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_2281
【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集启发性与实践性为一身的教学方法,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需以实践为主导,而案例教学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说会计专业与案例教学法可谓完美组合。本文试以中职学院会计专业为例,阐述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说明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高级技工成了社会的缺口,这使得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前景一片大好,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植,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相当乐观。现在职业教育的关键是保证教学质量,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同时这也是在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关键。而办学理念与教育观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中职学校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树立以就业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改变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2.针对中职学生现状的需要。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其他原因这些孩子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升入高中,加之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对中职学历并不认可,使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出现偏差,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沮丧使得厌学、懒散成为了中职学生的显著特征。学生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很难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重新而全面的了解,并付出更多的关爱。同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3.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了学生独立分析与正确判断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与学习都处于被动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在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
4.就业导向的需要。会计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比较看重实际操作能力。利用具有时代性与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累案例处理的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气氛与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传统教学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单向知识流动,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沉闷的课堂犹如一个空旷的舞台,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表演,而下面观众对台上人的表演丝毫没有兴趣,甚至昏昏欲睡。老师演得起劲,学生睡得舒服,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是雪上加霜。针对这种情况,只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怀疑的勇气,并且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于是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学生现有认知范围的基础上,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见闻为例,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和启发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想学,爱学,好学。例如在讲到企业财产清查盘存制度时,我们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每个月的月底,你的父亲要了解你这一个月的花销情况,你应该如何计算你这一个月的开支?你剩下了多少钱?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开始讨论,有人说,数一下身上剩下的钱,用月初家里给的钱减去剩下的钱,就是这个月的花销。有人说,具体的花销都有记录,将买东西的费用统计一下就是这个月的花销,然后用月初家里给的钱减去花销,就是剩下的钱。老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点拨,同学所讲的这两种计算方法,就是会计上所讲的“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这样一来,同学们会觉得原来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有利于他们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综合能力。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将其发挥出来。案例教学中列举的案例都是源于前人的实践,在对案例的选取上注重典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就是拉近课堂与社会的距离,通过对社会经验的传授,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审计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列举这样的案例:审计人员对某企业进行财务审查时发现有一笔流动资金净损失有待处理,2008年2月20日,该企业第5号账簿记载,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为470000元,贷记原材料为160000元,贷记其他应付款为70000元,进行损益转销处理。审计人员发现会计分录中存在疑点,该企业为何要把70000元计入其他应付款中?于是审计人员对该企业的其他应付款项账目进行了审查,其中一笔支付给另一装饰公司的装饰费用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于是审计人员查看了该企业管理者的办公室,发现装饰一新,而且是近期装修的。但是这笔费用并没有从企业的账目上体现出来。于是审计人员找到了这一装饰公司进行了解,该装饰公司的管理者指出,他们曾为这个企业管理者的办公室进行装修,包工包料。根据这个案例请同学们指出,这个企业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对于装修这项经济业务,应该如何真实记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系统化的同时,充分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分析案例为主导的课堂,促使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同时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积累工作方法、社会经验,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案例教学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耕.谈谈案例教学法[J].求实,2000,(10).[2]吴湘玲.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3]李松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4]魏学宏,徐玉玲.应注重会计人才的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2000,(7).=====本文结束=====TXT&DOC=====2011/2=====
第二篇:中职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需求调查
中职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需求调查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形式对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需求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充分的了解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对推进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手段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问卷调查;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会计学只有将其自身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时,才能真正发挥出其独有的魅力。而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大多只注重理论教学,很少和实践结合。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仅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完美契合,更是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去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基于此,为了解广大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其影响因素,我们以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学校的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广大中职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需求和其影响因素,从而达到推进基础会计学教学手段的改革的目的。本次调查以兰州市商业学校14级、15级会计学专业1班、2班和3班6个班共14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48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问卷有效率为85.8%。为了确保答卷结果的真实性,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填答。
二、调查结果
(一)对会计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认知情况调查
问卷主要从是否了解案例教学及了解的方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效果等方面调查了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基本认知。调查结果见表一。
(二)表二对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我校学生总体来说对案例教学有一定了解,但对教学方法不够重视。有效问卷中有39.55%的学生不知道案例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重视度缺失。72.65%的问卷显示目前所学课程只有相对来说比较少的运用了案例教学方法,27.35%显示全部都没有运用案例的教学法。另外,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特点、效果的认识都是积极的、肯定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职生对案例教学的潜在需求和易接受的特点。
(三)对案例教学法需求的影响因素的调查
