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典名著之旅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文学之旅”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这4篇课文分别选自《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名著。在同册同步阅读教材中,选编了5篇文章。有根据《史记》中《孙子吴起列传》改编的《田忌赛马》;根据《三国演义》部分章节改写的〈火烧赤壁〉;根据《水浒传》第十二回选编的《汴京城杨志卖刀》;选自《西游记》的《齐天大圣》,选自《红楼梦》的《宝黛相会》。至此,通过本组教材及同步阅读,学生初步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及《史记》五本中国古典名著。本组教材将为学生打开中国古典名著的大门,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3。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
2.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当我们阅读一本本古典名著时,在我们眼前,又会飞扬起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文字的性灵中,去咀嚼、去感悟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设计说明: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本节课主题,营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氛围)
二、主题回顾
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姓名,该人物出自哪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
蔺相如-《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
武松-《景阳冈》-《水浒传》
石猴-《猴王出世》-《西游记》
2.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师随机完善知识树内容。
(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回顾课本知识,并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归纳概括。)
三、阅读概览(主要是对同步阅读课本课文的检阅,使用好阅读浏览表)
1.交流“阅读浏览表”1、2、3项内容。同步阅读教材中,本单元编排了5篇课文,谁能说说文章的题目,以及选自哪一部名著。
2.小组交流“阅读浏览表”第4、8项内容。
五篇课文讲述了五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能简单地向同学做个介绍吗?也可以在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疑惑之处。题目 作者 选自名著 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人物特点 精彩句段 问题
3.全班交流,师随机完善知识树。
(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初步整理课外阅读材料,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为后面的片断分享和精彩赏析作准备。)
四、片断分享(主要汇报、分享对文本感性趣的体验)
生汇报“阅读浏览表“5、6、7”项内容。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取探究点,进行深度及广度上的拓展。
古典名著之所以是经典,除了故事跌宕起伏,让人意犹未尽外,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是关键。,现在让我们继续将目光定格故事中的精彩句段,在这些句段的品读中走近人物。
预设一:《火烧赤壁》
在《草船借箭》中,我们知道曹操非常多疑,他又如何轻易相信黄盖向他投降呢?
其实,火烧赤壁之所以成功,还经历了“群英会蒋干中计”(反间计)、“献密计黄盖受刑”(苦肉计)、“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七星坛诸葛祭风”等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有句歇后语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说的他们的苦肉计。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黄盖?
预设二:《汴京城杨志卖刀》
1.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牛二呢?(写牛二是为了衬托杨志的英雄侠义)
2.作者怎样写出了一个破落户泼皮形象?
⑴牛二的外貌——粗丑
⑵牛二的绰号——没毛大虫
⑶牛二的语言——蛮不讲理
⑷牛二的行为——欺蛮霸道
对这样一个破落户泼皮,杨志先是一让再让,最后忍无可忍,为民除害。由此,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杨志?(英雄侠义)
预设三:〈齐天大圣〉
1.“齐天大圣”是什么意思?孙悟空为什么让玉帝封他这个称号?(说明悟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权威。)
2.孙悟空与巨灵神和哪吒的两场打斗有什么不同?从这两场打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悟空?(智勇双全)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善于观察分析学情,找到学生的疑难处入手,巧设探究点,切不可机械地按预设内容进行。)
五、精彩赏析 刚才我们用经典镜头走近名著人物。名著的魅力除了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语言的精美、准确。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一段语言文字上,看你能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归坐细看时,真是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1.哪一句写得最生动?读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黛玉?做批注。
2.在语言的结构上,你发现曹雪芹用了哪些语言的密码?
