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四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预测试卷
(四)一、单项选择题(本体共13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下列关于《五牛图》描述不正确的是()。A.采用工笔画法,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
B.画家用笔朴实雄健,画出了牛的坚韧筋骨
C.画家笔下牛的皮毛质感逼真,敷色虽淡,却给人厚重之感
D.画家用写意画法,挥毫泼墨表现出牛的神态
2.“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下面的哪种绘画形式?()A.工笔
B.白描
C.写意
D.兼工代写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态线是由人体动作变化产生的,是外形上最明显、衣服与身体贴的较紧的部位。
B.变体画只能是色调的改变和角度的改变
C.画动态线时,在每个动作中,动态线不止一条
D.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的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描写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4.一幅经典工笔重彩花卉作品,将它分解为四个步骤学习临摹,正确的步骤是()
A.勾线 渲染 罩色 刻画
B.刻画 勾线 渲染 罩色
C.刻画 渲染 罩色 勾线
D.勾线 罩色 刻画 渲染 5.《兰竹图》(中国画)是哪个画家的作品?()A.任伯年
B.郑板桥
C.朱耷
D.齐白石
6.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称、平衡、对比、()等。A.写生 B.构图 C.透视 D.律动 7.曹衣出水即曹家样是画家的___ 风格。A 曹不兴
B 曹仲远
C 曹植
D 曹丕 8.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9.下面关于人体比例错误的是()A.站
七、坐
五、盘三半
B.头
一、肩
二、身四头
C.大腿小腿各两头
D.人的身高约等于两臂张开长度
10.《清明上河图》采用的是什么样的透视原理?()A.散点透视
B.焦点透视
C.平行透视
D.成角透视
11.英国风景画家()在绘画中试图创造光线的效果,而不是再现它。他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油画《莫特莱克台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A.毕沙罗
B.莫奈
C.透纳
D.雷阿诺
12.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笔下的《 》,画中的“树”既是树又不是树,是一幅构成型的、造型感强烈的,然而仍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品。
A.《黄、黑、蓝、红、灰菱形构图》
B.《海港日出》
C.《林间小道》
D.《灰色的树》 13.彩陶旋纹双耳瓶是()时期的作品
A.战国
B.秦朝
C.新石器时期
D.汉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14.分析任伯年的《女娲炼石图》
15.罗可可美术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16.西方美术发展到20世纪上半叶有哪些现代流派?
17.什么是美术?
18.美术创作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9.阅读下列案例思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如何正确使用教学评价? 小敏比较喜欢美术,画的又好,在课堂上教师经常让她回答问题。在一次美术课上,教师提问一个很简单 的有关美术知识方面的问题,这个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的,不知什么原因她却答不出来。正着急时,忽然 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教师没有制止那位同学的行为,也没有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小敏,还 用不耐烦的表情看着小敏。小敏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就降低了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0.阅读下列案例,针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给予你自己的理解。教师在新授人美版教材第14册《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个“活泼”“有趣”的课题;其次先让学生想象活泼和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是什么样子;最后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倘若你有一定的材料和工具,你会设计、制作出怎样的作品,再指名请学生说。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表完自己的 看法后,教师又发给学生不同用途的制作材料作为奖励,学生又将材料用在了随后的制作里(奖品既评价学生作业,又可给下面的作业錦上添花)。在最后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可评价同学的作品,也可评价 自己的作品。说出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0分)21.为人美版13册第10课《学习服装搭配》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
穿着美观得体的服装既是自我形象的展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学会服装搭配的方法,不 但可以对服装进行各种恰当的组合,穿出个性和风格,还可以利用服装来扬长避短,弥补自身形体上的不 足,进一步烘托出着装人的气质和美感。
服装搭配的基本要求是:
1.要满足穿着的场合和功能要求,如运动装、演出服等。
2.结合着装人的肤色、年龄、性别、身材等特点,如儿童装、女装等。
3.注重款式、色彩、材料的对比变化与服装风格的统一,如粗犷的牛仔系列、端庄的礼服系列等。【学习建议】.1.从搭配资料中选择上衣和裤子(裙子),运用水彩、水粉、纸贴、布贴中的一种表现方法,进行服装搭配 练习。可利用教材提供的人体图形完成作业。2.可以不参照教材中的服装样式,自己设计其他款式的服装搭配组合。要求:(1)明确本课的学习领域,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2)合理设计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3)根据教材内容写出教材分析。
答案一
1.D 2.B 3.B 4.A 5.B 6.D 7.A 8.A 9.A 10.A 11.C 12.D 13.C 14.答:(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无能造成外国列强的肆意横行。任何怀有爱国之心者,无不痛心疾首。(2)取材于我国民间神话,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一位中国女性英雄的形象。(3)构思巧妙,人物情感热烈、坚定。有意采用棱角方直,笔线爽利,近于表现山石的线条勾勒衣纹,然后略加烘染,表现一种坚硬的石质感觉,与嶙峋的山岩形成对照和呼应。(4)托古喻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15.答:特点:首先上流社会的妇女前所未有地成为了画面的主角,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其次罗可可艺术不追求对神圣题材的表现,而是将世俗生活甚至是艳情主体作为表现内容,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瓦托《发舟西苔岛》、布歇《秋千》、弗拉戈纳尔《狄安娜出浴》。
16.答:(1)野兽派(2)立体派(3)未来派(4)表现派(5)达达派(6)超现实主义(7)风格派
17.答: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或平面上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美术,也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美术的根本特征是造型性,因此叫造型艺术。从广义上讲,美术的范围主要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四大类。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
18.答: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古典主义创作方法。
3、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4、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5、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虽也有“主义”之称
19.答: 激励性的语言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满足,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予以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困难的是学生表现不理想时怎样鼓励。这就需要教师有机智巧妙的评价 语言,需要教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面对学生表达的失误,更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一些想法,能给以思维引导。赞扬使学生增强了信 心和勇气;使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能真正强化学生自信、自尊的信念,增强了成就动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很大。同样是遇到了不能立即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的教师不急于叫别的同学回答,而是用真诚信任的目光注视他、等待他。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的问题后,教师会说:“你真的很棒,刚才是故意卖关子的吧。”如果学生还是想不出答案,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用鼓励的语言安抚学生。由此可见,同I情境,由于教师的理念不同,会产生不同 的反馈,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中,教师的言和行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
20.答: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讨论课题。这个环节中,教师就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成学生美术学习的帮助者 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这位教师改变了以往旧的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提高学习的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其保持学习兴趣。
其次,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一人说了算,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学生评价结果缺乏 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学生之间缺乏学习结果优劣的交流,这样既影响了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 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位教师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可以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以便促使教师 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从评价中学生可以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希望等态度,亦能加 强学生对教师的理解、敬爱之情。一旦认为教师的评价是爱护的、公正的,学生就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 价,改正缺点,提高认识,减少对其他学生的排斥。最后,任何形式的评价,都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不管教学如何改
革,只要我们以遵循教育教学的基农规律,先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功能,实现人格完善的整个素质教育 精神为前提,我们的美术教学就能得以健康地发展,成为有个性有思想、有活力、有创新意识的人,为此,我们应该不懈地努力。
21.答:【教材分析】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服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u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 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 己的形象更加美好。针对学生爱美、想美而又不会美,对美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现状,本课以实用为主,可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位。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服装搭配 的基础技巧。本课教学设计多以学生自主活动展开,把看、想、说、练四方面巧妙结合,有利于学生基础知 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色彩感悟能力,提高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能够将所学色彩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利用色彩、款式扬长避短,能和谐地搭配自己的服装,穿出年轻 人的风采。
3.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我校教师和学生设计校服。4.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教学重点】 1.服装搭配的方法。2.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色彩。【教学难点】
1.利用现有的服装进行搭配尝试,穿出学生自己的个性和风采。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启发法、探究法、理论实践相结合、演示法、讨论法等。
第二篇:四美术
第1课 计划明天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像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表现合理的自我理想的人物形象,想像力和设计创意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难点:在学习中对自我理想形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认识,能表达出积极的审美情感,对相应的绘画表现和设计装饰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并稳定学生情绪
二、说话未来、计划明天 1.欣赏未来世界的影像片断和图片。
2.引导提问:你了解到的未来世界有哪些?说一说。学生畅谈未来。
3.想像一下,明天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4.引入新课:好好计划明天是每人的理想,引入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为了实现理想,让我们好好计划明天吧!课件出示:未来世界影像片断和图片
三、尝试训练、探索方法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讯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范式分析。获得方法,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
四、提出要求、学生作业
1.提出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像“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作业。
五、作业展示、自我评述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
2.学生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3.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六、教学拓展 教师小结,提出希望。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展示收集、交谈理想
1、学生展示自主收集的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
2、引导认识实现理想的方式
3、师生交谈:实现理想应有明确的理想目标,要从一个个小的目标做起,你的目标是什么?说一说,学生畅谈理想目标
4、引入新课:
要完成一个个的目标,最好方式是什么呢?制定计划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今天就帷幄们的理想目标的实现来设计一个行为计划表。
三、范式分析、获悉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计划表。计划表一般包括哪些部分呢?师生交流、获得认识。
2、师小结:一份计划表由标题、表格、文字等内容部分组成
3、分析与思考:
怎样设计计划表才美观、使我们看到计划表就对行为充满信心?设计美观的计划表还应配上相应的装饰图案和画面,标题可用美术字进行美化。
4、尝试与发现:
提问:计划表的设计除了绘制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试一试,看看谁的方法最特别?
