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7课 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背影
(一)知识教学点 1.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二)能力训练点
1.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要讲解这一问题使初一学生明白要费很大气力,可以以放风筝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选材喻为风筝,中心喻为线。)3.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4.继续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朴实的语言所饱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
(一)教学要点
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3.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理解二、三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言教材。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捕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地说:“作《背影》的 朱自清 先生死了!”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 先生这篇著名散文――《背影》。2.教学新课
(1)学生交流课下查找的有关朱自清及《背影》的有关资料。明确以下内容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2)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4)学生速读课文,讨论问题。
①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②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
③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样的感情?(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5)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明确: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6)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惦记背影(思念父亲)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7)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8.)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扫除了文字障碍,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寻这种感情当时难以体会到的,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的流露,还是通过身体形态的表现?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使我们终生难忘。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3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反复朗读第六自然段。
(2)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并组词造句。板书设计
背
影 朱自清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1.黑色的背影
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蹒跚的背影
3.艰难努力的背影
第三次――离别的背影
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背影》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赋闲、狼藉、踌躇、差使、颓唐、琐屑、蹒跚”等。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并从日常琐事中积累内涵深刻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品析文章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情感目标
体味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孝心。
教学重点 深刻地体会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品味文章朴实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1、简介作家、作品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师朗读)
2、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背影》自1925年问世以来,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体会那份感动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感情。(课件展示文中重点词语,要求学生对照检查预习情况。)
3、学生放声朗读,勾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作简评。思考、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背景是怎样的?
(2)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其中那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3)文中几次描写“我”的眼泪?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之间的联系。
边引导、边朗读,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1)祖母死了,父亲赋闲——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特定背景。
(2)四次背影:第一次是在开头点题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结尾思念中的背影。一般是第二次的背影印象最深刻。
(3)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正与父亲的背影相互映衬,表现一种相互理解的父子深情。
三、揣摩品味,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齐读课文第二、三两段,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再全班交流。
1、说说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祸不单行”、“满院狼藉”、“惨淡”。
2、“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提示:
1、学生要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宽慰儿子。
3、这两段文字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四、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理解文章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研读“望父买橘”,理解父子深情。
2、揣摩文中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梳理文章:难忘背影(思念父亲)——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惜别)——再现背影(别后思念)。
2、上一课我们了解到本文写了四次背影,其中第二次给大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找找看是什么原因吧!
二、研读“望父买橘”
1、请一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朗读课文第六段,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思考、讨论:
(1)这一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2)试找出文中外貌描写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胖”为下文的动作艰难作铺垫;黑色衣服照应了前文的家庭背景并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3)文中哪些动作描写的十分精细,说说你的理解。提示:重要词语有“蹒跚”、“慢慢探身”、“爬”、“攀”、“缩”、“倾”。
(4)感情的交流是双方的,试找出作者呼应的行为。
明确:“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2、全班齐读本段。
三、对于其他几处的背影,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请补充。(学生讨论,自由发挥。)
四、文中记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的四句话朴实平常但意蕴丰富,试找出并体味父亲言语里蕴含的深厚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明确:(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