(作者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闲静时”对“行动处”;“似”对“如”;“娇花照水”对“弱柳扶风”。这一组句子写出了林黛玉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娇花”和“弱柳”则写出了黛玉的柔弱美、病态美。)
3.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找到这样的描写,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说明:对第三学段学生来说,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引导孩子细细品味名著中语言文字的魅力,能促进孩子对书籍而不是电视剧的兴趣)
六、主题拓展(主要与生活联系、延伸;推荐相关主题的名著;能引起学生对该组主题产生主动的阅读兴趣的活动设计等)。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展现几部名著中的图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善于谋略的孙膑,精忠报国的黄盖,反抗权威、智勇双全的悟空,柔弱善感、秀外慧中的林黛玉。在我国古典名著中,这样精彩的人、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2.生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同学们,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阅读名著,能增益智慧,提升素养。今天,我们只是初步感受了中国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你对哪部名著感兴趣?你最想阅读关于哪方面的内容?请写一个简单的阅读计划吧。
3.结束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孩子们,这节课,只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的一个起点,希望你们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坚持沐浴在古典名著的甘泉里,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设计说明:在恢宏的乐曲中结束课堂,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随音乐出现的名著图片,能进一步激起孩子阅读名著的愿望。)
附录
1.板书设计
第二篇:《古典名著》
《古典名著》《古典名著》《古典名著》《古典名著》
东汉末年风云起,东汉末年风云起,东汉末年风云起,东汉末年风云起,蜀魏东吴鼎足立。最后谁家得天下? 全没戏。(《三国演义》)红楼一梦岁蹉跎,爱恨离合任评说。大观园里何为多? 女的多。(《红楼梦》)梁山泊里水茫茫,天下豪杰皆敬仰。东征西站为哪桩? 投降。(《水浒传》)玄奘奉旨向西游,师徒四人把经求。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西游记》)天下豪杰皆敬仰。东征西站为哪桩? 投降。(《水浒传》)玄奘奉旨向西游,师徒四人把经求。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西游记》)蜀魏东吴鼎足立。最后谁家得天下? 全没戏。(《三国演义》)红楼一梦岁蹉跎,爱恨离合任评说。大观园里何为多? 女的多。(《红楼梦》)梁山泊里水茫茫,天下豪杰皆敬仰。东征西站为哪桩? 投降。(《水浒传》)玄奘奉旨向西游,师徒四人把经求。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西游记》)天下豪杰皆敬仰。东征西站为哪桩? 投降。(《水浒传》)玄奘奉旨向西游,师徒四人把经求。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西游记》)蜀魏东吴鼎足立。最后谁家得天下? 全没戏。(《三国演义》)红楼一梦岁蹉跎,爱恨离合任评说。大观园里何为多? 女的多。(《红楼梦》)梁山泊里水茫茫,天下豪杰皆敬仰。东征西站为哪桩? 投降。(《水浒传》)玄奘奉旨向西游,师徒四人把经求。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西游记》)天下豪杰皆敬仰。东征西站为哪桩? 投降。(《水浒传》)玄奘奉旨向西游,师徒四人把经求。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西游记》)
蜀魏东吴鼎足立。最后谁家得天下? 全没戏。(《三国演义》)红楼一梦岁蹉跎,爱恨离合任评说。大观园里何为多? 女的多。(《红楼梦》)梁山泊里水茫茫,天下豪杰皆敬仰。东征西站为哪桩? 投降。(《水浒传》)玄奘奉旨向西游,师徒四人把经求。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西游记》)天下豪杰皆敬仰。东征西站为哪桩? 投降。(《水浒传》)玄奘奉旨向西游,师徒四人把经求。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西游记》)
第三篇:中国古典名著
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审美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有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等。古典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读者看后感觉如亲眼所见,对号入座,现实生活中却又寻不出这个人来,真可谓把人物写活了。其写法如下:
一、以貌写神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想极俭省的写出一个人来,最好是写他的眼睛”。俗话说:“眼睛心灵的窗口。”如写王老师“大眼睛,双眼皮,黑溜溜的眼珠,仔细一看,她的眼睛还会说话呢。”活画出人物的善解人意。
再从《水浒传》中找一个例子。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如“武松怒杀西门庆”中,介绍武大郎是这样介绍的:“这武大郎身长不满五尺,清河县人,人们见他生得短矮,给他起个诨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将猥琐、短小的武大郎活画在纸上。
二、以动传神
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表现出来。
如写实的作品《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中了秀才,他的老丈人“提着一根大肠和一瓶酒走来”,可见他丈人的屠户身份。见着范进,劈头给他一顿教训,说是给范进贺喜,可他自己吃光了大肠,喝光了酒走的。
当范进要去考举人,没有盘缠去向丈人借时,他丈人又骂了他个狗血喷头,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当范进中举后,他丈人这回去贺喜,满嘴恭维话,对范进的称呼也变了,称呼他“相公老爷”了。而且范进给了他六两白花花赏银后,他“笑眯眯低着头走了”。范进在庙前乐疯了,被他老丈人一巴掌打醒。由于疯时满地打滚,起来时衣服下摆都是褶子,往回走时,“他丈人在后面扯了几十下”,将这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嘴脸活画了出来。
再比如《聊斋志异》中描写空灵的狐狸精婴宁时,通过她每次出场都变换拿着不同的花,和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在当时世俗观念严重的清朝,将一个不受世俗约束的清纯、娇憨、率真的女孩形象刻画在读者眼前。
三、遗貌写神
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千变万化,人物形象个个活灵活现。有些人物,并不写外貌,看似写的不真实,却能从中看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如《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有人认为不现实。说司马懿多少万大军兵临城下,在几十米远的城头,能看到诸葛亮抚琴,难道司马懿不会派个神箭手,一箭把诸葛亮射倒。或者派个先遣队进城去打探虚实。其实小说是虚构的,可能是别人做的事安到了诸葛亮头上,目的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大智大勇。
