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 教案
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
权 教案
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能力:在教学中初步培养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难点: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复习过程:
一、导入新
师: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复习《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时知道,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人的一生享有多种合法权益,这节我们来复习----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
二、明确本单元标要求
让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
三、同组交流考点归纳的答案
考点归纳中的问题让学生前找出答案,标明所在的页数和标记。
四、教师点拨命题方向,疑难问题
命题方向:综合近几年的中考题,本单元常以漫画题、案例材料为背景创设情景进行考察,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为主。
点拨疑难:
本单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是什么、怎么做
是什么:不是弄清每项权利的含义,而是知道每项权益各包括那些具体的权利:如人格尊严包括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怎么做:本单元中的每道题后面都有这样的问题: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本单元的落脚点。如果全部记忆,内容较多;综合所有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归纳:①有维权意识②维权(途径有:协商或诉讼)③尊重、维护他人的权益
按这个思路去记本单元的问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识记本单元知识点
师巡视抽查,指名背诵。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握学情。
六、聚集中考:
选择题:
(威海市中考)王某与梁某因生意产生过矛盾。一天,王某收到一条梁某发来的带有严重人格侮辱的短信。收到短信后,王某将梁某告上法庭。法院判决梁某向王某赔礼道歉。据此回答1、2题。
梁某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名誉权
D肖像权
2该案例启示我们要
A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B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短信远离我们的生活D通过打官司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非选择题
“苏丹红”“大头娃娃”事尤让人心存余悸,“三聚氰胺”奶粉事却再次刺痛人们“食品安全”的神经。XX年9月,全国部分地区相继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经调查认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由于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请你对不法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消费者?
七、巩固训练
见《同步学习》第37—39页的3、4、6、8题。
第二篇: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复习教案 第七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力、足厥履行义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教学重点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4.“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2.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公民的生活中,法律是规矩,法律是通过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那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怎样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法律又是怎样保护我们的权利的?
板书课题: 第七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复习导入
说一说:
①你知道“法律”一词的来源吗?(教材P82页)
②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那些法律? ③什么是法律呢?
(1)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教师讲述: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比如,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度,工厂有工厂的规章制度,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军队有军队的纪律,公共场所也有公共场所的规范,比如,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在醒目的地方都贴有“禁止”、“请勿”等,另外还有社会道德,这些“规章”、“制度”、“纪律”、“禁止”、“请勿”以及社会道德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和道德规范。法律和道德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页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后讨论会答下面的问题: 议一议: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教师讲述:
法律的特殊性就表现在法律这种行为规范是由①国家制定、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靠国家强制力办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案例分析1:
胡长清,1994年上半年至1999年8月,在担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87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544.25万元;胡长清还有161.77万元人民币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经查证亦无合法来源证据。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胡长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200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胡长清死刑,同时下达了执行死刑的命令。说一说:胡长清被判处死刑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惟一,既能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能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相关链接P84页)
第一,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平等地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没有法外之人。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情境活动一:读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4页插图——
图一:1954年通过“宪法草案” 图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
教师讲述:这两幅图片同样说明了我国法律的特殊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道德和法律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趋于一致的,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如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我国宪法第 24 条、第 46 条、第 51 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从形式方面来看: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一般无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制定;而法律规范则必须由专门的立法机构和立法人员,用严格的文字制定出来。从起作用的手段来看:
道德规范主要老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来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精神力量来起作用;而法律规范则靠国家机关的强制力,靠奖惩,靠精神的力量更靠物质的力量来起作用。(2)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本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5页材料一,讨论回答问题: ※ 为什么说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①我国宪法第二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②我国刑法第二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③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第二条的规定首先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即人民是统治阶级;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总之,宪法的规定表明,宪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刑法第二条的规定,明确了我国刑法的任务,我国刑法的任务同样是我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了。
民法通则是国家的基本法。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民法通则的规定表明,民法通则是我国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宪法、刑法和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法律都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说,我国法律则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材料分析:(见教材P85页)
1982年9月,深圳市政府最早发布了《关于取缔黑社会组织的通告》,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向蠢蠢欲动的黑社会组织发出的严正警告。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大陆开放力度加大,境外黑社会组织再次发动“登陆”攻势。他们与境内犯罪团伙相勾结,猖狂地进行犯罪活动。面对黑社会组织的犯罪行为,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有一部专门惩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法律,希望通过运用法律手段,打击黑社会组织的法最活动。
1993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广东省惩处黑社会组织活动规定》。自这部中国第一部专门惩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法规诞生后,广东的“反黑”除恶斗争掀起了新的高潮。警方调集大批警
力多管齐下,对黑社会组织大举拉网围剿,仅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等城市,就先后打掉十个境外黑社会组织,依法严惩境外黑社会骨干成员数百余名,有效地遏制了境外黑社会组织在广东渗透犯罪的嚣张气焰。对此举措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黑社会组织的犯罪活动有哪些危害?(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恶劣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社会危害性极大。)
深圳市、广东省政府颁布通告和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代表了谁的利益?(我国法律代表了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情境活动二:读图思考回答问题
想一想:图1,图3,图4中的公民在享有什么权利?
图1:正在享有学习的权利; 图3:正在享有购物的权利|(经济权利)
图4:正在享有劳动的权利
说一说:图1,图2,图4中的公民正在履行什么义务?
图1:正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图2:正在履行服兵役、保卫祖国的义务
图4:正在履行劳动的义务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公民履行的各项法定义务。(1)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呢?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源泉。
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权,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呢?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人身权利和自由
④劳动权 公民的基本权利
⑤批评和建议权
⑥受教育权
⑦获得物质帮助权
⑧取得国家赔偿权
我国其他法律则具体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如公民的民事权利、诉讼权利等。(2)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在我国,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地履行各项义务。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呢?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公民有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
⑤公民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⑥公民有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⑦公民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我国的其他法律在具体规定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情境活动三:查一查——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应自觉履行哪些义务? 家庭生活: 权利:婚姻自由权利,财产继承权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生活:权利: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社会生活:权利:消费者的权利,诉讼的权利,私有财产受保护的权利,继承权等 义务: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等
(三)课堂小结
板书: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 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四)作业
《学海导航》P75页——选择题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4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情境活动一:畅所欲言(见教材P88页情境材料)讨论: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师讲述: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2)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例如|:劳动既是公民谋生的手段和获取报酬的途径,对公民来说是一种权利;劳动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又是公民队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再比如,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公民的权利越能得到保障,就会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案例分析1:
农民章某以父母偏心为由,拒绝赡养年迈的父母。多年来,章某的妹妹和妹夫精心侍奉两位老人,赢得了四邻的赞扬。2002年秋,两位老人先后去世,临终前他们留下遗嘱,把不多的家产全部留给女儿和女婿。章某得知这一消息后,先是假惺惺地痛哭不已,接着要求和妹妹平分老人的遗产。当妹妹拿出父母生前留下的合法遗嘱时,张某气急败坏,声称要状告妹妹和妹夫侵占了他应得的遗产,侵犯了他的继承权。议一议:
※你认为章某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章某打不赢这场官司。因为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表现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查一查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尝试处理这一案件。
(此案中,因遗嘱合法有效,根据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的原则,因驳回章某的诉讼请求,按遗嘱处理遗产。)
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案例分析2:
郑某发现乡政府领导公款吃喝、乱收费问题严重,便以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对乡政府有关人员进行了处罚,郑某受到了表彰。
某工厂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经济体研究,职工李某下岗。李某认为是厂长与自己过不去,便到厂长办公室大吵大闹,还在背地里散布谣言,说厂长有贪污受贿行为,并有生活作风问题。经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纯属李某诬陷,李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议一议:
※ 为什么郑某受到表扬,李某却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因为:郑某依法行使揭发检举权,受到表扬,而李某诬陷他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2004年5月底,刘某利用手机发布虚假消息:“又要有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请大家注意。把这条消息转发给10个用户,你的手机帐上将获得688元的话费。”警方缉拿他时,他说:“公民有言论自由,你们缉拿我是违法的。” 说一说:
※ 刘某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刘某不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而是在滥用言论自由,超越了法律许可的范围。)※ 说说刘某这样做的危害。(刘某的做法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那我们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呢?(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学生阅读课本P89页教材正文思考问题:
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相关链接:(见教材P90页)
教材P89页“小栏目”中宪法第 51 条的规定和“相关链接”中的游行示威法第 3、4条的规定,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
(2)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案例分析3:(见教材P90页)
某私营企业两年来一直实行每天10小时的劳动制度,有时还延长至12小时。该企业的工人要求老板缩短工时,增发工人加班的工资。老板强调他的企业属于私营企业,工人上班时间长短,工资福利的多少由他说了算,并规定工人每请一天假就要扣除相当于5天的工资。后经工人举报,当地劳动主管部门制止了该企业任意延长工时和迫使工人无偿加班劳动的做法,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议一议:
该企业老板无疑有办企业的权利,但在办企业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
该私营企业老板虽然有办企业的权利,但他在办企业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行使权利,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受到了处罚。在这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那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
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公民在维权时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案例分析4:(见教材P90页)
2004年“五一”节,李某乘坐出租车,不慎将装有手机和5000元现金的手提包落在了车上,被出租车司机王某拿回家。第二天,李某几经周折找到王某,要求归还失物,但王某谎称没有看见,拒绝归还……
议一议:
※ 李某可能采取哪几种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 运用法律知识对李某可能采取的办法进行评析。教师讲述:
行使权利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案例分析5:(见教材P91页)
小芸的妈妈一年前下岗了。她不等不靠,自己在街道上租了两间房子,开了一家小餐馆。餐馆开业后,由于她善于经营,饭菜价格合理,干净卫生,受到大家的欢迎。一个月下来,收入还不少。小芸的妈妈想:“现在我有了收入,应该向国家纳税了。”于是就同小芸商量纳税的事,小芸听说后十分高兴,表示支持妈妈的做法。说一说:
小芸为什么支持妈妈的做法?
