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边城》中的和谐美
赏《边城》中的和谐美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品味《边城》中的和谐美。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作品中和谐美的感悟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身边发现美,创造美,热爱生命。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中的和谐美。教学难点:把握小说中的和谐美。教学方法:讨论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想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想拥有美、享受美,对吧?因为美能使我们愉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
之前我们学习了《边城》,至今,弥漫在我们心际的 只有一个字“美”——自然的美、人情的美、人性的美。今天我打算在你们感受了自然的美、人情的美、人性的美的基础上,再次走进《边城》,赏析《边城》中的和谐美,悟生活中的和谐美。
二、《边城》的内容。
大家对小说的内容比较了解了,现在我们共同来走进画面,回忆小说的内容。
过渡:《边城》展现边城人民健康、质朴和优美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热烈追求的感情。
三、《边城》中的和谐美
(一):《边城》中人们生活的和谐
(1)《边城》中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开篇写道“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生活环境的太平。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环境的僻远使得边城的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生活得太平、和乐”。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生活环境的相对隔离,也是民风淳朴的原因。
(2)这样的生存环境对边城人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又是怎样看待它们的呢?请你结合课文来说说。
写端午节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写每到端午,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写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等等——民风淳朴。
端午节,官员、士兵和百姓一同参加或观赏赛龙舟、捉鸭子,一同在吊脚楼下听唱曲,划拳行酒——其乐融融。新年,也是军民、官民同乐,舞龙、耍狮子放烟花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另外,还有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送给船夫“一个小红纸包”的钱,而从不要过路人钱的老船夫还必须收下。而且这些习俗又是许多年来,“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边城的风俗淳朴、原始、和乐,丝毫没有被现实社会所污染。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极具地域风俗特色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如桃源深处的优美而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
(3)、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边城》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都市里人们的相互蚕食,低俗与残酷,斗争与鲜血。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湘西边陲茶峒人生活却是安宁祥和,似乎没有时代的印记,“时代”只是生活在边城中人们的大背景,有水墨山水中远的不能再淡的和谐美。
(4)提问: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为什么茶峒人生活却是安宁祥和的? 明确:边城人对时代背景的淡然,对传统风俗的继承。
(二)、《边城》中人与人和谐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1)、朦胧的爱情(2)、淳朴的祖孙之爱(3)、邻里友爱之情
爷爷与老熟人、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顺顺。
《边城》通过对男女之情、祖孙之情和邻里之情的描写,突出的核心是中国人传统“和”的思想,以人与人之间相处来体现一种人性中的和谐之美。四:悟生活中的和谐美
1:过渡:也许有的同学会说:
老师:你刚才分析的《边城》中的和谐美,我们都享受到了,但它是小说,是文学作品,我们现在读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2:学生说
3: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是人类梦寐的追求。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到数码航天的信息文明,几千年来,人类为之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生生不息。
建设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是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许,你不禁要问:建设和谐社会,难道是我们
一、两个人就能建造的吗?不,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才能做到,但是,我要倡议,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请从你我自己做起。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身边的楷模,大学生洪战辉,这样一个家贫如洗的莘莘学子,用自己的青春和爱心,收养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帮助她完成学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人生价值,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大力提倡的吗?如果我们的社会有千千万万个洪战辉,让大家一起互相帮助,使每一个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可以感染更多的人,每一个都能常怀感恩的心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和谐社会何愁不能实现!五:结束语
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为,收获人生的精彩。让和谐的影子跟随我们真诚的步伐,风吹不去,雨打不散,如影随形,让我们携手同行,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齐读)
六、作业。
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一、二、三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
四、五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六、七、八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小说节选部分集中体现了翠翠和外祖父的祖孙情;军民情;邻里之间的友爱情;朋友之间的关爱情;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人与外物和谐情。——构筑了一个人性美的理想王国
A、祖孙情: a、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 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P19)——“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爱戴。
b、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P20)——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触动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说话很小心。先说顺顺好,再说大老好,最后又似乎多余地说“这一家人都好”。可见爷爷对翠翠的爱是多么细致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你就是没有说二老,你认识二老吗?你光心动,你有行动吗?为什么不去提亲?可见翠翠说话也很委婉,也是用暗示性的话,表现出少女的害羞与修养,表现出对爷爷的信任与依赖。C、(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P20)——懂得孙女的害羞与懂事,不主动袒露心迹。“不加检点笑着说”表现出爷爷心情的迫切,但为了考虑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爷爷用心良苦。“你疯了!”一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爷爷乱点鸳鸯谱的嗔怪。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祖孙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B、军民情: a、“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P14)
b、“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P14)c、“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船只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P15)d、“你爷爷一定到军营里喝里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P18)
e、“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好勇取乐的军士„„”(P19)