第2课 走迷宫
课时:2课时
1、教学目标
◆能大胆想像与创造,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
◆收集有关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收集多种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养成有序地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或立体的迷宫。难点:收集多种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教学准备
各种纸箱、水彩笔、彩纸、工具刀等
4、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体验迷宫的玩法
1.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试玩迷宫图,请学生监督计时,每隔lO秒报时一次。
2.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3.请走得最快的同桌上来演示走法。
迷宫大挂图、计时表、装好迷宫小图片的信封 若干个了解迷宫的相关知识。
(三)、了解迷宫的相关知识
1.迷宫的含义:这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3.后来有人仿照这种迷宫建筑创造了平面的迷宫图,就形成了走迷宫的游戏。
二课时
(四)、分解迷宫图的设计方法
1.提问: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迷宫图呢?
2.比较老师和同学各自玩的迷宫图,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图。
3.迷宫图的构成:通过五张不同迷宫图片的对比分析,了解好的迷宫图需要有:起点与终点;复杂的路径(通路、岔路、死路); 障碍物、相关背景;主题。
4.学生讨论设计迷宫图:
(1)构思主题,启发学生想像能形成一定路线、与空间位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主题,如:蚂蚁找家。
(2)用铅笔勾画路径单线,暂定为迷宫的唯一通道。
3)在单线的基础上再添画一些迷惑视线的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
(4)将所有单线修改为双线。(5)在岔道上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使之成为死路,并检查路线的确定是否合理。
(6)添画相关景物、障碍物和背景,使画面具有一定意境和情趣。
(7)给画面上色,注意路径的颜色与背景要有对比。5.观看两张迷宫,谈谈这些迷宫的独特之处。
(1)道路迂回曲折,让人迷惑。
(2)配有有趣的图形、景物。如:秋千、索道。
(五)、学生作业:
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六)、评析作品 拓展知识
1.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参与作品的自评、互评。
2.欣赏德国的大型向日葵迷宫,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反思:上完这一课,我发现迷宫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并且我让学生自己先去收集和了解迷宫的历史及有关资料等等,给他们在自己设计出的各种各样的迷宫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将游戏与教学相互渗透,所以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取得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第3课 我爱校园
课型:绘画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第二课时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 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课后反思: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本上接触铅笔淡彩,他和以往的水粉平涂有很大的区别.如何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呢?课前我想了很多,最后我决定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自己欣赏、对比、感悟找出两种不同画种给人不同的感受。课堂上当我出示一幅幅美丽的画时,学生发出一阵阵赞叹之声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已经被带入了美的世界。学生在抒发感受时也说的非常的棒,从他们的话语我就知道他们感受到了水彩画和水粉画的区别。但是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如果学生适当的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那么整体画面就活起来了。
第4课 真情对印
课型:手工造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感受对称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体会其特点。
◆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创造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对印练习,探究拓印的方法,体现“真情”。难点:解决作业中的难题,并联想创作。教学准备:
课件、小卡片、示范用纸、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笔、小水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探究:
1、师送小礼物(卡片),让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找出与其相对应的另一半。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对称”。
2、课件出示对称图片,师描述,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对称)学生欣赏感受对称的美。
3、教师出示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4、师小结:这些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
二、初次尝试:
1、让学生根据理解,进行第一次对印画练习。出示课题“对印”
2、收集学生的第一次作业。
三、反馈指导: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你是怎么创作的?在刚才拓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想如何解决?教师适当补充。
2、教师演示补充拓印方法,边印边说。用推抹或拍打,注意颜色用量的多少,受力情况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会不一样。问: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
3、欣赏各种对印图案,联想起名,使画面更生动。
第二课时
四、自主表现:
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我们今天能相聚在一起,说明我们很有缘。一会上完课,老师就要走了,我想把我们之间这份友谊永远留在老师心中,你们就送这幅对印画给我,好吗?也可以把画送给你的亲人朋友,给他们祝福,还可以表达你对生活的赞美。那就用你们的情,你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来创作这幅画吧。出示课题“真情”
2、学生再次练习,教师指导。
五、欣赏感悟:
1、学生作业展评。
2、相互评价,并谈谈自己的作品及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六、小结:
此时此刻,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的这份浓浓的真情,我会把它永远地留在心里。那最后让我们再来一次“真情对印”合照一张相吧。
课后反思:“什么是对称”、“生活中对称的运用”学生已经非常清楚,他们甚至可以举出超出你想象的例子来。所以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我把时间用在了“如何让学生体会对称美”中了。拓印和剪纸是很好的办法。一张纸涂上颜料不一定好看,趁颜料哦未干拓印到另一半纸上,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图案,突然变好看了;一张按规律折好的纸,在上面剪出的图案不一定好看,将纸打开又变得好看了。这些现象非常值得学生来讨论、思考。我觉得这节课不管上的与否,作业做得怎样在这里都已经不重要了,我能让学生真正去体会对称的美才是我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效果。
第5课 记忆大比拼
课型:绘画课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
◆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
难点: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三、教学准备:
铅笔、签字笔、水彩笔或钢笔等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CAI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2.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CAI画面出示水壶半张 图片,或利用教材。
CAI画面呈现水壶整张 图片,或利用教材。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桌上的作业添画完整。(已准备好的只有一半的火锅图片)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教师小结:火锅由炉筒、锅身(锅盖)、底座三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CAI画面出示火锅半张图片,点击后线条慢慢勾出其外轮廓线,再勾出内部结构线。再出示火锅各部位的文字说明。
第二课时
1.游戏——大家来找茬
(1)分组讨论,课件出示游戏内容。游戏内容: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里面哪些是合理的? 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添画更合理?
(2)每组请一个代表上台分析图片。(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添画合理。)
学生每发现一处错误就及时分析如何添画,课件可点击添画过程,并归纳不同外形的不同特征。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出示透视缩形学具进行说明。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像添画。
2.教师小结。CAI画面出示游戏内容。CAI画面出示8张规则 和不规则的图片,不合 理的图片点击可出现合 理的结构线。并出现不同物体不同特征的文字 说明。(或直接用图片)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添画完整。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学会画对称的物体,但是我在教学活动、实物范例这方面要是能更贴进生活、贴近学生的世界那就更好了,可我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是很好,希望下节课我不要在犯同样的毛病了。
第6课 静物一家
课型:写生课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学会用流畅的线描绘静物。
三、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亲人或朋友喜欢的物品。
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1)学生讲述。(2)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寻找生活中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A.静物是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这个家族的成员吧。以录像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B.(将图片定格)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C.老师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录像资料或图片、实物
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静物家族的每个成员不是孤单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A.老师在讲台上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随意拿出一件,让学生根据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带来的物品中找朋友。
B.小组内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学生将组内的物品初步分类)C.小组间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各组间的物品相互交流补充)。师生带来的物品 自主探究认知体会
(情境设置思考感悟)每组的桌上都有分好类的物品,怎样把这些无声的静物画得有声有色呢?
