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时间:2019-05-15 03:3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第一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的角度”的相关内容,如什么是“记叙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表达效果与作用等等。2.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力求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教材,获得对“记叙角度”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②印发例文:《花菜》《肥公正传》从较新的切入点写老师。要求学生对这两篇习作做较具体的评价。花

花菜,花菜,既是花又是菜,花中菜中最可爱!

吃遍鸡鱼肉蛋,尝遍山珍海味,都不如我曾经吃过的小炒花菜。我对花菜情有独钟,源于我对刘老师的一段深情。

那是1981年的深秋,我当时在任集中学插班借读,那时候,学生吃饭是从自己家中带馍,学生各自用塑料网兜子装上馍,统一放到学校食堂的大笼里馏。由于带的馍吃完了,就向时任我的数学课的老师兼班主任刘朝堂老师请假,回家带干粮。刘老师听完我的话,向我摆两下手说:“刚好,我现在就开饭,你在我这吃吧。下午有数学测验,你回家也不一定能拿到馍,等考完数学,你再回家。”刘老师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他对学生的关怀也是出了名的,许多学生都在他家吃过饭,他还经常义务给学生剃头。我只好听从师命,在刘老师家吃饭。其实,刘老师家就刘老师自己,师母和他们的孩子都住在农村老家里。刘老师很快就端上来饭菜。当时,吃的什么馍,喝的什么汤,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但吃的菜是小炒花菜,让我刻骨铭心。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花菜,对我们农村家庭的孩子,别说吃到花菜,连见都没见过。就知道这菜特别的好吃,我好奇的问刘老师是什么菜?刘老师说:“是花菜,要是好吃,你全吃了吧!”刘老师一边吃饭一边说我的学习,他说:“你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作文写得好,侯老师(语文老师)经常夸你。你的数学也不错,只是前两次没有考一百分,其实你能考一百分的,由于做题不细心,常常在容易的地方出问题。下午细心点,应该能考个满分。”

下午考试很快就结束,试卷的确很容易,我没有多想,交卷后就很快开动“11路车”往家赶。到了家里,没等我开口说话,我母亲就说:“你来了,就不要再去了,读书的多,有用的少,你都考了三次了,不还是没考上吗?家里也没有面了,没有馍给你拿。”说完母亲就挎粪箕下湖去了。我一下子傻了眼,泪水夺眶而出。我真的到此为止了吗?此时此刻,刘老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知识改变命运,命运改变人生”,“你快去快回,晚上还要上自习”„„我该怎么办?这时恰巧邻居婶婶看到了这一切,她说:“孩子,你来俺家,我帮你弄馍,咋能不上学呢。你会翻馍吗?”我被婶婶拉到她家里。婶婶很快就和好了面,很快支起了鏊子,她飞快的烙着,我飞快的翻着,我的泪水也不停地流着„„

我终于在临上课前一刻赶回了学校,远远地我就看到刘老师站在班门口,向这边望着。我知道,刘老师是在等我。到了刘老师跟前,我哽咽地说不出话:“刘老师,我„„”刘老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我知道你家里地情况,你啥都别说了。这次测验,你考了100分。我等着你,就是要告诉你,你要努力,你会有出息的。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后来,我考上大学,选择当一名人民教师,是与这次吃花菜分不开的。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我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作为一名教师,也培养出多名市县高考状元,如今也是桃李满天下。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猛海鲜、山珍海味也吃过不少,可从来就找不到那盘“花菜”的感觉。我到死都会认为,世界上最好吃的菜就是刘老师的那盘花菜!这花菜浓缩了人民教师的师魂,这师魂的核心是爱。如今这爱心正传向四面八方,传向千秋万代。花菜,花菜,既是花又是菜,花中菜中最可爱。

(作者:任瑾

《安徽教师散文百家》《淮北日报》)

肥 公 正 传

新学期伊始,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历史老师Mr.程,将会成为我们的新头!众人一片哗然,文质彬彬,身材肥胖的肥公——Mr.程怎能管得住我们这群野马呢?从此江湖多事了!没想到半个学期下来,肥公竟然平添了许多神通,高招不尽,众人难以招架,只得个个俯首称臣。

究竟这肥公有何能耐,居然如此“霸道”呢?只因这肥公身怀四宝。众看官别心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法宝一:请君入瓷法

走马上任后,肥公就充分发挥他的“外交手腕”和“美式公选法”,选出班上最有威信的“野马”,开了个研究会,研究如何搞好班上的纪律。于是乎,找缺点的找缺点,表决心的表决心,研究会成了检讨会、宣誓会。而后肥公就趁热打铁,任命他们为“钦差大臣”,分管班上的纪律,“野马”变了身份,肥公又迫不及待地亮出了他的另一法宝。法宝二:污点记录法

