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好人生中的每一堂思品课
上好人生中的每一堂思品课
不知不觉,从毕业至今我已经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近2年了。回首过去教学中的点滴,有过彷徨,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欣喜。我不禁感慨:漫漫教学长路,唯有不断探索创新,方可体会其难以言说的喜悦之情!
有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德才兼备的人是上品,有德无才是废品,而有德无才则是危险品。”可见立人先立德,树德先树品,这也让我体会到“品德”二字对一个人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作为一名思品老师,上好每一堂思品课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我从一个教育初学者的角度浅谈一下我对思想品德课的一些看法。
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的精彩,而是师生互动的讲台。大多数的老师课堂上“争分夺秒”,为了赶进度,为了强调所谓的重难点、考点,把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但是细想一下,这种填鸭式教育是否真的能达到你想要的教学效果呢?或许你的知识目标达到了理想效果,但是学生的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教育反而削弱了。这也就没办法凸显出“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真正的教学意义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不少学生觉得思品课离我们生活还很遥远的困惑所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其实,初中思品课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初一的“适应初中新生活,各种品质的形成”;初二的“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学法遵法”以及初三“认清国情,承担责任”这些知识都是学生所熟知的,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事例,让孩子们发表个人的见解,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师生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知识的火花”,学生在思考、归纳张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曾经有一个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思品很简单,不就是老师念,学生划线,然后回去背诵吗?”听到这句话确实让我沉思了一下,看来这种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在部分学生内心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这个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师将开启知识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对我们的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比什么都重要,一节好的思品课更需要如此,这也就是我第二个方面要谈到的内容。有不少学生来问过我:“老师,怎样才能学好思品,怎样才能考高分?”其实我的回答都是坚定的,那就是“勤奋+方法!”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思品也不例外。学生们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要把你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那就是无尽的能量去燃烧起知识的火花。所有思品老师都明白,思品无非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展开。但是如何在教学中把这三大问同知识联系起来,讲解清楚也需要做足课前充分准备。再如讲解思品选择题的“排除法、排绝法、排异法”三排法;辨析题的“一辨二析三总结”以及其他三大类题型作答时的审题、角度等答题技巧,所以教予学生答题技巧也是一节思品课不可忽略的。它能让学生少走弯路,让学生在领悟过程中内化成自己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体会到学习这门学科的乐趣。
不少学生在学思品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背了总忘?学思品好痛苦!”这估计也是不少思品老师遇到的难题。其实有时候我在想,学生们确实很可怜,连怎么做人都要背诵。难道真的非背不可吗?其实,我想说的是理解比背诵更重要。打个比方:讲到初二上册难报三春晖这一框题时我就跟学生们讲:“今天只学三个方面,什么是孝敬父母,为什么
孝敬父母,以及怎样孝敬父母”,然后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讲述自己的理解,从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节课下来,学生大多数能够理解知识并且记住要点,过后再花一点时间去消化就好了,并不需要埋头苦背。让他们明白:学习思品也很简单!
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这也是我认为一节思品课离不开的第三个方面。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足以警醒我们——在被教师体罚、轻视的后进学生中极有可能有未来杰出的人才,我们如果不用自己的心灵去了解关爱学生,只知以严厉的惩戒、冷漠的言行去对待学生,那么极可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还记得我们也曾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吗?其哪怕老师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给我们莫大的鼓舞。就像一滴甘甜清澈的露水,滋润学生的心。
有这么一个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个极其内向的男生,很少说话,成绩较差,平时总是低着头。有一次课堂上我点号数时不小心点了他。他很吃惊,低着头小声地说了答案,声音低到周围的同学都听不见。我走到他身边,听他复述了一遍,即便我心里清楚他说的并非正确,但是答案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至少他迈出了步伐。于是我轻拍了他的肩然后说了声:“很不错,同学们给他一点掌声吧!”我看到这位男生露出腼腆的笑容,以后在我的课堂他都表现得很积极。或许他在思品课找到了自信。连续好几次阶段考试他都考到了班级前几名。我更加坚信,教师其实正是在用你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你不是个只会教书的教书匠,也不再是仅仅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你也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你要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其实他们也是很可爱的!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因为孩子们需要你的肯定,请记住:鼓励比批评更加耐人寻味!
我一直勉励自己: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所以作为一个教学初学者,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你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应该不断探索。只我热爱这三尺讲台,更热爱我那群可爱的学生!