A.讨论:前几天,老师家茶几上的一盆水仙开花了,我很喜欢,拍了几张照片做个纪念,这是朋友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请你们帮我参考一下,哪一张最合适并说说理由。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B.学生分析讨论。
C.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A.教师用纸将讲台上已分好类的静物剪成平面形的模板。学生利用静物的模板在黑板上进行尝试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B.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
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C.师生评价,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作品赏析
A.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B.欣赏学生的作品。
(1)历届学生的静物画作品。
(2)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自主表现作业要求:
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交流评价
A.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B.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C.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来了一次大创新,就是请几个学生利用静物的模板在黑板上进行尝试摆放,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来,整堂课学生积极性都非常的高。所以我觉得这是很有意味的一课。
第7课 草丛中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难点:在欣赏画家的作品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三、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趣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讲草丛故事。播放轻柔的音乐
(二)、观察(单棵草)1.教师将草轻拂学生的脸颊,学生闭上眼猜是什么。
2.学生睁开双眼,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3.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每组发放草叶实物并插在泥团中。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棵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 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棵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棵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各种各样草的实物、大块泥团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3.请一两位学生把小玩具或动物标本等放入草丛。玩具、标本等
第二课时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在教材预留空白处添画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课件和线描作品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像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下位互相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第8课 恐龙世界
课型:绘画课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看影片《恐龙的传说》)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了解和绘出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幅恐龙为主题的想象画。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三、教具准备:
师:课件、一些关于恐龙的图片
生:各类小型玩具(恐龙造型)、水彩笔、油画棒或者是蜡笔、美术书、美术本、铅笔。
四、教与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上课礼仪
2、端正姿态
二、欣赏录像片段,激趣导入
1、短片播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生:喜欢,那好!今天王老师带你们走进神秘的动物世界。请大家看屏幕。师总结:短片欣赏完了,我们看到的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而古老的物种----恐龙,恐龙是地球上几亿年前的一个生命力极强的物种,它体形庞大,种类繁多,统治地球约1亿7千多万年之久,当然这些都是科学家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残骸、骨架、化石,及这些物质资料所处的地理环境研究推测得出的,最后恐龙的神秘消失给人类留下无数个谜团,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思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关于恐龙的更多知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恐龙世界,去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究生命的奥秘。(出示课题)。
三、授新课
1、欣赏师生恐龙展览,集体分析恐龙特征。(解决难点)(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观并思考交流。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充分的了解恐龙,老师提前把大家准备的资料布置了一个小型展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学生参观)师:大家喜欢这些恐龙吗?生:喜欢。
师:那好,那就请大家从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模型或者图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恐龙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2)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恐龙?它们各有哪些突出特征?(3)除此以外,通过参观你还了解了恐龙的哪些知识?(课件打出)
师:请大家坐好,谁来告诉老师恐龙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生:回答问题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回答得非常好
师: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恐龙?它们有哪些突出特征? 生:回答问题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能够介绍的这么详细,真的很不错!师:通过参观,你还了解了恐龙的哪些知识? 生:自由回答
(2)教师随机小结:(三个问题的小结)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参观确实收获不小,是否真的和我们说的一样呢?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的讲解,继续欣赏,让我们一起游览真实的恐龙世界。
(3)教师随课件大总结(具体分析)------展示课件
具体讲解:a.恐龙生活环境。B.恐龙分类:(食肉类和食草类)c.具体分析恐龙不同外形特征。a.恐龙生活环境。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吃植物还是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大量恐龙就在这里繁衍生息。B.恐龙分类:(食肉类和食草类)师:恐龙从大的分为食肉类恐龙和食草类恐龙,现在大家看到的上面这些都是食肉类恐龙,(出示课件---食肉类)食肉类恐龙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前肢短小,后肢强大,可以站立起来行走或奔跑,它们都有锋利的牙齿,以食肉为主。
下面这些都是食草类恐龙,(出示课件---食草类)食草类恐龙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它们一般都是四肢着地,头颅很小,没有锋利的牙齿,以食植物为生。
C.具体分析几只恐龙不同外形特征。(出示课件)师:我们接着来看着两只龙,师:
1、你认识这两只恐龙吗?他们的嘴像什么?(象鸭子,象鹦鹉)师:即使同一类型的恐龙它们的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以下这几种:
2、盔龙和副栉龙的头冠像什么?(盔龙象头盔,象鸡冠,副栉龙梳子,象刀子)
3、霸王龙和镰刀龙的各自厉害的武器是什么?(霸王龙的牙齿很厉害,镰刀龙的爪子很厉害!)
4、三角龙和戟龙的头有什么不同?(三蛟龙有三个角,戟龙的头上有很多角)
5、剑龙和豪勇龙背上有什么不同?(剑龙身上有很多象箭头一样的饰物
6、马门溪龙和甲龙各自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马门溪龙有长长的脖子,甲龙的身上有很多角,尾巴上还有个锤子,是为了防范。)师: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那现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勾勒出恐龙的外形。
2、小练习(抓住主要特征)---学生用简练线条很快抓住特征,画一只恐龙。
师:把你最喜欢的恐龙画出来,一定要抓住恐龙的主要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画的又快,又生动形象。开始(学生创作)好了,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哪种恐龙?有哪些特征?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回答
师: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不仅抓住恐龙的主要特征,而且进行了装饰,画的非常不错!
3、作品欣赏,开拓创新思路(单线、泥塑、泥贴、彩绘)---课件展示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完整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它是用哪种方式创作的?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画面内容。生:回答
师:用彩泥捏更能表现立体,生动的恐龙造型,而且很有趣味,很好玩。线描画有更多的空间,让我们去发挥想象去进行添加,彩色画可以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更真实的表现恐龙生活的环境,而泥贴作品则给我们展示的是浮雕形式的感觉,从这里我们知道了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师总结: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也非常好,我们在创作中不仅可以借用这些绘画形式,而且要注意表现画面情节。
第二课时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师: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现在你是不是已经选择好了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创作呢?我们来看一下作业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去创作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作品,要求,突出不同恐龙的主要特征。
师:我在大家身后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是绘画组,一个是手工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小组,现在就请大家去选择感兴趣的小组,去进行创作。
绘画组的同学们注意,你们是独立完成一幅作品。手工组的同学们注意,你们是合作去完成一幅作品。
四、展评作品,教师总结 展评作品
师:好了,大家都创作的差不多了,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前面来,手工组可以选一位组长带着你的作品上来,哪位同学有兴趣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生:自评 生生互评
师: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
1、是不是突出了所画恐龙的主要特征。
2、线条疏密安排的美吗?色彩搭配?手工制作细致吗?
3、有无环境添加?
4、整体效果如何?(评价3幅作品)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神秘的恐龙世界,通过参观欣赏,动手练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许多关于恐龙的知识,而且还创作出许多生动有趣的手工,绘画作品,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聪明,积极,善于思考解决问题,而且还特别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我为同学们的表现而感到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这种学习精神,学到更多的知识,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最后老师再给大家留下一个问题,恐龙是怎样从地球上神秘消失的,希望课后同学们去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去解决这个问题,好!同学们继续努力,下课 课后反思:
1、通过让学生参观展览,给学生开展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放开学生,让学生大胆去创作!学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美,并丰富我们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童心童趣,任凭他们展开想象的羽翼在美术的天空中翱翔。
2、学生作业中,难于抓中恐龙的外形特点进行表现,要充分利用课件中的恐龙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表现不同恐龙的特点。
第9课 绿色呼唤
课型:绘画课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难点: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三、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影图片的不同感受。
课件出示图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1.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
2.课件出示方法步骤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第二课时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色彩画工具材料
(五)、作业展评
(六)、小结全课。
第10课 编纸条 课型:手工课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难点: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准备: 各种纸条、图片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这个变戏法的部分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
方法探究
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
2.师生讨论: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
(第二课时)
展示图片或实物 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对照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逐一进行分析 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学生作业
第11课 花团锦簇
课型:造型.设计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养成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
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
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展示一瓶纸花实物
课件展示或板画与实物结合展示
课件或纸花实物展示
(第二课时)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展示各种鲜花的造型
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12课 妙笔生花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3、使学生感受并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欣赏激趣
1、欣赏卡通毛笔动画
2、思考:用什么工具画的,这种画称为什么画?
3、小结: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的工具。
4、板书课题(二)、尝试感受
1、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尝试练笔(点与线的组合)
2、思考:画出来的画有什么特点?
3、小结:纸能渗透、墨有浓淡的特点。(三)、欣赏比较:
1、欣赏范作。
2、思考:自己的作品与范作有什么不同。
3、小结:
范作:(1)线条有粗细、长短、浓淡的变化。(2)点有大小、浓淡的变化。(3)画有虚实的变化。
4、这种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四)、新授
1、教师示范四幅小作品,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小图的区别在哪里?
