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5 03:3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写写帮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项目教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央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江苏省也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可见,中央和地方都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江苏省专门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指导全省的职业教育课改工作。项目教学是专业课课改的重点。在实施项目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比传统教学多,所以,助长了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坏习惯。小组合作完成某一项目时,只需个别学生努力,就使全组学生受益。落后的评价机制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

我发现以上这些弊端后,就开始探索更有效的项目教学的形式。通过更完善的教的形式、学的形式、评价的形式……促进接受项目教学的每一位学生积极学习、努力学习。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品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讨论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即对照专业课已有项目教学方案,找缺点,找遗漏,创造新的课堂教学形式,用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形成本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新模式并不断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经第一阶段研究,我们修正了研究点为以下六个方面:

1、调查用人单位对职中毕业生的技能需求;

2、调查当前项目教学的弊端和存在原因;

3、形成各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新模式;

4、通过项目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技能;

5、通过项目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教科研水平;

6、总结经验,在工作中完善各专业项目教学新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对企业项目生产的实际状况进行调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对目前职业学校项目教学法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调查结果,寻求最有效的项目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2、行动研究法

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项目教学的行为,召开师生座谈会,找到项目教学所需要的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3、准实验研究法

在各层次、各班级、各专业的项目教学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项目教学的有效形式。

4、文献研究法

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学习教改、教科研的专著,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观念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关于项目教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5、实践法

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我校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推广到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虚心收集反馈信息,检验研究成果的实效性、针对性。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重点、方法……

五、研究价值

本课题从社会的人才需求及目前的项目教学的形式出发探究行之有效的项目教学的有效形式,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中级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六、研究条件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中,曾成功完成了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领导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研究资金有保证。我校有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学校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有专门负责学生就业和毕业生服务的办公室,信息采集方便快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第一手资料和有效的实施途径。

该课题负责人曾参加了一个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在其中担负了课题网站制作、成果搜集整理、资料汇编、问卷调查、调查实验等重要任务,该课题被评为常州市职教课题一等奖。

其他课题组成员也都参加了一至两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在教学一线,能够及时获得教改的体验和项目教学的实际感受。另外,课题组成员涉及到的专业领域较广,便于我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加以研究,研究成果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学校有一流的软、硬件设施,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有专门负责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生服务的社会培训部门,能方便快捷地采集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课题的参与者由本校教师、在电脑公司从业的毕业生、本校学生组成。开创了三位一体共同研究课题的新局面。把学校的项目教学与企业的项目生产完美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学生号召学生、学生组织学生的优势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教学、学习项目生产必需的技能。

借课题研究的东风,开为民服务的大船。教师带领在项目教学中出类拔萃的学生组建项目服务组:电脑维护组、家电维修组、网页制作组、室内装璜设计组、程序设计组、动画设计组……竭诚为学校、教职工、学生、学校周围的居民、企业服务。把课题研究与回报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拓展课题研究的外延,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效。

我校有一批教师(周晓东、韩雪锋、洪剑、黄斌……)长期从事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七、课题研究过程

研究思路:理论分析——探索——总结提高——结题定论 本课题准备在三年内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7.12---2008.12)

a、申报立项,建立研究体系; b、调研人才市场; c、调研企业的生产现场; d、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 e、调研项目教学的现状

2、实施阶段(2009.1-2009.12)a、理论研究,分析调查结果,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 b、论证出若干套项目教学的有效形式和内容。把计算机、建筑、电子电工、机电专业的某些专业课作为探讨项目教学有效形式的试点。编写相应的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先在本校实施这些方案;

c、采集实施这些方案后的反馈信息,优化项目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d、带领教师到企业的生产现场参观项目生产的实际过程。改进项目教学的步骤、环节、内容……;

e、向兄弟学校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建立研究成果的实验基地。采集实施这些方案后兄弟学校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项目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f、教师向同志们展示项目教学的有效形式的教学方案; g、教师组织学生成立项目服务组:电脑维护组、家电维修组、室内装璜设计组、交通工具维修组。为本校师生服务,为学校周围的居民小区的居民服务。用社会效应检验项目教学的有效形式的实际效果。