第二篇: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上好每一堂语文常态课---旷海云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而老师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完成这些任务呢?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一、什么是(语文)常态课
(语文)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的一种自然、正常状态,不流于形式的课。
二、常态课的重要性
1、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
2、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3、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名教师水平的真正体现。
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靠的是教师的一节节生动的常态课,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名教师水平的真正体现。
语文教师往往有一个困惑:所听的展示课、观摩课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可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起来为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常态课与展示课、观摩课有许多不同,展示课、观摩课是对教学理念高瞻远瞩式的引领,往往不是一人一时所准备,常常是专家团队的精心打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次磨砺后的升华。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如果按照观摩课的标准上,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即使心有余也是力不足。我认为,与其东施效颦,不如朴实自然地做好自己,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上好常态课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
三、什么样的课堂才算优秀的语文常态课呢?
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节奏,不赶不争,不紧不慢;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温度,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语文常态好课有正常的追求,在实践中创新,眼望高处,脚踏实地。语文常态好课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学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语文常态好课应有师生间的默契。默契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彼此了解,了解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课堂上的磨合。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暗示,让他们从教师的表情、眼神、肢体语言中明白课堂指令。当然,默契是双向的,教师也应从学生的表情、眼神中明白他们的思维状态和课堂学习出现的问题。这样,师生间“心有灵犀”、密切配合,便可以打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课堂效果。
2、语文常态好课应是教法与学法的熟练运用。
课堂上常用的教法、学法师生都应熟练,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教师教法熟练,学生学法得当,无形中就增加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语文常态好课应是知识的有序积累。
知识的积累具有连贯性,对于朝夕相处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知识积累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做到温故而知新;应合理地挖掘、恰当地使用文本,有计划地在课堂上呈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语文常态好课应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语文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上引导学生专注倾听、深入思考、积极表达……日久天长,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语文常态好课应有扎实的训练。
训练有素方能灵活运用,语文课上应让读书声、讨论声响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读书更流利、书写更端正、理解更深入、表达更准确,让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让能力在训练中提升。
6、语文常态好课应摒弃无效、低效环节。
去低效,促高效,让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学习目标;摒弃冗长的导入,舍去频繁的“声光电”,甩开无用的拓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为学生真正的成长而存在。
7、充分显示老师的优势。
课堂上教师特长的展示、偶尔的小幽默、课堂突发问题的机智处理,都可以使语文常态课出现精彩的生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怎样上好每一堂常态课
一)、课堂要真实
真实的课堂,要求教师的感情,教学的过程,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获得,提升都要是真真实实,自自然然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是不够真实:有的老师公开课上笑容可掬、态度亲切可爱,其实与平时课堂表现完全不一样,笑得学生心里直 发毛。甚至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就已经把有些应该是课堂上现场生成的东西教给学生了,或者是已经准备了“几颗棋子”。这样的课,表面看起来很“干净”,可是来听课的都是专家或是同行,这样有“准备”的公开课听来是索然无味。课堂的真正精彩就在于学生现场的生成,一些老师都难以预料的精彩现场!二)课堂要扎实,拒绝“随意”课
常态教学不是随意教学,但有些教师在潜意识里往往把“常态”和“随意”画等号,他们把常态课上得很随意:课前不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导语,不准备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课前听写、检查背诵,然后讲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阅读、背诵,如此单调循环。这样的教学,教师既不设置问题,也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课后练习也会一应给出标准答案。如此的常规课既使得教师惰性滋生、创意缺失,也使得学生审美疲劳、灵性尽失。
1、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
要想有课堂扎实,就必须做到成竹在胸。不仅对新课标的要求了然于胸,而且对要上的那堂课的内容,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底。我觉得,上一堂课,就像写一篇文章,首先要让课堂要讲的内容烂熟于胸,对这堂课要完成的任务烂熟于胸,然后,才能从容地安排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衔接,怎样烘托,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哪儿是学生的难点,哪儿是重点,怎么突破,怎么达成目标。如果上课自己不去熟悉教材内容,把参考书当成圣旨,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脱离自己的设计思路,往往就成了录音机,传声筒,就难以上出扎实的课来。我们看别人的示范课、优质课会发现,他们往往一节课完成了很多任务,学生也能够接受和掌握。通过观察和比较,我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能够找到精巧的突破口,从而,以巧破千钧。写文章要讲究 “文眼”,它往往能提纲挈领地领起全文,讲文章也要抓“文眼”,文眼抓得好,往往可以起到一点带面,以少胜多的作用,省去了不少的枝蔓细节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巴金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我抓住全文最后一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中的“这”字入手,让学生自读全文了解“这”指的是什么样的“伟大的奇观”?从而让学生在自读中去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2、对学生的学情心中有数。
成竹在胸,还包括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老师总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其实,是我们没有把握学生的需要,没有了解学生的水平,如果我们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我们的课堂安排更切近于他们能够接受的程度,那么,课堂上学生一定会动起来,教学效果一定会好起来。
3、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文本解读的基础工作
文本是指课本和辅助读本,课堂教学的依托,也是学生学习语言、陶冶情操、进行人文感染的载体。教师要想上好语文常态课,首先要做好文本解读工作。那么,应该如何解读文本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读”。
1.初读。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开始前,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只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知、领悟、体验文本内容、作者的所思所想。初读时,学生在第一时间对文本的解读奠定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据此规划课堂听讲的落点,并在教师讲解时不断生成理解与自我理解。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不轻易否定他们的对文本的原始理解,使学生带着这种原初理解,去感悟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呈现的新的意义。