2、小结:①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完成;②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完成;③先用墨画,再用色染;④先用笔画,再用墨点。
3、学生尝试练笔。第二课时(五)、拓展思维
1、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中国画、花卉图片。
2、学生谈构想
3、请学生上来随意创作。
4、师生点评。(六)、学生创作(七)、交流赏析
第三篇:三年级美术试卷(四)
………………………………………密……………………………封………………………………………线……………………………………………… 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养测评
三年级美术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考试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红+黄=(A)
A.橙色
B.粉红色
2、红+蓝=(B)
A.深蓝色
B.紫色
3、中国画简称(A)。
A.国画
B.油画
4、三原色是指(A)。
A.红、黄、蓝
B.橙、绿、紫
5、线条有直线、(A)、折线等。
A.曲线
B.弯线
6、中国画所需的材料有(B)。
A.勾线笔、素描纸
B.毛笔、宣纸
7、《会变的盒子》一课中,我学会了剪、卷、贴和(B)的方法。
A.撕
B.折
8、《变垃圾为宝》一课中,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A)、其他垃圾等。
A.厨余垃圾
B.废旧塑料瓶
9、、《八十七神仙卷》是画家(B)的白描人物长卷。
A.毕加索
B.吴道子
10、在传统节日中,(A)要挂彩灯。
A.春节
B.端午节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
1、面具是人类文化的产物,适于面部装饰佩戴的艺术品。(A)
A.正确
B.错误
2、商店、楼房、健身器等都是属于我们的社区。(A)
A.正确
B.错误
3、生肖邮票中的动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一模一样。(B)
A.正确
B.错误
4、红色不是三原色中的颜色。(B)
A.正确
B.错误
5、农民画的特点是造型简单,色彩单
一、构图简单。(B)
A.正确
B.错误
6、拓印树叶就是将纸放在叶子的上面,用彩色铅笔或油画棒进行涂抹。(A)
A.正确
B.错误
7、我国民间美术品类中有剪纸、刺绣和年画等。(A)
A.正确
B.错误
8、面塑的制作方法有:压、搓、贴等。(A)
A.正确
B.错误
9、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A)
A.正确
B.错误
10、李庄是座历史悠久的古镇。(A)
A.正确
B.错误
三、试一试。(20分)
请你将下列机器人进行装饰,并搭配上漂亮的颜色,让它看起来更好看。
四、艺术实践(在下面的两个题型任选1个题型完成)(40分)
1、运用点、线、面的方法来完成一幅线描儿童画。要求:内容健康,富有想象,有一定的创意性。
2、画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
画面突出小动物的特点,可以添加背景和其它景物丰富画面。
第四篇:四美术
苏教第八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节日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2)操行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 和造型表现能力.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教学思路:(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5)总结示范: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6)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 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 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7)评价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8)课的拓展: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第二课 看花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 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2、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教学思路: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4)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5)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7)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8)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9)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观念文化。第三课 水墨变体画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2、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 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第四课 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教学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用铅笔画底稿。
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编。
用手指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创造方法做。
交流与评价: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课后拓展:
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
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第五课 纸卷魔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碟片、电脑课件、制作材料工具。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工具。教学思路:
观看碟片:教师播放碟片《动物世界》,学生欣赏,能否说说你在碟片中看到了哪些动物? 猜谜语: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动物谜语。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蛇)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到谁,总爱喊妈妈。(羊)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公鸡)学生猜出后,教师出示该动物的纸卷造型让学生欣赏。
小组讨论:教师给每组发一个纸卷动物造型,让学生分析讨论:采用了什么材料?如何制作的? 学生试做:学生试做动物纸卷进造型,做好后,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述。
学生制作: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一个纸卷动物造型,可模仿范图制作,也可自己设计造型。
交流与评价:以“纸卷世界”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介绍作业,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构思制作的。
课后拓展:回家后,尝试用纸卷做“小兔子的一家”。第六课 罐和壶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再把对罐子和壶的欣赏、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同过运用多种的手法进行创作,大胆想像,大胆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2)欣赏:
A、中国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3)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4)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
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 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第7课 适合纹样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的适合纹样。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知领域: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领域:学会除了用颜色绘制,还能够用剪纸、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于格式。
3、情感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法像力、创造力。能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
1、图案的设计制作、色彩的配合。
2、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3、纹样设计时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统一性、均衡性与整体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前画的“花头花叶纹样”真美,它们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朵花儿变来的,今天你们能用这些更多的花儿、树叶拼出更美的图形吗?利用投影仪,让学生用花头花叶实物进行摆拼,大家一起欣赏。
二、讨论,你们觉得它美在何处?若有不足你认为怎样调整会更好吗?
三、利用收集的各种材料进行“拼摆”:如火柴、豆子„„
四、大家摆出了这么多漂亮的纹样,纹样的组织方式各种各样,你们看它们是用了哪些方式?放射、直立,„„大家真了不起,无意中竟摆出了这么多的方式。再看看它们的外框又是什么模样?讨论总结。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适合纹样的最重要的两点要素:外框形状和内部的构成。提出适合纹样的概念。
六、打开书看一看它们是绘制出来的适合纹样,内部构成有自然形,几何形,外部框架形。
七、讨论: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纹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应用,除了书中展现的,你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
八、课后作业:继续发现、收集、记录平时生活中见到的适合纹样的应用。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将不同的花样置于外框里,比如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不太妥当的地方?
2、将同一种花样,放在不同的框架内。看一看是不是合适。
3、怎样解决不足的地方?教师演示。必须要懂得变形的手法。外框不同,里边的图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这种有外框的纹样,也叫适合纹样。不过真正的适合纹样,一定要先定外框,再画“内部纹样,”这样,既使把外框拿掉,图案也仍然能显示原来的形象。这样的图案才是真正的适合某种外形的图案。
三、设计纹样。
外框形状的选择、设计,内部构成的选择、设计,色彩的选择、设计纹样
一、也分两种,一种是对称,一种是平衡。
1、对称纹样:可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全貌,对称的纹样只需要画出一半结构,然后把纸盖在上面,用铅笔描出轮廓。再把纸翻过来,用铅笔刻印,既得整个纹样的结构。
2、平衡的纹样:比较难处理,要注意运用,纹样的描绘方法一般的点、线、面三种方法,每种方 法本身有不少变化,三种方法又经常结合运用。为了说明每种方法的特点,要让学生多欣赏不同范围,还可以绘制三幅范图,画上的纹样一半是轮廓线,另一半分别 暖和点、线、面描绘,以便比较。
四、上色稿上的颜色在图形中也有完全对称的,也有规则内稍有变化的。
五、图案教学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工作学习习惯,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能增强美化生活的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燥,掌握装饰语言和形式美的规律,锻炼形象思维和设计意图的表现 力,进而提高设计技能和艺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各项设计,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六、一堂课的作业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做练习,循序渐进。每次作业的纹样结构要由简到繁,色彩由单纯到丰富,使学生每次作业在色彩认识上的所收获。第8课 画汽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儿童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回忆、观察,从而大胆想象,细心设计,使学生体会思考、设计的乐趣。教学目标 :
显性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学习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外形特点。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教学重、难点:
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请看,老师刚在黑板上设计了一幅山城交通图(空立交桥),你们帮老师看看,还缺少些什么?
(立交桥上没有汽车)
2.老师正准备画呢,画什么样的汽车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汽车图片,识别汽车种类)
3.这么多汽车,老师都挑花眼了,不知道画什么汽车好了?干脆请同学们帮老师设计汽车好吗?(揭示课题:画汽车)
二、分析研究,探究学习1.反问:你们会画汽车吗?
2.考一考:从汽车的外表看,汽车有哪些部分组成?(车轮、车灯、车厢、驾驶室等)3.演示画法:车轮 车身 装饰
4.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 l 那些作业 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
l 那些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l 你喜欢那辆汽车,为什么?
三、引导学生,拓展创新
1.我们山城的地形特别,什么样的汽车更能适应有山有水的地形呢? 2.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3.老师将从同学们画的汽车中选择适当的汽车贴在《山城交通图》中。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及时纠正学生画幅过小的问题;
2.及时展示表现夸张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汽车的主要特征; 3.及时展示功能创新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设计;
五、展示、欣赏与评价
1.邀请创意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所画汽车的功能;
2.学生将画的汽车作品剪下来,根据汽车的功能贴在交通图中相应的位置,组成一幅完整的《山城交通图》。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帮老师完成了《山城交通图》,而且还都成了很棒的“汽车造型设计师”。
2.不过,要当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可不那么容易哟,你还需要了解很多的有关汽车的知识。
(如: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哪些机器?汽车是谁发明的?等)3.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或和家长研究一下,再将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诉老师
第9课 我设计的车
教材分析:省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以车为主题的单元中,从了解车、画车、设计车、制作车一系列 渐进有序地安排了四课内容,本课是第二课。前一课是让学生描绘了现实中的各种车。显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了解车的基础上进行车辆的设计创造;在培养学生 创造能力的同时,接受爱科学及热爱生活的教育;同时在技能领域提高学生对各种造型车的描绘、使用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创造地设计车”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及如何创造”也就 成了本课的学习难点。对此重、难点,我设计:从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继而从车辆的造型及功能上,展开对车的造型的创造;计 划使用“象形、拟物”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进行联想,从而对车的外形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开发“车功能创造”时,计划以小品内容感染学生思考——你希望未 来的车具有怎样的功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及回答中相互丰富学生的创想,从而解决本课重、难点。以本人对新课程标准的浅薄的认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宗旨: 设置了让学生自演小交警;
让学生当车辆的设计师,自行设计;
让学生争当小讲解员,以展示会的方式相互展示作品;
让苏苑电视台的小摄像师、小记者、小主持人进行现场直播,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实际效用,并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协助小主持人进行现场直播。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具体过程如下:
一、小品导入,学习新课
1、小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当一会设计师,进行车辆设计。[出示课题:我设计的车]。我们小荷电视台的小记者,听说我们班要进行“我设计的车”这一活动,特来进行拍摄并在“校园”节目中报道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我们设计的作品,大家欢迎不欢迎?
