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教学案例:我们的规则
教学案例
又到了玩体育器械的时间,老师和孩子们带上各种民间体育游戏的玩具来到操场上。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玩耍,如:跳绳、踢毽子、踩高跷、竹竿舞。
康康和小雨几个男孩子选择了修房子的游戏。老师在地上给他们画上了两组排列不一样的格子,和孩子们一起玩了起来。可是,格子似乎连接太紧,或者太小,孩子们不能把算盘子一个接一个地踢到格子里,老是一下踢到老远的地方。尽管老师一直在旁边传授技巧,告诉孩子们要注意力量的控制,稍微轻一点儿,但还是无济于事。
这时,老师想:孩子的大、小腿肌肉力量还不够,要控制踢的力度还是很有难度的,是否应该降低难度呢?也许应该改变游戏的玩法。既然孩子是活动的主体,何不试试让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人,给他们时间自己“发明”游戏呢?于是,老师鼓励孩子们,我们的算盘子儿似乎不太喜欢玩这个格子的游戏,你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游戏呢?说完,老师开始去指导其他小组的孩子们,鼓励康佳熙他们继续练习。
没过多久,一阵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原来是从修房子那边传来的。老师悄悄走过去,看到康康和小雨站在一条黑线的两边踢算盘子,朵朵站在旁边。只听朵朵说:“这次康康得分,该他发球。”咦,这到底是怎
我们的规则 么回事呢?老师继续往下看。
原来,朵朵是他们推选出的裁判,在旁边计分和指挥,其他几个男孩子则轮流参与比赛。那条黑线是中线,两边各有一根白线为底线,当小朋友踢出底线或没踢过中线则扣分,由对方发“球”。
慢慢地,旁边聚集了很多观“战”的孩子,他们开始给自己的朋友加油。最后,裁判宣布:康康获胜。大家都一起欢呼起来。有的小朋友也想玩这个游戏,便向他们询问:“这个怎么玩的呢?”
就这样,这个新“发明”的玩法在我们班流传开来,孩子们玩民间游戏的兴趣更浓厚了。
在这个活动中,我反思到:
一、根据幼儿发展特点,适时调整活动的难度。
《纲要》强调: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在这次活动中,老师预设的活动内容和难度,对幼儿来说偏难。当老师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及时而有效地改变了活动的策略:不照本宣科地采用固有的、并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玩法,并且,将调整难度的主动权,交给了游戏的主体、参与者——孩子们。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熟悉、了解、感受器械的特征,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玩法。
二、根据幼儿活动状态,适时做个“旁观者”。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这样一个新规则的诞生中,我们看到了大班孩子们可贵的创新精神和自我意识,当固有的玩法不适合时,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当因为自身力量控制不够,不能把算盘子一个一个地踢进格子里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来比赛踢远,当踢得太远,捡起来很费时间的时候,他们又想到了要有底线,不能超过。就在这样一次次的不断完善中,孩子们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规则。这就是大班幼儿很强的规则意识,及合作解决问题的完美体现。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那就是“旁观者”的角色!在孩子们想出了新的玩法,兴趣正浓的时候,她和其他“观战”的孩子们一起为比赛者欢呼、鼓掌,没有介入进去给予更多的指导。同时,清楚地观察着孩子们如何一步步将游戏的规则逐渐完善。给大班的孩子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们张开翅膀,振翅飞翔。
第二篇:大班教学案例
大班教学案例《跷跷板》
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跷跷板游戏让幼儿生成怎样让跷跷板达到平衡这个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去寻找答案,再让幼儿对答案进行猜测,然后通过展示四幅不同情况的动画引导幼儿去思考距离和重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发挥幼儿的个性和想象力,通过做钩码在杠杆上的平衡实验,并采用多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中体验跷跷板的平衡原理。期望目标: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当重量不等时,靠调节距离来达到平衡;当距离不等时,靠调节重量来达到平衡。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概括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2、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科学精神。教学准备:杠杆、钩码、幻灯片、贴字的吹塑纸。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最近幼儿园的操场上搁置一条很长的木板,小朋友想用这块木板来玩。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想到用这块木板做什么游戏?
