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培养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文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使学生不仅读得好,还要读得快,这才是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力求将整体阅读和高效阅读结合起来,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怎样实施高效阅读训练呢?大体分以下三个步骤:
一、整体感知——速读测试
面对一篇文学作品或是其它体裁的文章,读者首先是被整个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形象的魅力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他获得的是对整个作品的总体感知。整体性原理运用到阅读中,就是始终把阅读材料当作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获取对整篇文章的总体印象,即立意如何?构思怎样?情节、形象、手法有什么特点?而不是零零碎碎的知识点。
具体方法是:
1.审题解题,初步了解全文概貌。
古人云:“体不辨,则入于邪陋。”是说不知辨体就有盲目性,就会走弯路,影响阅读效率。鲁迅也曾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文章的体裁往往界定了题目的形成和内容,因此,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弄清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景的,还是状物的,等等。根据体裁,联想相关的不同写法和特点。如《琐忆》——记叙文:人物、主要事件、叙述顺序、中心等;《崇高的理想》——议论文:议论 方式、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
2.通读全文,粗略掌握全文内容和中心。
由题目入手,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他们迫切了解课文内容。在限时速读全文后,教师设疑: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写作意图(即中心)是什么?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3.寻找过渡句、段,初步了解全文脉络。
研究作者为了表达中心,选择了哪材料,按什么顺序将材料作有机的组织安排,使学生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纵向思路的文章,一般按时间、地点的推移,事情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划分;横向思路的文章,一般把记叙和说明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那么就按事物的各个侧面或性质分段。例如《包身工》,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包身工典型的一天生活,分别描写包身工清晨起身、早餐、上工等三个生活场景,据此分段。
4.速读全文后,按自学步骤做训练,将获得的信息明确化,并提出疑难问题,为进一步精读作准备。
以阅读课文《雨中登泰山》为例,速读全文,回答问题。测试标准:(1)答题时间
(2)阅读速度(字数除以时间,即字数/分钟)(3)理解率(每人所得分数)
(4)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回答问题]
(一)泰山古称______,又称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_。
(二)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三)作者登泰山的经过怎样?遇到哪些困难?又从哪些方面得到鼓舞?
(四)作者登泰山山顶后见到哪些景象?这时的心情如何?
(五)许多散文都有“文眼”。所谓文眼,即指能表现主题思想的句子。此文文眼是哪句话?
(六)本文写景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七)找出下列引文的出处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云海四茫茫 c.吸翠霞而天矫 d.齐鲁青未了
通过预习和课内速读,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我在教学中曾作过统计,学生阅读时间平均10分钟,理解率达80%,阅读效率为320字/分钟。经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理解率还会提高,阅读效率也会随之增长。
二、部分探究——质疑精读
这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要训练学生逐段精读,特别是对重点段落和词句,要反复进行品味,咀嚼,深刻理解和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中心的。
一般方法有:
1.提出质疑,寻找答案。在速读测试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质疑,在精读中寻找答案。提出的问题越深入,在精读中解决得越彻底,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2.调动感官积极活动,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3.寻找关键性语句,注意对句眼、段眼、文眼的捕捉。通过这些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文章丰富的内涵。
例如: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一文,篇首点眼:“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这是全篇的“通体之眼”,犹如满堂生辉的明灯,照亮全文。
关于文眼的位置和识别方法,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讲道:“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4.准确、迅速地理解段落。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文章层次的外在表现,它标志着作者思路发展的步骤。一篇文章的重点段往往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本身也就是一个整体。通过段落精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课文各部分的深刻理解,把握住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联系,领会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阅读段落呢?一般可分四步走:(1)首先弄清这个段落共有几句话。
(2)弄清这几个句子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关系。如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等。
(3)找出段落的中心意思。有的段落中有中心句,中心句的标志有两种,一是位置,多在段首或段尾;二是词语,多用“因此”、“所以”、“实质上”、“总之 ”等。如《装在 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在细致刻画了别里科夫的外貌和生活习惯之后,说:“总之,这个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总之”后面的这句话概括了别里科夫“套中人”的形象,是该段的中心句。
(4)找出段落中的修辞方法或关键性词语。
