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 细柳营说课稿 (新版)语文版
《细柳营》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细柳营》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六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单元,它是这样编排的: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1、细柳营
司马迁
22、古文二则
司马光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
23、公输
《墨子》
24、诗词五首
采薇
《诗经》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送别
无名氏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前四篇课文分别出自《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墨子》。它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著作,同时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作为语文教材,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它们的文学价值。因此,教学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应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细柳营》出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它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在实录历史的同时,还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样,教学本文的重点就落在了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上。除此之外,《史记》是秦汉时期的作品,距离现在2000多年,词语的使用、语言的表达都与现代有较大的距离。课文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一些语句的疏通,就成为教学本 文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教学用书中本单元的设置意图这样写道: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掌握古汉语,而且要通过学习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另外,《细柳营》一课的教学建议建议教师:
1、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较难的字词。
2、本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也很成功,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的作用。
3、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加深了解和认识。
单元设置和《细柳营》一课的教学建议也都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了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上。
根据以上的分析,为本课的教学确定如下目标:
1、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
2、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
二、说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
2、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其中“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课文《细柳营》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加之涉及较多的古代礼仪,疏通文意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传记类文学作品,重点是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因此,“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应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前两个侧重于古文、文章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后一个侧重于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提高和价值观的提升。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呈递进式逐步深入,在运用有效的方法实施教学目标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完成一次质的飞跃。
完成本课教学的三个目标预计两课时,后两个目标计划在第二课时完成。
三、说方法
实施教学目标“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读、试译,在试的基础上,老师采用点拨式教学予以点拨。课文中“将∕以下骑∕送迎”、“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两句的停顿,“锐、袭、虏”等词的含义及用法,还有一些表示礼仪的词语,如“持节、按辔徐行、式车、介胄不拜”等都需要老师点拨。
教学目标“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和“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的实施,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遇有疑难,老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启发。“结合生活实际”需启发学生把思考的方向指向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
四、说学情
本课中关于古代礼仪的知识是新知识,需要老师帮助。其他知识,如: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等,在以往的学习中均有接触,适当加以点拨即可。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曾不止一次学习过,适当引入,便可导出。学生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只要与之和周亚夫进行对照,认识自明。
五、说教学过程
讲课选在第二课时,这一课要实施的教学目标是:
2、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这里仅就后两个目标的实施过程加以说明。
实施后两个教学目标预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朗读课文。
(二)、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
这两个环节的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文帝是怎样评价霸上、棘门军和细柳营的将军的?他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2、周亚夫的言行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用了那些方法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3、找出文中描写文帝和周亚夫动作、神情的动词,加以品味,说说本文语言的特点。
4、对照周亚夫,结合自己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想想今后应该怎样做。
(四)、老师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讲解,加以组织,写在黑板上,学生完成笔记。
(三)、(四)环节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意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两步实施,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即环节
(三)。之后的交流总结,即环节
(四),是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也是为了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习惯和能力。环节
(三)中问题“对照周亚夫,结合自己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想想今后应该怎样做”,目的在于借助周亚夫将军忠于职守的精神启发学生树立责任心和敬业的意识。
(五)、完成课后练习。
三道练习题,分别分给三个组,学生自主解答,组织答案,每组选一个学生回答,集体参与修正,取得统一意见后,笔记落实。
此环节意在检查
(三)、(四)环节的学习效果。
(六)、总结
1、总结所学内容。
2、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予以评价。
意在帮助学生反思本课的学习,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也为了把本课所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学生的记忆袋,以备今后的学习。
六、附《细柳营》课文及译文:
课文:
21、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
汉文帝后一元年的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就任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河内守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的侵入。
皇帝亲自到军营慰劳将士。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车马疾驰径直而入,将领用下马行跪拜礼的礼节迎接(送)皇帝。不久到细柳营去,细柳营的将士们个个身穿铠甲,手执利刃,拉满弓弩。皇帝的先行卫队来到营门口,营门紧闭,不能进入。先驱说:“皇帝将(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将军命令:‘军队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来到营门口,营门(依然)紧闭,还是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自己的符节传令给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将士。”亚夫将军见到皇帝的符节才下令打开军营的大门。守卫营门的将士对跟从皇帝的车骑将军说:“将军规定,军营里不能驱车疾行。”于是皇帝就命御者按住缰绳慢行。来到营内,将军亚夫手执兵器双手抱拳(对皇帝)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便)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拜见您。”皇帝被(他)感动,脸上带着感动的神情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让人向亚夫将军致意:“皇帝怀着敬意慰劳将军。”皇帝完成慰劳(将士)的礼节后离开军营。
刚出营门,众臣都表示震惊。文帝说:“唉,我很赞赏啊,这才是真将军的作为呀!先前在霸上、棘门军 营里,像儿戏罢了,那些将领们必会遭袭击而被俘获啊。至于亚夫,谁能够侵犯呢?”皇帝为此称赞了周将军很久。
《细柳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爱萍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此文后受到的启发。
二、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老师:点拨,启发。
三、学情分析
