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时间:2019-05-15 03:3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第一篇: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到实实在在教语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是现阶段小学教学改革最核心的因素。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简简单单地学语文。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等方式,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缩短学习的时间,使语文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其感知正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根据对各年级的小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观察的精确性方面,一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只能关注到事物的整体特征和大致轮廓,对细节把握和精细分析无法做到,比如在学习“鸟”和“乌”字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不做强调,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字。在目的性方面,小学生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抗干扰能力较差。除此之外,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跟着兴趣走,观察事物分不清主次,无法有意识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感知,所以显得缺乏顺序性。而且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他们很容易会被有趣的、新颖的、新鲜的或者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在学法层面的研究和应用则比较匮乏,没有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收老师讲解的知识,参与课堂的主导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差。

二、提高小学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不能过多地关注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感受,同时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追求更高的学习效率,要加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生命力,而且不能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前提是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语文自身的规律,采用趣味性、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关形象的因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联想中愉快地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老师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学生能够简简单单地学语文。所以,通过结合实际工作,笔者总结以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教师要理解新教材和新的教学设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要强化语文课程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整合应用,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悦耳的语音、活动的画面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知识背景联系起来,进而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比如在《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和夏天有关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气息,然后播放蝉鸣等夏天的声音,让学生体验到夏天的魅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生命的张力和夏天的美丽。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

(二)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交际性也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语言实践和应用语文的机会。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玩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生动的场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小雨,沙沙沙》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春雨中观察动植物,在细雨中撑着伞朗诵课文,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达到让学生自主快乐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不仅要自主运用和积累课本上的字、词、句,也要创设好的语境,在这一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使用多媒体、实物和图片展示等方式,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积极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点。

(三)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为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仅仅依靠课堂进行语言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上课下相联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比如在完成《小兔运南瓜》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同学们,你们把故事演的真精彩,都是非常棒的演员,在回家后,你们再向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讲述你学到的故事,并表演给他们看,好吗?”又如,在学习完《有趣的游戏》之后,老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的游戏你们喜欢吗?下课之后要不要继续玩呢?那你们回家之后向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邻居的小朋友介绍你学习到的游戏,然后和他们一起玩,好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把课堂知识的巩固延续到家庭,拓展学生的交流空间,也实现了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各科教学的基础课程,小学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努力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让老师实实在在地教语文,让学生能够简简单单地学习语文,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别新均.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223.[2]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2):96-97.作者?介:陈海花,江西省丰城市,江西省丰城市第八小学。

第二篇:聚焦双主体,实实在在教语文

聚焦双主体,实实在在教语文

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该“怎么教”?在流派纷呈、众说纷纭中我们一直找寻着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的本质和精髓。笔者认为,要抓住语文课精髓,语文教学就应切实地关注学生和文本这两个要素,因其重要性,将它们冠以教学中的“双主体”也不为过。在教学中,要坚定地以学生为主体,用心研读文本,以让学生学习言语为主要任务,引领学生在获得课文所传播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从而达成熏陶情感、学习方法、发展能力等语文学习目标。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实在在地教好学生,教好语文。

一、聚焦双主体,让教学的起点有明确的价值引领

一堂语文课应该实实在在地教些什么,应该怎样教才会发挥它的最大价值,教师首先要心知肚明。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阶段,就要牢牢抓住学生和文本这两个关键要素,要老老实实地根据学情的分析和文本的解读。我们不能照搬教参,一成不变地延用老教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本,就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少年王冕》一课前,教师首先进行了深入的学情分析和文本解读。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高年段学生的言语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能理解词句表达的意思,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审视《少年王冕》一课,课文通过幼年丧父、辍学放牛、立志学画、自力更生四件事情,着力表现王冕的孝顺懂事、勤奋刻苦。这很重要,但学生通过自读,一读就懂。文中“一阵大雨过后,天空拨云见日”的这段环境描写其实就象征了王冕的人生即将发生转变,而这一点即使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失去了教学的必要。由于学生人生经验和语文经验的局限,对作者如何抓住四个有详有略的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来塑造王冕的人物形象,尚不能完全理解和感受,因而本课的教学重点落脚于此。另外,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一段环境描写,虽然学生能感受其美,但往往会忽视它对王冕人生转折的推动作用,这一处恰恰是作者的别具匠心所在,因此它也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最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读懂文本,通过具体事例感悟王冕的人物形象。2.品析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体悟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3.穿越文本,紧扣精妙选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和学生在清晰的三条教学目标引领下,开始了教学活动。