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官民同乐、军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构筑 了其乐融融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模式。
C、邻里情: a、“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P20)——“肥鸭”说明鸭子的肥大健硕,是代表荣誉的战利品。将它不假思索地送于祖孙俩,说明顺顺的慷慨大方、尊老爱幼。“且知道”、“又送了许多”说明顺顺并不是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里装有贫困人家,一有机会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应了前文的“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b、“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的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P20)——称赞翠翠长得很美,表明了顺顺对翠翠的喜爱,“问”了“又问”,表现出长辈对晚辈的那份关爱之情。这些都表现出顺顺的仁义慈善的美德。
c、“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P21)——“赶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动迅速,主动为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写出了翠翠同祖父视邻里如家人,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真。
D、朋友情: a、“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赶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P16)——“也”、“换换”、“不必”表现出老船夫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质。对朋友十分关心、体贴,真够朋友!b、“老船夫听说十分高兴,于是把酒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个人。两人一面 „„一面„„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P16)老船夫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赶回来的好意,反而“十分高兴”,表现出老船夫的乐朋友所乐!“推给”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两位老朋友间的互相谦让,更表现出老船夫的豪爽与热情。“一面„„一面„„”,所谓“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老哥俩促膝交谈的无间场面,可听到觥酬交错、开怀畅饮的笑语喧哗。“醉倒了”,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须“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夫的真情、盛情、关爱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c、“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P22)——这里通过翠翠的口,侧面表现出老船夫对朋友的无比真诚,对友情的万分珍重以及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E、爱情: a、“但男子听去却是另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P18)——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质朴,不 朝坏里想,对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现出二老对翠翠误解人意的宽容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
b、“那人说这是二老告诉他的,他是二老家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P18)——说明了二老“不见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专程护送翠翠回家,表现出二老对翠翠的爱护。
c、“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P19)——这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流露。
d、“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P19)——“沉默”的是表象,激荡的是内心,说明爱情已经在翠翠心头萌生,对二老人品的爱慕,使她展转反侧,寤寐思服,彻夜不眠。
e、“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P20)——“但”表示语意转折,说明语意的重点在后面。“总不如”,是用比较来烘托爱情的份量最重,那个端午最珍贵,爱情的滋味因真而甜,爱情的价值因善而美,爱情的长度因甜美而难以忘怀。
f、“‘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P20)——翠翠不说话却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的情感涟漪。
g、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P20)——祖父夸顺顺一家,但是漏说了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对祖父进行反问,言外之意:祖父你还没说完。
h、(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P20)——祖父替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说下去。这里边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又有翠翠情有所属的情思。
i、“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P21)——鸭子是大老给的,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的是傩送。j、“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P22)——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的心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F、人物情: a、狗随人行,尽保卫之职责。翠翠到哪里,狗也随到哪里。“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P16)b、狗通人意,尽探视之能事。“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可是一会儿那远处的声音被她发现了。”表现出狗的敏锐的感觉。(P15)“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叫起来”(P18)c、人安狗闲,平等相处。“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P23)这是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宁静而神圣。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四、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五、拓展深化: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总结主题)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第二篇:和谐社会和谐美
和谐生活 和谐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以上两名句在构句方面,一个对仗整齐,一个错落有致,但都描写出了景物的和谐之美。由此观之,便可得出一个结论:整齐与趋同,固然不错;但错落有致、丰富多彩同样能构成一种和谐之美。
“君子和而不同”,中国古代的圣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谐”,并不意味着万物趋同,事事整齐划一。“和谐”,意味着存在各方彼此相合,关系融洽而谐调。因此,我们不必追求万事万物相同、一致。在阅兵礼上,服装整齐,步伐一致的方队固然美;但在奥运会入场式上,各国运动员身着各自服装,代表着不同国家,带着共同的微笑走在运动场上,同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有谁能说这不是和谐之美呢?大千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这便是他们的不同之处;但他们对生活有着同样的热爱,对美好未来有着共同的向往,这就使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不同的文明相互依存,它们共同构成了这生机勃勃的和谐世界。
与“和而不同”相反,过分甚至变态地追求整齐、统一反而会失掉和谐,更谈不上美。十年“文革”中,我们过分地强调了统一:统一服装,统一思想,统一文化甚至统一语汇„„众多的、各方面的统一造就了一个病态的社会,产生了大大小小许多的矛盾。好在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饰、思想等许多外在与内在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而不同”的盛世在中国再一次出现,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吸纳着不同的文化,却有着相同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伟大祖国的依恋之情。不同背景、不同观念、不同信仰的人们构成了当今飞速发展、充满欢歌笑语与无限生机的中国。这就是错落有致、丰富多彩带来的和谐之美!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这次人代会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被提出并将得到落实。这是我国——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思想领域的又一次飞跃。从“和而不同”到“构建真正的和谐”,中国在和谐中不断前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相互包容、彼此接纳、共同发展,构成了中国的和谐,我们也在这和谐中不断进步,不断美丽!
