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秘书应注重内外兼修
秘书应注重内外兼修
作者/丁端瑞
秘书工作对秘书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名出色的秘书,必须是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软素质”(如人格魅力),又要拥有“硬素质”(如办公技能);不仅要会做人,还要会做事。秘书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成长、成熟,就要注重内外兼修。
一、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秘书观
一要热爱秘书工作。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有可能熟悉工作、提高水平、干出成绩。秘书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自觉履行各项职责。二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一盘棋”意识,个人服从集体,坚决维护大局,不利于大局的话不说,不利于大局的事不做,要时刻意识到自身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三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秘书的辅助职能基本上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秘书对上要服务好领导和上级单位,对下要服务好群众和下属机构。热情、细致的服务既是秘书工作水平的体现,同时,在服务中秘书的工作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二、加强作风建设,提高人格感染力
一要注重思想作风建设。思想决定行为。秘书需要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科学“三观”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和金钱观。党政机关的秘书尤其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永葆头脑的清醒与睿智。二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以优质的工作质量、优良的做事风格去展现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如同真理的力量,可以赢得群众、获得支持。秘书在工作中应持平公允,办事高效,按照“三公”原则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对领导和群众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时,秘书处事要冷静平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白眼狼”、“变色龙”是最可恶的,也是最不得人心的。三要不放松生活作风建设。八小时之外和八小时之内不能截然分开,许多腐败案例证明了这一点:腐化往往是从生活作风出问题开始的。秘书要做到作风正派、情趣健康:因为工作的复杂性,要在生活上做到洁身自好,抵制不良诱惑,打破财色两关;因为工作的艰辛性,要注意休息身心,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方式比如练书法、听音乐、出游、打太极拳等来调剂生活。
三、强化心理素质,塑造“阳光”、“空杯”心态
一要提高耐挫能力。秘书在工作中难免碰到被误解乃至被无端指责或猜疑的情况,此时要从长计议,经得住考验,受得了批评,相信事实的力量,忍别人所不能忍,再接再厉,愈挫愈奋,始终保持乐观的心境和昂扬的进取精神。二要心胸开阔、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事务。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克制权力欲和虚荣心,处事则勇于任重,敢于负责;待人则真诚无私,坦荡无欺。要阳光而不阴暗,深沉而不轻浮,谦逊而不张扬,自信而不失亲和,一如甘霖雨露,润物无声。三要及时“清零”,保持秘书工作者的低姿态。(文秘工作 www.xiexiebang.com)秘书的进步同世界上其他事物的成长一样,也有一个“扬弃”的过程。蜗牛之所以走得慢,是因为包袱重,既往的成绩、失误、困难、优势等都是“包袱”,秘书要敢于否定自己,清空过去。功归于上,则己能安享;虚怀若谷,则胸有锦绣;轻装上阵,则骁腾万里。
四、积极建富献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一要注重培养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有的秘书喜欢高高在上,寸步不离领导左右,往往封闭了自己,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这自然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发现问题的土壤;有的秘书则爱好走过场、搞形式,调研考察走马观花,搜集材料囫囵吞枣,漂浮在表面。秘书只有遵循“贴近”、“深入”、“具体”三个原则,方能切中肯綮,把脉症结,发现问题。二要敢于提出正确的意见建议。古代有“诤臣”之说,陈毅也盛赞“诤友”难得。现代秘书的气节观要求秘书敢于直言。有的秘书奉行唯“上”主义,惟领导马首是瞻,唯唯诺诺,有了不同的意见不敢提,有了正确的建议不敢说,最终迷失了自我,有损于集体。当然,良药未必苦口,提意见建议要注意方法方式时机,在必要的情况下,秘书则必须挺身而出,直陈利弊,抵制、纠正不正确的举措。三要善于审视与思考。秘书要经常回顾、总结、反思工作,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养成思路清晰、工作到位的良好习惯,提高整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打造看问题准、干工作实、办事情稳的职业素养。
五、注重学习提高,保持秘书工作的活力
一要不间断地训练提高秘书工作技能。南怀瑾曾倡导秘书的三种技能:骑摩托、开汽车、打字,如今早已超出了这个范围,比如写作、记录及录音整理、通信、办
公设备运用、现代化电子网络应用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基本技能偏重于“实”的层面,与其他诸如协调、应变能力等偏重于“虚”的层面的技能,共同构成了秘书的基本职能,这是秘书人员不可轻忽和偏废的。二要扩大学习范围,养成“即时学习”的理念。青年毛泽东就提出: “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秘书应高度重视学习提高,随时随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博闻强识,融会贯通,力争做到学有所悟、学有专长、学以致用。三要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秘书要充分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在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上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辅助质量与服务水平,善于积累经验并利用经验,在学识上富有才气,在状态上富有朝气,在思路上富有灵气,在应对上富有大气。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秘书综合素质与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秘书要以内外兼修的自觉性,不避繁巨的责任感,精益求精的上进心,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
(作者单位:河南煤化集团河南龙宇国际贸易公司
第二篇: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1《论语》是一部经典国学著作,众所周知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的,内容为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思想为“仁”,他所提出的“仁”实际上是一种公益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公益的社会。
对于《论语》的内容,我们在初中时就开始接触了,至今过了六七年,但譬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经典语句我们依然随时都可脱口而出,这说明经典就是容易深入人心,但当时尚且年少,对其内容页大都一知半解,现在重新再细细品读,便对其内涵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论语》全书有很多章节,但我最喜欢“学而第一”章里的内容。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则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主要是要同学们适应新环境,好好学习,培养君子风度,搞好团结,正体现了其“礼”的思想。这一则也被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的《论语》十则里,第一次学时,我并没有真正读懂它的意思,尤其是“朋”字,一直还以为是“朋友”的意思。这样又证明了《论语》的又一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我没有重新认真的去复习,又怎会知道这里的“朋”不是朋友的意思,而是指聚在一起学习的同学们呢?