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曾不止一次学习过,适当引入,便可导出。学生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只要与之和周亚夫进行对照,认识自明。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用现代语言讲述课文。
(三)、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文帝是怎样评价霸上、棘门军和细柳营的将军的?他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2、周亚夫的言行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用了那些方法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3、找出文中描写文帝和周亚夫动作、神情的动词,加以品味,说说本文语言的特点。
4、对照周亚夫,结合自己每日的学习、作息、生活,想想今后应该怎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组织答案。
(四)、老师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讲解,加以组织,写在黑板上,学生完成笔记。
(五)、完成课后练习。
三道练习题,分别分给三个组,学生自主解答,组织答案,每组选一个学生回答,集体参与修正,取得统一意见后,笔记落实。
(六)、总结
1、总结所学内容。
2、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予以评价。
五、附《细柳营》板书设计
20、细柳营
司马迁
真将军矣
若儿戏耳
军士吏被—锐—彀—持
(松散)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直驰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直驰入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将以下骑送迎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运用对比、衬托,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2、文字简约,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是有很多不妥之处。事隔一周,回想起来,如果再教此文,会这样处理:在熟读课文后,从司马迁对周亚夫(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的评价入手,说亚夫生平,说穰苴,说《孙子·九变》,说《礼记·少仪第十七》。再疏通课文,再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的语言。从方法和语言两方面看作者的语言功力,以此达到对学生语言运用的渗透和启发。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细柳营》教学设计 语文版
21.细柳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继续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重点分析周亚夫治军之严的特点,并由此归纳人物特征。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导语设计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说明纪律在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共场所需要纪律,行军打仗需要纪律,学校学习也需要纪律。想当年,岳家军纪律严明,威震八方;戚家军治军有道,勇退倭寇;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人称颂。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认识这样一位纪律严明的将军吧!
导语设计2: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同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 文言文知识归纳(1)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着盔甲)
2、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守)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名词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2)古今异义
1、壁门士吏(壁 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2、请以军礼见(请: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3、使人称谢(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3)一词多义
1、军――军细柳(驻军,驻守)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2、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动词,派,命令)(名词,使臣)
3、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
4、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介词,把,任命)
以备胡(连词,来,用来)
以军礼见(介词,用,行)
5、将——诏将军(jiāng,将军)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jiàng,将士)
6、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
文帝之后六年(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补足音节,不译)
2 作者名片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38岁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史记》。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3 背景追溯
西汉初年,北方强大的匈奴政权时犯中原,成为西汉一大边患。汉文帝时的后六年,匈奴更是大举入侵,为了防备匈奴的入侵,汉文帝任命宗正刘礼率军驻守霸上。派徐厉驻守棘门,任命周亚夫驻守细柳。本文所写的是文帝亲赴军营巡视、慰劳守边将士的一段经历。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2 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3 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根据注释自行翻译。(2)教师指点,掌握重点词句。4 理清课文结构 【交流点拨】
(1)(第1自然段)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2)(第2自然段)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3)(第3自然段)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二)深层理解
1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文章还用相当的笔墨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2 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
【交流点拨】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和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力量就不同寻常了。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3 概括一下汉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意外。
【交流点拨】没有守将周亚夫的命令不能进入军营;军中不能驱马奔驰;守将周亚夫手拿兵器,以卑礼拜见天子。
四、板书设计
20、细柳营 司马迁
真将军矣
若儿戏耳
军士吏被—锐—彀—持
(松散)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直驰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直驰入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将以下骑送迎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检查文学常识和重点字词掌握的情况。
(一)走进人物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交流点拨】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一是皇上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将士时,“天子先驱至”“不得入”,然后皇上驾到“又不得入”,直到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这就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周亚夫油然而生敬意。二是在前面的军营,文帝及随从可以“直驰入”,但在细柳,由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也得拉住缰绳慢慢地走。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是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三是当天子到达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面对文帝则是“持兵揖”,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这些都突出了细柳驻军的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同时也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严肃、严谨,突出了他“真将军”的风范。
(二)走进语言
1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交流点拨】一个“惊”字,含义丰富。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到家,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恼怒。
2 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写并不多,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
其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
其二: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
其三:三营将领的对比。“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一丝不苟,严守军纪。“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
这些对比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和棘门军军纪松懈,军容涣散。
(三)走进写法
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军纪严明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四)走进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三、拓展延伸
1 周亚夫“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和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二者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否一样?如不一样,表现了各自什么性格?
