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科中考复习教案
课题:测量型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莲都中学 物理科组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相应的仪器、仪表测量出对应的物理量。
2、掌握密度、机械效率、电阻与电功率的测量等。
3、通过练习能够较全面掌握测量型实验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重点:实验原理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设计
【要点考点聚焦】
指出:间接测量型实验仍是中考实验题的主角,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是考查其它类型的实验的基础。
既然测量型实验在中考中占据着这样的地位,非常有必要对课本中出现的各个测量型实验进行归纳梳理,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知识回顾】
提问:在我们的初中阶段,有哪些测量型实验?
学生回忆并回答:长度、体积、质量、温度、力、电压、电流、密度、机械效率、电阻、电功率等。
教师又问:物体长度、体积、质量、温度、力、电压、电流用什么仪器来测量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回忆、熟记它。【堂上训练与点评】
学生做练习,教师点评(习题见PPt)【知识回顾】
教师引出问题:那么密度、机械效率、电阻、电功率等用什么仪器测量?学生讨论、回忆。
教师引导、归纳:这些物理量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出来,所以要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通过测量关系式中其他各量然后再求出该量。这种方法叫间接测量型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四个实验的原理并利用多媒体展示: 1:测量密度
m注:原理为ρ=;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次序,尽量
V减小误差。
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注:原理为η=
W有W总×100%;器材有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弹簧测力计、细绳、刻度尺。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和物体本身重力;同一组滑轮,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U 注:原理为R= ;器材有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
I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会分析电路故障。
4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注:原理为P=UI ;器材有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会分析电路故障。【堂上训练与点评】
课堂练习1 用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见PPt)课堂练习2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学生完成上面练习,然后教师进行思路点拨,点评并补充 【方法小结】
对这类实验,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然后确定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实验结论,并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平时复习时,要重视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正确使用;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注重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注重结论的表达和应用. 【课后小检测】
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小检测题(另外印发給学生),并交任课教师。(教师批改学生检测题,然后统计达标率,作进一步复习)
【课后记 】
备课组组长:罗石火
组员:梁达辉 莫其扬 岑碧欣
第二篇:2014年物理科中考备考工作设想
2014年物理科中考备考工作设想
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几年的备考实践,对2014年物理科中考备考工作做如下构想:
复习共分为三轮。
第一轮:章节式复习。(2013年12月23日—2014年4月中旬)本轮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新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复习基础知识,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弄清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事实和过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轮:针对性专题复习。(4月中旬——5月底)
结合近几年南宁市中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分别设置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计算专题、问答专题、图表信息专题等。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同时,教师在这个阶段注意学生的状态变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技巧、策略、心理上的辅导。
第三轮:回归课本,查漏补缺。(6月)
这过程是强化训练与反馈领悟阶段,模拟试题进行强化训练,试题讲评、总结,学生反馈、领悟,提升解题能力,并在测试中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第三篇:2014年中考动员讲话物理科发言稿
2014年中考动员讲话物理科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的日子不寻常!因为,今天我们师生一起站在了中考冲刺的起跑线上,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4届中考师生动员大会”,目的在于希望全体同学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平和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这艰辛而难忘的117天。
为了这次中考,你们准备了整整9年。特别是初中这三年,你们肩负着亲人的期望,你们背负了家人的压力,这一切,谁又能轻易把它忘掉呢?
