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覆亡的反思

时间:2019-05-15 03:2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清朝覆亡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清朝覆亡的反思》。

第一篇:对清朝覆亡的反思

对清朝覆亡的反思

洋务运动:这个词放在现在,叫做工业现代化。可以说,满清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对于“师夷之长以制夷”有着近乎宗教信仰般的狂热。日本成功的先例,更加刺激了这种狂热。开矿建厂、购新军备,投入不可谓不巨大,甚至在用人上,连海军副提督都敢于任用英国人。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最终却以北洋舰队的覆灭画上了惨烈的句号。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最终止步于“改革的深水区”,个中原因,简单明了。可以说,从一开始,满清就并没有认识到,帝国之败,败于溃烂的制度,制度性结构性的崩溃,任何坚船利炮都无可挽救。技术的变革可以先于制度的变革,但是决不能代替制度的变革。连经济改革的深度都没有完全达到的洋务运动,不过是一个垂死挣扎的可怜花絮罢了。一百年后,如果你还在为所谓的核大国、歼20的强大沉醉,那说明,你还没有明白这个杯具。

百日维新:甲午战败,加速了满清体制内有识之士的变革步伐,在傀儡皇帝的支持之下,发动了轰轰烈烈可歌可叹的百日维新。这个我们现在称之为“全盘西化”的改良运动,不出意外的以血祭告终。从慈禧后十年变革的努力来看,所谓的顽固派反对变革并非所有的事实,她未必不知道改良是必须的出路,而她所反对的,不过是既得利益的损失、权力出乎意料的更迭、不受控制的精英政治。91年之后,同样的事情换了角色再次在同样的地点上演。结局是更多的鲜血。这只能说明,专制的权力,在它自身的惯性之下,只能是至死方休。即便是体制内产生一两个叛逆,也会被体制产生的强大惯性淹没。如果没有到穷途末路,任何的变革,对于它而言都是把持权力的威胁,生死争夺中,只有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不到迫在眉睫,不会同意变革,到了迫在眉睫,变革已经无用。阿拉伯的历史正在证明这一点。

祖宗之法: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的名句,人人熟知,却极容易遗忘。扑灭百日维新之后,清廷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从文化背景、国民素质、国情有别等诸多方面系统性的论证了君主立宪对于中国的不可行。十几年后,亲手葬送了满清的袁世凯更加系统的论证了封建帝制对于中国的必须,更加上演了万人劝进登基的闹剧。一百年后,你不要笑。“五不搞”震耳发聩、言犹在耳,数不清是第几次论证。我们剪掉了头上的辫子,思想上,辫子比原来更长。

干涉内政:清朝末年, 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了残疾人, 这很不人道.” 还没等皇帝回答, 皇帝身旁的一个贴身太监姚郧就抢嘴说到: “这是陛下的恩赐, 奴才心甘情愿, 汝西夷之蛮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所以说,“干涉内政”“尊重法律”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后现代的发明,而是彻头彻尾的盗版。太监姚郧仅凭这个创造性的回答,就完全有资格参评十大感动中国的爱国者之列。但是很不幸,你可以原谅没有jj的人说出这番话,你却不能想象,很多有jj的现代人,割掉自己的jj也要臭捧这个词。不多说,看看他人的人权报告发布后,那一张张愤怒的太监的脸,和一百年前,没有区别。

量中华之物力:在义和团运动之后,被揍得鼻青脸肿的慈禧早已没有早先向世界宣战的气概,而是得到诸国继续承认其实际统治地位的承诺后,立即同意《议和大纲》,并定下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基调。基于光绪统治的合法性而言,慈禧的垂帘不过是一种僭越。自己的并不合法的统治权只要得到承认,损失一些国家利益算什么?所以,你看到有人挥舞着支票满世界的发订单以求得“合法外交认可”的时候,你就要明白,国家利益并不总是至上的,大部分时候,它是可以作为私人利益和集团利益交换的筹码的。