以上四步,可以形成速读段落的固定程序。固定程序在脑子里形成定势后,阅读速度自然很快。对段落阅读的测试,可从段落层次的划分,提取要点,分析句子含义,筛选关键词语,掌握修辞方法等几个方面设计习题。对落段阅读能力的考查标准可参照整篇阅读的考查标准。
三、回归整体——讨论升华
按照整体性原理,在完成了“整体”到“局部”之后,又回到“整体”。这是阅读思维的综合阶段,即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较深入的挖掘和深刻理解的升华阶段。这个阶段的实施方法有:
1.议:讨论人物形象、事件意义,文章的表现手法有何特点,自己的认识、感受等。
2.读:精读重点选段,加深记忆,进一步体会情感。3.忆:回顾学习过程,探索阅读规律,总结学习收获。4.写:整理读书笔记,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我总结为三条:爱学,会学,能学。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我觉得有位同仁总结的非常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是以下几点。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或用讲授法,或用讨论法,或用谈话法,或用练习法,或用实验法,或用点拨法,或用读书笔记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正确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
二、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创设开放性课堂 现代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制圈内。课堂上,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可在活动中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思品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可能是因为夏天到了,天气热了,学生们心烦气躁,上课时注意力不大集中,听课效果也不如从前。尤其是下午第一节课,好多学生在那打瞌睡(其实我能理解他们,晚上11点才睡,早上6点就得起床,中午还得写作业,所以下午难免会犯困,我从他们那个年纪过来的,深有体会),对于这些学生,我会让那他们站着听会儿,等他们打起精神再让他们坐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可不能让这大好时光从他们的睡梦中溜走!
还有,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我经常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归纳,“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一个方法,集中起来就会学会好多方法,而且这样做也会让他们取长补短,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此外,我有时还举办“知识竞答”活动,一是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二是为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赛过程中我会随时记录下出现的问题。比赛结束后,就该讲评了,我可不是简单的公布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说出优劣及其原因,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最后我会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打分,表现好的自然会得到表扬,但同时告诉他们要“胜不骄”,表现不太好的我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并告诉他们要做到“败不馁”,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一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只是课下自己在那深究,是行不通的。我一直认为,上课认真听十分钟也比课下自己研究一个小时有效果。好多时候,他们是被一个知识点卡主,自己在那急的焦头烂额还是想不通,十分苦恼。如果课上认真听讲,这种情况又怎么会发生呢?!
陌上花开缓缓归
五月的栾中异常美丽,花开荼蘼,娇艳欲滴的月季,吐露芬芳的芍药,竞相绽放的马莲,总是让我在花丛之间流连忘返。从小就对古诗词有莫名的热爱,面对着此情此景,不禁想起那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每一句经典绝美的古诗词背后,诗人词人总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关于“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典故,本是一个爱情故事: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
吴越王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到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对钱镠敬佩有加,曾书《表忠观记》碑文,高度评价钱镠之功绩。苏公喜欢走动,也常来临安,听到里人之歌后,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其引曰:“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之云。” 三首诗云:
(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二)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辇来。若为留得堂堂在,且更从教缓缓归。
(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苏东坡在诗里表达了对吴越兴亡的凭吊,后来,苏东坡的学生又和了三陌上花: 其一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其二 归安城廓半楼台,曾是香尘扑面来。不见当时翠辇女,今朝陌上又花开。其三云母蛮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我们的古典文学我们的国学是如此博大,所以,当你烦躁的时候,当你无法欣赏身边的美好的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慢慢的品读一首古诗词,慢慢的等待一朵花静静绽放,拼着一杯茗茶,淡化我们的心灵。恋上古诗词 陌上花开缓缓归。
文章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传道”摆在首位,可见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道”即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充分认识到这点,把“道”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我们往往注重“教”而忽视“学”。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看来掌握正确方法比所得到的东西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到想学的东西,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觉得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尤为重要。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中提供的知识,很难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和束缚其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做的工作。