117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它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和机会,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这117天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轨迹,可以改写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同学们,你们现在青春年少,又有什么奇迹不能被创造呢!为了让我们拼搏的过程不留遗憾,为了让我们拼搏的结局更加完美,我们要好好地把握仅有的这117天,圆青春梦想,扬人生志气,这是我们每个同学此时此刻应有的态度。如何在最后的117天进行复习呢?下面说说我们物理科的方法;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7—12周)
解答任何复杂或简单的题目,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理解。只有深刻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才能够正确解释物理现象,出色地解决物理问题。在第一轮复习中,可以把所学知识分成 “声”、“光”、“热”、“力”、“电与磁”、“信息、材料、能源”几大模块进行复习,扎扎实实复习好基础知识。先梳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单位及其换算、必须要记住的常量、实验目的和原理等,通过归纳、总结,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在回归教材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几点:
1、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发现,中考物理试题越来越强调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考查。对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引入;对每一条物理规律的得出;对每一个物理公式的意义都要认真揣摩,把握其本质。
2、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早已形成的以及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不严谨的认识或判断。归纳起来,很多学生对诸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知识点在认识上常存在问题。一轮复习要在“认真”两字上下工夫。搞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对诸如“高度”与“深度”、“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悬浮”与“漂浮”、“雾”与“露的形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等要进行澄清。
3、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需辅助必要的练习,吃透中考复习资料,夯实基础。如: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常认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不能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对一些“理想”的模型,如:“光滑”、“轻质”不能正确理解等。
4、要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如:对于电学知识,同学们往往害怕电路分析部分,尤其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连接实物、分析电路故障,动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计算等。同学们解答此类问题容易出现串、并联混淆、电表测量量张冠李戴的错误。二轮复习:关注“热点”透视“盲点”(13—15周)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物理学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热点。因此,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要以《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中圈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围绕考点,突出“重点”。如: “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电功率”、“能量”、“内能” 等重要知识点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量”、“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和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二轮复习的同时,还要重
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我们主要进行一些专题训练。
三轮复习:调整心态(16—18周)
信息交流和搜索盲点是第三轮复习的重点,它是拓展复习思路和知识视野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在加大模拟试题训练、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强化遗忘、填补盲点,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不陷入“题海”,不被纷繁的模拟试题打乱方寸。同学们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这一阶段要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对考试失分要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模拟题做得不宜太多,但要精,要尽量实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
中考前的复习是师生最紧张、最辛苦的时候。物理学科作为中考考试科目,同学们虽然经历了短短两年的物理学习,但所要复习的内容却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考复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败和最终的中考成绩。为使复习更有效,在此向同学们提六点建议:
1、要有目标
有一项社会追访调查发现,当年明确定下目标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定下目标的同龄人。那些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一辈子都在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帮助那些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实现目标。可见,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确立自己的中考目标,并要用目标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
2、要有自信
要有“我能成功,我必成功”的坚定信心。有了这种信心,才会在背水一战的关键时段,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前进的步伐。当然这种信心,是建立在依靠自己、奋力拼搏基础上的。面对中考,家长的声声叮咛,老师的殷殷期盼,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只能起促进作用。要提高应战中考的实力,全在每位同学自身。在于同学们的认识真正到位,精力真正集中,身心真正投入,学习真正自觉。同学们,不管你们现在的水平如何,请记住:努力永远不晚。现在的差距不是明天的结果,而今日的汗水必将催开明日的鲜花。
3、要有行动
目标不能只是放在嘴边或写在纸上,它需要用行动去证明,需要用行动去实现。立即行动,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立即行动,不要犹豫迟疑,因为机遇稍纵即逝;立即行动,用行动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我们要努力战胜自己的惰性及各种不良习性,排除影响学习、分散精力的各种杂念和干扰。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认真准备每一次训练。我们要和其他班级比班风、比学风,和本班同学比刻苦,比用功,让老师和家长们看你们的行动吧!
4、要有意志
我们都知道,两军相遇强者胜,而要成为这样的强者,就必须保持“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状态。在剩下的100天里,学校和老师会对你们严格的要求,但请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为了你们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这关键的100天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管遭受什么挫折,我们都要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要从困难中获得动力,从挫折中取得经验,从训练中发现问题,从失误中找准方向。决不能在成绩好一点时沾沾自喜,也不能在成绩差一点时悲观失望。中考未了,奋斗不止。
5、要有效率
“时间”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表面上看,离中考还有100天,但仔细一算,留给我们学习的有效时间非常短暂和万分宝贵。进入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古人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同学们要自觉管好自己的每一天,无悔于自己的每一天。坚决做到:别人玩时,我们在学习;别人学习时,我们在认真学习;别人认真学习
时,我们在奋力学习;别人奋力学习时,我们在想尽一切方法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让现在的分分秒秒,都获得最大化的收获!