问卷还从外部影响方面调查了影响学生需求的相关因素。在127份有效问卷中,共有98份对会计学原理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选择,具体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见表三。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案例教学预期对兰州市商业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影响显著。总体看来,预期因素对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的影响最为显著,剩余的影响中任课教师的影响为主。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查数据可知,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原理案例的教学需求比较强烈,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特点和效果比较了解,也易于接受这种授课方式。因此,此类学校可以并且应该开展案例教学。另外,预期因素在学生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需求的影响最大,剩余的影响中又以任课教师的影响为主,外部影响的作用最小。基于以上几种形式,我们认为,在中职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中普及案例教学是有必要的。因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案例教学恰恰有助于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应该在会计专业基础课中普及案例教学这一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贡峻.会计案例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建议[J].会计评论,2006,11.[2]李晓红.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的管理类案例教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6.[3]颜莉.基于案例教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方法改革[J].财会通讯,2010,2.[4]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5]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
第三篇: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统计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充分明确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和特点,探讨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和应注意的问题,对提高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 统计学 课程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的一种具有突出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统计学作为高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运用案例教学,直接影响到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关系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统计学案例教学目的及特点
统计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案例导入所讲内容,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活动过程,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一)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1.培养学生必备的统计思维。正如著名学者Wells所说“统计的思维方法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统计学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统计思维较为缺乏,往往是学完了统计学课程,仍然不会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客观现象的各种数据表现,要善于利用统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发现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而进行科学的统计预测和决策。
2.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种典型的案例都是源于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和讨论案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从“理论的学习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经验的学习,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统计学是一门信息量大且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中需要处理的数据繁多、计算复杂,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计算出结果,才能利用计算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常用的统计软件SPSS、SAS、EXCEL、EVIEWS等具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较强的模拟工具和作图功能,既能实现对现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又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生动、直观地展示抽象的统计公式、原理和分析结果。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在掌握统计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进行较复杂的计算分析。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其自身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计学的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表现为一是统计学的概念比较抽象;二是统计原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推断统计部分许多公式需要有微积分、概率论等数理知识;三是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和分析步骤,使统计学成为了一门难学的课程,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味、难学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案例教学对实践活动进行真实模拟,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结合真实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既给了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讨论中学习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讲授法注重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案例教学法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将分散的信息、复杂的情景加以描述,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调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独立摸索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案例教学使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学会了利用资料来思考、研究并作出判断,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主要是“教”,充当讲解员的角色,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间缺乏交流和互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从模拟的统计实践活动中“学”,充当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从介绍典型案例开始,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的本质并筛选有关数据信息,通过对案例的组织、讨论和分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对整个讨论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通过案例教学,师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加强了师生间“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4.突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也重视联系实际,但往往由于时间短,联系实际不深入,或者是以干代学,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优点,既费时也片面。案例教学的案例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动脑动手,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专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准备
实施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1.准备合适的统计案例。合适的典型案例是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准备具有实用性、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典型案例。首先,案例的内容以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必须密切联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和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其次,案例必须使学生真正掌握统计原理和方法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最后,案例要围绕学生应掌握的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2.熟悉统计案例的内容。教师要阐明案例教学的基本思想,如案例分析的方式、过程、常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间和程序安排等,明确案例的核心内容,熟悉案例的重点、难点。对学生提出学习目的和要求,按要求进行案例的预习,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思考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初步形成问题的见解、对策和方案,准备好解决问题必备的知识和多媒体应用技术。
3.必要的数据处理。统计学案例分析经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学生在熟悉案例的同时,必须运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做必要的计算和分析,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做好准备。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的组织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成功的案例分析活动,除要求学生普遍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
1.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首先,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案例预习并获得有关案例问题的见解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提出对案例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共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后,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再进行重点讨论,比较各种决策方案后形成新的认识。小组讨论完成后,组长准备案例讨论的汇报材料,并在课堂讨论中发言。其次,进行班级讨论。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提出本组解决方案(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发言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阐述不同的观点,让其他学生自由提问或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
2.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总结。经过认真的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在案例课结束前做案例分析小结。分析案例教学法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意义、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而不是总结个别学生的表现、评价某种观点或是措施的优劣,从而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方向性的指导,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为了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综合学生在案例课上的各种观点,又可以加入自己的进一步思考。
三、会计专业统计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编写适合会计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