再如《聊斋志异》中的“红玉”活脱脱一个侠骨柔肠的侠女形象。红玉这个狐仙,在和秀才相如交好的情况下,由于相如父亲不同意,红玉便给他介绍一个品行端方的卫家女子,幷赠相如白银四十两做聘礼。后来相如妻死子丢,父亡家破,红玉又携相如和卫家女子所生儿子福儿来找相如,帮助相如成家立业,功成名就。又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那一段。林黛玉在山坡那边葬花吟诗,宝玉在这边山坡就能听见,而且一句句落在耳中,记在心上。有人又说不现实,什么人能那么过耳不忘。这又是小说中的虚构。是为了表现黛玉借花喻人,感怀伤世。“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正体现了黛玉在人世间遭受冷嘲热讽,寄人篱下,“风
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因而发出这样的感慨。可见黛玉冰清玉洁、高洁的本质。这就是不描写人物外貌,却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人物的风骨来。
第四篇:古典名著读后感
读《中庸》之书,行中庸之道
首先,感谢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任课老师秦碧霞老师让我得以重读经典之《中庸》,甚有收获。在此,边译边品成感言数千,与君分享,请多多指教。
《中庸》是我国古代四书之一,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其书的构成年代和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认为此书成于战国秦汉时期,是当时儒家学派的著作,并非成于一人之手。原是《小戴礼记》中一篇,宋代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四书,此均为有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著名典籍。全书共有序言一篇,三十三章内容。
我通读全文后,认为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较为妥当。从第一章到第十一章为第一部分,言道不可离之意。从第十二章到第十九章为引孔子之言点明道不可离之大意。从二十章到最后为第三部分,言人之修养之方特别是至诚之要。
精读全文不难发现如下关键之词:宽恕、中道、修身、诚信、三纲五常、天地之道、为人之道、尊亲配天、谦虚、慎独、强弱相依、隐恶扬善、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一直以来儒家思想都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中庸》也有涉及如何治国,但是我认为本书主旨还在于修养人性。在细小的事情上下功夫;能够预知未来;积极入世但当国家无道的时候则应明哲保身;海纳百川,包容万物;模仿圣人言行、举止、思想;谨言慎行,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要更严格要求自己。等等都是修身养性之方。其中最为突出强调的是至诚之心。以下从序言开始,逐一进行品读(要重点有舍弃),其要尽在其中。
序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尔有得焉,则终身用之,又不能尽者矣。第一部分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物各偱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性道虽同,而气秉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改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日用事物当行之理,无时不在,无物不有,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 1
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着见明显而过于此者。“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言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矣。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然亦人所同得,初无难事,但世教衰,民不心行,故鲜能之,今以久矣。论语无能字。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言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贤者行之过,既以道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
第五章
感叹道不行或不行道的原因是不明道也。
第六章
此章承上启下。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言舜之所以为大知者,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也。迩言者,浅近之言,犹必察焉,其不遗善可知。然于其言之末善者则隐而不宣,其善者则播而不匿,其广大光明又如此,则人孰补了告以善哉。众论之极致,此两端如小大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行之至矣。然非在我之权度精确不差,何以与此。此知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
第八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三者亦知任勇之事,天下之至难也,然不必其合于中庸,则质之近似者皆能以力为之。若中庸,则虽不必皆如三者之难,然非义精任孰,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及也。三者难而易,中庸易而难,此民之所以鲜能也。
第十一章
子思所引夫子之言,以明首章之义者止此。盖此篇大旨,以知任勇三达德为入道之门。故于篇首即以大舜、颜渊、之路之事明之。舜知颜仁子庸,三者废其一,则无以造道而成德矣。“君子之道费(用广)而隐(体微)”
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
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以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远人。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言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臣、弟、友之相互关系应该本着“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的处世态度。
第十三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言君子但因见在所居之位而为其所当为,无慕乎其外之心也。“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此言君子在其位谋其政。
第十四章
言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顺势谦逊之理。
第十五章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鬼神无形与声,然物之始终,莫非阴阳合散之所为,是其为物之体,而物所不能遗也,其言体物,犹易所谓干事。
第十六章
此章兼费隐、包大小而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大德者必受命。此说,大德之人之行符合天理,之果为尽己之力受之于天,德高之人理所当然。
第十八章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第十九章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言人君为政在于得人,而取人之要在于修身,修身之方需遵道,行道之始为仁。“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五达道为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天下之三达德为知、仁、勇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天下之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等。此九经从首至尾依序行之则可天下太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未雨绸缪之积极功效。“诚者,天之道„„”为诚