(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妈妈自觉纳税是在)教师小结: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首先就表现在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责任。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需要每一个公民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怎样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呢?(3)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91页)
(略)说一说:
从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身体力行中我们获得了什么教益? 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履行法定义务? 教师总结:
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想一想:
我们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呢? 教师小结:
青少年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情境活动二:各抒己见(见教材P92页)
分析该同学“倒霉”的原因。
他怎样才能摆脱“倒霉”的境地?(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
该同学“倒霉”的原因是:没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他只有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才能摆脱“倒霉”的境地。
(二)课堂小结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3.我国公民的权利
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和义务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三)作业
《学海导航》P76、77页——非选择题
(四)课后记
第三课时(总第25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活动一:案例分析
郭某,15岁,系城西中学初三学生。其父是一中巴车主,从事客运生意。由于郭某母亲身体不好,郭父便请一人为其售票,月薪400元。为了节省这笔开支,郭父一直想让郭某休学,帮他售票,但郭某不同意,只好作罢。后来,售票员以报酬太低为由辞了工,郭父又一次想到女儿郭某。在郭父的执意要求下,郭某尽管满心不愿意,最终还是被迫辍了学。镇政府知道后,多次找郭父做工作,希望他让郭某复学。但郭父以“让不让女儿读书是我家的事,别人管不着”为由予以拒绝。于是镇政府依法对郭父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限其在10日内把郭某送回学校复学。议一议:镇政府的做法根据是什么?这里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教师讲述:
镇政府是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对郭某的父亲作出行政处罚的。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让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板书课题:
二、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问题:
法律是怎样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讲述:
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使公民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情境活动二:案例分析
非典型性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忘我国政府宣布,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中的法定传染病来进行管理。该法规定,在发生瘟疫的情况下,可对疫区公民的自由、权利进行必要的强制性限制。2003年5月,某社区的3号楼发现了一例“非典”病人,当地政府依法对居住在3号楼的公民进行了隔离,但该楼某些居民以宪法赋予了公民人身自由权为由,不愿配合。我们要对不愿配合的人说: 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教师讲述:
公民应该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的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接受“隔离”是公民的义务,作为公民应主动配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三:案例分析(见教材P93页)
中学生张华的表哥在城里打工,春节前,表哥找老板要工钱,老板不但不给,还将其打伤。表哥很气愤,回家约了几个人准备对老板进行报复。张华听说后…… 试一试: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续写这个故事,并说明理由。
想一想: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与他人发生过权益纠纷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讲述: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1)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教师讲述:
在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多方面的。对于公民享有的种种合法权益,我国宪法和法律都予以保护。我国法律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教师小结:
公民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2)诉讼的类型
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类型。板书: 刑事诉讼 诉讼的类型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情境活动四:案例分析(见教材P94页)
2005年5月,某县凤凰村一户人家生下一个女孩,取名谢英。小英出生前两个月,父亲搭乘摩托车外出时与一辆汽车相撞,跌入一座正在施工的水井中溺水身亡。母亲肖某悲痛万分,小英的出生使一家人的日子更加贫困。为了将来的生活,母亲把驾驶员王某、水井所有人蕉坑林场以及水井施工者塔下村民小组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作出赔偿。女儿谢英作为原告之一,成为我国当时年龄最小的诉讼当事人。2002年6月19日,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下塔村民小组在水井施工时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是谢父死亡的直接原因,应负主要责任;被告蕉坑林场作为水井的所有人和受益人,对于水井的施工疏于管理,负连带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小英获得8640元抚养费。这一天,她还没有满月。说一说:我国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教师小结:
我国法律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本案中,被侵权人是通过诉讼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上述案例中的违法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向被害人赔偿了经济损失。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制裁呢?我国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还有哪些制裁的类型呢?(3)法律制裁的类型
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我国的法律制裁可分为四种类型。
违宪制裁
行政制裁 法律制裁的类型
刑事制裁
民事制裁
(教师可以按教材P95页相关链接讲述)
(三)课堂小结 本课知识点:(详见《学海导航》P74、75页)
(四)作业
(详见《学海导航》P77页——第二框练习题)
(五)课后记
第八课 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懂得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非法侵害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益的行为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他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2.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法律意识。教学重点
1.依法白虎我们的生命健康权。2.依法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难点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2.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教学方法
本课可用讲读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第一课时(总第26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略)
2.板书课题:
一、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二)讲授新课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情境案例一:(详见教材P96页)
情境一:14岁的张亮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被一台拖拉机撞倒,造成脑震荡和小腿骨折,致使张亮3个月未能到校学习。
情境二:一妇女带着自己的宠物狗上街,小狗将一过路的学生咬伤。议一议:
漫画中青少年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伤害?
我们为什么要依法维护这些权利?
友情提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1)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意义 ①什么是生命健康权
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
生命权
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友情提示: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就失去了意义和根本,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情境案例二:(见教材P97页)某餐馆服务员为提前下班,以扫地为名驱赶顾客,遭到顾客王某的批评。服务员杨某、邱某、张某一拥而上,用板凳、盘子、碗碟和拳头殴打王某,将其头部、鼻子和耳朵打伤,鲜血直流。公安机关依法分别给予杨某等三人治安拘留处罚,并令其担负受伤者的医疗费用。议一议:
杨某等人侵犯了王某的什么权利?
公安机关对杨某等人的处罚说明了什么? 友情提示: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 教师讲述: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3)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伤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16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在我国的其它法律中都做出了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明确规定。可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
查一查:我国还有哪些法律对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作出了明确规定?(学生课后查找)情境案例三:(见教材P98页)
情境一:体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因抢球发生争执。情境二:放学后,甲伙同自己的“哥们儿”将乙痛打一顿。
我想对甲同学说:
; 我想对乙同学说:。教师小结: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打人、伤害他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你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你有权寻求法律保护,你可以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案例。(1)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的方法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99页)议一议:
※自己同意以上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假如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正确的做法是:
教师小结:
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人身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都有些什么方法呢? 一是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 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威胁和侵害时 二是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
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00页)防患于未然 我们身边还会遇到哪些险情,应如何应对?