6、要有方法
成功定有方法,失利必有原因。科学的方法是决战中考的法宝。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我们要讲究方法,要在紧跟教学进度的同时,根据个人实际,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用在薄弱学科、薄弱知识点上,特别是要放在提升空间较大的科目上。这一点我们的教师也在研究,对你们进行有效指导,使同学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提醒同学们:一要注意培养“考感”:即知识感、时间感、答题感;二要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充沛的精力,保证学习效率;三要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同学们要把每一次平时训练都当作中考,并做到“不烦恼、不害怕、不着急、不骄傲、多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在反思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平时练就的坚实的基础决胜中考。
同学们,老师们,今天的大会,是圆同学们青春梦想的动员令,是扬同学们人生志气的进军号!让我们100天卧薪尝胆,100天破釜沉舟!同学们,在你们的身后有老师,老师与你们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在你们的身后还有家人,家人与你们血脉相连、休戚相关。我们和他们的目光都汇聚在你们身上。
衷心希望同学们奋力拼搏,为母校的荣誉而战;衷心祝愿同学们心想事成,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篇:2012年中考动员讲话物理科发言稿
2012年中考动员讲话物理科发言稿
石佛中学:陈怀江
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的日子不寻常!我们的学生在摩拳擦掌,我们的教师在呐喊助威。因为,今天我们师生一起站在了中考冲刺的起跑线上,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2届中考师生动员大会”,目的在于希望全体同学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平和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这艰辛而难忘的天。
说它艰辛,因为从我们上学那天起,我们就与艰辛相依相伴一路走来,从小学到初中,越走越艰辛,我们无法逃避,无从选择,只能默默承受。
说它难忘,现在你们也许还体会不到。因为现在你们还拥有它。一旦失去了它,你们才会感受到它的可贵。为了这次中考,你们准备了整整9年。特别是初中这三年,你们肩负着亲人的期望,你们背负了家人的压力,这一切,谁又能轻易把它忘掉了?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它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和机会,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这100天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轨迹,可以改写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同学们,你们现在青春年少,又有什么奇迹不能被创造呢!为了让我们拼搏的过程不留遗憾,为了让我们拼搏的结局更加完美,我们要好好地把持仅有的这天,圆青春梦想,扬人生志气,这是我们每个同学此时此刻应取的态度。如何在最后的天,如何进行复习呢?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解答任何复杂或简单的题目,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理解。只有深刻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才能够正确解释物理现象,出色地解决物理问题。在第一轮复习中,可以把所学知识分成“力”、“声”、“光”、“热”、“电与磁”、“信息、材料、能源”、“科学探究”几大模块进行复习,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归类、复习。先梳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单位及其换算、必须要记住的常量、实验目的和原理等,通过归纳、总结,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在回归教材的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几点:
1、通过现象和实验明了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分析课改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中考物理试题越来越强调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考查。对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引入;对每一条物理规律的得出;对每一个物理公式的意义都要认真揣摩,把握其本质。
2、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早已形成的以及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不严谨的认识或判断。归纳起来,很多学生对诸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知识点在认识上常存在问题。一轮复习要在“认真”两字上下工夫。搞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对诸如“高度”与“深度”、“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悬浮”与“漂浮”、“雾”与“露的形成、“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等要进行澄清。
3、要充分利用实验和生活经验,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进行刨析,同时辅助必要的练习,夯实基础。如: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常认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不能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对一些“理想”的模型,如:“光滑”、“轻质”不能正确理解等。
4、要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如:对于电学知识,学生往往害怕电路分析部分,尤其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连接实物、分析电路故障,动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计算等。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容易出现串并联混淆、电表测量量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轮复习:关注“热点”透视“盲点”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物理学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热点。因此,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要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圈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以近两年天水市中考乃至全国各地中考题型汇编资料为载体,围绕考点,突出“重点”。如: “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电功率”、“能量”、“内能” 等重要知识点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定”、“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测定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和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同时对新教材中增加的“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等栏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一些传统实验的改进在复习中也要有所涉及。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二轮复习的同时,还要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现在中考的另一导向是重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通过收集和挖掘近2年各地中考试卷,考试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神舟7号发射等)。②关注时事新闻。③关注估测能力(如长度、质量、压强的估测等)。④关注问题情景(如根据试卷中提供的图片,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⑤关注探究过程(如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力与力臂的方向性问题。)。⑥关注探究过程的思考(如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对着两张纸片中间吹气,是为了什么?你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纸片间压强大小变化的)。⑦关注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⑧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如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热是因为活塞和桶壁摩擦发热还是活塞做功发热?)。
在本轮复习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采集热点信息,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善于与中考复习有机融合,为中考复习服务。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三轮复习:激发兴趣调整心态
信息交流和搜索盲点是第三轮复习的重点,它是拓展复习思路和知识视野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在加大模拟试题训练、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强化遗忘、填补盲点,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不陷入“题海”,不被纷繁的模拟试题打乱方寸。同学们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这一阶段要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对考试失分要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反思,进行发散思维,总结经验和教训。模拟题做得不宜太多,但要精,要尽量实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适度紧张是完全必要的,但物极必反,重复性的复习过多,会使同学们过度疲劳,事倍功半,不会有好的效果。
中考前的复习是师生最紧张、最辛苦的时候。物理学科作为中考考试科目,同学们虽然经历了短短两年的物理学习,但所要复习的内容却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考复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败和最终的中考成绩。为使复习更有效,在此向同学们提六点建议:
1、要有目标
有一项社会追访调查发现,当年明确定下目标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定下目标的同龄人。那些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一辈子都在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帮助那些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实现目标。可见,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确立自己的中考目标,并要用目标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
2、要有自信
要有“我能成功,我必成功”的坚定信心。有了这种信心,才会在背水一战的关键时段,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前进的步伐。当然这种信心,是建立坚持依靠自己、奋力拼搏基础上的。面对中考,家长的声声叮咛,老师的殷殷期盼,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只能起促进作用。要提高应战中考的实力,全在每个同学自身。在于同学们的认识真正到位,精力真正集中,身心真正投入,学习真正自觉。同学们,不管你们现在的水平如何,请记住:努力永远不晚。现在的差距不是明天的结果,而今日的汗水必将催开明日的鲜花。
3、要有行动
目标不能只是放在嘴边或写在纸上,它需要用行动去证明,需要用行动去实现。立即行动,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立即行动,不要犹豫迟疑,因为机遇稍纵即逝;立即行动,用行动去迎接每一天的挑战。我们要努力战胜自己的惰性及各种不良习性,排除影响学习、分散精力的各种杂念和干扰。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回作业,认真准备每一次训练。我们要和其他班级比班风、比学风,和本班同学比刻苦,比用功,让老师和家长们看你们的行动吧!
