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平县实验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活动巡礼
贴近幼儿生活 植入文化基因
——东平县实验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活动巡礼
东平县地处鲁西南,因《尚书〃禹贡》“大野既猪,东原厎平” 的记载而得名,境内的东平湖是《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3000余年的历史积淀,催生出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为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留下宝贵资源。
《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东平县实验幼儿园挖掘本土资源,将家乡历史故事、旅游景点、地方特产、风味小吃等变为孩子学习、探索的材料,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成为该园“探究性学习”的一大亮点。
一、依托本土资源 了解本土文化
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根植于文化土壤。在幼儿熟悉的地方特色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选择,设计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从名胜古迹、家乡特产、特色小吃等线索构建教育主题网络。
1、游览家乡景点 了解景点的名称及来历。东平山水相映,景色秀丽,主要旅游风景区有东平湖、水浒影视城、戴村坝景区、罗贯中纪念馆、白佛山、腊山等。据此,东平县实验幼儿园结合实际,以让幼儿亲历探究为教育目标,利用周边这些旅游资源优势,开展子课题《我的家乡真美》:首先,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或五
一、国庆等带孩子到周边的旅游点去玩。等入园后,教师在 1
班级布置家乡的旅游点,让幼儿把收集的各景点图片、照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墙上,并贴上该景点的名称,让幼儿充分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发表对家乡景色的评价。
2、结合本地特产,了解特产的形态及食用特点。东平县是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勤劳的人民更是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许多特产、名吃。如:东平湖产出的麻鸭、红心鸭蛋、菱角、螃蟹等湖产品,以及大羊薄皮核桃、彭集花生,斑鸠店的大蒜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这些特产,拉近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充分了解劳动过程,该园特地设计子课题——《家乡的土特产》,发动家长收集有关家乡的土特产,通过观察认识特产的外在形态、生产过程、食用特点,并制作工艺品等,从而使幼儿对家乡的特产有较全面的认识,体会劳动的辛劳,培养节俭的习惯。
3、了解地方美食,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东平县有许多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如全鱼宴、赵氏糟鱼、侯家鸡等。该园开展了亲子课题《美味小吃》,从它的起源、材料、工艺等线索展,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生活即教育,在操作探索活动前,教师给他们布置了任务和操作环境,让家长带幼儿到社区内的饭店或商店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要求家长帮忙提供一些与家乡小吃有关的材料。通过家长的参与,让家长认识到,他们的任务不只限于询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或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幼儿园主题活动。
在教室设置了区角活动、家乡风味小吃展等主题展示区。活动中我们与幼儿通过谈话、操作、交流等形式,让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尝试、探索、体验,知道小吃的种类、特点、制作方法 2
等。
二、回归自然,实践、探索、体验本土文化。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的新理念。“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也是文化的载体。
1、置身自然,亲密接触,开阔幼儿眼界。幼儿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体验强调的是个体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活动和生活积累。在教育实践中,该园通过体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来认识、体验周围事物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如:结合《我的家乡》主题,老师、家长、幼儿开展了一次游白佛山活动。孩子们对山上的一切都感到那么新奇,“老师,树叶真漂亮,像金鱼、像蝴蝶。”、“老师,快来看,我发现了……”。中午,孩子们带着找到的“小礼物”回到了幼儿园。回园后,老师们针对幼儿带回的“小礼物”,和幼儿们一起动手操作:如“小树叶”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寻找家乡的美,在活动中孩子找到了快乐。
2、利用自然,设计游戏,开展教学活动。随处可得、随处可见的是大自然赋予的财富,如:土、石、沙、庄稼秆。该园发动家长将这些大自然的礼物带回幼儿园,动手操作,创造本土气息浓厚的活动区——扎染区、玩泥区、树叶区、玩石区等,激发求知欲。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可以愉悦身心、促进健康。该园设计了民间游戏,如:“舞龙”、“划船”、“抬花轿”、“踩高跷”、“赛龙舟”等。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
了解和喜爱家乡的本土文化,东平县实验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了“舞龙”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舞龙的乐趣,创编各种舞龙的方法,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老师、幼儿精心准备,自制龙一条,制定了详细的游戏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游戏。出示自制玩具龙,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在什么时候见过?人们怎样舞龙?你们想学学舞龙吗?