义和拳:这个悲剧的故事我们现在叫做运动,连化妆专用的“起义”都算不上。这个靠开神坛、抹黄磷、玩巫术的半邪教组织,打着可笑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展开了一场针对外国人的屠杀和被屠杀。“刀枪不入”的神话在天津的战斗中瞬间覆灭,留下的只有尸横遍野。最可悲的在于,利用了他们的奴隶忠贞的慈禧在失败后翻脸不认人,反过来和洋人一起协力围剿义和拳。才为主子拼命,又被主子卖命,这杯具不是一般的大。那杆写着“扶清灭洋”的铁旗在上世纪70年代被德国人作为礼物送回来的时候,个中滋味,实在难以言说。义和拳的杯具就在于,没有明白自己的身份,没有明白国家的意义,没有明白对手的成色,结果造成了而一个愚蠢之极的爱国惨剧。当今论坛上的五毛、左棍们,以及那些成天忧虑阴谋论、石油论的杞人们,不可不戒啊。你们的无知的热血,抹红的不过是主子的顶子。

预备立宪:清朝最后10年所施行的新政中,最重要的是日俄战争后的政治改革,即1905至1911年的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朝宣布了宪政时间表:预备立宪出9年为限。但是慈禧和光绪去世后,继任者看不到形势的刻不容缓,仍然不紧不慢、拖延立宪。后迫于革命烽火,把预备立宪的年限由9年缩短为5年,并于1911年5月组织了失去人心的“皇族内阁”。即便最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接受君主立宪,但和平演变的时机已被暴力革命切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变革,既是对国家和民众的救赎,但同时也是对统治者自己的救赎,不想牺牲利益顺应潮流,牺牲国家的同时,必然也要葬送自己的身家。这个道理,一百年后,还有很多人不懂。越想“维稳”,越是“不稳”。

后路:满清作为异族政权,整体入关后老家辽东空虚,不得不移民垦殖。按理说,既然已据有中华,思维就应该有所转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内外之分。然而,满清虽行主人之权,却只有客居之心,自康熙开始,闭塞边关,蓄意将关外肃清,以备将来败退后路之用。应该说,这一招不可谓不“深谋远虑”,伪满洲国的建立,一度似乎也说明了满清留条后路的必要性。然而,世易时移,孱弱败军,哪里有后路可言?你只有客居之心,必然导致客居之果,日本败退,伪满随即灭亡,纵然“中华民族”的大皮囊救了垂危的民族免于绝种,但是,也永无崛起的可能。当今之世,多少条后路留在欧罗巴、美利坚?指望一些把财富、子女都留在他乡的人来治国安邦?你信吗?我所相信的是,百年前满清没有后路,百年后,一样没有。后路对于奴隶主,只是一厢情愿的幻觉。

第二篇:【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1.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组成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

(2)政治纲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施政纲领

(3)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机关刊物:《民报》

(5)“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2.评价三民主义:性质、积极意义、局限性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围绕民族、民权、民生三个焦点 同盟会成立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基本上是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

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行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4.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奋斗目标,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1)萍浏醴起义的特点:

【时间】1906;【领导人】刘道一;【地点】 :萍浏醴地区【特点】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时间】 1911年4月,【领导人】黄兴;【起义名称】在战斗中牺牲和被捕后就义的革命志士,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特点】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起义,影响巨大,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5.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1911年)(1)武昌起义的成功的原因

【1】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群,他们成为革命党骨干

【2】武汉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使人民群众的反抗思潮不断高涨,而成为武昌起义的群众基础 【3】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共进会,文学社)(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等打死反动军官,率领士兵起义,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成功以后,成立湖北军政府,以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6.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帝国主义准备武力干涉中国革命的表现

①严守中立:积极扶植新的**人袁世凯,袁成为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 ②南北议和:袁和帝国主义联合向南方革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孙中山交出政权