还有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我经常用来提醒自己,为人处世要常常自我反省,从而自我提升。这一则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做三个方面的反思:替人设想做到忠实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复习好了吗?说明了作为一个学生每天应该坚持的三省内容。如果这样坚持自省,那为人必定越来越完美,我们不仅现在应该坚持,即使毕业后不再是学生了也应该继续坚持。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论语》中最能体现“仁”的一则是“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仁义,还怎么对待礼?人如果没有仁义,还怎么对待乐?说明了仁是礼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要成为君子,即思想道德修养高的人,“仁”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仁”,又怎会有其他的“义”、“礼”、“智”、“信”呢?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仁”,就难以成为君子。
《论语》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时刻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愿《论语》文化可以继续传播扩散,经久不衰;愿社会充满仁义道德;愿孔子向往的“仁”(公益的社会)能早日实现。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2<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考虑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间、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不可攀,只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格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采成佛。
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辉煌、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不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怒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去。<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到: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好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过这一回。淡薄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3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一路阳光,看似微小,但是仍照进了你的心田。就像《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但是他激活了你内心的良知与友善。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说的话进行编撰和记载而留下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在我跟随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深知了许多道理,其中孔子对学习的阐释让我受益颇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学过的知识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么?别人不知道我,我不生气,不是很君子么?其实,对于我来说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一句。因为老师要求我们每天都要背一段书,但是给的时间并不是很充分,所以每次都是在课上强背下来,结果一下课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每次都要复习,就这样反复重复,一次又一次的背诵,背出来的效果居然比一次性背出的效果好。要知道,我背书从不背第二遍,总是一遍过。所以总会有遗忘的现象。自从我用了老师的这种方法之后,我背书就再也没忘过。
学习还应多思考,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而无所适从;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懈怠。因为初中我的数学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导致我一到数学课就会走神或开小差,几乎没有完完整整地听完一节数学课。要么就是听一会课就玩了起来。随着我数学成绩的越来越差,我就再也没有在数学上花过多大功夫。结果恶性循环,我的数学越来越差。可当我进了高中之后,因为新奇感,我第一次在数学课上集中精力听课。结果我居然燃起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课再也没有开过小差。但是当我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感觉渐渐难了起来,作业看不太懂了,只能看着笔记,翻着书,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再后来,就彻底看不懂了。就像《论语》中写的那样,迷惘而无所适从。正当我陷入绝望时,同学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教我如何思考问题,并拿出了课外资料向我讲解。看到他的资料,我的脸就红了。因为我自己也买了一本,但是因为我初中养成的坏习惯,我的资料到现在一字未动。看着他几乎快写完的资料,再看看我的空白一片,我知道了原因。自那之后,我就不停的在书与资料中盘旋。终于,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我的作业又回到了刚开学时的模样,渐渐地回归了正轨。
读完了《论语》之后,我感觉我对学习的理解更深刻了。温故知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等,都对我们的学习有着很强的指导性。我要在《论语》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4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每个人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有时不免会感到迷茫,我亦是如此。而她就如同拥有了一双隐形的拨开迷雾的大手,总能引领我冲出一切迷雾,走出一切迷茫和不解。
《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感悟一生的种种言行,虽简短却总能以一句有一句的话语直扣人心,阐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人说,《论语》是一本十分乏味无趣的书籍,既无小说的通俗易懂,也没有诗歌的风华韵律,不知从何读起。我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但之后再深入地阅读,细细品读每字每句,就慢慢发现了乐趣。
在《论语》这本书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是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每天都会学习到一点,每天都要学会积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样:帮助别人做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心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用心温习?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讲一个字——心。
个人都会有私心,关键取决于你是否跟着心走,会不会为了一点私心而去欺骗自己,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着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脸上的汗水随着脸颊一颗一颗地流下,滴在了纯白的草稿本上,印下了足迹,似乎在证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着想着,我灵光一闪,给图形加上了两条辅助线,就轻轻松松地把难题给解出来了。之后,我装出来一副解难题的样子。看着同学们在低头苦思的样子,暗想:待会儿有人问我会不会的时候我就直接说不懂吧,这样就我一个人会解这题,老师一定会夸我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地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平时跟我十分要好的同学问我会不会那道难题。不能告诉她!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是说了,就不会被夸了。对!就说不会吧。我刚要说出口,可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一抬头,就对上了她那充满真诚和渴望的目光。那一刻,我开始犹豫不决了。她平时经常帮我解决问题,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和我一起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来教你吧。”这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也跟着愉悦了,还看到了她眼里的欢喜。之后,又有陆续几名同学来询问,我也都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那一次,我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是快乐。朋友间的真诚相待是我在《论语》中学到的最好的一课。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论语》,我喜欢这本书。《论语》的点滴,每一页纸,每一个字总能直抒我的内心。“凡事应跟随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你而去努力”是我在书中上得最好的一课;“随心”是我在《论语》中最深的记忆!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5《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刚上初中的时候,它是一篇需要背诵的课文,可是背起来甚至没有接触最多的现代文那么拗口,反而更加易懂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比现代文更容易背诵。虽然仅仅只有十则出现,但是就只默念过几次,我似乎就已经感受到了书里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奥妙,它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就是这一次的“遇见”,激发了我刨根问底的内心。我便买了一本全本的《论语》,细细品读其中所创造出的“文明世界”。
《论语》里面讲述的是关于如何做人、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关于学习、关于教育、关于政务、关于治国与安邦以及关于中医的一些知识。其中便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名句,都是出自其中,甚至可以在里面悟出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
有一天我和朋友去一家餐厅吃饭,我洗完手出来没有烘干,无意地甩了甩,没有想到,原本看似高尚的两名妇女贸然摆着凶恶的面目对着我破口大骂:“你们在干什么!一点文明礼貌的美德都没有,看把我的衣服弄脏了,一点家教都没有!”她们说得很粗暴。我刚想发火。这时,我突然想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句话是指有一次孔子对季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毕竟,容忍也是一种美德,更何况是我的不对呢。想到这里,我连声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她们可能没有反应过来,过一会儿也红了脸,似乎为刚刚的言行感到不妥。“呵呵,其实我们也不应该那么凶的,再说你可能也是无意的。”说完,我们都相视一下,露出了笑容。回到座位上,想到刚刚的一切,又想到《论语》教给我的道理使我避开了那无谓的争吵,能互相谅解,不引起纠纷,真的是像书中讲的那样,只有遵守文明美德,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容忍,做一个“君子”,世界才能“和平”。这便是阅读带给我的快乐啊。
谈论一个人是否真正有素质、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在于那修饰的外表,真正在于内在,发自内心所表达出来的气质。做一个像孔子那样注重内在修养,有文明美德的有素质之人,何尝不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和分享。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6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蕴藏的大智慧啊!