{ 通过小摄像师的加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表现能在电视台播出,极大的刺激了学生表现欲望及强烈的成就感。}
2、小主持人:在活动前,我特邀了我校的两位小交警,来谈谈他们的工作,因为他们对马路上的车辆最熟悉了。
3、小交警表演小品:
①、灰色小交警(挂有“灰色小交警”胸卡):
各位设计师们,我是来自“过去”世界的交警,每天工作在一辆辆老式车子的穿梭中,看着样子老旧、色彩单一的车子拥塞的路口,真是又繁忙、又没乐趣。
(教师作为工作人员,在背投电视上放各种造型的车子行进的实镜录像)唉!同学们请帮帮我,设计些“美车”来吧?
②、彩色小交警(挂有“彩色小交警”胸卡):
我是来自“未来”世界的交警,在马路上看着各种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车子轻轻在我身边驶过,还能听到随车飘过的优美音乐,啊!工作就是享受!
(彩警说话时,背投电视上放各种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动物造型车子开过的动画。)
{ 通过本环节,在小交警生动的表演及课件的展示中感染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局部领略了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动物车辆,初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③灰色小交警:哇!真是美妙了,未来世界的人们真聪明,把车子的造型都设计成了各种可爱的动物的造型!色彩也非常鲜艳。
④彩色小交警: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造型美观的常见用品或植物的造型都可以用来设计车子的外形,至于到底用什么物体的造型更美观、有趣,那就要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啦!同学们讨论候进行描述。
(教师作为书记员进行板书:鞋子型、书包型、人型„)
{在上一步学生初步感受到能用动物造型来设计车辆时的小小的激动与兴奋中,继续用小交警谈话,进一步开拓车辆造型上的象形联想的创作思路。} ⑤、灰色小交警:我还想问一问,那这些车子除了外形美观、有趣,它的功能怎样呢?
⑥、彩色小交警:我们未来世界的车子的功能太强大了,除了基本的跑步的功能,还有会变形的功能、会下水的功能、车箱里也有各种功能,能让你坐进去了,舒服得不想下车。
{继续开拓学生在车辆功能方面的创造思路,以小交警语言感染学生未来世界车辆在功能上的美妙、强大} ⑦、灰色小交警:有这么悬吗?
⑧、彩色小交警:当然,在我们未来世界,车子制造科技发展太快了,不是我吹牛,只有你想不到的车子的功能,没有实现不了的功能!同学们,你们想让车子具有什么功能呢?尽情的想吧,任何大胆的想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未来世界里实现!
{最后以小交警语言中“无所不能”的实现车辆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车辆功能方面的妙想。至此,为学生的创作激情及思维开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学生不拘泥于现实,大胆想象出独特奇妙的车”的目标以接近实现。}
1、小主持人:同学们,未来世界的车子真是太美妙了,不单造型美观有趣,而且功能强大 [师板书:造型、功能],你想设计什么造型和功能的未来车子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尽情的展开讨论!
(教师作为书记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通过教师的小结,让学生在迫切想创造的激情中明确思路}
2、学生讨论。师作为顾问深入各小组做必要的引导,开拓学生思路。{在小组的讨论中,相互影响、切实让学生多角度的想象创造}
3、学生回答各自的设想 [在学生回答时,归纳板书学生所回答的内容在造型及功能下的类别(看板书设计)]
4、小主持人:下面就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把大胆设想表现出来了,不过,我们小荷电视台的摄像师肯定要拍摄我们的作品,想不想让你的作品在电视上的效果更好、更清晰呢? 那可要听听我们小摄像师的意见!
5、小摄像师:同学们,请看我们以前拍摄过的作品,同学们只要作一下对比,就知道怎么画效果才好!
小摄像师展示录像:两组对比,第一组比较:一副构图饱满,一幅构图太空,画面过小;第二组比较:一副用黑线钩轮廓,画面清晰,一幅用彩色勾线,画面太花,结构不清稀。{以小摄像师的实际经验来指导、启发学生在作画时有关构图等画面效果的正确把握}
6、师作为顾问,引导学生对比回答
7、摄像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满意
8、师讲述作业展示方法:同学们在完成作品后,把作品贴在自己小组的一块小黑板上。我们将开展一个“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
9、学生作业。老师把贴有“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第___小组”字样的小黑板分发给各小组。
8、老师巡回辅导,小主持人、摄像师也巡回拍摄、查看,帮助老师在构图上作辅导。
二、“未来世界车辆设计展示会”
1、先画好的学生把作品贴到小黑白上,并且可以参观别的小组的创作。
2、让学生每组推荐一名讲解员,负责向全班介绍本组的作品,小组内其它同学要向本组的讲解员说明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
3、展示会开始,各小组把本组的小黑板挂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同学自由参观,每一小组讲解员向观众介绍本组同学的作品。
4、学生回座位,评论自己觉得好的作品。
{通过以上新颖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欣赏、学习,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5、小主持人主持,教师作为顾问总结,进行爱创新、爱科学的教育。我设计的车 造型: 功能: 水果形 变形功能
生活用品形 生活服务功能 动物形 科学探索功能 „„„„
第10课 我造的车(利废工艺)[设计意图] 对于孩子,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汽车博览会的系列活动,对汽车的外型、特征、内部构 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积极也要造其车的愿望。为了满足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我设计了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小汽车的艺术活动,力求让他们 感受作为车成小主人的骄傲与自豪。活动目标]
1、,感受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丰富汽车的有关知识,运用各种材料以及剪、割、粘贴等方法制作汽车。
3、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大胆创作。[活动准备]
1、一起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各种汽车图片,并布置成汽车展览会,并对自己收集的汽车有一定的了解。
2、各种废旧材料、剪刀、壁纸刀、胶水等。
3、磁带录、音机,教师制作的范例一个。[活动过程]
(一)、参观、交流,引发兴趣。
1、参观共同布置的汽车展览会,并请他们向小朋友介绍自己收集的汽车的车型名称和特征,丰富有而更多汽车的经验。
2、讨论:汽车从哪里来?
(二)、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尝试创作汽车。
1、激发幼儿的创造的欲望:师:“你愿意生产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吗。
2、教师出示并介绍各种制作材料,启发运用已有的剪、割、粘贴等技能进行制作。
3、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参照汽车玩具、模型等进行制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材料。(2)知道过程中鼓励与同伴合作创作,合理分工。
(3)鼓励帮助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制作轮子?如何将轮子与车厢连接紧密等。
(4)提醒在使用壁纸刀、剪刀过程中的安全,使用胶水后擦手。(三)、分享创作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关注他人作品的不同之处。
2、相互评价,大胆表达对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看法。
3、音乐游戏:《快乐的小司机》。(四)、活动延伸
1、收集废旧物品放在区域内,供随时创作。
2、在美工区内,设计未来的汽车。第十一课 乘车印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日常生活中乘车时的不同情形,体会乘车时兴奋、悠闲、焦急、无奈等情绪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2、技能目标:能以各种人物动态表现出乘车时的情景,并学习必要的构图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回味生活的能力,通过对乘车的种种印象的讨论,去发现平常事中平常人的闪光点,宣扬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好风尚。
二、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方式,回忆乘车时印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乘车印象,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思路:
一、感知与体验
教师提供房车的内部图片,让学生感受坐在里面一定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房车的外部----原来是一辆车,由此导入本课主题:乘车印象。
二、学习与创作
1、学生回忆乘坐各种车辆的种种感受与印象深刻的事,并到黑板上画一画。
2、针对黑板上的绘画作业,了解学生绘画情况,选择下一步的教学策略:绘画创作的指导重点放在人物动态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不同构图的表现方法。
构图----画面的安排可选择车厢内的满构图或车厢外的大范围的构图。
人物----示范各种相关动态,注意人物表情及人物间的高低变化与前后遮挡。
3、欣赏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
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创作一幅《乘车印象》。
三、评价与反思
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
2、可将学生作品汇集成册。第12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三者的运用效果.过程与方法:学生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运用到图色之中。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入手,引入色彩对比的学习教师活动
1、展示彩色围巾
2、请学生讨论:说出有哪些颜色,并分析出色彩的冷暖
3、出示课题(板书)学生活动欣赏课件图片
(二)、讲授课程:
1、色彩对比: 对比色 同类色 邻近色
2、教师通过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三种色彩对比的表现特点:
对比色对比: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劲活跃的色彩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加入主宾色的知识> 同类色对比: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色彩关系、和谐的画面气氛和统一的画面基调。邻近色对比:容易形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色彩面貌。出示范图
3、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师活动 A、展示图片
B、引导学生说出每幅作品给人的色彩感受 C、归纳(板书)D、出示范画,请学生说说刚刚学的知识有没有运用到,并进行评价
E、出示家居图片,让学生找找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有没有在画面上有体现 F、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对比色 G、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
2、找出美术作品作品运用了那些色彩,找一找这些色彩间的关系。
3、找出最吸引人的一幅画,并说出理由
4、说说平时遇见过的对比色的运用
5、思考生活中的这些颜色的用色特点
四、学生练习:
以今天学的这些知识做基础,来给老师发的童话村落着色。(练习形式:男女分配)
1、提出练习要求: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方法进行上色。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作品
五、评价: 第13课 染纸
教材分析:“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卷、揉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浸、擦、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
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染色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体会互相帮助带来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启发学生表现、创造。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课题字(美丽的染纸)、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白纸、各种染纸作品、书签、乐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手指操
(二)激趣导入(出示手工扎染衣服)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出示衣服)你们知道这种别致的纹样是怎么来的吗?它是扎染出来的。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印染工艺。
2.说起扎染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衣服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他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部分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色方法的试验,终于在试验中发明了扎染。往往不经意的一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和研究,你就有可能成为发明者。
3.你们还熟悉哪些扎染产品?生:衣服、围巾等。(教师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人们用它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就连外国人也十分喜欢它呢。(出示扎染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手法——染纸。(板书课题:染纸)
(三)新授
1.染纸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你打开自学一分钟。
2.现在,老师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你猜她是谁?(出示小白:同学们,你们好!我是 勤劳、爱干净的小白兔,我叫小白,瞧我染了一幅漂亮的染纸,身上一点都没脏,黄老师夸我真棒,还奖励我一个大拇指呢。她还准备了一些奖品给你们呢!有信心 争取吗?)。小白爱干净,你们应该怎么样?(生答)欣赏了小白的染纸,你认为她的制作步骤是怎样的?(生讨论、回答,师板书:折、染、展)知道了步骤,你 想不想动手试一试?那就赶快用你手中的材料先折成米字折,再染一染,看谁染的既快又好。(放音乐,生染,可以合作,也可以一个人试试,发现问题以小组为单 位讨论、研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贴作品、生谈看法,生提问题,生解决,师板书)没染透怎么办,染得好的学生上台介绍方法,(引导生发现染法,师补充)
4.刚才,我们是折成米字折来染的,不同的折法染出的效果也不同,让我们来欣赏一些折法示意图和染纸作品,你还有不同的折法吗?(生折)
(四)、作业要求(多媒体出示小白,说: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我有很多小伙伴,它们也非常喜欢染纸作品,你们能染出漂亮的作品送给他们吗?)那就赶快动手吧?