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在班级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热潮,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新学期开学,教师可围绕“读书”主题,利用各班的学习园地、队角、知识窗等,开辟读书阵地,宣传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书写的“和好书交朋友,你就如同一位伟人在交谈”的条幅;在名人画像旁加注学生喜爱的读书名言;在队角里悬挂班级“读书状元”的照片及简介;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们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断等,提高大家对参加课外阅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为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把读书活动与各种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读书、演讲、书评和自办报比赛活动,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体验读书的愉快,在竞赛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如:当学生们学习了课文——唐朝诗人李贺的诗《马》之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广泛收集李贺的其他有关写马的诗,并在中队里举行一次赛诗会,这样不仅会扩大和丰富学生对诗人李贺的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认识。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要使学生在茫茫书海中挑选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摹仿力较强,他们常常会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文章内容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因此,在选择课外书籍,特别是文学作品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加大与语文课文相关的书目,或与作文教学的需要结合起来。如:在开学初,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阅读书目和要求,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期中后期,教师可围绕教学某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 生阅读相关书籍,并邀请有关专家或作者,举行读书专题讲座,或举行小型报告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著,增加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阅读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仅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重视读前指导。读前指导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的、经常性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教师可根据课外阅读的计划,把阅读内容告诉学生,然后提出明确的要求,提示读书的方法,并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实行因材施教,以调动他们阅读的自觉性。第二重视阅读后的交流讨论。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指导学生练习写读书笔记,以巩固阅读成果。读书笔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摘录式。摘录书中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一种是提纲式。根据文中内容编列提纲;一种是体会式。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中的人、物、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读书笔记交流会、课外阅读朗诵会等,按照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宣传学生阅读书刊的成果或经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和利用学生阅读后产生的思想闪光点,借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才会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只有当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时,他们才会对阅读产生积极性;只有当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乐事、趣事时,他们的学习才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班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学校:新郑二中 姓名:李 伟 时间:2009.3 5
第五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贵州省金沙县大田中学
高云丹
优点聚焦: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1.尝试先什么也不做。静静地站着,完全平静。靠的最近的学生会注意到,渐渐的其他学生也将注意到。在讲课之前留出一两分钟的时间。
2.不要大声叫!如果还是没有安静下来,请一定要克制住大声叫出“安静点”的冲动。先跟几个看上去已经准备好听课的学生安静的聊上几句。3.利用人类的好奇心。有时小声说话是个好主意!人类天性里也包括了不肯错过任何事的好奇心。与离你最近的几个学生小声说话,剩下的很多学生也将会停止谈话,以便能听到你们在说什么。4.先布置一点任务。上课前先找点事情让学生们做。把这些任务印在纸上发下去,或者是题签写在黑板上。
5.不要把学生的混乱当成是对你的不敬。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人类天性,除非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发生。
(二)应付干扰
1.接受你也被干扰的事实。想要忽略掉干扰的来源继续上课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为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被干扰破坏。或者他们在注意着你将如何反映,而不再集中精力于你正在说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
2.注意有些干扰事件是不可抗拒的。如此的话,切忌这时不要批评产生干扰的学生或使他们难堪。3.耐心对待同事。在被同事或其他的老师打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即使它们的打扰很不受欢迎,而且也不是因为很着急的事情,但你也一定要轻声对待来者,而千万不要让学生看到你有一点点的不耐烦。