《论语》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里面篇章很多,有关学习的学而篇,有关品行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时我们经常挂于嘴边的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均出自此书。这些语句随便找个同学都会说上一两句,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
《论语》里面的精彩语句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圣者就想想自己有没有他的成就,见到没有贤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这个样子。我一直将这句孔子说的名言刻在心里,半点不敢忘记,因此养成了争强好胜,希望自己也能达到别人一样水平的性格。
《论语》不仅能发人深省,还能使人改变人生观点。让顽皮不爱学习的人变得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令自卑的人不再自卑,昂首挺胸重新做人;使奸险狡诈的人变得诚实憨厚……从这个角度出发,这难道还算不上是一本好书吗?
《论语》书中记录的有勤学之人、守信之人、也有死读书不求甚解的人,陈正之就是那个勤学之人的代表。他每天以勤补拙,勤学苦练从不间断,人家读一遍书,他就翻倍,甚至更多,并在学习中寻找乐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陈傻子”变成陈才子,成为汉代一位很有造诣的博学之士。再如北宋的米芾,他把“学而不厌”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勤练书画,特别是在练“捺”方面,废寝忘食。他的妻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再也忍不住就给他送饭,在送饭的过程中不心小碰了一下米芾的右手,没想到就这个细节竟写出了世间少有的一个“捺”,这是一个巧合吗?正因为米芾那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宋四家”之一。而曾子则是守信人的代表,他不顾妻子反对,言出必行,说给儿子杀猪就杀,绝不向孩子撒谎,成为后人诚信的楷模。《论语》中有些语句的意思确实难以理解,但“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这句话总该明白吧。《论语》中也有这种人,谁呢?就是伯乐的儿子。伯乐的儿子不动脑筋,不思上进,手拿着伯乐写的相马经去寻找千里马,结果错把一只癞蛤蟆当做千里马,这种只知读书,却不知思考的人,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闹出笑话……
《论语》,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有关孔子或他的弟子的一个个小故事里隐藏着一句句至理名言,语言清新自然,构造新颖活泼,翻开书本,其中的人物历历在目、跃然纸上。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吧!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7古人云,今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果不其然,于丹仅仅是写了读完《论语》后的一点心得,就在整个中国好好火了一把!这个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详尽的阅读一番。
《心得》里的字里行间无不说明——《论语》是为这个世界而生的,其告诉人们的每一个道理,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暑假前夕,老师向全体同学下发了一张“暑假读一本好书”的宣传单,我接过宣传单,仔细的将各类推荐书籍目录扫视了一遍,遂即一眼便看上了《记得纯真少年时》,因此这本书也就被顺顺当当地选入了我的暑假读书计划中。
暑假到了,妈妈通过网上购物给我购买了这本《记得纯真少年时》,我第一次接到这本书,便急急忙忙地打开书本,通过前言的介绍,我了解了书中所选的是作家徐鲁所着的美文和励志故事,大致涉及到了成长感悟、少年友谊、自尊自信、乡村怀念、珍惜亲情、享受大自然、亲近阅读等等主题。就这样,《记得纯真少年时》陪伴我度过了半个月的时光,终于被我完完整整地品读一遍,我很赞叹作者的文笔,他的文字清丽、雅洁、纯正,字里行间有一种淡淡的诗意和浓郁的书卷气息。无论是他描述别人的故事还是他亲身经历的故事都显得很生动有趣,给人一种亲切感。而且他笔下的故事本意都是教育和开导儿童和青少年,从一件件童年的回忆中找回最纯最真的自己,做一个自尊自信、团结友爱、珍惜亲情、热爱自然的人。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发,因为每一个章节我都会获得了不同的收获,从“暴风雨中的伙伴”中我懂得了珍惜难得的友情,从“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中我看到了伟大的亲情;从那一首“校园朗诵诗”中我被带进了美好的校园生活,从那一片“鲜花的洪流”中我被冲进了满怀理想的世界;倾听那“遥远的风琴声”,将一位位小人物的大精神传承与赞扬,相约于“一生的邀请”,将一位位伟人的美德与魅力传颂和崇仰;“用美丽的汉语演讲”来表达我们心中对母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用“甜美的读书声”来表达我们心中对书籍、对知识的渴望之情;“迎接十六岁的太阳”正缓缓升起,它耀眼夺目的光芒照射出青春的色彩,体现了青春所具有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也暗示了青春散发的无限的激情与活力,“大自然的美”是属于世间万物的美,我们不要去伤害它、破坏它,也不要去疏远它和冷落它,而应该像对待我们的生命一样,去善待、珍视和保护它,并且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那时你会发现,其实大自然的美也是世间的一笔永恒而宝贵的财富。
虽然《记得纯真少年时》我很早就读完了,但书中感动、痛恨、欢喜、悲伤的情节仍时刻缭绕在我心头,确实让我感受万千,颇有受益,这本书的出现,也再一次勾起了我对那些童年往事的记忆,勾起了我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8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纷飞,当时的文人学者们纷纷思考救民于水火,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派建立,后又出现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于是乎,出现先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时代。著名的《论语》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圣贤之书”,是为人处世的标杆,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间的言语行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就我个人而言,学习论语,主要在做人做事,教育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为人处世方面提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些人在生活中不顾他人感受,自己不想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多多向他学习,虚心请教,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看到有人犯错误了,要引以为戒,以别人得到的教训为教训,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他还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还尚在人世,作为子女来讲要尽孝道,不要去太远的地方,如果非要去的话,就要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不要让父母担心。