(二)、学习舞龙,主动合作
1、让幼儿自由模仿舞龙的动作。
2、教师示范:舞龙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学一学“摇头摆尾”。讲解动作:左右摆臂、上下抖动、后面的人紧跟着龙头做动作彩龙旋转。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动作。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3、幼儿自由组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纠正动作。)
(三)、启发提问,拓展思维,发展能力。
组织幼儿讨论:舞龙动作还有那些?(幼儿积极表演,师幼共同总结)
灵龙戏珠(龙头跟着彩球灵活运动,后面的人跟着龙头运动)
首尾合一(龙头与龙尾连接在一起围成圆圈状)等等
(四)、巩固练习,不断提高。
师幼第二次、第三次舞龙,尝试不同的舞龙方法。
(五)、游戏结束,幼儿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通过游戏幼儿学会了步调一致的简单舞龙动作,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提高了合作能力。
本土文化资源是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利用得好,能为幼儿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促进全面健康发展。东平县实验幼儿园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及远,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特点,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推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东平县实验幼儿园
李 敏
第二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情况汇报
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各位兄弟学校的同行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感谢县传统文化教育现场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给我这个机会,向各位汇报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一些情况。下面我说说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
学习《蒙以养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的品质,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传统文化德育校本教材《蒙以养正》的出版,让教育回归了传统。
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诵读《蒙以养正》里面的古诗词,用传统中国文明精神,对校园、对家庭、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市教育局把我校作为学习《蒙以养正》小学片的试点,我校高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开展,把《蒙以养正》课程纳入了课堂教学,我们主要做法是:
1、学校强调学习《蒙以养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云浮市云硫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后学校精神面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的具体例子说明学习《蒙以养正》不但不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反而会促进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
2、我校把《蒙以养正》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在课程表中显示出来。要求上课教师做好备课,写好教案。由管理学校德育的中层领导负责检查落实,并把发现的问题通过召开老师会议及时反馈与整改,力求每一节课都能真真正正落实到实处。
3、本教材主要是通过古代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所以在教学这套书时,我们要求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品质。让学生在故事的讲述中得到感想与体悟,让他们学习个中的道理。并要求学生完成“我感触,我行动”的内容,让他们写下自己所学到的做人道理与心得体会。
4、课前一分钟要求各班诵读经典名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不达到练背诵的程度。德育处利用早操时间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背诵,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回到家里与家长一起学习,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创建书香家庭。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
5、营造传统文化校园氛围。“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一句句增广贤文走进了校园内、宣传栏、楼梯通道,走廊等处,令人赏心悦目,体现了人文关怀,烘托教育氛围。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通过营造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以致用出实效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感觉效果显著,学校校风、班风和学风
得到了提升,并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老师们认为:这项活动既是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一定会取得很好成效。从目前来看,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上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学生以前见到老师或外来领导时,不敢主动问好。现在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大部分学生能礼貌待人,主动问好;上下楼梯时,能够主动让道;学生乱丢垃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校园环境清洁了;早、午读钟声还未响,同学们已能争分夺秒进行早、午读,学习的自觉性得到了加强;学生的仪容仪表变得规范了,学生间更加团结。
学生反映:大多数学生对此项活动感兴趣,能够主动要求家长购买一些书籍,以增加阅读量,积极背诵老师要求的内容,高年级的同学大部分内容都能背诵。他们认识到,通过《蒙以养正》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规范;不应与父母和师长顶嘴,父母和师长教育时,应认真听,不反驳,有错改正,无错诫免;学校倡导学生为家庭做一此力所能及的事,学生基本上能做到。