【喜欢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关于游戏孩子们总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设计利用长木板做游戏的方案,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愉快的引出本课的主题,一方面能锻炼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师:跷跷板做好以后,小朋友们纷纷来到操场玩跷跷板,可开心了!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个长得很胖的小猪和两个长得很瘦的小兔子,他们想同时玩跷跷板。同学们,你们猜想一下,他们三个能同时玩跷跷板吗?说出原因? 【猜测一个比较活的问题,幼儿之间产生了两个对立的观点,并都能说出原因。有了争论,更能激发幼儿寻找答案的热情。胖小猪和瘦小兔子玩跷跷板这个问题能自然而然的让幼儿想到平衡中重量和距离的关系,给以下的内容作了铺垫。】
二、科学探究
(一)观察、思考跷跷板平衡与不平衡的原因
(幻灯片:四组跷跷板FLASH动画)师:小朋友,从这个画面中你们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领悟出了什么?
【让小朋友观察这四幅图,并进行讨论观察到什么。】
(二)实验探究
师:老师也想探究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归纳了影响跷跷板平衡的因素有重量和距离。那么距离和物体重量之间应保持怎样的关系才能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1、教师引导实验
师:这里有个小型的跷跷板,只不过这个跷跷板不是给你们坐的,而是给这些小家伙挂的。(展示钩码)这是钩码,我们就把它当成是一个个的小朋友,盒子里有十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的重量是一样的。这些小朋友很想玩跷跷板,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
师:在杠杆左边第2格挂1个钩码,右边第4格挂1个钩码,杠杆不平衡。提问:为什么小朋友玩不了跷跷板了?你可以想到哪些办法帮助他们?(调节重量和距离。)
2、幼儿探究实验
(1)师:小朋友真是玩跷跷板的行家呢!看看你们还能试出多少种方法能使跷跷板达到平衡。不如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实验的动作快,尝试的方法多!【科学活动应着眼于幼儿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新课程强调幼儿开发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各种各样的平衡方法。】
(2)幼儿实验,评比,汇报
第一名的小组将会得到一颗大红星,第二名的小组将会得到一颗中红星,第三名的小组将会得到一颗小红星。【将活动设计成比赛,能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让幼儿有个紧迫感,加快实验速度,提高实验效率。同时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齐心协作的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荣誉的驱使下,幼儿之中可能出现夸大事实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幼儿的价值观。】
教师:你们真了不起!无论你们实验的次数有多少,都是你们的成功,因为这些成果都是你们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仍坚持不懈地探究而得来的。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肯定!请为你们自己鼓掌、祝贺!探究的过程中,你们有些什么样的发现和收获?(知识上的收获和精神上的收获)【应该让幼儿明白成功的关键不在乎于是否得到名次,而在于是否实实在在的进行了探究活动,明白只要努力就能迈向成功。为幼儿树立信心,形成健康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
三、问题的巩固和引申
1、这节课我们探究的知识是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的。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留心身边的事物呢?谁来说说,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事物用上了跷跷板的原理?(天平秤、杆秤、走钢丝等)
2、曾经有个科学家思考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能不能为地球设计一个跷跷板,把地球给撬动起来?如果把这样的问题留给小朋友们,你们可以给出答案来吗?【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知道调整重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阿基米德撬地球的设想正是以杠杆原理为支撑的,运用这个典故比较合适,而且趣味性较强,能引发幼儿的奇妙幻想。不过难度稍微偏大,应该将这个内容作为课后思考,这样能够使本堂课探究的乐趣延续到课后。】
第三篇:大班数学教学案例
大班数学《相邻数》教学案例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 郭远玉
【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 10 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 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想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 1 和少 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 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10 以内整数的相邻数。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 10 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 1,感知数的相对性。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重点: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 1 和少 1。
四、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1—10 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2.动物房子图片一套。
3.三种颜色的瓶盖各 10 个。4.彩票箱 1 个。
六、活动过程 : 1.出示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2.幼儿操作探索,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 1)。3.游戏活动:(1)找朋友;(2)摸彩票;(3)大家一起玩。4.巩固练习。5.延伸活动。【教学实施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师:有一座房子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着谁? 2.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3.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里的左右邻居是谁?(幼儿回答)
教师引入: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有邻居,它们的邻居叫相邻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二、基本部分。