统计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典型适用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去企业调研,搜集具有真实案例情景的事例,经过反复加工整理,精心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其次,结合统计工作的几个阶段,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和时代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编写。如在统计调查阶段选择了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特征及了解就业状况为目的,制定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在统计分析阶段结合某企业工资情况、产品质量情况、某地区的物价、税收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最后,案例要“少”而“精”,体现时代特色。也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某个案例的搜集和编写工作,如搜集国家和地方统计局、网站等公布的有关统计方面的资料和数据,编写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案例,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处理好案例教学中的两个关系
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使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实战能力的增强,特别是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总结等活动,能引导学生把案例的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的系统传授、教学效率、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要与课堂讲授方式相结合,但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充分展开案例教学,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交流。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控制讨论的进程和做好讨论后的总结。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自由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和试图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观点的自由交流与思想的积极交锋。在讨论中注意因势利导,把握好沟通的时机和方式,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教师既可发现自身的不足,又可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选择统计分析软件
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时,通过采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配合,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处理,用统计图、统计表来描述统计数据,使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在增大课堂信息量的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必要时结合板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统计案例教学离不开对大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恰当选择统计分析软件至关重要。由于EXCEL软件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利用其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因而是最佳选择。
总之,统计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组织得当,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经济管理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城.统计学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04).2.吴艳丽,徐阳.统计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研究[J].统计教育,2007,(04).3.余谦,周传胜.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2).4.张文娟.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探析和改进[J].科技教育,2012,(16).作者简介:
杨金玉,女,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统计与税法。
王海霞,女,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教授,会计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金融。
第四篇:关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物流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物流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方式,在物流教学中应用较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一些比较适合中职学生典型的案例。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中职物流教学 教学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是一种采取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方式,其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一些事件。采用此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的主体性。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开始逐渐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的时间,则是1990年以后的事情。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是物流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物流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具有举一反三的功效和形象生动便于理解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物流课程内容通常枯燥乏味,较抽象,实践性强,对感官感知要求高,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课,那么课堂气氛差,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这和它的特点密切相关。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上课所使用的案例,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和运用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学生在案例的阅读中思考,某些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和思考的水平。
2.2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和一般的举例相比而言,案例的内涵更丰富和复杂。分析案例,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处理。因此,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3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结果的多元化。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的结果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发散思维地思考所有的可能性,不拘于唯一的答案,也可以传达给学生一个思想,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不能总是局限于一个常用的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最终的目标可以实现即可。
3.案例分析法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好合适的典型案例,十分关键;选准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恰当时机,至关重要;把握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适当分量,事半功倍。
3.1选择合适的典型案例。针对上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案例是重要的一步。教师可以从杂志、报纸、电视多个渠道寻找合适的案例。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可以自己编制一些案例。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由于要考虑到中职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最好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源自现实生活的例子。选择案例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我们要选择典型的案例;其次选取的案例不能太长,具有针对性,和相应的理论有关;再次选取的案例切记庸俗。例如我们在学习流通加工时可以举一个阿迪达斯的流通加工中心的例子,了解流通加工中心所能为客户的需求要做的工作,让学生思考流通加工和生产制造的区别,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类似于这样的例子。
3.2教师要和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案例与书本上相对应的理论进行讨论。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我们应围绕精挑细选的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与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化的。教师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适当地引导,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另外,不要出现教师一个人分析案例,总结案例,不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情况;讨论结束时要做好讨论总结。案例的总结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教师适当加以点评的方式。这一个步骤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不然就达不到上课的目的。
3.3提高物流教师的综合水平。从事物流教育工作的教师既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运筹学和信息科学等知识背景,又应具有较深厚的物流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高水平的学生离不开高水平的老师。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各方面的技术和信息更新很快,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经常学习与所教科目有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加各种与物流教学有关的培训,以及去物流公司实地感受和学习。通过从各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4.结语
以往的中职物流教学方式通常采用讲授法,往往理论概念讲得多,老师一味地把知识填鸭式地讲授,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的物流市场发展较快,需要的物流人才越来越多,同时所需的物流人才的能力、知识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在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综合锻炼过程。案例教学法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培养出思考能力强的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平海.国外物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6,6:45-47.[2]王东升.本科物流教学存在的问厄及对策[J].管理教育,2008,9:135-136.[3]季靖.我国物流人才培训的形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5,5:48-50.[3]张洪.案例教学在物流类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27):153.
