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2.2搭支架 教案
2.2搭支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学情分析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重点难点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互动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2、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板书课题)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和调查
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6、学生活动。
1、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8、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9、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10、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11、分组进行搭建工作,师巡视帮助。
12、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学生分组实验。
1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1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17、学生讨论、回答。
1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19、学生讨论、回答。20、学生动手活动。
21、汇报、小结。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回顾和解释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
2、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反思:
第二篇:《搭支架》教案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 课堂时间,更好地 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支架》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中间加上横粱,构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学生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解释各种建筑结构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支架结构的建筑,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对什么样的支架最坚固的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各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通过动手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从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原理,进行搭建高塔(立体支架)的比赛,并用螺母作为重物测试各组高塔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材料,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搭建支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塑料吸管、打孔器、大头针、一个小纸盒和一些大小相同的螺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 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
● 初步学会搭支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 知道在不同结构中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 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先出示艾菲尔铁塔的图片,再出示文字介绍)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
3、教师介绍: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全塔高307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4、提问:关于它的结构,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5、学生提出问题。
6、谈话: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课题)
【评析】这里我选择世界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杰出代表——艾菲尔铁塔来导入本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的雄伟高大,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艾菲尔铁塔的结构是极具代表性的,能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研究。
二、探究支架的稳固性
1、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⑴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⑵学生回答。
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课件介绍)
【评析】搭平面支架的活动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连接方法最容易操作学生一般没有经验,所以这里教师先进行连接方法的介绍,我想这是学生急需老师帮助的,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⑷学生动手搭支架。
⑸谈话:你们可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⑹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⑺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评析】学生通过对支架摇一摇、晃一晃后,初步发现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这里安排学生把容易变形的支架进行加固,进一步证明三角形支架的稳定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⑻学生活动。
⑼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2、提问:现在,你们知道艾菲尔铁塔一百多年来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吗?你们还见过哪些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评析】在一开始学生欣赏艾菲尔铁塔时,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它的三角形结构,不过是学生下意识的,现在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回过头来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就顺理成章了。
三、搭高塔
1、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2、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设计草图)
3、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4、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下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来搭高塔,并测试高塔的性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评析】制作模型前的设计工作是很重要的,通过设计学生对模型的基本结构有了一个构思,对选择什么样材料和连接方法也已经有所考虑,下面的操作就有了保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搭平面支架的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支架稳固性好,并且进行了搭高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完成高塔的搭建,比较哪些小组搭的高塔既坚固又美观。
2、提问:高塔的图纸设计已经好了,下面你们将怎么搭建高塔?
3、学生讨论、回答。
二、学生搭建高塔
1、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
2、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
3、学生搭建高塔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通过搭平面支架,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结构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这里安排搭高塔的活动就是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不过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必要的指导。当然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过程,体会制作的艰辛、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
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7、学生讨论、回答。
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9、学生讨论、回答。
10、学生动手活动。
11、汇报、小结。
【评析】高塔搭建完成后评比成绩还是必需的,一方面是对学生活动的肯定,另外可以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其他组的优点,以引起他们对“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和“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的关注和研究。
四、总结
1、简要对本课内容作小结。
2、提问:现在老师坐的方凳不稳固了,坐上去会扭动,你有办法对它进行加固吗?
教学片断赏析
“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生:可以在高塔上放一些物体,比较哪个放得多。
生:可以在上面放书,看谁放的多也不倒。
生:我看还是放一些螺母好,因为螺母都是一样大小的,容易进行比较。
生:螺母那么小,怎么放在高塔上面呢?
生:可以先在上面放一块板啊,把螺母放在板上就可以了。
生:也可以放个小盒子。
师:讨论得非常热闹!确实在科学研究中进行类似的比较时必须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衡量,老师就为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大小相同螺母和一个纸盒,下面就开始测试吧!
(学生测试高塔的稳定性)
【说明】学生在讨论和汇报时的争论是正常的,这说明他们已经投入到研究的问题中去了,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个人或集体的观点,教师要加以鼓励。
师:说说你们的测试结果好吗?
生:我们小组的高塔可以放6个螺母。
生:我们小组放了8个螺母,再也放不上去了,再放高塔就要倒塌了。
众生:哇!
