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心得
党寨中心学校 刘脉林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毕业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如果训练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所以,必须把此项内容作为训练重点来抓。
要使学生正确解答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必须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题型抓起。让学生真正弄清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
(一)找准单位“1”(即“标准量”);
(二)抓住量率对应。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明白“是”“比”“占”“相当于”这些重点词起着找准单位“1”的重要作用。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即:“单位‘1’已知用乘算,单位‘1’未知用除算”的规律。
对于规律性的知识要进一步强化巩固。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解题思路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提高了学生们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正确列式解答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量率对应关系的训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也就是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就叫做对应关系。只要紧紧抓住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就不难解题。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以,对应思路的训练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寻求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呢?
1.用线段图显示量率对应关系。在线段图中渗透对应思想,借助线段图,显示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是一种有效方法。如:“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60%,若乙给甲12元,则乙余下的钱正好占总数的25%,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多少元?”首先让同学们画出线段图。即:
通过作图,使学生们很清楚地看出量率对应关系,列出12÷(1-60%-25%)的正确算式。
2.转化法沟通量率对应关系。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出现几个分率,而这几个分率的单位“1”都不相同,并且不是以题目要求的那个量为单位“1”。我们知道单位“1”不相同的几个分率不能直接相加减,这时可采用转化法将题目中的分率都转化成以题目要求的那个量为单位“1”的分率,以便沟通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某工厂有四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1,第二车间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1,第三车间23的人数是其余三个车间人数的1,而第四车间有工人650人,问
4这个工厂共有多少人?”此题中的1、1、1所指的单位“1”都
234不同,这就要用转化法统一成一个相同的标准量此题才能解答。以全厂工人数为单位“1”,那么第一车间的人数就占全厂的1(1),第二车间的人数就占全厂的1(1),第三车间的人
412313数就占全厂的1(1),单位“1”转化了,量率对应关系也就145明显了。列出650÷(1﹣1﹣1﹣1)的正确算式。
4353.用假设法确定量率对应关系。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学生按照一般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某些有多个已知量和多个分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运用假设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能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已知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已知五
(一)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3,五
(二)班的4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5,求这两个班各有多少人?这里的634、5的单位“1”不同。假设两个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666的5,则一共有少先队员90×5=75(人),比实际多了4人,为什么会多出4人呢?实际上五
(一)班的少先队员人数只有本班人数的3,而假设成了本班人数的5,比实际多了本班人数的5﹣4661,因此对应的分率为1,求出五
(一)班的人数。也可以1212假设两个班的少先队员人数为本班人数的3。
434=
二、对比性的训练
对比性的练习有益于学生把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区别其不同点,沟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如:①红星玻璃厂4月份生产玻璃4500箱,5月份比4月份增产1,5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②红星玻璃厂4月份生产玻璃4500箱,,4月份比5月份增产1,5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9出示题后,不要求同学们急于列式解答,而让学生们认真审题,区别两题的异同点。通过辨析可知相同点是条件和问题,不同点是比较量和被比量(单位“1”)。然后列出式子再进行比较。即:①4500×(1+1)。②4500÷(1+1)为什么会列出这样结果
99不同的两个式子?通过这样的训练,克服了认识模糊、死搬硬套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掌握了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特征。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想象丰富,灵活多变,多向思考。其训练方式可采用“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等方法。
1.一题多变的训练。首先是在掌握和理解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和问题的多样化练习,题型的选择以课本练习为主。例如:“李小红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第二天
5看了全书的1,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在正确解答的基础上,不4改变原来的问题,只改变条件。把1这个条件改变为:①第二天
4看了第一天的。【列式:80×(1﹣1﹣1×1)】,第二天看了余
455下的1?[80×(1﹣1)×(1﹣1)]……其次是不改变原题条445件只改变问题进行训练,也能提出很多个。如:①第三天应从第几面看起?②第二天比一天多看多少页?……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接触到了新的题型,学到了新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一题多解的训练。如:“某厂计划生产4800个零件,前5天完成了25%,照这样计算,余下的任务还要多少天?”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学生们可以列出一般的解答算式:4800×(1-25%)÷(4800×25%÷5)或4800÷(4800×25%÷5)-5。针对这种情况,启发学生用其它方法进行解答,并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讲清每个算式的理由,注意不要走过场。对列式多、发表意见积极的同学给予表扬,尤其对平时学习较差的同学多给他们机会,只要发现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但一定要注意尖子生唱高调。对所列式子让每个学生都弄明白,并对式子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通过评议最佳式子为:5÷25%-5。
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们掌握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灵活性,冲破了单一的局限性,同时提高了解题速度。
四、联想训练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其他与之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过程中,如果具备了一定的联想能力,解题的思路就比较灵活,能把原来的数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简捷的解法。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进行某些联想训练。
1.从事物的某一方面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方面
比如: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0%。联想到: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0%。②女生比男生少全班的20%,③男生是女生的11倍。