二、聚焦双主体,让教学的策略有恰当的匹配指向

确定了一堂课要教什么,怎样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合理、恰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当我们在教学中,倘若能根据学生的学法和文本的章法来确定教学策略,让教学方法与课文匹配,和学生匹配,符合学情和文情需要,这样的语文课一切的难点、重点皆浮云,一定会如行云流水,一切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1.策略选择亲近主体,循序渐进

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要俯下身子关注学生,合乎学生“口味”的才是首选。例如《掌声》一课,在具体的方法指导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阅读能力。二年级有一个“抓住一个动词把句子写具体”的扩句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就巧妙地将这一形式用在引导学生感悟小英人物特点上,将阅读理解和写法指导有机融合,一举两得。在读写迁移的环节,教师也能从扶到放,从句到段,从易到难,注意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时先回顾《学会查“无字词典”》,练习在动词前面加上不同的词语可以写出人物不同的情感,加深把动作写具体的感受。然后再引入《爱读书的爸爸》,练习把动作写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尝试运用写法。

2.策略选择因文而异,适者优先

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关注的第二要点就是课文,合乎文本“滋味”的则为优先。有的课文有的章节,适合的方法就是“读”,就是适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教师就不要抛弃“读”的方法;有的课文有的章节,则不能简单地读,需要借助想象,借助媒体,需要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讨论,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寻找切合的教学策略。例如《少年王冕》一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文本的意思,并不难懂,往往通过自读自悟就可以自己解决。因此在品读雨后迷人景色时,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自读自悟,学生在自读赏析中,分享了对“景美”的感悟。有的学生觉得颜色丰富,非常美;有的学生发现作者写得有序,也很美;有的学生则认为点点雨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的样子生动可爱,特别美。色彩美、有序美、形态美,每个学生对于美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解读。当学生读到“雨后美景”这段文字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青山绿水,岩石掩映,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学生在想象中就能感受到景美。仅仅只停留在感受美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描写在这里的作用往往被学生所忽略,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这么美的景色,作者是如何描写出来的呢?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却用了大量文字描写王冕所见到的“雨后美景”,这是为什么呢?轻轻一点,激起千层浪,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这美景意义非凡,它改变了王冕的命运,是他成为画家的转折点。

三、聚焦双主体,让言语的习得有灵动的体验实践

在每一节语文课上,学生对言语习得的过程是丰富的,包括观察、概括、想象、记忆、创造、表达等语言文字运用的诸要素,但不管是其中的哪一项训练细节,都要建筑在“以文为本”和“以生为本”的基础上。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就要始终聚焦“学生”和“文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文本,开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引领学生在言语体验和实践中自然灵动地习得文本的言语表达。

1.切文设训,不失偏颇

在关注语言现象,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时候,如果关注了文体,那么,这样的学习会更有效深入。如《掌声》,?@是一篇叙事明理的文章,通过叙述小英前后变化,说明“掌声”的重要性。所以,如果只停留在体会人物特点上,似乎整体感不强。因此,在小英第二个特点部分学习结束后,教师没有马上进行读写的迁移,而是回归全文,再次感悟掌声的内涵,体会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具体写了小英前后不同的特点,通过她性格的变化,有力地说明了“掌声”的重要。如果不把特点写具体,前后对比不鲜明,那么,掌声的重要就不能很好体现。再如,在总结提问时,学生概括出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就是要抓住动作,把是怎么做的、在哪里做的,在什么时间等细节写具体。但是教师没有把学生的思维框死、表达导窄,而是继而点拨:“其实,表现人物特点,是可以多方面的,即使是动作细节的描写,也往往和神态、语言等结合。今天只是学习了其中的一种方法。”