7.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性质

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实际上,政府里也混入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2)内政外交

【1】 内政: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作用。体现革命性 【2】 外交:《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体现妥协性软弱性(3)《临时约法》的制定颁布、内容、性质

制定颁布: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约法规定: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4】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5】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编的权力,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6】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会议的多数党产生。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8.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2)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样,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9.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性质、功绩、教训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要点:打击封建主义;打击帝国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反对殖民主义 【1】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对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3)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改变。这次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三篇:高一历史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四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四节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

2.难点:袁世凯能够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之后,革命的道路是否就一帆风顺了呢?革命者在继续进行革命时遇到了哪些问题、遭到了哪些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呢?结果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提到:这两次革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可见,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的是仇视和镇压政策。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会采取什么政策呢?他们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会采取一贯采取的仇视和镇压政策呢,还是改变了他们以往的做法呢?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帝国主义企图阻止革命

1.以“严守中立”为伪装扶植袁世凯为新代理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帝国主义的反应?(1)调集军队,准备干涉中国革命。

(2)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镇压中国革命。

(3)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入革命党人之手。出示图片: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汉口持枪戒严的图片资料。

但是很快,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政策开始改变。大家归纳一下,他们由公开的武装干涉变成了“严守中立”。为什么要严守中立呢?

所谓的“严守中立”,只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因为革命形势发展得太快了。他们已经来不及干涉了。

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镇压的政策,从来没有“中立”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被帝国主义镇压而失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帝国主义推行的“严守中立”政策实质上是蒙蔽中国人民和革命党人的政治烟幕。

请判断这个问题: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用心

爱心

专心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正确答案C项。

帝国主义推行“严守中立”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

2.中外反动势力压力下的“南北和谈”

帝国主义在“严守中立”政策的背后掩盖着更大更阴险的政治阴谋。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选用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通过袁世凯这个新代理人来偷梁换柱,窃取革命成果,达到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的目的,这才是帝国主义“严守中立”政策的真正目的和实质。

袁世凯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后,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操纵之下,南方革命党人同袁世凯为首的政府在上海英租界进行了谈判,史称“南北议和”。

所谓“南北议和”实际上是在帝国主义各国的监督操纵之下进行的。通过南北议和,帝国主义帮袁世凯趁乱夺权,同时,逼迫南方革命党人就范。南北议和实际上也就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为五色旗,改用公历纪年。中华的民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了。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自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到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以及他组织和领导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已使孙中山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是革命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南京临时政府的特点: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

这主要从政府人员组成看,革命党人控制着政权;从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缺陷:混入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在对外关系上,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面前又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企图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这实际上是一种幻想。

2.《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辛亥革命反封建的重要成果之一,约法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力、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否定君权神授,体现出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一方面也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但袁氏掌权后,约法成为一纸空文,但它的反封建性、民主性是进步的。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1.帝国主义的支持

中华民国建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权。

2.立宪派和旧官僚

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

3.革命党人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大总统。

4.袁世凯

袁世凯的个人权术和阴谋是其能够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一项重要原因。首先,加快“逼宫”步伐,迫使清帝退位;其次,孙中山辞职,袁任临时大总统;第三,制造兵变,继续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第四,袁在北京就职,临时政府迁至北京。这样,袁世凯就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请大家思考,清政府、袁世凯、中华民国、帝国主义之间关系如何?