(五)、生练习,师巡回辅导(播放音乐,染纸作品循环播放)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六)、想象创造自我评价并发奖: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掌声鼓励。
(七)、深入研究,发散性思维:同学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 就结束了,他们有什么用途?干什么用?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更加独特的作品来。(出示折纸、剪贴、装饰、花瓶 等装饰画供欣赏,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丰富。)
(八)、小结: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
板书: 染纸
制作过程:折、染、展
几种染法:浸染、点染、浓破淡、等 第14课 套色纸版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教学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评价,深化提高。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评价 A、开展一个展示会。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总结并提出希望。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根据画稿分色的要求制作“副版和主版”并进行套色练习分印,体验套色纸版画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3、通过纸版画的教学使学生感受纸版画的特殊美感,并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版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是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套色拓印是难点。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纸、宣纸、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出示上一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欣赏分版画作品,初步了解这种画的特点。这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欣赏感受:整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上一节课学到的制作方法一样吗?你知道怎样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二、观察、演示。
电脑演示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构思—制作底版,根据画色的分色要求分别制作印底色的副版和主版——磨印主版。学生观察体会所做的两个底版与主版与上一节课的底色版印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三、实践操作。
以同桌的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重点先要想好哪一部分做副版和主版?
四、作业展评:
采用自评和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展评。
五、反思、拓展。
课后可参观。可展示。也可以上网查一下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它的艺术特色。第15课:看新闻,画新闻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画面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3、色彩配全了新闻的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主次分明
2、色彩和谐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录象 教学过程:
一、看新闻,说新闻
1、观看新闻:新闻联播
2、说新闻
师:我们一年年更加懂事,越来越关注这个世界。讨论一下,近来的重大新闻。(1)学生小组讨论(2)交流发言
二、欣赏范画,以供欣赏
1、出示各种范画,以供欣赏(1)《抗洪救灾》(2)《买彩票》(3)《冬季奥运会》
2、评论
(1)画面是否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2)色彩配合了新闻的内容。(3)画面精彩。
三、学生作画
1、选一些重大新闻来表现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
2、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第18课 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前提下的一节美术课,它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常规,在网络这 个无限的空间内,运用电脑、鼠标进行绘画和创作。这节课以“十运会”为主线,以“小小设计师”
为契机,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广阔的网络中,通过大量图 片、文字等资料的欣赏和认识,进行总结、提升,设计并绘画出富有时代感的小设施。教学目标:
1、认识与感知:能够从颜色、造型、质感、用途等方面了解生活中的小设 施,并认识这些设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体验与想象:通过认知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库中的实物,感受现有设施 的不足,运用﹢、﹣的方法进行想象,从而创作出独具创新的小设施。
3、实践与操作: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并掌握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运用方法,绘画出奇特的效果。
教学重点:在大量的信息中,学会筛选,补充不足,为自己的绘画做铺垫。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电脑绘画工具,通过用笔、用色练习,熟练掌握电脑绘画的技巧。教学准备:
教师:小设施资料库(图片、文字等资料)、优秀作品。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借“十运”契机,扬创作激情。
1、欣赏图片,了解创作意图。
以“十运会”为引子,通过欣赏建设中的奥体场馆图片,了解本课的创作意图。
2、点明主题,激发创作情感。
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十运会”作贡献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适合未来建邺“小设施”,以较高的文明素质和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3、揭示课题,展示课件。
二、体验创作
1、认识“小设施”
通过幻灯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图片。在此过程中,教师从颜色、造型、质感、用途、装饰性等方面介绍具有特殊功能的小设施,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小设施?”。: A、防窃听式电话亭 B、残疾人专用电梯 C、太阳能路灯 D、自动饮水器 E、„„
2、寻找“小设施”
请同学用实物投影对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展示,并可就图片发表自己的见解,如: 色彩搭配如何?
造型给人以怎样的感觉? 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等等
2、发现“小设施”(1)、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提供网络资源——“小设施资料库”,并让同座位两名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入“资料库”自主学习,查阅资料,选择一幅让你印象最深的图片,重点从“优”、“缺”方面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2)、汇报总结。
由组长概括总结小设施的种类:休闲椅、路灯、书报亭、饮水器、电话 亭、候车台、电梯、广告灯箱、垃圾桶等。
4、设计“小设施”
通过以上对小设施的基本认识到进入“资料库”后对小设施的深入认识,综合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5、创作“小设施”(1)、教师示范
教师以幼儿为服务对象,设计一个休闲椅,并讲解作画步骤及注意事项: A、构图:线与线之间要连接在一起。B、结构:表现出基本结构及层次关系。C、用色:具有时代特色及艺术性。
D、用笔:灵活运用点、线、面,钢笔、铅笔、喷枪运用自如。E、整体: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实用价值。(2)、作品欣赏
欣赏优秀大师作品及部分优秀学生习作。(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与评价
用广播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设计有创意的、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作品进行评价。
四、拓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平时收集到的有关知识,随时添加到“小设施资料库”中来,供更多的同学查阅、学习。也可以有什么好的创意,随时进行修改。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色图。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今天我值日
高崎小学 郭伟红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秩序,让学生自查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师: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4)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板书课题:
8、今天我值日
三、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
(1)、师: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2)、师: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1)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四、展示作业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在你喜欢的作业上合适的位置贴上一个大星星。
3、教师简评。
五、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 县后小学 郑梅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采用与众不同的创意与造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四、教学准备:纸盒、彩色纸、彩泥等材料,铅笔、彩笔、剪刀、胶水等到工具。
五、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简介电脑的产生和发展。2.鼓励学生让它变模样,揭示课题。
3.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引导并指生说造型特点,“它是什么样形状的,它象什么,这个电脑模型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这个模型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5.引导并指生说装饰形式,“它采用哪些装饰形式,仅仅用绘画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表现效果怎么样呢?”
6.师演示说明一种电脑模型的设计思路、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7.学生讨论,A、“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B、“还可以把电脑模型设计成什么样子?哪些东西能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C、“用什么材料什么形式来表现适合?” 引导学 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动物、植物及各种自然物,通过适合的方法运用适合的材料适合的表现形式做成新颖的电脑模型。
8.交流想法,“我想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样的电脑,它有什么特点。”
9.学生创作,要求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用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表现。
10.作品展评,展示作业在教室里,互相欣赏评价。分小组评出电脑模型设计奖,制作精美奖,装饰美观奖,综合创作奖。
11.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的整洁。12.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18、会响的玩具
厦门市金尚小学 甘梅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会响的玩具的方法
难点:如何使玩具发出响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四、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小朋友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响的玩具,会滚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同的玩具,大家看一看,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啊。展示会响的玩具。
2、发展阶段
提问:⑴、这些玩具怎么会发出声音呢? ⑵、我们生活中会发出声音的东西有那些?
