一笔是竖;“延”里面不要写成“壬”;“武”不要多一撇;“炼”第七笔是横折钩。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贯字,注意字的笔画笔顺(师范写)同学们用食指在书桌上书空一遍。

2、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还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放进文中,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课题讲了什么内容?(学生默读大约3分钟)

预设交流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讲张骞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生:我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

生:我还知道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遇到了很多困难。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非常认真,能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是丝绸之路,请同学们找出来。(第四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同时出示地图)b

师:这条路是谁开辟的?(张骞)板书

师:课文是怎么评价张骞这个人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

师:同学们,家有很多个解释(出示课件)

c“家”:(1)家庭所在的地方(2)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3)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4)学术流派

师:文中“探险家”“外交家”应选哪个解释

生:第三个解释

师:说得很好,也就是在探险和外交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师:为什么把张骞称为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上体会。

(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找出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标出重点语句,并做简单批注。)

交流汇报:

d(1)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和轮船。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千米。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出示幻灯片)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从中国去罗马路上通行的艰难:

一、没有交通工具;

二、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三、野兽和强盗的袭击。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生:没有„„没有„„没有„„;茫无边际、冰雪覆盖、偏僻、恶劣;袭击。

师:你真会学习,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把这段话读一读,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读?(把重点词语读重音)

生读(指名评价:重点词音要读重些)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

师:这是从哪一方面写张骞遇到的困难的?

生:自然条件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是从自然条件写张骞遇到的困难?

e生: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

师:是啊,那滚滚的黄河,那漫无边际的沙漠,还有那剽悍的匈奴骑兵,难道张骞没有想过自己会遇到这些困难吗?

生:想过

师:但是他仍然带着一百多人出发(出示句子)

生: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师:由些可以体会到张骞的什么品质?

生:勇敢(板书)

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地方也是写自然条件给他带来的困难

生: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来。

师:,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方法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哪一个同学来读

生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学过的方法能很好地运用

师: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除了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还遇到哪方面的困难?

(2)生:遇到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师:还有吗?

生: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

师: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他是怎么做的?

f生: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出示句子)

师:找出这段话中的重点词

生:耐心地,不露声色地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张骞的机智(板书机智)

师:好的,跟老师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

生: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师: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生: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师: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生: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g再出示句子: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师:作者在写这句话时,为什么不说,过了一年又一年,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生:这样写显得干巴巴的师:是啊,这句话作者通过事物的变化来体现时间的变化,谁能用这种方法试着说一句。

生:太阳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一转眼就是一天过去了。

师:说得很好,这十一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漫长的,对于张骞来说更是艰苦难熬的十一年,可是这里为什么用一转眼呢?

师:同学们,在这十一年里,张骞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肩负的重任,只要过去一天,他离自己的目标就近了一步,因些这十一年对于张骞来说是也短暂的。

师:在这十一年里,张骞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谁来说一说?

生:遭受挨饿,挨打,甚至被带取妻生子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张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屈辱,他总是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

师:同学们,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生:千难万险(板书)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小结:这位伟大的探险家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开辟了丝绸之路,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师:张骞为什么还被称为伟大的外交家,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师:同学们丝绸之路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画出体现丝绸之路作用的句子。

生找、画

师:谁来说

生读(师板书:纽带)

4、小结: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对丝绸之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

师: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让中国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现在,每当提到丝绸之路,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张骞;每当提到张骞,总会忆起一个伟大的名字——丝绸之路。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亘古绵长的丝绸之路。

三、作业:

h1、请同学们回去再把课文细细地品读,试着复述课文,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纽带 千难万险↑勇敢机智张骞探险家外交家

第二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略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

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一)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如生不()其()浩浩()()绫罗()()五彩()()()山峻()丰()多()美()美()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友好热情

第三篇:《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电声乐队表现音乐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他担任了《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受到广泛喜爱,也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乐曲采用合成器演奏,声音色彩、层次丰富,具有乐队般的音响效果。作品富于浓厚的中国情调,同时又具备强烈的现代气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用的电声乐器和电声乐队的组成形式,哪位同学能把这些知识帮助大家复习一下?

二、《丝绸之路》

1.播放《丝绸之路》一个完整乐段,思考:主旋律选用了什么音色,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音乐? 生:不很确定,有点像箫,中国的。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丝绸之路》,是日本著名音乐人喜多郎先生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创作的主题曲,哪位同学们可以为我们讲讲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吗?

2.师: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人们历经艰难险阻„„曲作者选用了一些特殊的音效来表现它们。乐曲共演奏了3次,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些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了什么? 完整播放音乐《丝绸之路》。

生:驼铃的声音,风的声音,第一次主题演奏两次,第二次与第三次都演奏一次,第一次后半部分的伴奏有颠簸的感觉,第三次渐弱结束„„

师:曲作者用合成器模仿沙漠里的驼铃、风声等自然界音色加入乐曲中,又选用具有中国特色民间乐器的音色作为主旋律的演奏,更有来自合成器、电吉他等营造出来的一种能够把听众带回古代、飘渺的伴奏衬托,使这首现代音乐作品带有浓厚的中国情调。

三、课堂小结

第四篇:丝绸之路教案

丝 绸 之 路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一带一路”的概念。

2、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与意义。

3、使学生充分认识申遗的重大意义。学习过程:

一、用“一带一路”为话题引入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由来

2、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与路线图

3、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张骞、玄奘)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及其意义)

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2、意义: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①有利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意义

1、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

2、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

3、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

4、是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

五、总结“一带一路”

六、丝路申遗

七、练习题

第五篇:丝绸之路教案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丝绸之路》(板书)请看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

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分段)自学指导

(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本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1):写“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的样子。

第二段(2--13):由雕像引出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第三段(14):点明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价值。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自学指导

(二):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划一划、读一读,做出简单的批注。)

(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说,不足他人补充。学习第1自然段: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2)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3)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学习2―13自然段: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

(1)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2)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3)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六、小练笔

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2、师小结: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七、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东西方友谊支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支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下载丝绸之路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丝绸之路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丝绸之路教案[范文模版]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4课 丝绸之路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影响。能够说出陆地丝绸之路途经地区、所运商品,认识丝绸之路对中外历史的深远......

    丝绸之路教案

    2、丝绸之路【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体会张骞的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以及坚韧、勇气、智慧、执......

    《丝绸之路》练习题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 《丝绸之路》练习题 一、为下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矗(chù zhù ) 匕(bǐ bì) 凹( āo áo)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 )里 古仆典......

    重走丝绸之路教案

    10 重走丝绸之路 同和小学杨玉玲 教学目标: 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 知识......

    丝绸之路2版 教案(范文模版)

    丝绸之路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成都市培华小学邬文宁 一、教学目标 1、有效的读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如何战胜千难万险,深刻感受到他是一个伟大的探险家、外交......

    探寻丝绸之路 教案

    探寻丝绸之路 教学背景: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 突出中华文明渊源。新版教材的这一内容较之老版......

    18、丝绸之路教案)

    一、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影片,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