家庭生活中:
。学校生活中:
。社会公共生活中:
。情境案例分析:(见教材P99页材料)
某校初二(4班)的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在楼道推搡、追逐打闹。2003年5月19日,黄小鹏在追打李帅的时候,一不小心将李帅推下了楼梯,造成李帅手臂骨折、一颗门牙被碰掉。为此,小李的父亲找到学校,要求学校与黄小鹏的家长联系,让其赔偿医疗费等费用。可是黄父让黄小鹏捎300元钱到学校后就不再路面了。李帅的父母听说后非常生气,于是一纸诉状将黄小鹏和学校告上了法庭。经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黄小鹏赔偿李帅各项费用共计7234.50元,由其监护人支付。
此案给我们的教训是:。教师小结:
教训是多方面的:①当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生活学习中和同学交往中要加强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受到伤害;③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我们享有要求别人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的权利,同样也有义务不伤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④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2)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阅读教材P100页正文内容)想一想: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既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又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决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和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嬉戏、玩耍要适度,避免因过失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做到既保护自己又尊重别人的生命和健康。想一想:
同学之间有过度嬉闹现象吗?有没有因不当嬉闹而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 谈一谈:
今后我们应注意:。
(三)课堂小结 本课知识点: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
③如何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是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是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四)作业
详见《学海导航》P86—89页练习题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7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教材P101页——“读图、感悟”)情境一:我的艺术照怎么在橱窗里?
情境二:为什么某同学诬告我考试作弊?
情境三:为了报复班长,我捏造事实说他有偷盗行为。说一说:自己身边有以上类似的现象吗? 议一议:你怎么对待以上的事情? 谈一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
类似侵犯我们人格尊严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这些现象的发生告诉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需要得到保护。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板书课题: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二)讲授新课
1.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1)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①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什么是人格尊严呢?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情境活动一:(读图P103页)
议一议:犯罪嫌疑人有人格尊严吗?
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裕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 ①肖像权 ②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 ③荣誉权
④姓名权 ⑤隐私权 ③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在我国,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公民的肖像不受非法侵犯、名誉不受非法侮辱、荣誉不受非法剥夺、姓名不受他人侵害没。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101条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由此可见,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做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中学生有没有人格尊严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可见,未成年人同样享有人格尊严权。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得到充分体现。(2)我们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第二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议一议:青少年怎样做到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师小结:
青少年一定要做到:①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②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③每个人都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2.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情境活动二:(教材P103页——读图思考讨论)回想:我们身边有过这样的现象吗?
讨论: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还有哪些表现?(1)隐私权的含义 ①隐私及隐私权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生活的秘密,这个秘密在法律上称为隐私。自己的秘密不愿让别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叫隐私权。
因此,隐私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②隐私的具体内容
想一想:隐私包括哪些内容呢?
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个人私事:如私生活、社会交往、生活习性;
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日记、照相簿、通信秘密等。教师讲述: 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在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宪法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由此可见,我们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未成年人有没有隐私权呢?其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吗?(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就是说,在我国,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要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法律的保护。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受任意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05页材料)
近一个月,初二学生黄某出现了异常情况,黄某不住校,但经常深夜才会家,中午饭也极少回家吃。黄父文黄某是什么原因,黄某说是学习紧张,中午饭再学校里和同学一块吃了,晚自习后,是在教室里复习功课。黄父半信半疑,便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儿子的情况,谁知班主任和黄某的同学都否定了黄某的说法。黄父再三追问儿子,就是不得其果。后来黄某干脆不再搭理父亲,但依然是深夜才回家。黄父心里非常着急,由于自己是公司的经理,没有时间观察儿子的行踪,有担心儿子出事,便让自己公司的一名工人跟踪黄某…… 议一议:
黄父是否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黄父的行为?(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有时人们由于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个别家长和老师采用翻学生抽屉、偷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手段来“关心”未成年人,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这是违法的,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那么,青少年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呢?(3)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学生阅读P105页教材正文第二段后讨论回答问题)议一议: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师小结:
青少年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一方面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另一方面,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只有大家相互维护,相互尊重,才能保证每个人生活的自由与安宁。情境活动四:写一写(见教材P105页)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应该做到:
对同学的日记:。
对同学的身体和生理缺陷:。对同学的家庭生活细节:。
对同学过去的缺点:
。教师小结:
青少年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同时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三)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1.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1)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①人格尊严
②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
③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我们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1)隐私权的含义 ①隐私及隐私权 ②隐私的具体内容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的保护(3)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本节课知识点:(1)人格尊严的含义: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内容: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2)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隐私。未成年人的隐私同样受法律的保护。
(3)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四)作业
完成《学海导航》P89页——第二框练习题
(五)课后记
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维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能力目标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2、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人是,努力增强对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斗争,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能力。教学重点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难点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第一课时(总第28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 大屏幕展示:
材料——拾钱捐献 失主索还
本报讯 成都消息:目前,成都市某公司宋女士不慎遗失了一个信封,内装现金一万元。本月3日。信封被宋某的同事王某拾,在找不到失主的情况下,王某以个人名义把拾到的钱捐了某贫困地区。不久,宋得知此事,找上门来要钱。失主一脸的委屈,拾者连声喊冤。一个问:“感谢你拾金不昧,但我的钱你怎能随便捐献?”一个说:“我没贪你一分钱,凭啥叫我还钱?”
宋女士认为,王某承认捡到了她的钱,就应把钱还给她。谁把钱捐出去的,谁就应负责把钱追回来。王某却说,他拾到钱后曾经到处寻找失主,未果。他不能老把钱放在家里,所以就把钱捐给贫困地区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任何过错。
成都市慈善总会有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他们没有遇到过,但一旦以个人名义填写了认捐书,一般是不能反悔的。也就是说,这笔钱王某是要不回来了。
四川华楚律师事务所黄超律师说,王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王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捐出,属于越权支配,在失主追讨这笔钱时,理应承担返还义务。受赠部门因为受到的是王某本人的捐款,钱的来源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负返还义务。议一议: ①你认为王某的话又没有道理?
②拾来的钱能捐献吗?
小结:这个案例涉及到私有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的保护问题。
2、板书: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二)讲授新课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06页材料)大屏幕展示:看图回答问题
①拖拉机就是该农民所有的:。
②该农民拥有这台拖拉机后对该拖拉机分别行使了哪些权利:
。③该农民为什么能够这样做?。由此可见,公民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板书)(1)公民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教师讲述:
该农民在买回这台拖拉机后便拥有了这台拖拉机的财产所有权。因此他分别对这台拖拉机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四项权利就构成了财产的所有权。该农民之所以能够对台拉机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就是因为该农民对拖拉机享有财产所有权。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呢?
