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3:4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概况,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原因; B.知道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

A.通过阅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分析我国土地的地区差异及成因;

B.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人与土地关系的探讨,培养同学建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B.通过学生合作创作环保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环保意识。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讨论法(以师生合作学习与学生活动为主)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1.利用地图,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并理解我国东西土地差异的原因。2.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歌曲《土地,我的宝贝》

二、复习巩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三、新课教学:

1.学生活动:出示我国地形图,请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利用这些土地来发展自己未来事业?(提示:要因地制宜,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环境效益。)2.请学生说说出于哪些考虑才做出了这样利用?

由此可得出结论: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存在环境差异,因而土地分布也不均衡。3.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 4.学生合作学习:

A.根据课件填表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B.请学生根据已有的地形与气候知识分析我国土地分布存在地区差异的原因。

C.出示我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南北分布情况,请学生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是否合理。

5.转折:我国土地资源不仅分布不合理,而且破坏严重。

6.学生活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

7.学生阅读资料与课本,交流:

A.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B.为了保护各类土地资源,我国颁布了哪些法律?

C.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D.针对我国土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你们认为有什么解决办法?

E.你知道我国的土地日吗?我国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8.学生活动:

A.看漫画说说这些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会产生什么危害?如何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

B.看动画片《草原为什么会退化》,了解土地沙化的原因

C.读寓言故事,谈感受

D.针对我们身边各种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

E.分组合作“我为环保作贡献”:

a.请学生谈谈应当培养哪些环保的生活方式?

b.学生创作:用画漫画或讲故事、写诗歌等各种方式创作作品教育大家珍爱土地保护环境

9.作品展示与交流与评价

板书设计:

一、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

分布

问题

保护

二、耕地

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低缓的丘陵

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乱占耕地 土地污染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四、林地

东部季风区湿润的山地、丘陵

五、草地

西部非季风区半干旱的高原、山地

六、难利用土地

西部非季风区干旱的盆地、高原和高山

7、建筑用地

人类生产、生活的各领域

第二篇: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二课时)教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

麦积区石佛中学:潘灵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内型和区域性差异。

3、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 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多媒体播放我国几种土地资源类型幻灯片,对上节课简单复习,同时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区域差异明显。

二【新课学习】

1、耕地(耕地区域差异一)

【教师指导】同学们拿出地图册,前后排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打到地图册19页“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20页“中国气候类型”、13到14页的“中国地形图”以及课本68页的图3-13“中国耕地分布”小组分工又合作,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第几阶梯?(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那些干湿地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学生小结。

【教师引导】多媒体播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来说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归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己归纳“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点拨)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耕地区域差异二)【教师指导】播放幻灯片,旱地和水田,以及我国的旱地和水田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旱地和水田的分布,以及主要农作物。

2、林地

【教师指导】播放我国林地分布图,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感知我国林地分布地区。

(教师点拨)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山区,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山区,东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和南岭山区。

(学生思考)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东北和西南林区属于——(2)东南林区属于—— 学生发言,学生小结。

3、草地

【教师指导】播放我国草地分布图,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感知我国林地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内蒙古)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教师指导】播放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等图片

(学生思考)通过图片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导出下面的问题——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二、珍惜每一寸土地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

学生根据以上图片来总结我国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应对策,并由学生来概括:

(教师点拨)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3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课堂检测】 出示幻灯片上的检测题。

湘 教 版 地 理 八 年 级(上册)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麦积区石佛中学

潘 灵 仙 2013年10月21日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要求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图3.9如果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配合使用,将起到更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地形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教材第69页活动1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都大有裨益。

活动2则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配置问题 2

摆在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并可结合教材第72页课文及阅读材料,以及第73页的漫画,分小组展开有关土地保护措施的讨论。

第四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等特点。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板书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老师知道学生自读课文P67-68,尝试明白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样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

3、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板书

二、地区分布不均

多媒体出示图3.9“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观察我国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各三组,说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现状。[展示]漫画

[提问]从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展示]防护林体系示意图、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带景观图

[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

[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地区分布不均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五篇:《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执教:溧阳市上沛中学

吴军伟

级别:溧阳市级 班级:九(3)班

时间:2013.3.6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培养文言语感。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学习难点

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 检测练习,复习导入。

《愚公移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下面检测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

