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中的章法布局

时间:2019-05-15 03:3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法教学中的章法布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法教学中的章法布局》。

第一篇:书法教学中的章法布局

书法教学中的章法布局

落 款

落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不能写得比正文大。如正文题目、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落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落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所赠送对象的姓名,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钤 印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起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起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横 幅

是横向扁方形的作品,横式是相对直式而言,根据幅式的大小和字的多少来取其名称,包括“横幅”、“横匾”和“长卷”等。“横幅”通常字数不多,字与字之间不宜过密,从右往左写,落款的高低不要超出正文的字。条 幅

属于直式类的一种,是纵向书写的长条形作品,“条幅”一般来说字数不宜多,以一首诗的字数为宜。从右上角开始写,从上往下,从右往左。落款在正文的左边,高低不要超出正文的字。对 联

又称楹联,是两幅对称的长条形作品。分为上下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以五言、七言的对联最为常见。落款写在下联的左边,高低不能超出正文的字。扇 面

分为团扇和折扇,团扇呈圆形;折扇呈上宽下窄形,篇幅较小,字数较少,落款时要根据所留的空间的大小来安排,可落穷款,也可分几行来写。斗 方 是书法作品格式的一种,呈正方形,一般篇幅较小,书写字数不多,有一字的、有两字的、有三字的……也有整句诗句的。书写时注意字距匀称,落款在正文的左边,根据正文字数的多少来写,可长可短。

第二篇:《书法的章法布局》-教学设计

《书法的章法布局》教学设计

琼中民族思源学校

黄启坚

一、课时:2课时

二、年级:八年级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章法布局的知识。

2、赏析不同书法章法布局之美。

四、教学重点:了解什么叫章法。深入学习从哪些方面看一幅作品的章法。

五、教学难点:学会欣赏一幅作品,说说它的章法。(1)、导入:

对于一幅书法作品的而言,不仅需要把每个单字写好,而且应 当把众多的字组成完整的篇章。无论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 至天头地脚、题款用印,都须作一番总体设计,合理布局。(2)、新授课:

1、什么叫做章法?

就是使字与字,行与行,上下相承,左右相辅,互相照应,安排 成篇的方法。章法分为大章法和小章法。

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全盘的布局安排,称作是“大章法”。习惯上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的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2、初步欣赏一幅作品,说说它的章法。

3、从哪些方面看一幅作品的章法?

答:从五个方面来看,有:样式、内容、布白、落款、钤印。

(3)、书法作品的样式,即:幅式格式。

书法作品的幅式有多种,包括条幅、横幅、对联、屏条、中堂、斗方、镜心、匾额、长卷、扇面、册页、报头、题签等。

条幅,也叫“直幅”,装裱后称之为“立轴”。是指直挂的长条形作品。上下长,左右窄。

横幅,也叫“横披”。是指横向悬挂的形式,宽度大于高度,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或“联语”。用两张相同的长条纸书写,分为上下联,语句对偶,左右对称。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挂在中国传统民居堂屋的中央。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

屏条,是指成组的条幅,也可称为“条屏”。通常是四幅为一组,构成了四条屏。此外,还有六条屏、八条屏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的一半。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斗方的字体和数字没有限制。

镜心,是指把斗方加工而成的圆形。书写时,依圆形而团式布局。

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上面宽下面窄。

册页,分横、竖两种,每册八页、十二页乃至数十页不等,此幅式便于集稿作画、题字签名、玩赏保存。

匾额,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牌子,字形力求易认醒目,浑厚凝重。

长卷,也叫“手卷”,是指横向窄长形式,长度可以任意延伸,用于书写长篇文章或数篇诗文。

报头,是指报纸的名称。由领导人、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 书法家的字而拼成。有横竖两种形式。

题签,是指各种书籍杂志的名称。由领导人、书画家及名人题写 或集古代书法家的字而拼成,形式多样。

(4)、书法作品的内容

书法作品的内容即正文。如:诗词、歌赋、对联、格言、佳句、散文等。

三、书法作品的布白

基本上有两种:

竖式——传统的书写格式,自上而下,从右至左书写。

横式——现代的书写格式,自左而右,从上至下书写。

(5)、书法作品的落款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落在上方,为上款。和书写者落在下方,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单款:只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

落款的字体,一般和正文区分开。正文是楷书,落款用行书。正文是篆书,落款用草书或行书;正文是隶书,落款用行书。

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五、书法作品的钤(qian)印

钤印,就是盖章的意思,这是一幅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内容。

印章分为名章和闲章两种。

名章:就是姓名章,是正方形。

闲章:指是刻有斋号、鼓励性词语、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的章子。

闲章的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闲章的用法:

1、盖在右上角正文起首处为引首章,不能是正方形。

2、盖在作品半腰补空处为腰章,什么形状都可用。

3、盖在作品右下角处为压角章,必须是正方形。(6)、欣赏下列一些书法作品,说说它的章法。

(7)、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书法的章法,章法的欣赏从五个方面来谈有:书法作品的样式,书法作品的布白,书法作品的内容,书法作品的落款,书法作品的钤印。

第三篇:书法知识之章法布局教学设计

书法知识之章法布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章法布局的知识。

2、赏析不同书法章法布局之美。

3、尝试创作完整的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书法作品的幅式

书法作品的幅式包括条幅、横幅、对联、屏条、中堂、斗方、镜心、匾额、长卷、扇面、册页、报头、题签等。

条幅,也叫“直幅”,装裱后称之为“立轴”。是指直挂的长条形作品。条幅的长度与整张宣纸相同,宽度是整张宣纸的对开或三分之二开。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

横幅,也叫“横披”。是指横向悬挂的形式,宽度大于高度,宽度与整张宣纸相同,高度是整张宣纸的对开或三分之二开。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或“联语”。是指书写在纸、布或刻在竹木金属材料上的对偶语句,应用广泛,艺术性强。对联分为上下联,用两张相同的长条纸,左右对称。有单联和长联两种形式。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

屏条,是指成组的条幅,也可称为“条屏”。通常是四幅为一组,构成了四条屏。此外,还有六条屏、八条屏乃至更多条的,书写形式与条幅类似,可以每幅自成格局,又可连成一组。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的一半。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镜心,是指把斗方加工而成的圆形。书写时,依圆形而团式布局。

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册页,分横、竖两种,即开版式和推蓬式,有单页,也有折叠的。每册八页、十二页乃至数十页不等,此幅式便于集稿作画、题字签名、玩赏保存。

匾额,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牌子,形状各异,以长条和横额居多,字形力求易认醒目,浑厚凝重。在制作上,选用的材料,以及装饰与加工等也力求典雅别致、美观经济,富有时代感。

长卷,也叫“手卷”,是指横向窄长形式,长度可以任意延伸。用于书写长篇文章或数篇诗文。

报头,是指报纸的名称。由领导人、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书法家的字而拼成。有横竖两种形式。

题签,是指各种书籍杂志的名称。由领导人、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书法家的字而拼成。形式多样。

二、书法作品的内容

书法作品的内容即正文,要题材新颖,健康高雅,具有时代感。如:诗词、歌赋、对联、格言、佳句、散文等。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确定:

1.指定内容

2.自选内容

3.自撰内容

书写内容的选择应与字体风格相协调。

三、书法作品的布白

中国书法的章法布局,分行布白的规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书写格式基本上有两种:

一、纵式——传统的书写格式,自上而下,从左至右分行布白,应用于书法作品。可以书写繁体字。

二、横式——现代的书写格式,自左而右,从上至下分行布白,应用于实用书写。要求书写简化字。

四、书法作品的落款

(一)落款的内容

1、注明正文的出处,即诗文的作者和诗文的名称。

2、受书者的名字+称呼+谦辞。

3、书写时间。可用公历或农历,但不能混用。

4、书写者姓名、字号等。

5、书写者对正文发表的感慨或议论等。

(二)落款的种类

1、单款:是以正文出处、书写者姓名、书写时间地点为主要内容。写在正文左侧,也称“下款”。

2、双款:有上下款之分。上款在正文右侧上方;下款则为单款。

3、穷款:只题书写者的姓名。

(三)落款的时间

落款的时间可以写公历或农历。公历是用数字纪年法,如二零零二年夏;农历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如壬午年孟夏。

在落款时,应注意公历与农历的时间不能混用。落款的时间,也有一些特殊的称法,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第三个月称为“季”。

(四)落款的地点

落款的地点,可以直接书写所在地名称,也可题写居室的雅称斋号。落款的地点不宜用俗称或过于具体。

(五)落款的署名

在作品上题写书者的姓名、字号或笔名。署名时,可以写名不写姓,下盖印章时表明姓,也可以题写字号,下盖印章表明姓名。当然,最好是将姓名、字号等都写清楚。这还要根据落款行文而定。

(六)落款的称呼

1、写给单位的作品,直接将受书单位写于上款位置。

2、写给长辈的书作,通常在名字后用老师、先生、贤长等称呼。

3、写给同辈的书作,一般在姓名后接同志、道友、仁兄等称呼。

4、写给晚辈的书作,可直接在名字后接学生、同学、弟子等称呼。

(七)落款的谦辞

▲一是所书写的内容是伟人、领袖、名家的诗词或名作,则在落款中题目前或作者姓名后书写敬录、敬书、谨录一类的谦辞。

▲一是所书写的作品是赠送给某人需要书写的谦辞。一般在称呼后加指正、雅属、惠存等谦辞。此类谦辞因所属对象而定。

(八)落款的字体

从汉字的演变顺序来看,落款字体的年代应在正文字体之后,或同一年代落款字体要与正文相异,用动势较大的字来落款。当然,落款也可以与正文用同一种字体。落款字形的大小要与正文协调统一,一般小于正文。要层次分明,不要喧宾夺主。

(九)落款的顺序 ▲上款

1、谦辞+姓名+称呼

2、谦辞+称呼

3、姓名+称呼+谦辞

4、名称+谦辞

▲下款

1、时间+地点+正文的作者

2、正文的作者题目+时间+地点+姓名(字号)+谦辞

3、谦辞+正文的作者题目+地点+姓名(字号)+谦辞

4、时间+正文的作者题目+地点+姓名(字号)+谦辞

(十)落款的文字

落款的文字,应讲究文学性和艺术性。力求雅俗共赏,不落俗套。如果是书赠单位或个人,则应切合双方实际,恰如其分;如果是抒发以来的跋语,则应雅致明快。切忌矫揉造作,信笔拈来,随便组句,文理不通。

五、书法作品的钤印

钤印,是书写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

印章是书法、绘画、雕刻三者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特艺术,称为“篆刻”。印章是书法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印章的种类

 印章的名称:名章、肖形章、引首章、腰章、压角章。

 印章的形状:方形、圆形、长方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自然形体。

印章的刊治:朱文、白文、朱白文混刻。生肖印章

(二)印章的使用

要根据印章的种类和作品的布局及具体情况来恰当使用,起到调节疏密和平衡的作用。

1、名章:一是单独使用;一是套印使用。

2、引首章:盖在右上角正文起首的文字。

3、腰章:盖在作品半腰补空的适当位置。

4、压角章:盖在作品右下角的空白位置。

(三)印章的钤法

先将印章蘸上书画专用印泥,确定印章的位置,然后稳重盖印。

1、在纸下放一硬皮垫或一本书,比较简单。

2、先用湿毛巾将盖印之处潮湿后,再盖印。

3、使用印规将盖印处定位,按着印规盖印。

六、尝试创作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

第四篇:书法中的章法布局技巧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技巧

要想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你就必须要好好构思一番。有的人只知道写字,但不知道究竟如何去布局和谋篇,这是很不够的。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章法,应该是一个全局性的大概念,它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如作品的款式、笔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线条和墨色、行间留白、上下款文措辞以及如何用印等,方方面面,都要事先考虑到。我国著名书法家张新明先生说,艺术给人以美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也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如此众多的内容,要想一下子在章法的概念里,安排得十全十美恐怕难以做到。事实上,章法如同兵法一样,不同的战役有不同的打法。不同款式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章法要求,我们大不可以偏盖全。我们一定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把握好这个全局性的大概念。下面,就从不同的作品款式出发,并以实例来作一些具体的探索。

一、关于“对联”的章法技巧

据传,在古代《诗经》中就有无数语句相对、平仄和韵的对联。在唐宋以前的律诗中,第二句与第三句都是两两相对的。然而,对联用于书法则是在明代晚期,直到清代以后,对联才得以盛行。对联强调对称美,开始的时候很工整,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清代以后才发展到诸体都能入对联。对联的内容一般有“山水情怀、寄写心志、讽喻社稷及生活读书”等。对联的字数不等,常见的有“四言对、五言对、七言对”等,后来还出现了“数十字、上百字”的长联。在款识方面,对联开始只落单款,到后来也落上下款。在用途上,对联也从雅士清玩发展到亭台楼阁、高堂庙宇。现列举若干对联款式如下:

1、上下款一行式。对联的上款,在一般情况下,总是要题上受书人的称谓、姓名和字号的。但是,本幅作品的上款并没有找到位置。因为他在上联已经题上了“甲子五月端阳前一日”,而且所题的位置比较低,如果再题受书人的姓名的话,自觉不妥。于是,作者把受书人的姓名题在了下联的上方,把自己的名字题在了下方,以示对受书人的尊敬。这是一种将计就计的办法,虽有差错,而又显出了高招,令人佩服至极。见(图1):

(图1)

2、四行题款式。每联题为两行,共四行,位置居中。见(图2):

(图2)

3、正文以下多行式。正文作四字,留出一个字的位置用于题多行款,另有一番情趣。见(图3):

(图3)

4、龙门双行式。因为款文字数较多,故而采用双行式题款法。见(图4):

(图4)

5、少字高题式。文多,题字少,以突现其气势,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见(图5):

(图5)

6、双色满框式。采用色彩入书法,款文四行,顶天立地,有特色。见(图6):

(图6)

二、关于“中堂”的章法技巧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所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是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等。现存最早的书法中堂为南宋吴琚所书的《七言绝句》。中堂的出现远晚于手卷,手卷是文人手上的把玩物,而中堂则是时时用来悬挂的,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所以,中堂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书法作品。但是,中堂形式比较程式化,要注意在章法上有所突破,突出新颖性。

1、界格式。用于书写工整一路的作品,书写前要先打界格,打界格的线条要细而劲挺。但在落款处不要打界格,务使行气贯通。见(图7):

(图7)

2、疏朗式。书法作品重虚实相见,全是虚不见实,谓之空洞无物。全是实不见虚,谓之局促郁塞。有虚有实,谓之潇洒空灵。书法创作要怡然自得,要舒适自然,要巧作安排。见(图8):

(图8)