3、总结阶段(2010.1-2010.9)a、分组评估总结; b、撰写研究报告; c、专家鉴定; d、实施推广

八、课题研究成效

1.2008年韩雪锋老师的“在职业中学开展网页设计课程设计活动” 顺利结束,其中史云霓、尹驰宙2位学生在2008常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高中组二等奖。

2.2008年韩雪锋老师的“计算机组装维修互帮学习项目式教学活动”结束后,撰写的论文《计算机组装维修实习中的交换式互帮学习法》在中国计算机学会11届年会论文评审中获全国三等奖。

3.2007年韩雪锋老师带领学生陈青、张波、沈榆参加了常州市网络技术大赛的选拔赛,获得了市三等奖,学生获得网络管理员高级工证书。

4.2007年,韩雪锋老师制作《美丽嘉兴》课件,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优秀奖。

5.2007年黄斌老师参加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课件制作获常州市一等奖和高级工技能证书。

6.2007年黄斌老师的论文《数据库模块教学的初步尝试》获全国一等奖。

7.2007年黄斌老师参与了中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FLASH8动画设计与实例》的编写,现已交稿正式出版。8.2007年黄斌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页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本人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9.2007年庄波老师的《水槽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教学,获常州市职业学校项目教学评优活动中获三等奖,相应的教学方案也获得评优活动常州市三等奖。

10.2008年庄波老师被评为武进区第四批职中数学骨干教师。

11.2008年庄波老师被评为2007年度常州市职业院校优秀班主任。

12.2008年庄波老师获得武进区人民政府嘉奖。13.2008年周晓东老师获省心理学会年度优秀会员。

14.2008年周晓东老师在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常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15、2008年周晓东老师的论文《解读心理轨迹》获省心理学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近一年来,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只有不断补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研究成果:

1、研究过程中,学生虽然积极性高,但缺乏深度和耐心。学习不够自觉,往往出现开小差、浅尝辄止、请人帮忙解决简单问题的现象。

2、部分老师执行项目教学时流于形式,“创新形式”四个字未能得到很好体现,有的老师研究深度不够,未能持之以恒地进行新形式的项目教学。

3、进行创新形式的项目教学还未能在各课题成员中形成统一的模式或评价方式,在今后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一起行动。

十、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取得以上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要切实展开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全体教师要有过硬的理论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包括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能力,撰写研究笔记、案例、论文的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能力。

1、实验环境保证:下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将转移到全面实施阶段,各成员编写出相应的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式。经课题组成员和本专业教室讨论后在本专业部分班级实施这些方案,取得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整个专业部。

2、研究资源保证:充分利用各课题组成员的能力,充分共享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发挥各位老师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重点的专题研究,先研究的老师带动后研究的老师,研究能力强的老师带动研究能力一般的老师,加强总结和交流,共享论文和项目教学方案,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形成各专业创新形式后的项目教学模板。

3、实际效能保证:随时通过毕业生或相关专业从业人员了解专业需求,调整教学目标。通过将技术人员请进来进行讲解、培训的方式和将学生带出去进行实习、调查、培训的一进一出方式,解决教学要求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4、研究督促保证:要求每个课题成员每学期至少进行一个创新形式的项目教学,最终依据教学过程书写专业论文,提交课题组进行讨论研究并进行投稿,在项目教学推进过程中必须保留图片资料和教学评价资料,确保过程性研究的完整性。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1.认真研究学习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并认真做好相关笔记,学习项目教学的先进理念,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理论水平。

2.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评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估等评估机制,促进教师素质、学生能力等提高。

3.将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有机地整合,提升本课题的研究质量。

4.坚持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认真组织阶段研究工作及成果汇报会,开展一次优秀研究成果(包括经验总结、课例、个案、论文、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的评选活动,为广大参研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5.分析问题,研究网络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6.认真完成调查报告。

