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复习教学案例
中考复习教学案例
初三中考复习课相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弥补和纠正知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它是中考收获教学成果的必要保证,传统复习课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通过大量重复的练习强迫记忆,往往整个复习过程学生疲惫不堪,结果收效甚微。怎样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一个值得所有科学教师研究的问题。我始终认为,有效的复习必须在三方面上下足功夫:(1)在精上下功夫。精选典型例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能不能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一个题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从而使自己有真正的提高(2)在变中求效率。复习课的时间总是有限的,面对海量的中考题,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让学生的有限的复习时间学得的更有效,通过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构建有效的物理模型,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也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劲(3)在思中促进能力的发展。没有学生的思,教师讲得最精彩,也大部分只是做了额外功而已。学生参与了复习的过程才有学生的收获。下面就一节初中中考专题复习的教学案例谈起。
教学案例:【复习内容:中考专题复习《电能使用~家用电器》】
上课伊始,教师投影中考说明:
1、应用电功的公式计算电器消耗的电能 ;
2、应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首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于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走向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如家用电器的这一块考查率就较高,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设计了本堂的教学。教师通过这样的一种讲解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正确认识。
冷冻室容积 冷藏室容积 额定电压 额定频率 输入总功率 耗电量
86L 120L 220V 50Hz 125W
首先,通过情境引入:“星期六下午小明做完了作业后约好了同学一起出去打篮球。回到家后他马上冲到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一瓶冰镇可乐解渴”:这时他看到冰箱的铭牌上有如左表所示:小明听爸爸讲过每度电0.5元,那么根据:W=Pt =0.125kw × 24h × 30 = 90 kw·h,所以一个月电冰箱要用掉 0.55kw·h/24h 电费90 × 0.5=45(元);
教师提问:小明的问题解决的是否妥当呢?此时学生就会讨论开来,同时提示学生回想家用冰箱的工作原理:由于冰箱是间隙性工作的,与其它用电器的工作方式有点不同。所以计算上有误,应用耗电量来进行计算。
下表是小明家的 “小天鹅”电热水器的参数表 型号 额定功率
/kW 内胆压力/MPa
XCD 50B 1.5 0.6
额定电压/V 温度设定范围/℃ 盛水容量/Kg
220 30~85 50
加热方式 电加热管 整机外形尺寸/mm 930×¢480 此时,“妈妈过来对他说看你满身大汗的,快去洗个澡吧。小明答应了。可是当他看到家里最近新买的电热水器时,却很不耐烦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热水器没有原来的燃气热水器方便,必须要等水全部加热好了才能洗澡。可是爸妈都说现在物价上涨改用电热水器比较经济?”此时投影小明家的电热水器的参数表如上图:1、请大家帮小明算一下把一箱水从25℃加热到45℃需要消要消耗多少电能,需多少电费(0.5元/度)2、如果改用煤气加热一箱水从25℃加热到45℃需要多少千克煤气,需花费多少元?(煤气的热值为2.1x107J/kg,煤气价格6元/千克)。由于学生刚刚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所以积极性较高,对于这个有难度的问题信心自然也比较高。同时设疑使用电热水器从环保角度又有什么好处呢?组织学生来讨论,得出结论。
之后,“妈妈又对他说快点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不然要感冒的。小明拿起电吹风,想起他已经学过了电学知识,可是电吹风里面的电路结构是怎么样的呢?后来通过思考及分析电吹风的工作情况作出了电路图如图一: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样设计的电路图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呢?”教师开展小组讨论,课堂的气氛再一次活跃起来,由于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讨论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交流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组织能力等等。最后全体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电路图应设计如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小明仔细看了一下铭牌,发现其中发热电阻丝的阻值为50Ω,开始了思考:(1)铭牌上还显示电吹风吹冷风时,电流为0.2A,此时电吹风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呢?(2)电吹风吹热风时,正常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度?
