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运用“比较教学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浅谈运用“比较教学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摘要: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发现比较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比较教学法不仅适合于语文教学,对于小学教育中的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体现确定教学内容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把它运用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比较法的含义、教学实施过程和比较方法,并分析了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 专业基础课程 启发式教学
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运用比较教学法,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比较教学法的含义
比较教学法,就是将彼此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授课内容经过老师的提取与编排,组成比较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比照、类比等积极的比较思维,概括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形成比较式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比较教学法实施过程
比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包括比较内容的选取,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辨和整理归纳导出结论三大步骤,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比较”贯穿其中。
(一)由比较提出问题,即以比“导问”。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通过将彼此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分析、综合提炼,打乱教材的“书本序”,将内容相似或相异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提出问题。
(二)用比较方法分析问题,即以比“导学”。在授课过程中,结合问题的分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同中求异(对比)、异中求同(类比)等方法,并结合所对比的内容,给出对比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式讨论,在有关演示性实验中也可以结合内容进行对比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辨,培养学生采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授课中常用的比较法有对比比较法、类比比较法、读图比较法、专题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等形式。
(三)采用比较形式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由比“导思”。通过比较式教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将相似而又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后,弄清和掌握它们的异同关系,通过学生的积极比较思维,形成学生的对比式分析、对比式记忆和对比式概括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总结事物和现象的共性与个性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比较教学法”既是一种教法,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学法”。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常用的比较方法
(一)对比比较法。把两种对立的概念放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他们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类比比较法。将在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异的知识进行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思辨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培养辨别事物的能力。
(三)读图比较法。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许多特性和结构多以图形、曲线、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读图比较法可以一目了然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学生结合图形对比记忆不仅知识记得牢、记得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提高,识图、用图能力得到锻炼。
(四)专题比较法。当完成各章或学完一篇的内容后,可以用不同的专题将分散在各部分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一个全面的概念。专题比较法是围绕专题展开的,常常在复习课的教学中使用。
(五)综合比较法。就是把一系列内容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四、运用比较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比较点的选取原则。采用比较教学法进行教学,选取教学内容的“比较点”非常关键。它要求教师在总体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课程的总体脉络,确定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或同一部分内容的可比部分,合理选取比较教学法实施的内容,进而确定“比较点”。“比较点”选取原则:一是局部“比较点”的选取,要选择某一节或某一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二是宏观“比较点”的选取,要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课程整体理解的重要概念或方法;三是“比较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教学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令学生费解的对象进行比较。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比较法教学“着力点”应放在学生方面,以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思维能力为导向,要把教与学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师在实施比较法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突出出来,将比较法教学建立在学生广泛参加之上,要为学生留有“教学空白”、“教学间隙”,让学生有对比思考的驰骋空间,才能真正达到通过比较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
(三)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的灵活应用及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不同,可采用多种比较法,但各种方法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另外,在授课中还要因时而动,穿插采用其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总之,由于专业基础课具有“专业性”和“基础性”的双重特点,兼顾理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专业基础课授课中采用比较教学法,既能突出学生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思辨能力。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善于总结和把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意识地合理利用比较法,该教法在教学中一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程昌品,陈强.比较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 张天会,宁旺云,晋芳伟,黄云战.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第二篇:浅议比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议比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所谓比较教学法是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课文或几处语段组合在一起进行求同学异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在课堂上如果运用得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增加课堂密度。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首先,比较教学的运用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比如,在学习诗歌《观沧海》后,让学生欣赏散文《听潮》。两篇文章都通过歌颂大海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但二者在写法构思上又迥乎不同。《听潮》是文中有乐,“听”到了海潮奏出的“伟大的乐章”,有落潮时舒缓的序曲、初潮时明快的奏鸣曲、高潮时磅礴的战斗交响曲。从听觉角度描绘潮音的变化,顺次展现大海的温柔、娴静、粗犷、强悍,表现了大海的韵律美,使人如闻其声,表达了作者深情的倾诉和期待,有诗的情感。《观沧海》则是诗中有画,“观”到了大海的苍茫,海岛的孤耸,画面的萧瑟。从视觉角度表现了大海雄浑、博大的形象美,使人如临其境,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两篇作品均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怀,令人感到兴奋,是同旨异体的名篇佳作。《听潮》虽是散文,但语言有节奏感,琅琅上口,饶有诗味。行文自由,语句活泼。《观沧海》语言凝练简洁,内涵丰富,整齐押韵。经过比较,同学们既明确了两篇作品的异同点,对大海的美也有了深刻全面的印象,同时对《观沧海》的主旨挖掘更深刻。