实施阶段研究计划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将在上级总课题组的领导下,按照“构建体系、突出重点、分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充分发挥课题骨干教师的作用,扎实开展实验研究,务实求精,力争达到课题设计的预期效果。特制定本阶段的研究计划如下:

1、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职教学生学习能力课堂评价体系。

2、实训教师应用各种项目教学模式到课堂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训教师不仅能应用远教中的教师培训资源提高自身素质,且能熟练应用教学资源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加强各种培训、学习、研究活动,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及创造性运用项目教学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继续研发学习能力的具体指标,继续完善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评价体系,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施阶段研究计划 本阶段研究常规工作:

1、每月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后记。

2、一学期上2次研究课,本课题组的教师要进行互听互评。

3、每月开一次课题例会,互相交流学习和教学经验、实验研究的心得体会。

4、认真研究上学期的学生和老师问卷调查数据。.5、每月摘抄并背诵5条教学名言。月工作安排

1(1)制定本阶段课题研究计划和制度。(2)明确本阶段的研究任务。(3)总结上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1)学习有关评价的理论知识。(2)上研讨课,开展听评活动。(3)参加课题组工作例会。

本阶段研究常规工作:

1、每月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后记。

2、一学期上2次研究课,本课题组的教师要进行互听互评。

3、每月开一次课题例会,互相交流学习和教学经验、实验研究的心得体会。

4、认真研究上学期的学生和老师问卷调查数据。.5、每月摘抄一至两篇教学案例,并附上自己的感想。(1)集体备课,上研讨课,开展听评活动。(2)参加课题组工作例会。

(3)参加总课组举办的英语评价课题观摩研讨活动。(4)积极撰写论文

(1)上大组研讨课,并作校本教研汇报,开展听评活动。(2)参加课题组工作例会。(3)撰写课题结题小结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实验区校申报的通知

教科规办函【2009】01号

各有关单位: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就我国目前现状分析,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存在着职业适应性不强,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学生专业技能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是职业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共同组织专家评审《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批准立项,并步入实验发展的轨道。课题审批编号为 GJA080030。现就子课题和实验区校申报通知如下:

一、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教师、教育工作者参阅《<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选题指南》,确定选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立题目。

二、经《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组审定通过,分别下发子课题立项证书、子课题实验组组长聘书、实验区校证书、匾牌。

通讯单位:《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通联部

联系人:赵庆芳 咨询电话/传真:010—52631460 Email:duxing2008@vip.163.com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总课题组

2009年8月1日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项目编号:GJA080030 课题负责人:李兴洲 开题时间:2009年5月20日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关键指标。

本课题所谓的“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国外有效教学先进理念的基础之上,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当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落后(无效或低效)现状进行积极的反思和革新,以求建立一种适应并积极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有效教学模式,应当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追求教学的实际效益,既要适应学生的实际,又要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要有明确的岗位能力目标;要教会学生完整地做好一件事情,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评价标准着重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注重产学合作,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资源共享。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主要基于当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和问题,研究和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模式。

从现有的资料和课题组掌握的基本情况来看,当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方面,需要做出有效地改进和提高。

本课题主要围绕当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分类别、分专业展开研究。从类别方面,可分为文化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从专业方面,可依据不同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分别进行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有效教学主要探索中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或其中一、二科)的有效教学模式;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可从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如机电专业、旅游专业、文秘专业、建筑专业、计算机专业、物流专业、财会专业等等,选取具备相应研究条件的若个专业课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有效教学模式。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总结、概括不同文化课、专业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并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目标

以相关学校作为研究依托,从中选取具备研究条件的文化课、专业课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应的教学改革实验,探寻适于中等职业学校不同文化课、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

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和总体规划,确立如下研究框架(即子课题构成): 子课题一: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 1.教学的有效性及有效教学的内涵研究 2.有效教学研究综述 3.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4.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构想

子课题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1.文化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分析 2.专业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分析

子课题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1.语文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2.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3.英语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子课题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研究

包括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如机电专业、旅游专业、文秘专业、建筑专业、计算机专业、物流专业、财会专业等等。