提到美,提到和谐,我们或许马上就会想到完整,想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想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但美与和谐仅限于此吗? 的确,一部《三都赋》,洛阳纸贵;一部完整的《黄河大合唱》,激起人们报国的热情。李杜之诗,凭借完美的句式与情感达成了和谐,至今仍为人们传诵;史家经典,无论是内容还是笔法,都让人称道不已。更何况虎啸深林,鱼游潜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印证着一个事实——完美才是和谐,只有无缺憾才能创造和谐。
我曾经也笃信这个论断,毕竟完美无缺令人向往。在体操台上的一点闪失都可能导致整套动作的失败,在跳水台上的一次小小的失误都会导致那五次成功的前功尽弃。
第三篇:邮政和谐美征文
-邮政和谐发展的途径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奋斗的共同目标和前进方向,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
坚持科学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要求,促进社会稳定等重要责任。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邮政已进入发展转型期,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化解内部矛盾,保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对此,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树立构建和谐企业依靠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识,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企业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企业发展,国家利益、员工利益得到保证,才能有稳定的局面。邮政企业保持平稳发展局面,就必须消除发展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把各方面有利于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进一步完善机制,建立一整套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科学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企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发展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改革就是要让企业保持活力,通过改革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弊端,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建立一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员工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一支好的员工队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确保员工利益,尤其要解决好员工收益分配这一敏感问题,让员工切实分享到企业发展成果,顺民心、重民意、保民权、谋民利。
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邮政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邮政的经营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不能忽视社会效益。邮政的网络建设、服务质量、业务品种等对社会的文明和谐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邮政的发展有赖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要把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
立足三个坚持构建和谐邮政企业
如何构建和谐邮政企业,我认为要立足“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捕捉机遇加快发展,改革创新促发展,任何发展模式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根据地区市场和企业自身条件,灵活调整经营理念,创新经营心态和调整经营结构,用一种打破传统、超越常规的勇气去开拓和占领市场。
1.建立质量保证意识。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业务操作技能。
2.建立市场第一意识。买方市场的形成,把邮政全面推向市场,邮政企业要从过去的客户围着邮政转改变为邮政企业跟着客户跑。当前,传统邮政市场的不断萎缩和新型业务的激烈竞争,要求邮政企业不仅要适应市场,而且要不断提高竞争力,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开发邮政新业务,开拓邮政新领域,以市场为龙头,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企业的发展。
3.建立全面效益观念。邮政必须实行集约型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切实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要突出成本和效益观念,提高资本盈利率。
4.树立改革创新精神。邮政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倡导企业员工敢于在经营业务、经营理念、制度、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第二、坚持依靠职工群众这个根基。要正确处理改革与保障职工利益的关系,把改革和构建和谐企业联系起来。邮政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其运作过程需要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应着力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要引导员工树立局兴我荣、局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企业的发展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把企业建设好。邮政企业必须倡导民主管理,倡导团队精神。企业领导层在决策时,应该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要加强与员工间的沟通,建立起融洽的氛围。