3、随款式。所谓随款式,是指正文不够写,把多余的正文当作落款来写,一统到底。这种款式在书写时表现为十分的随意,一看没纸了,便把正文当作落款写,与正文搅和在一起。见(图9):

(图9)

4、界格信札式。信札是尺牍,把多个尺牍组合在一起,搞成一幅中堂,有分有合,以小见大,令人神往。见(图10):

(图10)

5、文识各半式。款文和正文各占一半,虽说是款文,其实与正文一样,只是写得小了一点,有一种大疏对大密的趣味。见(图11):

(图11)

6、团扇对联式。中间作四个团扇,两边配上一幅对联,内圆外方,很有一点创意。见(图12):

(图12)

三、关于“条幅”的章法技巧

条幅以中堂为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条幅是中堂的一半,其款识与中堂也基本一样,只是它的气势比中堂更为奔放、更为修长。条幅象中堂一样,也是用来悬挂的,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所以,条幅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书法作品款式之一。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条幅章法形式。

1、清代汪士慎的隶书条幅,正文用界格,分作三行;落款不用界格,顶天立地,直落一行,印在款中。见(图13):

(图13)

2、沈尹默的行书条幅,正文采用竖界格三组册页,合作一幅条幅作品,别有一番滋味。见(图14):

(图14)

3、陆维钊的行书条幅,正文采用无界格,仅二行半就写完了。落款起于正文之下,但稍稍拉开一点距离,整个款文时断时续,巧妙无比。见(图15):

(图15)

4、清梅清行书条幅,正文无界格,落上下款,上款高于正文,且有序三行。下款落于中偏下,作品的左下角盖了五方印,左下方一印为压角印。见(图16):

(图16)

四、关于“横幅”的章法技巧

书法作品通常有横式和竖式两种,而横幅在今天犹为流行,特别横长的作品叫手卷。横幅,又叫横披, 横长于高,悬挂时去取横势。横幅的章法气势与直幅的章法气势不同,很大,横幅的章法气势有类似看宽银幕电影一般,给人的感觉是“波澜壮阔”:而直幅的章法气势,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由于横幅纵行气短,有时一行仅一个字,换行频律高,前后距离长,所以, 横幅最难的是贯气。此外, 横幅很善于写大字榜书。大字榜书与小字的章法处理不同,它字字独立,但更强调内在的联系和前后的呼应。在款式上处理,横幅比较灵活多变,有在正文前面署款的,有在正文后面署款的,有前后都署款的,还可以在正文的下面署款的。

1、下图为陆俨少所作大字榜书,落单款于正文后面。见(图17):

(图17)

2、下图为册页组合式的横幅作品,每六行空一行,给人以透气感,款落于正文之后,书体大小一致,一气呵成,款与文一统到底。见(图18):

(图18)

3、下图为上平下不平(齐头不齐脚)的横幅作品。上平以求整齐,下不平以求空灵和随意,为求得空白匀称,分别予以补引。给人以清淡典雅、酣畅伶俐的审美体验。见(图19)

(图19)

4、下图为字距密、行距宽的横幅作品,取法于明代书家张瑞图、黄道周。行行清楚明了,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见(图20):

(图20)

5、下图为清王铎的作品,落前后款。正文为王铎的自作诗句,前一首有序,后两首有题无序,最后作款。此幅作品既不齐头,又不齐脚,写来笔法精绝、节奏明快;字体左倾右欹、险夷相济、变幻莫测、虚实相生,真是魄力独雄,潇洒无比。见(图21):

(图21)

五、关于“扇面”的章法技巧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明代罗欣《物源》有“舜始造扇”说,沈从文《扇子史话》在阐释扇子作用时说:“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蚊掸拂灰尘,引火加热种种需要,人们发明了扇子。”从现已出土的文物看,最早的战国时期扇子是用细竹篾编织而成的。后来,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从制扇材料的多元化(如竹苇、羽毛、绢布、锦司丝、纸等),进入了扇形的多元化(长方形、椭圆形、掌扇形、多角形、曲线形、海棠形等),并且逐步完成了从实用走入艺术的历史进程。不知是谁首创在扇面上题字,现已无从查考,传说应该早在宋徽宗以前。宋徽宗以后,出现了扇面书法,如宋徽宗团扇。见(图22):

(图22)

明代以后,扇子得以广泛流传。关于折扇,据说是由日本传入的。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扇面书法的章法形式。

1、团扇书法。团扇,因有团圆如明月而得名,相传出自汉代。这幅作品共22行,每行字数不等。少则4-5字,多则40字以上。章法围着圆边走,行间留白与环圆留白匀称,款和题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真是用心良苦。见(图23):

(图23)

此图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苹果式。系赵之谦所作,以魏入行草,拙中见巧,方中见圆,中间空白为苹果之手柄痕迹,使左右有着一种上下阙的感觉。见(图24):

(图24)

下图是吴昌硕先生独具匠心的作品,一楷一行,一短一长,疏密对比明确,潇洒无比,风姿绰约。见(图25):

(图25)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四边去圆为方,亦系赵之谦所作,正文画界格,用魏碑写出,严谨中现出浪漫气,清逸富贵。上款暑正文出处和赠送对象,下款暑时日和作者名。见(图26):

(图26)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芭蕉扇式。章法围着扇边走,行间留白与环圆留白匀称,款和题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见(图27):

(图27)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方扇式。相传在战国时期就有方扇出现,扇面用细竹篾编制而成。见(图28):

(图28)

2、折扇书法。折扇书法创作难于其他书法创作,究其原因:一是体积小,二是表面不平,三是纸面不吸水,四是开头不规则。其中,纸面不吸水的问题好解决,只要用滑石粉擦一擦,不吸水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下图的章法为二行居中式,为清代书法家翟云生所书,他以隶书名世。此幅作品给人以天空地阔、任意翱翔的感觉。见(图29):

(图29)下图的章法为隔行长短式,为明代书法家娄坚所书,长行从扇面的上沿一直写到下沿,而短行则每行只写二字,且平上不平下。见(图30):

(图30)

下图的章法为隔行取半式,即一行写满,一行写半,以次类推。整幅章法满而不局促,空间布局合理。见(图31):

下图的章法为长虹式,每行二字,沿扇面的上沿写,若彩虹一般,且款文的底部也与正文齐平。给人以宽阔无比的想象空间。见(图32):

(图32)下图的章法为疏朗式,系明代陈鸿寿所书。扇面书法太挤则闷,太空则虚,此作不挤不空,恰倒好处。留出的空间,正好用来表现自我。见(图33):

(图33)

六、关于“条屏”的章法技巧

条屏,亦称屏条、通屏、海幔、海幕、一堂。它是将四幅、六幅条幅连成一幅,称之为四条屏、六条屏等。相传,条屏起于唐代以前。值得一提的是,条屏可拆可分,即可以合起来一起悬挂,体现出一个大主题。拆开来时又可以单独悬挂。由于条屏有可拆可分的特性,所以,条屏作品在落款时,可以在最后一条落一个款子,也可以每屏都落款。下图是清代吴廷康所书,临摹了四种篆书,但每屏都落了款。见(图34):

(图34)

下图是二条屏,为杨沂孙所书,虽然只落了一个款,但是,为补充正文之不足,把款文中的时日部分,仍当作正文来写,其余款文作两行小字一并写出。见(图35):(图35)

下图是本文作者所作的四条屏作品,每条一行,末行下半部分落款三行,改变了通篇章法中的单调性。见(图36):