学习《论语》它会让你懂得正直的伟大,会让你知道所谓的“邪不胜正,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是美好的,你要相信这个世界光明磊落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其二,孔子在教育学习方面有很多值得当今人借鉴的地方,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不分贵贱,贤愚,人人都可以受教育”,此外,孔子十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他既重视学,又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让我们自己通过提问、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其三,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论语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他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更在修齐治平上实现安邦立国的大使命。中国历代先贤,有多少人深受孔子思想感染,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经典。《论语》中的“仁”、“礼”等中心论点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是通过学习《论语》才让我知道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并非只有四大发明等。这些是我对读了《论语》之后的个人心得,读书可以使人明智明理,但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感悟,《论语》一书博大精深,承载中国先贤的智慧思维,是我中华之瑰宝。希望大家可以多读一些这样的书,会让我们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9要论国之学,经之典,《论语》可当其首。——丁子
学习《论语》,当注重内外兼修:文化强国,文化自信。近几年,从阅读到悦读,再到全民阅读,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中华文化,需要文化传承。中华民族,需要文化自信。
近期,参加中山市传统文化读书会两期活动之后,再次对国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论语》,有了新的认识。中山市教体局周信副局长,可谓这方面的专家。他的讲座,没有单纯的说道论经,而是结合了自己的研究,结合了现实生活,结合了人的本心、本性,分享了他独特的阅读感受,深受启发。
笔者认为:学习《论语》,至少要三从:从师,从心,从本。
从师学习,道之自然:
读几句四书五经,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为,很多人读的是表面,没有入其实质,没有内化于心。或略知皮毛,或一知半解,或断章取义,或歪曲其义,如此而已。
其实,学者,就算是好学者,也当从师,从良师。对《论语》,应该说不少章节还是熟悉的,也是认真读过的。特别是对于中文系毕业的文科生,不学孔子,不了解《论语》,是说不过去的。再说,作为语文老师,也是在教学生学习《论语》。
不过,反省自己,至少到目前为止,对孔子,对《论语》,更多的是停留于读的表面,并没有深层次的阅读,更没有系统的阅读。至于学以致用,谈及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也是相当不够的。
细读《论语》,发现:简单的对话,却包含了众多的道,众多的理,还有众多的法和术。从学而篇到为政篇,其实都是在谈学习,就学习和思考,学习和运用。孔子,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在生活细节中谈学习,在日常对话中谈学习,在为人处事中谈学习……从中,不难发现:学习,不止是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学做人,做有孝、有忠、有德、有信、有为之人。
学习国学经典,就算是孔子这一伟大的圣人,自然也不可能穿透时空,能预见今日之学习,但是,其经典要义,却是有指导意义。古之礼,古之法,古之德,古之行,不一定是现在流行的,或认可的,但是,至少在当时就是公德、公法。后人,自然要继承,更要创新,然后进步发展。
只要认真读了《论语》,作为读者,你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肯定会有不有的观点、看法,甚至于有一些抵触的情绪。应该说,这是正常的。如果,此时,有一位良师指点,有一位得道者点拨,我们是不是可以少走一点弯路呢?
说一个本人学习《论语》的经历:
读初中时,应该是第一次接触孔子的《论语》,问老师:老师,这个“论”字怎么读?为什么读第二声?是言议论文中的”论”的意思吗?
老师说: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不同,读音不同,意思不同,语境不同,读汉字,要读准。
我,记住了老师的话。心里想:老师真厉害,这读音也知道。
读高中时,老师再次强调:《论语》是重要的考试内容,大家要多读多背,还要理解字词的含义。
我记住了老师的话,心想:高考时,我能翻译这些语句,拿个高分,没问题吧?
读大学时,老师没有讲字的读音,字的含义,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会怎么学习?你,会怎么做人?
工作二十多年了,遇见了很多的老师,也教了很多的学生,感觉:我还在学习,还在了解“学而时习之”,还在想着“不知而不愠”,还在学着“三省乎己”……
师之重要性,大家不妨再读一回《师说》。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10《论语》,记载的是孔子与他的学生的对话。它是一部对我们很重要,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习,是我们必读的名著。
论语里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讲出了做人的几个道理和学习的方法,给予我们启迪,也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告诉了我们要孝敬父母,尽孝的方法。说明了做人要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许许多多,说都说不完。人只要按照《论语》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点就比许多人好多了。
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是我们须认真阅读、学习的一部典籍。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据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
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因为《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
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 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
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11《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与再传弟子们将平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合为一处而成的,其中孔子的言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有了专门的学派:儒家。
孔子没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证明是他写的著作,我们了解他的思想,仅仅能从《论语》中寻找线索,可见这本书的历史价值。
《论语》中,多为孔子讲礼、仁、君子之言语,也有许多评价名人的话,但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应将重点放在孔子以老师口吻说的话上,这样,如同他穿越时间,在向我们讲课一样,让我们明白事理。并且,在这些话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处的,何不试试呢?