板书: 占有权——
使用权—— 财产所有权 收益权——
处分权—— 相关链接-——(P107页)
占有,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实际占有和控制。使用,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的运用、利用。
收益,是通过占有、使用、经营、转让而取得的经济收益。
处分,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某种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理、处置。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当公民对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时,公民才享有财产所有权。
在这四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的处分权,因为其他三项权利其他公民是可以分享的,而唯独处分权只能由财产所有者行使。
在我国,施工中发现的所有不明的埋藏物,捡到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探究讨论: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的财产哪些属于合法的,哪些属于非法的,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
A、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 D、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 B、毒品 E、通过贪污、受贿取得的财产 C、通过抢劫得来的5,000元钱 F、公民在书店里买的书
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如选项中的 A、D、F 就是合法财产,而选项中的 B、C、E 就是非法财产。其中,毒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其它两种则是取得财产的方式和方法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了财产的合法性。情境活动二:
2001年11月—12月间,外地来京的无业人员李某、张某等四人,趁天黑用铁锤将独行的妇女从背后打昏,然后抢走财物。在短短的20余天内,作案9起,致使8人受伤、1人死亡,共抢得钱款1万余元。2002年2月5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判决,以抢劫罪分别判处李某、张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受个人全部财产,另外两名案犯被判处有期徒刑。说一说:
(1)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犯罪的法律责任?(2)人民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
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采取刑事法律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犯罪的法律责任。我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2)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①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通的方法
民事法律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的? 情境活动三:各抒己见
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擅自将甲的DVD机以650元的价格卖给丙。甲从国外回来后,得知自己的DVD机被乙卖给丙,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争执不下。请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
①你认为该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属于甲)
②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通过民事法律的途径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③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依据民事法律,首先确认财产的所有权,然后判决返还原物)教师讲述: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运用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
②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刑法设专章明确规定了侵法财产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并对其规定了最严厉的刑法处罚措施。例如,案例1。
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打击和惩罚各种侵法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使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3)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情境活动四:议一议(见教材P108页材料)
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王某和李某等四人在一起打麻将。最后,李某输给王某1200元钱。由于当时李某钱不够,王某便让李某写了所欠700元的欠条,说好过一个月后还清。2003年2月,王某要欠款时,李某拒不给钱。王某一怒之下凭借欠条将李某告上了法庭,请求法庭为自己追回李某所欠的700元钱。经法庭审理判决,李某给王某所写的欠条无效,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为什么法庭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教师讲述:
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据法律予以追求和处罚。
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4)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情境活动五:出谋划策(见教材P108页图文材料)大屏幕展示:(教材P108页)
小明应该怎么办?请你为他出个主意。(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教师讲述:
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
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情境活动六:各抒己见
村民老张7年前与村委会签约,承包了南山坡上的一块山地,承包起20年。老张在山地载上了苹果树。这3年,老张的果园大丰收。村委会改选后,新上任的村干部以原来的租金不合适为由,告诉老张原来的签约无效,今年收获的苹果由村委会支配,老张没有答应。到了苹果收获的季节,村干部指示村民将老张果园里的苹果全部摘下,分到了各家各户。老张欲哭无泪,痛心至极。村委会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村委会的做法侵犯了老张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老张应该怎么做?(老张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
2、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的延伸和体现。(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教师讲述:
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积累的这么多的财富,一旦人死去之后,该怎么处理这些遗留财产?遗留的财产该留给谁呢?
这时就出现了财产的继承问题。通过继承来完成对死者生前遗留财产的处理。伴随着继承,就出现了一项新的权利———继承权。那么,什么遗产、什么是继承权?哪些人能成为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法律又是如何保护公民享有这一权利的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概念。
什么是被继承人?什么是继承人?什么又是遗产?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请同学们学生阅读教材P110页第一段教材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划出相关概念。)情境活动七:
王某全家三代六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退休在家,弟弟是某中学的教师,儿子小明刚读初中。王某夫妇开办服装店,已有存款 42 万元,王某个人财产还有图书、字画等。天有不测风云,王某因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自己的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探究思考:
哪些属于王某遗留的财产? 王某遗留的财产在继承时应该如何分配? 友情提示:
在上述案例中,死者王某遗留下了财产,因此死者王某是被继承人;王某的妻子、儿子、父母、弟弟都在继承人的范围内,因此他们是继承人;王某和妻子合办的服装店、存款中属于王某的那一部分以及王某自己的图书和字画属于遗产;上述继承人中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就享有了财产的继承权。综上所述: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继承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被继承人是指遗留财产的死者。继承人是指承受他人遗产的人。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必须具备的打三个条件:
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案例5中王某遗留的财产在继承时应该如何分配? 这就涉及到公民的遗产继承方式。
依照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2)公民的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①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教师讲述:
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配偶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教师讲述:
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只有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如何继承呢?这就有个继承顺序问题。②法定继承顺序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继承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她们行使继承权的时间是不一样。依据《继承法》如果将六类人排序的话,最先进入继承顺序的人应该是“配偶、儿女、父母”,在这三类继承人都不存在情况下“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方可进入。继承的顺序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了。法定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 遗 产
第二顺序继承人
配偶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教师讲述: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根据婚姻法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3)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情境活动八:(见教材P111页材料)
2003年11月25日,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工柳某突然病亡。当安葬万柳某后,柳某11岁的养女柳莹却进不了家门了,因为父亲生前购买的三套房子一套被姑姑强占了,一套住着租户,另一套则是铁将军把门。小柳莹幸被好心人收留才免遭流落街头之苦。小柳莹的姑姑说,小柳莹不是他哥哥的亲生孩子,不应该有继承权。这件事让新格律师事务所的冯律师十分气愤…… 小柳莹是否有继承权?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小柳莹享有继承权。)
在这里,小柳莹的合法的继承权被侵害了。在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
就上述案例,以“假如我是小柳莹”或“假如我是冯律师”为题,进行口头交流。(小柳莹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知识点:
①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其中,民事手段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刑事手段是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②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③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④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⑤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四)我的能力测试
请你选择(每小题5分,共计30分)1、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表明()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B.我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C.私有财产比公有财产需要保护 D.私人的所有财产都应保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财产的权利 B.财产所有权包括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C.在路上拾到他人的钱财,我们也享有财产所有权 D.公民的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3、在我国,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普遍做法是()
A.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B.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C.通过行政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D.通过宪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4、某公民在获得体育彩票特等奖500万元后,捐款50万元给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印度洋地震海啸灾民,其行为是()
A.对自己财产依法占有 B.对自己财产依法使用
C.最自己财产依法处分 D.对自己财产依法收益
5、我国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在法定继承当中分成两个顺序,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继承顺序的是()
A.子女 兄弟姐妹 父母 B.配偶 父母 外祖父母
C.子女 配偶 兄弟姐妹 D.配偶 子女 父母
6、下列属于我国继承法确认的遗产有()
①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②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③家庭的全部财产 ④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的理解(20分)7、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决定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请问:当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所有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10分)
答: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制止犯罪行为。
8、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我国采取哪些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10分)答:财产所有权是指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9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2.情境导入 大屏幕展示:(教材P112页材料)
议一议:以上所列举的属于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
上述材料所列举的属于属于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二)讲授新课
1.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1)我国保护智力成果权的相关法律
情境活动一:16岁中学生三项发明引资200万,换得10%股份当老板
材料3:武汉一16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凭借3项发明专利,成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的股东。他是武汉地区“学生股东”第一人。他发明的“无压痕眼镜架”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也进入生产进程。前者在一双筷子上加三个套环,以固定筷子,让外国人也能熟练地使用;后者在传统水龙头把柄上钻4个孔,一开水龙头,把柄便溢水自洁。3项发明吸引了浙江知名企业宁波天安集团,该集团3个月前投资200万元成立“天之煌公司”予以开发,胡登煌凭专利技术拥有公司股份10%。
胡登煌的家人说,胡登煌自幼爱好发明,去年3月至今已申请10项专利。阅读以上材料,想一想:
①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智力成果有什么价值?(智力成果具有经济价值,是一笔无形的财富)②什么是智力成果?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教师讲述:
智力成果具有经济价值,是一笔无形的财富。那么什么是智力成果呢? 板书: 科学技术成就
智力成果(就是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发明创造 文学艺术作品 相关链接(教材P113页):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是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在我国,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课题中的无形财产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
商标权
无形财产(知识产权)著作权
专利权
③我国有关法律对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是怎样规定的? 教师讲述:
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既是对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也为制定保护智力成果权的其它法律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保护智力成果权都有哪些法律法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详见教材P113页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13页材料)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议一议:初中学生的作品有没有著作权?(2)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同样受法律保护
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我们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谈一谈:
※ 自己身边有没有侵犯未成年人智力成果的行为?
※ 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室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行为吗? ※ 学校应当为青少年获取智力成果创设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讲述:
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明确规定不让下载的,下载后就构成侵权;临摹名家书画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不属于侵权行为,若有其他动机而又没有征得名家本人同意,则是侵权行为。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享有智力成果权,而且为了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权,国家先后通过立法来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来维护和保护智力成果权呢?