最后,“小明把头发吹干后又走到厨房去拿饮料喝,看到妈妈已经开始做晚饭了,只见她把菜放到微波炉里,一会就加热好了。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于是他找到了微波炉的铭牌:如果你是小明的话你想知道那些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设问并回答问题,问题的方向就多样性,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设计好之后,相互交换进行解答,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点评。
晚饭后,“小明帮爸爸妈妈把碗筷拿到厨房,当他打开冰箱门时发现电冰箱里的灯亮着。他记得下午打开冰箱门的时候就看见灯亮着,这冰箱里面的灯是不是一直亮的呢?同学们能不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再次分组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教师总结”。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明解决了许多问题,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因此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学生在最初学习物理时,教师往往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课题,但知识一旦形成之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是脱离开实际,单纯提炼成物理问题,使学生失去兴趣,感觉物理知识离自己很远。本节课不是把学过的内容简单的复习一遍,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教学情境、设计实验方案和生生互评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本课节的创设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也有“生活我能作主”的想法,近而激发学生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上述教学案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的专题复习课,教师结合现实生活,创设了小明周末在家中一天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为情境,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完成了知识再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归纳总结和探究过程的设计等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梳理过程,重视了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多种能力的培养为原则,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学生应用知识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主动权就大。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
2、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
案例中设计电吹风内部电路结构之前,学生肯定需要回想现实生活中的电吹风的工作原理,才能够设计出实验电路图,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的重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电路图的设计及方案的不断改进等方法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实验评价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这些能力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3、教学方法得到优化创新
首先教法方面得到了改善,整节课学生不是跟着老师走,而是让学生进入一种情境当中去,去完成生活中自己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情境中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交流,评价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其次,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问题情境比较新颖,用问题情境作为知识的载体,这样学生就比较感兴趣。然而平时我们的教师多数在课堂上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学生觉得很枯燥,缺乏新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复习课很难上出新意,与其简单地重复一遍,还不如让学生做练习来得实在,于是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得到了升华 整节课都是处于同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因此会感受到快乐、能感受到学习就是一种幸福。我们知道创设物理科学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科学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科学学业考试坚持的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由于教师自身在过去的学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少教师未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所以在情境化的学习和教学中,他们没有领悟到这些知识的真谛,没有真正弄明白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也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复杂情境中运用,这样就很难创设真正有效的情境。为此,物理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关注、反思社会生活,特别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世界,并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事件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的最鲜活的素材。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定需要,创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这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非常重要。
初三组
王玉洁
第二篇:唯物论复习教学案例
《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中一部分,是《生活与哲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内容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常考点。因此能否掌握好这部分的知识对整本书的复习以及接下来高考的备考都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及学法】
本节课是以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唯物论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复习课,一课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准确调动本部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基于哲学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在学生认知规律指导下,我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具体的事例及试题让学生从中感悟做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辩证唯物论部分的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2)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4)运用规律内容,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的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设计有机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再现生活真实的优势,又通过板书,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知识体系,突出《唯物论》在其中的重要性。进入复习:
一、再现基本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识: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运动:P31
4、静止:P32
5、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基本原理及方法论突破(结合练习)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4.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6.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三、展示唯物论一般考察方法(根据高考考纲及考点突破)
1、小综合
① 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
②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
2、单一原理
①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②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3、小切口
① 材料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②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 怎样做到尊重客观规律? ④ 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四、分析答哲学问答题的技巧
审清设问的范围。如果要你运用唯物论分析材料,你首先要清楚唯物论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
分清层次。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着笔用(1)„„(2)„„(3)„„(4)„„区分开来分层表述。
原理+方法论。在答哲学题目时,应该最先呈现哲学原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这是解答哲学题普遍适用的方法。
五、综合例题(考察学生对复习知识的运用,本题先由学生自主思考,然后相互讨论回答,最后教师点评)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
【背景材料】 2012年6月18日,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此次载人交会对接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已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随着完整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关键技术,中国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梦想变为现实,不仅仅需要科学与探索的精神,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命题角度】
