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并掌握其特征。
2.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会霉菌的一般制作方法。3.观察并掌握各种霉菌的个体形态及生长繁殖方式。4.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三.实验器材
1.菌种:面包酵母、根霉、曲霉、青霉。2.仪器:显微镜。
3.其它:生理盐水、乳酸酚棉兰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美兰、镊子、大头针。四.步骤与方法
1.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
(1)制片:用接种环挑取一环面包酵母菌种于载玻片上的一滴美兰染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静置4~5分钟。盖时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慢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2)镜检:用高倍镜观察,光线弱些,绘图表示个体细胞的大小、形状、芽孢或裂殖情况,并观察死活酵母情况。2.霉菌的形态观察(1)制片方法:在洁净的载玻片加一滴乳酸酚棉兰染液,用大头针或镊子从菌落的不同部位菌丝体少许(连同培养基),放入载玻片上的乳酸酚棉兰染液中,使菌丝在染液中展开,加上盖玻片。(2)载片培养法制作霉菌标本片。(3)镜检。
(4)观察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的菌落。五.结果记录
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绘图表示个体细胞的大小、形状、芽孢或裂殖情况。2.霉菌的形态观察
绘制镜检图并描绘霉菌菌落特征。六.思考题
1.试比较酵母和细菌的形态。
2.为什么在观察霉菌个体形态时要连同培养基一起挑起?
第二篇:《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5.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6.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 4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讲授新课
1.酵母菌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
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
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
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
/ 4
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实验观察:
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②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③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 4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
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作业布置: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一.酵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与曲霉: 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营养方式-----异养生物。
/ 4
第三篇:实验五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制片和简单染色
实验五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制片和简单染色
一.实验器材 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12—18h。金黄色葡萄球菌24h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泄密安培养物等。1.溶液和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齐氏碳酸复红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革兰氏染色用典液,乳酸碳酸棉蓝染液。
2.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环,接种铲,接种针,镊子,载玻片夹子,载玻片支架,玻璃纸,平皿v型玻璃棒,滴管,解剖针,解剖刀,生理盐水,50%乙醇,20%甘油,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二.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2.初步了解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特征 3.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三.基本原理
放线菌菌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接触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除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利用单一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的方法称为简单染色。用于染色的染料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因的有机化合物。常采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原因在于微生物细胞在碱性、中性及弱酸性溶液中通常带负电荷,而染料电离后染料部分带正电荷,很容易与细胞结合使其着色;当细胞处于酸性条件下,所带正电荷增加时,可采用酸性染料染色。
四、操作步骤
(一)细菌制片及简单染色。
1、涂片。
2、干燥。
3、固定。
4、染色。
5、水洗。
6、干燥。
7、镜检。
(二)酵母菌制片及简单染色。
水—碘液浸片法。将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后,滴加一滴于载破片中央,无菌操作取少许菌体置于染色中混匀,盖上破片后镜剑。
五、思考题。
第四篇:放线菌霉菌的制片观察
实验三 放线菌霉菌的制片观察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印片法制作临时装片
2.掌握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个体形态特征的方法 3.掌握霉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1.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的重要微生物种类之一,其形态特征含有3个部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基内菌丝:升展于培养基的表面和内部,菌丝色淡、较细。气生菌丝:在基内菌丝上,升展于空间,颜色较深,菌丝较粗。孢子丝:菌丝成熟时,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孢子丝形态多样,由成串分生孢子组成。
2.霉菌是真核生物主要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基内菌丝:升展于培养基的表面和内部。气生菌丝:在基内菌丝上,升展于空间。繁殖菌丝:产生孢子。材料和仪器:
1. 菌种:细菌链霉菌、霉菌 2. 培养基: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
3. 器皿: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4. 染液:吕氏美兰染液、乳酸石碳酸棉兰染液 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待起冷却后划线接种,在培养箱内培养5-7天
2.取盖玻片印于放线菌菌体处,轻轻敲打后取出置于有吕氏美兰染液的载玻片上,无菌操作
3.用镊子夹取少量霉菌菌体于有乳酸石碳酸棉兰染液的载玻片上,用大头针打散菌体,盖上盖玻片吸取多余的染液,无菌操作
4.取制作好的临时装片于显微镜下,镜检,观察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1.放线菌所获临时装片材料较少,只有几个视野可以观察的到菌体,菌体疏松。因为放线菌长势不好,只有少数生长于培养基上,故取材时只取到少部分,但不影响观察,可以清晰的看到菌丝体和孢子丝,说明放线菌有菌丝体和孢子丝组成,孢子丝呈串珠状。2.霉菌制作了两块临时装片,第一个观察到的都是圆形小颗粒的孢子,说明取材时,仅仅只取了培养基表面的一层菌体,没有深入培养基中取菌体,操作有误。第二块可以清晰的看见霉菌菌体,其中有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分生孢子,说明霉菌由这几部分组成,孢子着生于小梗上,呈串珠状。霉菌菌体比放线菌菌体大很多。
第五篇:酵母菌发酵实验[小编推荐]
酵母菌发酵实验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位于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可以用来发包子、馒头和酿酒,很具有代表性。该实验属演示实验,可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酵母菌发酵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液体中冒气泡,同时气球胀大,说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与生活联系紧密,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材P71 演示实验 发酵现象 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或玻璃瓶内,再往瓶内加一些温开水。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套在瓶口。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看看瓶中的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气球会不会胀大。不足之处:该实验观察到液体中冒气泡,同时气球胀大,说明酵母菌发酵并产生了气体,但无法测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是何种气体,也无法深入理解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改用一个带橡胶塞的锥形瓶。
2、瓶口插一根“Y”形玻璃导管,排气端分别连挤瘪的小气球 和橡胶管,橡胶管再连一根直的玻璃导管,橡胶管用夹子夹住。(见后图)
3、另用一个玻璃杯盛半杯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检测气体。
4、经过改进之后,就可以检测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是何种气体 了。
四、实验器材
1、锥形瓶一个,“Y”形玻璃导管一根,直玻璃管一根,橡胶 管一根,夹子一个,小气球一个,捆扎带一根,玻璃杯两个。
2、一杯温开水,一大勺糖,一小包酵母,半杯澄清的石灰水。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喜欢含糖的环境,有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都释放出能量。
2、装置如下图:
六、实验过程
1、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的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将混合液倒入锥形瓶时,再将瓶内加一些温开水。
2、按上面装置图连接好,放在温暖的地方。
3、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液体中冒气泡,气球胀大,说明
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了气体。
4、将玻璃导管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取下夹子,将气球内气 体挤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co2。
5、打开锥形瓶盖,闻一闻有酒的气味,尝一尝有酒的味道,说明无氧时酵母菌发酵还产生了酒精。
6、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发馒头、包子,酿酒,你愿课后 试一试吗?
七、实验效果
不仅观察到气泡和气球胀大,还检测出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同时闻到了酒的气味,尝到了酒的味道,还可以尝试用发酵液去发包子。实验和教学效果明显。
八、自我评价
1、器材易得,装置和过程不复杂,易实施。
2、比原实验更深入,也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
3、现象明显,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