清政府、袁世凯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在华扶植的代理人。帝国主义极端仇视中国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袁世凯镇压、剿杀革命。由此可见,帝国主义、清政府、袁世凯同属反动势力,他们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他们都仇视、反对革命、与中华民国之间是敌对关系,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具有软弱性、妥协性,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伟大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功绩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④辛亥革命为亚洲民族解放斗争树立了典范。

⑤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教训

辛亥革命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最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革命失败了。请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纪律,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日知会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因为()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 D.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

3.同盟会纲领中,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要是因为它()

A.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权问题

B.指明了革命对象和革命手段

C.明确提出了用暴力手段

D.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

5.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之间的矛盾

用心

爱心

专心

6.下列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明确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 B.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

D.是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纲领

7.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

8.下述不属于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 B.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D.要不要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

9.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

A.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10.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上反映了()

A.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的矛盾

11.20世纪初,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保皇派代表人物大体上属于原()

A.清政府内部顽固派 B.军机处的重要官员

C.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D.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12.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

A.镇南关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浙皖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

13.被孙中山誉为“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重大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广州黄花岗起义 C.浙皖起义 D.金田起义

14.把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萍浏醴起义 ②同盟会成立 ③黄花岗起义 ④兴中会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15.20世纪初,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表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革命派已具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革命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16.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其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该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B.反帝反封的怒潮不断高涨

C.该地区曾是义和团运动的中心 D.革命党人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17.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武昌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B.武昌地区革命党人的力量最强

C.武昌地区群众基础较好 D.革命党人在武昌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

18.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完全由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掌权的政府 B.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C.立宪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D.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19.武昌起义后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是()

A.黎元洪 B.熊秉坤 C.孙中山 D.袁世凯

20.辛亥革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

C.发展过于迅速 D.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2: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国民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3: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4: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召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均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回答:

①材料1体现了什么原则? ②材料2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③材料3掩盖了什么实质问题? ④材料4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三.问答题

2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从哪几方面暴露出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A 5.C 6.D 7.C 8.D 9.D 10.B 11.D 12.B 13.B 14.C 15.D 16.C 17.D 18.D 19.A 20.D 二.材料解析题 21.①主权在民。

②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③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

④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约法成为一纸空文,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把它废除了。三.问答题

22.①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②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③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进行反封建斗争,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软弱性:

①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革命过程中没有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彻底反对封建制度,没有提出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土地纲领。

②脱离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广大工农群众在民主革命中的巨大作用,革命宣传主要局限在知识分子中间,还夹杂着大汉族主义。

③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从明朝覆亡观改革

从明朝覆亡观改革

内容提要:明朝有若干不亡之机,但依旧因循了必亡之路。文章认为:其关键在于改革,尤其是体制改革没有抓住时机。有鉴于此,任何朝代欲使改革成功,均须在社会暮气不深之时抓紧进行。如今,坐天下,搞改革,同样不能缺乏紧逼感。

关键词:明朝覆亡 改革

明朝欲亡者有二,不亡者有三。欲亡者,一为“土木堡之变”,赖于谦等忠臣义士渡逾之;一为“甲申之变”,思宗露死煤山。不亡者,容后细述之。概言亡与不亡,关键视改革成与不成。

不亡者,一曰:明成祖朱棣遣郑和下西洋。斯为自明以来第一转机。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诏携蒋宾兴等率军二万七千余人,分乘二百多艘大船下西洋。其船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座舰用九桅。其时国力、军力、技术力,世无相畴者。中华民族向无恃强凌弱,殖民他国之传统,但借“下西洋”扬威之际,扩大影响,促进贸易,开拓市场,为国家厚植国本,凭添无限发展生机,当为应有之义。然,谋国者计不出此,仅限于宣谕皇威,搜罗珍奇异宝,尽为赔本买卖外,不作拓展经济之战略延伸。此殊属世所憾者!故明成祖一死,仁宗朱高炽甚觉糜费,乍嗣位即宣布“罢西洋宝船”,俄而又指定郑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此事遂寝。若不然,当世之君明眼烛世,知时机之来,展宏图,举大略,“下西洋”岂非出现西方美洲“地理大发现”之机缘!是乃明初第一次放弃改革、发展之良机。