家长的看法: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很有必要,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孩子进行经典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家长们反映,自己孩子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习更加积极了,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些不懂的地方,就主动查阅资料,对拓展孩子知识面有帮助。有的家长向学校反映,近来他们的孩子能主动帮助家长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家务,能整理自己的房间。孩子在家时家长们也经常用《弟子规》来提醒、纠正、规范孩子的言行。
当然,这项活动才刚刚开展,尚处于试行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创新做法,以求能有更大效益。《蒙以养正》是一本好书!是一本能培养学生纯正品质,养其正气,为孩子将来能成为正人君子奠定坚定基础的好书!我们会让教师们上好《蒙以养正》课程,让经典的正能量在孩子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第三篇:实验幼儿园开展保育员演讲比赛活动
实验幼儿园开展保育员演讲比赛活动
“孩子们需要我,班上的老师需要我,幼儿园需要我。正是这种被需要,让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我要的幸福„”伴随着保育员真挚的话语,12月18日,实验幼儿园的全体保育员进行了“爱的故事”演讲比赛活动。
保育员的工作是琐碎的、劳累的,他们每天要用心去观察和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帮助他们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所以今天在他们的字里行间诠释着爱,一字一句来自于自己最真实、平凡的一日工作„默默地付出,最感动的一个词“被需要”正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们离不开孩子、同伴、班级、幼儿园„高度责任心的诠释。比赛结束后,获一等奖邹慧凤老师的演讲稿《幸福》在慢吧群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此次演讲比赛感受到了保育员对孩子们的真挚情感,对他们自身以及身边的同伴更是一种鼓舞,深刻地体现了实验幼儿园慢教育的理念:不一样的孩子一样的宝,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身边都能健康快乐、文明有礼,幸福慢慢地长大!
第四篇:农村本土资源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推荐)
农村本土资源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
解读《纲要》,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在幼儿园进行本土教育探索和整合本土文化资源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是农村幼儿的欢乐之源,是农村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周围环境时是懵懂的、无目的的,往往最贴近生活的东西就最容易被人所忽视,但同时也只有最生活的东西才是孩子们最容易感知和体会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办出本土特色,使教育与幼儿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使幼儿教育更加亲切、更加富有实效。
一、利用乡土材料,创设本土化的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的。”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且,环境是幼儿最好的启蒙老师,它不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还能极大地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我们组织幼儿到园内外寻找各种乡土自然素材,并利用收集回来的乡土自然素材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还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寓教于环境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1)主题墙
主题墙是主题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刺激物。主题墙应是动态的,随着幼儿的学习、活动的需要而变化;主题墙应是互动的,是“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家园互动”的有机结合,最终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2)自然角
自然角属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所用的场地,是幼儿开展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场所。它可使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也为幼儿带来自由操作、探索的可能。弥补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开阔幼儿的眼界。
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养着一些从家乡江边捉来的小动物(江蟹、海蛳、泥土鳖)及在废旧物品上种些植物(土豆、番薯、绿豆、赤豆、葱),供幼儿学习、探索。在大家的呵护下,我们的自然角一片生机勃勃:江蟹悠闲地吐着泡泡,泥土鳖不安分地爬着,不时摔个大朝天;土豆苗探出嫩绿的小脑袋,葱儿青翠欲滴,油菜花黄灿灿,桃花红艳艳。不知不觉中让幼儿更加喜欢家乡的动植物,愿意亲近大自然,关心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
二、挖掘乡土资源,开展本土化的活动
主题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活动。我们将周围的自然资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事物搬进课堂,融入主题活动中。
1)利用叶子可以开展:分类、沾贴、拓印、数数、比较、排序等
2)利用种子可以开展:沾贴、种植、排序、分类(种类、大小、形态、颜色等)
3)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主题活动
例如:主题《春之田野》
春季,乡村田野的沟沟岸岸上长满了野草、野花、野菜,红一丛、黄一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于是,我们生成了《春之田野》这一主题,将教育融进了大自然这个露天大课堂,带幼儿们去拔野草、摘野花、挖野菜等。幼儿们用野草、野花制作插花、小挂件、贺卡、项链、手镯,用夹子夹住野花做头饰,用针穿过野花做胸饰,还有把花夹在书中当书签等。在挖野菜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荠菜、马头兰、艾青,知道荠菜剁碎和猪肉可以做饺子馅,马头兰可以做凉拌菜,艾青可以做清明团子等。在看、闻、尝中,领略乡村田野的无穷魅力,品尝着浓浓的“乡味”!