“梦想变为现实,不仅仅需要科学与探索的精神,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题技法】
把握设问要求:(1)确定模块(2)知识限定:辩证唯物论的知识(3)设问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结合板书小结)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唯物论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时有规律的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始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论的内容实际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同时我也很重视基础知识的检查和考试方法的传授。记忆和考试也是体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另外,思想政治课要突出时代性,政治教师要有一定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及时把握重大社会时事,并巧妙穿插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拓展教材,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第三篇:中考对联复习教学思路
中考对联复习教学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特点
2、掌握对联解题技巧
二、分析近年中考试题
1、题型
2、考点
三、回忆课内所学对联,并概括对联特点
1、字数相同
2、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平声:指现在的第一、二声āá
仄声:指现在的第三、四声ǎà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拓展
第四篇:《电功率》中考复习教学反思
《电功率》中考复习教学反思
温江区永盛学校
赵阳真
《电功率》的中考复习教学,这是中考的重点。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电功率,教材的思路是:电能——电功率——电与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了教材在思路上的变化,尽力调用新的教学资源,同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电功率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切实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电能、电能表的认识入手,在观察电能表的过程中进入电功率的教学,加强了对电功率的理解。
在“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重点放在了对能的认识和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上,让学生从大量的事例中去体会电流的存在,体会电流在工作过程中要消耗电能,要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从而理解电流做功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认识电能表,使用电能表是本节的重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到了把图片和实物结合起来,理解电能表的几个重要参数,体会怎样用电能表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这也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
“电功率”的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节的内容多,理解困难,并且和学生的某些潜意识容易混淆。比如,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这就是将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做好P41图8.2-1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比较出在相同的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即用电器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了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也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最大,所以,做好P43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学生观察几次的亮度是在用电器的各自实际功率下所显示的亮度,从而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实际含义,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本节还有电功率的计算这也是教学难点,必要的联系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分析题意,弄清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弄懂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从而能正确计算两种功率。同时还应强调解题的格式。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与以往的实验相比,更突出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加深对实际功率的理解,从实验角度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是如何影响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的。本实验的要求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事先设计了一些在实验中可能想到的问题,先让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其主要问题如:
1、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3、怎样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更合理?
4、本实验与伏安法测电阻有什么异同?
5、怎样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6、实验中能否用三次测量的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平均功率,为什么?
7、分析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8、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发光情况是怎样随它两端电压而改变的?如果用P-U图像表示变化规律,你能吗?图像会是什么样的?实验分析讨论实际上也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样是学生能力的升华过程。
第五篇:2014年中考复习教学建议
2014年中考复习教学建议
九年级生物教学已经进入了2014年生物中考复习备考阶段,课时少,内容多,如何搞好复习备考,提以下建议。
1.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全力组织复习教学。九年级生物课就是复习七八年级教材内容,现在第一轮复习应该结束,中考精
练到手后,以精练为抓手把复习内容细化到每一个课时,做到早计划、早行动。
2.认真学习和研究《标准》和《说明》,准确把握备考方向。《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十堰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
合考试说明》是复习教学的纲,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深刻领会,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尤其要注意主题下面的“考点侧重”中提到的重点考察、突出考察、提倡等字眼的句子。
3.依托教材,用好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资源,更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资源,培
养学生各种能力。如生物图的认识和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表格及曲线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学会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4.知识整合、形成网络。生物中考要求难度值在0.70-0.75,整体难度不会大。在复习时,重点放在核心知识和骨干知识上,不
要面面俱到。重点知识明白考,主干知识反复考,强化对重要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要特别注意对知识点的整理和梳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多角度进行理解应用,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和综合相关知识,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提取和应用能力。20分的分值不会出边缘性题和目前拿不准的知识。
5.强化知识综合运用和识图能力。中考最后一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识图分析题。复习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图、表认真识别和分析,挖掘内在的知识及信息。另一方面要搜索往年的中考试题,加强这方面的应用训练。50、51题不会太难一定要让学生得满分,不要空白。
6.分层教学,均衡发展。进入九年级,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生物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
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实践,使他们得到充足发展。
7、关注实验和热点。加大实验教学的引领,注意实验原理的规范,(不低于15%)。关注社会热点,高起点、低落实,与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比如去年考了“H7N9”,今年环保、雾霾、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都是热点,大家要多注意思考和收集相关的训练题。
8、从严训练、规范训练。从市里反馈的2013年卷面分析来看,学生一是错别字较多,如“叶绿体”写成“液绿体”、“线粒体”
写成“线立体”等。二是审题、理解能力不强,要求学生依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认真的分析。以上问题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和书写习惯。
9、强化应考训练。50、51题空白较多,说明学生对理化生综合考试不适应,时间分配不合理,存在着最后一题没有时间做的现象。要告诉学生虽然三科合卷,但各科时间要分配合理,要一科一科做完,不要交叉做,否则就会出现知识的交叉,影响思维。要按照试卷的顺序先生物(15分钟)、再物理(75分钟)、后化学(55分钟),留5分钟检查时间,注意不要相互挤占。平时训练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