分析点拨:(1)句是决定亲自送儿子过江上火车时说的。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2)句是担心儿子路上口渴,“几个”虽不多,但关怀无微不至;(3)句惦念儿子是否路途平安;(4)句言外之意是担心儿子的行李安全,先说“进去吧”反映父亲唯恐儿子劳累伤感的微妙心理。这又是父亲“走了几步,回过头”说的,可见心里还是依依不舍的。总之,这四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地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五、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有人说:“父爱象一张弓,折弯身躯蓄一生之势把孩子射向远方”。父爱如山般厚重,如海洋般深沉,如天空般广阔,如郁金香般含蓄。在这种爱的光环笼罩下,我们应该知道: 我们都是幸福的!请说说写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
分组竞赛,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3、有人认为《背影》:“仅以几只橘子和几滴眼泪来表现父爱子孝的文章在商业社会的今天已显苍白无力,缺乏刺激,读来味同嚼蜡。而文风又朴实无华,好似一杯白开水。”谈谈你们学习这篇文章后的理解。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一件事深深感动了你?这件事的经过是怎样的?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参照这样的思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三篇:07第7课 背影
人教版 八年级上第七课 背影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
朱自清(1898~1948),中国著名诗人,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长期居住于扬州,1948年在北平因胃溃疡逝世。191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哲学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开始发表新诗。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小说和散文。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1925年起,朱自清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期间曾于1931年去英国留学,并漫游欧陆数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中文系主任,从事学术研究和杂文写作。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作品收在《朱自清散文全集》里。主要作品有诗集《雪朝》、《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春》。
(二)体裁及特点
《背影》更是朱自清先生的名著。《背影》是记实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 1925年 10月,另说为 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朱自清在《背影》篇末写道:我北来后,他(指作者的父亲)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朱自清文里说:‚我意在表现自己。‛1947年7月1日作者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问题时又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时,课余之暇,随便散步,学生向他请教,谈到陶渊明诗,也谈到《背影》。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我在《背影》里写出了可贵的性格。‛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四)字词
差(chāi)使:旧时官场中称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泛指职务。交卸(xiè):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典质:(把财产)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fù)闲:失业在家。晋人潘岳有《闲居赋》,因而后人便把没有职业的‚闲居‛叫做赋闲。
浦口:镇名,在南京市西北部的长江北岸,是津浦铁路的终点站。脚夫:旧时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小费:顾客、旅客额外送给服务人员的钱。迂(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颇(pō):很;相当地。
踌(chóu)躇(chú):犹豫 蹒(pán)跚(shā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拭(shì):擦。
月台:站台。
颓(tuí)唐:衰颓败落。琐(suǒ)屑:细小而繁多(的事)。惦(diàn)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是想着,放不下心。
惟(wéi):只。箸(zhù):筷子。
诸(zhū)多:许多。诸,指不确定的多数。
大去之期:意思指与世长辞,一去不返的时间。这是委婉的说法。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情郁(yù)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奔丧(bēn sāng):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晶莹:光亮而透明。
(五)解释 课文下注释
(六)背诵(全文)
二、全文分析
(一)划分段落 总结大意 概括标题 复述课文
1.段落结构: 本文是以“背影”为线索展开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难忘“背影”--开门见山(1)
第二部分:交代背景——引出“背影”--渲染气氛(2-3)开端
送子上车——引出“背影”--作好铺垫(4-5)发展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形神交融(6)高潮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抒发情感(6)结果 第三部分: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照应深化(7)结尾抒怀
第二课时
(二)文章分析
1、文章是XX结构(忽略)
2、以XX表达方式 主要为记叙 描写、抒情
3、按照XX顺序
倒叙。作用……,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4、以XX为线索
作者用‚背影‛这个一般人通常想不到的事物,将本文的‚中心‛,也即作者所要表现的‚父爱‛具体化,使读者在感到新奇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一种震憾。作者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将文中内在的中心借‚背影‛两字贯穿全文,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凑。
5、通过XX角度 视 听
6、运用XX修辞手法
7、通过叙述XX事情,体现了的XX事物的XX特点。
8、表达了作者的XX思想感情(主旨)
生动地描写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描绘了父亲为我买桔子的背影,刻画出了管委会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体现了父亲对我无私深沉朴实而又伟大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9、写作特色:语言 结构 立意 其他 写作特色
①构思巧妙 结构精美 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角度
作者用‚背影‛这个一般人通常想不到的事物,将本文的‚中心‛,也即作者所要表现的‚父爱‛具体化,使读者在感到新奇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一种震憾。作者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将文中内在的中心借‚背影‛两字贯穿全文,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凑。
语言朴素而蕴含深情
②本文语言朴实,但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情。
作者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朴实的语言中却饱含深情。如文章里记载父亲的话只有4处,都非常简单。在再三劝父亲不必亲自去送的时候,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到了车上,请父亲回去的时候,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在买来了橘子将要下车的时候,父亲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的时候,父亲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但这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谁都辨别得出。我们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文章的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推敲。如‚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惟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枝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为儿子上火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的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③在叙事和描写中进行抒情
