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 空间几何体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3.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4.标签
数学,立体几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二)实践动手作图
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
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 练习1、2 P18习题1.2 A组1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课外练习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课后习题 作业: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板书 略
第二篇:1.1 空间几何体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3.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4.标签
数学,立体几何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
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
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课后习题 作业
课本P10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
课本P10习题1.1 B组第2题
板书 略
第三篇:1.1 空间几何体 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从课题题目的“三 视图”引入,解释视图的含义,图解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位的道理。
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的必要条件。也为后续点、线、面课程打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 每一视图是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三投影面展开的规定以及三个视图之间相对位置的认识。
分析每一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什么尺寸、不能反映什么尺寸及其原因,引出任意两图之间的尺寸等量关系,用“跑道”的等宽和转弯的形象比喻,讲解左俯两图间的宽度尺寸方向和等量关系;归纳分析“三等关系”的口诀,强调“对正、平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左俯两图间的宽度尺寸方向和等量关系
3.教学用具
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4.标签
三视图
教学过程
§2-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本小节是学习《机械制图》入门的最重要且最基础的知识,必须在清楚地了解三视图形成过程的前提下,从而理解并初步能应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看、画简单的三视图。
一、视
图
【教学目的】 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教学重点】 从课题题目的“三
视图”引入,解释视图的含义,图解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一个方位的道理。
【教法设计】 用教学模型引导,讲解 视 的过程和道理,并在黑板上徒手画出相应的图。
徒手板画图1,逐一添加不同形体,有意引导从同一方向想象,引出同解的视图,再启发点明改变投射的方向其视图就不同解,从而说明为何要采用三视图。【时间分配】 约10分钟 【教具】
组合体教学模型
【说明】 本教案中的黑体字和图形为板书板图用,斜体字为讲课提示用。
视图——视,就是看的意思。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画出来的图形。
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图1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能较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二、三视图的形成 对原教材作适当修改,按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将本大点分为3小点讲,小标题为增加的。
1.三投影面体系
【教学目的】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的必要条件。也为后续点、线、面课程打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教法设计】用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和板图相结合 【时间分配】 约7分钟
【教具】
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和三条投影轴(立体坐标)构成引导学生撑开课本竖放在课桌上,建立一个简易而形象的三投影面体系。
正立投影面
简称
正
面
代号 V 三个投影面
水平投影面
简称
水平面
代号 H 侧立投影面
简称
侧
面
代号 W
V与H的交线称为OX轴
简称 X轴
它代表物体的 长度 方向
三条投影轴
W与H的交线称为OY轴
简称 Y轴
它代表物体的 宽度 方向
W与V的交线称为OZ轴
简称 Z 轴
它代表物体的 高度 方向
X、Y、Z三轴的交点 O称为原点
2.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名称
【教学目的】 要求掌握每一视图的名称,以及它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和最能反映物体的何方位形状。
【教学重点】 每一视图是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教法设计】 主要采用教案所示的组合体教学模型实物,配合纸质三投影面体系上已画好的视图进行引导讲解各图的名称和来历,不作板图。从简。【时间分配】 约8分钟
【教具】
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和教案所示的组合体教学模型
从物体的 前面向后面投射,在 V面所得的视图称 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
从物体的 上面向下面投射,在 H面所得的视图称 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
从物体的 左面向右面投射,在 W面所得的视图称 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
3.三视图的展开及其位置
【教学目的】 由三视图规定的展开形式引导出三视图固定位置的道理,对三视图的形成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教学重点】 三投影面展开的规定以及三个视图之间相对位置的认识。【教法设计】
1、主要以纸质三投影面体系模型进行直观的、逐一地展开,展开的结果也自然地展现了三视图位置的来历。该模型最能讲透这个内容的实质。
2、三视图展开之后,将该组合体的三视图按对应关系徒手板画到黑板约中间的位置上(图2),以说明展开的实际意义,也为下一个分析内容提供板图。【时间分配】 约5分钟
【教具】
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为了看、画图的方便,必须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摊平到同一个平面上 三视图的展开
以V面为基准,沿 Y轴剪开,然后 H面绕X轴向下转90°
W面绕Z轴向右转90° 三视图的位置
主视图在图纸的左上角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三、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三等关系)
【教学目的】 此为本课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理解并初步掌握三视图之间的尺寸等量内在联系,即“尺寸三等关系”。