大概班主任的心理学都学得比较好的缘故吧,肥公抓住我们太爱面子的弱点,在教室后贴了一张大白纸,谁违纪就给谁记个大黑点,称之为污点。哪个能容忍自己的名字后面排上一大串黑点呢?这一法宝让平时那些胆大者都心怯三分。但毕竟是新生事物,怀疑者颇多。大白纸刚贴出,就有几个同学糊里糊涂地榜上有“点”了,大有存心和肥公对着干之势。于是肥公又出人意料地用上了他的另一法宝。法宝三:欲擒故纵法

中午,几位榜上有“点”的同学果然被叫到肥公的办公室。出来时,他们竟个个带着笑容,几时见过“特别接见”的同学能笑着走出办公室?放虎归山,必有后患。有个别同学为肥公暗暗担心。不出所料,第二天,那几个同学名字后的黑线又长了一些。不用说,自然又得去见肥公了,但这回出来时,他们面上再没有笑容了。我们想,这回肥公终于开骂戒,但一问,却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了——肥公两次接见他们都只询问了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对老师的意见之类的话。也怪,打这以后,那几个名字后的黑点再也不见长了。

法宝四:感情投入法

肥公的和蔼是折腾我们的又一原因。和他攀谈,没有紧张,没有拘谨,有的只是和朋友之间聊天一样的畅快。肥公常说:“什么都是这样,真是狗屎。”肥公的那句“狗屎”的口头禅,班上更是无人不晓。语言上拉近距离不算,肥公还善用“大音稀声”法宝。一次,面对班上的“课堂风暴”,他就以许久的沉默为对策,迫使众“野马”慑服于“非暴力不合作”的仁慈与威严之下。经过这一遭,我们从心底里敬畏起他来。

肥公的法宝不断,班上成绩明显提高。我们不由得感叹:肥公真不简单!

(作者:某学生)

“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教材在这点上混淆了视角与角度这两个概念。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记叙类文章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件的启发意义。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请同学具体谈《花菜》《肥公正传》在“记叙角度的选择”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教师总结:选择“切入点”的基本原则:新,奇,小、深。做到这几点,就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个性鲜明的佳作。请同学想一想,要写出老师的个性,还有那些“角度”或“切入点”可供选择? 师生共同得出:

小结

视角的选择更多的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绝不能忽略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则更多地体现了观察、思考方面的深度与敏锐度,其中也有技巧方面的影子。写文章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写出美文,才能出精品,作业 :

请以“老师有一颗火热的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第二篇: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叙要选好角度

高一语文组 高见

【学习目标】

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3、掌握三种人称的特点,学会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导言】

一提到写老师,有人会觉得不够新鲜,缺少难度,说过去有人写过,小学生也写过。诚然,许多人小学时就写过自己的老师,可是许多人成名后还写自己的老师。这说明这个题目可易可难,可浅可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们会对老师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不同时代的老师会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可以说是常写常新。

这一单元在写法上要求注意记叙的角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记叙的人称,其实,运用不同的人称也就是采取不同的角度,只是角度的含义更宽泛。例如,同样运用第一人称,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可以是讲故事的旁观者,也可以是作品里的多个人物(多元第一人称)。本专题是让大家认识记叙可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学习过程】

一、自主感悟

(一)助读资料

(二)我们写文章往往容易找材料,就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如何来写。究其根源,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又被忽视的问题在其中,这就是找寻组织材料表现生活的角度。角度,这是借用摄影艺术的一个术语。摄影时,照相机所处的位置就叫拍摄角度。照相的时候,选择角度至关重要。同一个人,同一个风景,普通的照相师拍出来的也许是张极为普通的、丝毫没有美感的照片;而高明的摄影艺术家,由于其独特的视角,极为注意选择适当的角度来组织材料,安排场面,配置作品中景物各部分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拍出来的也许就是一幅艺术珍品。写作也像摄影一样,也是表现生活,因此,也有一个选择角度的问题。面对丰富的材料,选准了角度,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新颖别致,集中紧凑。因此,选择角度至关重要,尤其是记叙文的写作。

那么,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如何选择角度呢?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写作角度中的基本问题就是记叙的人称问题。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

记叙的人称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人称:就是作者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就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叙述事件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就用小弗朗士的口吻,真实地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再如《孔乙己》中的“我”。

2、“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不是 ,但在写作过程中却用“我”来表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人吃人的旧礼教的罪恶。

4、“我”是叙述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如《孔乙己》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当然也有不足,就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人称:就是作者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是在写作中如同和对方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接倾诉,这种角度通常在感情非常强烈、需要直接抒情的时候才用。但也正因为如此,记叙中用第二人称的情况比较少,见到的大多是抒情散文。当然,如果我们在叙述过程中,有时插入一些第二人称,会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加大文章力度,使记叙更加精彩,而且,也使文章显得更加灵活。

第三人称:就是作者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用叙述他人他事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它可以是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无所不知,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给读者以全面的介绍;可以是半知视角,虽然用第三人称,却没有写人物心理;也可以借人物的视角,如《红楼梦》写林黛玉进贾府的那一部分,就是从林黛玉的视角来写。古代文学名著的叙述视角都是全知视角,中间部分有特定视角的转换,就整部作品来说,应是全知视角,这是作品本身事件庞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需要的。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在叙述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不足之处则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况。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但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时应注意:一是不得频繁更换;二是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二、合作探究