其次,比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积极思维的条件,使学生学会了求同辨异的思维方法。《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分别讲了仲永和吕蒙两个人的不同经历与不同结果。异中求同:两课都是借故事讲做学问的道理:人只有立志,才能越来越聪明,才能不畏艰难,做问学如此,做人亦如此,两课岂不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角度比较,多方面思考,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发展。再次,比较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已知启发未知,以新知巩固旧知,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触类旁通。
在学习说明文前,与学生一同欣赏美文《荷情万种》与《荷花》。两文同样在写荷花,但《荷情万种》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和议论。而《荷花》则分别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荷花的分布状况等,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对说明文的把握会更准确,为以后的说明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对不同表达方式的判断及分析方法也会更明确。这把双重“钥匙”给得全不费功夫。
总之,比较教学一般是组合教学。几篇课文或文章在一个课时进行,内容集中紧凑,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增加课堂密度,节省课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读、写、练的时间与机会。
其实,比较教学在单元教学里也应该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战争创伤单元学习完后,可让学生分别从体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方法、语言运用等几方面列表比较,于比较中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运用比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明确比较在什么范围内进行,它们有什么可比性(共同点)。二是要在比较前让学生搞清楚主要比较些什么,选择它们的比较点(不同点)。最后,要交待比较的结果。在比较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比较的点不能太多,要掌握重点,突出特点,详比略比要得当。一般来说,同体裁、题材、主旨或同单元的课文有可比性。主题、人物、景物、结构、写法乃至句式、词语的运用均可视为比较点。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实践与体会
初中生物课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实践与体会
贵州省锦屏县固本中学
姜继庚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比较法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灵活应用比较法,这是生物教师所需要重视和思考的。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
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绿藻和兰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4.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5.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因子。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2.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孝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孝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3.灵活综合应用。比较法虽分几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为了深入地掌握教材的实质,将各种类型的比较方法综合起来加以运用,以便更好地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总之,生物教学中利用比较教学的因素和内容很多,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把握,有意识地利用比较的优点,使它更好地服务于生物教学。
第四篇:运用“八步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八步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金生
“八步教学法”是我校在深入研究名校名师经验基础上,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适用于初中所有文字学科的课堂教学,理论上科学,操作上可行,经过实践检验,效果上显著。是一套比较成熟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先进教学方法。经过网上检索,目前还没有发现国内与此相同的方法,具有独创性。
按照新授课的一般顺序,“八步教学法”的八个步骤依次是: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呈解提纲、自学自练、答疑解惑、归纳小结、布置预习
运用八步教学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1)把好预习检查关。有效的预习是许多名师名校成功的诀窍,保证预习的质量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必须到位,可以课前教师、科代表或小组长抽查,课上检查时以组长检查、组内互查为主,检查时教师必须巡视,掌握情况,不走过场。必要时进行小测验,测验的内容要少,应该是一般学生只要真正预习就可以掌握的基础知识。这一步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
2)重视新课导入环节。好的引入是成功的开始,教师要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揭示目标做好铺垫,不得忽视这一步的作用,在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好什么样的语言,怎样的事例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一步的时间掌握在2分钟左右。
3)准确揭示目标。揭示目标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不应该是流于形式,一带而过的投影或费时费力的板书,都不如教师的语言强调更重要,要力求做到省时省力,学生印象深刻,无论板书的还是投影的目标,都不能一念了之,应该强调重点目标,一般情况下,可以结合新课导入环节,在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时口述目标,必要时板书关键字。这一步的时间掌握在1分钟左右.4)提纲的呈现要科学。自学提纲是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的,学生自学的路标,是自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提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自学热情,保证自学质量,提纲的内容应该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使学生很明确的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比如结论或答案写书上还是做本上?是独立完成还是讨论完成?应该在多长时间完成?都应该让学生清楚。提纲的文字量应该适当,尽量做到既简单明了,又能让学生顺畅的按照提纲完成自学任务,过繁过简都会影响自学的效果。提纲的设置应该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既突出重点,又能够突破难点。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对提纲进行说明,明确具体要求。提纲设计时最值得注意的是预习部分已经解决的问题,不要在接下来的自学当中过于重复,要着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所以教师在解说提纲,提出自学要求时,要根据预习检查的情况进行取舍,灵活处理,不能过于死板,提纲要体现分层推进。这一步的时间一般掌握在3分钟左右.5)组织高效率的自学自练。这是课堂结构的主要部分。这里的自学指的是非教师讲解下的学习,既包括学生独立自学,也包括学生间的交流讨论。这是新模式下课堂的最主要部分。学生自学时,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是督促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特别要鼓励后进学生参与学习,二是通过巡视检查自学情况,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个别问题,小组内讨论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留待统一解决,这里要注意规定好,哪些是自己独立自学的内容,哪些是合作解决的问题。