子课题五: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评价研究 1.评价标准研究 2.评价工具研究 3.评价结果分析

四、课题研究原则

根据课题研究要求,通过对研究目标和性质的定位,我们确定如下研究原则: 1.理论与实践结合,重在实践探索与总结;

2.重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当下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研究团队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并能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和实践机制保障。理论研究主要分析、总结和概括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学派、观点和主张,揭示有效教学的本质;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指导、分析和概括中职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队伍

课题组研究成员主要由教育教学理论专业人员、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人员、中职学校的管理者、一线教师等组成,有专门的理论研究者,也有具体的实践工作者。成员在本研究领域都有各自的专长优势,可以互补。

六、研究计划

整个课题的研究拟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整体研究规划,落实研究队伍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沟通和交流,初步确定了课题的整体研究框架,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计划,确定了各子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与研究者。子课题负责人要组建好研究队伍,组织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基本文献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在规定期限内制订出子课题研究规划,报总课题组研究论证。子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后,即可着手落实研究任务,开展具体研究工作。第二阶段: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案

各子课题立项后,即开始进行书刊和网络资料的采集工作,在整理、提炼资料的同时,做好具体研究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定教学班级、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实验时间等。在规定期限形成完整可行的研究方案,报送总课题组。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方案,中期检查

各子课题在继续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同时,按确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的教学研究。在具体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后,总课题组进行中期检查。

第四阶段:总结概括,形成成果

各子课题具体研究工作完成后,进行归纳研讨,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依据各子课题研究报告和总的研究规划,召开研讨会,讨论各子课题研究报告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整合,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视需要可召开研讨会,整理好全部研究成果材料后进行结题。

七、研究进度 1.2009年5月

总课题论证设计,落实研究方案,确定子课题研究队伍和研究计划,准备有关资料,完成开题工作,启动课题研究。

2.2009年6月至2009年8月

资料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确立具体研究方案、开题并陆续展开研究。(3)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

子课题研究阶段,同时进行充实性调研和资料收集,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及阶段成果,准备好应对中期检查。

(4)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

子课题研究报告的修订完善,课题汇总,同时继续进行补充性调研和资料收集,初步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及各项最终研究成果,准备好结题。

(5)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 对结题报告进行修订完善,结题。

八、研究重点和主要创新之处 1.拟突破的重点

本课题主要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适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

2.主要创新之处

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模式。

1.文化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索。以有效教学为理念,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配合和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为目的,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2.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索。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有效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3.实习指导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索。以形成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探索有效的实习指导课教学模式。

九、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为总课题研究报告——《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模式》。拓展成果为与课题相关的一系列论文、研究报告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贵州省锦屏县中等职业学校 彭崇桓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改革教材,冲破传统教材的束缚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要大面积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并真正成为一种模式固化下来,必须有教材做支持。目前职教教材的主要问题,除了内容过于学科化,过深过难不实用,没有反映职业性内容外;在内容组织与内容陈述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绝大多数教材尚停留于直接地、静态地、单向地陈述知识,些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一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确实强人所难;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多,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学生中“学了也白学”的想法普遍存在。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应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大力推行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求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而且只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不难克服的。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在教学改革上应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大胆砍掉不必要的课程或弱化某些课程,加强并突出核心课程。课程最终体现在教材上,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难度适中性。有的专业课程教材已有很多年未更新了,课程内容中介绍的有的内容已过时,作为老师应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补充现今企业所用到的知识技术。根据企业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内 1 容整合,去掉一些不实用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内容,并根据校实训课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和开发实训设施。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达到“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施教”的要求,将组织专业骨干编撰学校各大专业实训校本教材,优化各专业课程;大力压缩市场无需求的课程,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使学生达到“理论基本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学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将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整体专业教学出发,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各专业课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达到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教材,但又远远不能停留于教材。因为职业活动是个内容非常丰富的领域,教材不可能涵盖这么多信息。有的优秀教师一堂课的内容需要占用2G的硬盘,这么丰富的内容显然是无法全部体现在教材中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才可能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丰富多彩,也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案例:项目中建构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在教材建设上大力推进电脑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多样化教材,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