(一)例文展示(从例文中认识记叙角度的妙处)

1、教我采花酿蜜的人

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季老师。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

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那眼镜似乎爬在鼻梁上显得很吃力。

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颇大的“季”字,说:“我姓季。”接着就讲课,季老师声音洪亮,朗读富有感情,课讲得很细,讲完课就提问。他上课没半句废话,也不开玩笑,有一股“夫子”味。碰上这样的老师,我真有点怕。

倒霉的事来了。第二天,他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簿上面的“自由体”说,“这样潦草的字,是给谁看的呀?”说完叫我重做。我边做边想:这老“夫子”真厉害。等我做完了,他说:“你的语文基础不够好,一开学就要抓紧。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粉,才能酿得出甘醇的蜜来呀。有问题多来问问,啥时候都行。

俩和他俩》,就去问季老师,季老师正在吃午饭,见了我,搁下碗,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俩’字,就是两个,后面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所以‘他俩’是对的,‘他们俩个’是错的。还有‘仨’字,也同样。”季老师说我看书细致,善于思考,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我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在《童年趣事》的作文中,我写了孩提时要当解放军,缠着妈妈买军装,盯着爸爸做手枪,生了病都瞒着大人,怕人家说我生病不能当解放军„„季老师说我写得生动,有感情,但又说我错别字太多,要我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他又特地送我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题了“采花酿蜜集”五个大字,要我博览群书,积累生活,勤摘录,常练笔,还建议我开设“病字医院”呢!。

在学习语文经验交流会上,季老师举着我的《采花酿蜜集》,对大家说:“一个人日积月累辛勤采撷,终于酿出了知识的琼浆。大家都应这样,争做知识的富户啊!”老师有点激动,低低地爬在鼻梁上的眼镜突然滑了下来,正好落在那集子上。大家笑了,季老师也笑了。

就这样,我的写作有了进步,好几篇作文登上了班级《学作园地》。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深深地爱上了季老师。

中招考试前的一个夜晚,季老师旧病复发,累倒了。半夜,老师们把他送进了乡卫生院。第二天,同学们都悄悄去卫生院看望。我去的时候,季老师正在挂吊瓶。可是,下午季老师又出现在讲台上,他脸色憔悴,声音沙哑„„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走近季老师,思绪的溪水从远方流了回来。

“季老师”,我把本子捧给老师,深情地叫了一声。季老师接过本子,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像是闻到了郁郁芳香的蜜汁似的。“进步不小呀!”季老师说着,又在本子扉页上题了——

飞吧,小蜜蜂,采更多的花粉,酿更甜的蜜。

我是只遨游知识花海的小蜜蜂,季老师不正是勤勤恳恳“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吗?

[点评]本文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来赞颂老师,但对老师的赞颂没有堆砌概念化的词汇,而“让事实说话”。季老师教书不苟言笑,颇有些“夫子味”;季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积极引导;季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循循善诱,育人有方。这些都是通过人物的个性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我”对季老师由“怕”到“深深地爱”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写得自然、真实、可信,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2、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

老师,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也许,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刚任我们语文老师的那一天,教室里51双眼睛疑惑地看着你,51颗心各有各的担心。你讲“我姓萧”,你却没有告诉我们你的名字。刚上完第一节课,临走前,你脸上一个微笑也没有,总让我们猜不透你的心思。

那一天,你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我们是有名的“差班”,期中考试的成绩年级倒数第一,你却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我教的学生,没有一个是笨的,只是你们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我知道你们已经尽力了,但我仍然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期末考试你们会成功的!”同学们觉得很新鲜,记在心里。

确实,我想起你,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曾经说过,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在课本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总不能等老

师给答案,必须要经过自己的一番研究,实在不懂的再问老师。所以,你在上课的时候,老是让我们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同学起来解答,从而培养了我们“不懂就要问”的精神。在教学上你是那么地用心,那么地尽职尽责。

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你那独特的笑容。

那是一个星期四的上午,我们班都在看《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滑稽的画面,我们全班的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以为你不会笑,偷偷地转过头去,竟看见平时严肃的你,嘴角也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终于看到你的微笑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突然觉得老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你的宽容。

在班上你能容纳我们的一切,正如你教我们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道出了许多学习语文的道理,鼓励我不要放弃文学爱好,我又一次深深地折服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你的心和我们的心贴在一起。

确实,我想起你,就是因为你的独特,因为你解除了我内心的困惑与彷徨,你教给我们知识,塑造我们的灵魂。我此时想到的已不是单独的你,由于你,我想起了教师群体,想起了缔造人类文明的佼佼者。

简评:这里用第二人称,站在与老师面对面的角度,不仅更便于赞颂,也更便于把众多闪光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而省去过渡的麻烦。

三、反馈提升

(一)写作训练

在你的老师中有让你感念不忘的吗?他们的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请以“我心中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选取最佳角度;老师的形象要具体、生动。

(二)打预防针

1、本次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

(1)只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进行笼统的概述,如老师“很厉害”,到底从哪些小事体现了老师的“严厉”?