2.由内而外,举一反三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文本特点,巧妙地找到读写的契合点,帮助学生得到表达迁移运用的机会。如《少年王冕》,在教学的结尾,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一项是阅读实践:《儒林外史》写了两百多个人物,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两三则读一读,感受作者是如何抓住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另一项是写作实践:抓住人物所说、所做、所想,展开想象,通过典型事例,详略得当,把王冕三个月刻苦学画的过程写清楚。两项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通过作业引领学生体验语言运用的美妙,在自然、得体的语言运用中把握语言应用的规律,变学生在语言的泥淖中挣扎为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课文为例、课标为尺,读懂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据文而教,以学定教,聚焦双主体,将语言文字运用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第三篇:简简单单学语文

编者按:本文是吕铁君同志观摩了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后,结合我市教学研究实际引发的一些思考,望各学校印发给全体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最好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一个各学科“课堂教学诊断分析会”,找出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并转化成教学力量。

简简单单学语文

——观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后的思考

通过调查发现,近半数的小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却有九成喜欢读课外书。两相对比发人深省,为什么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倾注了这么多心血,孩子们却不喜欢我们的语文课?语文教学作为深化母语、推广母语的主要工具和凭借,其魅力、功能究竟何在?

金秋十月,恰逢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在富有“塞上江南”之美誉的银川举行,我怀揣着这一困惑,满怀期望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每位参赛教师都是各省市遴选的教学能手,教学环节设计之精妙、之流畅、之默契、之艺术令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然而,当静心梳理思绪时,对能手们的课堂、常态课堂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究竟为什么而教?

现状: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多数课堂表现为:为顺利完成自己预设的教案而教;教学环节精雕细琢、标新立异,过多展示教师素养和才华;以体悟人物品质、感受故事奇妙、领略风情奇特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受旧有教学思想的影响,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情感价值轻能力培养,游离教学目标,漠视语文工具性的现象在常态课堂上屡见不鲜,在全国大赛上也并不罕见。建议:把能力、过程、方法目标放在首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读懂教材绝不是初衷,利用每本教材、每篇精美文章、每个句段这些范例,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提炼方法,有章法地主动涉猎课外知识,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试想,学生亲历挖井过程何愁不懂挖井人的辛苦?反过来,学生体会到了挖井人的辛苦却不一定会挖井。即把过程、方法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着力点、归宿点更利于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怎么教更有效?

现状:主要表现为两多、两低。

“两多”指无效环节多、知识点兼顾得多;“两低”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班组合作效率低。

当前,无效环节充斥课堂现象比较严重,如,几个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时,教师会对每个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甚至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重复叙述;如,通过初读课文,学生产生了自己的问题,这时教师开始让多名学生“猜”自己预设的问题,然后想方设法把学生整到自己的问题上——教师强人所难,学生被动接受;再如每节课前三个环节都是扣题质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扫除阅读障碍,象这些老师、学生都滚瓜烂熟的环节教师每节课都不厌其烦地进行机械重复,岂不是无效?“知识点兼顾得多”表现在,教师觉得哪里不教学生哪里就不会,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中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沁透着穷人桑娜勤劳善良的美德,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找一个描写心理活动的段,找一个描写动作神态的段,再找一个环境描写的段逐一进行研读,当发现结尾还有一个好句,开头还有几个好词时,第二节课再查漏补缺——漫山遍野挖坑,没有一个深透。这样的教学行为既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又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

自主探究学习,多数教师只是处于尊重教育规律而勉强设计上这一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管文章长短、问题难易,不管学情如何,五分 钟左右时间教师就试图让学生交流展示,严重流于形式。五分钟读五六百字的文章,能研读出什么?流于形式是导致学生自主学习低效的外在因素,其内在因素是缺少有效方法的引领,表现为自主学习时缺乏研究深度和广度,学习收获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而“合作学习”更多的是你说、我说、大家都说,热热闹闹。我的想法你听后是共鸣、反对,还是补充?缺少深层次的思想碰撞和交流,缺少生成性合作,合作学习基本处在意见、建议简单相加的状态。

建议:简简单单学语文

通过十几年的实践研究得出,构建“语文学习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益、解决教师讲得多、学生被动学的有效途径。所谓“模式”就是“固定的方法”,通过教给学生一系列语文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由方法到能力,逐渐达到“不教”的目的。