2.细读。即细细地解读文本,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物形象、特点个性,甚至每个细节描写都要详细解读,最重要的是在解读中感悟。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还要熏陶情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细读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会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进而感悟文本,对初读时形成的原始理解进行修正,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感悟是很微妙的东西,有深有浅,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足,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在文本阅读中,得到的往往是肤浅的感悟。所以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领会、感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也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但要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功夫用得深,学生的感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获得新的生命体验。
3.创读。即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也就是多元解读文本。“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倪文锦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提出:“文本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教学过程中往往注意了确定的一面,而忽略了不确定的一面。”教师受成人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影响,看问题有时反而不会那么全面。初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虽然他们的思想通常不是很成熟,但不能否定的一点是,学生往往会看到教师忽视的方面。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抓住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进行深层次引导,使他们多角度解读文本,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在文本阅读中创新、发展。
三、课堂要朴实、简单、有效
朴实是老师的教风,要踏实,不要哗众取宠。常态课是朴实的,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花拳绣腿,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具有质朴的原力,不会因过滥、过繁、过度的的雕琢和宣染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态教学不是生搬硬套名人、名师的教学成果,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教学更趋于实际,注重实效。
一堂好课不在于形式多复杂,也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多庞杂,而是应力求做到朴实简单、高效。
1、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力求简单、高效。
简单不是空无一物,也不是一带而过,而是教学内容要简约,该略讲的略讲,该精讲的精讲,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教学语言要简洁,做到精练、准确、生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点,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能很好地感悟和把握文本,对文本进行解读,上好一堂课。这些关键点是:文章的题目,起统领全文的作用;首尾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中心思想;过渡段,承上启下,对上文进行总结,对下文进行概括;中心句、关键词语,揭示内涵,表明作者意图,流露作者情感。课堂教学不要为多媒体所累。
新课改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候进行文本解读。然而,多媒体教学不是灵丹妙药,不是所有语文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很多,如散文、诗歌等,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只有回归到传统的课堂中,才能使学生品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阅读,在阅读中品味语言,通过文字描述展开想象和联想,体味文字间的意境和情味,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多元地解读问题,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进行有效交流。
常态课上师生活跃,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所受的限制也较少,教师与学生配合很自然默契的,课堂上精神放松、情绪正常;不象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上师生的注意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转移——效果怎么样?这种功利的想法无疑会流露到课堂教学中。一次听一位很有威望的教师讲课,当学生回答问题“出轨”时,他脸红了,动作乱了,后面的教学可想而知;如果这不是公开教学,如果不是讲台下有听课的老师、听课的评委,这种状况绝对不可能出现,也许教师和学生会演绎出更精彩的学习过程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太追求完美,学生太看重自己班级的表现和教师、领导、其他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了,他们怕稍有闪失造成名誉上的损失,因此就极力约束自己,极力保持沉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
家常便饭最养人,教学也是这样的。常态课师生在自然状态下,教师的应变灵活、适时介入,教师的一点水花,能引发学生的层层涟漪。学生在表达各自思维的交流过程中,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催生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因为教师不必担心一旦闪失造成的损失,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活跃、自然,他们能互相启发、大胆质疑、积极发言、有效的交流。师生之间在自然合作、有效的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形成课程。
3、依学而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好的常态课课堂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常态课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收获。
4、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老师不能够只想着展现自己,特别是公开课。学生是红花,老师是绿叶,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老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跟学生平等地对话。
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探索、质疑、讨论、创造的平台。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直处在“热闹、表演和浮华”之中,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虚浮,语文也不再称之为语文了!上课要看学生,让出时间给学生读、谈、质疑问难。要突出学生,淡化自己。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四)、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可以说最简单,谁都会上,但真正要上好却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如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好作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还要有扎实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课堂上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等。这些可以说这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基本条件。
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合格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学生都会效仿,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足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言谈举止,力求成为学生楷模。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洁的品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精神,都能影响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处处做学生表率,才会被学生认可,才会产生感染力。
注意展示情感魅力。俗话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表扬、鼓励、信任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积累感悟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用心揣摩,只有积极实践、不断总结,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课本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好每节常态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希望,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让学生和老师自己都感觉到上语文课是一件幸福的事!