(图36)下图是清代吴大徵所作的篆书四条屏,第一屏四行中的首行只写两个字,留出长片空白以见其虚,以后二屏,每屏写满四行以见其实,第四屏写三行半,留出半行作落款用,一虚一实,首尾呼应,克服了条屏章法容易单调的毛病。见(图37):

(图37)

7、关于“斗方”的章法技巧

中堂的一半称之为斗方,作品尺寸为正方形。正方形在视角上给人的感觉是太规正、太庄严,是一种借助于绘画形式的章法。斗方起于何时,恐怕难于查考。但是,由于当今建筑物的空间比较低,斗方已经成了人们审美的新趣尚,也激发了广大书法家们的创作热情。然而,斗方不一定是方的,有时常常有点扁方形。下图是赵之谦的作品,其特色是内圆外方式。见(图38)

(图38)

下图是分段式的斗方作品,即是把长段文章,分成一段一段来书写,并把整幅作品分作四个横条,叠加起来成为一幅斗方作品。这种形式的作品,在古代几乎看不见,把单体横式变成了群体方形,体现出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在整幅作品中,每个横条都是齐头不齐脚,有的一行只写1-3个字,有意留出一些空间,以不完整来破完整,章法效果极佳。见(图39)

(图39)下图正文少款识多的章法形式。见(图40)

(图40)下图是无款识的章法形式。见(图41)

(图41)下图是界格式的章法形式。见(图42)

(图42)

以上章法形式,仅供参考。章法只是一种格式,格式是跟着幅式走的,章法的外边处理完全受制于幅式的轮廓。章法之难,难就难在能不能出人意料。生活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这种现象在书法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要时出新意。但是,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章法中的最基本的要素---正文和落款。问题是如何去捕捉书法美的形式,把书法艺术美和书法意境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推陈出新章法形式来。从表面上看,款识和章法都是末道小技,但更蕴含着人的综合素养。故而,我们应该在临池之余,多学习一些有关的书论、画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功嘛,只有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第五篇:讲座书法章法布局Microsoft_Office_Word_文档

专家讲座稿----书法布局章

王金厚

同学们好:

我是咱们一百中学“百中画院”院长,很高兴见到到大家,今天借此机会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书法中的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经营位置“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从以下九个方面认识。

一、定主宾之序

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但写什么内容需要作者认真选择,作品之内容有时能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养水平。内容佳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传世的古代法书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赤壁赋》等。这些文字在文学上已是不朽之作,况又是出自一流书家自撰自书,那怎么不珍如拱璧呢?对书家来讲能自撰诗文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不可忽视。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来讲,可以分为五类:即古代诗歌、文言文、新诗、白话文、“小数字”等。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选择时,最好要与其书体风格相协调,水乳交融,体现意境。若“小数字”中的“虎”、“龙”为主者,宜将“虎”、“龙”之说明为宾。总之,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二、掌均变之衡

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所以书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然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譬如一个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几乎不构成什么美感。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行走,摇摇晃晃地前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他本是难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生了美。可知只有在机变中寻求平衡,在不平衡当中求出平衡,才是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所以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变,而后求均;先须求奇,而后求稳,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寻常的现象转换成艺术审美形象。如篆书--小篆一般均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也可以打成方格。其行气中线总是在一个垂直线上。甲骨、金文不一定都要横竖成行,其行气可以错落自然,有欹斜,大小参差变化。隶书--在章法上特殊之处是,隶书因字取横势,故字距大于行距,其行气似乎改为横向的了。若将隶书的章法改行距大于字距就零落不堪了。楷书一般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或距离相近,有时可打成方格。也有将行距加宽,各行字与字横向不对行,小楷中颇多。楷书因字方形,不要写成字与字大小一样,否则就显得枯燥少味,要正而不呆。行书只要求竖成行,可用乌丝栏形式,写行书决不会打方格来写。不过其行气不是每个字的中心都呈垂直线,而是有波浪的变化,然上下贯气,左右顾盼呼应。草书--小草章法与行书相近,大草的章法错落跌宕,疏密,大小,大起大落,其整篇与行是由气势贯之。其章法线条若“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其布白若飞花散雪,惊涛骇浪。就一字而言本来向左倾斜的,就要有返顾右边的势头,就是虽倾而稳。“正局须求奇,奇局终须正”,大局平正的,就要求得局部的奇险,才正而多变;立势奇险的局部形象就要端正,才险而复安。

三、征节奏之美

五音交替而成音乐,俯仰回旋乃为舞蹈。艺术之美,不论是闻于音,成于形,见于色,总须有长短、起伏、刚柔、明暗、迟速、润燥等现象的交替配合,才能悦于耳目,感人心智。这种交替配合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节奏感,可以说,节奏感是一切艺术共有的美感。艺术书法的节奏感,既存在于色彩(浓、淡、枯、润、焦即为五色)之中,也可见于章法之内。色彩之中,色度的明暗,色相的冷暖,色块的大小方圆等等,都是产生节奏的因素,章法之中,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圆缺参差等等,都是产生节奏的原因。这些方面配合得好,运用得成功,作品的节奏感就分明而优美,反之,作品就平淡而乏味,下面分别谈谈这些方面的情况。

四、懂疏密聚散

如同音乐的紧锣密鼓,通常是伴随乐章的高潮出现一样,书法线条的聚密之处,也常常就是作品的主体所在。有疏有密,见聚见散,作品便主次分明,藏露互见。只是要把握分寸,顺理成章,不可十分悬殊,否则不是勉强拥挤,就是零落散漫,密处不可雍塞,要小有漏透,极密处隙光一线,便是灵穴来风,可著通体生凉,又如人在深潭,一管透气,则吸咏裕如。所以“密叶间疏枝”,对书法一说,正是经验之谈。而疏散处亦不可全疏(对草书而言),“大疏间小密”,疏散之下,也要有某些比较集中的地方。这样就相互接引,彼此呼应。既有集中,又有变化。前人说“疏可跑马,密不容针”,那是极而言之,有点夸张,不可呆解。

五、知大小曲直

大与小、曲与直,都是相对存在于作品中的,是任何构成美感的形式所必有的组成因素之一。白居易琵琶行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微妙的音节,全在适当的大小配合之下产生。自然字的形象,大小对比,曲直互见,无处不有,章程具在,天然凑泊。它是自然美的体现,也是艺术美的需要,善于捕捉和运用它的人,必能使作品节奏优美。从书法章法的角度上看,可以说大是合,小是分;大是统一,小是变化。以大抱小,大整体中求变化,以小破大,于丰富中求得统一。一般地说,大而平直之笔画入书,当不难求得整体气象,但容易犯简单平浅的毛病,要适当分割之,或加强其本身的变化,或穿插其他变形的笔画,以化大为小;细碎的线条入书,当不难求变化之意,但容易犯琐碎零乱的毛病,要进行组合归纳,使某些部分集结起来,合零为整。也可用较大的粗线条衬托包裹的办法,来加强整体感。曲与直的情况,也是一样。从书法的笔画角度看,曲是柔,直是刚,曲是圆,直是方,有典有直,则刚柔相济,方圆互映;曲是滞,直是畅,曲是变,直是正,畅滞相生,正变交出,则苍古俊逸,奇正兼容。整个的书法结字如前人说写“女”字,这是很形象的,一女字,言尽曲直转折之变。因为有上横之平直,有右撇之遒曲,有左划之转折,三画相叠相交,构成一个奇正相依,刚柔互映的格局,其中有停顿、有转折.六、驭圆缺参差