比如整本书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
它分三句,我认为第一句其实是提倡不读死书,即学习知识、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动,最好时不时去实践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确实,我也试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运用刚学的简便运算,对着长长的收银条快速帮爸爸完成了核对,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要珍惜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能获得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在乎与珍惜自己。也许,有朋自远方来,古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与朋友的每一次相聚与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一聚、最后一别,交通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诋毁自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不了解自己,并非恶意伤人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生气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孔子这句活中,提到对“君子”(我认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点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对君子的要求,但每次不尽相同,有时为了突出君子的高尚,孔子还以“小人”(我认为是指道德较低下的人)与君子作对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我觉得,虽然身处两千多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用《论语》中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尽力去做一个现代的“君子”。
《论语》中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里面运用古文讲述的道理也可以让我们思考良久,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写出了对《论语》中一章的片面理解,已经有一些字数,可见整部《论语》及孔子学问的深奥无比,很难理解透彻,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过:“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1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收益很多,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这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为了讨好别人,因此,当面对别人的毁誉的时候,也就可以泰然处之;因为不为求荣誉,当然也就不怕别人的诋毁。君子以宽恕的心态来对待别人,所以,不求全责备,当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时候,希望被了解,却不责怪别人的不了解。君子如果不能了解别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标准了: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才德修养不够,因此难以宽容地对待别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误解别人,由此而产生评价失误。所以,不必因为别人不了解而忧伤埋怨,但是应该学会了解别人。
我想,在我们与同学相处时,也有这样的时候,当别人因为某件事而误解了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因此而烦恼,从而责怪对方心胸狭窄,互相批评的结果就是使彼此的误会更深,而使原本十分亲密的好朋友关系逐渐疏远。如果在矛盾发生的时候,进行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可以原谅对方的行为,体谅别人,不埋怨,不抱怨,不担忧,从而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友谊更进一层。
记得有一次,是我做值日生,好朋友小吉是组长,她分配任务,扫地是最脏最累的任务了,大家都不喜欢做,早上,小吉分配任务时,竟然叫我去扫地,我想那么多同学,为什么让我去呢?当时就十分生气,反驳她说:“我不扫,爱扫你扫!”小吉说:“上次是东东扫的,今天换一下任务,必须服从分配!”我又气又恼,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个组长吗?什么好朋友啊!哼!当天,我虽然硬着头皮扫完了地,心里却十分不舒服。后来,我就和老师要求调换值日生组了,到了新的小组,这个小组组长恰好转学了,老师就让我做了组长,这下我可真体会到做小组长的不易了,分配任务,监督卫生,真的很辛苦,还可能得到同学的误解。我彻底地认识到自己错了,于是主动和小吉承认了错误。
孔子的这句话使我联想到这件小事,其实小事中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胸,凡事都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要换个角度,不要只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自私地处事,更要想想自己了解别人吗?论语中的人生哲理真值得我们一生去体会啊!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13然而着眼于现世,却并不意味承认现实。
东方的读书人,总是怀有类似“劝世”的情结。所以孔子长久担当的真正角色是教育者。在他本人的时代,儒学倡导的是人的自制,上至君王,下至草民,人应该使自己向一种理想人格趋近。孔子将之定义成为“君子”。通过强调人的修身与自省,孔子宣扬当一个君主的自我修养达到完善,那么他的权力就可以通过最和平高贵的方式来保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天真,因此我们看到后世虽将孔子本人拜为先师,却没有几个强大的君王是按照他的理念在经营他的政权。尽管如此,那些对于理想人格的设定却并没有被轻贱。今时今日,中国人的道德标尺也依然围绕着它们,谦逊淡定博学慎行的君子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始终被向往,但它一直以来被推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谁也还没见过它的完成。那些劝诫简短如“不迁怒,不二过”,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却无一不是包含了对于自身情绪与意识的双重控制,“君子”是一群有着绝对精神力的人,从这种意义上看,孔子相信个人意志的力量胜于环境的影响力,因为在他的描述中,“君子”无所谓贫富职业境遇,他们从不慌张,从不刻意争取,永远只是物来则应随遇而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变色,而一旦被委以大任,他们又能把一切都做得很好。
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悖论。
儒学的本末,都成为这个悖论之下的一个圈套。这个圈套的根基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假设,它决不可能实现,同时任何理论又都不可能推翻它,结果就是连它的创造者本人也被它套了进去。讽刺的是现实之中,孔子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应该只是做好全部的准备来等待时机的降临。众所周知,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试图说服那些绝不可能——按照他所说的,去重现一个绝不可能回到的美好过去——的君王的努力中。这是非常悲哀又奇怪的事。我们看到过最标准的智者形象,是像老子那样遁世于飘渺的。因为如果看清了全部的现实,就会明白要改变已成规矩的方圆只能是种妄念。我很难相信孔子真的认为他所理想的世界可能到来,他所留下的形象也从来不是这样一个野心而自负的人。在他所留下的关于自己理想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和所谓“治国平天下”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喜欢音乐,向往沐风逐月的清逸闲悠,崇拜老子,直言见老子犹见真龙。但是最终他一天也没有真正去落实过他的憧憬,他舍弃了清高与优雅,以卑微的姿态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试图用老迈的身躯挡住滔滔的江水。而这一切的理由,也许只是出于一种悲悯与责任感。他背负了整个时代的理想与现实。他的智慧一定使他看到了未来只会是现实的不断重演,被遗忘的美德从不会被唤醒,就如它们从来不曾真的存在过。带着这样的矛盾与感伤,他一生都在做一件明知不可为的事。如同一句古老的箴言所说:巨大的悲悯,超越了善。他注定会失败。他成为了不可被战胜的人。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14有幸拜读了陈家昌教授撰写的《论语》导读这本书,觉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里,又仍然那么实用,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一种纯粹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对当今社会的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那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读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在生活如何去寻找快乐。