2018/8/24
第三篇:新课改下怎样上好一堂思品课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一堂思品课
----观看政治学习培训光盘的心得体会
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灵活地运用。在备课与上课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目标”,眼中只有“知识点”,而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以及教学展开过程中“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要重“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下功夫,要注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地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呢?这里本人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贴切而精炼的引语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在教学中,如能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体裁、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特点、重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新颖别致、动心触情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新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严也是一种爱》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笑星赵本山的话题,以对话的形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让学生欣赏他自编自演的小品《父与子》,顿时激活了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
二、师生携手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改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赞赏、帮助、引导每一位学生,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从“知识为本”的教育向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好的老师就应对教学内容做一个有始无终的安排,用开放的教学点亮学生的灵感,发散他们的想象,让教学内容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不断加入新的注解,从而扩展到无限,为了改变思想品德课的形象,切实提高它的教学效果,必须倡导一种民主的、探究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如在《成长也有烦恼》的教学中,我传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设身处地,真实感受,进行课演练,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师生不断建构意义的生成过程。
三、将探究性教学引入课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会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因此,传统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探究性学习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中,是学生德育培养的切入口,它能让学生变外在的“学”为内在的“学”,让学生动起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
四、思想品德课要有时代性。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本身就体现着时代性。它使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时代的特征紧密相连,这对于培养师生的现代意识,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取得现代的意识,学会现代的技巧,感受现代的问题„„拿起现代文明的钥匙继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化文件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五、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初中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经常向他们讲述或学生自己收集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身边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实践,善于总结,就会发现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象,使学生乐于参与轻松快乐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怎样上好思品复习课
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
郄马中学陈喜来
复习课是教学中常见的课型,是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的必要的教学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重视情境创设,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我们应摒弃孤立、刻板、封闭的复习形式,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有趣、生动的画面、视频,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的形式,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创设开放的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长处。其次,要构建知识框架结构,理清复习线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总体勾勒一下课文的框架结构,弄清课题、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以使学生做到线索清晰、目标明确地复习。
第三:巩固基础知识,梳理课文内容。
线索明晰了,知识网络构建好了,我们再帮助学生在这个框架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系统找出课文当中的知识点,将教材内容梳理好,使之系统化,充实知识网络。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对基础知识认真设计好适量的书面练习题,力求做到针对性强、难易适度,促使学生思考。这样,通过完成练习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熟悉教材基础内容。
第四:把握重点内容,培养分析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教学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同时,突出教材内容的重点,使学生的复习能事半功倍。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往往不分主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课的教学中,应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力求能完整地表述原理内容,并注重文字的准确性,消除学生似知而非甚知的感觉。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复习课教学的另一目标。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复习基本内容和要点外,还应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去质疑和思考,并采取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复习课单调枯燥的弊端。例如:可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巧妙的设计几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看哪个组答得最快最好。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五:锻炼答题技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意答题技巧与方法,只知照抄课本知识。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作为一个重点,提醒和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弄清题目是指向教材哪部分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分值认真做答,从而逐步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避免学生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很少的现象。
