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评析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教学片断:
乌鸦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指名读)
乌鸦看到旁边有几块石头,想出办法来了。
生:老师把小石子读成了几块石头。
师顺势提问:小石子和石块有什么区别吗?
生:小石子很小,石块很大。
师:为什么要小石子呢?还要许多小石子?
生1:因为瓶子的口很小,石块放不进去,小石子很小,可以放进瓶子里。
生2:瓶子里的水不多,如果只有几颗小石子,水就只能升高一点,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很多小石子就能让水升得更高,让乌鸦喝着水。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看看该怎么读?
指名读。(生生评议,教师评议)
师:哦,我明白了,乌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它可真聪明呀!让我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吧!
2、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⑴ 出示课件
(乌鸦站在石头上,瓶子旁边没有石子。)
师: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呢?
⑵ 学生思考,回答。
生1:乌鸦可以找一根吸管来,放进瓶子里喝水。
生2:乌鸦可以找动物朋友们来帮忙。
生3:乌鸦可以把瓶子推倒,把水倒出来喝。
生4:乌鸦可以把嘴巴伸进瓶子里,把瓶子举起来喝。分析 同学们真聪明,会动脑筋,为乌鸦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这些办法能哪一种最好呢,下课以后我们可以继续交流。从上教学片段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 周芳
第二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简介
《乌鸦喝水》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想办法用小石子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乌鸦喝水》又是一篇传统课文,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是本节课我教学的重点。学习者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一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始阶段,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面对北师大版的新教材,他们也很不适应。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比较小,自制力比较差,课堂维持时间也比较短,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自己也掌握了一些好的识字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老师和自己的努力下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素养,对语文也产生了兴趣,喜欢上语文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乌鸦喝水》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第13“手和脑”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经过前面12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本册的大部分生字,对于学习生字也掌握了好几种方法,如:看拼音识字,问别人,拆字组合,组词说句子等好多方法。他们已经能够自己独立的阅读比较简单的文章,同时他们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读书姿势等。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乌鸦喝水》虽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借助拼音熟练地读下来,几乎全体学生读后都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乌鸦这么做的理由和好处。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相应的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开动脑筋,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新的课程理念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节课动脑——动手——再动脑的过程使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综合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学习15个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斜钩。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变“我要学”为“要我学”,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因此,在设计《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看动画片,导入新课。其次,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朗读的前提是识字,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识字,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互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读中识字的效率。同时,我还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小组交流与合作功能,尽可能达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校有用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充分利用最实际的教具——生字卡片,不是说“最简单的也是最实用的”的吗?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贴乌鸦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乌鸦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
2、放课件:讲述课文内容。提示:这个动画片讲的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乌鸦喝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单元的《乌鸦喝水》。(齐读课题)【说明: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且对客观的视觉刺激非常敏感,“出示乌鸦图”,“放动画片”足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产生浓厚的继续了解、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听读课文识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课文?(想)
2、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拿出铅笔边读课文边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
3、刚才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不认识的字,你们愿意把他们学会吗?(愿意)
4、请大家做好读书姿势,我读一句,你跟读一句,注意听你刚才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5、不认识的字少了几个吧?现在一定有同学会读了吧?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读)
6、大家刚才读得可真认真,下面就请同桌相互当小老师,如果同桌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同桌读对了,你就在课文后面给他画颗小红花。
7、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说明:朗读的前提是识字,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识字,利用同桌互帮的形式,充分发挥双方互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读中识字的效率。】 〈三〉识词、认字
1、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鼓励鼓励自己。现在看大屏幕,请你自己读读红色和绿色的词语,愿意读几遍就读几遍。
2、请小老师带读。
3、游戏:抢读比赛、“开火车”、哪个词飞出去,抢读。
4、接下来,请大家边读边摆字卡,认识的放在第一排,不认识的放在第二排。
5、摆好后,不认识的可以向小伙伴请教。
6、你们都学会了吗?我们做一个举字卡的游戏。
7、谁来说说“渴”和“喝”怎么区别?用“处”组词。
8、指字游戏。
9、指导学生观察“找”字的结构和笔顺,认识新笔画(斜钩),书空“找”字两遍。
10、做“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说明:学生从课文里面直接抽出来认,有一定难度。当学生熟读课文后,缩小语境,从文中抽出词语让学生认读,通过多种形式和游戏,帮助学生认读词语,最后抽出生字进行识记,这就是通过不断缩小语境使学生自然地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四〉实践、小结 通过今天读课文,你们知道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吗?做一个实验,看看用乌鸦的办法能喝到水吗?
是啊,只要你们遇到事情肯动脑、勤动手,你就一定能想出好办法解决问题。因为手和脑是我们最宝贵的两件宝啊!
【说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通过动脑——动手实践——再动脑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读课文,并认识了15个生字。通过本次教学,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1、低年级教学主要应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其主要意图是为识字教学设计的一种语言环境,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识字。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识字、写字放在首位,尽可能的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2、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学生地自主合作精神,不能牵着学生走,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生字。听课老师的反馈
虽然重视了自主识字,但课堂上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时间还是太少了,老师还是有点不敢放手。还有读课文的时间过少。
第三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缺点: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第四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陈柳
课文《乌鸦喝水》是一篇很经典的文章,也是很多老师上公开课的首选文章,因此我在上《乌鸦喝水》一文前,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在学生识字读通课文之后,我问道: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生: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同学们想过没有,乌鸦这样做一定能喝到水吗?