苦中作乐
我以为古来善苦中作乐者莫过于孔子。试观孔子一生,虽心怀天下而不得用世,虽才华绝代而无人能识,先后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陈,在适楚途中始得一觉悟,乃自卫返鲁,删诗正乐作春秋以终世,其经历可以说是辛酸悲苦极了,然而孔子始终没有过怨言。他抱着“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的坚定信念;安于“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和弟子燕居闲谈悠然论道以为乐。这种“嶷巍荡荡,随之自然”的雍容气度,“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广阔胸襟,真足以为万世师表。
既然吃苦在所难免,我们就应该乐着吃,而不是苦中吃。换一种态度对待苦难,生活会少一分苦难,多一分容易;少一分忧愁,多一分快乐;少一分痛苦,多一分甜蜜。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数十年,若经常都是在愁苦中度日,多么不值得呀!即使再苦再累也应该学会苦中作乐。有的人感叹教师的工作又苦又累,钱又少,但是若能帮这项工作看成一种享受,学生的进步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那我想我们的工作会开展的更好。
苦中作乐,是做人的积极态度,是成功的奠基石,是快乐的姐妹。
助人为乐
儒家以“仁爱”为中心,助人为乐当然是儒家所奉行的。在《论语》中关于这些言论孔子多次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也记载了孔子的“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老夫子提倡助人为乐,并称之为君子之行。孔子也说“大德必寿焉”,这是至理名言。一个人常年行善积德,身心就会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操,必然得到别人尊敬,由此产生心灵的慰藉,就会拥有知足长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喜悦心情,免疫功能就会大大增强,就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孟子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也”,帮助别人,别人高兴,自己也快乐,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在每年的捐物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共同关心慈善事业。
手捧这本散发油墨清香的《论语》导读,在一行行一段段隽永朴实的方块字中神游,心里前所未有的充实,觉得自己的内心是如此的平和、快乐。人生短暂,如何把握自己的一生,让生命充实变得有意义,我们每一个人都需不断地探索。
学习当注重内外兼修——论语读后感1000字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第三篇:内外兼修探索企业管理新路子
建立有形制度 塑造无形文化 缔造一流业绩
内外兼修探索企业管理新路子
----莆田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郑煜洲
莆田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从一个日供水量不到三万吨的小水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2万多的用户、日供水能力达到19万吨的自来水公司,特别是在2014年企业重组之后,资产、人员、管理模式有了极大改观,除了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促使公司从经验管理型模式向科学管理的模式转变外,还在员工服务技能培训上下足功夫,回顾近两年的管理工作,我们觉得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发展的法宝,提高员工服务技能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内修制度建设,激发企业活力。
董明珠说:宽松不等于放纵,宽松之外要有铁的制度,真正的民主并不是没有约束,没有制度的最大受害者是好人。一旦把红绿灯拿掉,好人就要倒霉,开不了的话,坏人全往前窜,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制度。
重组市自来水公司,既是挑战也是难得机遇。通过重组,我们着重在打破旧体制,建立新机制上下功夫,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一)创新机制,建章立制。
1、以事定岗,组建公司架构。臃肿的组织架构,众多的机关闲职人员,一线员工工作激情全无——这是我们市水司的“精 神面貌”。在经过反复调研之后,我们重组了组织架构,依事定岗、依岗定责,设立了19个科室(所)。同时实行了定编、定员、定岗,通过优化组合,分流20人机关人员充实到一线岗位,完成5人内部退养管理,清退临时工3人。
2、量才录用,大胆使用干部。公司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对有能力、业绩突出的人才大胆使用。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脱颖而出,相继走上各部门的领导岗位,担起重任。通过推荐、自荐、民主评议、集体研究等程序,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稳定化的原则,从一线优秀员工提拔15人任部门副职,部门负责人平均年龄39.5岁。23名管理干部中大学6名,大专8名。
3、简政放权,确立管理体系。中层管理人员处于企业的中间位置,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关乎每一项决策的成败。认真梳理各项工作,做到梳理要全,思路要清,措施要实。公司推行部门管理负责制,充分给予他们“权力”,权与责相辅相成。年初目标由部门领导把关制定,任务指标由部门领导接走,绩效奖金由部门领导分配等一系列放权政策。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过程控制,督促工作落实。企管科负责督查工作推进的进度,分管领导协调指导,总经理统筹指挥,形成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
4、建章立制,推进规范管理。今年公司相继出台了《职工考勤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职工内部退养管理办法》、《加班管理规定》、《财务报销制度》、《暂时离岗管理制度》、《绩效考 核办法》、《车辆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一整套企业制度,确保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公司内实现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5、科学考核,规范绩效考核管理。出台了《莆田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对公司生产经营部门、机关部门实行绩效考核,每月由绩效考核管理小组对各部门生产经营指标进行考核,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确定绩效考评等级程度,进行绩效奖金的分配。通过进行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中层管理者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探索二次供水建管合一模式,打破高层供水管理瓶颈。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因二次供水产生的水费、水质、水压问题不断增加,大多数小区开发商在建设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不会用高标准的材料。在后期运行管理中,物业也缺乏专业的维护管理知识,很难保证二次供水的水质、水压,二次供水的水质、水压、水费回收等问题成了供水企业对高层用水管理的瓶颈。
1、二次供水管道规划建设。二次供水前期建设决定后期的管理,我们在开发商设计图纸图审阶段就由二供办介入,对二次供水管道材料选择、管径大小、加压设备选型等都提供了意见,之后二次供水的管道铺设由公司负责。
2、加压设备选型。我司对层高6层以下采用市政水压直接 供水,6层以上的二供加压系统采用二种模式:无负压加压和水池水箱变频加压。
3、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费用目前还没有明确,我司对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进行了区别对待,老旧小区在未进行改造前,其二次供水设施不纳入管理,由原物业继续负责管理;新建住宅小区建设单位已经缴纳工程建设费的,二供管道由我司建设、加压设备按要求采购、安装的,二次供水设施由我司负责维护管理,并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户的终端水价制度。针对水池水箱变频加压设备的水箱清洗,我司在设备入围时统一规定在质保期内由供货商负责清洗。