(2)第二人称写作的同学,在抒情的时候情感不够真挚,总觉得有唱高调的感觉,就是抒情脱离了内容的核心,停留在浮夸的层面上。

(3)选材陈旧,总是老师深夜改作业,下雨送我回家,有病坚持上课摔倒在讲台上„„

2、病因剖析和修改方案

(1)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毛病,原因就是不会用细节凸显人物,不会把人物的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场景中;事件中,缺少人物自己的言行。对此,我们应学会让生活本身说话,可以参考《大堰河——我的保姆》,重读大堰河辛勤劳作的细节,体会情感的抒发是依附于典型细节的,情感的抒发是立足于具体内容的,人物的品质特点是由一句句话、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眼神具体体现的。

(3)第三种病症,原因是不动脑思考,不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或漠不关心。同学们应该睁大眼睛,开启心灯,用心感受,发现生活之美。老师的工作性质是相同的,可是每个老师的外在表现又是不同的。我们的任课老师有哪些最典型的特点?最常说的一句话?最经典的一个动作?最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最令人好笑的一件事?如果留心了,相信会写出生活气息浓的佳作。

第三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表达方式。

3、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教学难点】: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表达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总会引起你的冲动,使你欲罢不能。生活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于笔端吗?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一定会一鸣惊人。

二、过程指导·方法建议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你认为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哪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角度,这是借用摄影艺术的一个术语。摄影时,照相机所处的位置就叫拍摄角度。照相的时候,选择角度至关重要。同一个人,同一个风景,普通的照相师拍出来的也许是张极为普通的、丝毫没有美感的照片。而高明的摄影艺术家,由于其独特的视角,极为注意选择适当的角度来组织材料,安排场面,配置作品中景物各部分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拍出来的也许就是一幅艺术珍品。写作也像摄影一样,也是表现生活,因此,也有一个选择角度的问题。面对丰富的材料,选准了角度,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新颖别致,集中紧凑。故此,选择角度至关重要,尤其是记叙文的写作就更为重要了。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不足的:就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在叙述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不足的:就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三)第二人称的记叙

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况。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但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时应注意:一是不得频繁更换;二是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总之,写作时,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者是用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种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有利的角度来考虑。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且要贯穿文章始终,做到前后人称的一致。否则,叙述人称比较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文章中心或主题的表达。

一般而言,选择角度要力求做到“新”和“巧”。“新”是指有自己的特点,不与别人雷同。“巧”是巧妙,要做到出人意料,但不要故弄玄虚,要符合生活的规律,要巧在情理之中。

三、记人记叙文的构思技巧:

写关于人物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中心。就是说这个人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其次,要选好材料。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再次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第四是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做到点面结合。

第五是要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第四篇:《园丁赞歌_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总会引起你的冲动,使你欲罢不能。生活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于笔端吗?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一定会一鸣惊人。●过程指导·方法建议

——从例文中认识记叙角度的妙处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你认为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那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如:

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

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丛维熙《裸雪》

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如:

他的精力很充沛,态度和悦诚恳而又善于体贴,声音洪亮自然。他说话时像一个老练的演说家一样的明晰有力,而且能极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词藻。他是个第一流的牧师,能够对他所喜欢的人毫无顾忌地畅谈一切,更能够在教训别人时不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在强迫别人听从自己的意思时不使别人感到屈辱,有时甚至能够在干涉别人的私事时不显得鲁莽无礼。他的热忱和同情心的源泉,一刻也不会干枯……

——【英】萧伯纳《康蒂妲》 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三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三、第二人称的记叙

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 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素材资源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触许许多多的老师,头脑中留下许多难忘的情景,有些老师我们至今难以忘怀。作家也一样,作家们通过记叙来赞美他们的老师的崇高品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难忘的老师。

搜集一些颂赞老师的文章或片断,在作文课上交流。

1.陈老师个子很高。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一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李祥森《小学老师》

2.孙先生是我在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国文女教师。在我记忆的画廊里,她永远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身材修长,风姿绰约,雍容大方。有一次她穿一套垂地的天蓝西式衣衫,又罩上一件深蓝色的披肩,远远看去像外国童话里的天使。然而在现实生活里,这却成为几个淘气的同学借以嬉笑的话题。她毫不在乎,一笑置之。其实她那时才二十五六岁,没有结婚,大学毕业后就在这个中学里当教员。

——何为《老师对我说》 3.初二教我们物理的,是刚从师专毕业的一位男教师,姓何。他个儿不高,身材瘦削单薄,叫人想起郑板桥的竹子;他的头发黑而柔,呈三七分匍匐于最高海拔上,很顺服很有条理;黑发下是一帧白净清香的脸,很年轻很有书卷气;何老师没戴眼镜,一对眼珠,很黑,不动时似乎在亲切微笑,偶尔蝌蚪般地倏忽游动时,便将蕴藏的一股灵气泻了出来。——乐晓薇《红脸儿》