不亡者,二曰:张居正改革。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半年后上穆宗《陈事疏》,并经恩准允行。其内容为:(1)省议论。一切章奏,务从简切;是非可否,明白陈直。毋得彼此推诿,徒托空言。(2)振纪纲。皇上张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刑赏予夺,一归公道,而不必徇乎私情。(3)重诏命。敕下部院等衙门,凡大小事务既奉明旨,须数日内即行题复。„„如有违限不行奏报者,从实查参,坐以违制之罪。吏部即以此考其勤惰,以为贤否。(4)核名实。凡京官及外官,三、六年考满,毋得概行复职,滥给恩典。须明白开具称职、平常、不称职,以为殿最。酌情裁与,稍加差等。(5)固邦本。皇上轸念民穷,加惠邦本,凡不急工程,无益征办,一切停免,敦尚俭素,以为天下先。慎选良吏,牧养小民。(6)饬武备。申严军政,设法训练。六条改革,试行十年,“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方少数民族“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太仆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成绩炳然。”(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明朝自成祖、仁、宣以降,朝野泄沓成风,六部、九卿、科道仰承宦官鼻息,锦衣卫、东厂、西厂特务横行,张居正以超人之铁腕,扭转政风、土习,令行禁止,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边境太平,户口繁衍,百姓家给人足。一时间,营造出转贫为富,化弱为强,人所期盼之胜景。然,此种改革乃是不触动根本政治体制之人治式改革,缺乏制度保障,难免人在政存,人亡政息。迨至万历九年六月张居正一死,神宗不忧反喜,再无昔日如芒刺背之感,加之群小奋起反攻,一代人杰落得个追官夺爵,没产充公,后人自经、充军、幽闭,惨不忍睹。其改革成果亦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因日本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中日两国大战七年,丧师十余万,国力消耗殆尽。此乃明朝中晚期人治环境下,不实行根本政治制度改革,或谓改革不彻底,丧失起死回生之第二机遇。

不亡者,三曰:明思宗治国理政出现之转机。确切地说,那是明末之回光反照。彼时,社会疾患已深入肘腋,病入膏肓。外有北元压境,日日劳师糜饷;东有倭患扰边,中日朝鲜交兵,经济滑向崩溃边缘,关外赓继满清虎视,朝夕持械寇击;况且,天不作美,旱涝濒仍,饥民嗷嗷待哺,李自成、张献忠揭杆而起。是时,命且不保,谈何改革!但崇祯皇帝非平庸之辈,算得上勤政、有为之君。其可称道者,一曰:斥罢阉党。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去世,思宗即位。三个月后,崇祯帝下旨斥罢权倾一时之阉党,恶贯满盈之魏忠贤,遣送安徽凤阳。途中闻下诏逮捕,畏罪自杀。另一作恶多端之阉竖崔呈秀,遣送回藉。闻下诏逮系,投缳自尽。崇祯二年,思宗复颁布“逆案”名单,将数百名逆党一一定罪。二曰:为蒙冤官员平反昭雪。如:有“廉吏第一”美称之兵科给事中杨涟,与御史左光斗等已故官员,追赠官爵、谥号;一应未死者,重新起复为官。三曰:为扭转辽东局面,重新起用袁崇焕,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添注左侍郎。四曰:节俭勤政。明朝中后期诸帝,宪宗喜欢女色,武宗耽于渔猎,世宗独好清修颐养,神宗有始而无终,光宗视女色胜过生命,熹宗只配当木匠。此辈皆有一个共同特点:不肯坐朝理政!以致奏章积山,迄至霉烂变质,无人一读,国政几于瘫痪。崇祯帝一反其先辈所为,生活清苦,不迩声色,不殖财货,禁止殿宇熏香,不准衣饰侈僭;于危急之秋,“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之主,无以过之。”(张岱《石匮后集》)故“崇政始政,天下翕然称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和认可。但明思宗在积重难返之世,命运实在太过恶劣;加之刚愎自用、多疑、躁切、擅杀之秉性,使人惧如伴虎,且又误中满清皇太极之反间计,错杀良将袁崇焕,自毁长城;安内攘外两难选择中,复首鼠两端,不能始终如一,终致漫患无治,身死国弃。