生(一脸沮丧地):我们的高塔只能放2个螺母,第3个放上去就倒塌了。
师:没关系,做科学一般不会一次就成功的,是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成功的。希望你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生:我们的高塔最坚固,可以放10个螺母。
师:现在我宣布本次搭高塔比赛的第一名是第×小组,向他们表示祝贺!(教师举起冠军组的高塔)
师:为什么他们的高塔会这么坚固、稳定性好呢?
生:他们搭的高塔比较低。
生:我认为是他们的高塔用了很多斜杠,这样就不容易变形。
生: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结构支架不容易变形,稳定性好。他们小组的高塔就有许多三角形结构,所以他们承重力强。
师:嗯,解释得很有道理!其他组的同学能给你们搭的高塔加固一下吗?
生(齐):能。
生:只要像他们一样增加斜杠就可以了。
生:对,用斜杠把原来长方形的结构分成三角形的结构就可以了。
师:那动手试试吧!
(学生动手操作)
生:老师我们成功了,现在也可以放7个螺母了。
师:祝贺你们!
生:我们也成功了……
【片断评析】“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连科学家在一项伟大成果的背后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坦然面对失败,吸取经验教训,一定会取得胜利。“不服输”是儿童的天性,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也渴望成功的喜悦,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借鉴人家的成功经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加工来取得胜利,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会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第三篇:教学设计__魏莉__小学科学__搭支架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认识平面支架。
2、通过动手操作,研究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固的,理解容易变形的支架可以利用三角形支架进行加固。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知识,培养互助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研究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固的,理解容易变形的支架可以利用三角形支架进行加固。
教具准备:大头针、高粱杆、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大家请看,这是什么形状? 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师:嗯,对,像这样的框架我们叫做“支架”。板书支架
师:这叫“三角形”支架,这叫“四边形”支架,这叫„„(生随老师回答)师:大家猜一猜,在这些支架中,哪一种支架最稳固。最不容易变形? 请大家写在实验记录表中“预测稳固性”一栏。好,哪个小组说一下你们组的预测结果? 师:这一组,嗯,请坐 生:三角形,生:六边形,„„ 师:你能说一下理由么?
师:看来我们的意见不统一,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正确呢? 生:做实验
师:说了不算,做了算,今天我们就来一个搭支架比赛。板书“搭”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搭的支架又快又好?
二、搭建平面支架(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比赛之前,先来看看老师会有哪些提示呢?(播放课件)师:大家都明白了么? 生:明白了
师:现在我宣布比赛开始
师:孩子们都完成了么?现在请高高举起你们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哪种支架最不容易变形,将结果填写在“实际稳固性”一栏。师:哪个小组汇报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 生:材料少 生:„„
师:那么你们小组中谁搭的最快啊? 生:我搭建的最快。
师:其他小组也是三角形搭的最快吗? 生:是的
师:为什么三角形支架搭的最快呢? 生:因为三角形支架用的材料最少
师:通过实验证明:三角形
最稳固
最不容易变形(板书)请大家将实验结果写在实验结论上,小组内读一遍。看来刚才猜:“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的小组是正确的
三、加固容易变形的支架(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的原理)
师:刚才大家用灵巧的双手搭出了稳固的三角形和容易变形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支架,你们能想办法让那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变得不易变形吗? 生:能
师:好,运用你的智慧,运用你的方法,开始干吧!
师:把你们已经加固的支架高高地举起来吧。哪个组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
1、2、你们组的这个支架比以前牢固了吗? 你们是怎样做的呢?
生:我用四边形做例子,我将两根高粱杆用大头针固定在四边形的对角线上,这样就行了。
师:哦,加一些高粱杆就能使本来的图形变得稳固。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样能使四边形里面有稳定的三角形。
师:对,用一根高粱杆把四边形分解成了两个三角形。不错 师:还有别的小组吗 生:„„ 生:„„
师:同学们,通过加固容易变形的支架,你们发现了或是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谁来说一下 生:加入三角形支架 生:分解成三角形
生:多加几根高粱杆,分解成多个三角形支架 恩,大家说的不错,也就是说;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播放课件),请生回答。当然在加固过程也少不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啊,对不对。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互相帮助。
四:生活中的支架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刚刚的原理,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自行车中有。生:灯架上有 生:人字梯中有
师:恩,不错,老师在身边也找到了些,大家请看大屏幕。
师:最后来看这张图,这是法国的埃菲尔铁搭,这是由著名的设计师艾菲尔设计的,全塔高307米,至今有100多年了,非常壮观,它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稳定的特性。同学们,你们也想搭这样的高塔吗?