(一)请幼儿为数字排序,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 1)。
1.分别取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各三个,每种颜色排成一排,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 2 少 1 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2多 1 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按要求排列。
3.引导幼儿归纳:2 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 2 少 1 的数 1,排在 2 的前面,一个是比 2 多 1 的数 3,排在 2 的后面。所以,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这个数多一和少一的两个数。
4.组织幼儿讨论 3 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老师拿出 10 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二)游戏 :
1.找朋友:幼儿身上别好 1——10 的数字卡片并按 1—10 的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幼儿大声告诉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2.摸彩票:让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
3.大家一起玩: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三)老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练习。
三、结束部分。
1.检查幼儿用书完成情况。2.小结评价,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整个活动过程课堂气氛好,幼儿学习兴趣浓。通过观察幼儿操作实物及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本次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规则意识。
2.在活动中,我观察到两名反应慢的幼儿没能跟上,此时我发现了本次教学的缺失点:
在教学重点环节时语速应放慢,要让每位幼儿听清楚,给幼儿留足思考的时间。在课堂延伸中,我走进两名反应较慢的幼儿,发现他们就是动作慢些,重点知识已掌握,能够找出1-9数字的相邻数。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应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对相邻数的观
察和讨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寻找相邻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创新则是启发和肯定幼儿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第四篇:大班美术教学案例
大班美术教学案例:《美丽的蝴蝶》
案例背景: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创造出变化出千万种的图案,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陶情冶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蝴蝶对称优美的造型,漂亮的色彩,多变的花纹,一直是小朋友的最爱,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捉过蝴蝶,看过蝴蝶,也画过蝴蝶,对蝴蝶的外形特征比较熟悉,同时,在使用剪刀上已经非常的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技巧,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设计了此活动。
案例描述:
一、观看课件,欣赏各种蝴蝶范例,激发兴趣。教师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漂亮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蝴蝶后,提问:你看到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有2个大翅膀?有2个小翅膀,头上还有触须。知道蝴蝶的翅膀是左右对称的(包括颜色和图案)。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后,教师接着提问:这么漂亮的蝴蝶是怎样剪出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探索剪贴蝴蝶的方法。自由交流结束,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剪好蝴蝶后。教师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剪蝴蝶得方法,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同伴的讲解示范、展示作品等环节,幼儿知道剪蝴蝶的基本方法,接着教师展示镂空花纹和没有镂空花纹的蝴蝶,引导
幼儿比较两只蝴蝶,使幼儿知道身上有镂空纹样的蝴蝶更漂亮。然后教师边小结边让幼儿观看步骤图,长方形纸对折——画出蝴蝶对称的一半——按线剪出蝴蝶——在剪好的蝴蝶的身上、翅膀上设计花纹,并进行镂空。教师重点引导示范镂空技巧,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折剪蝴蝶、镂空翅膀的方法。
三、幼儿再次进行剪蝴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学习剪蝴蝶的方法后,再一次进行剪蝴蝶活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设计、剪出不同形状的蝴蝶,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画、剪蝴蝶,提醒细小的部分如触须可以不剪,等粘贴时用彩笔画上去。同时,教师将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及时反馈给幼儿,起到拓展思维的功效。
四、幼儿合作进行粘贴、添画活动,为了让作品内容丰富、完整,在粘贴环节,教师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商,共同完成,部分幼儿粘贴蝴蝶,部分幼儿添画上花草、太阳、树等景物,在活动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桌面、身上的整洁。
五、欣赏、讲评作品。各组完成作品后,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让后请幼儿讲讲自己喜欢哪一组作品,并说出理由。最后提醒幼儿把学习用具收回原位,将废纸片放入垃圾箩里。
案例反思: 本活动属于艺术领域中的剪贴活动,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在观察蝴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交流等形式学习用对称式剪纸 方法折剪不同形状的蝴蝶。
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活动重点:学习用对称式剪纸方法折剪蝴蝶,活动难点:将蝴蝶身上的花纹进行镂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及本级教师的互评,现将本活动小结如下:
一、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制订有层次的活动目标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各有差异,在同一活动当中,不可能齐头并进的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目标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太简单了,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又太难了,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必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制订了层次目标:高组目标:综合运用对称、镂空的方法折剪出各种不同外形的蝴蝶;中组目标:能折剪出蝴蝶;低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折剪出蝴蝶。这样不仅顾及到不同能力的幼儿,而且让他们能够做到跳一跳够得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为幼儿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
多年的美术教学使我知道,提出新的学习内容时,尽量少示范、少范例,甚至不示范、不提供范例,这样才不会制约幼儿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幼儿学剪蝴蝶时,教师没有先讲解示范的,而是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蝴蝶的外形特称、剪蝴蝶的方法,并亲自操作,由于能力的不同,有的幼儿剪出镂空翅膀的蝴蝶,而有的幼儿连蝴蝶的外形都不会剪,这时教师不是去教幼儿如何剪,而是展示好的作品让幼儿欣赏,让能力强的幼儿介绍剪蝴蝶的方法后,教师才进行简单的讲解、总结,由于没有固定的范例禁锢着幼儿的思维,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折剪蝴蝶,剪出蝴蝶不仅外形各异,而且镂空图案也出乎教师的意料:有花、草、树、水果、几何图形、小动物等等。
三、为幼儿提供表达与表现的舞台
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这一资源,打破“教师教,幼儿学”的教育模式,接纳幼儿的想法,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以小老师的身份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进行分享。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学习者、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师生间教学相长,使得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加强,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根据幼儿的不用能力进行指导。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学会剪各种蝴蝶后,教师就及时提醒幼儿在蝴蝶的身上、翅膀上剪出花纹。鼓励能力稍弱的幼儿在会剪的基础上,尝试剪不同外形的蝴蝶,对折、剪能力差的帮他们画好蝴蝶,然后指导他们剪。通过分层次指导,不仅让幼儿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了提高。
五、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 首先,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在剪蝴蝶的触角时,部分能力弱的幼儿很难剪出,教师就指导幼儿用笔画出,其次,为使整个画面丰满、教师提醒幼儿用彩笔添画上一些相关的物体,如树、花、小动物等,这样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六、合作完成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特长在剪纸活动中,由于时间及幼儿能力问题,到结束时,还不能剪出好的作品来,假如让四、五个孩子为小组,进行集体合作剪纸创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剪纸创作的需要,这样的剪纸作品效果则更佳而且还节约时间。所以教师采取了分组进行剪贴,每一组完成蝴蝶的剪贴画,为了让作品更丰富,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方式完成作品,如:绘画能力强幼儿的、蜻蜓、花草、树等,擅长剪纸的幼儿继续剪蝴蝶,做事认真的幼儿添画蝴蝶翅膀、粘贴蝴蝶,这样不仅使作品更完整,而且发挥了幼儿的特长。
第五篇:《我们的调色板》教学案例
第2课 画家的调色板 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鲜活有趣的东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因此需要用一种直观的、有趣的、活泼生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而又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对此,我非常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极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去创造。
本课探索的是色彩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练习的课程,属于“表现〃创造”领域。色彩是最丰富、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绘画语言。如何让学生领略色彩的魅力,又能很好地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四季色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季节给人太多的感悟和联想,多姿多彩的四季更有利于激活色彩画创作的灵感。选择“春、夏、秋、冬”作为色彩课探索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绘画题材,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画家的调色板》—用色彩表现春、夏、秋、冬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认知领域:品味四季色彩特点,了解色彩魅力。操作领域:用掌握的色彩知识画一幅关于四季的色彩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利用三原色调配出其他色彩。
教学难点:
1、学会用色彩表现四季景色的特征。
2、学会用色彩表达内心情感。
教具学具: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范画、装有红、黄、蓝三种色水的透明玻璃杯(教师用)和装有三种色水的一次性杯子(学生每四人一组)、水粉颜料、调色盒、画笔、洗笔水杯、八开画纸等。
教学措施:①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容量。
②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乐趣。③在教学中插入文学作品,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学习。
④采用分小组探究,通过调色游戏掌握色彩知识。⑤对比、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看画—评画—画画,从感性到理性。
一、教学过程
[片段1]——轻松地进入课堂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张照片(观看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黑猩猩)它在做什么?(学生笑着回答:画画)画什么画呢?(学生回答:色彩画)
最近老师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一只3岁的黑猩猩非常喜欢画色彩画,它用它的调色板画了许多抽象画,还在日本举办过个人的画展。大家看,黑猩猩正在认真的画抽象画呢!画得还不错吧?