构建常态“课堂教学模式”。

如一段时间内课堂教学可设计以下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自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合作交流——梳理学习方法——巩固运用方法。前两个环节教师完全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三四两个环节教师可做学生中的首席,或把自己成熟的经验和学生分享,或深化、拓展问题答案,或拨乱反正,第五个环节为学生内化环节,从一篇走向多篇,从阅读走向写作,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有法到无法。

构建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不仅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对于教师发展、成长也是一条捷径。有一定科研含量,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法”,成熟、完善的教学法就是“教学模式”。

构建“环节教学模式”。

如初读课文模式:把握课文整体内容→解决难读、易错的字词;概括课文主 要内容模式:写人的文章,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样;写事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等等;学习重点句段的模式:找好段→抓好词→悟好处→感情读。了解课文内容、扫除阅读障碍、研读重点句段等教学行为是每节课都重复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善于总结、提炼方法,并让学生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如果学生掌握了以上方法,“自主学习环节”效率会明显提高。同样,“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其它环节也可以授学生以渔——“环节教学模式”。

构建“研、讲、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学生中构建。研,指学生自主质疑探究;讲,指学生把研究成果讲述给别人听或呈现给别人看;评,指师生听、看后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一体化,指围绕一个小目标进行研、讲、评。强调“一体化”更利于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探究、表达、倾听等能力。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甲生研究地震后父亲是怎么救出自己孩子的;乙生研究作者怎么把父亲爱孩子写得这么动人的;这篇课文中标点符号非常多,丙生研究标点符号的妙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各有所获,展示汇报时小组内、班组内要紧扣该生研究的问题进行完善、订正、拓展、深化。

学生研究的问题表面上看虽不同,实际上目标、归宿是相同的,都学到了表达父爱的方式方法,都受到了爱的教育。这种模式既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使研究主题得到了深化,教学目标落实更到位。

在教师中构建。“研、讲、评一体化”,是教师、学校搞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内涵可作如下调整:研,可理解为集体备课;讲,可理解为教师讲课;评,指团队评课;一体化,指围绕一个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研、讲、评”系列活动。这样能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村教师不会搞研究、教学研究与发展学生脱节、低效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全身心投入到对目标的寻求之中。如何把复杂的教学简单化,如何把学生简单的“喜欢”变得不简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亟待探讨的问题。

通知

城北小学各办公室语文教师:

现将教育局吕铁军科长的《简简单单学语文》引发给你们,希望各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记好笔记,学后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用稿纸写下来,于下周一交教导处,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存在的缺点进行改正。

城北小学教导处

2010.11.18 附:《简简单单学语文》原文

第四篇: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学语文1

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学语文

[主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种新教法、新概念不断提出,语文教学百花齐放。但语文课堂上一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教学活动也多了起来,从而挤走了学生对课文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的时间,反而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应该尚简,应该抓得住语文最根本的功夫——听说读写能力、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

[关 键 词]:重读 要写 转说 修内

有人说,语文是个复杂的学科,又要扎实训练好学习者的语言,又要突出语文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还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品质。

也有人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应该归咎于: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这里牵涉到语文的性质问题,牵涉到语文的本位认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

语文怎么教,语文教什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以为,语文教学应该尚简,应该抓得住语文最根本的功夫——听说读写能力,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

一、“读”功——关注每个学生发展

实实在在读书。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教师把自己读书的感受、感悟死板地移交给学生,强加给学生。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感知不够真切、深刻,知识来得容易,遗忘也就更快,所以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朗读则不同,朗读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理解内容,去感知知识。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去探寻而来的,印象就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荡羡起来的情景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但是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默读、自由读课文时,往往是看成绩好的同学或大部分同学读完了,就草草结束,主要是怕耽误了时间。因为在课的设计时,尤其是公开课,设计了很多环节,哪个地方要几分钟安排得分秒不少。那么关注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这一点,也就是说人文关怀还谈何而来?我们应当体现人文关怀,构建“真实”的语文课堂。要强调诵读,让全体学生在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同时通过简单明了的、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越读越有信心,越读越能够体会到课文的深刻意蕴。教师应当用真实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呵护他们,引领他们不断进步,构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真实的语文课堂。