【交流点拨】不一样,周亚夫是恪尽职守,李白是狂放不羁。
2 文中的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整、忠于职守,请谈一谈其现实意义。
【示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扬周亚夫的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细柳营
第21课 细柳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掌握一些文言实词。2.能力目标: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难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设想】
读、讲、议相结合。本文以简约的笔触,运用对比、衬托之法,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本色。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个别地方老师点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对比分析并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新课探究】
一、解题
1.本文选自《史记·绛(jiàng)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2.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做是第二部《春秋》。他还接受了道家思想,他的思想中唯物论的因素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自身的遭遇更增强了他的反抗性。这些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都有所体现。
3.《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史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它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无比丑恶,勾画出他们的真实嘴脸;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颂人民及其领袖的起义反抗,歌颂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和救人危难的侠义之士,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尤其是司马迁把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和项羽分别列入“世家”和“本纪”,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这是历代封建正统史家所不可比肩的。
《史记》的思想内容是同作者的精心构思及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的。作为历史著作,《史记》忠实于历史事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语),被历代史家赞为“实录”。但作者却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史记》作为传记文学著作的主要特点,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司马迁记述历史人物,不仅忠于史实,而且能积极地运用史料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尽力避免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常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祝兹zī侯 棘jí门 彀gîu 弓弩nǔ 按辔pèi徐行 诏zhào 作揖yī 胄zhîu 轼shì 嗟jiē乎 曩nǎng 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4.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5.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译文:
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
皇帝亲自慰劳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针对上一课的教学重点,检查学生朗读理解的情况。【新课探究】
一、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提问:本文着重突出的人是谁?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2.结构
(1)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2)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3)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二、课文分析
本课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课文第一段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这样,就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第二段是课文的中心段,集中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呢?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文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与霸上和棘门军的将士不同,细柳军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
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难怪文帝不仅不怪罪他,反而为之感动,“改容式车”,表达自己的敬意。
课文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三、课文标题是《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齐读课文。【新课探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朗读课文后,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人物史料的介绍)
明确:周亚夫,西汉著名的军事家,绛侯周勃的儿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周亚夫这种敬业精神是西汉朝廷之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的确值得敬佩。“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周亚夫虽然严谨有方,但营门挡驾,毕竟令当时的人们吃惊不小。有的认为周亚夫吃了豹子胆,太目无君主;也有人为周亚夫担忧。所幸文帝比较开明,深知周亚夫从严治军的一片苦心,不仅没有责罚他,反倒倍加称赞,誉为“真将军”,其后更“拜亚夫为中尉”,具体负责京师长安的卫戍事务,甚至在临终时还特意嘱咐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可见,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他对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在工作上玩忽职守,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而对周亚夫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在表赞扬。
2.问: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明确:从军士戒备、军纪严明、军令畅达以及周亚夫的所言所行可以看出周亚服不愧为“真将军”。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3.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二、分析写法
1.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对比衬托的写法 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探究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例如: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第四课时
【导入新课】 文言总结(作业)【新课探究】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匈奴大入边(大:大规模,大举)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改容:改变神情)3.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虏:俘虏)4.军士吏被甲(被:通披pī,披着)
二、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着盔甲)2.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守)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名词作动词,下诏)4.锐兵刃(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三、古今异义
1.壁门士吏(壁 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2.请以军礼见(请: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3.使人称谢(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四、一词多义
1.军――军细柳(驻军,驻守)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2.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动词,派,命令)(名词,使臣)3.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
4.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介词,把,任命)以备胡(连词,来,用来)以军礼见(介词,用,行)
5.将——诏将军(jiāng,将军)其将固可袭而虏也(jiàng,将士)6.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文帝之后六年(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补足音节,不译)【小结】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构板书设计】 细柳营 对比