这仍是对比之下生出的美感,一件作品,大而言之,在整体布置上应有圆有缺,有参差错落。似行草的乱石铺路,皆应避免出现整齐的平行线或机械圆弧状,当然也不要有物必求差缺,以免不是呆板便是零残。参差之间,也要求变,大参小不能等同。有时要在整体中求参差,有时又当于参差中求整体。小而言之,在具体形象上,同样要得圆缺参差之致,才能耐玩耐品。

七、见开合呼应

作书如行文,谋篇之始,情节、人物一一铺叙,交叉稳现,来去往复,而后揽纲收目,渐次归结,情节都有所结果,人物皆得归宿,文章便告结束,这就是开合之道。因为先有所开,才能生情节、起变化;后有其合,乃得见意义、见精神。所谓神完意足,大概便是这般景况了。书法章法之始,先铺张文字内容,占据作品空间,展现立意内容,然后逐渐充实其层次,修正其形象,使结构完整而内容充实,因而见神韵、见意境,这是作书程序上的开合。

书法章法如拳击,手足要放得开,收得拢,立得稳重,起得轻捷,往复连环,离合相扣,才横去竖来,应接自如,立于不败。草书作品,从整体看,放开笔法,使它纵横得势,形在字里,气透纸外,可以说是开,开到将散,也就是说,放到不能再放,即将字的结尾处在一定程序上收回,折而向里,如翔龙回首,意在返顾,那气势就聚拢字中,不至散逸。假使有合无开,作品必拘谨少势,开而不合,又难免散漫,失去凝聚力。由此,也可看出,开合与呼应,看似不同,实则都由同一境界中生出,在行书、草书方面尤其如此。开合是作品的可视形象,呼应则是通过它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果。所以也可以说,呼应来源于开合,体现在顾盼。而线条之间的顾盼呼应,也正是作品的情所从来,意所由此,是体现作品内含的窗户,因而开合呼应,不仅是构图形式上的需要,而且是作品精神的基石之一。把握了开合呼应之道,也就把握了通向作品神情意态之门的钥匙。

八、求从顺自然

笪重光《画鉴》有言:“丹青竟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览无余,寻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见不厌。”他这里说了一个新奇与寻常,造作与自然的问题,极有见地,对书法作品来说,仍有它的现实价值。好比建设,推平山峦,开凿河道,大厦成林,马路如练,车如流水马如龙,到处锦绣堆成。这是一种美,是一种闪现着人类智慧和力量光芒的美;而层林幽谷,古木荒藤,高山流水,石瘦松肥,鸡鸣茅舍,犬吠疏篱,又是一种美,是一种不假雕琢,天然质朴的美。前者工于人意,后者主自天然。有趣的是,人类文明愈向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愈趋现代,其审美心理却愈是崇尚自然。所以据说日本某地方特地造了一口水塘,任凭野苇汀蓼自然生没,孤雁病鸥随处栖止,从不稍加修饰管理,仿佛真正原始水沼,引得游人如醉。这恐怕不仅仅是怀旧、逆反而矣,也许自然纯朴之中,确有一种真正的、永远不可替代的善和美。可知书法作品对于尽量保持、利用自然美的魄力,像“屋漏痕”一样,消除人意人力的痕迹,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当然,书法作为人的主观活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运斤郢匠,出入绳矩,是必要的。所以布局经营之中,如何知法知人,知物知天,不使一时一际之身观局限,泯灭了物、我的真性,在主客观的交感之中,自然成章,正是必须把握的。那么,这在具体创作中又当如何分寸呢?笔者鄙见:意出由我,形铸在天。即作品的经营立意,全由自己主见,不袭乎他人,不囿于自然。而其间具体形象,则尽量保留自然风貌,不多过雕琢,不勃生理。凡此种种,一句话,一切布置都要见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强扭硬掐,繁雕缛琢。

九、识空白之义

关于书法整体的章法布白,有两条清人书论确是点中了要害:“匡廊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均称”(《书筏》)。“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艺舟双楫·邓石如传》)。章法布白之奥妙,就在于“计白当黑”,即书写点画线条时不单考虑线条的颜色,实际上黑线条在白纸上,就产生了黑白的分割,黑多则白少,黑少则白多,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另外就是要追求布白之变化:疏密、斜正、曲直、方圆。

如果说,上面所言,还只算是作品内涵方面的意义的话,那么,可以毫无夸张地说,它在可视形象上的作用,也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关系着画面的疏密,关系着画面的灵透、清空之美,并可通过空白的情状,反证出内容的布置穿插是否舒适合理。如果空白的形状出现机械规整的情景,如整齐的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等,那就证明物象的外沿集结线太过规范;如果发现空白的块面分布有等同的情况,就说明物象的疏密安排可能有分布平均的地方,这些都是章法布白所忌,应该进行调整,所以前人说“知白守黑”。总的说来,一定要突破前人的章法布白的陈式,而根据现代人审美的要求,努力探索新的章法形式。

章法,篇章布局之法。一幅书法作品无论长短大小,都应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既要考虑字与字、行与行以及通篇的相互关系,又要考虑到幅式、题款、用印等的相互配合。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 分行布白:

再好的书法作品,也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所谓:“集画成字,集字成行,集行成幅。”

“布白”是研究字体结构组织的方法。布乃分布,白是空白。留白太多,字就稀疏散漫,太少则拥挤促迫,乱则失控,匀则平板失势。如何因势布局,就要看作者布白的技巧了。它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1.因纸定字或因字定纸

指根据书写内容来选择纸张或根据纸张大小来选择内容,即看字纸何者为先,纸大字小白压黑,有空旷凋零之感,纸小字大而多则拥挤充塞。好的作品在字纸关系上应黑白相映,虚实相生,疏密相称。2.格式适当

字数较多的横幅或立幅,不应四角齐平,可以实三虚一,即左下角空出几个字,其它三角可满而实,以虚实相生,黑白相间。左下角空字多少无定规,但篆、楷、隶等较规则字体最后一行不宜只写一个字,否则太显孤单,所谓“单字不成行。” 3.首字管领

唐代孙过庭言:“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首字有通领全篇的作用。一般来说,标准字体求匀,而行书、草书第一字应粗壮凝重,尾字也相应厚重,以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4.四边留白,行间透气

在纸上写一幅字,不能安排得顶天立地,拥塞不堪,应四边留白,宽窄适度,行间透气,不犯不离。在书写之前,先将纸的四边折出,在折框内安排书写内容,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边白,行间也要留出相应的空隙。5.行列有序,行气贯通

可分为有行有列、有行无列两类:

有行有列适应于篆、隶、楷,讲究横有行,竖有列,每行每列字的中心都应相对并处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布字歪斜,偏离中心线,就会产生左右摇摆、黑白失调的感觉。由于字体的关系,一般要求楷字行列相等,篆书行宽列窄,隶书行窄列宽。

有行无列一般适应于行、草二体,但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无行无列,也应行气贯通,浑然天成,不宜故作参差错落,曲折蛇行,使全篇行气割裂,杂乱无章。二 章法幅式:

书法作品常用章法式样有: 1、中堂,中堂:以2×4尺宣纸为基本样式,四尺全纸竖式所写的是标准中堂,四尺横三开竖式是小中堂,另外还有六尺以上的大中堂,日本书道称之为大中小“画仙”。中国人将中堂一般悬挂于堂屋正中,同时还喜欢配以对联。2、条幅,条幅:作纵式窄长状的章法式样,叫条幅。以四尺纸论,竖式对开或三开、四开的都可以是条幅。中国人一般称竖式对开为“条幅”,横开为“斗方”,日本书道称为“四尺竖”、“半切”。3、对联,对联是汉语所造就的独特的文学体裁。它分上下两联,上联居右,称首联、出联,下联居左,称对联。文字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要词性相对,词意相对,平仄对仗。以四尺(或五尺、六尺、七尺)竖式对开两条各书一联,书写时首联宜略靠左,对联宜略靠右,以便落上下款(写在中心线亦可)。落双款时,上款题上联,下款题下联,上款勿太高,下款勿太低,以免使对联的对称美受到损害。对联上下联书写两行以上者称龙门对,格式要求特殊,上联右起,下联左起,收尾居中,严格轴对称,上款题于上联之左,下联题于下联之右。4、册页,顾名思义是一册书。一页书的形式。其章法总规律与条幅、中堂大体相同 5、横披,以条幅比例横式书写的,叫横披或横幅。字多者可以视为册页、斗方的延长,字数少者可视作榜书。6、扇面,分团扇和折扇两种形式。

团扇书写一般是圆中取方,如写册页。

扇面书写则比较复杂,一般依势取形,由于其形似折扇,上宽下窄,成半圆形辐射状,所以无法每行都写满,一般采用隔行长短错落式,如1—2式,3—2式,3—1式,4—2式,4—3式,5—2式,2—2—3式,3—2—2式等。

二是书上虚下式,横向沿上端排列,中下空白。三是书中虚上下,沿折扇中间弧形排列。

7、长卷,横幅的延长,可尽兴延长,不宜悬挂,多置案头观览,又称手卷。

8、榜书,又称“题榜书”、“署书”、“擘窠大字”,招牌、匾额多用此书,字大盈尺至逾丈,如榆林红石峡石刻,字宽9—12米,高2—3米,深2—3寸,神奇、雄伟、瑰丽、厚朴,名山胜迹多有之。

9、信扎,又称尺牍、书信、函件、手教等,人们来往信件的总称。好的书信就是好的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丧乱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等历来被视为书法珍品。

10、屏条,屏,蔽也。置于室内庭堂谓之屏风,既可障人眼目,以显其隐幽,又可挡风,以御寒。屏风上可书可画,于是就成了书画之一种章法样式。不用于屏风,只用屏的形式作书画,这就成了屏条。其一般规律是:

四条以上,成双数;

既可自成格局,又可连成一幅; 既可每幅加款,也可最后加总识; 内容或书法形式要有一定关联性。

11、异型,在应用中,因用途不同,书写所用纸张、器物、材料不同,其章法随形布排变化无穷。红叶题诗,芭蕉当纸,瓦当文字,简牍书法,器物铭文,因形而变,章法各异。

12、题画。

书法题跋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

书法创作中的章法布局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宝藏,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独特艺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创作书法作品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作书法作品,一要练得一手好字,这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基础;二要懂得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这是书法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练一手好字,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但章法布局知识却可以现学现用,立杆见影。

一、章法布局的含义及作用

要认识章法布局,必须知道书法与书写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书写是内容的简单抄写,讲求单个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它只是写字的基本要求,也是写成篇字或创作书法作品的基础。而书法则讲求通过内容、字体、笔法、结构、布局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气势、意境等,让人欣赏、玩味,进而给欣赏者带来美感。所以,书法作品要借助于章法布局这一艺术表现手段去丰富、强化内容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感情,并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具体包括如何确定幅式,如何安排书写的位置,如何留边,如何排行,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文与款之间的空间位置,如何协调文字与空白的比例关系和蔬密变化,以求得奇妙、协调的艺术效果。章法布局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只有讲究章法布局,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书法作品。如果没有好的章法布局,那么,尽管内容好,单个字写得也不错,却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书法作品。很多人写字很有基础,甚至写得很好,但却创作不出成功的书法作品,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懂得章法布局的知识和技能。

二、章法布局要领

书法作品无论楷、行、隶、篆各体,都须讲究章法布局,尤其是行、草书表现得最为强烈和充分。但章法布局的妙处变化万端,不象结体那样容易把握,古人学习章法布局只能从碑帖和书法作品中去玩味、领会其中的隐微。现总结前人的经验,就一般规律而言章法布局的要领是:

(一)意在笔先。即在书写之前,先在心中筹划。写什么内容?是诗还是文?写什么书体?是楷书还是行书?横写还是竖写?如何落款?如何用印?形成什么样的格调和意境?做到心中有数。

(二)量纸定字。即动笔之前,在纸上筹划。根据要写的内容,纸幅的大小,字数的多少,字体形态,行列安排,落款格式及配印等,在纸上作好恰当地安排。一般先留出天头、地脚、左右边(天宽地窄,左右等齐)。如写楷书、隶书、篆书,应先计算好字数(包括落款),折好框格。如写行书、草书,只折竖线(或横线)即可。横写时,开头可空一、二格,最后横行不宜写尽,要有空脚。竖写式开头不需留空格,但要留下脚,好落边款和盖印。初学者可象画草图一样,先用稿纸布置一下,遇有不妥之处,再予以调整修改,待布局格式基本定下后再进行书写,决不可信手落笔,造成问题才引起注意。

(三)首字领篇。开篇首字要认真斟酌后再下笔,写得大一些,粗重、饱满一些。因为首字首笔有很大的制约力,写下首字后就要据其风格来考虑整篇字的许多变化。如大小疏密、体式意态及浓淡枯涩等。所以唐代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清代戈守智云:“首写一字其字势便能管束到底”。这表明,书法作品的第一个字作用很重要,它对全篇起到管束和制约作用,基本上确定了全篇字的字体、笔态、形体等,起到统领的作用。所以,对每幅作品的首字,必先酝酿成熟再下笔书写。在写行、草书时,第一个字一般要写得大一些,粗重一些,饱满一些。

(四)行气贯通。即整篇作品要气势连贯,一气呵成,格调统一,笔意笔势连贯,前后呼应。每行字的大小、肥瘦、长短、宽窄、疏密、向背、承接、俯仰、顾盼,都应搭配得当,不堆砌,不支离,自然流畅,气势优美。

(五)终篇收势。即整篇字的最后收束要完满,特别是最后一行要收得恰当合适。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只留一个字,显得孤立、悬吊;另一方面也应避免通行到底,显得拥塞、过紧。末行在三分之二处结束为最好。全篇最后一个字可根据整幅的形势,或长收、重收,或大收、平收并加重笔意(一般亦应如首字,写得大些、粗壮些),留住行气,以免飘忽。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还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避让补救。如果前行有渗化或枯笔,后行就要枯湿照应,避免头重脚轻或前紧后松。

三、落款及用印

(一)怎样落款

落款又叫题款,是正文以外的交待性文字。它虽在作品中处于“配角”地位,但可对正文起说明、发挥、补救、点睛的作用。所以,初学者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落款有单款和双款之分。单款是指落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字、号)、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及地点等。位置在正文之后。

双款是将书者和受书者的姓名都写上。受书者姓名叫“上款”,书者姓名叫“下款”。有时上、下款连在一起写,写在正文末尾,受书者姓名(上款)在前,书者姓名(下款)在后;有时分开写,上款在正文前,下款在正文后(对联上款在上联右上方,下款在下联左下方)。馈赠某人的,上款常用“××先生(老师、同志)雅正(教正、斧正、正之、嘱书、惠存、存念)”等。一般只写名不写姓,以示尊敬和亲近。多数作品一般只有单款。