二、“写”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轻轻松松书写。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于是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课堂上的板书也用纸片、课件来代替。我觉得应该强调一定要看老师写字,让学生看,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名师薛法根在教学生学习词语时就不怕耽误时间,认认真真地书写。比如:一开始,薛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六个词汇,用了比较长的时间,他静静地、慢慢地写,下面的学生就在静静地坐着看这个看似“等待”老师的过程,其实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是一种关于儿童的心理期待。快快乐乐写话。“写话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标语)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的实质保障;既是语文各种能力的良好实践,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教六年级已有好几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年的摸索中,发现孩子们的弱项主要还是习作这一块。很明显的,学生的词汇量、素材积累都是大问题,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子里没有货,怎么逼也是白折腾。要想学生学得轻松,写得顺手,应在各年段就有不露声色地练笔。比如,低年级还属写话阶段。主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平时采用“架桥法”应该还是有用的。即给学生两三个不相干的词,让学生根据这几个词编故事,充分利用好班级读书会。如:马路、长颈鹿;钢笔、大灰狼等。对于中、高年级则过渡到优美词句的训练。可以串词成段,给段写篇等训练,对故事进行改编等。每天都要读书十至二十分钟。设立“阅读存折”。对每日读的书目、题目,时间的长短,阅读的质量都有一个跟进。定期由老师、家长发放“利息”——奖励。日积月累应该是有收获的。再者,留意身边的人或事,捕捉生活的闪光点,捉住生活中的精彩镜头,也是组织写作材料的好方法。去年,市和镇二级的领导到我校检查少先队工作,我班举行了一次既生动又有意义的中队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的掌声,赢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小品《都是英语惹的祸》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学们观看后都受到启发和教育。我不错过培养学生习作的机会,组织启发学生写作,让学生以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思想记一次有意义的中队活动,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条理地写下来,并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由于是写自己身边的真人实事,是活生生的材料,所以同学们都有“千言万语”倾不尽的劲头,写作兴趣浓厚。通过这次习作,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培养,很多同学都能写出一篇较出的作文。坤明同学的作文参加校的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的佳绩,他在文中写道: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确了学习目标。今天我要好好学习,学好知识,明天我要把母校建设得更美丽。多美的心愿啊!很多同学们也都树立了理想。学习劲头更足了,也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说”功——变生硬为日常语言

我们的课堂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课上40分钟里与学生的会话,往往跟课下的时间里与学生的会话不一样,老师只要一进课堂立该变一个人,变了一种声音,变了一种情感,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显出威严。薛法根老师上课的语言却是平静的、自然的,没有靠任何的森严感来震慑学生,也不会因此而让学生爬到了头上,学生上他的课就像在家里拉家常一样轻松愉快。这才是教学的本味、本色。说得更明白的就是把老师的“说”功简单到日常语言。

四、“内”功——让学生享受语文乐趣

有人说,语文老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其实,这里说的就是要求教师有高超的“内”功。如果谁具备了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快乐,是一件轻松的事,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很简单的事,那么你的“内”功算是练到家了。我们都知道,特级教师于永正上的课,带给学生的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轻轻松松地学且学有所得,于老师执教的古诗《草》,让低年级的学生习得了草随季节变化的过程轻松愉快。和蔼可亲的笑脸,会变的角色,绝妙的简笔画。鲜艳的色彩搭配。这都得益于于老师练就的厚丰的基本功。于老师不仅有演员的素养,诗人的气质,还具有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学生的轻松里暗含着教师的多少心血和辛勤。

最后我们语文老师要记住一点我们的语文课是给学生上的,所以这课你该花时间的地方还是要舍得花时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是为学生所想的话,就肯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一堂课只要让学生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期待一堂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干净一点,语文课目标就能简单一点,从而让学生更轻松一点,更有效一点。

第五篇:(潘俊凤)简简单单学语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运用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崔峦教授提出的常态语文教学。我们安丘教研室的吕科长也提出“简简单单学语文”。她经常对我们说“宁在一处打井,绝不四处挖坑”,语文教学要进行打井式的研究,要让学生吃透方法,学到技巧,掌握能力。她要求我们备课时目标要集中。特别是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可以用这一个目标把其它的人文目标等穿起来。12月14日在安丘兴华小学的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运用观摩研讨会上,聆听了毕英春校长和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之后,我对我们安丘的简简单单学语文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教师的教学目标简单

会上,毕迎春老师执教了《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分钟》。根据我的听课感受,我觉得毕老师设计的能力目标应该是联系课文了解铺垫及其作用并加以运用。