思想品德课能否把握时代的脉膊,这是该课程的生命力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接触的媒体多、视野广,他们普遍对时势、新闻比较关心,也很感兴趣。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形成问题,并进行讲解分析,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综合复习中,将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等社会热点,结合复习内容设计成相关问题,融入复习课的教学中,使学生一方面理解、认识、领会到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同时,又促使学生自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总之,要准确、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对复习过程进行充分、科学的预设,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调控,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发挥复习课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第五篇:用心上好每一堂《机械制图》课 - 上海职教在线
用心上好每一堂《机械制图》课 上海船厂技工学校
陶生骁
摘要:《机械制图》是中职技校对于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这门课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来到了中职技校,学校的环境、学习的方式、最终的目标和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笔者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里愿意和你们分享。
关键词:用心
监督
巡查
感化
指正
《机械制图》是中职技校为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筛选,来到了中职技校。除了少部分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外,大部分都是被动选择的。由于高中的落选,学习习惯的偏差,行为习惯的缺陷等,来到我们中职技校的学生大部分缺乏信心,对前途有所迷茫,对接下来的校园学习生活无所体验。所以对任课老师来说,《机械制图》第一学期的课其实是最难上的,因为学生刚从初中来到中职技校,和初中的学习、生活相比,两者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学生需要从心理上、生理上去适应、调整。还有学生不知道这门课是学什么的?要具备哪些技能?最终达到什么效果?所以对老师来说,你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照搬课本、墨守成规。因此,上好第一学期的第一堂绪论课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通过实践、思考、调整,现在我是这样来做的。
一、绪论课的教法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机械制图》课?《机械制图》课是做什么用的?通过叙说让学生们明白本课程的重要性、严谨性,在生活、工程制造中发挥的关键性的作用,之后引出图样概念及在工程中的四大分类,通过丰富的例子、实物图片,使学生们感受到《机械制图》在生活、工程制造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可以这样说,少了他,生活、工程制造中的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这进一步说明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
接下来讲一讲学生的情况,他们的知识结构与学好《机械制图》有什么关联?这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小学美术课、初中平面几何学的好的,这门课学起来容易上手,容易学好,美术、平面几何学的不好的,也不要灰心,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每次上课做好份内事:做好笔记,完成课堂练习,也一定能学好!
1、对学生的要求
第一堂课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这样的,准备好绘图工具:二支铅笔、橡皮、卷笔刀、三角尺、圆规,还有一本十六页的练习本,做课堂笔记。有的学生问了:“老师!不是有习题册了吗?”我的回答是:“习题册要做,课堂笔记本更加要做好!”因为制图课不像数学、语文课,听懂授课内容,会做练习就可以了。他对手动性要求很高,听懂是一回事,会画又是另一回事!一课次二节课,一般老师讲一节,学生练一节,在老师讲解的一节课中,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画,我讲完、画完了,学生也完成了!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程度,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绘图技能,等再做习题册上的题目,已是第二遍或是第三遍了,绘图的技能有了熟练的保证,完成习题的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笔记本
接着老师要强调一下课堂笔记本的重要性!因为技校学习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技校是职前教育,淘汰制的,优胜劣汰,择优推荐,学好学差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不像初中是义务教育,不管学好学差,学校都有义务帮你学完。学生平时分数占40%,期末占60%,二者相加总评分过60分,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
课堂笔记本占平时分数一半以上,他的地位比习题册更高,因为他表明了你的一种学习态度,只有态度端正,认真对待了,才能把一件事做好。把基础课、技能课学好了,才会有好的前程。
3、本学期任务
第一堂课的最后部分要介绍一下本学期的任务,这也是最最要紧的,只有明白了任务,明确了目标,才会有做好事的信心,才会有统筹安排的时间保证。就像到一个新地方旅游,只有看清了地图,做好周密计划,才能提高出行的效率!
第一学期的第一堂绪论课,我就是这样来上的。几年实践下来,由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来看是相当不错的,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惊喜!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现在明白了,原来是画图的,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美术、平面几何爱好的,更加有兴趣学好了,不怎么爱好的,没关系!只要上课做好笔记,完成作业,一样能学好!
二、教学计划的调整
第一学期最难的不是上课,而是教学计划的安排,尤其是物体投影的概念及平面三视图的画法。按教学参考书的建议3课时,但实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技校学生底子差,绘图技能又弱,一个简单的概念要反复讲好几遍,练几遍,才能初步掌握,而且还要及时复习,才不会快忘!上得最多的是10课时,现在调整到8课时,前提是和老师一起做好课堂笔记。因为这段概念学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效果,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宁可放慢速度,也要把基础夯实了,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三、总结
十几年教学实践下来,作为教师,我认为爱岗敬业是非常重要的,你只要静下心来,勤于思考,就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图教学尤其这样。因为中职技校的学生不怎么自觉,学习习惯较差,制图课教学,学生不画又不行,老师只有加强监督,注意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不自觉的学生才会慢慢跟你来。一个班级的班风很重要,老师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感化他,只要你坚持了,学习氛围浓了,效果自然也就来了。
以上是我对《机械制图》第一学期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中职技校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栋梁,教师只要爱岗敬业,用心上好每一堂课,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爱我的学生,同仁们,一起加油!为我们在教师岗位上,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