2④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如果把这些条件构成一道完整
3的题为“某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0%,比女生多10人,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由以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条件,可以列式10÷[60%-(1-60%)]。
2.通过联想列出数量关系式
例如:“一堆煤重360吨,第一次运走这堆煤的25%,第二次运走这堆煤的30%。”依据上面的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提出相应问题:①360×(1-25%-30%)问题是:还剩下多少吨?②360×(30%-25%)。相应问题: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运多少吨?③360×(25%+30%)相应问题:网次共运多少吨?……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同学们一看到题中的条件,马上就能联想到几个算式和相应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变通性,又能使学生充分领会和运用已知条件,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整个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推理过程,可以说是一系列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广泛联想过程。实践证明,在应用题教学中,只要重视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比较顺利地寻求解题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第二篇:(no.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赣榆县厉庄山北小学 韩宝书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开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应用题中对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2)50米的2 是多少? 25(3)多少米的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2)杨树50棵
35(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杨树多少棵?
53,松树多少棵?(3)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
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时要注意什么? 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数量】
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找数量关系【板书:基本关系: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单位“1”的指出:我们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根据含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句话确定单位“1”的量和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答算式,(3)做“练一练”第3题第(1)、(2)题。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4)做“练一练”第3题第{3}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两题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数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学生改编应用题,老师依次出示。提问:你能从改变后的条件看出求小麦面积的数量关系各是怎样的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 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 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 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
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 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力求注重学生的感受,想学生所想,把设计教案改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
一、创造性地组织了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从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课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自现实生活.如“春游时购买矿泉水”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二、十分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整理和复习,理应关注“双基”,但在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通过对问题情境和现实背景下的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的有机结合。通过猜一猜剩的水占这瓶水的几分之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应用题等,引导学生自己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结合复习内容设计的计算矿泉水生产、销售中“合格产品的数量”、“优惠了百分之几”等环节,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提供的信息设计矿泉水的购买方案。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本节课我认为上的比较成功,但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用心学习,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更加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理论知识,增加教学理论储备。认真领会和掌握其中的原理,运用这些原理去指导教学实践。
第三篇: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类型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
(一)11、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3 ,乙队有多少人?
12、甲队有60人,是乙队人数的3 ,乙队有多少人?
13、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多3 ,乙队有多少人?
14、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3 ,乙队有多少人?
15、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多3 ,乙队有多少人?
16、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少3 ,乙队有多少人?
7、甲队有60人,乙队有40人
(1)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多几分之几?
(3)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几分之几?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
(二)1、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20%,乙队有多少人?
2、甲队有60人,是乙队人数的20%,乙队有多少人?
3、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多20%,乙队有多少人?
4、甲队有60人,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20%,乙队有多少人?
5、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多20%,乙队有多少人?
6、甲队有60人,比乙队人数少20%,乙队有多少人?
7、甲队有60人,乙队有40人
(1)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多百分之几?
(4)乙队人数比甲队人数少百分之几?
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
(三)1、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产值是多少万元?
2、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
3、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12.5%,第一天挖了多少米?
4、要挖一条的水渠,第一天挖了250米,占它的12.5%,这条水渠多少米?
5、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12.5%,还剩多少米没挖?
6、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12.5%,还剩1750米没挖,这条水渠多少米?