4.变干扰为积极的学习经验。如果可能,从学生的干扰中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越是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干扰受到了重视,他们就越是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5.注意你与学生的距离。离产生干扰的学生近一点。站在学生的旁边比站在教室的另一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
6.找寻干扰的动机。如果干扰持续不断,那可能使学生们厌倦了听课,希望能有一些更明确的任务。这时要避免“即已开始,就要完成”的想法。
7.准备一些事情让产生干扰的学生做。就当天的课堂内容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如果需要的话,有学生干扰的时候就要求他回答一个问题。这对应付那些令人气馁的干扰很有用处。
《斑羚飞渡》教学片段:
一、由两难的伦理故事引入。
师:上课之前先讲个故事。假日到了,有个男人带着一家人——他的母亲、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去划船游玩。不料船翻了,全家落入水中。这家人中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而他的能力只能救一个人。请问:他该救谁?为什么? 生:我认为应该先救儿子,因为儿子是未来,是希望。
生:我认为应该先救母亲,因为母亲养育了他。生:我也认为应该先救母亲。因为妻子没有了可以再娶,儿子没有了可以再生,但是母亲没有了就再也不会有了„„
师:呵呵,女同学注意听,以后要小心这个人了。
生:先救儿子。因为儿子小,容易救。然后再来救另外的人。
师:怎么没有人想到先救妻子呢?(生笑。)(学生在下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从紧贴文本的地面起飞。
师:其实,这个我们当作笑话来听的故事,里面还真包含了一个人类的难题呢。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也许我们学了课文《斑羚飞渡》,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想要的答案。(出示幻灯片一)《斑羚飞渡》:作者沈石溪,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原籍浙江慈溪,动物小说作家。
师:前些天你们老师要我到这里来上一堂课,我说到慈溪来,就上一篇慈溪人写的文章吧。相信我们上这篇课文,也会格外地亲切一些。听你们江老师说,大家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大家读了几遍?(大多数学生说读了5遍。)能够讲这个故事吗?(学生说能。)好,这样,也就是说我们不用再为熟悉课文而费更多的时间,可以直接进入到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中去了。不过我还是得检验一下。现在,我们来一个故事接力,请5位同学为我们讲一讲这个精彩的故事。讲故事的同学不能看课本,按幻灯片上的提纲讲故事,一人讲一部分,其余的同学可以再对照课文看一看。(出示幻灯片二)课文故事提纲: ◇身陷绝境—— ◇准备飞渡—— ◇试跳成功—— ◇成功飞渡—— ◇走向彩虹—— 5位学生进行讲故事接力。对其中斑羚如何跳过悬崖的细节,教师点拨学生进行了补充复述。
师:5位同学顺利地完成了高难度的“空中接力”,很精彩。现在请大家来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随便说,说真话。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师:为什么说它是个悲惨的故事? 生:因为斑羚们被逼到悬崖上。老斑羚不得不牺牲自己去救小斑羚。
生:我的感觉是“悲壮”,因为老斑羚的牺牲很感人,很壮烈。师:好啊。刚才一个同学用了“悲惨”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同学改一个字——“悲壮”,更贴切了。语文就是咬文嚼字,不错。
生: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斑羚们的自我牺牲精神。师:他们为什么自我牺牲? 生:为了斑羚集体的生存。师:对。这是一种团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从课文走向互文,由文本滋生话题。
生:我的感觉是这群斑羚很有智慧,你看它们至少能够懂得奇数与偶数,而且飞渡的时候也组织得井井有条。
师:你估计一下,这群斑羚数学能够考几分?(众笑。)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不真实。这些动物的智慧也太厉害了,我觉得虚假。
生:我觉得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有一些想像与夸张,这是艺术加工。主要不在于它的真实性,而是在于给人的启示,给人以震撼。(掌声。)师:哦。是虚构的,这是一篇动物小说,故事是虚构的。我这里给“艺术上的合理虚构”作一个描述吧:这就是它是一个本应该发生也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但是“斑羚飞渡”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吗? 生:不可能。
师:对啊。斑羚本身并没有牺牲老斑羚拯救小斑羚的生活习性,它也不可能具备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空中接力的本事。那么,既然故事中的斑羚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斑羚,文章讲的又是谁的故事呢? 生:斑羚的故事。生:镰刀头羊的故事。
生:通过斑羚来写人,是人的故事。(随上述问题点击幻灯片三)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新课改教材中最让我动容的几篇课文之一。它以细腻动 情的笔触描写了一群斑羚在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重大抉择。面对牺牲,它们是那么的坚决,那么的从容不迫,毫无自私与胆怯!年幼的斑羚以年老斑羚的身躯为桥梁,飞渡悬崖,获得重生。最后落单的头羚,没有了其他斑羚的帮助,也没有了它可帮助的斑羚,但它义无返顾地跃向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虹,消失在空寂的山谷中。
它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每读一次,我的眼前都会模糊一片。感动于斑羚们的悲壮,震撼于它们的纯净得毫无杂质的透明的思想。在课前准备时,我觉得本文故事情节并不难理解,故以“情”贯穿全文,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吸引感染学生。
这次 教学大赛的机会对每一个开发区一中的教师来说都显得弥足珍贵,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拿出一堂好课来,每个参赛教师都面临着极大压力,但俗话说得好:有了压力,人才能进步。我坚信这一点。课前我动了很多脑筋精心地设计教案,有些环节设计得相当新颖,力图在“飞渡画图”和“朗读比赛”上出彩。由于比赛的需要还在“如何将本为两课时教学内容的讲读课融合为一课时”的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
我在设计《斑羚飞渡》教学时共想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即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斑羚的形象;探究文章的主题和引导学生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为了很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对应设计了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虽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效果不是太理想。让我真正的感受到,要讲好一节课真的很难,学生的配合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