那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画色彩画啊?
(学生齐声回答)
同学们,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色彩课,一起来探索色彩的规律,用我们绚丽多彩的调色板去描绘大自然,表现春、夏、秋、冬。(出示课题)【评析】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用独特的导入方法可 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如何导入这节色彩课,我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提问题、欣赏作品等方法,效果不尽人意,感觉形式过于平淡,不够新鲜。通过网上的查找,发现一只会画画的黑猩猩。选用黑猩猩的照片引入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照片出示屏幕上时,学生的目光被吸引住了,‚动物也会画画?‛很多学生感到很新奇。看到黑猩猩在画色彩画时那认真、滑稽的情景,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笑声。大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了课堂。
[片段2] ——描述四季的色彩
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的色彩也不一样,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请问这位同学: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假如要你用一种颜色来概括这个季节你会用哪种颜色?为什么?(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我要考考大家对四季色彩的感受和认识。(教师在黑板贴出‚春、夏、秋、冬‛四个字,并把学生分成四个组,第一组写春天的色彩,第二组写夏天的色彩,第三组写秋天的色彩,第四组写冬天的色彩。限时两分钟,以接力赛的形式,有次序地上黑板写出四季的色彩,看看哪个小组写的颜色名称最多,最能体现季节的特点)
第一组春天:粉绿、红、嫩绿、嫩黄、粉红、湛蓝、紫色 第二组夏天:翠绿、红色、黑色、紫红、白、金色、天蓝 第三组秋天:火红、金黄、枯黄、深黄、深红、橙红 第四组冬天:浅蓝、白、红色、深蓝、灰色,粉红、普蓝
时间到,非常好!同学们都把记忆中的四季色彩写在黑板上了。(教师口述点评学生写的颜色,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同学们对四季的色彩观察是非常仔细的,在老师看来那是一幅幅美丽而生动的画面。
【评析】让学生回忆四季的色彩并写在黑板上,用颜色转释课题《我们的调色板》,学生感受到调色板和四季色彩的丰富。这个环节学生表现非常活跃,都争着上黑板写,学生写完将粉笔交给下一位同学继续写,下面的同学也在纷纷议论。当满黑板都写满颜色的时候,取得了一种很好的视觉效果。许多同学脸上都挂 满了欣喜的笑容,等待着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我在点评时有意提问了在夏天里写‚黑色‛的同学,他的回答让我感到惊讶,他说:‚夏天的太阳太猛烈了,把我们都晒黑了。‛大家都笑了。而另外一个在冬天写‚红色‛同学想法也颇有创意,他说‚冬天很冷,用火可以取暖,而火就是红色的,而且我还联想到了圣诞老人‛。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们出众的想象力,同学们也为他们精彩的回答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顿时,课堂上充满一种愉悦的氛围。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理念。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同时体现了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分小组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联想,用文字描述四季的色彩,提高学生对四季色彩的感知能力,为引出‚我们的调色板‛课题做铺垫。
[片段3] ——感受诗人眼中的四季
好啦,同学们都写了这么多关于四季的色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描写春、夏、秋、冬的古代诗句给大家欣赏。(观看屏幕)
大家一起朗读一下,细心地体会诗人是怎样描写四季的景象和色彩的。
(学生齐声朗读诗人描写四季的诗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大家朗诵得非常好!古诗中都描写了哪几种颜色啊?(学生回答)
我们从古诗中可以看到描述颜色的文字并不多,诗人却在这么有限的文字里,用一种或几种颜色就把四季的色彩高度地概括出来了,而且把四季的景象描写得那么的美丽,那么有意境,说明诗人对四季的感受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然也不能写出这些意境深远的诗句。了解了同学们心中的四季色彩和诗人眼中的四季色彩,我发现大家对四季的色彩都有很深的感受。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四季的色彩止不止这些啊?(学生回答)生活中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有待我们去感受、去观察。既然四季的色彩这么美丽,同学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学生回答)