二、外练服务技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切企业、一切市场竞争之中,竞争到最后就只剩下服务了。服务是永远可以竞争下去的东西。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服务技能绝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简单策略,而应该将它上升到一种战略的层面,这样才能保证服务理念的真正执行,继而形成一种真正的服务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为此我们下足功夫在全体员工的服务技能提升上。
(一)组织水表知识培训讲座。邀请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的水表工程师授课,重点对营销员、水表工进行培训,从水表构造、工作原理、使用寿命、抄验表技巧、故障判断等全方位了解水表,提升员工的业务知识。
(二)组织水表工到水表厂学习。为了让水表工更熟练掌握 劳动技能,我们分批对水表工进行轮训,安排水表工到水表厂学习,全过程了解水表的生产组装、维修、校验,进一步提高对水表的认识。
(三)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我们重视员工内心服务观念的培养,从内心转变员工的服务工作理念,开展了《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水务企业员工服务技能提升》全员培训。
三、主抓水量漏损控制,缔造一流业绩。
漏失率是供水企业管理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只要漏失率下降了,则供水量下降、回收水量就上升,从而实现成本下降、利润上升。我们通过对老管网更新改造、超期服役水表更换、移表出户提高抄见率、提高检漏水平、加大供水稽查、推行管网维护和稽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各项措施,使管网管理、用户管理、表务管理和市场监控不断得到加强。经过努力,产销差率居高不下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到9月份,产销差率从去年初的56%下降到30%,去年扭亏为盈实现主营水费利润700万元,今年仅上半年主营水费利润达500万元。
(一)提升表务管理降低产销差率
表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代表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近年来我司推行和完善精细化管理,提升营业水平,做到表务管理工作有制度、有流程,过程有监控,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产销差、改善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大力推进移表出户。我司对7178户水表在户内,由公司 出资结合旧管网改造进行移表出户,彻底改变抄表难、计量不准确的现状。
2、加大水表更换力度。截止2015年6月,公司共普查大口径水表2671架,其中DN20以上大表改造难度较小的先行进行改造更换。
3、组织查漏补收“失表”。在没有计量示数的水表中,仅DN20以上的大口径水表有177户是处于失表状态,收费员长期找不到这些水表,今年上半年,公司发动营业所开展自查自纠,同时计量所、工程技术科配合,共找回16户水表纳入收费管理。
4、分区域加装管理表。截止目前,我司在结合旧管网改造、移表出户工作的同时,已经对供水区域内27个片区2000户安装设置管理表27架,每月对计量水表和管理水表进行数据分析比对,为将来进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水量分区监控探索管理新路子。
(二)加大违章稽查降低产销差率。
我司持续依法打击违法窃水的工作力度,促使城市供水用水秩序不断走向法制化、规范化,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杜绝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产销差率。
1、积极查处规范用水秩序。一是对供水区域内的用水户进行摸底排查,同时根据营业所收费员水费收取情况的反馈,对疑似窃水户的用水设施及用水管线进行重点检查。二是反复巡查,不留死角。稽查人员一方面依靠群众检举,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稽 查出勤次数,反复筛查,不放过任何细节。
2、联动部门合力出拳打击。在公司中树立打击违章用水不是稽查大队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公司上下共同的责任意识,各营业所在水表管理中、计量所在水表改造中、工程技术科在管道施工中,只要发现违章用水,即时与稽查大队联系,多部门联动查处违章用水。
3、坚持实行举报奖励机制。为了收集到更多违章用水的信息,公司提高了举报奖励办法,让全民参与举报违章用水,争取实现让违章用水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
4、依法管水治水普及意识。为提高群众用水意识,公司利用宣传车辆,专门用于供水区域内文明用水宣传,并通过媒体、网络、宣传栏等方式普及用水知识,使广大用水户认识到违章用水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三)控制管网漏损降低产销差率。
城市供水管网如同人体的血管,遍及城市各个部位。因此,我司一方面加强供水管网巡查,对明漏进行排查,对暗漏进行及时修复;一方面对供水管网进维护,定期检测运行状态,从而减少管网漏失。
1、实施完善管网改造。旧管网产生的漏损水量是不言而喻的,改造老旧管网也是公司的当务之急,仅今年上半年公司投入约515.69万元,累计完成旧管网改造约5.43公里。
2、严把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质量不良是造成管网漏水的主 要原因之一,为此,我司要求现有管网铺设及改造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施工规范要求,按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杜绝出现不合格工程,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管道损坏,回填覆土不实、接口不紧等现象。要求工程技术科做好监管工作,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消除漏水隐患,创建优质工程。
3、勤查快修保障及时。引进管网抢维修新技术、新材料,如各种管材、管件的抢维修哈夫节、快速抢修剂、不停水开口机等,不但提高抢修速度,减少抢维修造成的水量漏损,而且大大降低了抢修成本。
4、科学调控供水压力。管网运行不当这种损害方式发生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是破坏性却是最大。为此我司去年在管网上安装了6个远传在线压力监控点,今年又新增了7个,管网压力数据实时传回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根据数据指挥调度生产,改变了以往没有可视数据而被动调度的状况,避免了因压力造成爆管现象的出现,真正实现科学调度。
5、实行测漏奖惩机制。公司今年重新制定测漏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改变对管网测漏的奖励,调整测漏计算方式,按测出漏水点的不同管道口径,设定不同奖励标准。
市水司在集团公司的坚强后盾支持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探索新时期国企改革管理路子中,我司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重新在市民中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但我们清醒地知道,公司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 尚未全面实现自来水网格化管理目标。在下一步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我们将注重推进自来水网格化管理模式,继续降低管网漏失率,严格实施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争取尽快实现集团公司的管理目标。
2015年9月23日
第四篇: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模版)
做内外兼修的好教师
王慧敏
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外部措施,如职称晋升、经济待遇等。二是内在需求,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源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教师把专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的需要,专业发展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外部措施,如职称晋升、经济待遇等。二是内在需求,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源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教师把专业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的需要,专业发展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做有追求的教师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确,我们只有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行动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定位要高。尽管许多人都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但是目标的局限性束缚了他的才能,使他安于现状,缺少了奋斗和进取的精神。其实只要努力,都能有所作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靠自己改变!