霸上、棘门――细柳
文帝巡视:(上)“直驰入”
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若儿戏耳”
“真将军也”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重点知识点
一、词语听写。(重要)
20课: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
21课:夜幕、降临、悬挂、夜空、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
曾经、估计、年龄、神秘、探索
22课: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敞开、恋恋不舍、新奇、功能
二、易错、重点字词。
1.差:差(chà)不多 出差(chāi)差(chā)别
曾:曾(céng)经 曾(zēng)祖父 兴:兴(xīng)奋 高兴(xìng)禁:情不自禁(jīn)禁(jìn)止 处:处(chǔ)理 到处(chù)2.幕(夜幕)殖(繁殖)抵(抵制)秒(秒表)箱(箱子)
慕(羡慕)值(值日)底(床底)妙(奇妙)厢(车厢)3.近义词
遐想——想象 奇异——奇特 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到底——究竟 迫不及待——急不可待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4.反义词
密切——疏远 光明——黑暗 付出——索取 巨大——渺小 有趣——乏味 轻松——沉重 聪明——愚蠢 丰收——歉收
5.(皎洁)的月光(美好)的遐想(神秘)的月球(奇异)的景色
(鲜嫩)的水藻(巨大)的努力(高高)的夜空(灿烂)的阳光 6.与太阳有关的词语:烈日当空、夏日炎炎、旭日东升、夕阳西下
三、课文知识
1.《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我们懂得了太阳的重要,从而激起我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开篇引用了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作用是自然地引出下文
3.在介绍太阳时,课文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六-----1
4.⑴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1.5亿公里远。(列数字)
⑵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举例子)(列数字)
⑶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
⑷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⑸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约有55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他,也会变成汽。(举例子)(列数字)
5.让我们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动植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太阳;雨、雪、风的形成离不开太阳;太阳可以杀菌。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和动物,那我们的吃饭、穿衣就成了问题;如果没有太阳,石油和煤炭无法形成,那我们煮饭、取暖就成了问题。)6.背诵并默写最后一段。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月球之谜》
1.《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重点介绍了月球是个什么样的星球,有哪些未解之谜,说明月球上还有很多奥秘在等待着人类去探索,从而激发了我们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2.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月球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景色奇异: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灰尘、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3.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①为什么细菌的生命力如此顽强?②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里生长情况不同?③难道月球和地球不是同时形成的吗?④为什么月球总是会同一面朝向我们?⑤为什么月球的背面与正面很不一样?
4.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①不锈铁之谜②月球起源之谜③月球年龄之谜 ④当巨大物体撞击月球时,月球发出巨响之谜......六-----2
5.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1.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网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指我家的电脑可以上网了。
2.什么是网络: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
3.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网络十分便捷。)
4.和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发电子邮箱的好处是速度快、节约纸张、保护环境。
5.面对神奇的网络,我的心情的变化;兴奋——好奇——赞叹。反应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有:情不自禁、欢呼、好奇、迫不及待、赞叹。从中可以体会到网络的魅力以及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果园机器人》
1.这种机器人会摘果子,装箱,运送。工作时不用电线,也不用电池,只要吃树上掉下来的水果,就会自己充电。它还能听懂主人的指挥,摘树上的果子吃。2.①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②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③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园地六》
1.羊圈(juàn)便(pián)宜 降(jiàng)落 石缝(fèng)圆圈(quān)方便(biàn)投降(xiáng)缝(féng)补 2.和气象有关的农谚(会背会默写)
1.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2.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3.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4.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5.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六-----3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主体是“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可以激起学生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二、单元教学目标
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在写作中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五、课时安排:
10——14课时
《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文后练习。
1.学生自主阅读前8篇文章,尝试完成文后练习题。
2.同桌或小组逐篇交流讨论。
二、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逐课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提出学习中的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的重点,相机加强指导和习练。例如:
(1)关于查字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 根据《养花》一课总结方法:不仅要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选择多 义字在词中的合适义项。
B从其他文章中选出几个词语,学生试着来理解。
《生活是多么广阔》──芬芳
《中华第一龙》──游弋
《狱中联欢》──高歌曼舞
《名碑荟萃》──荟萃、博采众长、劲峭、刚劲
(2)关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除了结合《琥珀》一文练习,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养花》《名碑荟萃》《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或其他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短文。
第二板块
一、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 1.《生活是多么广阔》仿写
评价着眼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及句式的积累和运用(去„„去„„)
2.《名碑荟萃》的关于介绍书法家作品的解说词
评价重点:一是介绍清楚书法家及其作品的特点;二是从解说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吸引别人,也就是表达方式要灵动,要有听众和观众感。
3.《智慧之花》的缩写及读后感
缩写的练习要抓住主干,重点稍稍多用点笔墨。读后感可结合四组作文的讲评,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
4.《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的片段修改
片段修改只要写明白就可,用词要准确,力戒语言啰嗦。
5.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写信一是注意信的格式,二是主要内容──最近的情况和暑假的打算,三是要有强烈的对象感,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创设情境,多为学生提供写信与人交流想法和思想的机会。
二、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小学毕业优秀文集,可以按文体分类,可以按年级分类,然后交流阅读,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回顾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