二. 析读探究,理解写法。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写这些困难有何作用?(衬托)2.愚公在移山过程中遇到另一个老人智叟,一愚一智,两人对移山的观点有何不同?这样的命名有何用意?(对比)

三. 思读辩论,领悟寓意。

1.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家人和邻居支持,智叟反对,神仙感动,你怎么看呢?愚公到底是“愚”还是“不愚”,现在我们各抒己见,分组辩论。(认为愚公不愚的称为正方,愚公实愚的称为反方,双方辩论,教师引导、监控。)2.教师总结:

3.本文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 归纳提升,学习精神。

1.材料链接: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三次讲到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且用《愚公移山》作为大会闭幕词的文题,号召全党学习愚公精神,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请结合以上分析和课文内容,归纳愚公精神的内涵。

2.教师寄语: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只要发扬愚公精神,相信你定能披荆斩棘,开创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之路!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吴军伟 审阅人:(彭洁 纪文庆)时间:2013.3.6 学习目标

4. 积累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一词多义。5. 理解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

6.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学习重点

3. 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培养文言语感。4. 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学习难点

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 五. 检测练习,复习导入。1. 重点实词解释

许 彻 惧 心 2.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以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3.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而 而山不加增()何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其 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4.重点句子翻译 甚矣,汝之不惠。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六. 析读探究,理解写法。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写这些困难有何作用? 移山原因: 困难: 作用:

2. 愚公在移山过程中遇到另一个老人智叟,一愚一智,两人对移山的观点有何不同?这样的命名有何用意?

七. 思读辩论,领悟寓意。

1. 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家人和邻居支持,智叟反对,神仙感动,你怎么看呢?愚公到底是“愚”还是“不愚”,现在我们各抒己见,分组辩论。(认为愚公不愚的称为正方,愚公实愚的称为反方,双方辩论。)

双方主要内容摘要:

正方: 反方: 2. 教师总结。

3. 本文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八. 归纳提升,学习精神。

1.材料链接: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三次讲到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且用《愚公移山》作为大会闭幕词的文题,号召全党学习愚公精神,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请结合以上分析和课文内容,归纳愚公精神的内涵。愚公精神就是 3. 教师寄语。九. 自我检测

1. 请写出愚公和智叟的形象

愚公: 智叟:

2. 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 3.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教后反思】

这节课“检测练习、复习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复习旧知,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中,从评讲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经年累月的长期积累过程,要通过这些练习的训练,培养学习文言文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尤其是愚公的人物形象鲜明,文章主要用衬托和对比的写法来突出愚公高大的形象,故设计“析读探究、理解写法”的教学。学生大都能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明确两种写法及作用。两千多年前的文章,给现代学生阅读,学生势必会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因此辩论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与现代生活勾连,营造活泼热烈的各抒己见的氛围,拓展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贵,加强对愚公形象的理解。教学中学生虽能从多方面来谈自己的认识,但思维发散的还不够广阔,认识流于浅显,辩论虽未冷场,但没有预设中的激烈。反思应该先让学生讨论后准备充分,在自由发言辩论,无需老师监控发问,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辩论绝不是让学生明确愚公到底是“愚”还是“不愚”这个问题,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回归文本,本文是寓言,寓言就是借故事来寄托道理,“文章借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提问,顺理成章地回归了文本。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愚公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多次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全党,愚公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可见,神九飞天与天宫一号对接,蛟龙入海下潜六千多米,国产新型飞机歼20、歼

31、歼

15、运20等相继试飞,首艘航母“辽宁号”的服役等,都体现了参与研制者攻坚克难、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愚公精神,从而赋予愚公精神新的时代意义,所以设计了“归纳提升、学习精神”的内容。从学习情况来看,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课堂分析、辩论思考,联系生活,归纳出愚公精神的新含义。还有一些重要问题在导学案上以练习的形式作了补充,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还在辩论中擦出了思维碰撞的火花,更在时代的脉搏中丰富完善了愚公精神的新内涵。

下载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珍珠鸟》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21.珍珠鸟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

    公开课《水》教案第二课时

    《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由于缺水,“水,成......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

    公开课教案《愚公移山》(第二课时)

    公开课教案 课题: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 开课时间;2009.12.4 开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开课班级:九年级(5)班 教学目标: 1.能概括并理解本文的寓意 2.会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 3.能在感悟......

    公开课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公开课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4.初步了解作者的......

    公开课《水》教案第二课时

    27、《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由于缺水,“......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1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朱建婷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