会响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今天我们要把它和我们的玩具结合起来,变成一个会响的玩具。
⑶、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3、示范制作步骤:
1、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2、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3、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4、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师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来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5、收拾与整理。
6、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师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课题:美术小记者 吕岭小学 林雪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 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流程及制定采访内容和活动计划。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如何制定丰富多彩的采访内容。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相机、话筒、含有记者采访场面的录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放记者采访场面的录象,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记者的工作。
2、师问:你们想不想当记者?
3、导入本课题:美术小记者。
二、了解如何做好一名美术记者:
1、会使用相机
(1)师生探讨摄影知识:相机的结构(看书中图例)。(2)师演示怎样摄影:首先要持稳相机,通过取景器目
视被摄对象;右手食指按快门钮,拇指紧贴相机背处或做卷片准备;左手掌托住机身,拇指和食指呈八字托住镜头或转动对焦环调节距离。
(3)学生试用相机。
2、学会大胆提问要采访的对象
3、进行快速记录
三、小结小记者的工作流程:
准备(器材、采访的问)→采访(拍照、文字记录)→整理(照片、文字)→展示作品。
四、分组拟定采访内容及活动设计:
1、讨论准备采访对象,如学校的兴趣小组、本班级同学、学校老师等。
2、设计活动计划(每组由一个小组长做好记录)。
3、小组长汇报活动计划。
4、对制定的计划调整或修改。
五、师强调下次的课前准备要做好。课题:美术小记者 吕岭小学 林雪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 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制作采访结果。教学准备:相机、话筒、钢笔彩笔、纸、报纸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带上相机、画笔,小记者们上路吧!
二、组织采访活动:
1、师强调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明、团结。
2、各组按原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三、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结果:
1、用文字形式表达。
2、照片(待冲洗)。
3、用绘画或综合方法。
四、引导欣赏报纸,简要指导编辑报纸。
五、展示采访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做小记者的感受。
六、汇总编辑成一张大报纸。
课 题 变废为宝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创作欲望。
2、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思考自己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具准备 作品、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 教 学 过程
教学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1、欣赏 实物导入
2、思考
3、欣赏范图作品
4、讨论
巡视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常规是否做到。
出示一由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请学生认真观察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废旧材料也可以来制作出有趣的作品。(对大胆的奇思妙想及时鼓励)
引导学生欣赏范图作品,并说出其制作材料及有何巧妙之处,是如何做成的。
小组讨论本组需用什么材料制作何种有趣、巧妙的作品,并安排好各组员需带的材料。端正,准备上课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补充
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组长安排。
通过由学生观察、发现进入本课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交流活跃思维,完善作品的制作。
坐姿
通过引导欣赏范图进一步拓宽眼界及创作思路
增强小组协作能力,使同学们从小具有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具有集体荣誉感。
课题 变废为宝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2、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自己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巧妙利用材料,制作精巧,有独创性。学具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及粘合剂等 教 学 过程
教学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1、交流
2、分析
布置作业
课堂辅导
课堂小结 巡视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常规是 否做到。
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本组的制作构思。其它同学可提出修改意见。
师出示实物作品,分析示范作品中的卷、折、插等的制作方法。
小组合作制作一手工艺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奇思妙想,敢于打破物体原有的形态,进行组合或创造。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制作上的难点。作品展示与交流并改进。坐姿端正,准备上课
小组间进行交流,听取各组想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学生评选优秀作品。
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参与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审美感及竞争意识,课后小记:
前 前 后后
东渡二小 李涓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 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关系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
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在画面上体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四、教具准备:
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影像资料、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 工具。
五、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影像资料(图1:苹果;图2:军训;图3:课堂),让学生欣赏、评述,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这些景物都体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你以前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现象?举例说明。
图1:苹果
图2:军训 图3:课堂
2.师提问: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 生回答:前面的把后面的遮挡一些。
师提问:了解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你能运用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吗? 3.欣赏教材中作品,确定绘制题材。
4.与学生探讨一下:①绘画顺序:可先画前面的物体,接着再画后面的。如果是拼贴画,就先贴后面的物体,再贴前面的。②色彩的运用上,前面的物体可用比较鲜艳的颜色,后面的物体颜色可淡化。
5.学生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进行绘制。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好的构图。
6.让学生互评,看看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实物让学生理解大与小是通过对比显示出来的。
2、能够用对比的方法,绘画或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3、在绘画、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指导学生注意构图和色彩的组合。教学准备:大、中、小三个玩具熊、《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 著)、范图 学生准备:各种玩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前一次老师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情报员,回去收集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现在就请小情报员们上来讲故事,比一比,谁收集的情报最完整,讲述得最生动!(请几位学生分段讲述故事,教师从旁补充,插入大与小的比较,并出示范图。)
教师拿出小玩具熊:“小熊多可爱!你们喜欢吗?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叫小熊××”(吸引学生注意力)
拿出中玩具熊:“他是小熊的大哥,谁来为它起个名字?大熊××。” 拿出大玩具熊:“刚才那只熊和这只放在一起,还能叫大熊吗?”
拿着中玩具熊:“为什么它一会儿叫大熊,一会儿又变小了?(引出知识点:大小是通过互相比较才可以看出来的)”
请一位个子较矮的学生和一位个子较高的学生,比一比,谁高?再请个子较高的学生和教师站在一起,再比一比,谁高?为什么这位同学一会儿变高,一会儿变矮?(再次证实是对比产生了大小的变化)
对比是美术中一中常用的手法,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使你的画面更生动、有趣,与众不同。同学们想掌握这种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比!
二、发展阶段
我们先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对比的!(欣赏书本的范图,针对一两幅做简略评述)例:这张画表现的是大人国还是小人国?是用了怎样的对比反差来体现的?
也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请他们说说:你想去大人国还是小人国?去了那里,你将会看到什么有趣的景象?
引入构图、色彩知识:构图要饱满,和谐,画面的主体应画在显著的位置,要画得精彩、生动。画面的色彩应与内容呼应。和学生一起总结作画步骤:(板书)
1、构思
2、构图
3、绘画
4、调整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好的创意向全班进行展示、启发,指导学生构图、配色。
三、展示评价
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引导)1、画面是否有创意。
2、是否使用了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体的“大”或“小”。3、构图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协调。
四、收拾整理
将绘画工具收好,整理桌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拓展
用泥塑、彩纸折叠,配以模型、背景表现立体的大人国与小人国。
六、板书设计 大人国与小人国
产生大小关系的原因:对比 作画步骤:
1、构思
2、构图
3、绘画
4、调整
星空的联想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腊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创作出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3、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能否运用新技法作画,教具准备:科幻片、蜡笔、墨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1、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让学生根据自己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2、让学生欣赏科幻片,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二、课堂教学:
1、教师示范先用各种颜色的蜡笔在图纸上画出不规则的色块,然后用墨汁盖过一遍,最后再用美工刀刮出美丽的图案来。
2、强调在作业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图案的变化和美工刀的刮法。
三、布置课堂作业:
1、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中的形象与动态。
2、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作画。
3、要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来创作有新意的画面。
四、学生练习:
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创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课题:有趣的鞋子
学校:江头中心小学 教师:陈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准备: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纸鞋子一双、录相一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师生问好)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
1、不同的材料制作 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
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
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 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
五、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种立体造型的构造方法及简单的构造原理;是否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与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兴趣。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讨,观察尝试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学目标:
⒈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 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⒉认知领域: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的小艺术品。体味立体造型艺术的特点和方法。
⒊操作领域:用彩色皱纸做各种蔬果和动物。也可用泥做各种点心。课前准备:
⒈学生与教师一起收集平时制作纸工、美化教室时剩余的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⒉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纸张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作品(以团包的制作 方法为主)。
⒊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收集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便于 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分析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造和原理。讨论: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观察与尝试
⒈观察:师示范用皱纸包装一棵蔬菜,说说用了那些方法做出来的(团、包、)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
三、实践与操作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⑴可以采用揉、捏、弯、折等方法将皱纸“团”成各种形状,再将皱纸在外面“包”一层将造型固定。
⑵制作时要先观察分析,抓住事物的外形特征。如老鼠的外形特征是耳朵大、嘴巴尖、尾巴细长。⑶需要分开来做再粘贴时要注意: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师做适当的示范)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团包的造型最多,最美。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⒈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内。⒉学生用旧报纸制作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在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电脑美术
枋湖中心小学 林旭泉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 表现。课 时:1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四方连续纹样。教学难点: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课堂教学:
一、复习导入:
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操作,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四、课后拓展
鼓励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多做练习,进行有趣的造型活动,可能的话把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装饰自己的小房间或教室。
五、教学反思:
14设计的自行车
厦门市乐安小学 朱少冰
《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属于“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领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自行车结构和功能并画出图片。第二课时根据所设计的图案制作自行车。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教学学具: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六、设计与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七、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八、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授新: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三、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六、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大人国与小人国》 厦门市东渡小学黄克清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创作能力。让学生认识大与小的概念,大小有相对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在想象、创作活动中,感受到乐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大与小的概念、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学难点:
有想象的表现大人国或小人国 学具准备:
自带几件小玩具(小人、小车等)、水彩笔、油画棒 教具准备:
几件小玩具(衣夹、小汽车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读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吗? 师:讲述大人国、小人国的故事
2、师问真有大人国、小人国存在吗? 学生答略
3、引入: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三、新课教授
1、师问:在日常什么物体你会感到它很巨大?(小组讨论)学生回答:略。
2、师问:汽车大吗?