4.袁老师大眼睛,短头发,中等个,端庄,穿着永远得体,不戴项链,不戴戒指,黻没有让你感觉到她没有钱,而是让你感觉到她比很多戴项链戴戒指的有钱,只化淡妆,轻描淡写,恰到好处,不哇啦哇啦跟学生说话。——梅子涵《女儿的故事》

5.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画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6.这位新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面目的丑陋和身材的矮瘦。他的眼睛出奇地细小,里面滚转着一颗黄豆大的瞳仁,连颜色也是黄黄的。鼻子显得分外尖削,嘴角边还生有一撮稀疏的黄须。因为年纪大了,腰背也就十分伛偻,仿佛永远俯屈着身子。看到他,很容易使你联想到一只胆小的鼬鼠。不过,外表虽然引不起人家的尊敬,据说他的文理倒是很亨通的…… ——王西彦《私塾师》 ●表达实践·写作指导 题目设计和思维分析 ——我的老师

请以“我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老师”是这个文题要写的中心人物。“我”限定作者与老师的关系,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选取第三人称的记叙角度。

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是所有民族传统、道德的规范,如果都按这一共性来写老师,恐怕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子了。要写好这一题目,必须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个性”是独有的,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东西。你的老师的个性,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表层,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形象。在语言表达上,用亲切、幽默、直率的语言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佳作展台】

田老师琐事

田老师是我们初二时的生物老师。她50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了,厚厚的眼镜片下,总是闪烁着敏锐而又慈爱的目光。虽然她只教了我们短短的一年,但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记得有一次上要解剖蟾蜍。大家走进解剖室,只见一尘不染的解剖台上摆放着一只只已被破坏了神经系统的蟾蜍。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胆大的抓起来就玩,胆小的也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我也好奇地摸了几下。上课铃响了,田老师走了进来,看了看解剖台上一只只蹬脚咧嘴的蟾蜍,皱了皱眉。她严厉地问:“谁动过蟾蜍?”闹哄哄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接着是一阵沉默。田老师的脸色缓和下来,说:“没有动过就好。这些蟾蜍还没有消毒,如果与人的皮肤接触了,对皮肤有很大损伤。”教室里寂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有几个女生脸上充满了惊慌,打量着周围的同学。我的心嘭嘭地跳着,两只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手。这些都逃不过田老师那锐利的目光,她故意停顿一下,突然大声说:“快去洗手!”又是一阵沉默。随着一个女生惊慌失措地奔向水池,整个班就像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跑到水池边,忙不迭地打肥皂、洗手,有的还洗了好几遍,我也如梦方醒,跑去洗手。几分钟过去了,**渐渐平息,大家都回到了座位上。田老师却笑了:“一共32人,就有32个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同学们刹那间全明白了,哄堂大笑起来。在大家的笑声中,田老师说:“遵守纪律看来是小事,但假如我说的是真的,你们中的32人将要为不遵守纪律付出沉重的代价。你们以后都要走上工作岗位,严格的纪律要陪伴你们一生,一个不遵守纪律的人,是不会受人尊敬的。”几句平常的话,猛烈敲击着我的心,我笑不出来,我望着田老师~种崇敬的感情油然而生,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解剖课后,我因为成绩不错,被选入参加区里比赛的参赛队,每天下午两节课都要去活动。田老师每次都早早地帮我们把用具摆好。活动后,又执意让我们先走,自己一个人留下来收拾东西。有一次,实验用的鲫鱼没有了,她顶着四五级的大风,亲自骑车去农贸市场购买。回来后不顾我们的劝阻,连口气也不歇,就帮我们洗鱼,准备解剖用具。看着她那忙得团团转的身影,我们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发誓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第二名,看着田老师开心的微笑,我们几个星期来的疲劳都无影无踪了。

进入初二下半学期,我们增添了一门新的课程——三防(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仍由田老师执教。盼着、盼着,一节室外演习课终于到来了。那天田老师穿了一身蓝白相间的运动服,显得格外精神。我们来到操场(模拟战场),开始了第一项——防御核武器演习。田老师大声说:“西方发现闪光!”按照规定,应当立即背向西方趴下,用胳搏护住头部。我们却有人嘻嘻哈哈;有人面面相觑,不知那边是西;也有人迟疑地站着不动,怕弄脏了衣服。正在这时,只听“嗵”的一声,只见田老师已趴在了地上,头紧紧埋在两臂之上,身体周围尘土飞扬。看到这种情景,大家似乎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的驱使,没有命令,大家却几乎同时趴在了地上。许久,随着田老师“起立”的口令,大家才起来,老师望着我们,我们望着老师,摸着自己的黑脸,一起笑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我已上了高一,田老师早已不教我们了,但每当想起她这些琐事,我总是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我庆幸,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她是否陪伴在我身旁,我都会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在生活的海洋中,鼓足勇气,扬帆前进。【点评】 这是一篇学生习作,小作者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写了田老师的三件事:在解剖蟾蜍的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不辞辛苦的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解剖竞赛;“三防”演习身先士卒,做学生的表率。这三件事都有典型性。老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几乎是天天都要进行的,而田老师却不一味地说教,她先查有谁动过蟾蜍(没人承认),再说蟾蜍对人皮肤有损伤(动过的人开始惊慌),然后催促动过的人去洗手(不查自明)这时田老师“却笑了”,大家也“哄堂大笑”,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师生相通了。田老师所说的应该遵守纪律的话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田老师的教育收到了最佳效果。