【评析】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视角感知四季色彩,我上网查找了许多关于描写四季的古诗,挑选了比较典型的四句,让学生齐声朗诵并体会诗人眼中的四季色彩。当学生在我的引领下认真且响亮地朗诵古诗时,作为美术老师,我内心产生了由衷的自豪感。‚美术课还可以学习古诗?‛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课程的各种资源。‛将美术课与其它学科有机地整合,是我在这节课一个成功的尝试。我利用了古代文学上的诗句,从美学文化诗歌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了解诗人眼中的四季色彩,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热爱之情,这个环节开阔了学生眼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片段4] ——色彩知识介绍
在画色彩画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了解色彩知识,更有利于我们表现四季美丽的色彩。为了上这堂课,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类似“果汁”的东西。(教师拿出装有红、黄、蓝三种色水的透明玻璃杯,学生被我的‚果汁‛吸引住了,露出欣喜的微笑。)
大家看这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相信大家在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这三种颜色我们称为什么啊?(学生回答)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三种颜色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回答)对了,这三种颜色是最纯净的颜色,不可以调出来的。用它们可以调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很多有经验的画家用这三种颜色混入白色和黑色就能画出许多色彩丰富的作品,这三种颜色就是红、黄、蓝,我们称之为“三原色”。
大家看,这是红色的“西瓜汁”。(同学们都笑了)看到这么鲜艳的红色我们联想到四季中的什么啊?(学生回答)“蓝色”呢?(学生回答)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体验,色彩也让我 们产生不同冷暖的感受。比如,夏天的太阳是橙红色的,感觉是温暖的,冬天的天空是青灰色,感觉是清凉的。其实色彩的冷暖也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孤立地说一种颜色是冷色或是暖色。黄色相对于蓝色它是暖色,相对红色它又偏冷一点。所以我们在用色彩表现四季的时候,要先区分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这样更容易把握四季的特点。
我再问大家,这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黄色)英文怎么念?刚才大家在念到“黄色”的时候,我们知道颜色是有名称的,就像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我们把色彩的名称叫做“色相”,这也是区别其它色彩种类的名称。同学们颜料盒里的12种颜色,它们都有自己的名称。
大家看这是“黄色”、这是“蓝色”,这两种颜色哪一种更明亮哪一种更暗呢?(学生回答)这告诉我们颜色是有明暗之分的。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黑色与白色就是对比最明显的两种颜色,我们把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之为“明度”。同一种颜色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明度变化。同一种色彩有“明暗程度”同样也有“鲜艳程度”,我们把鲜艳程度称为“纯度”,也叫“纯净程度”。在色彩基础知识里面,我们把色相、明度、纯度称之为“色彩三要素”。任何一种色彩都具有这三种性质。
【评析】这个环节我通过装有红、黄、蓝三种色水的透明玻璃容器给学生介绍色彩知识,试图给学生提供直观的信息,便于教师介绍色彩的理论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也容易理解并记住。学生喜欢鲜活有趣的东西,给学生提供直观的信息总胜过老师过多的语言描述或是学生凭空的想象。我在介绍‚三原色‛、‚色彩冷暖和联想‛、‚色彩三要素‛这些知识时,巧妙地运用了玻璃容器透明的特点和三原色的明度和冷暖对比来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明度”和“纯度”,了解它们的变化,我想让大家玩一个调色游戏。大家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红、黄、蓝三杯色水。我们用画笔沾上这三种颜色分别调入杯子看看有什么变化?(教师在黑板贴上色卡等式)黄+蓝=?(绿)黄+红=?(橙)蓝+红=?(紫)
我们先用黄色调入蓝色观察有什么变化,看看哪个小组最快找到结果。(话音刚落,同学门纷纷动手了)
(学生回答:绿色)
大家看,这个小组调出了非常可爱的“草绿色”,真好看!但是,我发现这个小组调出来的绿色跟他们的不一样——“嫩绿色”,这种颜色用来表现春天的色彩真好!还有其他小组调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浅绿色”、“翠绿色”、“深绿色”、“暗绿色”。(请小组代表把绿色样品拿到讲台上展示)
【评析】各小组代表把调出的‚绿色‛展示在讲台上,我有意识地把不同明度的‚绿色‛由浅到深排列,体现色彩的明度色阶变化,让学生观察,学生一下子被这些多变的‚绿色‛吸引住了,有些同学还发出感叹:‚好漂亮啊!‛这些各种不同的‚绿色‛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请大家仔细看,这两杯同样是“绿色“,但是他们有什么分别吗?(举起两杯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绿色问)哪杯明度高,哪杯明度低?哪杯纯度高,哪杯纯度低?(学生观察集体回答)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因为两种颜料在混合调色的时候它们之间量的比例不一样,调出的颜色也不一样。大家看,(教师示意讲台上不同的绿色)同样是绿色,明度和纯度会产生这么多变化。在绘画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灵活地控制它的变化,用这种调色方法我们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色彩,提高绘画的表现力。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组颜色的混合效果,它们又能调出什么颜色呢?(学生很快得出:黄+红=橙,蓝+红=紫)