7、要挖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两天一共挖了多少米?
8、要挖一条水渠, 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两天一共挖了800米, 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9、要挖一条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还剩多少米没挖?
10、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7.5%,还剩1200米没挖,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11、要挖一条200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550米,还剩多少米没挖?
12、要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5%,第二天挖了全长的550米,还剩1200米没挖,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13、有一桶油400千克,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3%,第二次取出总数的27%,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取油多少千克?
14、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3%,第二次取出总数的27%,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取油16千克,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15、长青水果店运来三种水果,运来的苹果重量是梨的90%,桔子的重量是苹果的80%,运来梨的重量是800千克,运来桔子多少千克?
第四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玉兰树有多少棵?(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桂树有多少棵?(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两个算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2.做练习十六第13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或方程。集体订正,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提问:第(2)题与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一样?指出;当所求的数量与分数对应时,就直接用一步计算求出结果;当所求数量与分数不对应时,就要用单位“1”的数量加上或减去几分之几的对应量,求出结果。(3)提问:第(3)题与第(2)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解题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指出:从这里的比较可以知道,根据单位“l”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确定用算术方法做还是用方程解答。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先分析,根据数量的对应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式子解答。3.做练习十六第14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强调根据题意,一桶油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用去的,再减去第二次用去的,就等于剩下的重量。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解题过程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哪里不同?为什么?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还要注意题里分数是表示的什么意义,弄清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还是具体数量。4.做练习十六第1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提问:这类应用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过程怎样?解题时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讲解思考题
学生读题。提问:第二次降低的是哪个价格的15%?想一想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可以看做原价的百分之几?(1—20%)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六、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六第12~14题的计算。2.练习十六第15题。
第五篇: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的点滴思考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的点滴思考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学好分数应用题,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既能熟悉和掌握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内容、特点、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也能提高解答各类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应变能力。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提高分数乘法应用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页的例题是以中国人均耕地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这两个量的比较引入,我认为这个例题有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学一开始,通过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引出题目,男生有24人,女生有26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轻而义举的解决了此题。接着我出示了女生有26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13,男生有多少人?这一题就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当题目一出示,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要回答。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数学的学好对于在今后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目的的引导,适当点拨。
在小学阶段分数乘法应用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分数除法应用题重点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因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一般的问题结构特征是:一个数(单位“1”)×几分之几=具体量,所以我认为引导学生分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要抓住以下三点:第一,找准单位“1”的量;第二,抓住描述两量关系的句子,理解数量关系;第三,借助线段图,弄清数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例如,指导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7页的做一做: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身高多少米?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的:(1)这道题中告诉我们哪些量?哪个量是单位“1”?(孩子们通过思考准确地判断出是鲸的体长是单位“1”的量。)(2)题中哪一句话告知我们数量关系?(孩子们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人身高是鲸体长的2/35 这句话告诉我们数量关系。)(3)题里的2/35 表示什么?(指导孩子们画出线段示意图。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写出关系式:鲸的体长×2/35 =这个人的身高。)
又如:在教学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第37页的例一: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2、这道题中那个量是单位“1”?(孩子们通过判断,找出儿童的体重是单位“1”);
3、那句话说明了数量关系?(孩子们讨论得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这句话说明了数量关系);
4、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体重× =体内水分。
以上两个教例中,我抓住教材的特点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巧设问题,努力通过有效的导,促进了孩子的学,不难看出适当的点拨,有目的性的引导,让孩子们有路可循,并在前进的途中感知方法与技巧。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如:我班有49名学生,运动会上,参加田径队的人数是全班的2/7,田径队有多少人?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时,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49÷7×2(2)49× 2/7。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四、精心练习,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学分数乘法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一般问题结构,我设计如下练习:
① 甲数占乙数的 2/5,甲数是40,乙数是多少?
②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 1/2,男生有120人,女生有多数人? ③ 梨树有60棵,苹果的棵树是梨树的 1/3,苹果树有多少棵? 孩子们通过列式解答,发现这三道题的共同点,从而引导归纳问题结构:一个数(单位“1”)×几分之几=具体量。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问题结构特征,孩子就比较容易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体。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