2、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14页材料)
材料:江辉是某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别看年龄小,电脑知识可丰富了。她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个人网站的内容,她把本版同学的优秀作文全部上网公布,网民可以随意浏览。你说我说:
汪辉的做法对吗?
假如自己的作文被汪辉在网上公开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办? 教师讲述: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应不断加深对保护智力成果权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我们中学生要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活动,尊重他人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呢?(保护智力成果权有哪些方法呢?)相关链接:
智力成果权,所有人保护自己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 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
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14页材料)案例分析:
材料1:我国一名著名的漫画家,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一格大脑袋、圆鼻子、头上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这一形象用于多种漫画集中。另外一名画集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在其绘画中使用了“三毛”形象的作品并编辑成册出版发行,引起了该著作权继承人的不满,遂起诉至法院。法院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判令出版社停止出版、发行和销售该画册,为销售的予以小惠,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0元,收缴侵权人所得稿酬5000元。
材料2:1994年春,13岁的中学生小峰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儿歌词征集活动”。这首歌词由于新颖、富有情感而被评为特别奖。然而,小峰并为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过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小峰于1996年10月八一至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1997年8月10日,人民法院审结此案,小峰获得了17000元赔偿。议一议:
①上述案例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保护当事人的智力成果权的?
②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有哪些具体规定? ③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有效方法有哪些? 教师讲述:
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民法第五章规定:
第九十四条 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第九十五条 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六条 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九十七条 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发现人有权申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三)我的收获
(1)智力成果简单地说就是()的劳动成果。智力成果具体表现为:()、()、()以及()等。(2)为了保护智力成果,我国专门制定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3)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
(4)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地加深对依法保护()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5)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我的能力测试
1.请你选择(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
B、我们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C、当我们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可以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情道歉、赔偿损失等
D、法律只保护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
(2)我国为了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C)①②③④⑤⑥ ①著作权法 ②商标法 ③专利法 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智力成果也叫知识产权,是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在我国,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C)
①著作权法
②发明权 ③发现权 ④专利权 ⑤其它科技成果权 ⑥继承权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4)下列不属于你的智力成果的是(B)
A、参加少年美术作品大赛时自己创作的一幅山水画
B、你在课后调查的有关维护青少年权益的社会调查数据和资料
C、发明了一个无尘板擦并获得专利权 D、写作并已经发表的作文(5)某中学初二学生小倩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写了一本书《花季校园》。享有这本书的著作权人是(D)
A、小倩的语文老师 B、小倩和他的语文老师 C、小倩的父母 D、小倩自己 2.我的理解与认识
(1)9岁的强强从小爱好绘画,他的几幅作品被某美术刊物登载。强强的父亲找到这家出版社要求赠送此刊物做纪念,但出版社说,未成年人没有著作权,拒绝赠书。出版社的说法对吗?为什么?(15分)
答:不对。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未成年人也不例外。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给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小俊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从四岁开始学画画。去年,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活动中,他的两幅作品获奖,但只有一幅作品署着他的名字。后来,班主任告诉他,为了使班里更多的同学获奖,他用了其他同学的名字署在小俊另一幅作品上。请你告诉小俊:
①小俊的权利是否受到侵犯?(5分)答:受到侵害。
②面对这种情况,小俊应该怎么办?(10分)
答:先找老师协商,要求更正署名,协商不成就可以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智力成果权。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总第30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三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在现代社会里,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广告的宣传、熟人的推荐、街头的流行等,在这商品的大千世界里,时常让我们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既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做到有比较、有鉴别的消费,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从而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2.板书课题: 第三框 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二)讲授新课 1。明明白白消费
情境活动一:七嘴八舌(教材P116页图片材料)大屏幕展示: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惨状我想说:。自己知道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吗?。
(提示:前一问只要能围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这一主题回答即可;第二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本层次的内容。)(1)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教师讲述: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与学生关系密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的消费者的 9 项权利是:(学生阅读教材)
①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②对商品和服务的知情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③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④公平交易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⑤依法求偿权(详见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⑥依法结社权
⑦获得知识权
⑧监督批评权
⑨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2)生活中容易被侵犯的消费者权益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7页相关链接——
在经济生活中,较容易被侵害的消费者权益主要有以下几项:
人身、财产安全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知悉真实情况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悉商品或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生产者、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等有关情况。
自主选择权,指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公平交易权,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的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依法求偿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因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可以依法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情境活动二:(教材P116漫画材料、P117页材料)材料1:漫画——顾客是上帝
销售者:东西都挑好了,你敢不要?
想走?没门!消费者:…… 面对漫画——顾客是上帝,你想说点什么?
材料2:2002年2月5日,宋某骑着刚买的三轮摩托车载着妻子唐某到县城买年货,途中车轴断裂,连车带人翻进路旁沟里,宋某当场死亡。3月1日,唐某到县消协投诉,要求经营放给与赔偿。消协组织投诉方与销售者和生产者调解。经交涉,生产者对唐某一次性赔偿死亡者抚恤金、丧葬费、孩子生活费、老人赡养费5.5万元。
某市杨女士日前在某商场服装柜特价区花130元买了一件短衫和一条裤子。回家试穿裤子时,发现裤腰太大,于是去商场要求重新换一条,却遭到拒绝,理由是“特价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 以上案例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人身、财产安全权;自主选择权)※ 怎样才能让人们放心地消费? 友情提示:
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济利益的诱因,会使某些经营者抛开职业道德,甚至置法律于不顾,采取不正当手段从事交易,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自己牟取暴利。
漫画——顾客是上帝,以及教材P117页的案例异曲同工,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上帝”?“顾客就是„上帝‟”,经营者本应尊重消费者,在这里作为消费者的上帝沦为被欺骗、被侵权者,而为上帝服务的生产者、销售者,却高高在上肆意侵害上帝应享有的权利。前一个案例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权;后一个案例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怎样才能让人们放心地消费呢?那就需要营造一个让人们放心的消费环境。2.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三:看视频、看漫画,感悟、探讨、交流
材料1:
关于安徽阜阳假奶粉案的视频报道:视频资料 材料2:教材P118页漫画材料
上述视频材料和漫画并非夸张,对此我们想说:
。友情提示: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生产者、销售者应该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让上帝真正享受到上帝的待遇。
怎样才能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呢?
(1)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教师讲述: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者、销售者合消费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阅读教材,想一想:
生产者、销售者合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共同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诚实守信原则)(2)生产者、销售者合消费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教师讲述:
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生产者是消费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销售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消费者是消费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分别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8页第二段——119页第二段,思考讨论)①生产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②销售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③消费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学生讨论交流)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境活动四:(教材P119页案例)
议一议:两次纠纷,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 友情提示:
消费者应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说一说:
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呢?维权的具体途径是怎样的? 维权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不成)请求消协调解(不成)向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关仲裁(不成)向人民法院诉讼
一方面在我们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法维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在消费中的自我保护。相关链接(教材P119页)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不轻信广告宣传。
⊙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
⊙从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商品。⊙向经营者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保存。情境活动五:(教材P120页图文材料)—— 问卷调查 这是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呢?同学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让我们设计两个调查题目:。
调查发现,8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70%的同学采取了“自认倒霉”的方式处理,这说明:。
遇到类似问题,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应该是:。
题目:①在消费中,你有过被侵权的经历吗?(是;否)②被侵权后,你是“自认倒霉”吗?(是;否)调查数据说明:维权意识较差。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是:
方法: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协调解;③向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关仲裁;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我的收获 本课主要知识点:
①消费者权利主要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权)等九项权利。②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三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③经济活动的三大原则:(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④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⑤消费者维权途径: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协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能力测试 请你选择:(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使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法律依据的是(C)
A.民法通则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产品质量法 2.在现实生活中,“店庆酬宾,饭菜五折优惠”(实际上价格已经提高了一倍)
“免费美容”(实际上是高价销售化妆品)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广告让消费者怦然心动,其实商家的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的(C)
A.人身、财产安全权 B.自主选择权 C.真实情况知悉权 D.依法求偿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公民享有下列权利(A)⑤⑥⑦⑧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人身、财产安全权 ③真实情况知悉权 ④生命健康权
⑤自主选择权 ⑥公品交易权 ⑦依法求偿权 ⑧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权 A.②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⑧ C.②③⑤ D.⑥⑦⑧ 4.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有(B)
①购买商品时,仔细检查商品的质量、规格、产地、厂家、合格证等
②消费之后,想到不报销就不向商家索要发票
③绝不买打折商品 ④发现商品标价签的打折虚假时,向工商部门检举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进或者接受服务时,又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这是消费者享有的(C)
A.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B.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 C.公平交易权 D.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
6.某奶厂在产品生产日期上疯狂作假,所生产鲜奶的生产日期甚至退后了整整15天。该厂的做法(D)
A.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构成违法 B.属于犯罪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是不道德行为,但不违法 D.侵犯了消费者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探究讨论:
7.一天,李女士在一家商店里购买衣服,试穿后觉得不满意。店主却强行要求她购买。李女士拒绝店主的要求后,遭到店主的辱骂。李女士想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知道该怎样做。请你帮她出一个点子;并结合店主的行为,指出李女士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犯。答:(1)给出一个正确的点子:例如,李女士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店主强行要求李女士购买衣服侵犯了消费者享有的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和公平交易权;店主辱骂消费者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权利。
8. 2005年2月,我国质检总局发出了清剿“苏丹红一号”的紧急通知,“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工业和成染色剂,是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然而,一些不法生产厂家将其添加到辣椒、腌菜、肉类等产品的加工中,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1)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不法生产厂家的做法?