4)利用青蛙、小动物、家畜等可以进行:语言、美工(画、折、剪)音乐、故事、科学、观察(蝌蚪)记录、可以区分它们泊不同点、总结共同点。
5)利用地方剧可以开展表演(欣赏)看、听、了解剧情、认识剧中人物、画脸谱、了解方言等等
6)利用特色产业可以开展:乐平桃酥的味道、原材料、生产过程等等
7)利用民间游戏可以开展打弹珠、踢踺子、跳皮筋等
三、重视幼儿教育的规律原则,充分发挥本土化园本教学的作用
1)匹配性原则:教师在充分利用农村本土资源时要以幼儿的兴趣、以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相适宜、活动的内容与教育资源及教育目标相匹配时才能更好的构建园本课程。
例如“丰收”这个主题要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2)体验实践性原则:必须让幼儿在开放性、真实性环境中充分实践和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尝试与人交流、合作。
3)适宜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活动中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发展评价性原则:活动结束时要对活动进行评价。(以前是结果式评价),现在要用过程性的评价(例如:比以前好、态度认真、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等)
本土文化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新游戏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第五篇: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扬传统文化 创文明校园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坚定不移地抓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我院以诵读中华经典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民族品质、良好的民族礼仪为内容,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全方位,立体化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立领导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学院党委下发文件,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由公共基础部主要负责,党委宣传部、社科部协调配合。公共基础部成立了以书记、主任为组长,艺文课教研室的教师为主要成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工作小组,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并对组员的工作进行分工。公共基础部利用工作例会、教研室会议宣传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商讨制定了具体工作安排表。多次组织召开了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研讨会,研讨制定传统文化教育方案,方案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修德、好学、知礼校风”。
二、建设师资队伍,保证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学院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学院还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三、开展丰富活动,注重德育实效
我院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提到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的高度,不停留在枯燥乏味的说教及应付形式的走过场之上,在活动中应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将爱国爱民,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谦虚好学,惜时审势,求新勤俭的精神融入到公共基础课的德育教学中去。
我院以“推普周”为契机,从学院实际出发,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仔细筹划,精心组织,开展了具有我院特色的各类活动。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推普周”的活动,指导学生社团举办“唐风宋韵”古诗词朗诵比赛、“微笑礼仪”说话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使古诗文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经典诵读一直是我院的特色。“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提升校园品位,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学校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既是全校师生诵读水平的展示,也是对每年经典诵读成果的检阅。每届比赛各系部都认真组织、精心辅导,诵读表演了脍炙人口的现代美文与传世经典,我院规定每年5月份是经典诵读月,充分展示了多年来开展诵读活动的成果,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师生对诵读的热情。精彩纷呈的表演让全院师生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震荡与洗礼,使全院形成“人人诵读,遍地诗声”的氛围,为师生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书香校园。同时,我院还每年组织学生代表在图书馆报告厅,参加中国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尤其是著名的金开诚教授的“中和中庸”思想视频讲座、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视频讲座,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金教授的“中和中庸”使大家明白了“中和”是整体的和谐,“中庸”不是庸俗,是在变中求和,是动态的平衡点。于教授的心得,对于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正确的看待事物,看待他人,都很有见地,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另外,我院还组织2010级学生参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网上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问卷调查共有280名学生参加,回收有效问卷256份,回收率91.5%。共设计题目32项,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以及对我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认可度。通过调查与分析,公共教学部充分了解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所获得的一手数据对于指导下一步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鉴赏》的公共选修课程奠定了基础。
四、把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到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系中
