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世界是运动的教案 苏科版
世界是运动的
[教学目标]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 常见的运动现象。
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 性,初步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3.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教学重点]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本节课乃至本章的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运动的实例,比如: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教授新课 1.“运动与静止”的教学 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
辩题:火车到底动or不动?
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 观点--相对于站台 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 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 火车动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运动的相对性”的教学 板书:“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晋朝 葛洪《抱朴子》
“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唐 无名氏《浪淘沙》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唐 李白《秋浦歌》 学生活动:齐声朗诵,并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这类佳句与运动的相对性相关。再结合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的相对性”的含义。
接下来,学生结合本节的STS观看播放的课件等视频资料,加深对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
3.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教学 学生活动:回忆复习声能、光能;
再列举一些物体在运动时会产生的作用。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得出运动的物体也会具有能量,类似于声能和光能,叫动能。接下来,请一些学生自己发挥举些简单的关于动能的例子即可。
三.课堂小结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判别。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
四.课堂巩固 请思考:
当你站在商场中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你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参照物:墙壁柜台—运动;参照物:扶梯上的台阶--静止)
五.课外实践活动
请课后收集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有关文学、诗歌、音乐、绘画等等资料,并自编成一份“运动VS静止”的小报告。活动课时,我们分组交流研究。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
第三章 光现象
四、平面镜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平面镜的应用、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水中燃烧着蜡烛 在桌子上放两摞书,把一块玻璃直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为了便于移动它,你可以把蜡烛尾部烧熔;然后把蜡烛粘在一个旧瓶盖里).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1:
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2.虚像
棋子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存在。典型例题2:
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像(填实或虚).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并分析光污染带来的危害及防止。4.球面镜的应用
找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凸镜,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凹镜,让学生对比观察,建立直观的印象.再通过示意图和光路可逆的知识进行解释.最后请学生举出各种实例.典型例题3:
汽车后视镜是_________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实验
用心
爱心
专心
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2)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
A B C D 3)如图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
四、课后练习
1、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文中写到春冬的美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了精要的描绘,句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
2、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 ]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4、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5、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 B 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 乳白平面
6、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五、教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7.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8.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由表格知,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1声源振幅的大小 ○2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4.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 ○2传播途中 ○3人耳处
6.控制噪声的方法:○1消声 ○2吸声 ○3隔声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超声波特点:○1定向性好 ○2穿透力强 ○3易于集中能量
4.次声波特点:○1传得很远 ○2容易绕过障碍物 ○3无孔不入
5.超声波应用:○1声纳系统 ○2B超 ○3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4超声波清洗仪
6.次声波应用:○1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2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3次声武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①装酒精、没有或水银的玻璃泡②玻璃外壳③毛细管④刻度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5.摄氏温标是摄尔西斯制定,单位是摄氏度(℃)
6.量程:测量范围。
7.分度值:最小刻度所代表的数值。
8.摄氏温标的分度方法: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份为1℃。
9.测量方法:
(1)会选: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会读: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
(4)会记: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
10.体温计
(1)构造特点:①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②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
(2)①量程:35℃——42℃ ②分度值:0.1℃
(3)使用:使用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4.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越快)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7.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放热。
(1)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
(2)节省时间的方案:①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②加大气压(如:加盖子)③少放水
(3)实验现象: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②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
(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
(5)改变气压的方法:①密封口部(加大气压)②抽气(减小气压)
(6)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放热。
(7)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晶体熔化特点:①温度不变 ②不断吸热
5.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6.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7.非晶体熔化特点: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9.晶体溶液凝固特点: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10.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1.晶体溶液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溶液凝固特点: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三章 光现象
光的色彩 颜色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白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3.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
4.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
5.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6.红外线应用: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7.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实物大小相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
5.平面镜危害: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臵、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
8.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光的反射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4.在所有光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滑的物体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和漫反射(一束光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6.无论什么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光反射的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光导纤维、潜望镜。
8.光的作用:看见物体、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透镜
1.透镜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4.凹透镜
5.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6.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7.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①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⑤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⑥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 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5.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1.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3.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2F目镜 F 物 物
2FFF 物 物 目
目镜F
目
F2F 2FF
物 物物 物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速度 s:路程 t:时间)。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 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世界是运动的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臵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精致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①空中加油②风洞中的飞机③地球同步卫星④接力赛中交接接力棒时。
第四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完整篇)
沭阳县广宇学校初二物理上学期
教学进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科版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发展学生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运动等现象及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热等自然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包括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三、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学校提出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
3.注意提优、补差,同时促进中等同学的进步
4.坚持阶段清,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及时改进教学
5.课堂教学中注重思路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领悟和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教师备课安排 葛恒茂:
第一章 声现象1节
第二章 物态变化1、2、3节 高丙友
第一章 声现象2节
第二章 4、5节和复习教案1课时 仲学
第一章 声现象3节
第三章 光现象1、2、3节 张银东
第一章 声现象4节
第三章光现象4、5和复习教案1课时
李立勇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课时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1、2、3、4节 徐福高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2、3、4、5节及复习教案
(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9、1—6)引言 主要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一章声现象 1.1声音是什么
第二、三周(9、10—19)1.2乐音的特性 1.3噪声及其控制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第四、五周(9、22—30)第一章复习及测试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第六、七周(10、8—17)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第八、九周(10、20—31)2.5水循环 第二章复习及测试 第三章 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 3.2人眼看不见的光
第十、十一周(11、3—14)3.3光的直线传播 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十三周(11、17—28)期中考试及讲评 3.4平面镜
第十四、十五周(12、1—12)3.5 光的反射及本章复习及测试
第十六、十七周(12、15—26)3.1光的折射 3.2透镜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十八周(12、29—31)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第十九、二十周(1、4—16)3.5望远镜与显微镜及本章复习及测试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十一、二十二周(1、19—30)5.2速度 5.3直线运动
5.4运动的相对性
第二十三、二十四周(2、2——)第五章复习及测试 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初二物理备课组 2014.9.30 2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苏科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苏科版物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三、实验器材:
投影设备,挂图。
四、具体安排:
(一)、新课引课: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
(二)新课教学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反馈练习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学习指导62页
用心爱心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