明朝有不亡之机,但依旧因循必亡之路。其要在于改革不能收起死回生之功!有以下诸端可鉴:①国家经济力有限,政府掌握资源同为有限,历史提供给侪辈之机遇、时间亦复有限。但凡掌权者由国初悚惕勤政,走向政怠宦成,玩世不恭;社会大致亦由安定繁荣走向矛盾积聚、烽烟四起之过程。此乃历史周期率在各个朝代之自然体现与反映,即政治权威之发展趋势,往往呈递减耗散状行进,明朝亦复如此。当国者在形势大好之机,满足于已有成绩,自吹自擂,自我陶醉,苟且于目前,不为万世太平计,结果在歌舞升平中自娱而娱人矣!此其教训和特征之一。②不改革不行;但想改革,不抓住机遇,同样不行。明初和前半期,国力强大,社会暮气不深,当为改革之大好时机。错失前期改革、发展之良机,迨至中晚期已处强弩之末,方由张居正推动改革,确有些勉为其难。崇祯朝经济停滞,社会不靖,领导者个人权威丧失,山穷水尽之时,即便是诸葛武侯当世亦莫能转势矣。此其教训和特征之二。③改革,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同样不行;只进行政治体制细枝末节改革,不进行根本政治制度改革也不行。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之教训,即在于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已覆,后车当鉴。

天不借年,时不我待。明思宗遭遇之悲惨,值得一读: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夜,“内城陷”,一阉奔告。上曰:“大营兵安在?李国桢何往?”答曰:“大营兵散矣。皇上宜急走。”其人即出,呼之不应。上即同王承恩幸南宫,登万岁山(景山),望烽火烛天,徘徊逾时。回乾清宫,„„因命进酒,连沃数觥,叹曰:“苦我民尔!”以太子、永王、定王分送外戚周、田二氏。语皇后曰:“大事去矣。”各泣下。宫人环立,上挥去,命各为计。皇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皇后拊太子、二王恸甚,遣之出。后自经。上召公主至,年十五,叹曰:“尔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挥刀断左臂,未殊死,手慄而止。命袁贵妃自经,系绝,久之苏,上拔剑刃其肩。又刃所御妃嫔数人。召王承恩对饮,少顷,易靴出中南门„„走安定门,门坚不可启,天且曙矣。帝御前殿,鸣钟集百官,无一至者。遂仍回南宫,登万岁山(景山)之寿皇亭自经。„„太监王承恩对缢。上披发御蓝色,跣左足,右朱履,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是日,天上细雨霏霏,崇祯帝年二十五,以发覆面,露死在煤山(今景山)雨地里。„„皇朝之末日便如此了局。时至今日,已逾三百六十余年,吾侪读之,仍觉如骨梗喉。岂非懔乎、惕乎!政治体制改革,能不“只争朝夕”欤?当年打江山、闹革命,毛泽东号召人们读《甲申三百年祭》;如今坐天下、搞改革,焉能没有紧逼感!

第五篇: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

第13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

东联中心学校:杨桃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的时间和清朝疆域的四至。了解清朝政 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康熙帝武力统一台湾的历史 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的概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通过对“台湾府的 设置”的学习,辩证认识郑成功后代在台湾的作用,训练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培养他们 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 藏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等支持的**集团在境外搞西藏独立是注 定要失败的,以及陈水扁在台湾告台独也是违背两岸人民意志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 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 驻藏大臣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置

教学难点 :“金奔巴瓶”制度,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

A 回忆知识、阅读导语 导入新课 入新课。

一、驻藏大臣的设置引导学生回顾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及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回忆唐与吐蕃的关 管理全国佛教和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等史实。