文章写三件事,中心是一个——田老师忠于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热爱学生,循循善诱。她无愧是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值得肯定的是,习作者在剪裁上的巧妙,三件事并没有平分笔墨,而是详写第一件事,重点突出田老师的循循善诱,教育有方;略写后两件事,重点突出其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对本职工作的兢兢业业。这样,就使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第五篇: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总会引起你的冲动,使你欲罢不能。生活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于笔端吗?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一定会一鸣惊人。

●过程指导·方法建议

——从例文中认识记叙角度的妙处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你认为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那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如:

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

我自愧没有生花妙笔,不能倾吐胸中的柔情,我时而痴情焦虑,时而热烈希望,时而又心中悚然,若有所畏惧。让这张素笺来证明你的美貌在我心中燃起的爱火是多纯洁、多炽热吧!话虽如此,但是我的爱情是无法传达的,我的胸臆是语言所不能表述的。你的美貌使我心中充满了惊奇之感,你的通达事理使我倾倒,你的善良使我膜拜。情欲使我颠倒,疑虑使我迷惘,急躁的心情使我受尽折磨。

——【英】斯末莱特《蓝登传》

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第三人称的记叙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如:

烙印除掉之后,海丝特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从这一声叹息中,耻辱和苦闷的重荷,从她的精神上离开了。啊!多么怡然轻松!在她没有感觉到自由以前,她是不晓得它有多么重!由于另一种冲动,她取掉那束着头发的一般规格的帽子,于是浓密乌黑的发落在她的双肩上,在丰茂中即刻现出光与影,而且使她的容貌增添了柔和的美。仿佛从女性内心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灿烂温柔的微笑,戏舞在她学嘴边,并从她的双眼里发射着光芒。在她那久已苍白的颊上,烧起一片红潮。少女的希望和前所未有的幸福,就都一起聚集在此刻的幻术圈里。

——【美】霍桑《红字》

他的精力很充沛,态度和悦诚恳而又善于体贴,声音洪亮自然。他说话时像一个老练的演说家一样的明晰有力,而且能极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词藻。他是个第一流的牧师,能够对他所喜欢的人毫无顾忌地畅谈一切,更能够在教训别人时不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在强迫别人听从自己的意思时不使别人感到屈辱,有时甚至能够在干涉别人的私事时不显得鲁莽无礼。他的热忱和同情心的源泉,一刻也不会干枯……

——【英】萧伯纳《康蒂妲》

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三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三、第二人称的记叙

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素材资源·资讯分享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触许许多多的老师,头脑中留下许多难忘的情景,有些老师我们至今难以忘怀。作家也一样,作家们通过记叙来赞美他们的老师的崇高品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难忘的老师。

搜集一些颂赞老师的文章或片断,在作文课上交流。1.陈老师个子很高。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一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

——李祥森《小学老师》

2.孙先生是我在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国文女教师。在我记忆的画廊里,她永远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身材修长,风姿绰约,雍容大方。有一次她穿一套垂地的天蓝西式衣衫,又罩上一件深蓝色的披肩,远远看去像外国童话里的天使。然而在现实生活里,这却成为几个淘气的同学借以嬉笑的话题。她毫不在乎,一笑臵之。其实她那时才二十五六岁,没有结婚,大学毕业后就在这个中学里当教员。

——何为《老师对我说》

3.初二教我们物理的,是刚从师专毕业的一位男教师,姓何。

他个儿不高,身材瘦削单薄,叫人想起郑板桥的竹子;他的头发黑而柔,呈三七分匍匐于最高海拔上,很顺服很有条理;黑发下是一帧白净清香的脸,很年轻很有书卷气;何老师没戴眼镜,一对眼珠,很黑,不动时似乎在亲切微笑,偶尔蝌蚪般地倏忽游动时,便将蕴藏的一股灵气泻了出来。

——乐晓薇《红脸儿》

4.袁老师大眼睛,短头发,中等个,端庄,穿着永远得体,不戴项链,不戴戒指,黻没有让你感觉到她没有钱,而是让你感觉到她比很多戴项链戴戒指的有钱,只化淡妆,轻描淡写,恰到好处,不哇啦哇啦跟学生说话。

——梅子涵《女儿的故事》

5.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画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6.这位新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面目的丑陋和身材的矮瘦。他的眼睛出奇地细小,里面滚转着一颗黄豆大的瞳仁,连颜色也是黄黄的。鼻子显得分外尖削,嘴角边还生有一撮稀疏的黄须。因为年纪大了,腰背也就十分伛偻,仿佛永远俯屈着身子。看到他,很容易使你联想到一只胆小的鼬鼠。不过,外表虽然引不起人家的尊敬,据说他的文理倒是很亨通的……