吴忠豪教授说,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1、由教课文到“教语文”。

2、由“非本体”到“本体”。

3、从教过到学会。要“用课文来教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而已。而我们大多语文教师是围绕“教课文”来设计,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这恰恰是吴教授所说的非本体性教学目标。而毕老师设计的目标就是吴教授说的本体性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时间花在课文解读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就是“教课文”。反之,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受到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在“教语文”。

二、教学过程简单

吴教授认为围绕本体性教学教学内容,教学一般分为认知、实践、迁移三大部分。让我们来看毕英春老师的课,她的课自始至终都在围绕“铺垫”这一目标展开。

1、课前交流从谈自己漂亮又有纪念意义的丝巾不慎丢失开始,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向学生灌输了“铺垫”的概念,同时为后面的教学也做了“铺垫”。毕老师相机机板书了“铺垫”。

2、预习质疑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很散,实际并没有偏离课本,有的也是课后题中的重点问题。我想一定在毕老师的预设中,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为“铺垫”开路!

3、研读课文,感受“铺垫”中,毕老师引导学生从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开始,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凡是”、“任意”、“统统”等感受英法联军的贪婪、野蛮、无耻,并让学生谈出内心的惋惜和愤恨之情,在激起学生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情朗读。然后毕老师转向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学生读2、3、4自然段,思考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圆明园。(转向了铺垫的段落)。老师让学生谈看到了怎样的圆明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再创造,然后再美美地愉悦的读出圆明园的辉煌。毕老师再从学生的问题谈起: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理解自然会明白这样写更能激起我们痛心和对英法侵略者的仇恨。毕老师让学生明白:明明是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很多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种写法就叫铺垫。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文本研读中了解了铺垫及其作用。

4、设计情景,运用铺垫。毕老师设计了两个习作场景让学生练笔,这样就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了铺垫这种写法。她的课堂就是吴教授说的围绕本体性教学教学内容,经历了认知、实践、迁移的过程,也和我们教研室研究的一个能力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学生学的简单。

我们的课堂往往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而是将学习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是“教课文”。为了让学生透彻的理解这一篇课文,我们语文老师往往要分节设计几个目标,要耗费一两节课的时间来领着学生理解分析,把一篇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有时恨不得把答案都吐给学生或让学生把答案记下来背过,老师好像觉得自己哪里不教学生就哪里不会,可是学生会了吗?也许是在白白浪费一节又一节的语文课,老师叫累,学生还叫苦呢!而吴教授倡导的“教语文”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就像我们教研室倡导的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让学生学一点一样,一节课或一单元等深挖一点,学生经历认知、实践、迁移的过程,学生学的轻松,并且在迁移运用中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效果,有学、有练、有得!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讲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动物的细节,抓住动物的神态、语言等的重点词语,感受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种动物的神态、动作等,写出动物的情感,进行片段练笔加以运用。(学这一单元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小动物)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我知道我一辈子做不了教育家,但我愿意做一个语文教育的追求者 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教学环节,也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多余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教学过程简化而实在,也就是要简化教学环节,精减问题,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使学生有理解和内化的过程。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一种行文作画的艺术,也是我们政治教学追求的境界。删繁就简的课堂是教学中的大气度,领异标新的课堂是教学中的大智慧,折射出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删繁就简”正是我们孜孜以求达致“领异标新”境界的诀窍所在,我们的政治教学应当“简”中求“新”。让我们在政治教学中如三秋之树,傲然秀挺;如二月之花,引来百花盛开。

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自辟新路,似二月花开引来百花怒放,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在减负增效的大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删繁就简,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

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自辟新路,似二月花开引来百花怒放,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在减负增效的大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删繁就简,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不耍花招,读是真功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件简单快活的事,学习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流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的那么复杂,那么深奥。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月亮湾》一文时,笔者立足文本,删繁就简,读字当头,却也使课堂层层递进,精彩纷呈。其主要过程为:

一、读一读,说一说。来到月亮湾,你是喜欢先去后山还是先去前村?