第五篇: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要:企业青睐的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能独立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从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与市场导向来切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教学 实践技能
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有较广泛的需求,然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均无法与各个会计岗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走教学结合、融理论于实践中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必须得到校领导、职能部门及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杜绝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现象,真正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二、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中职会计课程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大结构模块开设,除《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有相对多的实践操作外,其它的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训操作),最后才设置一门综合实训课,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间前后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理解。要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就要重新规划教材的编写。一是课程的编写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结合起来独立成章,构成新的模块。二是打破原来纯模块化分解教材的桎梏,既要从专业知识整体上考虑不同课程知识点前后顺序的有机衔接,也要照顾同一门课和模块间的传承关系。如《计算机基础》课中Excel的内容要为以后《会计电算化》定义制作报表作基础准备,《会计电算化》的“总账”模块与各子模块之间存在的数据传递关系与用户操作的先后步骤所涉及的原理都要在模块间点明。
三、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
首先要根据会计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结构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的教学大纲。
其次是根据不同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课时,绝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主次不分。
三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的原理,以任务完成为出发点来分配同一门课中各模块的课时,把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到实操课时内。
四是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在同一门课的进度一致。
五是教案的编写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各专业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注意把握好相关课程因为衔接关系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将其列为重点。如《财务会计》中手工做账的流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会计电算化》中软件操作步骤的理解,那么手工做账的顺序与承接关系就是担任《财务会计》的老师要重点讲授的内容。
四、一体化师资的配备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老师教授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老师担任整门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保证课程各模块间的有机衔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后者方式更有优势。由于教授内容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必须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一体化的课程,原则上以“老师+技师”的双师型(既有讲师职称又有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骨干教学力量。尤其是电算化课程最好由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
要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电脑室组合起来,根据会计特点分别组建手工账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其中手工账实验室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算盘、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点钞机、模拟财务章等财务部门专用设施,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及理论教学。电算化实验室包含老师服务器、学生端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相关实验资料与设备,可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及电算化实操,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单项会计业务的处理。
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任务分解模块,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指导、监控等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2、单项练习、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先从开设账簿、科目设置、填写凭证、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制作报表到账册装订等逐项单独练习,再根据会计制度分岗设置按财务主管、制单、记账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组成相应的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分岗实习,到最后完成完整的综合实训,保证学生在熟悉会计业务每个环节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电算化的操作要以手工模拟实践为基础,它是对手工做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只有手工做账过关了,电算化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化业务操作的流程、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和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包括总账与工资、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购、销售、存货等模块,都可以按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这条主线联系起来,通过上机练习详细讲解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完成一整套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企业最看重的也是中职生最欠缺的实践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校办或者合作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其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一体化的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要改变以往基本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把评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以培养能独立上岗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实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模块为基础,制定训练方式、考试内容,在熟练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考试软件和实训资料进行考核,再结合本校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实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传统以理论测验、考试作为评价手段的基础上,要将实训每一个关键环节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不仅要有以分数为标准的定量评价,还要有可以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质性评价,采取定期考核与随机抽检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兼顾的方式,让评价贯穿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每一个过程中。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可由学生扩充到学校、专业教研组、老师甚至于社会,评价手段相应包括老师考评学生、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评价老师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也有利于我们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强化中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技校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张德明 一体化教学思路探讨。
[2]杨淑敏 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