1、册封**和**顺治和康熙先后分别接见了**和**,确立了两位宗教 首领的册封制度,既肯定了**和**在藏传佛教中的宗教首 领地位,又明确了清朝廷和西藏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设置驻藏大臣清朝还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积 极意义。阅读教材找出清朝 创立“金奔巴瓶” 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3、创立“金奔巴瓶”制度 “金奔巴瓶” 制度的创立,明确了西藏宗教首领必须由中央 政府认可,有效地防止了西藏地方贵族利用**、**的继承 问题搞分裂,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 西南边疆。

二、台湾府的设置

1、提问: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介绍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及其后人开发台湾的情况。由 此再讲解郑氏集团的内讧有可能使台湾再度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2、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克爽战败投降。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克爽战败投降。

3、对台湾的管理:

清政府于 1684 年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巩固了祖国的 海防。联系现实分析陈水扁的“台湾公投”实质是搞“台独”,应 阅读教材找出清朝 加以反对和打击“台独”。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三、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1、指导学生先在地图上找到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 将军的地理位置。将军的地理位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外蒙古地区,而伊犁将军管辖现在的 新疆地区。

2、引导学生了解设置两个将军辖区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设置两个将军辖区的背景。第一:受到葛尔丹和大小和卓分裂势力的威胁,同时沙皇 俄国也在威胁中国北部边疆。第二:清政府面对祖国的被侵略和分裂危险,坚决果断地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卫了祖国的边疆,粉碎了 俄国分裂中国的阴谋,历史意义非常重大。阅读教材了解乌里

3、讨论 雅苏台将军和伊犁 让学生结合现实和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受到维护祖国 将军的设置的背景 统一的教育。帮助学生了 解清朝对新 疆地区的管 理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幅员辽阔 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指导学生观看《清朝前期疆域和政区图》指出清朝疆域的(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从西向东顺时 读图能力 针看)看清朝疆域图

总结拓展

1、复习本课知识 回顾知识要点

2、思考: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国家统一的措 施? 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练习册 P60 1—14

板书设计 :第 13 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1)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地区

主要措施

历史作用

西藏地区

①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 首领五世**和五世**。

②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

进一步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台湾地区

①康熙帝命施琅率军攻占台湾。

②186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西北地区

①17世纪平定漠西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②18世纪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③先后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2)清朝前期的疆域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

北 库页岛 巴勒喀什池 西北

东北

太平洋 葱岭 西

南海诸岛

台湾

附属岛屿赤尾屿

下载对清朝覆亡的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清朝覆亡的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隋覆亡的真正原因

    1、乱世枭雄 隋末风云动荡的局面,皆是自王薄而起。知世郎王薄本是个饱读诗书的圣人门下子弟,本来不应该与土匪流寇为伍。如果不是因为朝廷征讨高句丽的话,他甚至可以到京师赶考......

    浅谈清朝玉器

    摘要: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又—鼎盛时期,它集历代之大成,总结发扬数千年的雕刻技艺,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玉器,用途之广,雕塑之精,设计之妙,创新品种,达到了高峰。 关键字:玉器的......

    清朝科举制度(汇编)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增删卜易》中的考试占 来源《中国预测网》科举资格考试 童试:又称县试、小考,录取者为生员,俗称秀才,雅称入泮。这是“功名”的起点。生员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生......

    清朝官职制度

    清朝官职制度 一、清朝宗室爵位 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

    清朝官员品级

    清朝官员品级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

    清朝历史书籍读后感

    清朝历史书籍读后感《图说清朝三百年》内容简介:清朝历史三百年,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被杀?下嫁的大清公主幸福吗?玄烨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清朝军事制度

    清朝军事制度 八旗与绿营 入关以前的八旗军 八旗军和绿营兵是清朝的正规军队。以八旗军为主,辅以绿营兵的军事制度,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直接影响到清朝的盛衰兴亡,......

    清朝军事制度

    清朝军事制度 八旗与绿营 入关以前的八旗军 八旗军和绿营兵是清朝的正规军队。以八旗军为主,辅以绿营兵的军事制度,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直接影响到清朝的盛衰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