——王西彦《私塾师》

●表达实践·写作指导 题目设计和思维分析 ——我的老师

请以“我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老师”是这个文题要写的中心人物。“我”限定作者与老师的关系,因此写作本文,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也可选取第三人称的记叙角度。

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是所有民族传统、道德的规范,如果都按这一共性来写老师,恐怕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子了。要写好这一题目,必须重点写出老师的个性。“个性”是独有的,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东西。你的老师的个性,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怪”,但你却能透过外在表层,发现其中美好的东西。你只有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给读者树立一个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形象,而且只有这样的形象才是完整、真实、感人的形象。在语言表达上,用亲切、幽默、直率的语言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佳作展台】

教我采花酿蜜的人

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季老师。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

开学后第一个清凉的早晨,我正翻着油墨芳香的语文课本,门口进来一个人——年近六旬,中等个子,穿一身半新的灰色中山装。他步履稳健地走上了讲台,戴着老花镜,那眼镜似乎爬在鼻梁上显得很吃力。

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他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颇大的‚季‛字,说:‚我姓季。‛接着就讲课,季老师声音洪亮,朗读富有感情,课讲得很细,讲完课就提问。他上课没半句废话,也不开玩笑,有一股‚夫子‛味。碰上这样的老师,我真有点怕。

倒霉的事来了。第二天,他叫我到办公室,指着我的作业薄上面的‚自由体‛说,‚这样潦草的字,是给谁看的呀?‛说完叫我重做。我边做边想:这老‚夫子‛真厉害。等我做完了,他说:‚你的语文基础不够好,一开学就要抓紧。像蜜蜂一样辛勤地采花粉,才能酿得出甘醇的蜜来呀。有问题多来问问,啥时候都行。

一次,我从书上读到一句话,有‚他们俩个‛的说法。我想起电影片名《她俩和他俩》,就去问季老师,季老师正在吃午饭,见了我,已搁下碗,兴致勃勃地讲起来:‚‘俩’字,就是两个,后面不用‘个’字或其他量词,所以‘他俩’是对的,‘他们俩个’是错的。还有‘仨’字,也同样。‛季老师说我看书细致,善于思考,鼓励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我心里美滋滋的,从此对语文发生了兴趣。

在《童年趣事》的作文中,我写了孩提是要当解放军,缠着妈买军装,盯着爸做手枪,生了病都瞒着大人,怕人家说我生病不能当解放军……季老师说为写得生动,有感情,但又说我错别字太多,要我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他又特地送我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题了‚采花酿蜜集‛五个大字,要我博览群书,积累生活,勤摘录,常练笔,还建议我开设‚病字医院‛呢!。

在学习语文经验交流会上,季老师举着我的《采花酿蜜集》,对大家说:‚人日积月累辛勤采撷,终于酿出了知识的琼浆。大家都应这样,争做知识的富户啊!‛老师有点激动,低低地爬在鼻梁上的眼镜突然滑了下来,正好落在那集子上。大家笑了,季老师也笑了。就这样,我的写作有了进步,好几篇作文登上了班级《学作园地》。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更深深地爱上了季老师。

高中升学考前那个星期天的夜晚,季老师旧病复发,累倒了。半夜,老师们把他送进了公社卫生院。第二天,同学们都悄悄去卫生院看望。我去的时候,季老师正在挂滴流。可是,下午季老师又出现在讲台上,他脸色憔悴,声音沙哑……

我手捧《采花酿蜜集》走近季老师,思绪的溪水从远方流了回来。‚季老师‛,我把本子捧给老师,深情地叫了声。季老师接过本子,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像是闻到了郁郁芳香的蜜汁似的。‚进步不小呀!‛季老师说着,又在本子扉页上题了——飞吧,小蜜蜂,采更多的花粉,酿更甜的蜜。

我是只遨游知识花海的小蜜蜂,季老师不正是勤勤恳恳‚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吗? 【点评】 本文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来赞颂老师,但对老师的赞颂没有堆砌概念化的词汇,而“让事实说话”。季老师教书不苟言笑,颇有些“夫子味”;季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积极引导;季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循循善诱,育人有方。这些都是通过人物的个性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我”对季老师由“怕”到“深深地爱”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写得自然、真实、可信,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田老师琐事