整篇文章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但作者并没有用浓墨重彩去着意渲染。本文所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连串细小的事情,奔丧、送行、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等,但作者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动作,用朴实的语言去直抒胸臆,表达父子间的深情。如写父亲‚攀‛‚缩‛‚倾‛的爬月台的动作,父亲赤诚的爱子之心、儿子的无限感动,都融合在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之中了。又如父亲买橘子回来,离开前,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的背影找不着时,‚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些叙述、描写中都饱含感情。在叙事和描写中作者也直接抒情。如‚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了我的自责、追悔之情。‚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0、告诉我们的道理及启示我们该怎样做。从父亲身上 我的身上
第三课时
(三)精讲分析
1)熟读课文,把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联系全文细细品味,回答下列问题。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2.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本题抓住‚背影‛这个重点,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究课文特色。
答案:
四次写背影的文字: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可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起至‚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2.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3.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2)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并从课文第六段中找出一些关键性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关键性语句。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本题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关键性语句,引导学生识别关键性语句,体会关键性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2.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臵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第六段中,关键性语句有这样一些: ①‚我买几个橘子去‛,是这个片段内容的提要。②‚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这是父亲过铁道之所以困难的一个因素,不然不至于如此艰难。
③‚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说明父亲是坚持要自己去的,这一处很关键。说明父亲觉得能为儿子尽心尽力才舒心。
④‚蹒跚‛一词很关键,连平地走路都是蹒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台更难了。
⑤‚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句不仅是本段关键的一句,在全文也是关键的一句,全文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⑥‚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表现了父亲的心情,买橘子虽然辛苦,心里却很高兴。
⑦‚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一句能表现父亲对‚我‛的怜惜、体贴、关照。
⑧‚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一句又写背影,而且包含非常复杂的情意,所以也是关键性语句。
3)
三、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本题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体会话语包含的感情。四句话是: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①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句: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句: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句: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4)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1.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可以与大家讨论一下。2.课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为什么这样说?你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也有这种自作聪明的情况吗?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一些表达得比较含蓄的感情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第1题须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讨论。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是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文中的‚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第2题体会课文中自我反省的语句,引导学生注意调整心态,体会家庭亲情,并在交流中进行口语训练。一个人小时候,觉得父亲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龄段,血气方刚,又懂事又不懂事,会觉得父亲并不可敬,还以为自己比父亲强。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亲强得多,也会觉得父亲可亲可敬。八年级学生在长辈面前自作聪明的心理正在萌生,谈谈这个问题是很有好处的。说‚聪明过分‛‚太聪明‛,是回想八年前在父亲面前那种心态太不应该了,父亲为自己跟人讲价钱,嘱托茶房,都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麻木不仁,一味自以为是,好像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三、按全文分析格式 找出重点段落 语句进行分析(不少于2段10句)
四、句子分析方法
1、通过XX手法,描写了XX事件,2、体现了XX事物的XX特点,3、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4、语言、结构、立意或其他手法特色如何。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雷电颂》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雷电颂
【教学思路】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要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斗志。【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的特点。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①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②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教学方法】朗诵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并联系课文P67的参考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③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用心 爱心 专心
234-
第五篇:语文一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7课《小小的船》教案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7.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3个会认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授课前教师用蓝、黄两色粉笔在黑板上勾勒一幅夜晚星月图,学生看到这幅图立刻联想起晴朗的夜晚,闪闪的星星和弯弯的月亮,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
2.教师板书:
问:你们能借助拼音认识这个字吗?指名读。
3.学生认识“船”字后,接着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船?(轮船、脚踏船、鸭子船„„)教师接着说:“你们见过的都是水中的船,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星空中这小小的船,到星空去旅游,想去吗?”