大家做得很好!我们再往橙色里加入一些白色,往紫色里加入一些黑色,大家看看又能发现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这又告诉我们,一种颜色加入一些白色和黑色同样也能改变它的明度和纯度。通过这个调色实验我们知道,想要调 出更多的颜色,需要我们大胆去尝试、去探索,在以后的色彩绘画实践中总结更多的调色方法,举一反三,提高我们的调色能力。
【评析】在玩中学到知识,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通过形象有趣的调色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相互混合的变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这个环节学生在调色游戏中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很好地理解和巩固色彩的理论知识,为下面的色彩练习打下基础。教学设计也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
[片段5] ——感受画家眼中的四季
现在大家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我们再来欣赏两段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欣赏绘画大师的色彩作品,看看画家是怎么表现四季色彩的。欣赏的时候要认真留意四季的色彩特点和画家作品的色彩和构图。
(学生欣赏视频)
欣赏了这么精彩的四季色彩和大师作品,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呢?(提问一个学生)大师的色彩作品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大家看得很仔细,都有自己的感受,从刚才欣赏的画面我们看到大自然是五彩缤纷、多姿多采的。绿油油的春天万物苏醒,充满了希望;火红的夏天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金色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充满收获的喜悦;银装素裹的冬天更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画家的作品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他们之所以能画出这么美丽真实的色彩作品,这与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那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是分不开的。【评析】为了让学生欣赏四季的美,我花了很大的精力上网收集了许多关于四季和画家的色彩作品图片,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对收集来的图片进行了精心地筛选,最后只挑选了一小部分最能突出四季特点的图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图片,我运用视频剪辑软件将图片合成一段优美的视频录象,配上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有了前面感知四季的基础,学生完全陶醉在美的视觉享 受当中。在这一环节,学生感受到了四季的美,也了解到画家创作的灵感是来源于生活,而且对生活也充满了热爱之情。欣赏完视频,我给学生作了总结,引导他们了解四季不同的内涵。
[片段6] ——欣赏与归纳
欣赏完四季的色彩和大师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艺术小组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么画的。(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分别以明度、色相、纯度对比为主三张学生色彩作品,学习写实、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提问学生)这三幅作品表现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分别运用了哪一种色彩对比?表现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回答,教师评价)【评析】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生感觉会亲切一些。我鼓励大家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学生们都纷纷发表看法,你一言,我一语。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归纳出色相、明度、纯度对比的特点和三种表现方法的特点,提示学生要把学到的表现方法运用到绘画实践中。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表现方法的参考和依据,为下面的色彩作业打下基础。
[片段7]---表现与创造
欣赏完作品,同学们对于四季的色彩和表现方法已经有很深的了解。现在我们就尝试画一幅色彩画,用刚才学到的色彩知识去描绘你们心中最美的季节。在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作业要求:
1、选用其中一种表现方法(写实、抽象、写意)
2、色彩丰富、体现季节特点
3、画面构图富有想象力
4、画面能表现内心的情感
同学们四人一组共同合作完成一幅色彩画。大家先讨论,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季节,用你们的调色板把它表现出来。
要注意,我们的绘画时间是十五分钟,你们要充分发挥你们的协作精神,看看哪个小组画得又好又快,现在大家开始吧!