答:他们的行为违反了经济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权和真实情况知悉权,扰乱了经济秩序,应受到惩罚。
(2)假如你不慎购买和食用了这些食品,你打算怎么办?
答:找厂家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向有关部门如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投诉,向媒体反映情况,必要时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后记
第三篇:教案 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
教案 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第一项目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合法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的经济权利,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
2、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2、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目是“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的第一目。这一目从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和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增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教育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它和第二目“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第三目“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共同说明经济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我国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目设置了两个层次: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教材通过图片、法律条文的规定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同时尊重、维护别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现实生活实例和法律条文,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知道这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了解遗产继承的方式,明确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当未成年人被侵权时,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既是本目教学重点,也是本目的教学难点。之所以是重点,因为财产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其他权利如财产继承权则是这一权利的延伸和体现。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听到、看到、接触到较多的是公民的私有财产权问题,弄清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非常重要。说是难点,因为对私有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项权能的相互关系,学生较难理解,疑问可能较多,解决学生的有关疑难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两点,从学生较为熟悉的问题入手,深入浅出,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是本目的教学难点。因为要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有关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和维护继承权的方法,涉及到《宪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多部法律,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日益重视,法律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知之不多,当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通过课堂教育使其了解相关知识,不仅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而且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的财产,使其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借助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再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理论知识点。最后由教师精讲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三贴近”的原则,采用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以活动参与、情境教学为辅,注重学生道德认识的培养及道德行为的转化。
五、教学准备
1.理论准备。学习《宪法》、《刑法》、《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等法律关于“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继承权”的相关内容。
2.事例、资料的准备。如搜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的图片、漫画、案例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现实生活中关于财产纠纷的案例;通过上网等渠道搜集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规定。
六、教学过程:
环节
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图片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中国最高立法机关于2007年3月制定出台的《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物权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私人的继承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材料,谈认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消费者权,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教师归纳小结、引出课题:在现代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消费者权,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第九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设计与本目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都拥有一定的财产。那么,财产属于谁?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获取和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财产留给谁?我们有没有财产继承权呢?引入本目教学。
多媒体课件展示: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环节二:学法维权——引导学生认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一)走近财产权——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起学生对财产权的关注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李某该不该把钱还给王某?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总结:这需要我们去了解财产的归属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合法财产所有权。
(二)认识财产权——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页的相关链接,联系图片回答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1、拖拉机就是该农民所拥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农民拥有这台拖拉机后对该拖拉机分别行使了哪些权利?。
3、他为什么能够拥有这些权利?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该农民在买回这台拖拉机后便拥有了这台拖拉机的财产所有权。因此他分别对这台拖拉机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四项权利就构成了财产的所有权。该农民之所以能够对这台拉机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就是因为该农民对拖拉机享有财产所有权。
课堂活动
(一):现场采访——你如何安排自己的压岁钱?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自己的事,引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采用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突破本目教学难点之“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理解私有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项权能的相互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教师总结前面所学,告诉学生: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当公民对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时,公民才享有财产所有权。
在这四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的处分权,因为其他三项权利其他公民是可以分享的,而唯独处分权只能由财产所有者行使。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回放——李某该不该把钱还给王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捡到的遗失物,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才拥有合法财产所有权。当公民拥有财产所有权时,才能对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因此,李某没有权利支配拾来的钱款,也没有权利擅自捐赠出去。李某以自己的名义将钱捐出,属于越权支配,在失主追讨这笔钱时,理应承担返还义务。
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讨论——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合法财产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哪些呢?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来判断下列选项中的财产哪些属于合法的,哪些属于非法的,并简单阐述自己的判断理由。
A、通过从事劳动所得的工资 D、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 B、毒品 E、捡到遗失物据为己有 C、通过抢劫得来的5000元钱 F、公民在书店里买的书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如选项中的 A、D、F 就是合法财产,而选项中的 B、C、E 就是非法财产。其中,毒品本身就是非法的,而其它两种则是取得财产的方式和方法违反法律规定。
教师继续提供材料并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国家法律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材料: 相关链接
1、民法通则75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2、民法通则79条第1款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该条第2款规定:拾得的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三)感受财产权——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追踪
王某要求李某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1)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维护了王某的权利?(2)人民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待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归纳提升: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民法通则》,采取民事法律手段维护了王某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我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共同探讨
案例一:宁某在某市有一套住房,产权归其所有。2001年初,宁某去省城儿子家暂住,将自己的房子租给王某,租期3年。2004年3月房屋租期届满,宁某返回故里,要求王某腾房。王某以找不到其他住房为由,拒绝腾房。宁某只得同意王某再租1年,他们夫妇到女儿家暂住,1年后王某还不肯腾房。宁某无奈,只好一纸诉状将王某告到法院,要求王某返还财产。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的行为是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判决:被告王某返还侵占的原告之房屋,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0元。
案例二:外地来京的无业人员张某、李某等组成盗车团伙,疯狂作案三十多起,盗得摩托车、电动车数十辆,还有两辆小汽车,价值50多万元。2005年1月该团伙被公安机关破获,张某、李某等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6年等。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回答:案例一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第二组回答:案例二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 两组共同回答: 人民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待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归纳提升:
1、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2、案例二中,审判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采取刑事法律手段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3、两案的审理共同说明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教师继续提供材料并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材料: 相关链接: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运用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
我国刑法设专章明确规定了侵犯财产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并对其规定了最严厉的刑法处罚措施。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通的方法。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资料:
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王某和李某等四人在一起打麻将。最后,李某输给王某1200元钱。由于当时李某钱不够,王某便让李某写了所欠700元的欠条,说好过一个月后还清。2003年2月,王某要欠款时,李某拒不给钱。王某一怒之下凭借欠条将李某告上了法庭,请求法庭为自己追回李某所欠的700元钱。经法庭审理判决,李某给王某所写的欠条无效,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法庭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习的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的内容,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据法律予以追究和处罚。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四)维护财产权——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课堂活动
(二):小品表演——张浩一怒之下把小明的文曲星摔碎了,小明该怎么办?