学生就是一个“产品”,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教学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合格的“产品”(技能人才)。学习是一个认知、理解、应用的过程,教学内容可分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模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模块、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模块,学生完成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后,送入企业进行相应岗位的综合实习和技能锻炼。毕业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模块学习,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践课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

三、采用多种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采用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形成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从中学习应得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通过感知——理论——感知(更高)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环境上,克服单纯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际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课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一是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分六个环节:一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是出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四是明确分工,交流讨论;五是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六是反馈检测,总结拓展。

新课堂教育实验的课堂是自主和开放的。打破传统的学生座位编组形式,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每组一块黑板,注重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创设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把全班学生分成4至6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6至8名学生。各组围圈而坐,确定成员分工,每组设组长、报告员、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观察员等角色,定期进行轮换。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学、讨论、协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主要以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模式为主,突出教中做,做中学的特点,规范操作程序和标准,与企业用人接轨,和生产一线接轨。

课堂教学是新课堂教育实验的主阵地,也是检验实验成果的一个主要窗口。课堂教学环节必须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自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实验中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只有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才是新课堂教育实验所需要的。

2、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效果 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靠老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工作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各专业教学软件展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画进行理解学习,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电学课程变得生动而丰富。

同时可以依托校园网研制开发辅助老师教学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建立专业网络教学的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平台。利用电脑网络平台为专业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3、采取导师制教学手段培养专业顶尖的技能人才

对学业突出的学生采取导师制的教学方式,由一个专业指导老师带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开设项目课题研究与开发,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4、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展实训课,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专业课程应更多地开展实训课教学,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很好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一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动脑思考,相互配合,协调和互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2)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大多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3)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由于电类、汽车等专业课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充分利用工学一体教室、实训室、数字仿真教室进行“学中做,做中教”。只要见到实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大。

5、分层次教学,定向培养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素质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激发起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

定向培养,是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据调查现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计算机操作员。B 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员、多媒体作品及图形创意设计制作员。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同时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B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计算机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计算机信息的学习。

四、改变传统的教案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教学的进程也是按教务部门固定的计划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我们专业要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将来本专业要有一套自己编制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省去,给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计算机电子汽车等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信息、新动向,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五、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 制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的题目就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一定知识积累,他自然就会很用心的、努力的去做这个题目,效果自然也会很好;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是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都可以是学生的作业。

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教学评价就像根指挥棒,可以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难有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做支持。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教师不进行教学改革,他的课至少也是合格的课,而花了很多精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应的评价做支持,他们的劳动很可能不能获得学校制度上的认可。因此,要使职业学校真正贯彻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起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2、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含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的评价,班主任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要重视过程评价,要以人为本科学评价。

(1)课堂教学评价,应改革“听课”或是“说课”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导致了教学表演、表面作秀等现象,在教学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课堂教学,美其名曰是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课堂非常热闹,实质上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收获。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尤其是就业导向的教学,以实践为核心,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这些课可能看上去很安静,节奏也很慢,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

(2)改革学生评价制度。研究、制定重视过程管理、淡化结果评价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考核方式,广泛采用口试、面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高案例分析报告,特别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核档案袋。

在以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整合和教学内容改革之后,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我们将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笔试、结论式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模式,取而代之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项目为主、学科为辅”;“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的新的评价方式。

“技能为主,理论为辅”——即以职业技能的考核为主,专业知识理论考试为辅。根据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即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因此,评价职业 教育活动质量的核心就是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掌握的好坏。所以我们应该将岗位技能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来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在技能考核中,我们既可以采取集中操作方式,也可以采取个别面对面的操作方式。在理论知识考核中,我们不仅可以采用笔试方式,而且可以采用结合实践操作同时进行面谈交流方式。根据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原理,在技能考核中,我们将以方法训练为主,操作内容为辅。通过不同的操作内容,逐步、逐渐、反复地开展和推进某一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使这项技能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心灵手巧。