板书:小小的船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把学生带进辽阔美丽的夜空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学法。4.指名读全文。
(1)教师纠正轻声“的”的音。
(2)注意提醒学生多音字“只”的读音,本课读“zhī”的音。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同桌同学互读课文,读后标出共写几句话? 2.朗读第一句:(1)指名读这句话。
(2)提问: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呀? 板书:月儿
(3)“月儿”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弯弯的
(4)电脑出示课件:(书中夜空图,没有小女孩)提问:那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呢?(月儿)(5)比较理解:
弯的月亮和弯弯的月亮、小的船和小小的船有什么不同。(弯的月亮是表示弯月,弯弯的月亮是表示月亮特别弯。)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6)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说成是小小的船呢?(因为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两头都是尖尖的,由于月亮离我们太远了,我们看到的只是小船那么大所以„„。)
(7)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对月儿的喜爱之情。实物投影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读,指名读。3.朗读第二句:(1)指名读这句。
(2)提问: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有什么特点?(3)出示电脑书中星空图,学生看图说。板书:两头尖(4)指导朗读: 出示: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
(5)把一二句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4.朗读第三句:(1)齐读第三句。
(2)提问:“我”指的是准呀!(点击鼠标出示小女孩)小女孩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了什么? 板书: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3)为什么说是“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点击鼠标,星星一闪一闪的)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3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4)假如是你,你还想看到什么?请学生想象说一说,然后电脑出示课件有关夜晚星空的内容或天文馆播放的录相。
(5)当你看到这么美的夜空,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5.配乐朗读全文。6.背诵全文。(1)自己练习背。(2)同桌互背。(3)指名背诵。
7.学唱歌曲《小小的船》,放录相磁带。
8.学生边唱边表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师小结
六、板书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偏旁“白字旁”和“小字头”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2.会认3个字。
3.会写练习2中的6个字。4.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教学重点
1.认识2个偏旁,学会6个生字。2.积累词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4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教学难点
正确指导学生书写“尖”和“看”字。教学过程
一、配乐背诵全文
二、识字教学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2.同桌同学互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3.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4.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二)学习生字的字形:
1.认识新偏旁“白字旁”和“小字头”。
2.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结构,结合词语和课文内容了解字义。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比比谁记忆字形最巧妙?组的词语最多。4.小组汇报: 的:左右结构,左边是白字旁,右边是“勺”字,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组词:红的、尖尖的。
尖:上下结构,上面是“大”字。凡是上面小,下面大的,这种形状称为“尖“。让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尖的?(笔尖:针尖„„)
只:上下结构,上面是“口”字,下面像“八”字,注意“撇”改成“点”。还可以用“叶”字,换一部分记忆“只”的形。组词:只有 只要„„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5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看: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 ”有些像“手”字,被包部分是“目”字。让学生抬起左手放到脑门上向远处张望就是“看”字。在做动作中记住了“看”的字形。组词:看见 看书 „„
见: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忆。认字多的学生可以用“贝”字记,最后一笔“点”改成“竖弯钩”就是“见”字。组词:看见 见到 „„
星:上下结构,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上面是日字头,下面是“生”字,笔画是 生。组词:星星、星空、说句:晴朗的夜空,我看见无数颗星星。.三、写字教学
1.请学生描红,(课后练习2)边描边记住生字的笔顺和字形结构。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重点笔画位置,照着范字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一遍,写完后与范字进行比较。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星、看)
4.实物投影出示带田格的“星”字和“看”字,大家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观察后说一说。
5.教师范写“星”字和“看”字。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星”字和“看”字。学生改完后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评改!
6.实物投影出示带田格的“尖、只、见、的”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重点笔画位置,然后说一说。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尖”字,上面“小”字头的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只”字最后一笔是“点”。
7.学生在书上写“尖、只、见、的”四个字。写后进行同桌同学评改!8.小组内评选书写大王和书写进步奖。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6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四、巩固练习
1.大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教师巡视纠正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于书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帮助辅导。
2.抄写词语。
星星 五星 只有 看见 听看见 尖尖的 3.课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1)读读左边的短语。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蓝蓝的”、“闪闪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座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4.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五、小结
儿歌中的小女孩在晴朗的夜晚看见弯弯的月亮,那么可爱,像只小小的船,于是她就想自己坐在小船上,想了很多。刚才你们也到了这美丽的夜空中去遨游,夜空中有很多奥秘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板书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