【教学重点】 分析每一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什么尺寸、不能反映什么尺寸及其原因,引出任意两图之间的尺寸等量关系,用“跑道”的等宽和转弯的形象比喻,讲解左俯两图间的宽度尺寸方向和等量关系;归纳分析“三等关系”的口诀,强调“对正、平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左俯两图间的宽度尺寸方向和等量关系
【教法设计】
1、先徒手添画出组合体的轴测图(图3),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新鲜感,另一方面是开始引导学生如何看懂轴测图与三视图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和作业打基础。
2、讲解过程采取模型、轴测图和三视图三结合的感性和理性的分析,设计板书中的圈圈(见下页教案),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3、强调用跑道的比喻化解宽相等的难点。
4、示范演示用一副三角板配合推画、掌握长对正和高平齐的关系,然后再用圆规专门负责量取宽度尺寸的图线,用绘图工具的明确分工,辅助掌握和理解三等关系。
【时间分配】 约15分钟
【教具】
教案所示的组合体教学模型
任何物体均有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该关系是用于分析每一视图如何反映物体的这些尺寸。
图2
图3
分析的前提必须先规定物体的长、宽、高尺寸方向。强调正对主视图(V面)的水平方向为物体的长度方向,然而,其宽度和高度方向就自然地确定下来了。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
高 尺寸;
不反映 宽 尺寸。(原因:宽方向与主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
宽 尺寸;
不反映 高 尺寸。(原因:高方向与俯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
宽 尺寸;
不反映 长 尺寸。(原因:长方向与左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配合图2进行分析引导,该图的使用过程连线在此教案中从略 由此可见:
1、每一视图只能反映物体两个方向的尺寸。故视图是平面图形,没有立体感,是学习机械制图困难所在。
2、每两个视图反映的相同方向尺寸,具有尺寸等量的内在联系。
从宏观到局部均存在这种联系。
1、在对齐的前提下,自然就有等量关系。
2、对正、平齐就是不可以将两图错位
含义:
归纳为口诀 主视、俯视
长对正
主视、左视
高平齐
左视、俯视
宽相等
【难点】
在宽相等的关系上,因为这两图的宽度方向未能对正,而相差了90°。板图讲解用两段弧将左、俯两图连接,形象比喻为跑道。帮助理解和记忆宽相等关系,特别是两图之间的宽方向的转向。四、三视图与物体位置的对应关系
(方位关系)
【教学目的】 此为三视图的第二个投影规律,要求理解并初步掌握每一视图所能反映物体的什么方位和不能反映什么方位,故该关系也称“方位关系”。【教学重点】分析每一视图所能反映物体的什么方位和不能反映什么方位。【教学难点】左、俯两图间的前后方位的判定。
【教法设计】
1、利用图2和图3进行启发、引导式地讲解。
2、联系和借用三等关系,讲解方位关系。
3、增加口诀“里后外前”帮助学生判别左、俯两图的前后方位 【时间分配】 约15分钟 【教具】
组合体教学模型
任何物体均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方位关系是用于分析每一视图如何反映物体的这些方位。
分析的前提必须先规定物体的前面方位。强调正对主视图(V面)的当面为物体的前面方位,然而,其他方位就自然地确定下来了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上下 方位; 不反映 前后 方位(原因:该方位与主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前后 方位; 不反映 上下 方位(原因:该方位与俯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 方位; 不反映 左右 方位(原因:该方位与左视的投射方向重合)
利用配合图2进行分析引导,该图的使用过程连线在此教案中从略 【难点】
在判别左、俯两图的前后方位
用 “里后外前” 口诀帮助判别前后关系。
【解释】 以主视图为基准,在左、俯两图中,靠近主视的一边为里,即物体的后边结构;
远离主视的一边为外,即物体的前边结构。
小结:
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有两个,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看、画图过程缺一不可。
2、主俯和主左视图的对应关系比较直观,易于理解掌握,而难点在于左俯两图的宽相等和前后方位的理解和判断。
【举例】 目的在于对有关三视图两个投影规律的实际运用,验证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时间分配】 约15分钟
例: 根据给出的简单形体轴测图,画出三视图。(边画边分析其结构,过程从略)
题目设计为形体的结构特点基本对称,唯有圆孔不对称。目的在于体现方位关系的运用。板图过程有意将孔的宽方向尺寸和前后方位画错,让学生纠错,以达到总结消化目的。
图4
五、物体表面上面和线的基本投影特性
(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
主要是研究物体表面的几何要素与投影面相对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投影结果和特性。
【教学目的】 理解物体的面、线与投影面的三种相对位置,其投影结果如何,属何性质。
【教学重点】 在于倾斜状态的分析和投影结果。
【教法设计】 采用实物模型和图2中的三视图进行对正分析。【时间分配】 约10分钟 【教具】
组合体教学模型
相对位置:一般分为三种状况:平行
垂直
倾斜。
1.平面的基本投影特性
平行于投影面——投影为反映 实形 的 封闭线框——其特性称为
真实性 垂直于投影面——投影 积聚 为一直线段——其特性称为
积聚性
倾斜于投影面——投影为有 类似性 的 不反映实形 的封闭线框——称为 类似性
2.直线的基本投影特性
平行于投影面——投影为反映 实长 的 直线段——其特性称为
真实性 垂直于投影面——投影 积聚 为一个 点——其特性称为
积聚性 倾斜于投影面——投影为 缩短的不反映实长 的 直线段——称为 收缩性
小结: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有三个,即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收缩性)
【布置作业】习题集P13、14两页共4大题。课后独立完成。[P13-2-(2)给出轴测图]
作业不很多,难度不算大,切合本次课的内容范围,基本可以独立完成。
【时间分配】
约5分钟
第四篇: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设计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设计
方正县第一中学:石红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物、图片,使学生理解并能归纳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会表示有关几何体;能判断组合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事物联系课本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实物形状到归纳其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及图片概括出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七种空间几何体的分类及简单组合体的判断。教学方式: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幻灯片图片导入生活中很多实物可以抽象出几何体。
二、几种基本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用各顶点字母表示棱柱,如棱柱ABCDEF-A’B’C’D’E’F’。
2、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其中三棱锥又叫四面体。棱锥也用顶点和底面各顶点字母表示,如棱锥S-ABCD。
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区截棱锥,底面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截得的棱台分别叫做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
4、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柱O’O。