落款应根据所留地方而灵活变化,或增或减。应注意五点:(1)字大款小。落款的字应比正文的字小些。

(2)高低适中。落款高低部位要适中,上部应比正文略低一些,下部要短于正文,不要与正文底部平齐,更不能超出正文。总体说宁高不要低。

(3)距离恰当。款文与正文的距离同正文本身行距相当,不要把款文与正文的距离拉得太开或靠得过紧。太开,会产生松散隔裂的感觉;太近会显得局促闷塞。

(4)字古款今。落款的字从汉字发展上讲,要比主体的字时代近一些。一般说,篆、隶书落款可用楷、行、草书;楷书落款可用行、草书;行书落款可用草书、行书。(5)留有印位。落款应给盖印留有一定地方。盖印后不应低于正文。

(二)怎样用印

印章是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白纸、黑字、红印,色彩对比强烈。它不但具有装饰和衬托作用,而且能起到调节疏密,补救虚实,消除平板,稳定平衡等重要作用。此外,图章本身有多种形状,有粗细巧拙等多种风格,与墨字配合,可以丰富书法作品的形式。印若用得好,会给书法作品锦上添花。印的字体以篆为主。分阴文(白字)和阳文(红字),有的印章上兼用阴文和阳文。一般一方印上用一体。两块印用在一幅作品上,也是一阴文、一阳文的参差错开,以变化为丰富。印的形状有方、长方、圆、长圆、椭圆和不规则的自然形状(随形章)。

印章分“名章”和“闲章”两类。名章即作者的姓名、笔名、字号等,又称“名号印”。一般盖在下款的下面或左侧,可盖一方,也可盖一对,一方白文,一方朱文。或一为姓名印,一为字号印;或一印有姓无名,一印有名无姓。不可两方都有姓氏。

闲章内容多为格言、警句、年代、个人主张、一句话、两句诗等。如“变则生新”、“学海无涯”、“师古不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闲章不“闲”,它与正文有着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书者的思想、情操、人格和艺术见解,也为读者理解书法作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盖在右上角起首处正文第一、二字之间稍偏右处的,叫“起首章”,也叫“引首章”。盖在作品右下角略高处(有时也盖在上方左右角),叫“压角章”或“押角印”。原则是占“角”。押角印与名号印不要盖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盖在正文右边中部的叫“腰章”。

用印要注意:(1)大小相宜。作品小,印要小而精巧,作品大,印可稍大。(2)不可过多。一幅作品一二方印即可。一般说来,“印不过三”是一个规则,再多则喧宾夺主。(3)印位恰当。盖印上方必须低于正文,下方必须高于正文。用印只有得当,才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若用印不当,会破坏作品的艺术美感。

四、书法传统幅式及纸面的虚实处理

书法的传统幅式很多,如立轴、中堂、横幅、长卷、对联、条屏、扇面、斗方、匾额等。各种幅式的章法处理或多或少有些差异。

(一)立轴(附条屏、中堂)

立轴因为是直立式的,下部装有轴杆、轴头,故称“立轴”。立轴的长度大于宽度,一般较狭长。常挂于书房内或客厅的侧面壁上。

立轴的直长形制与传统的的书写形式较吻合。一行之内字数较多,一幅之内换行较少,这就更便于行气贯通。所以成为明、清以来最主要的书写幅式。立轴形制与悬挂位置决定了它可以表现古拙、奔放、宁静等各种格调和情趣。

立轴的重复出现便可构成四条屏(或六条屏)。四条屏或以篆、隶、楷、草四体书写四篇文字内容,构成有区别又合一的整体;或以一种书体连续书写四篇文字内容,形成能分能合格局;或以一种书体、一篇文字内容连续分写在四条直长幅式上,构成不可分的整体。四条屏旧时常挂于客厅侧壁,类似于梅、兰、竹、菊四条屏。

中堂旧时多挂于客厅正壁中央,故名“中堂”。其幅式与立轴相似,但形制较宽大,尤其横向要比立轴宽些,使之与宽大的客厅相协调。其章法与立轴相近,但它形制宽大、开阔,更适合表现恢弘的气势和苍茫的意向。

(二)横幅(附长卷、匾额)

横幅的宽度大于高度。通常悬挂于书桌或沙发上方的墙上。横幅换行较多,书写时要注意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另外,每行尾部可略有参差,但不可太悬殊。横幅的形制更适宜表现雅致的意趣。虽难于造成滚滚而下的磅礴气势,却可形成波澜起伏的风情。横幅几倍地延长,便是长卷。长卷可书写长篇大论,也可断续地书写多篇诗文。长卷一般不悬挂,古人多置于案上随时把玩、展读。

匾额也取横式,在名胜、古迹、纪念馆多见。它需经书写和刻制两道手续,旧时称为“榜书”。正文一般仅几个字,从右到左排列(新式也有从左至右排列的),款文较简单,以免喧宾夺主。由于匾额悬挂于高处,书写更注意大效果,故应写得较大、较厚重,远观要庄重、显眼。

(三)对联

对联分为上下联,两边正文字数相等。通常各为一行,书写对仗工整的诗句或文句。款文如是单款,一般写在下联正文左侧;如是双款,通常将上款写于上联正文右侧,下款写于下联正文左侧,上款位置略高于下款。

对联还有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正文内容字数多时,可分行书写。上联行次自左至右,下联行次自右至左,起首均不留空格,左右合抱,结成“龙门对”。长联均采用这种形式。

(四)扇面

我国扇子品种繁多,只有绢制团扇和纸制折扇被书法家用作艺术表现天地。多见者为折扇。折扇上宽下窄的幅式,给书家提供了章法创造的新契机。最常见方法是每逢单行通行写,逢双行则写一字、二字或三字,有意识地将下半行空出。如此排列行式,既能收到错落美观的效果,又可避免布局不当而引起的上疏下密的弊端。扇面的形制最直表现文雅精妙,笔墨最忌重浊粗恶。因此用印一般也要小巧。

书法艺术之章法布局美

关于章法的讨论,笔者有高于墨法之偏见,章法在书画创作中至关重要。书画艺术的章法,不仅只是局限于书画艺术本身,它还直接影响和指导着其它姊妹艺术的审美理念。笔者喜欢藏石,在赏石活动中,很多石友都喜欢跟笔者蹉切,原因就在于把书画,诗词的一些审美思想运用到了赏石中,这才迎得同仁的信赖。一幅书画作品的成败与否,首先是取决于章法的审美效果。当一件作品悬墙挂壁之时,首先是看它美不美。人们最先看到的是章法,然后看其笔法,其次看其错别字和重字、掉字,再看其用墨。人们的审美视觉是随着第一映像而逐步演进体现出来的。在展厅斋室,书画作品给人第一映像的也是章法,章法不美则全幅乏味。一幅书画作品能否经得起推敲,是不是耐人寻味,耐不耐看,章法处理的优劣直接反映出一个书家的审美意向,修养层次和文化品味,切不可掉以轻心。

书画作品中常说的“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就是书画艺术审美的核心。空灵广视野,挫落显起伏,浓淡出润燥,墨活隐稳重,沙笔见精神”等等,有些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有些还没有涉及,但整体上看,章法的布局和创作的经营都与上述观点密切相关,也是各种审美理念的有机组合,必须认真对待。