4、要有意志
我们都知道,两军相遇强者胜,而要成为这样的强者,就必须保持“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状态。在剩下的天里,学校和老师会对你们严格的要求,但请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为了你们能有更加
美好的明天。在这关键的天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管遭受什么挫折,我们都要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要从困难中获得动力,从挫折中取得经验,从训练中发现问题,从失误中找准方向。决不能在成绩好一点时沾沾自喜,也不能在成绩差一点时悲观失望。中考未了,奋斗不止。
5、要有效率
“时间”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表面上看,离中考还有天,但仔细一算,留给我们学习的有效时间非常短暂和万分宝贵。进入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古人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的基本态度就是比别人更加勤奋,更有效率。同学们要自觉管好自己的每一天,无悔于自己的每一天。坚决做到:别人玩时,我们在学习;别人学习时,我们在认真学习;别人认真学习时,我们在奋力学习;别人奋力学习时,我们在想尽一切方法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让现在的分分秒秒,都获得最大化的收获!
6、要有方法
成功定有方法,失利必有原因。科学的方法是决战中考的法宝。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现状,我们要讲究方法,要在紧跟教学进度的同时,根据个人实际,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用在薄弱学科、薄弱知识点上,特别是要放在提升空间较大的科目上。这一点我们的教师也在研究,对你们进行有效指导,使同学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提醒同学们:一要注意培养“考感”:即知识感、时间感、答题感;二要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充沛的精力,保证学习效率;三要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同学们要把每一次平时训练都当作中考,并做到“不烦恼、不害怕、不着急、不骄傲、多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在反思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平时练就的坚实的基础决胜中考。
同学们,老师们,今天的大会,是圆同学们青春梦想的动员令,是扬同学们人生志气的进军号!让我们100天卧薪尝胆,100天破釜沉舟!同学们,在你们的身后有老师,老师与你们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在你们的身后还有家人,家人与你们血脉相连、休戚相关。我们和他们的目光都汇聚在你们身上。
轻风,从水面吹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我们,从世界路过,留下什么呢?就留下累累收获吧!衷心希望同学们奋力拼搏,为母校的荣誉而战;衷心祝愿同学们心想事成,实现自己的理想。
2012-3-19
第五篇:2007年高三物理科复习备考活动计划
2007年高三物理科复习备考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和《2007年理综考试说明》为指导,按照《2007年理综考试说明》的要求,以培养能力为目的,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考前指导和训练,加强学科之间和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2007年理综高考成绩有所提高。
二、组织机构
成立高三物理科复习备考中心组,负责全市高三物理科的复习备考活动的协调和指导,信息收集与发布,考试说明的学习与研讨等。
高三物理科中心组机构:
组长:韦耀波(南宁市教科所物理教研员)
成员:李立新(南宁市教科所副所长)梁秋宁(南宁一中教科处副主任)
赵少云(南宁二中高三备课组长)朱寿康(南宁三中教研组长)覃炳华(南宁三十六中副校长)
三、备考的主要措施
1、以二中、三中、三十六中为物理科的备考基地,负责考纲、考题的学习、研究,收集筛选高考信息资料,承担全市性的备考研讨活动,汇编高考训练题,命制模拟考试卷等。
2、主要活动:
2006年11月成立高三物理科中心组成员。
2006年12月召开中心组成员会议,启动2007年高考备考工作。
(1)制定全市高三学科复习计划;
(2)研究2006年高考的考纲、考题,把握高考命题的动向;
(3)布置下学期备考工作
2007年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的命题
2007年3月(1)高考专家高考指导讲座;
(2)组织考纲学习研讨;
(3)第一次模拟考试及质量反馈;
(4)高三视导调研;
(4)复习研讨活动;
(5)编印练习训练题。
2007年4月(1)第二次模拟考试及质量反馈。
(2)复习研讨活动;
2007年5月(1)全市高三复习备考活动。
(2)复习研讨活动;
(3)收集高考最后信息,加强校际间信息交流。
中学物理组
2007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