(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开始进行创作,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师巡视指 导)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小组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和自主探究也得以充分体现。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完全沉浸在活跃、快乐的色彩创作氛围中。他们时而有灵感突现的喜悦,时而有深思后的顿悟。整个教室随处激荡着创造的热力。
[片段8] ——展示与点评
同学们基本都画完了,大部分小组的作业画得比较符合要求。
大家表现真不错!短短的十多分钟,大家就画出了这么多色彩斑斓的四季绘画作品,同学的作品色彩丰富、构图巧妙、基本能表现四季的色彩特点和内心的情感。
(由于学生刚接触色彩风景画的创作,而且作画时间非常有限,在作业过程中不必过于强求完美,重要的是学生之间能发挥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三原色调色,自由地把想象中最美的画面表现出来,体验色彩画创作的乐趣。教师把各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学生自评、互评——先请学生谈谈创作过程的体会。再让学生互评,从画面效果、色彩、构图和表现情感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说出对其他同学作品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评价——对学生创造成果进行多侧面的评价,检验学生对调色知识和表现方法的掌握。从中发现独特点、闪光点,使学生愉快地品味成功的果实。
【评析】短短十几分钟,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幅幅色彩斑斓、风格各异的四季色彩画呈现在大家面前,有的同学描绘春天里开满五彩鲜花的田野,有的描绘夏天里翠绿茂密的树林,有的描绘秋天里鲜红似火的枫林,还有的描绘冬天里白雪纷飞的小村庄……,每一幅画面都饱含了学生天真、烂漫的想像。每一幅作业老师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这个环节,尽情地发表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有位女同学还采用了一句古诗来描述他们的创意,她说:‚这张画是受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启发而画的,画中,在春风的吹拂下,桃树上飘落粉红色的花瓣,体现了诗中‘花落知多少?’的意境,我们用不同纯度的红色来描绘桃花,表现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位学生出 色的描述,让我不禁感到欣喜和意外,但仔细想想,一切好像又在情理之中,我想这跟前面学生在欣赏四季古诗时受到的启发是分不开的。在这个环节,学生的创意和想像力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通过作品展示和评述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片段9] 小结与延伸
课堂小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发挥了协作精神,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色彩缤纷的画面、形式多样的构图、跳动的笔触中,大家一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了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绘画中,敢于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大胆地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布置课后作业,写短文或日记《感悟四季》)
课外延伸:春、夏、秋、冬给人以太多的启迪和感悟,也许有些同学在今天的色彩创作完成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感悟四季》为题写一篇短文或日记,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我们在这节课的所思、所想、所悟。
【评析】结尾,我进行了有意的延伸,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突出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特点,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们把这些意犹末尽的想象力融入到写作之中,满足了学生的情感表达,也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学生感悟四季的灵感火花便不会转瞬即逝。课后,他们创作了许多引人深思的写作作品来,这也是我意料之外的。
五、教学体会与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与学生真诚互动交流,坚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至始至终参与其中。通过直观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心中的四季、诗人眼中的四季、画家眼中的四季三个视角让学生感知四季的色彩,领略我国民族优秀的古诗文化,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通过欣赏—探究—实践,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我还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美术课程改革对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果我们美术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融合人文精神,传承美学文化,营造趣味的课堂效果,长期的潜移默化,美育才能得以生根发芽。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但是一堂课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所做的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还会不断进行探索,不断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效率。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创新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