师出示一个玩具汽车再问这个汽车大吗? 学生回答:这个汽车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
3、导出知识要点:
大与小是要有对比、比较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欣赏(课本范图)
学生讨论:《好大的衣夹》《大虫与小人》《大汉堡与小人》《大口杯与小人》 《大米与小人》《大箩卜与小人》
师引导学生:这些画有什么奇特的想象。
学生回答:把生活中小的事物夸张、变大。
5、师启发学生想象:
可以把你喜欢的事物把它变大,或把你不喜欢的事物把它变小。
6、师示范画:(步骤)
(1)、先想象,要把什么来变,才有趣。(2)、构图设计。(3)、画草图。(略)(4)、上色。(略)
四、学生作业
1、要求:设计完成一幅有趣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2、提示:展开想象,平时你与什么物体接触时,希望它变大,还是变小。
3、学生作业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五、展示作业
1、展示自己的作品,欣赏他人的作品。
2、评述同学的作品。
六、课后小结
万花筒
课题: 万花筒 课时: 2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案编写:华昌小学 郭美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
2.用绘画、剪纸、拼贴的方法表现类似万花筒的图案。教学重点:用学过的美术知识表现类似万花筒的对称图案。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万花筒的“花”有什么特点? 2.四人小组讨论:万花筒的图案是如何对称的?
(花的“角”是相同的,而且每个“角”都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3.教师演示:
说明万花筒的图案的对称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4.出示课题:万花筒
二、教授新课:
1.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出围绕中心的对称图案?(A、将纸折叠在一起剪。)(B、用印的方法来画。)
2.组织学生进行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围绕中心的对称图案。(A、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制作。)(B、各小组派代表展示结果。)
3.教师小结:现场用多种方法演示制作万花筒的“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特色的“花”。
三、布置课堂作业。
1.用画、剪纸、拼贴等形式表现类似万花筒的对称图案。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将下的纸屑收拾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四人小组互相欣赏,互相学习。
3.小组中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全班上展示。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布置下一节课要给“花”上颜色,请同学们准备好工具,并考虑色彩如何搭配组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
2.给图案上色,培养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表现色彩、组合 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点:按照自己的设计,表现类似万花筒的对称图案的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出:万花筒的“花”不但有对称的外形,还有缤纷的色彩,而且色彩的搭配组合有特别之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色彩也围绕中心对称)
2.组织学生说说如何进行色彩搭配组合,才能使“花” 按照自己的设计,表现为围绕中心对称的图案。(四人小组讨论)
二、教授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范例,说说你喜欢的万花筒的“花”是如何进行色彩的搭配?范例图的色彩搭配有什么规律?
2.教师小结,色彩的搭配组织方式大概有: A.对角相同围绕中心。B.上下左右相同围绕中心。C.对边相同围绕中心。
3.鼓励学生想象设计教材以外的色彩搭配方式。
3.根据上节课绘作的万花筒的样式,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设计,为自己的“花”搭配色彩和组合色彩。
4.提醒同学涂色要仔细。
三、布置课堂作业。
1.抓住万花筒对称的特点,给“花”上色,按照自己的设计表 现色彩、组合色彩,把自己记忆中的色彩感觉表现出来。
四、课堂小结。
1.收拾与整理桌面的卫生,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欣赏,互相学习。
3.组织各小组中选出最好的代表作品在全班上展示,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4.教师对本课表现优秀的学生发—小红旗,以资鼓励。
第18课 会响的玩具 钟宅民族小学 郑杰才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利用身边容易寻找的材料,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培养学生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自己寻找材料,制作会响的玩具。
培养学生造型、色彩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怎么设计和装饰一个会响的漂亮玩具
教学工具:几种造型奇特、色彩鲜艳的会响的玩具,一些制作玩具的相关材料和绘画工具。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秩序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猜一猜:教师把一个装有会响的玩具的箱子放在讲台桌上,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欣赏玩具、思考问题:
声音:A、为什么这些玩具会发出声音?B、不同的玩具发出的声音为何不同?
教师演示:讲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玩具会发出声音来,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所产生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造型:形状各异、奇特有趣; 色彩:色彩丰富多彩、鲜艳; 图案:装饰性强、生动活泼;
2、发展阶段 A、讨论
小组合作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制作造型奇特、图案漂亮、声音悦耳、色彩鲜艳的玩具。提示: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大胆地想象创造,各小组的同学要积极出主意,同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B、制作
a、构思(根据小组的讨论进行设计)b、动手制作(考虑造型的奇特有趣)
c、装饰(从色彩、图案方面进行美化玩具,可用绘画或剪贴等方式进行装饰)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C、作业展评
a、同学演示各自的玩具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b、选出最佳玩具若干个并进行表扬(包括最佳合作小组)c、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收拾整理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完善或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制作出更完美的玩具。最受尊敬的人(记忆画)高殿中心小学 刘建平一.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进行简笔人物画的练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难点:
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教具准备:
图片,(警察、医生、农民、工人、教师等)常用美求用具。学具准备:
常用美术用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工具、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吗,相互关心,闽动学生情绪。
如:今天早上吃什么?淮做早饭?学生四答„„师:引导„„ 如:你们身上穿向衣服谁做的?学生讨论回答„„师;引导„„ 板书《受尊敬的人》
二.分小组讨论哪些人,是受尊敬的人。学生讨论„„
1.学生分组发言„„爷爷、奶奶,父母、教师、軍人、医生、警察等„„ 2.学生发言说一说: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受尊敬? 学生发言、活动„„
教师小结:如、老师这职业为社会上培养人才,辛苦的工作他们受到社会上的尊敬!学生举例说说什么人、职业受尊敬?师引导„„
三.播放多媒体图片、如、军人,这职业、人物有什么特征?
启发学生说一说。师引导,如;有军装,军微,背景应设、飞机、大炮、船、舰、来体现军人的特征等。
如:医生,启发学生根据医生的职业形象说一说,学生活动回答„„师:引导„„
四.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例、图中是些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的?(学生分析、讨论、发言)师:引导„„
五.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感受绘、制一幅受尊敬的人。(表现手法不拘))六.课堂巡视指导。
1.帮助学生构图安排画面,感没置背景。2.启发学生使用工具、颜料。七.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人物特征、画面安排、及涂色讲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参评、互评。
2.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社会上受尊敬的人。
第18课 会响的玩具 钟宅民族小学 郑杰才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利用身边容易寻找的材料,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培养学生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自己寻找材料,制作会响的玩具。
培养学生造型、色彩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怎么设计和装饰一个会响的漂亮玩具
教学工具:几种造型奇特、色彩鲜艳的会响的玩具,一些制作玩具的相关材料和绘画工具。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秩序
二、课堂教学
4、引导阶段
猜一猜:教师把一个装有会响的玩具的箱子放在讲台桌上,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欣赏玩具、思考问题:
声音:A、为什么这些玩具会发出声音?B、不同的玩具发出的声音为何不同?
教师演示:讲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玩具会发出声音来,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所产生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造型:形状各异、奇特有趣; 色彩:色彩丰富多彩、鲜艳; 图案:装饰性强、生动活泼;
5、发展阶段 A、讨论
小组合作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制作造型奇特、图案漂亮、声音悦耳、色彩鲜艳的玩具。提示: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大胆地想象创造,各小组的同学要积极出主意,同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B、制作
a、构思(根据小组的讨论进行设计)b、动手制作(考虑造型的奇特有趣)
c、装饰(从色彩、图案方面进行美化玩具,可用绘画或剪贴等方式进行装饰)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C、作业展评
a、同学演示各自的玩具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b、选出最佳玩具若干个并进行表扬(包括最佳合作小组)c、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6、收拾整理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完善或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制作出更完美的玩具。
第五篇:优化美术教学四环节
优化美术教学四环节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导课艺术及电教媒体,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
一、导入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二、过程中再现情境,促进学生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知识,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三、练习中演绎情境,激发学生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四、讲评中升华情境,鼓励学生强化新知
使用电教媒体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