二、读一读,比一比。把学生分成前村队和后山队进行朗读比赛,用朗读展示月亮湾的美。

三、读一读,赏一赏。选景拍照参加《月亮湾摄影展览》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月亮湾的美。

四、读一读,写一写。模仿课文按方位顺序写一写身边的美。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读”一程。

二、不闯迷宫,优化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课堂提问,课堂中只有那些真正能激(本

“课堂教学取舍与有效课堂教学”是今年我县教研教改的主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研讨,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取舍,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听了本次全县语文优质课竞赛后,感慨之余又在不断反思,课堂教学到底如何取舍?取什么?舍什么?如何有机融合,巧妙实施,达成有效?下面我将结合本次活动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紧扣课程标准,抓住关键,准确取舍教学目标

我们很多语文课事倍功半,高耗低效,主要是因为目标不明确,没有抓住关键,或贪大求全,或过于标新立异,结果使语文教学越来越空泛,语文课不再姓“语”。公开课上,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总是以自我展示为中心,不顾合理的课时目标与教学步骤,喜欢把一、二课时中,自以为是“亮点”的环节,全部集中在一课时之内完成(至于第二课时做什么,反正不是我教了)。很难分清他教的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同时把十分重要,但觉得做不出“亮点”的语文实践,如认字学词、读通课文等,放弃指导,推在所谓的“课前预习”之中;把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训练,置于课外而不顾。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生字较多,一类生字8个,二、三类生字12个。课文虽不太长,但文质极美,需扣句究词,深入品读感悟,两课时讲完就很不容易。就昨天听课情况而言,有的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贪多求全。表现为:一堂课中既有第一课时的开头,又有第二课时的结尾,课文中可能出现亮点的内容,统统吸收进来并加以放大,结果只是让学生浮光掠影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教师没有很好地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忽视了语文课的本质——语言文字的训练。

有效教学必须紧扣课标要求,根据教材特点,抓住关键来确定教学目标,我们倡导扎扎实实,一课一得的教学。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定位为: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指导写字。

2、通过对几个重点词语的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3、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的目标就应是:

1、进一步研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积累语言。

3、感悟文章的写法,读写结合,练习仿写。这样就使整节课的头绪单纯一点、流程简略一点,使我们的学生阅读目标清晰一点,阅读感悟更轻松一点!

二、深入解读教材,突出重点,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我认为,当下的语文课要学会“放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抓住“真正需要的东西”就够了,其余的就当作是“累赘”,一概不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文质高雅,语言优美,可教可学的内容很多,如何把握年段特点、课时特点、文章内容特点,突出重点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课时识字学词的教学中,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的也很多,教师就要把读正确这些词语作为一项必须的内容;研究本课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学生最难写的字应该是“赏”和“酸”,教师一定要集中示范指导,其余的可以略加指导。有的教师因为贪大求全,只写了一两个字,就以为完成了写字的任务,过多地增填了讲解课文的内容,无形中挤占了学生学习写字的时间,从而淡化了写字教学。

又如在第一课时课文内容的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对个别新词的意思加以理解,在理解词语的同时不忘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后还要了解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和写作顺序。

老子曾说:“少则得,多则惑。”只有大胆取舍,全面解读教材,突出重点,简化教学内容,在“深入”上做文章,在“浅出”上下工夫,充分挖掘文章的“学习点”,才能筛选出值得反复学习、体味的“闪光点”,学生也才能在反复品读中加深感悟,学到阅读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升语文素养。

三、简约教学流程,关注生成,恰当取舍教学环节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例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读通课文”应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底线”。学生在初读阶段,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反复诵读后,能基本达到不错、不漏、不添、不倒、不破,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的要求。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谈得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巩固已学的字、词,才能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创造条件。另外,“读通课文”的情感功能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心境,就是从能够顺畅地读通课文起步的,这是一种弥散于阅读教学全过程中的,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倾向。教学中,许多教师忙于营造自己的“亮点”,早早进入了阅读理解,不肯把时间花在这些务实的基础性环节上。很少看到把课文读通的指导;很少看到设计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地读书;很少看到对学生是否读通课文的扎实检查,很少看到针对学生读错之处,所做的“顺学而导”。