第三、坚持自我创新,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和谐。企业执行力的灵魂是企业文化。邮政的核心竞争力有赖于执行力,而执行力的大小依靠的就是企业文化。邮政是百年企业,有成熟深厚的企业美誉度,这些是企业文化的支撑。但我们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时创新,甚至积重难返,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活力。关注提高企业的整体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企业文化进行优选是邮政发展的必然。
第四篇:《边城》
读《边城》有感
少年时不看沈从文,觉得他的文字“拗”。故事也无趣,即使课本学了他的文章,心里也是不屑一顾的。
步入大学以来,却越来越喜欢他。一派冲淡自然,若沉下去咀嚼,便能读出其中的苦味。再品,是苦后的回甘。有些像田园诗里的王维孟浩然,却多了真性情。
三四十年代作家的文章,由于此时白话文初生未久,读来总有文体上的稚拙感,再不然便受西洋文学影响,用词遣句架床叠屋,少了中文的灵动。像茅盾,冰心,丁玲,以及名声稍逊的路翎,沙汀,等等,那一时期的作品皆然。就连鲁迅,有时也难免于此。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那个时代的作家,白话文用得浑然天成不留痕迹的,唯有沈从文与张爱玲。同时,这两位作家也是最远于政治,有意保持与时代的疏离的。这种疏离反而使他们的写作获得了超出时代的审美价值。
现在看沈先生的文章,以我之浅薄,竟难以看出他的文章中有任何来自前人的影响。好似一切源自天然,源自湘西边地。方言野语的大量入文,只是自然,并不粗鄙。沈视自己亦为此地野汉村夫中的一员,笔端饱孕感情与尊重,将艺术加工的痕迹降至最低,仿佛如实白描。这种写作路子,文学史上实少同俦。
沈先生的作品一般在早期比较有名,其重要的散文作品《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以及小说《边城》等,都是1930-1940年间所作。他是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湘西青年,一文不名,1920年代
凭着一支笔和一颗心,以及湘西人特有的野劲,硬生生地闯进了北京文坛。倒是1939年他成为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后,再也无法写出早期那种充满野味和韵味的作品。在1943年的《云南看云记》里,能读出掩不住的内心深处的纷乱和苦恼。到了1949年后,由于政治原因,他更全身心转入古代服饰研究,再无重要文学作品问世了。
我在书店上买了这本沈从文散文,坐在亭子里读着。那些亲切的文字啊。沱江水缓缓地在我脚下流,两岸杨柳依依。无因地,我想起我深爱过的人,想起这无常的生。不知道以什么感情,来对此情此景。只是空白。
他们是他的亲人。可是,他们真的了解他吗?他并不想做一个战士,他也并没有做到不折不从。他只是一个被尘世折磨的凡人,不同的是,他有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苦痛。终于,他化迹于湘西故乡,与这片山水同在。而他的文字,与后世的读者同在。
第五篇:“保护环境,爱护公物,共建谐美校园”倡议书
“保护环境,爱护公物,共建谐美校园”倡议书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同学们,当你走进干净整洁的校园,你一定心情舒畅。当你漫步于校园中,眼前出现这样的景象:道路旁的绿树成荫,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课堂里,灯光明亮,人心也明亮,有雪白的墙壁、完好无缺的课桌椅;地上还留着值日生刚拖过的水迹,一个小小的纸屑也看不见;窗外的阳光好猛烈,那就轻轻拉一拉窗帘,挡住狂魔般的艳阳吧!教室里,设备无一不完整,更是干净,整洁。
打破期待,回到现实,我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我们的校园;操场上,草坪里时不时可以见到一些纸屑、食品袋;楼道上,教室里,有的墙壁污迹斑斑;再看课桌椅,也是伤痕累累;水槽上,刚装上不到一个月的水龙头有的已经损坏了……它们仿佛都在控诉一些不良的“罪行”。陶铸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崇高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没有高尚的品德,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我们想要健康地发展,想要将来有所成就,首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反对破坏公物,浪费水电。教育部发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这种破坏公物的行为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给学校财产造成了浪费,有的影响了学校正常秩序。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一、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随意进出花坛,不攀折树木。
二、爱护学校环境,随手拾起地上的纸屑、杂物,保持环境卫生。
三、爱护学校黑板,不拍打敲击,不乱涂乱画。
四、爱护学校课桌椅,不乱涂画刻,不随意粘贴物品,不踩、不拖、不敲桌椅,挪动桌椅,小心翼翼,及时整理桌位。
五、爱护校舍墙体门窗,不乱涂乱抹,不踢踩墙壁、门窗,不在墙体上打球,留下任何印迹。
六、爱护学校清洁卫生工具,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七、爱护学校资源,随手关闭电灯和电教设备的电源,节约每一度电。
八、爱护校园内的水笼头,不乱拧乱拽,拧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
九、爱护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及消防设施,不损坏、不攀爬摸高。
十、爱护操场和公共设施,文明使用,不乱抛乱扔。
同学们,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私人财产一样爱护公物;要像珍惜自己家的东西一样珍惜校园公物。让我们携起手来,杜绝损坏公物的行为。爱护公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美丽的校园在我们每个人的精心呵护下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舒适宜人吧!学生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