五、操作练习
1、小组内搭建高塔,并进行展示汇报。
2、师:在小组内搭建高塔难不难?你的感受是什么?
(在搭建过程中,要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研究,才能一气呵成)
六、作业
师:大屏幕展示作业
七、板书设计
搭支架 三角形
最稳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本课通过先让学生预测稳固性,然后采用亲身操作做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经过试验证明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中间加上高粱杆(架梁),构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学生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解释各种建筑结构的道理,学习了解生活中的建筑物也利用了其原理增加了稳固性。
全课的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制作、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各个活动。在学生完成实验以后,接下来,我不断创造机会并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在交流阶段能够集中,激活他们的思维。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支架与稳固性的关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验方法、数据中更深刻地感受三角形支架的稳固性。
1、在课标达成上。
科学课程标准中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上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搭支架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稳固性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搭支架的过程中,小组协调,合理分工,动手、动脑,想方法把自己组的支架搭好,完成不同形状的实验。学生们在搭支架时那份认真,那份仔细,使我真切的体会到亲历科学给学生带来的无比魅力,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提升,情感目标也得以升华。2.学生全员参与,亲身体验。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学生在体验中加以理解才有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一开始的谈话中先让学生在预测几种不同形状支架的稳固性的时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带着这份预测,学生们在充满好奇的心理状态下,开始了实验。学生们在不断的否定着自己的预测,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学生全员参与,亲身体验到了新知识。
3、结合实际,开展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地理位置,我们首先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具准备及实验材料,比如具有当地特色的“高粱杆”,几乎家家都有,搭建支架起来非常方便。整堂课三个实验,我几乎和学生都在一起动脑、一起搭支架,师生关系非常和谐。存在的不足之处:
因为时间关系,在第三个实验之前呢,应该先让学生画出草图,再进行高塔的搭建,所以好多小组无从下手,有的小组还没完成搭建。
第四篇:《2. 搭支架》教案1
《2.搭支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3、通过搭建稳固支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认识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最稳定、用材少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会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演示教具(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2、分组材料:塑料吸管 大头针 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几种平面支架。
2、谈话:这样的框架,我们也把它叫做“支架”。(板书:支架)
3、学生齐说支架的名字: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等等。
4、学生猜测:在这几种支架中,大家觉得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5、学生充分发言。
6、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板书:搭)
(二)搭建平面支架
1、谈话:所以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分别搭建几种平面支架,然后将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比看到底那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要求:看哪个组最先搭好这几种支架,看哪个组有更多的发现。)
2、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取胜呢?(提醒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怎么连接呢?(温馨提示:不要扎到手)
3、学生分组搭建平面支架。
4、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三角形结构 不易变形 最稳固 用材少(教师板书)
5、引导提问: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大家有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吗?
6、学生说方法,老师演示提醒学生梁的链接方法(强调不能用大头针)
7、学生分组实验。
8、全班交流:同学们,把你们加固好的支架举起来,哪个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
9、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亲自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用可以加横梁或斜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定性。
(三)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其实设计师们早就将三角形的特性广泛地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
2、学生欣赏:(课件展示)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既稳固又能承受重量呢?
3、学生发言。
4、(出示艾菲尔铁塔)教师介绍:它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设计,全塔高307米,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可它仍然岿然屹立。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塔的结构,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年来艾菲尔铁塔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吧!
(四)搭建立体支架
1、谈话:那大家想不想现在就动手亲自搭一座高塔呢?(提示:动手之前要动脑,设计一个高塔的模型,可以利用已经加固好的平面支架,想好了就开始动手。)
2、学生分组搭塔。(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大家来观察这些塔,你比较喜欢哪个?说说理由。
4、学生充分发言。
5、教师小结: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只有三角形支架最稳固、最结实、最不容易变形。
(五)课堂小结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科学,今天我们就探究到这儿。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
《搭支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19页~20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
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