教师引导学生为小明出主意。在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总结: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资料:
农民甲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一天,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次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就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同学代表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请第二组同学代表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问题,既拓展了教学时空,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明确必须采用正当方式维护合法财产不受侵害,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也有利于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环节三:学法维权——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教师引导: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积累的这么多财富,我们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可一旦人死去之后,该怎么处理这些遗留财产?遗留的财产该留给谁呢? 这时就出现了财产的继承问题。通过继承来完成对死者生前遗留财产的处理。伴随着继承,就出现了一项新的权利———继承权。那么,什么遗产、什么是继承权?哪些人能成为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法律又是如何保护公民享有这一权利的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一)“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把学生分为两组,自读课本,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回答问题,展开竞赛。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展开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分组知识竞赛,本层次的基本概念和简单问题学生就可以理解和掌握
(二)“思”——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理解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资料:
王某全家三代七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退休在家,弟弟是某中学的教师,儿子小明刚读初中,养女小红读小学。王某夫妇开办服装店,已有存款 42 万元,王某个人财产还有图书、字画等。天有不测风云,王某因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自己的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
在学生阅读案例材料之后,教师引导设问:谁是被继承人?谁是继承人?遗产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在上述案例中,死者王某遗留下了财产,因此死者王某是被继承人;王某的妻子、儿子、养女、父母、弟弟都在继承人的范围内,因此他们是继承人;王某和妻子合办的服装店、存款中属于王某的那一部分以及王某自己的图书和字画属于遗产;上述继承人中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就享有了财产的继承权。
教师进一步设问:假如王某的妻子以王某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为由,不同意将图书、字画给王某的弟弟。你同意王某妻子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这涉及到公民的遗产继承方式。依照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王某临终前立有口头遗嘱,把自己的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所以王某的弟弟有权继承王某的图书和字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材料: 相关链接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继承人应按照什么方式继承遗产?如何继承?王某的养女是否有继承权?为什么?遗产分配时,能不能给儿子多分点,给女儿少分点?为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
遗 产
配偶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其他继承人应按照法定继承来继承遗产。继承开始后,由第一继承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遗产分配要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和睦团结、互谅互让、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根据婚姻法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养女小红享有继承权。也不能给儿子多分点,因为遗产分配要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
(三)“行”——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财产继承权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资料:
2003年11月25日,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工柳某突然病亡。当安葬完柳某后,柳某11岁的养女柳莹却进不了家门了,因为父亲生前购买的三套房子一套被姑姑强占了,一套住着租户,另一套则是铁将军把门。小柳莹幸被好心人收留才免遭流落街头之苦。小柳莹的姑姑说,小柳莹不是他哥哥的亲生孩子,不应该有继承权。这件事让同学们十分气愤„„
课堂活动
(三):模拟法庭——我来断案 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律师、被告代理律师,展开庭审辩论。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无论是血缘的还是法定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婚生的和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小柳莹享有继承权。在这里,小柳莹的合法的继承权被侵害了。在生活中,当我们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继承权。
环节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我国制定并运用多种法律,采取不同方式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遭到侵犯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表明()
A.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B.我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C.私有财产比公有财产需要保护 D.私人的所有财产都应保护
2.在我国,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A.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B.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C.通过行政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D.通过宪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3.我国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在法定继承当中分成两个顺序,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继承顺序的是()A.子女 兄弟姐妹 父母 B.配偶 父母 外祖父母 C.子女 配偶 兄弟姐妹 D.配偶 子女 父母
二、非选择题
4.甲出国留学,临行前将自己价值1080元的DVD机委托乙保管。乙在甲出国后,擅自将甲的DVD机以650元的价格卖给丙。甲从国外回来后,得知自己的DVD机被乙卖给丙,便要求丙返还原物。丙不给,理由是该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对其拥有所有权。为此,两人争执不下。请同学们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
(2)你认为甲、乙二人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3)假如你是法官,你该依据何种法律,做出什么样的判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二、非选择题 4.(1)属于甲。
(2)通过民事法律的途径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3)依据民事法律,首先确认财产的所有权,然后判决返还原物。拓展资料:
1、养子继承遗产案
案例:钱某夫妇膝下无子,于1986年收养孙某幼子为养子,改为钱姓,叫钱振兴,在振兴13岁时,钱夫妇先后病故,留下了住房5间和15万元的遗产,钱某的弟弟见其哥哥留下大笔产业,以钱振兴是养子,不是钱家血亲不能继承财产为理由,阻挠振兴继承遗产。孙某得知此事后,据理力争,钱弟说:“振兴是你的儿子,只能将来继承你的财产,不能继承钱某的遗产。”孙某说:“振兴已过继给钱某,他姓钱不姓孙,他养父的财产只能振兴继承,我百年后的遗产,他不能继承,两个人争吵不休,无法处分,孙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评析:我国婚姻法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子女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也就是与生身父母脱离了关系。在钱家钱某与钱振兴父子,收养关系一经成立,取得了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有权继承养父母的遗产。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及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女婿均为法定继承人,其中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和父母。《继承法》第10条规定:“本法所说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因此,钱振兴依法可以成为钱某的第一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其养父母的财产,至于钱的弟弟在其兄养子钱振兴在世时他无权继承其兄遗产。
2、新宪法修正案开辟我国私产保护新时代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作了与时俱进的重大修改,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从理论上讲,通过修宪完善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这次宪法修正案适应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提升了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地位、加大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力度、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等,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一言以蔽之,财产权是宪政的基石、人权的屏障、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繁荣的枢纽,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也是维系人类自由与尊严的根基。财产权堪称孕育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温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等规定的入宪将开辟我国私产保护新时代。
第四篇:《我们享有财产权》教学设计
《我们享有财产权》教学设计
(人民版)八年级 上册教学设计
0
1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正确理解财产权的含义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财产权的理解,培养学生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财产权分析问题。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财产权在生活中的意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获得财产。
0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财产权的四种形式。
2.难点:正确理解维护财产权的两部法律。
0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看,可以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财产的使用权和处分权。
0
4教学用具
自制教具,PPT课件等
0
5教学过程
1预习反馈(获取新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听完了月影讲新闻,大家知道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话题:财产权。那么什么是财产、什么是财产权、如何获得财产、如何保护我们的财产权呢?我们将在下面的环节中一起来探究。
(板书)1.财产的定义
(板书)2.财产的性质和归属
(板书)3.只有合法财产才受法律保护
那么财产权包含哪些内容呢?
(板书)4.财产权的内容
2互助探究(基础闯关)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图片,生活中财产的来源是非常丰富的,动产、不动产和知识财产(即知识产权)等都是财产。它们的归属,判断是否归属个人,是否合法,学会明辨是非。
2.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请同学们说说看:***的财产为什么被没收了?大家辩一辩。好的,看来很多同学是明白人,只有合法的财产才能成为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我们才能对这些财产享有财产权。比如,在我国,私人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集体。而很多公共所有的资源是不能成为公民私人占有的财产的,如共同楼梯、公共绿地等,非法占有的,就构成了侵权行为。
3.那么下面我们通过一组连连看的图片,请大家区分一下,哪些是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同学们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准确地连出了相对应的权利内容。那么站在法律角度看,容易混淆的是哪几个呢?我们通过几个选择题来考验一下吧!
看来,捐款属于处分权,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是决定物之命运的一项权能。
4.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5.无意中从地里挖出的财物或从水里打捞的财物,能拒为己有吗?国家法律给予保护吗?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我国刑法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3合作释疑(能力闯关)
懂得了财产所有权,我们就应懂得如何依法行使财产权,下面看一段视频。(明星做慈善)
1.你如何看待明星的捐款行为?
然而有人非法侵占他人财产,再看一段视频。(贪官刘铁男)
2.你如何评价“高官”的行为?刘铁男
4巩固拓展(链接中考)
1、如何评价农民甲的行为?
2、哪个农民对牛享有所有权,为什么?
3、人民法院如何判决?