新课的特点之一是课上的足量练习,当堂反馈,课上基本解决与本课相关的所有练习题和习题,很少再布置课外的作业,训练时间要有保证,基础知识的自学时间不能过长,必须留出足量的课堂训练的时间,有些学科的题目可以穿插在提纲中,边学边练,通过做题印证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把训练放在基础知识之后,集中训练。何种方式应依情而定,一般的,出现先边学边练,然后集中解决习题的情况比较多。
练习量既要足,又要让大多数人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应该分出必做的基础题和选作的提高题,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以利于分层推进。
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巡视,一要通过巡视督促、鼓励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不漏掉一个学生,二是通过巡视调控自学进度,三是通过巡视发现存在的问题。这里还要特别注意的几点,巡视时教师不要停留在某组给学生讲题,不懂不会的问题,一律留给小组解决,难度大的可以适当提示,但绝不要讲解,这是特别要注意的,教师要掌握那些小组集体讨论,教师提示之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一步的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
6)做好答疑解惑和知识归纳。这个阶段有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小组内交流互查,存在的问题主要以兵教兵的办法来解决,通过兵教兵,绝大多数问题都能解决。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巡视,通过巡视掌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并适当给与提示。二是对小组集体讨论,教师提示之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是难度较大的选做提纲或题目,而且多个小组都可能会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讲解了。
讲解时要注意,一是不讲学生自学已经解决的问题,只讲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二是这里的讲,也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能够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也不要讲那些已经通过自学已经弄懂的问题。三是对优秀生进行必要的拓展性训练。这一步的时间一般掌握在10分钟左右。
7)对本节知识的归纳,能让学生完成的,也尽量让学生来完成,教师可以设计板书知识框架(知识树)让学生填,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知识框架,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这一步的时间一般掌握在5分钟左右
8)合理布置预习任务。这是对以往的作业布置的革命。本节课的练习和习题基本上在上节课的预习和本节课的训练中完成了,没完成的可以让一部分优等生学生选做,也可以暂时不做。课上答疑归纳之后,剩余时间应该组织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没有时间的话,也要布置必要的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量不要太大,难度要低,注重基础,要布置一般学生只要认真自学就能完成的预习任务,要便于下节课的检查,可以分出层,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这一步的时间一般掌握在4分钟左右。
八步教学法重视预习,突出学生的活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循环,特别有助于落实“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的方针,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目标。
第五篇:运用案例教学法
运用案例教学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对如何抓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多年来,我校党委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门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宣传部,教务处等机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2002年,我校承担了教育部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并成立了专项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设想.2003年春,根据校党委的决定,首次在2000级本科生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目前,我院正在把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推进.前不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中央的指示更增强了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信心和决心.下面,将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自1998年新的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令人忧虑的.特别是伴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有些学生逃课,有些的学生则是迫于考勤,点名等纪律约束不得不到课,但到课不听课.可以说,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门数不少,学时不少,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也不少,但如何能够“入耳”,“入脑”,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曾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课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有时溜号”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6;选择“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占60;还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可见大多数学生是想听课,但能否听得下去则取决于任课教师讲的是否有吸引力.那么,如何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吸引力,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呢我们认为,除了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外,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要求.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功能,2003年3月,我校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试点的案例教学改革方案.为了使案例教学工作能如期进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不仅提供经费,用于购买各种案例教学用书,为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而且针对在收集整理案例过程中教师工作量大等特点,明确规定,案例教学课时按照1:1.5计算工作量.这些政策决定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做法
据研究,案例教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1980年前后,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我国,在经济,管理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纪录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例,即案例,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剖析,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可行性,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指南.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1,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
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编写案例前,首先进行集体讨论,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广泛搜集和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并编写案例.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要在正文的后面提出几个问题,以供学生讨论之用.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包括分