就昨天张金萍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而言,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这一环节,张老师不但取了,而且扎扎实实地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伊始,张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在扫清生字词障碍后,难能可贵的是她又花了近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串读课文,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美”,对于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字音、断句等问题及时纠正,不厌其烦,努力做到了“书不读熟不开讲”。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要为学生潜心会文,熟读精思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师生、文本能真诚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教师也才能解除约束,解放自己,而从容地驾驭课堂。可是昨天的课堂上,由于许多老师的预设中,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很少把学习、发现、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控得过死,使得课堂的生成不够多。即使有,也处理得不够恰当,因此就谈不上精彩。在这里我们要呼唤:课堂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永远是方寸间的艺术,只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调整、控制,随着过程的展开,不断把教与学的各个要素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最适度的时间里过渡到下面教学环节,在最能体现语文魅力的地方,倾注更多的精力。

四、优化教学手段,力求实效,灵活取舍教学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学语文要“倡简、务实、求真、有度”,用最经济的办法教语文,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时下,走进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教师对资源开发过度,课件过于花哨,插曲太多、作秀太多,过分聚集亮点、刻意卖弄,扭曲了课堂的自然状态,语文课变得越来越繁杂,使得非语文的活动、手段淡化了语文的本质。“琢雕自是文章病”、“平平常常才是真”。因此我们要对现行的课堂消肿、减肥、去水、瘦身,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天然,简朴实在,腾出宝贵的时间来,让学生尽情地亲近母语,尽兴地品读文本,尽力地实践语文。

研究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他采用的教法很简单,很实用,很有效——“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才能细细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品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深思精读,边议边读,声情并茂,入情入境;读、说、写结合,张扬个性,享受语文,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语文课堂背后,是于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领会,对语文教材的智慧解读,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处理。

课堂中有琅琅的读书声,才可能有浓浓的语文味。昨天的课堂上,许多老师就意识到读,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教学时,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换词、品词、扣关键词进行品读感悟。尽管这样,但在朗读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读出层次,也没有读出韵味,更没有读出小兴安岭的美!下面请观看我校张金萍老师昨天的一段教学录像。

正像这个片段中一样,教学中,她多次由词入手,在读中品词,在读中赏句,学生的朗读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一步步引向文本的深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合理取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力保证。“向课堂要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是一句久远的教学呼唤,是一个传统的教学理想,是有效教学的追求境界。“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行文绘画如此,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唯有删繁才能从简;唯有大胆取舍,才能标新立异;唯有创新,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智慧和激情,充满情趣与活力,富有语文的本色,回归语文本体;才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课堂。在追求有效课堂的同时,更要追求高效课堂。

从参加工作起,我一直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时光如流水般逝去,转眼,我已经是一个有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人生的路,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领悟的过程”,没错!我勤奋地工作,同时也在思考着,思考着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知道我一辈子做不了教育家,但我愿意做一个语文教育的追求者。在晨钟暮鼓的循环中

下载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简单单教语文

    少教多学”要符合教学特点和规律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则顺应了这一教学规律的要求,显现......

    简简单单教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听同课异构——《天鹅的故事》有感 上周四,我听了四年级郭老师和余老师关于《天鹅的故事》的同课异构,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各有所长,简简单单地教语文。 两位老师......

    简简单单教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 感受支玉恒(1) [ 作者:刘德莉 信息来源:小学语文教育网 点击数:1162 更新时间:2006-3-30 信息录入:admin ] 第一次听支玉恒老师的课是在1996年,印象中,清新明快......

    浅谈简简单单教语文

    所属学科:语文 题目:浅谈简简单单教语文 单位:攸县大同桥镇中心完小 作者姓名:张晓敏浅谈简简单单教语文 关键词:简简单单 字词句篇 朗读 个人修养 内容摘要:简简单单教语文,首先在......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_

    于永正老师的报告: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课改以来,小语教学研究空前浓厚,出现了百花齐放、流放纷呈的局面。 由 于老师的个体差异很大,对语文教学......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观“„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课”汇报总结 我们每天早上都起了个大早,匆匆赶路。我跟潘晖开玩笑说:“出来听课,考验的......

    回归语文本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回归语文本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即网上学习心得体会 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李英 这上一年里,我因支教原因,来到了高县胜天镇中心校工作,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中,我跟随胜天镇中心......

    在教学工作岗位上

    在教学工作岗位上,我认真执行教师的职业 道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做到坚持早到学校,不迟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