之五目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也。
第三部分
第二十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由也。德无不实而明无不照矣,圣人之德。所性而有者也,天道也。先明乎善,而后能实其善者,贤人之学。由教而入者也,人道也。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
第二十一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言诚之重要性。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言天道也。
第二十三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诚如神。”言至诚乃人道也。
第二十四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言诚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是之谓天道也。
第二十五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此言,天地之道为诚乃人道也。
第二十六章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君子是全面发展的,是行中庸之道之人。
第二十七章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此人道之要义,当需谨记。
第二十八章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君子的言行举止当为世人的楷模。
第二十九章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万事万物相伴而行且不相违背是为天下之大道也。
第三十一章
言至诚为本而非有所侍以成。
第三十二章
言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笃恭而天下平之理。
第三十三章
综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之功。
《中庸》博大精深,虽已读几遍,可还未能彻底领悟其要义,仅可以此之学结合《伦理学》之知识,应用于待人接物,方可增进见识。此书需常读,更需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错误,自我锤炼,坚持不懈,自强不息,谦谦君子是以学到的励志之言。从头至尾以诚信为本,遵循天道以行,则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境遇,成惊天动地之事,赞万物之化育,感时事之英明,学不可已矣。至此,本人受益匪浅,相信定能受用终身。读《中庸》之书,行中庸之道,可成千秋之功也!
学生:王杰
2010年8月1日
第五篇:古典名著练习题
古典名著练习题
班别:姓名:
一、选择类
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2、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
3、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二、填空类、1、完成下列题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2、“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4、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5、“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 1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
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_。
7、“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之手。
8、“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9、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______。
10、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3)《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要树”的是。
11、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
(1)________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12、《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名字):_______。《三国演义》中蜀军的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________。
13、《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____________的著名喜剧。夏洛克是这出喜剧中塑造的一个____________的形象。(要求具体说明)
14、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三、表述类
1、名著内容填空。
(1)写出鲁滨孙在荒岛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
(2)写出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
2、英国作家笛福,其代表作品是《鲁滨孙漂流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100字左
右)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5、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
7、“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的名称。
9、《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___。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再写了一个有关他的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
10、《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____》中的一个故事,请你再写出这部小说中其他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称,(例:武松打虎)___________
11、《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中(除课文外)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
(2)请写出《水浒》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的特征:()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小学阶段,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四、连线题。
景阳冈第四十六回三国演义施耐庵元末明初 猴王出世第三回水浒传吴承恩清代 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二十三回红楼梦罗贯中明代 将相和第五回西游记曹雪芹元末明初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第一回史记吴敬梓清代 草船借箭卷八十一儒林外史司马迁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