发案例材料,学生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小结等多个环节.3,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总结,一方面,完善本小组对案例分析的观点和方案;另一方面,对本小组在案例阅读,讨论,课堂发言等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做出归纳.4,教师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各小组撰写完案例分析报告
之后,任课教师要就本次案例分析情况做出小结和点评.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师生,特别是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遵循了以下四条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优秀的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这种纸上的问题情境转化为课堂中的问题情境,以生动的实例形式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2,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询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3,激励参与的原则.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等原因,一些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大班上课,因此,出现了少数同学的“搭车”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并制定适当的分组和考核办法.4,拓展学习空间的原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参加小组讨论等环节,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与传统模式的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差异,但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后,其所获得的收益仍是多方面的,如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精神等,而这些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1,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大幅度提高.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到课率一般都在95以上,听课率也大为改善.如,在讲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节时,我们编印了200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今天,我们还需要节约吗》这篇文章作为案例发给大家,案例的第一段话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地大物博而沾沾自喜,然而,现存资源的匮乏与穷绝,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让我们必须静心聆听自然的警示……”接下来就是近2000字的一系列关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各种资源现状的比较,数据详实,分析透辟.学期末,学生在写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总结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谈到了这次案例教学,许多学生说,“原来一直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案例教学使我们感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节时,我们为学生印发了“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的典型案例,从对中国彩电业的无序发展,价格大战的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市场背后那只无形的手,更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接触社会现实的自觉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从2004年上半学期对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一改过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态度,纷纷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在期末考试时也考案例分析,那才能看出真本事”,甚至有的学生写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本学期学得最舒服的一门课”,建议“增加一些课时,因为它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这样的反响和建议在以往的同类课程中是很少见的.3,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一节时,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我国的“三农”问题,使学生自然得出了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样的结论.可见,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是“灌输”型的,形式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但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系统,准确的知识.案例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一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较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案例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期兼顾和协调多方面教学的要求.2,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与特殊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以及后来的工商管理课程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我们称之为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在今天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堂组织等都与上述案例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故我们称之为特殊案例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套用特殊的案例教学模式.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的结论和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多元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结论和答案却必须是确定的,唯一的;再比如,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在10---15人左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多的达200人左右,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二者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套用.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关系.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处于信息的接受者的位置,师生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或是师生间的问答来实现.而案例教学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可能要多于教师,教师从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听为主,但这并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如,案例的选择,合理的分组,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评等,都要求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不能从以往的“一言堂”变为“不言堂”.4,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不是不要教材,恰恰相反,而是必须遵循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案例是为教材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服务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因此,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为依托的,只有编写出了好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只有以教材为蓝本,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还仅仅是开始.我们将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