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教案六 苏科版
光的折射教案 苏科版物理六
一、教学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三、实验器材: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四、具体安排: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
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4、课堂练习
(1)光从空气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小结
六、作业的布置学习指导55-56页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 苏科版
3.1光的色彩 颜色教学设计
[教学安排] 本节分2课时
第一课时光的色散,色光的合成,透明物体的颜色,光的三原色; 第二课时颜料的合成,颜料的三原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不同,知道比较法。
4、光具有能量,光能。
[教学重点] 白光的色散实验
颜料的混合实验
[教学难点] 色光的混合实验和颜料的混合实验 [教学用具] 移动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生分组活动器材(分8组):绿玻璃、白玻璃、三棱镜、小镜子、红绿蓝三色玻璃纸(学生课本后附)、白纸8张、毛笔4支、清水一大杯、红绿蓝黄四色颜料各一瓶,投影仪三个、硬板纸(中间挖出孔,贴有透明玻璃纸)4块
[新课引入] 教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我是有感于昨晚电视里的一个节目“今天谁会赢”,同学们看过这个节目吗?我们来做一个图像题。
教师播放多媒体片段:舞台上歌星正在演唱,画面上出现变幻的灯光。教师问:考考大家的眼力,同学们有谁知道刚才舞台上共出现了几种灯光? 学生猜测,回忆,回答(三种、五种、学生说出红绿黄蓝等色光)教师:我们生活中常用“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来形容各种颜色
多媒体演示各种五彩图片,让学生感悟色彩之美 [新课教学] 师问:我们能看到五光十色的世界,但有一些人却看不到,是哪些人呢? 生答:色盲、盲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所以我们要有爱心,请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时候我们正常人也象盲人一样看不见东西了?
生:晚上没有灯时,捂住眼睛时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我们要看见物体的条件是什么? 生:有光线进入人眼
师:那么我们平时看物体时进入人眼的光线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太阳光
师:那么晚上没有太阳,我们靠哪些东西发出的光也能看见物体呢? 生:电灯、手电筒、月光、蜡烛、萤火虫等
师:许多物体能自己发出光,我们把它们叫作光源,请大家想想看,刚才我们提到的物体中哪些是光源,能自己发光?
生:太阳、电灯、蜡烛等
师:引导学生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电灯和开亮的电灯有何区别
师:我们把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请同学们举出几个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例子。(学生举例后指导学生看书上彩图——光源)
师:在我们物理学界有一位著名的大物理学家叫牛顿,同学们听说过吗?(如有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述关于牛顿的伟大成就,也可教师介绍)
师:太阳光我们经常看到,很早以前人们认为白色的太阳光是最单纯的色彩了,但牛顿最早在实验室中的一个偶然发现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太阳光。今天我们就让时光回到从前,来尝试一下牛顿伟大的发现。[探究活动1]太阳光的分解
教师:介绍光的色散探究活动的分组(分8组)以及实验的要求,包括各组的场地安排 学生:每组选一人用平面镜到室外反射太阳光,其余同学观察,然后轮换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时间
活动结束:各组交流实验现象,归纳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探究活动2]有色透明玻璃纸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学生活动:透过红色玻璃纸看物体,透过绿色玻璃纸看物体,透过蓝色玻璃纸看物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交流:透过红色玻璃纸看物体,物体都偏红色
教师:引导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猜想:白光(含七种色光)通过红色玻璃纸后能透过什么光呢?什么光线将最后进入人眼呢?
学生猜想:只有红光进入人眼
教师演示:投影仪出来的光用一块硬板纸盖住,硬板纸中间挖出个孔,贴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纸,学生看到投射到屏上的是红光,证实猜想
那么绿色玻璃纸呢?学生猜,教师演示
师:红色的玻璃纸只能透过红光,那么透明物体的颜色和它仅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有什么关系呢?(相同)
引导学生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的结论: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 [探究活动3] 色光的合成
师:红光和蓝光同时打到白屏上,重叠部分会是什么颜色呢? 学生猜测,教师演示
用两台投影仪分别盖两块中间贴有红蓝玻璃纸的硬纸板,得到两个红蓝光斑,移动两光斑直至部分重合,观察重合部分的色光是什么颜色。
分别演示其它色光的合成和光的三原色(至此第一课时结束)(第二课时)
[探究活动]颜料的混合
师:颜料也有红、绿、蓝等颜色,那么颜料的混合和上一节演示的色光的混合相同吗? 生:猜测
师: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分8组进行实验。每组发给白纸8张,毛笔4支,清水一大杯,另发一张有红、绿、蓝、黄四色颜料各一大勺的白纸,然后让各组同学探究颜料混合的奥秘,要求学生用毛笔蘸上一种颜料再用另一支笔蘸上另一种颜料,使之均匀混合后,观察白纸上颜色的变化。同学们兴致勃勃,跃跃跃欲试:猜猜红色和蓝色混合后会是什么颜色?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料混合后会象三种色光混合一样是白色吗?黑色是怎么调出来的?