生:是呀!
师:真的吗?有不同意见没有?
(教室里很安静,但没有一个孩子举手表示不同。哎,我们班的孩子,幸好我有两手准备)
师:这样,我请两个孩子来做实验。(拿出事先准备的两个一模一样的瓶子,一堆小石子,请了俩孩子到讲台上。)现在请你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看看乌鸦这样做是不是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照做。小石子很快放到了两个瓶子里。
几个学生来不及举手,像发现了新大陆:老师,我发现了,乌鸦这样做不一定能喝着水!
师:为什么?
生:因为陈镓做实验的那个瓶子水多一点,而李佳昊做实验的瓶子水少一点。师:谁能够说得具体一点?
生1:因为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的话,小石子就会把水给堵完了,水就升不起来了。(掌声)
生2:如果瓶子里的水实在太少的话,就算乌鸦把小石子全部放进瓶子里,乌鸦也喝不着水的。
师:所以有很多事情呀,我们不能盲目的下结论,一定要动手先实践。师:想一想,乌鸦还有别的办法可以喝到水吗?
生1:乌鸦可以学司马光把瓶子砸烂(师纠正:砸碎或是打碎),水流出来乌鸦就可以喝着了。
生2:这样不行,因为书上说了瓶子里的水不多,把瓶子打碎了水就全部流进土里了。
生3:乌鸦还可以用嘴把瓶子啄个小洞就可以喝到水了。
众生:不行不行,乌鸦的嘴哪里有那么硬呀!
生4:乌鸦可以把瓶子倒下来平着放在地上,乌鸦趴在地上把嘴伸进瓶子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5:乌鸦可以找来一根吸管,把吸管放里瓶子里去吸!
(此言一出,教室立刻掌声四起,看来孩子们都认同了这种既省力又聪明的办法!)
分析与反思:
儿童的思维是活跃的!就算是涉农地区的孩子,就算是农民工的孩子也不例外,虽然基础的确比较差,就像我前面刚提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真的能喝到水吗?”学生无任何反应一样,只要好好引导,也可以培养他们发散的思维,也可以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这节课再次让我明白,不管是老师也好,还是学生也好,都不能一味地以书本为权威,这样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缺乏个体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求同不敢求异,他们只会唯书本是从,缺少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要想每节课都这样让学生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作为老师,我更应该不停地探索和努力学习!
第五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突破教学中重难点 重庆大足宝兴小学吴洪琼
《乌鸦喝水》案例片段:
过渡:你看乌鸦它找到了水,可是却没喝着水。(教师点击课件图)它为什么会喝不着水呢?它遇到什么困难呢?(板书)小朋友再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句子,动笔画一画。
师:把你划出的句子读读,并且感受一下,当时乌鸦的心情;谁愿意来读这句,你为什么这么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特别好,听出来了,好像真在想办法呢!
师:你为什么加上这样的手势?生:乌鸦喝不着水,很着急。师:对呀,你看这只乌鸦确实很着急。可是光着急有什么用,我们应该要想办法呀?乌鸦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现在请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二、三自然段。把乌鸦想出的办法同桌说说?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同桌练读二,三自然段,并交流乌鸦想的办法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指生回答,教师点拨课件播放内容):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着水了。
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乌鸦怎么想到用石头呢?生: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生:为什么小石子放进水中会升高吗?
师:对了,为什么小石子放进水中会升高吗?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研究一下。(教师出示瓶子与石头,教师演示放进一个石子)
师: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吗? 生:不是。生:一个一个连续放。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现在小组合作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小组合作研究)
师:刚才你们发现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生1:我发现水升高了。生2:我发现水是慢慢升高。生3:是一点一点地升高。生4:放进一个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生(齐):渐渐。(课件出示句式)师: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生:太阳渐渐升起。生:小鸟渐渐长大。生:树叶渐渐变黄。师:你看,乌鸦用这个办法解决了困难(板书)它喝到了水了?心里多高兴啊,让我们也来分享乌鸦的快乐,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案例反思:在《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的优劣,创设出来的动画情景,直观展现了课文内容,随着一幅幅动态、形象的画面,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乌鸦遇到困难会想办法,突出了它的聪明;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在瓶子里,从而突出了它的耐心。用这种教学手段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渴望探索的心理需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避免
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农远资源运用到课堂中辅助教学,能够充分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假设与推断,引起想象与联想,发展发散与聚合等思维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从利用资源教学方面,我想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此次的培训学习,能给予我们教师相互交流的一个机
会;会加深教师对数字教学资源的认识;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2、让各村小教学点的孩子接受更丰富,视野更宽阔,教
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能更有效
地引导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有效地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3、能更好地开好开齐各门课程,使广大农村孩子受益,感受国家给予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