5总结提升(自我提高)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铁窗泪:钞票》,请一位同学谈谈你的感想。
谢谢你,说的真好!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中学生要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自尊自立的人,拒绝拜金主义倾向,对“宁在宝马车里哭,不愿自行车后笑”的错误思潮说不。“人生不应苟且,我们还要有诗与远方”,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与汗水去获取有尊严的财产,同时也用我们的执着的努力为国家的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五篇: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9课依法享有财产权 消费者权名师导航 鲁教版
第9课 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名师导航
自主梳理
一、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1)财产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_________。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公民对自己的财产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处分的权利。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_________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运用_________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3)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的_________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_________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4)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_________,可以与侵害者_________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_________,请求_________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2.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_________权的延伸。
(2)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死者_________所遗留的_________财产的权利。依据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_________继承和_________继承两种方式。_________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_________也不例外。(3)继承人的范围包括_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_顺序继承,由_________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
(4)公民在自己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要有_________意识。在行使继承权时,要依法进行,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能_________他人的_________权利。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1.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1)智力成果就是人类_________劳动创造出的劳动成果。智力成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2)为保护智力成果权,我国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当然_________也不例外。2.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1)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_________帮助,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2)智力成果权所有人保护自己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1.明明白白消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九项权利。
爱心
用心
专心
2.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消费活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消费者,都要按照_________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_________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2)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可以_________,双方在_________的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请求_________调解或_________提起诉讼。
1.运用教材提供的四幅连环画讨论,理解公民对私有财产权拥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利用具体的民事案例和刑事案例认识民事法律手段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保护方法,刑事法律手段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2.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小品的形式,出主意,想办法,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运用情境案例分析法,通过漫画、故事、小品等形式反映案情,然后思考、判断、感悟、讨论的方式完成。
3.列举我们身边的事例,认识未成年人同样享有智力成果权,且受法律的保护。
4.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等。
5.公民有九大消费的权利,但重点考查的就五种: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
6.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 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①不轻信广告;
②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
③从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商品; ④向经营者索要购物凭证并注意保存。
疑难突破
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剖析:因为财产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其他权利如财产继承权是这一权利的延伸和体现。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接触到较多的是公民的私有财产权问题,弄清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非常重要。
私有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种权能可以利用课本提供的四幅连环画,进行分析每一幅画的特点,认识这四种权能。2.我们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剖析:因为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种人身权利,智力成果权只有进行发明、创作的特定人才能享有;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当发明人、创作者的智力成果被采用或者发表后,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平时我们对智力成果权的内容了解较少,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从我们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作品,有的搞了小发明,我们要认识自己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3.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剖析:因为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济利益的诱因,会使某些经营者抛开职业道德,甚至置法律于不顾,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从事交易,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自己牟取暴利,也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竞争
爱心
用心
专心
秩序,不仅是国家立法机关、执法部门的事,消费者本身的自我保护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案例学习和情境学习相结合,我们可以设计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自己买东西受到侵害的事例等来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理解和熟悉消费者的各项权利,掌握一些维权的方法。
问题探究
问题1 一天,中学生朱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无业青年吕某拦截。吕对朱说:“哥们儿这两天手头紧,你借给哥们儿点钱花花。”朱怕挨打,就将身上的12元钱给了吕。吕又对朱说:“这点钱太少,明天你得给我100元,你要是不给或者举报,小心你的脑袋!”朱某回家后偷了家里的100元钱,第二天交给了吕。吕不断地向朱要钱,朱不停地偷拿家里的钱,直至朱某的母亲发现家里少了钱,询问朱某,朱某才讲了事情。据朱某回忆,吕某向他勒索了大约2 000元钱。
(1)让我们为朱某出主意,怎样才能讨回被吕某索要的2 000元钱?(2)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人拦截要钱,你该如何应对?
探究:(1)朱某应积极及时地寻求法律救助,如申诉、控告、举报等。
(2)侵害前申明自己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侵害时可以采取机制灵活的方法与之斗争,如拨打110报警;侵害后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申诉、控告、举报等。
问题2 丁丁今年11岁,才上初中,很有绘画天赋,他的画多次在市儿童画展上获奖。后来,丁丁有三幅作品被编进一本少年儿童获奖美术作品选中,正式出版。丁丁的爸爸得知这个消息后,找到出版社,索要稿费和样书。但是接待他的编辑说:“你儿子才11岁,哪有版权?大人写书才有稿费和样书。我们收录你儿子的画,是为了鼓励儿童画画,根本就不挣钱。”(1)请你对编辑的观点进行评析。
(2)假如你是丁丁,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探究:(1)编辑的说法不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11岁的儿童同样有智力成果权。
(2)丁丁应该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典题精讲
例1 中学生王某平常生活节俭,几年积攒的压岁钱、零花钱有近千元,当得知有的贫困山区的孩子无钱上学时,毅然将500元钱寄给了“希望工程”。他这样做是在行使对公民合法财产的()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财产所有权的理解。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中学生王某把钱捐给“希望工程”,这属于公民在法律范围之内的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在行使对自己合法私有财产的处分权。
答案:D
黑色陷阱:公民对自己的私有财产有四种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本题出错的原因就是分不清四种权能的含义,而且容易混淆。
变式训练 下列属于公民对财产实施处分权的是() A.王顺收取房屋租金500元 B.张军继承父母遗产5万元 C.郑良向希望工程捐款1万元
爱心
用心
专心
D.陈妈用洗衣机洗衣服
答案:C
例2 山东青州市摄影爱好者李某在群山之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取名为“八珍果”,并将其放在自己经营的照相馆里,供顾客翻阅。后来,他发现在该市一家山楂食品厂的包装上印有自己的“八珍果”图片,并且另一家食品厂也使用该照片。经与底片对照,确认这些均为自己所拍。李某向法院提起了诉讼。(1)照片属于什么权利?
(2)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方法有哪些?
思路解析:本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公民有自己的智力成果权。本案例中的企业未经李某的同意,擅自将李某的“八珍果”图用在了自己的包装上,显然是以盈利为目的,侵犯了李某的智力成果权;而李某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是维权的重要方式。 答案:(1)属于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2)如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等手段和方法都可以。
绿色通道: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方式主要有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变式训练 下列属于无形财产的是() A.科学技术成就 B.发明创造 C.个人储蓄
D.文学艺术作品
答案:ABD
例3 针对下图反映的问题,为实现消费者“食无忧”的愿望()
A.消费者要面对现实,不要求全责备 B.生产经营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C.国家要加大打击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D.要提高食品科技含量,增加花色品种
思路解析:该题以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为载体,呈现了“设问现实、寓意深刻、别出心裁、妙趣横生”的命题特点。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漫画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审清漫画寓意。而仔细、认真地阅读漫画中的有关文字说明则是审题的关键所在。漫画的标题以及四句“打油诗”,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防不胜防的假冒伪劣等问题食品的担心和无奈。尽管这一有效信息并未在选项中直接得到体现和反映,但这是正确回答该题
爱心
用心
专心
应该获取的首要有效信息。其次,对漫画的寓意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这是在答题时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对漫画的寓意,学生除了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外,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经营者、国家和社会等角度,反思漫画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比如,生产经营者为使消费者在生活中“食无忧”,就必须坚持诚实信用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国家和社会应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努力创设一个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B、C两项应入选。“消费者要面对现实,不要求全责备”和“要提高食品科技含量,增加花色品种”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认识。
答案:BC
绿色通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是这几年考试的一个重点内容,解决的办法就是记住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变式训练1(2010河北中考)下图反映了某些厂家的行为()
①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 ②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③违反了产品质量法 ④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变式训练2 两年前,李女士到某商场购物,因不满意所选商品,要去其他商店购买,遭到商店售货员的谩骂与羞辱。李女士见对方人多势众,只好忍气吞声。2003年元旦,李女士又到这家商场购物,因售货员搭售其他商品与对方发生争执。李女士便向当地消协投诉,经调解,商店改正了搭售商品的做法,并向李女士道歉。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
(1)李女士的遭遇,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结果怎样?(2)李女士的两次遭遇,结果却迥然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1)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回答。
(2)李女士的两次遭遇,结果却迥然不同,这说明在消费活动中,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应选择依法维权,而不是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启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合法的手段,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之任之,不了了之。
爱心
用心
专心
爱心
用心 专心6