“项目为主,学科为辅”——即以专业知识的岗位应用能力考核为主,专业知识的学科本位考试为辅。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知识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服务的。通过以“项目为主,科学为辅”的评价方式,可以切实推动我们淡化“专业的学科性”和“学科的本位性”教学,促使我们在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将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并且积极有效地整合到与之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上。我们将通过“项目”考核来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项目”的考核,我们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单一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他们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甚至还可以考查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认知建构原理和能力是知识内化的表现,在项目考核中,我们应该以“过程为主,局部结果为辅”。通过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引领学生感悟,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即用可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用期待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在成长性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以学生每个阶段性的职业技能为新的起点,结合其身心发展和认知建构水平的提高,通过鼓励和激励手段,促使他们的技能出现新的组合,或者在原有组合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努力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达到自我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七、优化教学师资力量

1、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2、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

(1)组织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逐步地引进教学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人才,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去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积极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假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实习,了解现今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从而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和设施,及时与企业接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制度,新老师 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努力把自已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学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两月定期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教情、学情;三是完善教学常规监控制度,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

(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可行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制订出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

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与外界交流。闭门造车,却天天喊提高水平、提高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知名度是不现实的,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真正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与外界交流。对于老师,要定期去外校学习、观摩,去企业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的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不但在校内比赛,还与其他的学校比赛,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差距,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变革的必要性本质上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为工作任务储备知识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知识,对职业知识及其学习性质的研究结论表明,后者是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整合优化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并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来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2014年3月

第五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

音乐教学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在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中,音乐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音乐教学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产力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教育体制不断变革,中等职业学校也正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在提倡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中,音乐教学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审美和其他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日渐不能满足目前教学发展需求,这就要求传统的中等职业音乐教学模式不断突破和创新。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至18岁,这个年龄层的学校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在生理上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

1.开放式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音乐家的出生日期、代表作品等等。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求知欲望得到不断激发和强有力的保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2.互助式教学

互助式的教学方式是尽全力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且合理有效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在大集体中的个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互助式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组长在整个团队中的组织、带头作用。各个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为团体尽自己的力量,充分体验到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讨论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二、创新教学手段

1.合理设计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学氛围直接关系教学好坏。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会唤起学生的活跃情绪和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从音乐课的教学特点来看,它具有比其他学科更能创造愉快积极的教学气氛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把一节课最关键、最主要的内容导入,合理设计教学氛围。在这里可以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一些不同的作法,如舞蹈导入、故事导入、图画导入等。如在上《非洲歌舞音乐》时,笔者给学生放了VCD,给大家讲R&B及街舞的起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给非洲的歌舞音乐。在讲授《祖国颂歌》时,笔者和学生通过幻灯片回顾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和学生一起经历祖国的苦难,一起见证祖国的腾飞繁荣,神州飞船的升空,2018年奥运会的成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学习,而且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愈加强烈。

另外,教师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如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跟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欣赏,师生合作完成生动有趣、欢乐愉快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上,提倡课堂讨论,提倡标新立异,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2.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创新

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联想,使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它超越其他一切教学手段。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善用、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适当开展音乐实践

实践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音乐是表演的艺术,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育创新的基础。适当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合唱节、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音乐实践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其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促进成材,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完善人格。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对于教学的种种方法,要灵活运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尝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作用,积极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望城县职业中专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期报告(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研究[最终版]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对专业课程目标重新定位,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环境企业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语文教学模式;中职“161” ;合作探究;能力;综合素质 摘要: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16......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 机械学科丁善芬 为了建设一支优质的“学习型”师资队伍,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围绕实现学校发展目标,促进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中职课程目......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中职音乐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将素质教育理念巧妙的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大程度的推动学生音乐......

    项目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项目研究进展报告 一、项目研究进展 1、完成了酵母泥原料的预处理 啤酒经发酵后回收的酵母,含有麦芽壳、酒花沉淀与析出蛋白质沉淀等物质,同时在酿造过程中,由于一些酒花及代谢......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锦屏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彭崇桓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和主阵地,课堂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