田老师是我们初二时的生物老师。她50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了,厚厚的眼镜片下,总是闪烁着敏锐而又慈爱的目光。虽然她只教了我们短短的一年,但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记得有一次上要解剖蟾蜍。大家走进解剖室,只见一尘不染的解剖台上摆放着一只只已被破坏了神经系统的蟾蜍。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胆大的抓起来就玩,胆小的也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我也好奇地摸了几下。上课玲响了,田老师走了进来,看了看解剖台上一只只蹬脚咧嘴的蟾蜍,皱了皱眉。她严厉地问:‚谁动过蟾蜍?‛闹哄哄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接着是一阵沉默。田老师的脸色缓和下来,说:‚没有动过就好。这些蟾蜍还没有消毒,如果与人的皮肤接触了,对皮肤有很大损伤。‛教室里寂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有几个女生脸上充满了惊慌,打量着周围的同学。我的心嘭嘭地跳着,两只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手。这些都逃不过田老师那锐利的目光,她故意停顿一下,突然大声说:‚快去洗手!‛又是一阵沉默。随着一个女生惊慌失措地奔向水池,整个班就像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跑到水池边,忙不迭地打肥皂、洗手,有的还洗了好几遍,我也如梦方醒,跑去洗手。几分钟过去了,**渐渐平息,大家都回到了座位上。田老师却笑了:‚一共32人,就有32个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同学们刹那间全明白了,哄堂大笑起来。在大家的笑声中,田老师说:‚遵守纪律看来是小事,但假如我说的是真的,你们中的32人净化为不遵守纪律付出沉重的代价。你们以后都要走上工作岗位,严格的纪律净化陪伴你们一生,一个不遵守纪律的人,是不会受人尊敬的。‛几句平常的话,猛烈敲击着我的心,我笑不出来,我望着田老师~种崇敬的感情油然而生,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解剖课后,我因为成绩不错,被选入参加区里比赛的参赛队,每天下午两节课都要去活动。田老师每次都早早地帮我们把用具摆好。活动后,又执意让我们先走,自己一个人留下来收拾东西。有一次,实验用的鲫鱼没有了,她顶着四五级的大风,亲自骑车去农贸市场购买。回来后不顾我们的劝阻,连口气也不歇,就帮我们洗鱼,准备解剖用具。看着她那忙得团团转的身影,我们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发誓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第二名,看着田老师开心的微笑,我们几个星期来的疲劳都无影无踪了。

进入初二下半学期,我们增添了一门新的课程——三防(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仍由田老师执教。盼着、盼着,一节室外演习课终于到来了。那天田老师穿了一身蓝白相间的运动服,显得格外精神。我们来到操场(模拟战场),开始了第一项——防御核武器演习。田老师大声说:‚西方发现闪光!‛按照规定,应当立即背向西方趴下,用胳搏护住头部。我们却有人嘻嘻哈哈;有人面面相觑,不知那边是西;也有人迟疑地站着不动,怕弄脏了衣服。正在这时,只听‚嗵‛的一声,只见田老师已趴在了地上,头紧紧埋在两臂之上,身体周围尘土飞扬。看到这种情景,大家似乎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的驱使,没有命令,大家却几乎同时趴在了地上。许久,随着田老师‚起立‛的口令,大家才起来,老师望着我们,我们望着老师,摸着自己的黑脸,一起笑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我已上了高一,田老师早已不教我们了,但每当想起她这些琐事,我总是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我庆幸,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她是否陪伴在我身旁,我都会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在生活的海洋中,鼓足勇气,扬帆前进。【点评】 这是一篇学生习作,小作者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写了田老师的三件事:在解剖蟾蜍的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不辞辛苦的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解剖竞赛;“三防”演习身先士卒,做学生的表率。这三件事都有典型性。老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几乎是天天都要进行的,而田老师却不一味地说教,她先查有谁动过蟾蜍(没人承认),再说蟾蜍对人皮肤有损伤(动过的人开始惊慌),然后催促动过的人去洗手(不查自明)这时田老师“却笑了”,大家也“哄堂大笑”,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师生相通了。田老师所说的应该遵守纪律的话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田老师的教育收到了最佳效果。

文章写三件事,中心是一个——田老师忠于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热爱学生,循循善诱。她无愧是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值得肯定的是,习作者在剪裁上的巧妙,三件事并没有平分笔墨,而是详写第一件事,重点突出田老师的循循善诱,教育有方;略写后两件事,重点突出其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对本职工作的兢兢业业。这样,就使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个人博客:http://hi.baidu.com/qirenmingg/blog/item/e13c6818690b6bb24aedbcfa.html

仁明

下载《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就这两篇文章或其中的某一篇做个评价,比如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或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这两篇习作与你以前写老师的......

    《人间真情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人间真情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表达真情实感,体会人间真情。 2、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表达方式,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3、了解几种使......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定稿]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记叙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记叙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2. 学会在写作中根据具体内容和写作目的合理选择最佳的记......

    园丁赞歌教案

    《园丁赞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通过学习尊师故事,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情感。 教学......

    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作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作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几种记叙的视角。2、探讨文章写作......

    园丁赞歌

    2.园丁赞歌 长兴八小 孟海琴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通过学习尊师故事,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

    《2. 园丁赞歌》教案

    《园丁赞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师生心桥”的故事,采访身边的老师,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尊重老师的劳动。 2、通过设计和参与教师节活动,增进师生情感。 教学重点、......

    作文题目园丁赞歌

    作文题目 选择老师作为记叙对象,抓住老师的某一突出的个性和精神品质,写一篇文章。 ★审题思路 写赞颂老师的文章,首先要确定中心,就是说这个老师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