我院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院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鉴赏》、《唐宋诗词欣赏》、《书法鉴赏与训练》、《礼仪与沟通》、《民族音乐鉴赏》、《演讲与朗诵》等公选课程,我们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例如:《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程中,开设了“中国龙文化吉祥文化、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对联文、中医药养生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人生仪礼文化、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国传统绘画鉴赏、中国酒文化、中国服饰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十二个专题,由六个教师去完成,在《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程中,挖掘体验专题课中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氤氲着气息的传统文化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养成教育
为了更好的实现“古为今用”的教育理念,我院注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把传统美德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经验表明,高尚的情感、正确的信念、良好的修养,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经验同样适用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我院在向学生们讲道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学院开设了“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专题讲座。2011级学生代表和2012级学生干部倾听了讲座。讲座对大家的触动很深,使同学们领悟到了“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待,一是行孝,二是行善”,很多学生通过QQ心情发表自己的感悟,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六、将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纳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一)将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纳入才培养方案。
2011年,我院将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纳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普通话培训课,计1学分。还开设了与普通话相关的“演讲与朗诵”的公选课,要求新生从入学始,就系统的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我院在2010、2011、2012年级开设了普通话培训课,全部由测试员授课,根据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训练,熟悉测试流程,充分做好测前准备。
(二)实施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
我院实施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对2011年测试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分析了机测与人工测试的不同,找出学生丢分的原因。在2012年6月初,由国家测试员梁晓霞老师对我院4名测试员进行了进一步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为准确授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集体备课,保证了授课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相互讨论,不断交流,积极改进,勇于创新,很好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从而提高测试成绩和通过率。
(三)以培训促测试,以测试促培训。
近两年来,我院普通话测试站每年分两个学期组织测试,共培训3759名学生和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的测试;测试前,我们对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师生进行了测前强化培训,就测试技巧、应注意的问题及计算机智能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作了详细地讲解和演示。
(四)传统文化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我院对 “三纳入,一个渗透”的总体要求进行了具体细化,即:把语言文字落实到学生的培养目标,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纳入到学院基础课程;把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到学校拓展课程;开设书法、演讲与口才等公选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每年的“艺术节”,安排与语言文字有关的项目,每年组织好“推普周”活动等。我们将“两口两手一礼仪”列入校本素质课程或公共选修课程,如口才、英语口语实训、演讲与朗诵、财经应用文写作、书法、计算机录入、礼仪等课程。通过校本素质课程的实施,建成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养成的课程支撑体系,形成商院特色的“文体九项素质”模式。梁晓霞老师《在金秋奏响爱的旋律》荣获广西粮食系统“我的祖国”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我院组织师生参加自治区第四、五届“经典诵读大赛” 获集体组优秀奖。公共部还举办“礼仪进社区”的活动,到南宁市望州南社区给居民培训社交礼仪。与广西生活报“技能互帮栏目”联合举办“读者实用礼仪培训”的活动,深受读者欢迎,广西生活报分3次报道此事。给广西武警1支队的官兵培训普通话和社交礼仪,很好地起到了向社会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辐射作用。
七、创新思维方式,着眼未来发展
(一)拍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纪录片。学院每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都有动漫专业的学生配合录像或照相,日后将由动漫专业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协助完成纪录片的拍摄和剪辑工作。
(二)建设“传统文化网站”。第一稿设想已经出炉,预计暑假期间研讨细节,并联系开发设计。
(三)拟办“传统文化沙龙”,近期准备报名工作,进一步联系我院的指导教师,六月中旬正式开展活动。
(四)“中华诵”学生经典诵读大赛正在筹备中,预计在九月中旬举行。
(五)2012级学生《弟子规》背诵过关,将于九月底举办。
(六)学生“中华史诗会”汇演将于12月举办。
(七)2012级、2013级学生“书法”作品比赛将于11月中旬举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院将继续不懈的努力工作,让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