教师巡回指导,调控时间
活动完成:同学们在白纸上将各种颜料混合的结果制成色标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点评各组活动成果
教师: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结果相同吗? 学生:不同
教师:这种比较两个物体相同和不同点的方法叫比较法。归纳: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多媒体展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SWF课件)光具有能量,光能。请学生看书,举例 [课堂小结]本节内容小结 [作业布置] 学习指导用书74页1、2、3、4题 附:[板书设计]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2、太阳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能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太阳光是复色光(单色光)
3、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红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透过绿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蓝光,透明物体的颜色和它所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5、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不同,(对比的方法)
6、光能:光具有的能量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反思二(本站推荐)
“光的折射”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和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图片(课本中的漫画采用投影的方式展示,同时适当地加入文字和声音),通过播放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疑问情景,这时再启发学生:为什么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和实际并不相符呢?明明看起来池水很浅,但是实际上却很深呢?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了眼睛,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怎么样呢?经过这样巧妙、合理的设置情景,又用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的把学生引向要探究的知识,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显得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常常会遇到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的情况。这说明学生在动脑筋,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给予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只提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而无关的弃之时只字不提,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学生。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优选出最有科学探究意义的问题,并巧妙的运用语言淡化其他问题。逐步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质。
猜想和想象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常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但当放手让学生猜想时,也会遇到以下尴尬的局面:一是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怎么猜也猜不到点子上;二是学生的思维如一潭死水,不敢猜也不知道该如何猜,两眼茫然的看着老师。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我在教学中反复思考、归纳、总结,觉得对于猜想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应先做好铺垫,循序渐进,以便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方向上进行猜想。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光在空气中和水中时的传播情况。学生都知道会沿直线传播。然后问学生: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此时猜想应当有两种结果:“会,不会”。接着引导学生探究课本中第一个活动,用激光笔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情况,让学生观察,他们看完这个演示实验后,很容易的就会归纳出:当向大烧杯中慢慢注入水后,光点会缓缓地向左移动,这时候,启发学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实验现[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象明显,学生自然就会总结出光会发生偏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思考,并利用手边的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时候再给出光的折射概念,无形中就突出了概念中“斜射”两个字的重要意义。这时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才是最完整的。此时如果再接着问“光为什么会发生偏折?”、“光怎样偏折?”等问题,便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猜想困难,使猜想陷入尴尬境地,也不利于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再认真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况,并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图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于图像先介绍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角等。此时再问学生光的偏折情况,学生便能轻而易举的猜出是向法线偏折。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知识点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光从水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是那一个呢?它跟入射角的关系如何?学生自己作图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两个图像的观察和比较就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1.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3.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线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则入射角小于折射角。4.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这一切都水到渠成时,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例子并解释。适当的补充海市蜃楼、夏日群星闪耀等现象,这样层层递进,学生能从猜想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培养出自信和科学的学习方式。
课后通过学生作业反映出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纵观这一节课,我只是在黑板上示范性的做了三个图,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在教学中亦如此,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在猜想的同时发动学生动手探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善于学习的人。教师也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7.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8.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由表格知,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1声源振幅的大小 ○2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4.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 ○2传播途中 ○3人耳处
6.控制噪声的方法:○1消声 ○2吸声 ○3隔声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超声波特点:○1定向性好 ○2穿透力强 ○3易于集中能量
4.次声波特点:○1传得很远 ○2容易绕过障碍物 ○3无孔不入
5.超声波应用:○1声纳系统 ○2B超 ○3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4超声波清洗仪
6.次声波应用:○1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2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3次声武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①装酒精、没有或水银的玻璃泡②玻璃外壳③毛细管④刻度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5.摄氏温标是摄尔西斯制定,单位是摄氏度(℃)
6.量程:测量范围。
7.分度值:最小刻度所代表的数值。
8.摄氏温标的分度方法: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份为1℃。
9.测量方法:
(1)会选: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会读: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
(4)会记: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
10.体温计
(1)构造特点:①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②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
(2)①量程:35℃——42℃ ②分度值:0.1℃
(3)使用:使用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4.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越快)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7.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放热。
(1)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
(2)节省时间的方案:①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②加大气压(如:加盖子)③少放水
(3)实验现象: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②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
(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
(5)改变气压的方法:①密封口部(加大气压)②抽气(减小气压)
(6)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放热。
(7)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晶体熔化特点:①温度不变 ②不断吸热
5.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6.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7.非晶体熔化特点: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9.晶体溶液凝固特点: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10.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1.晶体溶液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溶液凝固特点: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三章 光现象
光的色彩 颜色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白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3.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
4.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
5.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6.红外线应用: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7.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实物大小相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
5.平面镜危害: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臵、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
8.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光的反射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4.在所有光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滑的物体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和漫反射(一束光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6.无论什么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光反射的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光导纤维、潜望镜。
8.光的作用:看见物体、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透镜
1.透镜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4.凹透镜
5.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6.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7.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①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⑤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⑥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 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5.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1.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3.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2F目镜 F 物 物
2FFF 物 物 目
目镜F
目
F2F 2FF
物 物物 物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速度 s:路程 t:时间)。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 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世界是运动的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臵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精致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①空中加油②风洞中的飞机③地球同步卫星④接力赛中交接接力棒时。
第五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儿向大家汇报的课题是《光的直线传播》。版本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科版。本节的重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光的直线传播,二是光速,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必备知识,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但认识很浅显,教师需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这一节课教学模式:
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解释,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情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将实验分为实验操作、计算机模拟实验两种类型。是网络技术与物理教学的一次整合。
《光的直线传播》一课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课程资源,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主导,通过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以学生探索知识,科学发现为学习主线而进行设计、实施的。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计算机优势让学生感受“光”,通过感受“光”,引入研究内容。以探究性实验“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的精神。为学生主动的“学”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师生的角色转换了,使“教”真正为“学”服务。
根据后面知识的需要我增加了“光线”这一部分内容。接着让学生运用所学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利用教师提供材料进行探究性活动等等,实验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其中加之合理利用课件资源,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生动、活泼。
最后利用光速的测量史讲解了光速,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测量。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塑造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人才需要的新人。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我没有给学生做任何的课前“准备”,学生处于完全的自然状态。实际教学中以人为本,不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有机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本课让学生从看、听、说、写、想、做六方面做起,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将生活科学浓缩在40分钟之中。这是常规教学无法完成的,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各位领导,以上是我对《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课的说课,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