有位特级教师说:读师范的时候,记得谈到今后的追求,当时扬言“要做就做最好,我要成为名师”!为了这句诺言,为了这个追求,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不懈努力着,克服了个人的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如今终于成为特级教师,才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它是一种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视教育为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为子弟,才能无私奉献,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也才能磨炼出教育的灵感和悟性。
做有爱心的教师
有爱便有一切。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为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自己的爱。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为人师者,应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师之魂,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又时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职业是美好的,当师魂达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在对这种“美好”的理解和追求中会真切地体验并自然地表现出这种美好。
所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做有实力的教师
一名优秀教师的实力体现在: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甚至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摒弃旧的教育理念的周期越短其成长则越快。
教师要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精通学科基础知识,明确基本观点,了解最新进展。同时,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杂志中刊登的经验文章,聆听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时了解教改、教学、教研信息,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拓展视野,使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则在平时每节
课的积累中。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时心中要始终装有学生,要充满悬念,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亮点。因为,一篇教学设计不是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如果在设计中注重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凝练为可供愉悦对话的文本。所以,不能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只备“死课”不备“活课”,要冲破传统教案,创新并超越教参,创建突出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设计。
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特色,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努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赢得情感、以思想影响思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效果,课堂里都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乐曲。
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及文化底蕴。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艺术。也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教师只要投入工作,都能把每件小事做好。能把一件件的教育小事做好的教师,是在做真正的教育。
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许多教师整天忙得连轴转,往往缺乏思想,尤其缺少自己的思想。思想在哪里?要有思想,就要研究,就要反思。无数优秀教师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思想就在读书、实践、思考和研究里。
知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要用健康而高尚的思想熏陶学生,用新鲜而丰富的知识滋润学生。经常阅读报刊、上上网,让自己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
使教师不断地思考,使教师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品位,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学生。潜心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问题的阐述,阅读现代新的教育理念专著,多了解一些新的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汲取其精髓,并且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尽快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如反思教材是否合理、教学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语言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反应如何、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和例题是否符合实际、能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是否能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改进等,然后进行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这些反思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养成以记促思、以思促教的习惯,更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反思和“追问”,使教育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变为多元,由预设变为建构,由结论变为过程。可见,反思不为形式,不为完成任务,只是自己的一种需要。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对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地位的提升大有帮助。有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师都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在事业中的重要事情。
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反思,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想要进行专题性的教学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可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是依托课题研究在不断的被验证、被形成、被显示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在任务驱动下,逼着自己学得多、想得多,自觉发展自己的理性,主动更新自我,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逐步养成学习、思辨、研究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学习、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实践中锤炼,在学习中提升,坚持走“教、学、研”之路,才能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第五篇:托福口语方法:内外兼修
官方网站:
托福口语方法:内外兼修
新托福口语考试成绩不高是很多国内托福考生的共性,考生TOEFL iBT考试各部分的成绩排列从阅读、听力、写作到口语呈逐次降低的趋势,口语的分数在各部分中最低,这么看,托福口语考试似乎成了考生们的“鬼门关”。如何攻克这一难题,度过托福口语备考的“鬼门关”呢?托福名师给你详细讲解。语言表达的“外包装”
关于语言表达“外包装”的问题,考生们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很多人都专门地练习或系统地学习过发音。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新托福口语考试是电脑录音,评判者是通过听录音来做分数评估的,所以,“说得快”未必是件好事,“说得清楚”才是重点。考虑到评卷者可能会产生的“听觉疲劳”,表达时的“断句”以及重点词汇在重音和语调上的突出,就成了有效传达信息的关键。所以考生们在托福口语备考中不要一味求快,而要注意断句、重音和语调。我们以下面的句子为例来具体说明:
The Great Wall was the greatest man-made military defense structure in ancient China。这是一个在口语表述中颇显功力和水平的句子,但若一口气把它说完,句子的美感就体现不出来了,而且在录音的情况下还可能会让评卷者无法听清楚,于是我们需要借助断句和重音来表达。下面笔者便用“/”作为断句的标志,用“〉”表明重音,来重新处理上面的句子:
The Great Wall/was the greatest/man-made military defense structure/in ancient China。大家可以试着按照标志重读这个句子。其中重音处可以着重诵读;断句处则可以稍作停顿,或者是拉长词的读音,比如我们在读wall的时候拉长读音,在 greatest 和structure后则稍作停顿,这样整个句子听起来就更加容易理解,因为我们把句子的几个意群划分开了:The Great Wall/was the greatest/man-made military defense structure/in ancient China.所以,在新托福口语备考中,为了使表达效果更好,使语言听起来更加悦耳,我们不但要注意发音,还要注意说话时的重音和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