5、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围成的旋转体。圆锥也有轴、底面、侧面和母线。圆锥也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锥SO。
棱锥和圆锥统称为锥体。
6、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圆台也有轴、底面、侧面、母线。
7、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
半圆的圆心叫做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球常用球心字母O表示,如球O。
三、空间几何体的分类
简单空间几何体概括分类为: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除了简单的几何体外,还有大量的几何体是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简单组合体的构成有两种基本形式:
1、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如课本P7(1)(2);
2、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如课本P7(3)(4)。
判断ppt中一些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五、归纳总结
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补充。
六、布置课后作业
优化设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第五篇:《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设计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形式,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学好三视图为学习直观图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学情分析:
(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方体,长方体的几何特征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得到不同的视图的方法。但是对于三视图的概念还不清晰
(2)在初中,学生只接触了从空间几何体到三视图的单向转化,还无法准确的识别三视图的立体模型。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教学过程:
一、设景揭题:
1、请大家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分析诗的意境:山还是那座山,景还是那片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必须从多角度观看物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看一样东西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体验,演示东风雪铁龙汽车的三视图,F6飞机的三视图,提出课题——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用苏轼的诗句的意境,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效果的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必须从多角度观看物体。同时,也让数学课平添一份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温故而知新: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三视图,你能说出三视图包括哪些呢?
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统称为三视图
主视图:光线从几何体正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左视图:光线从几何体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3、画一画:
画出下面圆柱体的三视图(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3CM,高4CM)
通过计算机观察圆柱体的三面视图,再动手画图,使学生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4、归纳整理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如果把物体左右方向的尺寸称为长,前后方向的尺寸称为宽,上下方向的尺寸称为高,则主、俯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长,主、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因此,三视图存在着以下投影关系: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上述主、俯、左三个视图之间的关系,通常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不仅实用于整个物体的投影,也适用于物体上每个局部结构的投影。
二、探求新知:
1、看一看:
课件演示正四棱台、正四棱锥、正六棱柱、球的三视图,分析它们的结构特征。
2、用一用:
课件演示:圆锥、圆台、正六棱柱、五棱锥等的三视图,让生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
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熟悉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想一想:
课件演示:给出一个主视图,问能否判断出是什么立体图形?
再给出它的左视图,问现在能否判断出是什么立体图形?
接着给出它的俯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变化它的俯视图,说出是什么立体图形。
得出结论:要确定一个立体图形,必须具备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个视图,缺一不可。
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让学生明白,学习三视图的意义。
三、巩固提高
1、初试牛刀:
根据所学过的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特征,分析下列各组图中所代表的物体是由哪几个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课件演示圆柱销、六角头螺栓、圆头螺钉等汽车零件三视图,让学生分析它们所代表的物体是由哪几个基本几何体所组成,并说出相应的零件名称。
通过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又熟悉的几何体的学习,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以事实回应学生心中的那种“数学无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动手动脑:
画出下面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AB
通过直观感知,画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棱台、圆台等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让学生能熟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3、挑战自我
课件演示立体方块堆积三视图,请学生利用自己的课本堆积出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体会三视图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反馈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对人,对事呢?
自主小结知识点,由物及人,教育学生无论是对人、对事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来考虑,多作换位思考,学会合作,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五、课外延伸: 画出汽车轮胎的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