布局;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横幅,方斗或扇面,巨幅还是小品,在整过的布局上都有大同小异,异曲同工之共性。大字单写以简洁为上,如寿,福,龙,虎之类,不仅主题简洁,且行款式以穷,用印以稀。用笔舒展大方,行笔挥洒自如,一笔造出全幅,然后小心收拾。因陋就简,不可有喧宾夺主之嫌,臃肿繁杂之病。现今流行的一种行色,在对联的两则加上密麻的小字,似乎有一种创意,实在不敢苟同。中国传统的对联,楹联诸不见此类书风,这并非师古又泥古,而是在审美意识上脱离了对联形式这一基本属性和美学特征。

中篇百字以内之作品,上齐下不齐是基本原则,“真书”切忌算珠刀切,收尾处一定要留有空余,切不可方正如砖,界线等齐。“行草书”讲究大小穿插,以大包小,以小称大,适度夸张,谨慎收拾,对比适度且又挫落有致。复字重字用笔不可雷同,试看王羲之《兰亭序》中二十一个之字,竟无同笔共影之妙。布局含手札、礼记之共性,随意大方之特色。不可拘谨做作,弄巧成拙。

横幅力求气势,不可变横为方,要尽显横长。间矩舒展可一行数字,也可一字代行,显英雄之气,吞山河之雄。反之则小气,无气也。

条幅则显其文气、德气。须文雅修边,行规见矩,疏朗气行。不可过密拥挤,狭窄修长。力求长短相济,肥瘦间施。在适当夸张笔法中为全幅留有布白,计白守黑,黑中见白,空灵透气,出入自如。有篆刻之共性,绘画之特色。

宏篇巨幅,多以横式布局,以田园风光为师。不可版块平切,留以沟渠路道,舟车可入,塘堰星罗,村落棋布,如江南春色,似北国风光。在这些塘堰沟壑之处补以朱丹小印就有金秋映日之感,盛夏茂枝之容,既不失古朴苍劲之美,又不致空洞遗缺之憾。然今人有用一枚拙印重叠补打,反复施红,既不美,又不谐,何必如此为之?另有专心之士,为得到全幅之妙趣,专门为其治印以作特殊之用。更是别具匠心,独辟蹊路,使作品面目一新,以显书法之致美,值得赞扬。

行款;行款、题跋是书画艺术的衣冠袖履,发髻朝靴,如同人之爱美之心的总体表现。特殊场合的作品或赠人之作都有上款,自遣之作和所有作品都有下款,款识又与主题密切相关。原则意义上讲:上款略下于主题半字到一字,我们把它归纳为“上不盈题,下不过膝”。下面则不可太长,字多则宁可写小一点也不能写成过膝或双行。下款则更要注意下方应尽量留宽泛一些。清代的款式总喜欢把日期和姓名落在最下端,以示谦虚,其实是不美的。下款空间适当放大一点显得空灵通络,又有虚实之美,尤其要慎重。题款之字不宜太多,前人把它归纳为穷、中、富三类。单字仅记日期和去姓留名就可以了,或只道名字也行,其为穷款,题款字体不易太小,要与主题协调才能得趣。

百字以内的作品以中款为益,可书上日、月、斋名、雅号、地方址处。宏篇之作,可加上小巧玲珑的心得,评语,解注等内容则为富款。另一方面,写篆、隶、楷书,款式当以行楷书体而为之,不可用草书。写行书、草书当以行草书落款,切不可用隶书、真书、楷书题款。同样道理,篆书落隶书,隶书落楷书,楷书落行书,行书落草书才是合乎情理,始末幽然。倘若本末倒置,不仅无序,而且无知。这除了顺应汉字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之外,更重要的是顺应了人们的审美需要,不至于本末倒置,孙、祖错位,也体现了书家熟知汉字源流的精神内涵。

钤印;钤印也是很有讲究的,它在书画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奇效。书法中以全黑布白为主的贯穿始末,少许朱红破之,在视觉上填补了孤寡单欢之遗憾。在漫长的书画艺术发展史上,钤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审美特效和必备之章法。如果作品上不最后钤印,似乎有未完之余或重修之故,给人没有一个圆满的交代。

单字或中篇之作,以不过三印为限,多了就会庸俗失趣。以首印提神,姓氏守中,名字收尾是基本法则。也有些人只有姓名全印,则可另加一枚闲印,有谁谓不可。这些都是根据作者喜好而定或作品需要而为。最好是有阴文和阳文之别,方形和异形之分。宏篇巨作还可加以生肖,形物之状的异印来调节视觉之美感。

印的大小不可随意,然形状可随心。用印不可大于款识之字,过小又不协调,以略小于题跋之字则为上。单字独书之作,其用印又不能太小,由于单字的用笔和结体都占主要位置,故而笔粗墨壮,用印就不能太小。印面之字体也不能太瘦太弱,应混厚凝重。楷书和多字小楷书除了用印不可大之外,还讲究印文的混厚与清秀,一般以朱文瘦金为上

顺便补充一点。现在所见书法作品一般都是用墨书之,我们可用朱印为上。但红纸,色纸作书早已流行。对联中很多色纸早已为书家喜欢,甚至发展到用颜料作书也并非不可。现在上海,杭州的印泥厂已经出品了黑、兰、黄、白等多色印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而破色为之。

从绘画中的审美效果中可以得出一些基本概念,画红梅,红色已经够多了,再钤上朱印就不协调了,笔者只能选黑印泥施之。由此可以结论,同色、近色不可为。

章法的合理合情是书家必备之常识,切莫不要弄巧成拙,实得其反。有少数人喜欢学孙公豹扭天行事,自以为有创意或与众不同,殊不知千年赏美之习,岂由一人可变之事。虽然它不像律诗对联那样严科律句,但在几千年的审美意识中已经形成一定模式,自然就有了丑美之别,优劣之分。不仅如此,它更体现了书家的全面修养和道德水平。博古通今,学而则明才是书家之风范,文人之内涵。

下载书法教学中的章法布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法教学中的章法布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笔书法偏旁部首及写法、结构章法大5篇

    偏旁部首 汉字的常用字有5000多个,如此多的汉字大部分都由一些基本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写好偏旁部首是写好汉字的必经之路。 这里总结了《颜勤礼碑》中常见的偏旁部首,包括字......

    书法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书法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俗话说:“熟能生巧。”掌握书写技能离不开练习。但练习不仅仅是“错误的尝试”和机械的重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所以,小学写字教学......

    书法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书法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俗话说:“熟能生巧。”掌握书写技能离不开练习。但练习不仅仅是“错误的尝试”和机械的重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所以,小学写字教学......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八一希望小学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

    【篆古今】〖张永明书法教学〗篆书章法举要(四) 斗方横幅章法

    【篆古今】〖张永明书法教学〗篆书章法举要(四) 斗方横幅章法 〖张永明书法教学〗篆书章法举要(四)斗方·横幅章法张永明 著张永明艺术简介张永明,号牧牛子。河南新县人,1950年生......

    文言文教学也应该突出章法

    文言文教学也应该突出章法 对于现代文的教学,教师一般比较注重分析章法。但是,对文言文的教学,情况就不同了。一般地,教师对字词句的疏通比较注重,对章法,往往是一带而过。我以......

    党校教学布局

    党校教学布局党校教育已构成“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育布局。 “一个中心”: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心。 “四个方面”: 第一是“理论基础”, 第二是“世界眼光”,......

    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书法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五寨中心小学 陈凤兰 德育,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永恒而内涵丰富的话题。它包含了思辩、政治、道德品质、心理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